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图书

The Trend towards Visualization in Music Appreciation: From the Musical Sequence to the Musical Event

SSAPID:101-6198-6705-01
ISBN:978-7-5201-3045-5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视觉文化中的音乐审美”主要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阐述音乐的视觉化转向;“图像/ 影像里的音乐符号”是从图像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并提供某种可参照的文化维度;“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则是从乐音序列层面分析女高音咏叹调的声乐旋律特征;“音乐审美的人生意义”总结作者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愿景。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陈芸
编 辑:吴超;王小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文前辅文

 第一编 视觉文化中的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一)视觉文化语境下的音乐审美

   (二)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三)视觉音乐的“情境式”体验

  从乐音序列到音乐事件

   (一)作为声音媒介的乐音序列

   (二)制造无声音乐的可能性事件

   (三)呈现生命样态的时空观念

  音乐的视觉化阐释

   (一)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

   (二)动画音乐的视觉性体现

    1.音乐运动形态的视觉效应

    2.音乐音响的造型功能

     (1)音乐旋律的造型性

     (2)音响色彩的造型性

  视觉音乐的视觉性表征

   (一)何谓视觉音乐

   (二)视觉传媒技术与观看模式

   (三)视觉音乐的视觉性表征

    1.音与色:联觉效应的符号象征

    2.音与形:抽象形式的和谐对话

    3.音与像:同构关系的拟态表征

 第二编 图像/影像里的音乐符号

  图像里的音乐符号

   (一)渐变式的艺术理念

   (二)象征性的符号意象

   (三)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

  毕加索作品中的吉他主题与变奏创作

   (一)何谓变奏

   (二)毕加索作品中的吉他主题与变奏创作

    1.变奏创作Ⅰ——蓝色时期(The Blue Period,1901~1904)

    2.变奏创作Ⅱ——分析立体主义时期(Analytic Cubism,1909~1912)

    3.变奏创作Ⅲ——综合立体主义时期(Synthetic Cubism,1912~1915)

    4.变奏创作Ⅳ——古典主义时期(Classical period,1917~1923)

    5.变奏创作Ⅴ——超现实主义时期(Surrealism,1924~1932)

  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情态特征及其运用

   (一)节奏:情态*的震炫律动

   (二)旋律:横面的魔幻组合

   (三)音色:乐音的绚丽回荡

  音乐与服装表演的美学契合

   (一)音乐与服装表演的关系

   (二)音乐与服装表演的美学契合

    1.存在方式:以时间展开序列结构

    2.表现方式:以节奏统一声态与体态的律动

    3.感觉方式:以联觉通感实现听觉与视觉的复合效应

   (三)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表现特征

    1.节奏

    2.旋律

     (1)抒情性旋律

     (2)跳荡性旋律

     (3)隐现式旋律

    3.和声

 第三编 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

  山歌《对鸟》的艺术特色

   (一)音乐题材之地域性分析

   (二)音乐形态之艺术表现

    1.歌唱旋律:清越质朴的曲调

    2.唱词衬字:生趣和谐的音韵

     (1)注重外部特征的描写: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2)讲究语音声调的韵致:抑扬顿挫、生趣诙谐

     (3)探求修辞手法的贴切:独特鲜明、惟妙惟肖

     (4)增强衬字衬腔的表达:自由舒广、真切感人

    3.曲式结构:简朴单纯的曲体

  威尔第女高音咏叹调旋律的美学特征

   (一)音乐的抒情性之咏

    1.旋律线条的柔和展现

    2.旋律色调的丰富变化

   (二)音乐的戏剧性之叹

    1.旋律乐句的动力体现

    2.旋律形态的连接结构

  威尔第歌剧中女主人公形象特征

   (一)性情温柔、品质高尚,追求真挚的爱情

   (二)思想感情融合复杂性和矛盾性为一体

   (三)以牺牲爱情乃至生命作为代价

   (四)以临终幻想解救痛苦的灵魂

   (五)体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创作的价值取向之差异

   (一)歌剧内容特征的差异性

   (二)歌剧创作形式的差异性特征

    1.倡导“声乐交响化”与主张突出声乐旋律

    2.创用“无终旋律”的结构形式与采用“分曲”结构单位

 第四编 音乐审美的人生意义

  当前大学生音乐素质基本状况调查研究

   (一)对大学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

   (二)基础音乐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三)欣赏音乐作品类型的比例失衡

   (四)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状况令人担忧

    1.歌曲演唱能力

    2.音乐知识技能

    3.音乐鉴赏能力

   (五)音乐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性举措

    1.明确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规划

    2.加强音乐课程建设,促进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3.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励创新精神

    4.明晰管理机构职责,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材编订工作

  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愿景

   (一)以审美实践为核心的当代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中的民主精神与主体意识

   (三)推进“知行统一”的音乐教育愿景

  用智慧开启音乐人生

   (一)问题的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论述的具体性与客观性

   (三)理念的独特性与新颖性

    1.学习钢琴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唯一选择

    2.欣赏多种音乐表演形式能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3.鼓励父母给孩子创造演出的机会

  享有一个音乐审美的人生

   (一)丰富人的情感内涵

   (二)完善人的认知结构

   (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序言

以图像传递信息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在视觉文化语境中,音乐审美的主体从“音乐听众”逐渐转向“音乐观众”,他们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自然地联结了“文本”与“事件”的符号系统。从乐音序列到音乐事件,当代音乐在视觉文化的棱镜中日益凸显视觉化的一面,使“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成为迫切需要辨析的时代议题。本书收录的16篇文章分别从四个专题进行呈现。“视觉文化中的音乐审美”主要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阐述音乐的视觉化转向;“图像/影像里的音乐符号”是从图像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为读者展现音乐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并提供某种可参照的文化维度;“抒情性之咏与戏剧性之叹”则是从乐音序列层面分析女高音咏叹调的声乐旋律特征;“音乐审美的人生意义”总结作者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愿景。总之,本书从美学、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音乐教育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阐述了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这一新时代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