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论纲图书
Social Organizations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基于以课题为中心的调研和政策分析,沿“公域”和“公益”的主线,在把握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及其主要功能的基础上,以行业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基金会、社会企业和国际NGO为主要对象,系统研究了社会组织的主要作用及其制度建设问题,提出关于社会组织的新的认知观念,强调社会组织是改革发展的“内生变量”与社会重建的“基本构件”,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分析了我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历史必然及趋势。
相关信息
后记
作者简介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路与结构
第二节 主题视域:市场、社会与公益
第三节 研究对象:社会组织
第四节 研究目的: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节 研究主线:公域与公益
第六节 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的实证研究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发展论纲*
第一节 历史视角的社会组织及公民社会概念
一 社会组织的历史定义
(一)狭义社会组织
(二)广义社会组织1
二 社会组织的基本属性
三 历史视角的社会组织分类
四 历史视角的公民社会含义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
一 第一阶段:社会组织兴起阶段
(一)学术类社会组织的恢复和蓬勃发展
(二)社会经济领域涌现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
(三)各种基金会的发育和生长
二 第二阶段: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新的发展高潮
(一)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建构
(二)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条件下社会组织的新发展
1.学术类社会组织发展滞缓
2.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迅速
3.草根组织破土生长并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4.公募基金会在经历荣光后开始转型,非公募基金会异军突起
5.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统一登记管理
6.各种新型社会组织层出不穷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趋势及特点
一 数量增长的趋势及特点
二 社会参与的趋势及特点
三 组织建构的趋势与特点
四 活动领域的趋势与特点
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发育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一 对已有主要研究成果的梳理
二 体制变革:中国社会组织的发生学
三 集体行动: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阶层基础
(一)知识分子和农民
(二)四个主要精英阶层
结语
第三章 社会组织功能论纲*
第一节 功能视角的社会组织概念
一 社会组织的功能-结构-属性定义
二 功能视角的社会组织分类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功能基础
一 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 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功能基础在于公共领域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一 动员社会资源
二 提供社会服务
三 建构社会资本
四 推进社会治理
五 倡导公共政策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产权特征和治理结构
一 资源禀赋及其特征
二 产权特征与公益产权
三 治理结构及其原则
第五节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功能障碍
一 社会资源不足,公益产权基础薄弱
二 双重管理限制,法律政策环境不利
三 专业能力缺乏,多元力量难于整合
四 社会监督乏力,市场机制挤压公益
第六节 健全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构想
一 公共管理的新课题——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二 基本思路:由行政控制转向分类监管、资源引导和行为控制
三 具体建议:完善立法、统一监管、建立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第七节 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行业协会论纲*
第一节 行业协会的定义和属性
一 行业协会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二 行业协会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
一 历史原型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
一 生成模式
二 体系与格局
第四节 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和意义
一 行业协会的职能
二 行业协会的作用和意义
三 行业协会功能的实证分析
(一)行业协会的功能概况
(二)行业协会的行业治理功能分析
1.制定行规行约
2.制定技术标准
3.进行产品认证
4.进行价格协调
5.小结
(三)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1.行业协会的定位
2.行业协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途径
3.行业协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4.小结
第五节 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与管理体制
一 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
(一)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
(二)行业协会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行业协会章程的效力问题
2.大企业控制行业协会的问题
3.执行层控制行业协会的问题
4.健全内部监督救济机制的问题
二 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
(一)现行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二)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创新
第六节 行业协会的立法问题
一 行业协会单独立法的必要性
(一)行业协会的特殊性质
(二)历史经验和国际比较
(三)我国行业协会的立法现状
二 行业协会立法的原则和建议
(一)行业协会立法的原则
(二)行业协会法的框架
结语
第五章 社区社会组织论纲*
第一节 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一 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
二 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
三 社区社会组织的特点
第二节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社会功能
一 中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早期萌芽阶段
(二)社区社会组织的初步发育阶段
(三)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阶段
二 中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
(二)社区社会组织的生成方式
(三)社区社会组织的资源来源
(四)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参与
(五)社区社会组织的自治程度
三 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立法缺失,门槛过高
二 经费紧张,场地缺乏
三 能力不足,管理薄弱
四 监管缺乏,行为失范
第四节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扶持
一 转变观念职能,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 加大扶持力度,开辟多种资源渠道
三 规范治理结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1.规范治理架构,保证组织高效运转
2.完善人才队伍机制,健全工作机制
四 创新监督机制,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第六章 基金会论纲*
第一节 基金会的定义、分类与基本属性
一 基金会的定义
二 基金会的分类
三 基金会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基金会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 西方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二 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三 中国基金会的发展特点
四 中国基金会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节 基金会的产权特征及治理结构
一 基金会的产权特征
二 基金会是公益产权的实现形式
三 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及其特点
四 三类典型的产权结构及其治理特点
第四节 基金会的法律制度框架
一 基金会的立法原则
二 中国基金会相关法律法规
(一)依托社团走向法制化
(二)探索公益法人的治理创新
(三)探索基金会的优惠税收政策
第五节 关于做大做强基金会的政策建议
结语
第七章 社会企业论纲*
第一节 对既有文献的梳理
一 社会企业的内涵
二 社会企业的外延
三 社会企业的属性
四 社会企业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社会企业的定义、属性与分类
一 社会企业的定义
二 社会企业的基本属性
三 社会企业的主要分类
第三节 社会企业的发展
一 社会企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推动社会企业的兴起
(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带动社会企业的发展
(三)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促使社会企业不断探索创新
(四)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创新促进了市场与公益的合作
二 我国社会企业的兴起
(一)我国社会企业兴起的背景
1.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推动了社会企业的兴起
2.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高涨为社会企业提供了基础
3.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创新与学者的推动作用
4.政府倡导为社会企业提供了助力
(二)我国社会企业的实践模式
1.依托既有体制的公益创新模式
2.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的社会创新模式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 社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 国际NGO论纲*
第一节 国际NGO的沿革及其界定
第二节 国际NGO的相关制度
一 国际NGO的法律地位
二 联合国关于国际NGO的制度
(一)《联合国宪章》第71条
(二)经社理事会关于NGO的咨商地位
(三)联合国其他机构的NGO联系制度
1.DPI-NGO(新闻部NGO科)
2.UN-NGLS(联合国非政府联络服务处)
3.UN-NGO-IRENE(联合国NGO非正式区域网络)
4.联合国其他专门机构
三 各国关于国际NGO的制度
(一)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国际NGO的管理制度
(二)发展中国家关于国际NGO的管理制度
(三)转型国家关于NGO的法律规制
第三节 国际NGO的作用
一 和平与安全领域
二 发展援助领域
三 环境与气候领域
四 人权领域
五 国际法领域
第四节 国际NGO的在华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中国NGO走向国际的开端及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论纲*
第一节 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形成
一 管理体制缺失阶段
二 双重管理体制确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三 双重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阶段
第二节 现行管理体制的特点
一 以双重管理为核心
二 重管理、轻发展
三 以法规、规章与政府文件为主
四 监管上规范与现实不一致
第三节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法律制度缺位
二 体制不顺
三 能力和手段的欠缺
第四节 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实践
(一)广东
(二)深圳
(三)北京
(四)上海
(五)其他地方
结语 发展不足是主要问题
第十章 公民社会论纲*
第一节 围绕公民社会的争论与定义
第二节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
一 结社生活
二 美好社会
三 公共领域
四 对待公民社会的官方态度
第三节 中国公民社会的制约因素
一 管理体制的落后
二 意识形态的束缚
三 专业能力的缺乏
四 文化支撑的缺乏
第四节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 党政体制的新变化
趋势1: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的社会改革新局面初步形成
趋势2:以“双重管理”为特征的旧体制破冰和新体制探索
趋势3: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政策支持与孵化机制在积极探索
二 社会公域的新动向
趋势4:社会公益问责的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和组织运营的公开化
趋势5:虚拟公民社会倡导性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及对公民社会整体的带动
三 组织转型的新趋势
趋势6:草根组织的内外结构的转型正在深入
趋势7:部分官办组织的自主化改革仍在进行
趋势8:部分官办组织开始回归行政体制
趋势9:社会组织初步试水国际化
趋势10:社会企业进入专业化运营阶段
四 中国公民社会未来走向预测
第十一章 结论:评析与主张
第一节 主要观点评析
一 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六种主要解释
(一)官民二重性
(二)社会中间层
(三)行政吸纳社会
(四)法团主义观点
(五)桥梁纽带论
(六)双刃剑观点
二 关于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及其作用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管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观点
1.取缔论
2.限制论
3.排斥论
4.控制论
(二)关于管理体制促进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及改革创新的主要观点
1.规范体系论
2.统一立法论
3.分类监管论
4.发展为本论
三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第二节 新的认知观念
一 社会组织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内生变量
二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必要构件
三 社会组织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组织制度创新
第三节 主要政策主张
一 制度重构已全面启动
二 走中国特色的合作主义道路
三 分类管理,善意推定
四 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1.现代社会组织的监管体制
2.现代社会组织的支持体制
3.现代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体制
4.现代社会组织的治理体制
5.现代社会组织的运行体制
结语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索引
麦克尔·爱德华兹:《公民社会》(上、中、下),陈一梅译,载《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三、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9年版。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白友涛:《城市社会建设新标杆:社区民间组织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R.梅雷迪思·贝尔滨:《未来的组织形式》,郑海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马修·比索普、迈克尔·格林:《慈善资本主义》,丁开杰、朱晓红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戴维·伯恩斯坦:《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吴士宏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陈雷:《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主导型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
陈志卫、戴志伟、崔秀朋:《新社会组织实践与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邓正来、杰弗莉·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增订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J.格雷戈里·迪斯、杰德·埃默森:《企业型非营利组织》,颜德治、徐启智译,江明修审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丁仁杰:《社会脉络中的助人行为:台湾佛教慈济公德会个案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年版。
郭道晖:《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韩俊魁等:《境外在华NGO:与开放的中国同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黄孟复主编《中国商会发展报告》(No.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加尔布雷斯、约翰·肯尼思等:《美好社会——人类议程》,王中宝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版。
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安德鲁·卡内基:《财富的福音》,杨会军译,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
康晓光:《创造希望》,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冬季号(总第28期)。
康晓光、冯利主编《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雷洁琼主编《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北京市基层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凡:《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当代市民社会》,明镜出版社1998年版。
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公民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查尔斯·里德比特等:《社会企业家的崛起》,环球协力社编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编印(内部)。
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后市场社会的来临》,王寅通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国民账户体系非营利机构手册》,联合国出版物(编号:ISBN 92-1-561000-6),2003(英文)/2005。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刘培峰:《结社自由及其限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梅夏英:《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编著《基金会指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
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
浦文昌主编《建设民间商会》,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乔尔 J. 奥罗兹:《基金会工作权威指南:基金会如何发掘、资助和管理重点项目》,孙韵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饶戈平:《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入山映:《作为社会现象的基金会》,田恒、吕永和、倪心一译,世川和平基金会1996年版。
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国际指数》,陈一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苏力、葛云松、张守文、高丙中:《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春苗:《论行业协会——中国行业协会失灵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孙立平等:《动员与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版。
孙龙:《公民参与:北京城市居民态度与行为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孙伟林主编《社会组织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谈志林:《走向公民社会:地方社团发展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汤蕴懿:《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分类管理制度研究:2010年中国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文集》,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唐晋等主编《大国策:通往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公民社会》,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陶传进:《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陶庆:《福街的现代“商人部落”——走出转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裴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田玉荣:《非政治组织与社区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仝志辉等:《农村民间组织与中国农村发展:来自个案的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汪大海、孔德宏:《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王杰等主编《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名主编《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NGO研究所,2000年版。
王名主编《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2001)》,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NGO研究所,2001年版。
王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王名主编《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名、刘培峰等:《民间组织通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王名、李勇、黄浩明编著《德国非营利组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王名主编《汶川地震公民行动报告——紧急救援中的NGO》,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王名、李勇、黄浩明编著《英国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王名主编《社会组织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王名主编《中国NGO口述史》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王名、李勇、黄浩明编著《美国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世刚主编《中国社团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吴忠泽、陈金罗:《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吴忠泽:《民间组织管理》,《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1999年第13期。
夏建中、特里·N.克拉克等:《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
徐麟主编《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徐宇珊:《论基金会——中国基金会转型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尤努斯:《新的企业模式——创造没有贫困的世界》,鲍小佳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于洋:《江湖中国——一个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的起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郁建兴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以温州商会为研究对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赵黎青:《NGO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郑琦:《论公民共同体——共同体生成与政府培育作用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版。
周红云:《社会资本与社会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朱英:《中国近代同业工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朱勇、钟利平:《民办非企业单位:驶向规范发展航道》,《中国民政》2000年第1期。
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1—1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12年版。
White,Gordon,Jude Howell,and Shang Xiaoyuan,
Hansmann,Henry,“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in Walter W. Powell ed.,
Lester M.Salamon and Helmut K.Anheier ed.,
Lester M.Salamon,S. Wojciech Sokolowski and Associates ed.,
Marthe Nyssens,ed.,
World Bank,Working Together,The World Bank’s Partnership with Civil Society,2000.
简 介:本书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卷围绕基金会与社会创新的主题,从不同的视角,重点对于非营利组织领域中关于基金会和社会创新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比如:市场化还是社会化-中国官办基金会的转型选择,公开募捐制度改革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分析,如何资助非营利组织等。此外,...
作者:
王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
简 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云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20多名博士后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与讨论,本书是从本次论坛中遴选出的优秀研究成果的汇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
简 介:本书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一个集刊形式的连续出版物,内容涉及高职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医疗救助问题及难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视力残疾人就业、婚姻登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演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器专业社会服务模式、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公益领域的跨界合作等当前我国社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
简 介:本书分为总报告、社会组织治理篇、人口问题治理篇、违法犯罪治理篇、网络社会治理篇、矛盾纠纷治理篇、城市安全治理篇和基层社会治理篇,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2019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梳理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
简 介:本书重点分析2017年山东省社会发展形势,并指出2018年山东省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局面延续的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书中涉及2017年山东就业形势、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消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环境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
简 介:本书分为总报告、社会组织治理篇、人口问题治理篇、网络社会治理篇、社会矛盾治理篇、基层社会治理篇、违法犯罪治理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15年北京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
简 介:本书通过对志愿者参与慈善活动的体制机制、慈善信托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实现条件、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慈善信托财产投资规范法律问题、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公益创业生态系统演进、上海社区基金会发展状况、社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慈善组织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参与现状与推进路径、慈善信托在家族财富传承中的运用等10个热点的研...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
简 介: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类社会组织、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的四类社会组织,本书重点分析北京市这四类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化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是深化北京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在登记制度、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
简 介:本书旨在探讨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问题。上篇围绕“信任为何重要”,通过介绍慈善组织的本质和我国慈善组织的生长环境,剖析了公众信任对于慈善组织的重要意义,以及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中篇围绕“信任是什么”进行了剖析,内容包括信任的意涵、信任的测量,以及对“慈善组织的公众信任”这一概念的解构;下篇围绕理解、共...
作者:
杨永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
简 介:温州的社会共治实践探索缘起于社会改革的推动,它很好地将政府治理理念与民间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有的共治路径和机制。基于治理实践,我们将温州社会共治的路径概括为以“推典型让项目”、“推模式让空间”、“推规范让职权”为核心的“推位让治”路径。本书从温州的社会开始谈起,深入剖析温州社会共治的社会基础,分析温州实践的做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
简 介:本书基于对2013年度社会组织的登记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独家、权威、系统发布北京社会组织的最新发展状况,宣传北京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最新政策信息,致力于打造成为展示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特色的重要载体和品牌。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3年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社会组织发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
简 介:本书从社会结构、教育专题、社区治理和城市问题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北京市的城市分享经济平台就业、流动党员、农民工发展、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青年心态、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学前教育、小学生课外班情况、中小学科技教育、“幼升小”、公租房治理、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社会组织、虚拟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助残社会组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