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

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f Cultural Studies

SSAPID:101-6103-8600-07
ISBN:978-7-5097-5270-8
DOI:
ISSN: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文化研究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前沿学术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诞生于英国起,文化研究已历经60余年的发展,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学术思潮之一。自80年代末开始,文化研究思潮涌入中国并对人文社会科学及其知识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国内文化研究的重镇,由陶东风教授领衔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在国内文化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就是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连续性出版物,自2011年起每年出版一辑。《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推崇有独特新锐声音、见解、观点、智慧的有原创性的文化研究成果,旨在充分展示国内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促进国内外文化研究的交流,力争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品牌,为国内文化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陶东风
编 辑:许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主编的话

 《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稿约

 年度论文

  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 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领导权

   二 核心价值体系应作为常识哲学融入大众文化

   三 迎合大众还是征服同行?——来自布迪厄的启示

   四 大众文化批评:定位与尺度

  从摇滚到民谣:“批判现实”的音乐轨迹

   一

   二

  在“异托邦”里建构“个人另类选择”幻象空间*

   一 “穿”回到启蒙前

   二 《间客》:难得的“个人另类选择”

   三 从《平凡的世界》到《间客》:从“乌托邦”到“异托邦”

  文化研究者的政治自觉和身份反省*

   一 我国“文化研究”面临怎样的困境?

   二 英国文化研究初创者的政治认同与身份定位

   三 中国文化研究者的政治取向和身份认同

   四 制度性障碍与“身份突围”

  伦理巨变与21世纪都市新伦理小说

   从传奇、启蒙、批判到焦虑

   合理性焦虑:都市伦理与乡村道德

   合情性焦虑:陌生人社会中的亲密关系

   合法性焦虑:性爱的肉身与情欲的物化

   都市新伦理小说:一个精神分裂的中国

  当代官场小说的权力伦理*

   一 权力伦理的三张面孔

    1.人民伦理

    2.实用主义伦理

    3.精英伦理

   二 权力伦理的文化属性

   三 当代官场小说权力叙事的反思

  “现代”主体的浮现与历史记忆的改写

   一 抗战影像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二 “我”的形成:教室的空间与现代性的暴力

   三 “我”的缺席:农民作为暧昧的中国主体

   四 “角川”的出现:从被砍头者到现代主体

   五 结语

  以诗维权:管窥代耕粮农的政治文学及其国家想象

   一 农民以诗上访的文字传统

   二 从国家空间转变为“非国家空间”的代耕粮农村落

   三 以诗上访:农民崇尚的政治文学及其国家想象

    (一)上访诗——维权文本中一个组成部分

    (二)“诗人”及其助手们

    (三)诗中逻辑与农民的国家想象

   四 为何以诗维权及诗中体现的农民智慧

   五 结论

  网络追文族:读写互动、共同体与“抵抗”的幻象

   一 读写互动的可能与阈限

   二 “共同体”的形成与狂欢的幻象

   三 “价值”的辩证法:“抵抗”及其悖论

  黑色作为一种文学理想*

   一 创伤记忆是否禁锢了当代作家的思想能力

   二 创伤叙事何以“不及物”

   三 “纯文学”的当代使命

 文化研究工作坊

  细读詹明信*《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导言

  后现代性,或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

   后现代风格的生产

   现代性修辞与乌托邦想象

   詹明信的中国情结

  现代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还是马克思主义者

   研究经过与心得体会

  倒置的千禧年?

   个人写作心得体会

  意大利后现代主义?詹明信与赛色朗尼之间的对话

   心得体会

  从两个中译本看港、台、大陆中文学术风格之区别

   (一)学术语的翻译差异

    1.已有通行译法者

    2.尚无通行译法者

    3.明显理解有误者

   二 大陆译本的必要性

   三 小结

  “晚期”资本主义:“极境”还是“晚近”

   一

   二

   个人写作心得体会

  激情的消逝:詹明信后现代主义批评态度的变化

   小结

  语词之后:写作的政治性

   感想

  美感的民粹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

   一

   二

   三

   小结

 中国大陆热点评述和研究综述

  置身事内:历史认知的使命与文化时评的位置

   一 歧路与正途:从“手抄讲话”风波到“莫言获奖”事件

    1.“手抄讲话”:不只是政治正确的分歧

    2.“莫言获奖”:从舆论欢呼到思想纷争

   二 公民还是公敌?:舆论旋涡中的“韩寒现象”

    1.风生水起:“韩三篇”引发思想界波澜

    2.飞流直下:当“人造韩寒”撞上媒体墙

   三 媒体内外:荧屏“宫斗”不休,屌丝“逆袭”无力

    1.斗争哲学的诞生:生命不息,“宫斗”不止

    2.底层创伤的浮现:“屌丝”的身份想象与认同困境

   四 从舌尖到耳根: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怀旧与商业变奏

    1.“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舌尖上的文化余味

    2.声之善恶:“好声音”的政治经济学

   五 “美丑对照原则”在崛起:城市文化景观的拆与建

    1.“维修性拆除”:腹背受敌的文化遗产

    2.我丑故我在:城市建筑背后的政治生态

  文化研究年度重要著述评论

   一 文化研究的两大品牌:“热风”书系和《文化研究》系列

   二 文化研究的理论与研究视角

   三 文化与权力

   四 视觉与传媒文化

   五 城市文化

   六 青年亚文化

  文化研究大事年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文化研究大事记

  中国台湾

   一 文化研究学会

    1.年会

    2.文化批判论坛

    3.《文化研究》

    4.《文化研究月报》

   二 台社学术圈

    1.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

    2.台社论坛

    3.研讨会

    4.《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5.台社丛书

   三 文化研究国际中心

    1.学位课程

    2.学术活动

    3.学术出版

   四 其他相关学术资讯

    1.台湾人文学社

    2.比较文学会议

    3.“地景、海景与空间想象”国际研讨会

    4.文学/文化研究新书

  中国香港

   一 学术活动

   二 出版论文和著作

   三 “内地香港矛盾”年

  美国

   小引

   一 美国文化研究热点及关键词

    1.危机话语与话语危机

    2.多重变革

    3.职业危机

    4.文化参与

   二 美国文化研究领域整合重组的新趋势

    1.全球化美国研究

    2.华语语系研究 (Sinophone Studies)

   三 重要学术期刊及丛书的动向

    1.从“东亚文化批评”(East Asian Cultures Critique)到 “亚洲批评”(Asia Critique):Positions二十年纪念特刊

    2.《文化研究》特刊:东亚语境中的殖民现代性及其它

    3.Steven T·t·sy de Zepetnek(多多西)主编:比较文化研究(Comparative Cultural Studies)书系

   结语

  澳大利亚

   一 2012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学会年会

   二 《文化研究评论》(Cultural Studies Review)

   三 《连续统一:传媒与文化研究》(Continuum:Journalof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四 2012年新书

  欧洲

   一 学术会议

   二 学术期刊

   三 出版物

 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

文化研究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前沿学术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诞生于英国,文化研究已历经60余年的发展,成为目前国际学术界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学术思潮之一。自80年代末开始,文化研究思潮涌入中国并对人文社会科学及其知识生产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国内文化研究的重镇,由陶东风教授领衔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在国内文化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就是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连续性出版物,自2011年起每年出版一辑。《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推崇独特新锐的观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旨在充分展示国内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促进国内外文化研究的交流,力争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品牌,为国内文化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Alison Ravenscroft,The Postcolonial Eye:White Australian Desire and the Visual Field of Race,Ashgate,2012.

Andrew Hickey,Cities of Signs:Learning the Logic of Urban Spaces,Peter Lang,2012.

Bruno Latour,Science in Action:How to Follow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rough Socie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Bruno Latour,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Graeme Turner,British Cultural Studies,Routledge,2003.

Graeme Turner,What’s become of Cultural Studies,London:Sage,2012.

Kate Darian-Smith & Sue Turnbull,eds. Remembering Television:Histories,Technologies,Memories,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12.

Susan Luckman,Locating Cultural Work: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Rural,Regional and Remote Creativity,Palgrave Macmillan,2012.

Peter C. Pugsley,Tradition,Culture and Aesthetics in Contemporary Asian Cinema,Ashgate,2012.

Cultural Studies Review,Issue 1-3 2012,http://www.csreview.unimelb.edu.au/about.html.

Continuum: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Issue 1-6 2012.

http://www.csaa.asn.au/events/annual.php.

http://www.conference.csaa.org.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