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38

自创良法:清季新刑律的编修与纷争图书

SSAPID:101-6097-0692-32
ISBN:978-7-5201-1535-3
DOI:
ISSN:
关键词:

礼教 大清律 新刑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转型为背景,重点探讨新刑律修订过程中的制度转换与礼法关系等问题,以此展现清季最后十年政治和思想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这部预备立宪时采用的新式刑法典,的确为调适中西新旧煞费苦心,既翻译移植了欧美和日本的大量法典,兼采并蓄,又变造体例,设法保守礼教条文,努力于“自创良法”, 以往所谓新刑律抄撮日本法律之说,不过沿袭反对者之说辞,值得商榷。

相关信息

丛书名: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作 者: 李欣荣
编 辑:徐碧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后记

 结论

 绪论

  一 解题

  二 相关研究述评

   (一)重建新刑律的出台、修订、颁布和实践过程,即注重修律“本事”之叙述

   (二)关于人物、群体和机构的专题研究

   (三)法理层面的讨论与分析

   (四)注重刑律与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联系,强调历史的时空语境

  三 方法与材料

 第一章 大清律成为改革对象

  第一节 “海通”以来中西法制的相遇与竞争

  第二节 江楚奏请“恤刑狱”

  第三节 商约谈判与治外法权问题

 第二章 重律易改与新法难定

  第一节 刑部传统影响下的法律馆

  第二节 刑制的变与不变

  第三节 伍廷芳提出诉讼新法

 第三章 新刑律草案起草始末

  第一节 冈田来华起草新刑律

  第二节 修律权纷争与法律馆重组

  第三节 初次草案的奏进及其旨趣

 第四章 部院督抚的奏驳与诉求

  第一节 学部主导与群起奏驳

  第二节 新律如何维系“三纲”

   一 关于帝室、内乱之罪

   二 关于侵犯尊亲属之罪

   三 关于夫妻、男女间的犯罪

  第三节 注重外交的修律路径

 第五章 礼教、法权之争与修正案的出台

  第一节 修律“完全以世界为主”

  第二节 修正案与法部的附则

  第三节 编订《现行刑律》以存旧法

 第六章 礼法之争再研究

  第一节 劳乃宣的驳议及其效应

  第二节 无夫奸与子孙违犯教令

  第三节 宪政馆的趋新定案

 第七章 资政院大辩论与新刑律的颁布

  第一节 新旧相争下的东西学战

  第二节 国家主义的提出与法律议题政治化

  第三节 新律维持会的成立

  第四节 无夫奸投票与新刑律的颁布

 第八章 宣统三年的礼教余波

  第一节 沈家本的去职

  第二节 刘廷琛奏驳新律

 索引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转型为背景,重点探讨新刑律修订过程中的制度转换与礼法关系等问题,以此展现清季最后十年政治和思想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这部预备立宪时采用的新式刑法典,的确为调适中西新旧煞费苦心,既翻译移植了欧美和日本的大量法典,兼采并蓄,又变造体例,设法保守礼教条文,努力于﹃自创良法﹄,以往所谓新刑律抄撮日本法律之说,不过沿袭反对者之说辞,值得商榷。

法部全宗,第23164、32074、32087、32088、32091、32106号。

会议政务处全宗,第5、8、44、141、181、271、299、380、665、1062号。

《军机处录副奏折》,档案号:03-5496-009、03-5505-057、03-5746-124、03-6474-025、03-6666-089、03-6670-050、03-6670-072、03-6670-073、03-7221-001、03-7222-086、03-7222-087、03-7223-010、03-7223-011、03-7227-066、03-7228-027、03-7228-028、03-7228-029、03-7228-035、03-7228-048、03-7572-043、03-7572-111、03-7573-085、03-7573-086、03-7591-037、03-7227-065、03-7285-015、03-5463-102、03-5468-038、03-7227-057、03-7286-068、03-7174-024。

顺天府全宗,第54号。

宪政编查馆全宗,第9、52、54、98号。

刑-法部(新整)全宗,第91、107、149、151号。

修订法律馆全宗,第2、3、6、7、10、13、15、16、17号。

《议复条陈档、会议档》,《军机处汉文档册》207/3-50-3。

《议复文簿》,《军机处、责任内阁、内阁会议政务处、弼德院汉文档册》,档案号:208/3-51-2293。

赵尔巽全宗,第112号。

资政院全宗,第2号。

《出使和国大臣钱恂咨札》,档案号:甲248-2。

《钱恂日记函稿》,档案号:甲248。

《许同莘日记》(1898~1911),档案号:甲622-11。

许同莘:《三惜斋文集》,档案号:甲622。

《许同莘札记》,档案号:甲622-8。

《张文襄公奏稿原本》,档案号:甲182-271。

《张之洞存札》,档案号:甲182-214。

《张之洞致各处电稿》,档案号:182-440。

「外国官庁ニ於テ本邦人雇入関係雑件 清国 ノ部」,档案号:3-8-4/16-2。

British Document on Foreign Affairs,PartⅠSeries E,Volume14,Annual Reports on China,1906-1913.

Dispatches from United States Minister to China(1902-1906),File Microcopies of Records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

《北京法政学杂志》、《宪报》、《宪志日刊汇订》、《中外日报》、《新闻报》、《大陆报》、《法政杂志》(东京、上海)、《游学译编》、《神州日报》、《顺天时报》、《帝国日报》、《湘报》、《申报》、《警钟日报》、《东方杂志》、《北京日报》、《刍言报》、《国粹学报》、《华字汇报》、《帝京新闻》、《京报》、《中国日报》(香港)、《四川官报》、《广益丛报》、《中国报》、《民报》、《宪政新志》、《北洋法政学报》、《大同白话报》、《国风报》、《民呼报》、《民立报》、《民兴报》、《盛京时报》、《国民公报》、《协和报》、《政艺通报》、《时事新报》、《法政浅说报》、《天铎报》、《香山旬报》、《庸言》、《汉口中西报》、《国学月刊》(四川)、《国民日日报汇编》、《中西日报》(美国旧金山)、《中外实报》、《中华报》、《蜀报》、《南方报》、《京话日报》、《京都日报》、《京报》、《大同白话报》、《北洋官报》、《法政学交通社杂志》、《牖报》、《江苏》、《新民丛报》、《外交报》、《大公报》、《政治官报》、《时报》、《京津时报》、《法学会杂志》

The Chinese Recorder,Chinese Repository,The North-China Herald,The Times.

“国立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梁启超知交手札》,台北,“中央图书馆”,1995。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第6~8册,中华书局,1985~1987。

《大清新刑律》,宪政编查馆,铅印版,宣统二年。

《法律馆奏折汇存》,铅印本,出版项不详。

《江庸自传》,《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5辑,1984年4月。

《瞿鸿禨朋僚书牍选(上)》,《近代史资料》第108号,2004年4月。

《劳乃宣公牍手稿》,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丛书,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民政部折奏汇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

《吴宗濂信稿》,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

《钦定大清刑律》,刻本,宣统三年。

《清季各省督抚办理实业及保荐人才奏稿》,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

《诉讼法驳议部居》,陈刚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制百年进程》(清末时期·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顾迪光、吴尚廉会校《修正刑律案语·总则》,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抄本。

《修正刑律案语》,修订法律馆铅印本(附手写签注),宣统元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宣统政纪》,中华书局,1987。

《周震鳞自序》(1950年4月笔述),《近代史资料》总91号,1997年4月。

《资政院会议速记录(宣统二年第一次常年会)》,铅印本,出版项不详。

〔澳〕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乔厄·莫理循书信集:1895~1912》,刘桂梁等译,知识出版社,1986。

〔德〕花之安:《自西徂东》,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美〕惠顿:《万国公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美〕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佚名译,黄兴涛校注,中华书局,2006。

〔美〕卫三畏:《中国总论》,陈俱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英〕赫德:《步入中国清廷仕途——赫德日记(1854~1863)》,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英〕赫德:《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叶凤美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

曹元忠:《笺经室遗集》,学礼斋,1941。

曹元忠:《礼议》,南林刘氏求恕斋刻本,1916。

陈宝琛:《沧趣楼诗文集》,刘永翔、许全胜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陈承泽:《中华民国暂行刑律释义》,商务印书馆,1913。

陈夔龙:《庸盫尚书奏议》,《清末民初史料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陈旭麓等主编《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陈寅恪集·寒柳堂集》,三联书店,2001。

《陈寅恪集·诗集》,三联书店,2001。

程德全:《程将军守江奏稿》,铅印本,出版项不详。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丁文江、赵丰田编纂《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丁贤俊、喻作凤编《伍廷芳集》,中华书局,1993。

董康:《中国法制史讲演录》,香港,文粹阁,1972。

杜春和等编《荣禄存札》,齐鲁书社,1986。

端方:《端忠敏公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樊增祥:《樊山政书》,那思陆、孙家红点校,中华书局,2007。

冯国鑫:《现行新刑律详解》,上海东方书局,1914。

冯煦:《蒿盫类稿·续稿·奏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甘韩:《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冈田朝太郎:《日本刑法改正案评论》,胡长清译,上海法学编译社,出版时间不详。

冈田朝太郎:《刑法总论》,李维钰编辑,天津丙午社,光绪三十三年五月。

高汉成主编《〈大清新刑律〉立法资料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中美往来照会集》第1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岳麓书社,1983。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清末)时事采新汇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国务院法制局法制史研究室:《〈清史稿·刑法志〉注解》,法律出版社,1957。

何刚德:《春明梦录》,上海古籍书店,1983。

何良栋编《皇朝经世文四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何启、胡礼垣:《康说书后》,郑大华编《新政真诠》,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何勤华、魏琼编《董康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胡骏:《补斋日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

胡思敬:《退庐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胡珠生编《东瓯三先生集补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华友根编《董康法学文选》,法律出版社,2015。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2008。

黄源盛纂辑《晚清民国刑法史料辑注》,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杜春和、耿来金整理《吉同钧东行日记》,《近代史资料》总87期,1996年5月。

吉同钧:《乐素堂文集》,中华印书局,1932。

吉同钧:《律学馆大清律例讲义》,法部律学馆,铅印本,光绪三十四年。

吉同钧:《审判要略》,法部律学馆,石印本,宣统二年。

吉同钧:《新订现行刑律讲义》,法部律学馆,铅印本,宣统二年。

江庸:《趋庭随笔》,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江庸:《五十年来之中国法制》,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上海申报馆,1923。

金梁:《光宣小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金绍城:《十八国游记》,王树荣参订,太原监狱石印本,出版时间未详。

军机处藏《清宣统朝中日交涉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北京出版社,1962。

劳乃宣:《桐乡劳先生(乃宣)遗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雷梦麟:《读律琐言》,法律出版社,2000。

李欣荣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沈家本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一),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乔志强标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三),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刘锡鸿:《英轺私记》,岳麓书社,1986。

刘雨珍、孙雪梅编《日本政法考察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陆宗舆:《陆润生先生五十自述记》,北京日报承印,1925。

马鸿谟编《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孙家红编《孟森政论文集刊》,中华书局,2008。

娜鹤雅点校《冈田朝太郎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15。

杞庐主人:《时务通考》,点石斋,光绪二十三年。

秦瑞玠辑注《大清新刑律释义》,商务印书馆,1911。

求是斋校辑《皇朝经世文编五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日本法政大学大学史资料委员会编《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裴敬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

田涛、郑秦点校《大清律例》,法律出版社,1998。

商务印书馆编译馆编《大清光绪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09。

商务印书馆编译馆编《大清宣统新法令》,商务印书馆,1910。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9。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中华书局,1985。

刘海年、韩延龙等整理《沈家本未刻书集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韩延龙等整理《沈家本未刻书集纂补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沈家本等:《大清现行刑律案语》,《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64~86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不详。

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胡珠生编《宋恕集》,中华书局,1993。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

陶保霖:《惺存遗箸》,商务印书馆,1922。

廷杰:《廷杰奏稿》,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

万慎:《山憨山房杂著》,泸州开智书局代印,光绪甲辰(1904)孟夏。

汪庚年编、冈田朝太郎讲授《京师法律学堂讲义》,油印本,宣统二年。

汪辉祖:《佐治良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汪康年:《汪穰卿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汪康年:《汪穰卿先生遗文》,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汪康年:《汪穰卿遗著》,钱塘汪氏铅印本,1920。

汪庆祺编《各省审判厅判牍》,李启成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汪荣宝:《金薤琳琅文丛》,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汪荣宝:《思玄堂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汪荣宝: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汪荣宝日记》,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汪诒年纂辑《汪穰卿先生传记》,中华书局,2007。

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王明德:《读律佩觿》,法律出版社,2001。

王树荣:《考察各国监狱制度报告书提要》,京师第一监狱,1923。

王韬:《弢园文新编·除额外权利》,三联书店,1998。

袁英光、胡逢祥整理《王文韶日记》,中华书局,1989。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

赵清、郑城编《吴虞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主编《锡良遗稿·奏稿》第1册,中华书局,1959。

夏东元编《郑观应文选·刑法》,澳门历史学会、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2002。

夏新华等整理《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宪政编查馆编《刑律草案签注》,油印本,宣统二年。

熊元翰编、冈田朝太郎讲述《京师法律学堂讲义·刑法分则》,油印本,1910。

修订法律馆:《初次新刑律草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油印本,出版项不详。

修订法律馆:《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刻本,光绪三十二年。

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徐世昌:《退耕堂政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徐世虹编《沈家本全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徐一士:《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

许宝蘅:《〈巢云簃日记〉选》,《近代史资料》总115号,2007年7月。

许宝蘅:《〈巢云簃日记〉摘抄》,《许宝蘅先生文稿》,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

许世英口述《许世英回忆录》,台北,人间世月刊社,1966。

薛允升:《〈读例存疑〉重刊本》,黄静嘉编校,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薛允升:《〈读例存疑〉点注》,胡星桥、邓又天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

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严修日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刘晴波主编《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杨荫杭:《老圃遗文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饶怀民编《杨毓麟集》,岳麓书社,2001。

佚名编《刑律平议汇编》,铅印本,出版项不详。

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岳麓书社,1986。

曾纪泽:《曾纪泽日记》,岳麓书社,1998。

张謇:《变法平议》,《张謇全集》第1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77。

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章开沅等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章含之、白吉庵主编《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

章太炎:《自述学术次第》,傅杰编《章太炎》,三联书店,1997。

章一山:《一山文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章宗祥:《新刑律颁布之经过》,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

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

政学社编《大清法规大全》,石印线装本,宣统二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硃批奏折》(105),中华书局,199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28~3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研究室编译《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1994。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神州国光社,1956。

中外法制调查局:《日英美三国刑法比较类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

周馥:《周慤慎公全集》,秋浦周氏石印本,1922。

朱德裳:《朱淇及清末讫民国二十年北京报界概况》,《三十年闻见录》,岳麓书社,1985。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五),中华书局,1958。

资政院编《资政院知会、摺奏、章程、说帖、质问、陈请等案件》,北京大学藏铅印本,宣统年间。

岡田朝太郎「清国ノ刑法草案二付て」『法学志林』12巻2号、明治43年(1910)。

岡田朝太郎『刑法総則講義案:漢文』有斐閣、1906。

《沈家本法学思想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纪念沈家本诞辰15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1990。

〔澳〕杰里·辛普森:《大国与法外国家——国际法律秩序中不平等的主权》,朱利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3。

〔荷〕冯客:《近代中国的犯罪、惩罚与监狱》,徐有威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美〕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美〕M.G.马森:《西方的中国及中国人观念,1840~1876》,杨德山译,中华书局,2006。

〔美〕费正清:《中国的思想与制度》,郭晓兵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美〕高道蕴等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美〕哈罗德·伊罗生:《美国的中国形象》,于殿利、陆日宇译,中华书局,2006。

〔美〕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张汇文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李仲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日〕大隈重信:《日本开国五十年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通义》,陈承泽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三联书店,1983。

〔日〕织田万:《清国行政法》,李秀清、王沛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日〕宗方小太郎:《一九一二年中国之政党结社》,冯正宝译,中华书局,2007。

〔日〕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刘岳兵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英〕雷蒙·道森:《中国变色龙——对于欧洲中国文明观的分析》,中华书局,2006。

〔英〕梅特兰等:《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屈文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英〕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蒋重约、刘林海译,中华书局,2006。

蔡枢衡:《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陈顾远:《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陈新宇:《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以规范的分析和清末民初案例的论证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

戴天仇等:《政党与民初政治》,中华书局,2007。

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高汉成:《签注视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顾敦鍒:《中国议会史》,苏州,木渎心正堂,1931。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郭明:《中国监狱学史纲——清末以来的中国监狱学术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华友根:《薛允升的古律研究与改革——中国近代修订新律的先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黄静嘉:《中国法制史论述丛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黄源盛:《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台北,政大出版社,2000。

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黄宗智:《清代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法律出版社,2003。

孔颖:《走近文明的橱窗:清末官绅对日监狱考察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1895~192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李光灿:《评〈寄簃文存〉》,群众出版社,1985。

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贵连:《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2000。

李贵连:《沈家本年谱长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李贵连:《沈家本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5。

李启成:《晚清各级审判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李显冬:《从〈大清律例〉到〈民国民法典〉的转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李永胜:《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三联书店,2008。

里赞:《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侧重四川南部县的实践》,法律出版社,2010。

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刘俊文、池田温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法制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世史前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

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罗志田:《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3。

罗志田:《民族主义与中国近代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891~1929)》,中华书局,2006。

罗志渊编著《近代中国法制演变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66。

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马作武:《清末法制变革思潮》,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2005。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

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彭剑:《清季宪政编查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亓冰峰:《清末革命与君宪的论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专刊第19种,1966。

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

尚小明:《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苏亦工:《中法西用——中国传统法律及习惯在香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孙家红:《关于“子孙违犯教令”的历史考察——一个微观法史学的尝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孙晓楼、赵颐年编著《领事裁判权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

陶希圣:《清代州县衙门刑事审判制度及程序》,台北,食货出版社,1972。

田涛、李祝环:《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田涛:《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济南出版社,2001。

汪荣祖:《晚清变法思想论丛》,新星出版社,2008。

汪向荣:《日本教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与中国固有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1868~1919)及其对儒学传统的冲击》,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5。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3。

王健:《沟通两个世界的法律意义——晚清西方法的输入与法律新词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王宪明:《语言、翻译与政治——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王亚新、梁治平主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

王志强:《法律多元视角下的清代国家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韦庆远、高放、刘文源:《清末宪政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卫藤沈吉、李廷江编著《近代在华日人顾问资料目录》,中华书局,1994。

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谢彬:《民国政党史》,中华书局,2007。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谢蔚:《晚清法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徐岱:《中国刑法近代化论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7。

许章润:《说法·活法·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杨湘钧:《帝国之鞭与寡头之链——上海会审公廨权力关系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尤志安:《清末刑事司法改革研究——以中国刑事诉讼制度近代化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俞江:《近代中国的法律与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俞荣根等编著《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张从容:《部院之争:晚清司法改革的交叉路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张德美:《晚清法律移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2001。

张国华、李贵连:《沈家本年谱初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张国华主编《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家:1990年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张晋藩:《清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

张晋藩:《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张晋藩主编《清朝法制史》,中华书局,1998。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专刊第24种,1969。

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专刊第11种,1964。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张小也:《官、民与法:明清国家与基层社会》,中华书局,2007。

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专刊第28种,1971。

张云樵:《伍廷芳与清末政治改革》,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7。

张中秋主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

赵娓妮:《审断与矜恤:以晚清南部县婚姻类案件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13。

赵晓华:《晚清讼狱制度的社会考察》,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法制史学会编《中国法制现代化之回顾与前瞻——纪念沈家本诞生一百五十二周年》,台湾大学法学院,1993。

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朱勇:《中国法律的艰辛历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庄建平、卞修跃:《周震鳞传》,团结出版社,1995。

島田正郎『清末における近代的法典の編纂——東洋法史論集第三』創文社、1980。

〔日〕南里知樹「中国政府傭聘日本人人名表(1903~1912)」『中国政府雇用の日本人——日本人顧問人名表と解說』龍溪書社、1976、7頁。

小野和子「五四時期家族論の背景―刑法典論争」「清末の新刑律暫行章程の 原案について」『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中国の伝統社会と家族』汲古书院、1993。

小野和子『五四时期家族论の背景——刑法典论争』同朋舍、1992。

滋賀秀三『中国法制史論集:法典と刑罰』創文社、2003。

Ernest Alabaster,Notes and Commentaries on Chinese Criminal Law(London:Luzac & Co.),1899.

F.C.Jones,Extraterritoriality in Japan and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Resulting in Its Abolition(1853-1899)(New York:AMS Press),1970.

Joan Eleanor Molino,“A Study in Late Ch'ing Conservatism:Lao Nai-Hsuan(1843-1921),”Ph.D.Dissertation,Indiana University,1986.

Joseph Kai Huan Cheng,“Chinese Law in Transition:The Late Ch'ing Law Reform,1901-1911,”Ph.D.Dissertation,Brown University,1976.

Kenneth G. Wheeler,“Shen Jiaben(1840-1913):Toward a Reformation of Chinese Criminal Justice,”Ph.D. Dissertation,Yale University,1998.

Linda Pomerantz-Zhang,Wu Tingfang(1842-1922):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2.

Matthew H. Sommer(苏成捷),Sex,Law,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Shih Shun Liu,Extraterritoriality:Its Rise and Its Declin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1925.

Timothy Brook(卜正民),Jér?me Bourgon(巩涛),Gregory Blue(格力高利·布鲁),Death by a Thousand Cut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

Wesley R. Fishel,The End of Extraterritoriality in China(New York:Octagon Press,1974).

〔德〕陶安:《“比附”与“类推”:超越沈家本的时代约束》,马志冰等编《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法〕巩涛:《西方法律引进之前的中国法学》,林惠娥译,《法国汉学》第8辑,中华书局,2003。

〔美〕史华兹:《论中国的法律观》,许纪霖、宋宏主编《史华慈论中国》,新星出版社,2006。

〔日〕宫崎市定:《清代的胥吏和幕友》,《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中华书局,1993。

〔日〕中村茂夫:《比附的功能》,寺田浩明编《日本学者考证中国法制史重要成果选译·明清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鲍如:《儒者与法学家:近代夹层中的吉同钧》,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4。

陈新宇:《向左转?向右转?——董康与近代中国法律改革》,(台北)《法制史研究》第8期,2005年12月。

陈训慈:《桐乡劳玉初先生小传》,浙江图书馆编《陈训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成富磊:《礼之退隐——以近代中国刑律中君亲条文的变动及其争论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2。

戴银凤:《莫理循的中国观(1897~1911)》,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杜钢建:《沈家本与冈田朝太郎法律思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编《清史研究集》第8辑,1997年12月。

范忠信:《沈家本与新刑律草案的伦理革命》,《政法论坛》第22卷第1期,2004年1月。

高汉成:《大清刑律草案签注考论》,《法学研究》2015年第1期。

高汉成:《晚清法律改革动因再探——以张之洞与领事裁判权问题的关系为视角》,《清史研究》2004年4期。

高汉成:《晚清刑事法律改革中的“危机论”——以沈家本眼中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为中心》,《政法论坛》第23卷第5期,2005年9月。

郭凤明:《〈大清新刑律〉与〈大清现行刑律〉之比较》,(台北)《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第34期,2002年8月。

何勤华:《清代法律渊源考》,《法律文化史谭》,商务印书馆,2004。

贺卫方:《司法独立在近代中国的展开》,何勤华主编《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

侯财安:《清末刑制变革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93。

胡震:《亲历者眼中的修订法律馆——以〈汪荣宝日记〉为中心的考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华友根:《董康的刑法思想与近代法制变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西法律传统》(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黄金麟:《礼法斗争下的中国身体——法权身体的诞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新星出版社,2006。

黄源盛:《清末民初近代刑法的启蒙者——冈田朝太郎》,《黄宗乐教授六秩祝贺——基础法学篇》,台北,学林文化事业公司,2002。

黄源盛:《沈家本法律思想与晚清刑律变迁》,博士学位论文,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91。

黄源盛:《晚清继受外国法中“无夫奸”存废的世纪之争》,高明士编《东亚传统家礼、教育与国法(一):家族、家礼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季福生:《暹罗司法及其法律教育》,王健编校《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孔祥吉、〔日〕村田雄二郎:《日本机密档案中的伍廷芳》,《清史研究》2005年1期。

李贵连:《清末修订法律中的礼法之争》,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81。

李良、彭时:《刑事学派与暂行新刑律》,《法律评论》第193期,1927年3月。

李培锋:《20世纪的英国刑罚改革》,何勤华主编《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

李秀清:《法律移植与中国刑法的近代化——以〈大清新刑律〉为中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李兆为:《中国传统刑律在清末的转型》,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05。

里赞:《“变法”之中的“法变”——试论清末法律变革的思想论争》,《中外法学》2001年第5期。

林乾:《清代严治讼师立法——“以例破律”解析之一》,《法史学刊》第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刘汝锡:《宪政编查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师范大学,1977年6月。

邱澎生:《以法为名:讼师与幕友对明清法律秩序的冲击》,《新史学》(台北)第15卷第4期,2004年。

邱澎生:《真相大白:明清刑案中的法律推理》,熊秉真编《让证据说话——中国篇》,台北,麦田出版公司,2001。

邱晓里:《清末法律改革中的国家构建与文化转型——对沈家本刑法改革的一个政治学阐释》,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4。

桑兵:《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桑兵:《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第8期。

桑兵:《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1990~1999年辛亥革命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孙聪聪:《西法东渐中的清末刑律变革》,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5。

孙慧敏:《清末中国对律师制度的认识与引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2期,2006年6月。

孙家红:《光绪三十二年章董氏〈刑律草案〉稿本所附签注之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孙家红:《清末章董氏〈刑律草案〉稿本的发现和初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谭雯倩:《论沈家本的刑事法治思想:以清末刑律修订为中心的考察》,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5。

谭悦:《从逆伦到侵犯尊亲属——清季律改的伦常观念变迁》,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13。

唐启华:《清末民初中国对“海牙保和会”之参与(1899~1917)》,(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3期,2005年6月。

田涛:《沈家本在清末外法引进中的地位与贡献》《清末翻译外国法学书籍评述》,《第二法门》,法律出版社,2004。

王瑞:《清末刑律改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3。

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法律的转型》,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3。

王怡超:《清末法制改革思想研究——沈家本与〈寄簃文存〉》,硕士学位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98。

吴义雄:《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治外法权之酝酿与尝试》,《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吴泽勇:《清末修订〈刑事民事诉讼法〉论考——兼论法典编纂的时机、策略和技术》,《现代法学》第28卷第2期,2006年3月。

徐立志:《〈大清民律草案〉现存文本考析》,《法史学刊》第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徐立志:《沈家本等定民刑诉讼法草案考》,杨一凡总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清代法制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徐忠明:《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几点省思》,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法史学精萃》(2001~2003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闫晓君:《走近“陕派律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杨新娥:《传统与变革——关于〈大清新刑律〉的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0。

叶龙彦:《清末民初之法政学堂(1905~1919)》,博士学位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74。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1。

俞勇嫔:《戴鸿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2007。

曾尔恕、黄宇昕:《沈家本西法认识述评》,马志冰等编《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曾宪义:《清末修律初探》,《法律史论丛》(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

张建华:《晚清中国人的国际法知识与国家平等观念——中国不平等条约概念的起源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3。

张松祥:《资政院述论》,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3。

赵娓妮:《清末中西竞争语境下的刑律修订》,《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

赵娓妮:《晚清知县对婚姻讼案之审断——晚清四川南部县档案与〈樊山政书〉的互考》,《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赵元信:《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学术源流》,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律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周少元:《钦定大清刑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3。

宮坂宏「清国の法典化と日本法律家——清国法典编纂の問題について」『仁井田陞博士追悼記念論文集(第三巻)·日本法とアジア』勁草書房、1970。

宮坂宏「清末の法典編纂をめぐつて」『法制史研究』第14号別冊、1963。

宮坂宏「清末の近代法典編纂と日本人学者-刑律草案と岡田朝太郎」『専修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月報』46·47、1968年8月。

Alison Sau-chu Yeung,“Fornication in the Late Qing Legal Reforms:Moral Teachings and Legal Principles,”Modern China29:3(July 2003):297-328.

Bernard Hung-kay Luk,“A Hong Kong Barrister in Late-Ch'ing Law Reform,”Hong Kong Law Journal11:3(September 1981):339-355.

Bourgon Jeome,“Abolishing ‘Cruel Punishments’:A Reappraisal of the Chinese Roots and Long-term Efficiency of the Xinzheng Legal Reforms,”Modern Asian Studies37:4(Dec 2003):851-862.

Cyrus H. Peake,“Recent Studies on Chinese Law,”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52(1937).

Nancy Park,“Imperial Chinese Justice and the Law of Torture,”Late Imperial China29:2(Dec 2008):37-67.

Richard S. Horowitz,“International Law and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Siam,and The Ottoman Empire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Journal of World History15:4(December 2004):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