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9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4图书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Report 4

SSAPID:101-6071-6120-60
ISBN:7-80190-245-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录的相关报告有《生态农业的经济学基础》、《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乡镇财政制度缺陷与农民负担》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编 辑:张大伟;陈斗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国内支持政策:现状评价、未来的基本目标和支持方式*

  一 近年来我国国内支持政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绩效评价

   1.政策分类

   2.对国内支持政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绩效的评价*

  二 国内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目标

   1.提高竞争能力

   2.促进农民增收

   3.确保粮食安全

   4.协调城乡关系

   5.保护生态环境

  三 国内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支持方式

   1.一般性支持方式

   2.引导性方式

   3.保护性方式

   4.补偿性方式

 生态农业的经济学基础

  一 农业类型跃迁:生态农业兴起的宏观背景*

  二 市场竞争力:生态农业兴起的微观基础

   1.生态农业的经济学透视

   2.生态农业提升为主导农业类型的因素分析

  三 双赢:生态农业兴起的社会环境

   1.辽宁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案例

   2.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案例

   3.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案例

   4.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案例

   5.辽宁省大洼县北方庭院生态农业案例

  四 生态农业兴起的经济学启示

   1.生态农业技术创新要以“自利”为切入点

   2.生态农业具有向企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结构高级化跃迁的特征

   3.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功

   4.生态农业要成为主导农业类型,生态技术必须升级

   5.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条件

 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

  一 中国流域生态环境问题

   1.部分流域水资源短缺

   2.一些流域洪涝灾害频繁

   3.大多数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4.部分流域水质较差

  二 中国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特征

   1.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2.流域环境管理状况

   3.中国流域环境管理的问题

  三 中国流域环境管理系统的构建

  四 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的对策

   1.改革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2.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

   3.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流域水资源,坚持节水防污的发展战略

   4.确保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提高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5.提高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水平,建立水资源综合信息网络平台

 西北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一 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产的生态基础脆弱

   2.农业生产的生态因素短缺

   3.农业生产有机质投入不足,土壤肥力低

  二 集水型生态农业产生的必然性

   1.从西北半干旱区农业的地位看

   2.从水土保持型农业的局限性看

  三 集水型生态农业及其体系

   1.集水型生态农业产生的机制

   2.集水型生态农业的概念及技术体系

  四 集水型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效益分析

   1.集水型生态农业的模式分析

   2.集水型生态农业的效益分析

  五 西北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

   1.西北半干旱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原则

   2.西北半干旱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

 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

  一 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分类

  二 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

   1.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

   2.金融创新改善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3.金融创新提升了金融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三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1.需求多样、潜力巨大

   2.供给不足、结构单一

   3.供需之间不平衡

   4.市场发育的重点

  四 农村金融创新的成就和不足

   1.制度创新

   2.组织机构创新

   3.业务创新

   4.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 创新主体的状况与创新能力

   1.赢利能力低

   2.网点和客户分散

   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4.资产质量差

   5.管理与激励体系不完善

  六 金融创新和市场发育的制度与环境制约

   1.市场准入限制

   2.利率控制

   3.不合适的监管

   4.信息不对称

   5.地方政府行政干预

   6.社会发展环境制约

  七 结论与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2.政策建议

 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多元化*

  一 引论

  二 农村金融理论的范式转换

   1.农业信贷补贴论

   2.农村金融市场论

   3.斯蒂格里茨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及哈耶克局部知识分析范式

  三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分析

   1.正规金融

   2.准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

  四 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在满足金融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比较——功能错位问题

   2.农村金融组织单一化,业务商业化和垄断化,金融服务不到位

   3.非正规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4.政策性金融

   5.小额信贷

  五 结论与建议:建立一个机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行为与政府干预*

  一 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的制度环境和背景比较

   1.制度创新的方式不同

   2.制度创新的出发点不同

   3.制度推广的路径不同

  二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权性质和法律地位

   1.合作基金会的组织性质和产权结构

   2.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法人地位和从事金融活动的资格

  三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组织行为

   1.两地基金会在管理体制上的差别

   2.农村合作基金会内部管理上的差别

   3.农村合作基金会在经营业绩和风险形成上的差异

  四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整顿

   1.乐山市对合作基金会不良资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2.温州市处理不良资产的原则与方法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1.在农村合作基金会成立和发展的早期,在当时的制度环境下,农村合作基金会依附于政府成立有一定的合理性

   2.公有性质的集体产权和私有性质的农户个人产权不可能平等共存于一个组织中,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是完全不同的

 乡镇财政制度缺陷与农民负担*

  一 农民负担及其分析

   1.农民负担现状

   2.农民负担重在何处

  二 自筹制度缺陷:农民负担加重的财政制度根源之一

   1.财政自筹制度产生的背景

   2.自筹制度执行的结果

   3.自筹制度的缺陷

  三 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农民负担加重的财政制度根源之二

   1.财权上收与乡镇财政增收困难

   2.事权下放与费用转移

  四 财政错位:农民负担加重的财政制度根源之三

   1.“建设财政”的后遗症

   2.公共财政不到位下的农村建设达标活动负担过重

  五 几点结论

 略论我国西部牧区细羊毛生产方向的战略性调整

  一 西部牧区对全国羊毛生产的重要性

  二 牧区细羊毛生产面临的挑战

  三 牧区细羊毛生产的新机遇

  四 牧区发展细羊毛生产的出路

 理想与现实*

  一 引言

   1.基本假设

   2.研究目的

   3.主要发现

   4.基本推论

  二 调查资料来源

   1.专业合作社社员调查问卷

   2.实地调查

  三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1.建立合作社的动议和合作社的创立

   2.合作社的规模扩张

  四 合作社的治理结构

  五 合作社的组织功能

   1.合作社的主要业务

   2.合作社的经营效果

   3.合作社的社会经济功效

   4.合作社的业务前景展望

  六 主要问题

  七 初步建议

 农村人口养老资源的数据分析

  一 农民自有养老保障资源状况

   1.农村人口老年化及耕地资源保障功能的变化

   2.农村居民对耕地依赖程度的变化

   3.农业收入的变化对耕地养老保障功能的影响

  二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资源的变化

   1.农村家庭结构及养老保障功能的变化

   2.农村家庭收支的变化对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影响

   3.农村家庭生活社会化程度和保障水平

  三 农村劳动力自我保障资源的变化

  四 农村社区养老保障资源的供求状况

  五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状况

  六 国家提供的保障资源

  七 总结

   1.耕地保障资源

   2.家庭保障资源

   3.劳动力自我保障资源

   4.社区保障资源

   5.社会保障资源

   6.国家保障资源

 新时期中国乡村政治的基础和发展方向*

  一 国家在经济上的市场化努力,是“乡政村治”体制存在的基础

  二 国家在政治上的民主化取向,是“乡政村治”体制产生的契机

  三 国家的法制主义理念,是维护“乡政村治”体制的根本性力量

  四 国家现代化目标,决定着“乡政村治”体制发展的方向

   1.合理地确定国家行政权与乡村自治权的边界

   2.确定乡村自治权和村民个人权利的边界

   3.合理区分国家民主和社区民主的边界

 乡村低水平制度均衡:发生机制与破解路径

  一 引论

  二 控制的收益与成本——财政分析

   1.基本数据

   2.C村从农民那里该收多少,实际收了多少

   3.B乡从农民那里该收多少,实际收了多少

   4.钱到那里去了

   5.乡村债务情况

   6.乡村财政与县级财政的关系

   7.税收成本分析

   8.公共物品供应高度匮乏

  三 控制方式

   1.公共权力的控制

   2.土地控制

   3.劳动力转移控制

   4.农村资本积累与流动

  四 控制的后果

   1.低水平制度均衡的内涵

   2.简要的理论分析

   3.打破低水平制度均衡的现实路径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4》代前言

 相关链接

本文集收录的相关报告有《生态农业的经济学基础》、《中国流域环境综合管理》、《乡镇财政制度缺陷与农民负担》等。

刘丽敏等:《农业项目的全程控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张莉琴、林万龙、辛毅:《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4期。

林万龙:《农业产业化建设中龙头企业政府财税支持政策效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3。

李周:《农业发展类型变化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18~29页。

李周等:《环境、资源与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李周等:《发展的后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李周:《裸土与农业文明》,《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第3期。

李周:《引导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的责任》,《科技导报》1996年第8期。

卢嘉锡、路甬祥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史纲》,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刘昌明等:《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科学出版社,1998。

钱正英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

王惠敏:《流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与方法》,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阮本清等:《流域水资源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

黄秋洪:《重塑流域管理机构的设想》,《中国水利》1999年第11期。

汤世生等(译):《发展中经济的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

何安耐、胡必亮:《农村金融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1988。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

J.A.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0。

李健:《金融创新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阿赫塔尔·霍赛恩,阿尼斯·乔杜里(主编)《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金德尔博格:《西欧金融史》,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戈德斯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姜长云:《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赵昌文、郭晓明:《兴盛与衰亡——四川省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历程》,香港中文大学,2000。

刘逖:《论政府在金融市场中作用的几个问题》,《中国经济政治评论》2000年第1期。

张元红:《农民的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深化》,《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1期。

张元红:《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与效率》,《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

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中经网,2001年6月7日。

曹力群:《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第2期。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

徐笑波等:《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Goldsmith,Raymond W.,1966: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Mexico,(OECD,Development Centre Studies).

McKinnon,Ronald I.,1989: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Reassessment of Interest-Rate Policie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Vol.5(4),Winter.

McKinnon,Ronald I.,1991:The Order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Johns Hopkins Univ.Press.

Patrick,H.T.,1966: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14,No.2,Jan.

Stiglitz,J.E.,& A.Weiss,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1,No.3.

Stiglitz,J.E.,1989: “Markets,Market Failures,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9,No.2,May.

Stiglitz,J.E.,1994: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 Market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

Yaron,Jacob,1992: “Successful Rural Finance Institutions” ,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150,Washington.

《地下钱庄生存的土壤》,《老板周刊》2002年8月28日。

《农村信用社五年后能姓“商”吗?》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8月21日。

《中国农村金融真空时代来临》,载新华网,2002年10月10日。

亚当斯,戴尔·W.:《金融对农村发展的作用》,载何安耐、胡必亮和冯兴元编《农村金融与发展——案例分析与培训手册阅读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0年5月。

冯春:《农村真正钱商如何得以成长》,载《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12月6日,第二版。

冯兴元,2002a:《竞争秩序理论评述》,载汪丁丁主编《自由与秩序——中国学者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冯兴元,2002b:《欧盟与德国——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综合分析、案例调查与培训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何广文,2002a:《中国农业信贷支持政策:措施、效果及其调整》,载范小建主编《加入WTO以后的中国农业政策调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何广文等,2002b:《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研究”专题报告,农业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课题,2002年8月10日。

贺军:《民间金融的大机遇》,载《新证券》2002年9月23日。

黎霆、姜业庆:《农村金融,到了最饥渴的时候》,载《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8月20日。

李静:《农村金融发展情况》,载《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李元华:《温州民间融资及开放性资本市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马斌:《民生银行招安江浙地下钱庄猛推个人委托贷款》,中央电视台,2002年8月20日。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欧肯、瓦尔特:《国民经济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95。

施特拉克、盖特纳:《金融服务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载何安耐、胡必亮、冯兴元:《农村金融与发展—案例分析与培训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0年5月。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小组:《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唐成:《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和邮政储蓄的关系研究》,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载中经网50人论坛,2001年6月7日。

沃格尔、罗伯特·C:《储蓄动员:农村金融中被忽视的一面》,载何安耐、胡必亮和冯兴元编《农村金融与发展——案例分析与培训手册阅读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0。

翟强:《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金融——若干案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张晓山、何安耐主编《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关于合作基金会的思考》(张元红、李静、张军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管理体制课题组:《政府实施的小额信贷扶贫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善》,载《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之三,2002。

Die Welt(19.Dezember2002):Die groessten Banken in Deutschland,in:Welt Online,.

Adams,Dale W.and Fitchett,Delbert A. (1992):Informal Finance in Low-Income Countries. Boulder,San Francisco and Oxford:Westview Press.

Adams,Dale W.(5~6.November2002):Filling the Deposit Gap in Microfinance. Paper for the Best Practices in Savings Mobilization Conference,Washington,DC.

Brian Branch of WCOCU(5~6November2002):Savings Mobilization:Conceptual Framework,November 2002. Paper for the Best Practice in Savings Mobilization Conference. Washington.

Hayek,F.A.(1937): “Economics and Knowledge” .In:Economica. Vol.4.(Feb):pp.33~54.

Hayek,F.A.(September,1945):“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ⅩⅩⅩⅤ,No.4:pp.519~530.

Hayek,F.A.(1948): “The Socialist Calculation Ⅱ:The State of the Debate” .In:F.A.Hayek(Ed.):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pp.148~180.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Hayek,F.(1968/1969):Der Wettbewerb als Entdeckungsverfahren,in:derselbe,Freiburger Studien—Gesammelte Aufsaetze,Tuebingen,S.pp.249~265.

IFAD(April2002):Double-edged sword?Efficiency vs equity in lending to the poor.IFAD’s thematic study on rural finance in China. Evaluation Profile,No.3.

IFAD(1.December2001):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China. Thematic Study. Volume I-Main Report. Report No.1147-CN Rev.

Morduch,Jonathan(December1999): “The Microfinance Promis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7:pp.1569~1614.

Patrick,Hugh T.(2January1966):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4.

Stiglitz,J.and A.Weiss(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pp.393~410.

Stiglitz,J.(1989): “Markets,Market Failures,and Development” . I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9:pp.197~203.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

刘文璞、吴国宝:《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组织发育与经济增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美〕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财政部和农业部文件:《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财农字(1991年)第26号。

国家农业部(1993)农(经)字第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合作基金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

井研县农业局、井研县财政局文件,井农字(1992)1号。

井研县审计局:《井研县审计局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资产负债清理移交农村信用社及县供销社系统社员股金清理兑付情况的审计报告》,1999年8月。

三江镇合作基金会:《三江镇合作基金会章程》。

井研县农业局:《井研县农业局关于认真做好1995年度农经站收益分配工作的通知》,井农字(1995)7号。

井研县农业局:《刘洪言同志在全县农经工作会上的讲话》(1995年)。

三江镇合作基金会:《三江镇合作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

四川省委省政府(1999)10号文件:《四川省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实施方案》,1999年3月13日。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分行:《关于温州市金融改革的几点意见》1993年4月14日。

温州市体改委和人民银行:《关于试办农村互助金调剂服务部若干意见的通知》1993年4月9日。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的通知》1993年第179号文件。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文件:《关于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处理意见的通知》。浙银发(1993)212号。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温州市合作基金会的通知》。浙银发(1994)207号。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文件:《印发〈关于贯彻浙江省人民银行浙银发(1994)207号文件实施意见〉的通知》1994年8月2日。

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文件,[1996]农(试验区)办字第018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办关于加强农村合作基金会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意见的通知》,温政办(1997)129号。

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原则》(农基发[1999]2号)。

浙江省委省政府文件:《浙江省农村合作基金会清产核资指导意见》(浙农基[1999]1号)。

永嘉县信用合作联社文件:《关于永嘉县农村信用社工作情况汇报及要求解决基金会并入遗留问题的请示》,(永信联)(2000)152号。

温州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试办农村互助金调剂服务部若干意见的通知》,温体改字[1993年]第6号,温银发[1993]082号。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991)68号文件:《转发农经委关于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县级管理机构的意见的通知》。

井研县农业局文件:《井研县农业局关于提取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费的通知》。[井农字(1992)4号]。

永嘉县人民政府:《永嘉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清欠工作情况汇报》,2001年10月26日。

叶兴庆:《农民负担体制分析与改革构想》,见朱刚、张元红、张军等著,《聚焦中国农村财政:格局、机理与政策选择》,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盛来运、孙梅君:《减负:瞄准中低收入农民》,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2001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99》,农业出版社,199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2001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赵阳:《农村税费改革:包干到户以来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6期。

国家税务总局农税局课题组:《农民负担与农业税制改革问题》,《税务研究》2000年第4期。

高培勇主编《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余红:《中国农民社会负担与农村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何开荫,孙力:《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

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中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综合提要》,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马戎、刘世定、邱泽奇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

中央党校农业与农村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理论动态》第143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0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黄俐晔:《加入WTO对中国畜牧业的影响及对策》,《世界农业》2000年第8期。

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经济日报》2001年11月1日。

丁文广等译:《中国的牧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刘玉满等译:《中国农业产供销体系改革:羊毛案例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吴志雄、刘惠、熊进:《政府。农产品产销协会。专业合作社》,课题打印稿,2002。

苑鹏:《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张晓山:《WTO与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有利时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