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新闻探索集图书

Collection of Exploration on Journalism

SSAPID:101-6063-8005-71
ISBN:978-7-80230-713-1
DOI:
ISSN:
关键词:

新闻工作 新闻 文集

[内容简介] 丁柏铨教授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凡十四年。这部集子所收录的文章,是他从一百八十余篇新闻传播学术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大致分为新闻传播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大部分。

相关信息

丛书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文丛
作 者:丁柏铨
编 辑:尤田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序言二 漫道这番风味苦 辛酸尝尽见闻多

 序言一 研究实力的总体展示

 后记

 新闻现实理论问题研究论纲

  一 新闻传媒被推向市场以后所引发的各种理论问题

   (一)经济体制转换与对新闻观念更新的审视

   (二)走向市场以后的新闻传媒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三)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相融和相斥

   (四)新闻传媒的“事业性质与企业化管理”

  二 新闻传媒日常运作中需要研究的现实理论问题

   (一)遵循新闻规律与实施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三 第四媒体崛起后需要研究的新闻现实理论问题

   (一)传播沟通方式的革命

   (二)对第四媒体的引导与控制

 论新闻理论研究的创新

  一

  二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新闻思想的研究呼唤创新

   (二)关于新闻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待创新

   (三)回答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急需创新

   (四)前沿性的理论研究创新前景远大

   (五)在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方面要勇于创新

   (六)中国和西方新闻理论的比较研究相对薄弱,须增强创新意识

   (七)对典型个案所展开的具有理性深度的分析研究,创新大有可为

   (八)对新闻业务所作的理论研究有创新的极大空间

 论中国当代新闻理论的现实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新闻思想

  二 中国新闻理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华

  三 中国当今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新闻实践

   (一)新闻业务的实践

   (二)新闻传媒经营的实践

    1.新闻产品和其他信息产品的市场销售

    2.广告的经营

    3.其他产业的经营

    4.资本的运营

   (三)新闻管理工作的实践

 新闻理论研究也应与时俱进

 论党的三代领导人新闻思想的特色

  一

   (一)较早用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阐发

   (二)议论风发,举重若轻,长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深刻的新闻理论观点

   (三)毛泽东的新闻理论研究是和新闻实践特别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二

   (一)刘少奇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工作的机制问题,有着自己的深入思考

   (二)刘少奇关于新闻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三)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珍贵价值

  三

  四

   (一)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

   (二)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

    1.新闻舆论引导问题

    2.政治家办报问题

    3.新闻队伍建设问题

   (三)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新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一)对中共新闻思想发生重大影响的若干重要事件

   (二)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新闻思想的重大调整

  二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共新闻思想进一步有所调整

    1.立足于邓小平理论进行新闻思想的调整

    2.“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要命题的提出

    3.关于新闻队伍建设和新闻工作者素质的论述

    4.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

   (一)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的核心理念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

   (三)强调在各项工作包括新闻工作中“求真务实”

    1.讲真话、报实情

    2.建设优良文风,切忌八股习气

 论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对中国新闻业的推动作用

  一

   (一)方向问题

   (二)基础问题

   (三)原则问题

  二

   (一)广告经营的突破

   (二)发行经营的突破

   (三)经营机制的突破

   (四)报业体制的突破

   (五)资本经营的突破

  三

  四

  五

  六

 新闻工作与“以人为本”

 “和谐媒体”析

 新闻传媒:特殊的执政资源*

  一

  二

   (一)新闻传媒与执政的物质资源

   (二)新闻传媒与执政的精神资源

   (三)新闻传媒与执政的权力资源

  三

 论新闻的有效传播

  一 有效与无效:对传播效果的考察

  二 有效传播:传者、媒介、受者三者协调互动的结果

  三 传者、媒介、受众协调互动的具体内涵

   (一)传者在媒介和受众的双重制约下发挥主动性

   (二)传者与受众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双向交流

   (三)传者和媒介对受众负有满足其需要和提高其水平的双重任务

 新闻舆论引导方法论

  一

   (一)新闻舆论引导的方法与内容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必须按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对引导对象加以深刻的把握

   (三)对传播和引导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四)辩证法原理应贯穿于新闻舆论引导的整个过程

  二

  三

 对新闻热点引导的几点思考

  一 三个基础性的命题

   (一)关于热点

   (二)关于热点新闻

   (三)关于热点新闻引导

  二 热点新闻引导存在的误区

   (一)将热点报道等同于新闻炒作

   (二)将热点报道等同于一味“趋热”

   (三)将热点报道等同于一哄而上

  三 有效的热点新闻引导方法

   (一)寻找热点:独自发现与巧妙“跟进”

   (二)选择热点: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三)形成热点:“有心栽花”与“无意插柳”

    1.有意识地形成热点,必须以舆情为其基础

    2.有意识形成的热点,要认真做好“培育”工作

    3.新闻传媒在有意识地形成热点和热点新闻的过程中,必须运筹帷幄,精心策划

   (四)引导热点:集束处理与分散处理

    1.热点报道中的聚与散

    2.热点报道中的疏与堵

    3.热点报道中的浓与淡

    4.热点报道中的续与断

 新闻舆论监督三论

  一 当今条件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

   (二)新闻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比较

    1.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的比较

    2.新闻舆论监督与组织监督的比较

    3.新闻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比较

   (三)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传播学考察

  二 新闻舆论监督中的问题和难点

   (一)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中的问题

    1.新闻舆论监督的重点不够突出

    2.舆论监督的对象以基层居多

    3.异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现象增多

    4.新闻舆论监督尚缺乏分寸感

   (二)新闻舆论监督中的难点

    1.进行舆论监督客观上难度很大

    2.对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机构和个人保护不力

    3.行业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从中作祟

    4.一部分记者的素质影响了舆论监督工作的声誉

  三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

   (一)保护正当的新闻采访权

   (二)不被非法起诉的权利

   (三)记者的人身安全

 论舆论监督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一

  二

  三

  四

   (一)要发挥舆论监督以督导和督促为主的督察作用

   (二)要发挥舆论监督以揭露和批判为主的鞭挞作用

   (三)要发挥舆论监督以预警和警世为主的警示作用

  五

   (一)关于舆论监督的动机与效果问题

   (二)关于“异地舆论监督”的问题

 新闻传媒:如何面对社会不和谐因素

  一 用深邃眼光解析社会不和谐因素的生成原因并决定如何应对

   (一)权力滥用和失控

   (二)分配不公和悬殊

   (三)观念碰撞和冲突

   (四)关系失调和失衡

  二 理性认识新闻传媒在对待社会不和谐因素问题上的误区

   (一)误将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理解为在社会不和谐因素面前可以而且应当采取回避态度

   (二)误将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理解为可以而且应当对受众掩盖社会的某些严重不和谐因素

   (三)误将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理解成可以而且应当“报喜不报忧”

  三 面对社会不和谐因素,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发挥积极作用

   (一)疏导宣泄作用

   (二)沟通交流作用

   (三)激励批判作用

  四 正确估量新闻传媒面对社会不和谐因素所能发挥的作用

 论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发布与舆论控制

  一

  二

  三

 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公众的关系*

  一

  二

  三

 论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契合点

  一

  二

   1.既不合乎新闻规律,又不合乎市场规律

   2.合乎新闻规律,但并不合乎市场规律

   3.不合乎新闻规律,但却合乎市场规律

   4.既合乎新闻规律,又合乎市场规律

  三

   (一)增加新闻信息的“含金量”

   (二)努力满足受众的多元需要

   (三)追求趣味高尚的可读(可听或可看)性

   (四)体现无可取代的特有魅力

   (五)处理好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论传媒市场

  一

  二

   (一)一般市场规律

    1.奉行等价交换原则的规律

    2.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规律

    3.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的规律

    4.同行竞争激活市场的规律

   (二)传媒市场的特殊运作规律

    1.传媒以提供传媒产品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顾及市场导向而又不能惟市场导向马首是瞻

    3.新闻传媒以具有特殊性的产业的身份参与市场运作

  三

   (一)诸规律都可以统一于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诸规律都可以统一于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

   (三)诸规律还可以统一于服务受众方面

  四

   (一)要把受众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牢固确立以受众为本位的思想

   (二)致力于改进报道方式,使所传播的信息能有效地进入受众的心智

   (三)努力形成本传媒的特有魅力

   (四)花大力气打造新闻传媒品牌

 新闻传媒走向市场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

  二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中的精髓

   (一)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精髓之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精髓之二:对党和人民两个方面负责

   (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精髓之三:自觉服从党的领导和严格遵守宣传纪律

  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地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

   (一)在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既要适应党的要求,又要适应市场的要求

   (三)事业性质与企业化管理模式对坚持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必须冷静分析原有新闻观念,恪守必须恪守的部分,更新必须更新的部分

   (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必须多一点开放意识

   (六)必须更有力地抵制拜金主义对人们灵魂的腐蚀作用

 传媒操守刍议

  一

  二

   (一)在经营方面违背应有操守

   (二)在传播内容方面违背应有操守

    1.报道新闻事实失实乃至严重失实

    2.在报道中出现价值观方面的明显偏颇

    3.追求趣味低下的“卖点”

    4.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5.对新闻进行别有企图的炒作

    6.屈服于权势,在报道中说假话和违心话

    7.不负责任地泄漏有关新闻来源的机密

  三

 试论中国新闻传媒的产业属性

  一

  二

  三

  四

 应对挑战,中国新闻传播业直面WTO

  一个应该重视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

  传媒资源争夺战爆发在即

  新世纪文化巨变与传媒

  传媒如何沉着应战?

 加入WTO:新闻业呼唤创新

  加入WTO以后,新闻业的生存环境将有较大改变,客观上迫切需要创新

  新闻业的创新,有赖于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对现状的准确把握

  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中国新闻业的长处和短处,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闻业创新的三个关节点:观念更新、体制创新、方法出新

   (一)新一轮观念更新:新闻业创新的必备条件

    1.要从以传者为本位转向以受者为本位

    2.要从大而化之的合众传播转向有针对性的分众传播

    3.要从仅着眼于国内竞争转向同时着眼于参与国际竞争

   (二)增强传媒活力:体制创新的宗旨

   (三)有效传播:传播方法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结语:新闻业的创新,最要紧的是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

 “入世”后中国新闻传播业生存环境考察*

  考察一:“入世”以后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新闻传播业发展构成较大影响

   (一)与新闻传播业密切相关的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有所影响

    1.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广播媒介影响力的恢复提供了可能性

    2.彩电业的发展为电视媒介在农村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3.印刷业的发展给报业带来利好消息

   (二)与新闻传播业有着特殊密切关系的信息产业对前者形成一定冲击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所推动

  考察二:新闻传播业内部及与业外对手的竞争呈现新的态势

  考察三:与新闻传播业相关的法制环境的变化使管理工作需作相应调整

  考察四:新闻传播业不可忽视传媒受众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党报的现实情况及对策*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现实境况

   (一)对于党报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重要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估计

   (二)党报所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

   (三)党报存在八个方面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1.有的党报并没有将读者真正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

    2.有些党报在热点问题上反应迟钝

    3.有的党报在批评报道方面不够得力

    4.在新闻报道中简单的重复比较多

    5.缺乏新闻价值的新闻稿数量可观

    6.有些报道的内容,与公众的实际感觉相去甚远

    7.文风不够生动活泼,让读者感到难于亲近

    8.相对于报业中的其他报纸而言的,内部机制不够灵活

  二 党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依然存在着巨大优势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因素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必须从思想上明了与党报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道理

    1.党报增强可读性,是否会影响其指导性和权威性

    2.借鉴晚报的经验,党报是不是就会降低自身的品位

    3.参与市场竞争以后,党报是否必然丢失自己原有的品格

   (二)党报在运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因素

    1.要将读者真正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

    2.党报必须理直气壮地按新闻规律办事

    3.按新闻规律办事,报纸应当说真话

   (三)党报要努力形成自己的办报特色

 党报与新闻规律

  新闻的内在规律与受外部条件影响制约的规律

  党报的特殊规律

   (一)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体现得最鲜明

   (二)所担负的责任特别重大

   (三)在宣传报道中最为权威

   (四)与政治的关系尤为密切

   (五)党报的喉舌功能极为突出

  党报特殊规律与新闻一般规律之间有无矛盾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竞争力

  上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还有没有竞争力

  下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怎样增强竞争力

   (一)党报增强竞争力:关键在于进一步转变观念

   (二)促成资源优势向市场竞争力的转化

   (三)在增强权威性的同时增强亲和力

 贴近群众:党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二

  三

   (一)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喉舌功能

   (二)党报的要闻版也应体现贴近群众的努力

   (三)注意新闻信息发布的充分性和透明度

   (四)大力改进文风,给读者以亲切感和亲近感

 新一轮报刊治理与党报发展

  新一轮报刊治理的内涵解读

   第一个特点 更加强调“管办分离”

   第二个特点 将相当一部分党报列为治理对象

   第三个特点 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

  新一轮报刊治理对党报发展的影响

   (一)现有党报能否有效占领由停办报刊所腾出的市场空间的问题

   (二)由停办或划转报刊占有的订阅经费会在多大程度上转向党报的问题

   (三)读者的眼球会不会因报刊治理而更加专注于党报的问题

  新一轮报刊治理中的党报发展

   (一)党报还是应当走在竞争中发展的道路

   (二)党报在发展中要着重打好的几张牌

    1.打好新闻信息权威发布的牌

    2.打好亲民、爱民的“民生”牌

    3.打好舆论监督的牌

 再论党报改革

  一 做好时政报道的文章

  二 做好社会新闻的文章

  三 做好舆论监督的文章

 党报应当重视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与时政新闻之比较

  党报有重新认识社会新闻地位的必要

  高品位的可读性:党报社会新闻的追求

  党报的社会新闻:在“琐闻”中见正确导向

  党报的社会新闻:借“里巷中事”明深刻道理

  党报的社会新闻:由负面信息引出正面效果

 论党报发行

  一

  二

  三

   (一)更新观念问题

   (二)内容和形式问题

 论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

  一

  二

  三

   (一)过程与结果

   (二)主体与背景

   (三)人物与事件

  四

   (一)发展“资讯式”报道

   (二)运用“直播”方式

   (三)通过精选角度实现深度

 略论改进会议报道

 论新世纪新闻媒体的竞争

  一 三大传媒的竞争和第四媒体的崛起

   (一)三大传统新闻传媒的竞争

   (二)第四媒体的迅速崛起

  二 第四媒体的四个强项

   (一)凭借网络进行新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二)实现多媒体传播,做到图文声像并茂

   (三)打破了传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

   (四)传播、接收、储存、检索都极其便捷

  三 传统的三大传媒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分层次地满足不同受传者的不同需要

   (二)要抓住第四媒体传播所不能及处做足文章

    1.不具备上网设备条件者

    2.不具备上网操作技术者

    3.不具备上网主观需要者

   (三)要主动“出击”,设法在竞争中取胜

    1.媒体要有自己独家的东西

    2.许多重要的新闻是独家报道

    3.报道新闻事实,有自己独到新颖的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4.具备自己的新闻报道风格

 论第四媒体的崛起对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的影响

  一 第四媒体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

   (一)国家重视科学技术,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网络技术自身的发展,为第四媒体的崛起提供了软件和硬件条件

   (三)国际上同行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传统媒体的网络化进程

   (四)中国加入WTO,给网络业带来一系列变化

  二 第四媒体在传播新闻方面的特点

   (一)传播新闻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二)传播新闻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三)传播新闻打破了数量的限制

   (四)传播新闻突破了媒介的限制

   (五)传播新闻突破了传受的限制

  三 第四媒体崛起对新闻传播实践的影响

   (一)第四媒体崛起使传媒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二)第四媒体崛起使受众视听器官功能得到延伸

   (三)网络新闻传播使新闻传播实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四 第四媒体崛起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影响

   (一)对传播模式理论的冲击和修正

   (二)对传播控制理论的冲击和修正

   (三)对传播效果理论的冲击和修正

   (四)对传播受众理论的冲击和修正

 新闻、广告、文学真实性之比较

  一 新闻、广告和文学的事实基础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事实的反映

   (二)事实是广告诉求的基础和依据

   (三)文学与事实的关系

  二 新闻、广告、文学处理事实的方式

   (一)新闻讲究如实报道

   (二)文学各体处理事实的不同方式

   (三)广告与新闻、文学在处理事实方面的差异

  三 新闻、广告、文学真实性与逻辑

   (一)新闻遵循的是现实逻辑

   (二)文学遵循的是艺术逻辑

   (三)两类不同的广告遵循两种不同的逻辑

 论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

  隐性失实、显性失实与虚假新闻

  新闻传播中隐性失实的成因和表现

  新闻传播中隐性失实之规避

 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一

  二

  三

   (一)关于媒体市场运作与公信力

   (二)关于媒体失实报道与公信力

   (三)关于媒体隐情不报与公信力

 论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

  一 应当关注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问题

   (一)高度重视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

   (二)新闻报道受关注的类型

  二 新闻报道受关注度的相关因素

   (一)新闻作品的包装

   (二)受关注度与受众的心理需求

   (三)新闻事实本身的素质

  三 新闻事实本身的素质问题

   (一)“素质”说与“新闻价值”说的联系与区别

   (二)衡量新闻事实的内在素质的标准

    1.事实对受众来说有无意义

    2.事实对受众来说有无益处

    3.事实对受众来说有无关系

    4.事实对受众来说有无趣味

 论新闻报道题材与表现方式

  一 对几个相关概念所作的辨析

  二 “写什么”:在选择中决定报道内容

  三 “怎么写”: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命题

  四 “写什么”与“怎么写”之间的关系

 新闻价值三论

  一 新闻价值的发现

  二 新闻价值的开掘

  三 新闻价值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