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69

创新与反特权垄断经济史观图书

Innovation and Anti-Privilege-Monopoly Theory of History

SSAPID:101-6033-8603-10
ISBN:978-7-5097-1884-1
DOI:
ISSN:
关键词:

经济史 创新 反垄断

[内容简介] 研究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演变的出发点是厘清其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市场结构变迁,而不是制度变迁。罗马共和的谢幕是因为私人武装集中引起其暴力服务市场走向寡头竞争,内战之后则走向垄断,帝制建立。共和谢幕时各市场大体上是竞争的,但是帝国时期的内战让各市场走向垄断。到西帝国晚期,教会垄断着宗教市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打破天主教在宗教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本书还从市场结构变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英国、美国和德国的政治经济演变,分析了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朱全涛 吴欣望
编 辑:张永棣;吴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自序

 引言

 后记

 第一章 创新与反特权垄断经济史观及经济学解释

  一 创新与反特权垄断经济史观

  二 创新与反特权垄断经济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比较

  三 与新制度经济史学派的比较

   (一)熊彼特的创新学说

   (二)新制度经济史学

  四 宏微观经济学视角

  五 寻租与反特权垄断的作用

 第二章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

  一 王朝建立时的土地市场结构

  二 皇帝与诸侯土地的经营

  三 土地的交易

 第三章 罗马共和为何谢幕

  一 罗马王政时代

  二 罗马共和时代

  三 马略兵制改革

  四 罗马共和的谢幕

  五 罗马共和时期的经济市场结构

 第四章 罗马帝国的崩溃

  一 引言

  二 罗马帝国盛期政治经济演变

  三 武力专政时期的政治经济

  四 内乱及其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五 古罗马宗教的演变

  六 西帝国的灭亡与遗产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历程及其影响

  一 引言

  二 宗教改革背景分析

  三 路德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四 新教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六章 大英帝国的兴衰

  一 引言

  二 初期

  三 王权强化时期

  四 百年战争与英国宗教改革

  五 光荣革命

  六 朝现代社会转变

  七 创新与殖民扩张

  八 衰落的帝国

  九 教育市场的垄断与创新低效率

 第七章 美国史

  一 殖民时代*

  二 美国独立

  三 从邦联走向联邦

  四 走向内战

  五 美国反垄断

  六 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第八章 德意志政治经济史

  一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竞争格局

   (一)神圣罗马帝国为什么没有最终统一

   (二)教会对帝国格局的影响

   (三)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留下的政治经济遗产

  二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

   (一)统一之前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二)关税同盟让普鲁士拥有主动权

   (三)军事筹码与战争的作用

   (四)持续的经济增长为普鲁士提供军事筹码

  三 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到魏玛共和国

   (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终结

   (二)魏玛共和国(1919~1933年)

  四 德意志第三帝国

   (一)第三帝国的兴起

   (二)第三帝国的幻灭

   (三)历史的回音

与新制度史学研究社会从空泛的概念“制度”开始相比,本书认为研究社会的出发点是市场结构(包括政治市场结构和经济市场结构);在经济学中,市场结构有非常明确的内涵,它包括三类:接近完全竞争、寡占和垄断;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应该用市场结构的变迁来描述;政治市场结构的变迁是法律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产权能够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影响社会变迁;激励创新和反特权垄断(或者说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是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手段。本书应用上述观点和方法重新考察了古代中国土地市场结构与政治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欧洲宗教改革的市场结构特征;指出罗马共和谢幕的原因在于军事力量的集中(暴力服务市场从竞争走向垄断);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在于经济市场从竞争(罗马共和的遗产)走向垄断。此外,本书还简略地探讨了英国、美国和德国政治市场结构变迁的历程。

杰里米·阿塔克、彼得·帕塞尔:《新美国经济史》,罗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法〕夏尔·贝特兰:《纳粹德国经济史》,刘法智、杨燕怡译,商务印书馆,1990。

〔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M.M.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八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约翰·布克:《剑桥插图宗教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J.布卢姆等著《美国的历程(上册)》,商务印书馆,1988。

丛日云:《在上帝与恺撒之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丁建弘、陆世澄主编《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丁则民等著《美国通史》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0。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龚小夏:《发展与稳定:美国工会的角色》,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0/0507/20/1336297_26541057.shtml。

宫秀华:《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汉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7。

贺国庆等:《外国高等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吉斯特:《美国垄断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人民出版社,2001。

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3。

厉以宁:《罗马—拜占庭经济史(上编)》,商务印书馆,2006。

李壮松:《美国三大市政体制的历史成因与内在运行机制》,《城市规划》2002年第6期。

林承节:《印度史》,人民出版社,2004。

连进军:《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试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段关键历史》,《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第2期。

刘钝、王扬宗:《回归学术轨道的“李约瑟南难题”研究》,2002年4月24日第24版《中华读书报》。

刘绪贻:《美国通史》第5卷,《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人民出版社,1994。

刘绪贻:《美国通史》第6卷,《战后美国史,1945~2000》,人民出版社,2002。

戴维·罗伯兹:《英国史:从1688年至今》,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9。

罗斯托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马雍、厉以宁译,商务印书馆,1985。

罗志如、厉以宁:《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

罗志如、范家骧、厉以宁、胡代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

阿·迈尔:《关税同盟和俾斯麦的德国政策》(A. Meyer,Der Zollverein und die deutsche Politik Bismarcks),法兰克福,1986,第351页。

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

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商务印书馆,2007。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92。

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99。

Waliis & North(华列士和诺斯),1987,Measuring the Transaction Sector in the American Economy,1870-1970,http://www. nber.org/chapters/c9679.pdf?new_window=1。

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载孙宽平主编《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卡洛·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六卷),商务印书馆,1988。

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司马迁:《史记》。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96。

孙奎贞:《西德垄断财团》,时事出版社,北京,1983。

A.J.P.泰勒:《德国史的进程》(A. J.P.Taylor,The Course of German History),纽约,1946。

〔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63。

唐绍欣:《美国垄断与反垄断:案例、趋势和借鉴》,《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9月。

Treitschke,The German Histor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海因里希·冯·特赖施克:《19世纪德意志史》第4卷,1918,伦敦。

R﹒H﹒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赵月瑟、夏镇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王恒涛:《英美早期反垄断法判例与制度》,http://flwh. znufe.edu.cn/article_show.asp?id=1774。

王金虎:《南部奴隶主与美国内战》,人民出版社,2006。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美〕约翰·韦茨:《希特勒的银行家》,张禹九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

亚·沃尔夫:《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

吴欣望:《专利经济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吴欣望:《知识产权——经济、规则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董乐山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戴维·肖特:《罗马共和的衰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许海山主编《古罗马简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2003。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

〔美〕伊士顿:《西洋近世史》,李迈先译,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69。

余志森:《美国通史》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1。

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2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人民出版社,1993。

朱全涛、吴欣望:《资本主义的兴起:反特权垄断还是制度创新》,2007年3月19日《中华工商时报》。

佚名:《外国高等教育史专题讲座》,http://www.docin.com/p-4969834.html。

简 介:创新市场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却被经济学家们长期忽视的市场。创新市场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创新市场运行的效率。竞争性的创新市场会催生出大量创新,迎来经济繁荣;相反,垄断性的创新市场会抑制创新,使经济陷入衰退。本书对典型国家近现代创新市场的历史考察支持了上述观点。创新市场理论的政策主张是,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创新市场的竞争性来构建高效的...

作者: 朱全涛 吴欣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