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4

转型时期的澳门政治精英图书

A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s in Macao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SSAPID:101-6031-9581-31
ISBN:978-7-5097-718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自1976年澳门第一届立法会至2013年当选的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的议员作为澳门政治精英的研究对象,剖析了由历史背景塑造而成的政治精英的结构组成、精英间的网络关系以及与大众之间的联系。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澳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构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书中提出在转型社会中,精英生成是社会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共同结果。本书有利于读者详细了解澳门的政治体制,以及澳门的政治精英组成和发展情况。

相关信息

丛书名:澳门研究丛书
作 者: 蔡永君
编 辑:沈艺;王晓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图目录

 序二

 序一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精英生成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回顾

   (一)精英研究

   (二)利益代表

  三 主要内容和理论框架

  四 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

 第二章 澳门政治精英的生成:历史的考察

  一 早期的澳门政治精英(16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

  二 政治现代化与澳门政治精英的组成

  三 过渡期澳门政治精英结构的蜕变

  四 二元分治下澳门的政治精英之路

  五 回归前政治精英与大众的联系

 第三章 回归后澳门政治精英的生成

  一 回归后政治精英的来源与结构

  二 基于网络分析的政治精英互动与联系

  三 回归后政治精英的特征:延续与嬗变

  四 “澳人治澳”下澳门的政治精英之路

  五 回归后政治精英与大众的联系

 第四章 转型时期政治精英生成的横断面研究:1996年、2005年和2009年的立法会选举

  一 三届立法会选举的政治背景与意义

  二 三届立法会议员的基本情况

  三 精英生成与各种资本因素的关系分析

   (一)政治资本

   (二)经济资本

   (三)文化资本

  四 小结:各种资本对精英生成之重要性分析

 第五章 社会变迁与制度变迁:政治精英的生成模式

  一 社会变迁与资本的关系

   (一)政治维度:管治主体的转变与政治的过渡

   (二)经济维度:经济结构的蜕变

   (三)文化维度:强化中的本土归属感与政治文化的转变

  二 制度变迁与资本的关系

  三 政治精英的循环与再生产

  四 小结:转型时期澳门政治精英的生成模式——混合的精英维持与循环

 第六章 转型时期政治精英的利益代表

  一 政治精英的利益代表

  二 精英的利益取向:基于议程前发言和书面质询的分析

   (一)总体情况

   (二)议程前发言与书面质询所显现的利益代表特点

    1.利益表达的集中性

    2.利益表达议题的多样性

    3.不同政治力量议员利益表达的侧重性

    4.个案比重的增加

  三 精英的利益代表:基于热点议题与法案取态的分析

   (一)1996~1999年届别立法会

    1.劳工与就业

    2.治安

    3.公共财政

    4.过渡期事务

   (二)2005~2009年和2009~2013年届别立法会

    1.劳工与就业

    2.公用事业/专营服务

    3.土地批给和城市规划

    4.博彩业

    5.公共房屋

  四 精英生成与利益代表的关系

   (一)利益表达的积极性

   (二)利益界别的代表性

   (三)利益代表的效用性

  五 小结:均衡利益代表的缺位

 第七章 结论:精英生成与社会稳定

  一 精英生成的滞后性

  二 转型时期精英与大众的关系

  三 澳门政治精英的前景:新共识型精英的构建

   (一)精英的整合与分化

   (二)构建共识型精英的路径

   (三)构建共识型精英的有利条件

 澳门研究丛书书目

 附录

 后记

 表目录

澳门中央图书馆、澳门历史档案室编《中葡关系四百五十年》,澳门文化司署,1999。

〔捷〕奥塔·锡克(Ota Sik):《经济·利益·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英〕巴特摩尔(Tom Bottomore):《平等还是精英》,龙卫军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边燕杰、吴晓刚、李路路主编《社会分层与流动: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法〕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美〕华康德(L.D.Wacquant):《实践的反思——反思社会学引论》,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法〕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访谈录》,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美〕查尔斯·赖特·米尔斯(C.Wright Mills):《权力精英》(第二版),王昆、许荣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陈震宇:《现代澳门社会治理模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门基金会,2011。

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

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古万年、戴敏丽:《澳门及其人口演变五百年(1500~2000)》,澳门统计暨普查司,1998。

关振东、陈树荣:《何贤传》,澳门出版社,1999。

郝雨凡、吴志良主编《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胡杨:《精英与资本:转型期中国乡村精英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黄绍伦、杨汝万、尹宝珊、郑宏泰编《澳门社会实录——从指标研究看生活素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7。

黄湛利:《论港澳政商关系》,澳门学者同盟,2007。

〔意〕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政治科学要义》,任军锋、包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abrial A. Almond)、〔美〕宾厄姆·鲍威尔(G.Bingham Powell):《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美〕吉尔·伊亚尔(Gil Eyal)、〔美〕伊万·塞勒尼(Ivan Szelenyi)、〔美〕艾莉诺·汤斯利(Eleanor Townsley):《无须资本家打造资本主义——后共产主义中欧的阶级形成和精英斗争》,吕鹏、许龄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金耀基:《中国政治与文化》,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冷夏:《何鸿燊传》,明报出版社,1994。

林园丁、张德荣等:《澳门特区民主发展前景研究——以选举制度为视角》,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2010。

〔美〕利普哈特(Arend Lijphart):《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

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梁国庆主编《国际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

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娄胜华、潘冠瑾、林媛:《新秩序——澳门社会治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美〕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谭君久译,商务印书馆,2003。

〔美〕罗伯特·杰克曼(Robert Jackman):《不需要暴力的权力——民族国家的政治能力》,欧阳景根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潘冠瑾:《澳门社团体制变迁——自治、代表与参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门基金会,2010。

王家英、黄绍伦、尹宝珊、郑宏泰编《澳门社会新貌——从指标研究看生活素质》,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7。

王绍光:《民主四讲》,三联书店,2008。

〔意〕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精英的兴衰》,戴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吴国昌:《民主派》,青文书屋,1990。

吴志良:《澳门政制》,澳门基金会,1995。

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吴志良:《生存之道——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变化》,澳门成人教育学会,1998。

吴志良、陈欣欣:《澳门政治社会研究》,澳门成人教育学会,2000。

吴志良、杨允中、冯少荣编《澳门1996》,澳门基金会,1996。

谢常青著,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马万祺传》,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

杨道匡、郭小东:《澳门经济评述》,澳门基金会,1994。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杨景明:《引领转型:变革社会中的韩国与俄罗斯政治精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杨炼:《立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

余振编《澳门:超越九九》,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

余振、林媛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2008~2011)·政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门基金会,2013。

余振、娄胜华、陈卓华:《澳门华人政治文化纵向研究》,香港三联书店,2011。

余振、刘伯龙、吴荣德:《澳门华人政治文化》,澳门基金会,1993。

〔美〕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政党与政党制度》,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0。

〔美〕 詹姆斯·安修:《美国宪法解释与判例》,黎建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张妙清、黄绍伦、尹宝珊、郑宏泰编《澳门特区新貌——十年发展与变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11。

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郑宇硕、卢兆兴编《九七过渡:香港的挑战》,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

钟伟军:《利益冲突、沟通阻梗与地方协调机制建设——一种地方经贸精英与大众互动的视角》,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白艳、刘苗苗:《政务公开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换》,《理论探讨》2010年第4期。

蔡永君:《回归后澳门治理精英的来源、特征及其与大众关系的演变》,《当代港澳研究》2013年第3期。

蔡永君:《多样式的威权政体——澳门特区政体分类简析》,《澳门研究》2011年第62期。

陈光金:《从精英循环到精英复制——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形成的主体机制的演变》,《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Eduardo Nascimento Cabrita:《法律翻译——保障澳门法律政治自治之核心工具及遵守联合声明之必要条件》,《行政》1992年第16期。

方长春:《趋于隐蔽的再生产——从职业地位获得看阶级结构的生成机制》,《开放时代》2009年第7期。

冯邦彦、任郁芳、焦张义、彭兰:《澳门社团政治:特征、作用与发展趋势》,《澳门经济学刊》2010年第29期。

康晓光:《再论“行政吸纳政治”——9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二十一世纪》2002年8月号总第5期。

黄军甫:《精英转换与俄罗斯政治转型》,《思想战线》2004年第6期。

黄雁鸿、阮建中、崔恩明:《博彩业迅速发展后的澳门青少年价值观探析》,《澳门理工学报》2007年第25期。

黄永曦:《浅谈第四届立法会直接选举的竞选文宣策略》,《澳门新视角》2009年第5期。

黎熙元:《难以表述的身份——澳门人的文化认同》,《二十一世纪》2005年第92期。

冷铁勋:《澳门公共政策咨询中公众参与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国两制”研究》2011年第7期。

李月军:《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学海》2009年第4期。

刘祖云:《澳门社团政治功能的个案研究》,《澳门研究》2010年第58期。

娄胜华:《令民意表达更加畅通——参与式民主与澳门政府咨询机构建设构想》,《澳门研究》2006年第32期。

娄胜华:《竞争与均衡:第四届立法会直选活动及其结果透析》,《“一国两制”研究》2009年第2期。

娄胜华:《混合与过渡:澳门选举制度的变革及特征分析》,《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娄胜华:《错位代表性及其根源分析——以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选举为中心》,《当代港澳研究》2014年第12辑。

《前澳督罗必信回忆录》,《文化杂志》中文版1993年第15、16期合刊。

孙立平:《我们在开始面对一个断裂的社会》,《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孙立平:《总体性资本与转型期精英形成》,《浙江学刊》2002年第3期。

王绍明:《鸦片战争前后澳门地位的变化》,《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3期。

谢岳:《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秩序》,《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杨允中:《澳门与东西方文化交流》,《行政》1989年第5期。

叶传星:《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余永逸:《2005年澳门立法会选举:对澳门民主化的启示》,《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春/夏季第32期。

余振:《澳门的选举制度与1992年立法会选举》,《澳门研究》1993年第1期。

余绩慧:《澳门过渡期的人才培养》,《亚太经济》1987年第6期。

张虎:《澳门“三化”的检讨与评估》,《中国大陆研究》2000年第1期第43卷。

张虎:《澳门公务员本地化研究》,《中国大陆研究》1998年第9期第41卷。

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周士敏:《澳门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行政》2001年第41卷第54期。

Almond,Gabriel A.,and Sidney,Verba,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Bachrach,Peter,The Theory of Democratic Elitism:A Critique,Canada: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67.

Bevan,Aneurin,In Place of Fear,London:Quartet Books,1978.

Bourdieu,Pierre,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Boxer,C.R.,Seventeenth Century Macau,Hong Kong:Heinemann,1984.

Brezis,Elise S. and Peter Temin,eds.,Elites,Minoritie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Netherlands:Elsevier Science B.V.,1999.

Domhoff,G. William,Who Rules America? 3rd edition,U.S.: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1998.

Eldersveld,Samuel J.,Political Elites in Modern Societies:Empirical Research and Democratic Theory,U.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9.

Field,G. Lowell,and John Higley,Elitism,U.K.: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1980.

Frey,Frederick W.,The Turkish Political Elite,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5.

Hankiss,Elemér,East European Alternatives,Oxford:Clarendon Press,1990.

Hayward,Jack,ed.,Elitism,Populism and European Politics,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Higley,John,and Michael Burton,Elite Foundations of Liberal Democracy,U.S.: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6.

Huntington,Samuel,The Third Wave:Democr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91.

Giddens,Anthony,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Societies,London:Hutchison University Library,1973.

Grant,Wyn,ed.,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ism,London:Macmillan,1985.

Jesus,Montalto de,Macau Histório,Macau:Livros do Oriente,1990.

Keller,Suzanne,Beyond the Ruling Class:Strategic Elites in Modern Society,N.Y.:Random House,1963.

Kitschelt,Herbert,Zdenka Mansfeldova,Radoslaw Markowski and Gabor Toka,Post-communist Party Systems:Competition,Representation and Inter-party Cooper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Lipset,Seymour Martin,Political Man:The Social Bases of Politics(Expanded and Updated Edition),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1.

Mannheim,Karl,Man and Society in an Age of Reconstruction,London:Kagan Paul,1946.

Mill,John Stuart,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U.S.:Kessinger,2004.

Mosca,Gaetano,The Ruling Class,New York:McGraw-hill,1939.

North,Dogulass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New York:Camg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Pareto,Vilfredo,The Mind and the Society,London:Jonathan Cape,1935.

Pareto,Vilfredo,The Mind and Society:A Treatise on General Sociology,New York:Dover,1963.

Putnam,Robert D.,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s,N.J.:Prentice-Hall,1976.

Temin,Peter,eds.,Elites,Minoritie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Netherlands:Elsevier Science B.V.,1999.

Verba,Sidney,Steven Kelman,Gary R. Orren,Ichiro Mikaye,Joji Watanuki,Ikuo Kabashima,and G. Donald Ferree,Jr.,Elites and the Idea of Equality:A Comparison of Japan,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U.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Adam,Frane,and Matevz Tomsic,“Elite(Re)Configuration and Political-Economic Performance in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Europe-Asia Studies 54,3(2002):435-454.

?gren,Hanna,Dahlberg,Matz and M?rk,Eva,“Do Politicians’Preferences Correspond to those of the Voters?An Investigation of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Public Choice 130,1-2(2007):137-162.

Aron,Raymond,“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Ruling Clas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1,1(1950):1-16.

Almond,Gabriel A,“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18,3(1956):391-409.

Box-Steffensmeier,Janet M.,David C. Kimball,Scott R. Meinke and Katherine Tate,“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on the Electoral Advantage of House Incumbents,”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56,3(2003):259-270.

Burton,Michael,and John Higley,“Th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 Transformation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ology 11,2(2001):181-199.

Diamond,Larry.“Is the Third Wave Over?” Journal of Democracy 7,3(1996):20-37.

Goodstadt,Leo F.,“China and the Selection of Hong Kong’s Post-Colonial Politicl Elite,” The China Quarterly 163(2000):721-741.

Griffin,John D.,“Electoral Competition and Democratic Responsiveness:A Defense of the Marginality Hypothesis,” Journal of Politics 69,1(2006):220-236.

Ho,Wing-Chung,Wan-Lung Lee,Chin-Man Chan,Yat-Nam Ng and Yee-Hung Choy,“Hong Kong’s Elite Structure,Legislature and the Bleak Future of Democracy under Chinese Sovereignt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40,3(2010):466-486.

Iversen,Torben,“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Representation in West European Democracies:A Test of Three Models of Vot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8,1(1994):45-74.

Kryshtanovskaya,Olga,and Stephen White,“From Soviet Nomenkenklatura to Russian Elite,” Europe-Asia Studies 48,5(1996):711-733.

Lipset,Seymour Martin,“Th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Revisited:1993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9,1(1994):1-22.

Lo,Shiu-Hing,“Casino Politics,Organized Crime and the Post-Colonial State in Macao,”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4,43(2005):207-224.

Lo,Sunny,“Casino Capitalism and Its Legitimacy Impact on the Politico-administrative State in Macau,”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38,1(2009):19-47.

Luna,Juan P.,and Elizabeth J. Zechmeister,“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in Latin America:A Study of Elite-Mass Congruence in Nine Countrie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38,4(2005):388-416.

Mansbridge,Jane,“Rethinking Representati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7,4(2003):515-528.

Staniszkis,Jadwiga,“Political Capitalism in Poland,” East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ies 5,1(1991):127-141.

Walder,Andrew G.,“Elite Opportunity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8,6(2003):899-916.

Yu,Eilo Wing-Yat,“Formal and Informal Politics in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Elections 2004-2005,”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No.16,Issue. 52(2007):417-441.

Yu,Eilo Wing-Yat,“Electoral Fraud and Governance:The 2009 Legislative Direct Election in Macao,”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sian Development 10,1(2011):90-128.

Yu,Eilo Wing-yat,and Natalie Chin Ka-man,“The Political Opposition and Democracy in Macao:Revolutionaries or Loyalists?”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47,1(2012):97-116.

《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院、澳门研究中心,有关“澳门特区成立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民意调查报告》,调查访问于2001年9月24~26日举行。

2005/2006年、2006/2007年、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活动报告。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门政治人才问题研究小组:《澳门特区政治人才问题研究》,2009。

澳门新视角:《澳门市民心目中的中产阶层调查报告》,2011。

陈丽君:《澳门博彩业的政治效应研究》,澳门理工学院、中山大学,2010。

龙异:《政治精英结构与民主巩固: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尼西亚的比较》,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09。

劳日添:《澳门立法会选举制度之研究》,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7。

香港研究学会:《2008年立法会选举票站综合分析报告》《2010年立法会补选票站调查综合分析报告》。

谢汉光:《澳门的工业发展》,发表于1992年7月21~24日于北京举行之“海峡两岸(含港澳)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青年学者研讨会”。

曹其真:《立法会主席十年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2009。

张小梅:《新政治系统下澳门社会管治模式探析——澳门精英转换视角下的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澳门百科全书》,澳门基金会,2005。

《澳门日报》,1980年7~10月、1984年7~8月、1984年9月、1988年9月~10月、1991年2~3月、1992年9月、1996年9月、1999年9月。

澳门日报编《澳门手册》,19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澳门行政暨公职司:《97澳门公共行政之人力资源》,1997。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门居民综合生活质素第五期研究(2009)——政府管治与施政》。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澳门居民综合生活质素调查——2005与2007年趋势》。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暨公职局:《选举活动综合报告2001》《选举活动综合报告2005》《选举活动综合报告2009》。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2006中期人口统计总体结果》。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2013年澳门产业结构》。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2011人口普查详细结果》。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人口估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主要统计指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澳门资料2014》。

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各年《人力资源需求及薪酬调查——博彩业》《人力资源需求及薪酬调查——制造业、酒店、餐饮、银行及保险》《人力资源需求及薪酬调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保安及公共污水废物处理业》《人力资源需求及薪酬调查——金融业》。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旅游统计2013》。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住户收支调查 2007/2008》《住户收支调查 2012/2013》。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公职局、法务局:《关于立法会选举法的修改及2013年第五届立法会的组成》,2012。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暨公职局:《选举活动综合报告2001》。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运输工务司:《新城区总体规划草案》咨询文本。

《华侨报》,1996年9月~1999年12月。

立法会选举委员会:《2005年立法会选举候选名单政纲概要》。

林昶:《濠江精英录》第1~4辑,澳门出版社,1991、1993、1994、199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

香港立法会秘书处:《资料便览》。

Manuel Teixeira,O Leal Senado(议事会),Macau:Leal Senado.

2001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立法会选举网站,http://www.elections.gov.mo/。

澳门立法会全体会议摘录,1990年4月30日,http://www.al.gov.mo/lei/col_lei-05/CN/02/c4.htm。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贸易投资促进局网站,http://www.ipim.gov.mo。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网站,http://www.dsec.gov.mo/。

澳门虚拟图书馆,http://www.macaudata.com/。

澳门中华总商会网站:http://www.acm.org.mo。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下属的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澳门研究系列”,http://hkupop.hku.hk/。

新会侨网,http://www.xinhui.gov.cn/export/xhqw/ga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