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美学(第4辑)图书

Chinese Aesthetics Vol.4

SSAPID:101-6001-0312-09
ISBN:978-7-5201-2354-9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本书为第4辑,设有“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中日美学交流”“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家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美学理论研究”“北京审美文化研究”六个栏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吴超;程丽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美学

 《中国美学》稿约

 主编的话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一 上承隋制,革新创造

   二 开放国策,美美与共

   三 诗领风骚,寓教于美

   四 百川汇海,蔚为大观

   五 审美嬗变,“境”论生成

  汉字美学:神性精神、诗性表征与其审美还原

   一 直观与图象:汉字审美的神性精神

   二 隐喻与意象:汉字审美的诗性表征

   三 还原与体验:汉字的审美还原路径

  礼仪美学和典礼艺术

   一 中国传统之礼的审美自觉

   二 礼作为表现情感的形式

   三 礼作为精神观念的象征

   结语

  听遍梨花昨夜风,今夜黄昏雨

   一 朱彝尊醇雅词风的形成原因

    (一)南宋末期词风的影响

    (二)词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朱彝尊的个人经历

   二 朱彝尊醇雅美学特色的分析

    (一)典故的运用

    (二)感情的克制

  唐代茶道形成的原因及审美取向

   一 唐代茶道形成的原因

   二 唐代茶道的主要特征

  苏轼书法美学研究

   一 形式美的追求:“左秀右枯”“厚重丰腴”

    (一)笔法:“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二)结构:“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三)墨色:“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然如小儿目睛”

    (四)书法线条美的实现途径

   二 主体美的表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一)传神达性:重神轻形

    (二)学养入书:人品重于书品

    (三)注重创新: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四)自然平淡:无意于佳,随物赋形

   结语

 中日美学交流

  志贺重昂《日本风景论》与日本式崇高*

   一 自然性的崇高

    (一)风景

    (二)跌宕

    (三)对山岳的景仰与崇高

    (四)山岳观的葛藤

    (五)对《日本风景论》的批判

   二 国粹主义与崇高

    (一)近代人的自我高扬感

    (二)志贺重昂的生涯与其所处的时代

    (三)作为国家政策、国民性关心的地理学

    (四)国粹主义与“崇高美学”

    (五)《日本风景论》的国粹主义

   结语

  本居宣长的物哀论与袁枚的性灵说*

   一 本居宣长的“汉意”批判与物哀论

   二 物哀论与明清的性灵说

   结语

  从模仿到创造

   一 艺术人生的开启

   二 艺术人生的转折

   三 艺术人生的回归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家研究

  观想的美学:慧远对传统中国视觉美学的开拓与新变

   一 慧远:中国视觉文化的美学演化与重大转型中的重要人物

   二 佛教造像与慧远像赞初步体现的宗教视觉美学思想

  “孤技”之美*

   一 立奇:尚奇技之新

   二 主真:创科技之智

   三 尚礼:“器以藏礼”

   四 用简:遵节俭之风

   结语

  刘勰自然美学思想研究

   一 自然之道

   二 闲静之心

   三 简化之美

   结语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

  李泽厚早期实践美学的特征、贡献与局限*

   一 李泽厚“人类学实践美学”与朱光潜“艺术实践美学”

   二 李泽厚早期实践美学的贡献与局限

  女性网络称呼语演变的社会审美考察

   一 演变的轨迹

   二 演变的原因

    (一)女权主义的实践

    (二)性别夷平化趋势

    (三)大众文化与网络狂欢

   三 演变的本质

   结语

  论葛亮创作中的南方城市文化审美*

   一 小说香港,底层之殇

   二 记忆南京,重述历史

   三 南方之城,温情犹在

  幻象与创伤

   一 “金莲/雪莲”的幻象:作为意识形态缝合点

   二 史为民:被掩埋的创伤记忆

  网络小说的“底层”叙事及其美学风格

   一 何为网络小说中的“底层”叙事

   二 不同网络小说中的叙事共性和差异

    (一)男性向小说

    (二)女性向小说

    (三)群像

    (四)故事地图

    (五)叙事语言

    (六)热烈的美学风格

 美学理论研究

  情感体验:审美实践的驱动力

   一 审美情趣:审美活动的心理起点

   二 审美情调:审美活动的心理拓展

   三 审美情境:审美活动的理想升华

   四 情感体验:美的意义和价值

 北京审美文化研究

  从“读者”视角探析798艺术区的审美特征

   引言

   一 “视觉奇观”的塑造

   二 文化氛围的制造

   三 审美生活化的营造

  从老舍京味儿小说看其作品审美意蕴的嬗变

   一 凄苦·悲凉·怪诞

    (一)凄苦

    (二)悲凉

    (三)怪诞

   二 孤愤·浩气·硬朗

    (一)孤愤

    (二)浩气

    (三)硬朗

 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