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8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0)图书

Research Report on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Beijing (2020)

SSAPID:101-5992-3122-76
ISBN:978-7-5201-7613-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利用北京市统计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和资料,立足北京市最新人口形势,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对北京人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围绕人口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协调发展等内容探讨新形势下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人口蓝皮书
编 辑:恽薇;孔庆梅;李吉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2 人口学

梁林、赵玉帛、刘兵:《京津冀城市间人口流动网络研究——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分析》,《西北人口》2019年第1期。

张伟丽、叶信岳、李栋、傅继彬、吴梦荷:《网络关联、空间溢出效应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研究》,《地理科学》2019年第9期。

陈少杰、沈丽珍:《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的三地同城化地区人口流动时空间特征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9年第11期。

劳昕、沈体雁:《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变化——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1期。

李拓、李斌:《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基于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2期。

蒋小荣、汪胜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网络研究——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2期。

陈岱云、陈希:《人口新常态下服务于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杜鹏、谢立黎、李亚娟:《如何扩大老年志愿服务?——基于北京朝外街道的实证研究》,《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1期。

李宗华:《近30年来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的综述》,《东岳论丛》2009年第8期。

孙鹃娟、张航空:《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4期。

王莉莉:《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3期。

文军:《迈向包容性城市的发展之路》,《上海城市管理》2017年第1期。

谢立黎、汪斌:《积极老龄化视野下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及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19年第3期。

张文娟、赵德宇:《城市中低龄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模式研究》,《人口与发展》2015年第1期。

Lazarsfeld,P.,Henry,N.,Latent Structure Analysis(New York:Houghton-Mifflin,1968).

陈璐、范红丽:《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口学刊》2016年第4期。

陈蓉、胡琪:《社会化养老趋势下家庭照料的作用及支持体系研究》,《城市观察》2015年第3期。

杜鹏:《回顾与展望:中国老人养老方式研究》,团结出版社,2016。

雷咸胜:《中国老年失能人口规模预测及对策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20年第5期。

伍小兰、刘吉:《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轨迹研究》,《人口学刊》2018年第4期。

张文娟、付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和照料时间——基于Barthel指数的分析》,《保险研究》2020年第5期。

柯淑芬:《老年痴呆治疗性环境筛查量表的汉化及初步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医科大学,2014。

贾建平:《阿尔茨海默症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疾病负担的重新评估》,2018。

宋月萍、黄石松、陈红梅:《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2015~2050年)预测研究》,2018。

陈明星、龚颖华:《城镇化系列咨询研究进展与影响》,《地理研究》2016年第11期。

李建新、杨珏:《“胡焕庸线”以西的西部人口格局》,《西北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

刘洁、王宇成、苏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人口研究》2011年第1期。

陆大道、王铮、封志明等:《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地理研究》2016年第5期。

戚伟、刘盛和、赵美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地理学报》2015年第4期。

冉淑青、刘晓惠、冯煜雯:《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口、空间相互作用力空间分异研究——以陕西西安为例》,《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2期。

孙平军、丁四保:《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7期。

王桂新、潘泽瀚:《中国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胡焕庸线》,《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1期。

方创琳、鲍超、马海涛:《2016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7。

辜胜阻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1期。

卢卫:《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天津城市定位研究》,《城市》2019年第6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中国人口出版社,2017。

高虹:《城市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收入》,《世界经济》2014年第10期。

高健、吴佩林:《城市人口规模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问题》2016年第6期。

高健:《人口规模、空间溢出与城市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2期。

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梁文泉、陆铭:《城市人力资本的分化:探索不同技能劳动者的互补和空间集聚》,《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第3期。

梁文泉、陆铭:《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城市规模影响服务业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微观证据》,《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

陆杰华、郭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人口流出的主要特征、问题及其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陆铭、高虹、佐藤宏:《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王春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人口流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6年第64期。

王金营、李佳黛:《京津冀各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考察》,《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6期。

王金营、唐天思:《京津冀劳动力供给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需求研究》,《人口与经济》2018年第6期。

王金营、王琳:《中国大城市人口聚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年以来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产业生产函数的实证》,《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张国强、温军、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0期。

李铁柱、王孟霞:《城市就业居住空间的平衡测度及优化》,《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2013。

刘保奎、冯长春:《大城市外来农民工通勤与职住关系研究——基于北京的问卷调查》,《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4期。

马光远:《中国已经告别住房短缺时代》,《金融经济》2017年第15期。

马伟霞:《武汉市外来人口就业—居住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3。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任远:《关于特大城市人口综合调控问题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量化》,《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第5期。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

李强、谈小燕:《幸福社区理论、测量与实践探索——基于两个中产社区的实证调查研究》,《学术界》2016年第10期。

〔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龙瀛、罗子昕、茅明睿:《新数据在城市规划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8年第3期。

韩亚楠、张希煜、段雪晴、赵振宇:《北京朝阳区双井街道:基于儿童生活日志调研和空间观测的社区公共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估》,《北京规划建设》2020年第3期。

曲琛、韩西丽:《城市邻里环境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研究——以北京市燕东园社区为例》,《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3期。

刘晓艳:《基于儿童友好城市理论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8。

蔡昉、Richard Freeman、Adrian Wood:《中国就业政策的国际视角》,《劳动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

都阳、屈小博:《城市产业发展、就业需求与人口流动:中国与国际经验》,《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第3期。

方远平、阎小培:《19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与趋势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与广州为例》,《经济地理》2004年第5期。

姜长云:《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新方位:2021—2030年》,《改革》2020年第7期。

李善同、李华香:《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

牟宇峰:《产业转型背景下就业人口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综述》,《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3期。

夏杰长:《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演进、借鉴与创新发展》,《财贸经济》2019年第10期。

尹德挺、卢镱逢:《世界大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借鉴——以对北京的借鉴为例》,《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2期。

尹德挺、史毅、卢镱逢:《经济发展、城市化与人口空间分布——基于北京、东京和多伦多的比较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尹德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困境的再思考》,《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4期。

张耀军、柴多多:《京津冀人口与产业空间演变及相互关系——兼论产业疏解可否调控北京人口》,《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

张耀军、王若丞、岑俏:《人口调控要与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并行推进》,《中国人口报》2017年8月21日。

吴军:《流动的逻辑:解读创新创业者大城市聚集动力》,《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第8期。

吴军:《文化动力:城市发展的新思维》,人民出版社,2016。

吴军:《文化舒适物:地方质量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人民出版社,2019。

吴军:《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2期。

吴军:《大城市发展新行动战略:消费城市》,《学术界》2014年第2期。

吴军:《流动的逻辑:解读创新创业者大城市聚集动力》,《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第8期。

吴军:《文化舒适物:地方质量如何影响城市发展》,人民出版社,2019。

胡鞍钢:《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000~205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刘小敏:《疏解非首都功能下的北京人口变动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28期。

闫萍、尹德挺、石万里:《新中国70年北京人口发展回顾及思考》,《社会治理》2019年第9期。

冯晓英:《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变迁评述》,《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张真理:《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史略(1978—2008)》,《兰州学刊》2009年第7期。

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尹德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困境的再思考》,《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4期。

刘厚莲:《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格局构建研究》,《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4期。

陆杰华、李月:《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北京为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杨晓:《特大城市规模适度调控法律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5。

肖周燕:《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问题的反思——基于公共政策与管理视角》,《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2011。

盛亦男:《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政策评价》,《城市规划》2016年第9期。

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丁国胜、彭科:《美国智慧城市管理关键应用及其友好数据支撑系统》,《城市建筑》2018年第12期。

胡美娟、陈小薇:《利用政务APP开展人口普查数据采集的可行性思考》,《统计科学与实践》2020年第1期。

黄匡时、贺丹:《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轨迹研究》,《人口与健康》2020年第2期。

阮敬、潘宏筠:《利用移动通信大数据进行人口动态监测的新问题》,《中国统计》2019年第12期。

童玉芬、刘爱华:《首都圈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政策启示》,《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严亚、练春:《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试点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统计》2019年第11期。

杨瑞红、董春、张玉:《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支持下的人口空间化方法》,《测绘科学》2017年第1期。

尹永博、孙雯静:《境外人口普查方法制度初识及借鉴》,《统计与管理》2019年第7期。

杨玉香:《“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方法研究:国际经验与启示》,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