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8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uangzhou (2019)

SSAPID:101-5967-0539-32
ISBN:978-7-5201-4874-0
DOI:
ISSN:

[内容简介] 《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出版、跟踪研究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蓝皮书,从学术视野探究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途径。本书从全球城市排名评价分析、国际经贸、国际交往、国际传播等方面对广州城市国际化状况展开研究,并设国际交往中心专题就城市国际化的升级发展路径展开探讨,提出广州着力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全力打造国际大都市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尹涛 伍庆 胡泓媛
编 辑:丁凡;赵智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法律声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2018年中国城市国际化十大关注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广州城市国际化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Abstract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2018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状况与2019年发展建议

   一 2018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状况

    (一)经济实力稳步上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显现

     1.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二)对外贸易保持平稳,贸易新业态发展迅速

     1.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正增长

     2.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势良好

     3.传统五大贸易伙伴出现分化

     4.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及日用消费品进口快速上升

     5.民营企业保持对全市外贸较大贡献

     6.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三)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落户广州,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1.引进一批大项目落户广州

     2.全面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3.外资制造业呈恢复性增长

     4.实际使用外资来源地结构进一步多样化

    (四)对外投资结构优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稳步推进

     1.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大洋洲区域

     2.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占对外投资的近四分之一

     3.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五)三港融合发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1.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2.优化整合港区功能,推动港口对外交流合作

     3.提升陆运枢纽功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六)积极举办高端国际会议,推动城市国际交流平台建设

     1.从都国际论坛影响扩大

     2.全球市长论坛成功举办

     3.世界航线发展大会成效卓著

     4.黄埔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反响良好

     5.国际会议目的地效应凸显

    (七)深入推进全方位城市对外交往布局,世界“朋友圈”不断扩大

     1.友城务实交往合作

     2.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城市治理创新

     3.加强同驻穗领馆交流联系

    (八)积极开展海外传播,国际知名度显著增强

     1.利用国际盛会讲好广州故事

     2.配合国家领导人出访举办海外故事会

     3.积极拓宽宣传渠道打造广州城市品牌

    (九)有序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1.创新开展海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

     2.积极打造“广州文交会”平台

     3.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名城

     4.强化国际体育名城的品牌传播和建设

    (十)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强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

     1.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

     2.深化国际友城教育合作

     3.强化同海外姊妹学校交流

   二 2018年广州在全球城市评价排名中的表现

    (一)GaWC世界城市分级:全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1.排名进入世界城市前30强

     2.连续18年保持增长趋势

     3.金融服务联通性居世界前列

    (二)科尔尼公司“全球城市”系列指数:位次稳定

     1.发展水平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首都城市或者大型发达国家重要城市

     2.与周边地区同类城市发展趋势类似

     3.发展潜力得到指数肯定

    (三)IESE商学院全球活力城市指数:综合表现有待提升

     1.综合排名中游水平

     2.传统优势领域表现相对较好

     3.在多个维度尚存在较大进步空间

    (四)《机遇之城》:榜单扩大排名单列

     1.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显示出突出优势

     2.三个维度特性鲜明

    (五)Z/Yen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首次跻身全球20强

     1.总体排名呈跃升趋势

     2.地位保持“稳定发展的金融中心”行列

     3.金融中心功能尚属于专业性金融中心序列

    (六)2thinknow智库全球创新中心指数:保持枢纽城市

     1.排名稳定在枢纽城市层级

     2.全球创新竞争形势更为严峻

    (七)广州在全球城市评价中的进步空间

     1.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均衡发展

     2.高端人才储备有待提升

     3.区域联系有待进一步扩展

     4.城市可持续发展切不可松懈

   三 2019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形势展望

    (一)世界经济增长稳中带缓,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1.2019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2.全球经济治理缺乏亮点,区域经济合作有所加强

     3.全球发展前景面临风险和挑战,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广州发展搭上国家战略快车

     1.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2.国家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广州新时期城市国际化发展得到明确指引

     3.“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显著,广州发展搭上国家战略快车

    (三)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合作全面推进,广州核心增长极作用逐步显现

     1.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将更为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2.“一国两制”新阶段,港澳加速融入内地

     3.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内涵,推动湾区人文交流

   四 2019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穗港澳合作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核心引擎

     1.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深化经贸合作

     2.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3.构筑人文湾区中心地,整体增强软实力

    (二)谋划全球共赢的城市交往格局,加快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1.升级国际交往平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

     2.实施“友城+”战略,拓展对外友好交往格局

     3.深化国际组织多边交往,引领全球城市议题

    (三)全面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1.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释放改革红利

     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3.聚焦重点产业,面向全球招商引资

    (四)高质量推进中外合作,培育重点领域增长动能

     1.鼓励支持外经贸转型发展,培育贸易新动能

     2.高水平推动中外科技合作,用好国际创新资源

     3.增强现代服务业新优势,加大引才引智力度

    (五)加大人文交流力度,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1.擦亮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2.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增强广州吸引力

     3.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打造人才高地

    (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擦亮城市国际品牌

     1.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城市品牌国际传播战略

     2.借力重大国际活动契机,做好城市品牌系列推介

     3.深化境内外媒体合作,构建立体传播矩阵

     4.创新城市品牌传播内容,丰富广州故事展示内涵

 Ⅱ 专题篇:国际交往中心

  B.2 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研究*

   一 国际交往中心的特质

    (一)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国家外交大战略的特色内容

    (二)国际交往中心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有力支撑

    (三)国际交往中心是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二 国际交往中心的内涵

    (一)总部经济是国际交往中心的基础动力

    (二)公共外交是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内容

    (三)高端会议是国际交往中心的主要平台

    (四)涉外服务是国际交往中心的环境支撑

    (五)对外传播是国际交往中心的形象展示

   三 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基础优势

    (一)对外交往传统悠久

     1.历久不衰的通商口岸

     2.中外文化交流窗口

     3.改革开放的先行阵地

     4.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二)城市综合实力优势明显

     1.城市地位显著

     2.“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

     3.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三)外向型经济特点鲜明

     1.对外贸易加速发展

     2.利用外资增速较快

     3.对外经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四)交通枢纽通达便利

     1.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2.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升全球枢纽功能

     3.陆地交通枢纽建设助力要素内畅外通

    (五)国际交往布局全球

     1.加强与领事馆合作交流

     2.友城交往广结世界朋友

     3.国际组织拓展交往圈层

   四 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制定长期规划

     1.强化党管外事统筹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2.提早谋划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3.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二)发展总部经济增强交往动力

     1.优化总部企业发展政策

     2.全面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3.完善发展总部经济的配套支撑

     4.提高总部企业跨国经营和运作水平

    (三)推进公共外交拓展交往内容

     1.建立推进城市公共外交工作机制

     2.针对重点对象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3.统筹各类主体开展多元品牌活动

     4.联动海内外资源打造公共外交平台

    (四)举办高端会议搭建交往平台

     1.加强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提升办会能力

     2.积极谋划领导人参加的高端会议

     3.树立广州本土高端国际交流平台品牌

     4.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壮大会议整体市场

     5.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共建世界级国际会议目的地

    (五)改善涉外服务优化交往环境

     1.建立统筹联动的服务工作机制

     2.打造便利高效的涉外服务环境

     3.提供专业化社会生活服务内容

     4.营造和谐友好宜居的生活氛围

    (六)提升传播能力展示交往形象

     1.充分调动传播主体,发挥融合力

     2.创新城市传播产品,注入感召力

     3.灵活运用传播渠道,扩大影响力

     4.精准对接传播受众,增进亲和力

  B.3 广州利用侨务资源优势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研究

   一 侨务资源对国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一)侨务资源是对外经贸活动的中介网络

    (二)侨务资源是促进政治互信的民间桥梁

    (三)侨务资源是增进民族认同的情感纽带

    (四)侨务资源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使者

    (五)侨务资源是地方外事外交的特色抓手

   二 广州利用侨务资源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背景

    (一)新时代华侨华人对外交往作用不断增强

    (二)丰富庞大的华侨华人资源是广州的天然优势

    (三)广州城市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侨务资源优势

   三 广州利用侨务资源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侨务资源雄厚,海外联系广泛

    (二)侨务活动丰富,形成品牌机制

    (三)涉侨宣传有力,传播效果显著

    (四)侨务平台多元,高端资源集聚

    (五)涉侨服务健全,具有示范效应

   四 广州利用侨务资源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利用海外华商资源培育对外经贸动力

    (二)利用侨团侨领纽带拓展海外联系网络

    (三)利用新生侨务资源搭建引智引技平台

    (四)利用侨务文化交流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五)利用全球华文媒体加强城市品牌传播

  B.4 纽约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经验及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一 国际交往中心概念及纽约国际交往现状

    (一)国际交往中心的概念

    (二)纽约国际交往现状

   二 纽约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经验

    (一)国际组织“聚合”效应:以联合国总部东道城市为中心的国际交往

    (二)国际交往核心区的科学规划:实现交通与景观的融合协调

    (三)参与国际交往全球竞争的基础:强大的国际经济金融硬实力

    (四)从市域到区域:注重国际交往区域协同发展

    (五)构建国际性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往全球治理体系合作网络

   三 纽约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对中国城市的启示

    (一)做好吸引国际高端要素落户配套工作,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性社会组织治理模式

    (二)完善相关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建立国际性社会组织参与全球城市治理的国家支持体系

    (三)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打造国际交往核心区

    (四)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五)大力推行国际城市营销战略,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巧实力”

 Ⅲ 城市评价篇

  B.5 2018年全球城市评价排名分析

   一 GaWC世界城市分级2018

    (一)GaWC世界城市分级简介

    (二)全球城市结构基本稳定,新兴经济体保持升势

    (三)中国城市整体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实现大幅晋级

   二 科尔尼公司全球城市系列指数

    (一)“全球城市”系列指数简介

    (二)全球城市间竞争激烈,顶级城市排名稳定

     1.全球城市指数:世界顶级全球城市排名稳定

     2.全球潜力城市指数:领先城市维持优势

    (三)中国城市进步明显,发展潜力大

     1.全球城市指数:入选城市增加,排名稳定

     2.全球潜力城市指数:中国城市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

   三 日本森纪念财团全球实力城市指数

    (一)全球实力城市指数简介

    (二)亚太地区城市上升明显,各国城市特长突出

    (三)中国城市表现平稳,传统优势持续保持

   四 西班牙IESE商学院全球活力城市指数

    (一)西班牙IESE商学院与全球活力城市指数

    (二)西欧与北美城市总排名领先,但领先差距正在缩小

    (三)中国城市入选数量缩减,仅有中心城市留守

   五 英国Z/Yen集团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简介

    (二)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三足鼎立趋势

    (三)中国进入金融中心指数的城市增多

   六 澳大利亚2thinknow智库全球创新城市指数

    (一)全球创新城市指数简介

    (二)欧美继续领先全球,日本领跑东亚

    (三)中国城市排名有升有降,深、港、台表现突出

   七 2018年全球城市排名总结

    (一)全球城市规模趋于稳定

    (二)亚太地区城市崛起成为机构共识

    (三)欧美地区在发展的关键环节仍保有较大优势

    (四)中国主要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地位稳固

    (五)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群体性进步

  B.6 GaWC世界城市分级与中国城市国际化趋势

   一 全球城市评价与GaWC的世界城市分级排名

    (一)世界城市分级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世界城市分级的目标对象筛选

    (三)世界城市分级的研究模型

    (四)世界城市分级的评价等级分类

   二 全球城市发展特征

    (一)全球城市数量持续扩容

    (二)顶级世界城市数量保持稳定但竞争日渐激烈

    (三)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始终占据最多席位但占比有所收缩

    (四)新兴市场地区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上升迅速

   三 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分级中的发展趋势

    (一)进入世界城市分级的中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二)上榜中国城市梯度特征显著

    (三)中国主要城市向世界城市分级的上游聚拢

    (四)大量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分级中加速攀升

   四 世界城市分级排名变化对中国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一)全球城市体系中潜力城市数量迅速增长,融入全球体系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亚太地区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表现越来越突出,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城市发展持续加速

    (三)全球城市呈现集群式发展,合作共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枢纽连通力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焦点

    (五)综合实力功能全面发展始终是顶级全球城市的共性

  B.7 从世界城市分级看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一 GaWC世界城市评价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对广州的启示

    (一)GaWC世界城市评价体系的理论逻辑

    (二)结合广州所处发展阶段,科学理解全球化时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科学、全面评价当前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二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态势分析

    (一)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仍需优化

    (二)生产性服务业高端行业发展起伏较大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水平呈现不同态势

    (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效应有待提高

    (五)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态势的原因分析

   三 着力提升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突破口

    (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深度参与区域合作

    (三)既要鼓励总部经济加快集聚,也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持续提高专业化水平

    (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统计

 Ⅳ 国际经贸篇

  B.8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

   一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趋势导向

    (一)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总体趋势特征

     1.高度开放的包容空间

     2.高效联结的链网空间

     3.智慧优质的复合空间

    (二)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总体框架

   二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目标导向

    (一)建设创新活力空间

    (二)建设协调融合空间

    (三)建设绿色宜居空间

    (四)建设开放合作空间

    (五)建设共享品质空间

   三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路径导向

    (一)强化交通空间响应

    (二)强化功能空间响应

    (三)强化产业空间响应

    (四)强化要素空间响应

   四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发展的政策导向

    (一)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空间发展观

    (二)淡化GDP导向强化空间综合价值

    (三)淡化行政边界强化功能区引领

    (四)淡化分割竞争强化分工合作

    (五)淡化空间距离强化响应速度

    (六)淡化制度差异强化规则对接

  B.9 广州优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策略

   一 从世界银行《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看广州营商环境现状

    (一)开办企业

    (二)办理施工许可

    (三)获得电力供应

    (四)产权登记

    (五)获得信贷

    (六)保护少数投资者

    (七)纳税

    (八)贸易便利化

    (九)合同执行

    (十)办理破产

   二 国内外城市营商环境优化的对比与借鉴

    (一)开办企业

    (二)办理施工许可

    (三)获得电力供应

    (四)产权登记

    (五)获得信贷

    (六)保护少数投资者

    (七)纳税

    (八)贸易便利化

    (九)合同执行

    (十)办理破产

    (十一)广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举措

   三 广州优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深化改革为主线

    (二)以高质量要素为支撑

    (三)以高标准服务为辅助

    (四)以完善市场体系为目标

  B.10 临空经济示范区助推广州国际化城市建设研究

   一 广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要性

    (一)广州建设国际化城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要求

    (二)广州建设国际化城市是自身历史发展的要求

    (三)广州建设国际化城市是国家城市职能分工的要求

   二 机场、临空经济区与国际化的关系

    (一)机场是临空经济区产生的起因,临空经济区又反作用于机场发展

    (二)城市国际化需要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促进城市国际化

   三 广州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现状

     1.临空经济区已基本成形

     2.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全国第三

     3.临空产业群初步集聚

     4.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日益巩固

     5.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

    (二)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面临的问题

     1.对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2.机场的整体运营功能尚待提升

     3.机场周边产业有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机场与市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衔接尚待完善

     5.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航空枢纽地位不相符

   四 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一)加快申报自贸区扩区和国际级自由贸易港,延展广州“空中丝绸之路”,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二)加强机场的建设与运营能力

    (三)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和临空经济,促进“港—产—城”的协同发展

    (四)加快临空交通系统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五)通过深化空港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设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

  B.11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要

   一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提质升级的客观需要

    (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落实国家战略决策的有力举措

   二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基础

    (一)消费市场规模远超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公认标准

    (二)国际旅游吸引力、消费力较强

    (三)商圈发展引领全国

    (四)餐饮业发展优势突出

    (五)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三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存在的挑战

    (一)知名品牌引领不够

    (二)消费市场低附加值商品占比较大

    (三)零售业发展环境不够理想

    (四)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四 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抓关键,完善消费体制机制

    (二)打基础,优化消费环境

    (三)强核心,建好购物天堂

    (四)出实招,创建国际旅游名城

    (五)输新血,打造现代网络商都

    (六)固强项,擦亮“食在广州”“花城广州”两张名片

 Ⅴ 国际交流篇

  B.12 增强广州对外交往的国际传播功能研究*

   一 对外交往在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角色

    (一)构建城市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三)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必需途径

   二 广州对外交往中城市国际传播作用类型与特征

    (一)以城市形象传播为目的型

    (二)以城市形象传播为基础型

    (三)对外交往与城市形象传播相互促进型

   三 对外交往的国际传播效果分析

    (一)交往主体的传播能力持续提升

    (二)交往活动更加注重与传播内容结合

    (三)交往渠道的传播途径效果增强

    (四)交往对象传播反响良好

   四 增强广州对外交往国际传播功能的策略

    (一)强化传播意识,对外交往活动引入传播策略

    (二)加强统筹整合,促进对外交往的传播资源共享

    (三)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对外交往主体的传播能力

    (四)聚焦传播重点,增强对外交往活动的传播效果

  B.13 广州城市形象的全球媒体影响力及提升路径研究

   一 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

   二 全球媒体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关注度

    (一)数量趋势

    (二)语言分布

    (三)信源情况

    (四)关键人物

   三 全球媒体对广州城市形象框架的建构

    (一)主题框架

    (二)地区框架

    (三)机构框架

   四 提升广州城市形象全球传播能力的路径

    (一)强化政府主导,畅通参与渠道

    (二)融入国家战略,提升传播层级

    (三)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崭新形象

    (四)发展数字产业,夯实传播基础

    (五)布局未来传播,增强舆论引导

  B.14 新时代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与路径

   一 国际体育名城的内涵与特征

    (一)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特征表现

    (二)国际体育名城的内涵与特征

    (三)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重要意义

   二 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发展基础

    (一)体育改革取得突破

    (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三)竞技体育成绩突出

    (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三 新时代背景下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历程的战略构想

    (一)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发展历程

    (二)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新时代背景

    (三)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定位

   四 广州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发展路径

    (一)对标全球城市,增强体育设施国际承载力

    (二)推动全民健身,构筑国际休闲体育城市

    (三)强化优势,促进竞技体育与国际接轨

    (四)激发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五)加大开发力度,建设国际赛事举办中心

    (六)培育引进并重,建设国际体育人才港湾

    (七)促进开放合作,增强体育对外交往功能

 文前辅文

 Contents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广州明确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任务。据最新的国际权威城市评价研究显示,广州在“世界一线城市”行列中位次继续稳步上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2018年,《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公布实施,城市国际化建设进入升级版。广州正着力建设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构建宽领域的城市交往格局、完善全覆盖的海外传播网络、营造高水平的国际化服务环境,全力打造国际大都市。《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出版、跟踪研究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蓝皮书,从学术视野探究广州及其他中国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途径,搭建全球城市研究成果汇聚和交流平台。《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2019)》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评价篇、国际经贸篇、国际交流篇)五大板块内容。此外,特设“2018年中国城市国际化十大关注”前序,就2018年中国城市国际化重大事件进行梳理总结,把握中国城市国际化实践及研究动态。总报告总结了2018年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现状,包括广州对外经贸、交通枢纽、国际交往、文化交流、国际旅游等领域的现状与成绩,并分析了广州在权威全球城市研究评价排名中的表现,展望2019年国内外宏观形势,提出促进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专题篇: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从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谋划、侨务公共外交等潜力领域以及纽约等全球城市的发展经验借鉴等方面专题展开探讨,提出广州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架构与重点领域。城市评价篇以国际权威全球城市排名评价为基础,分析把握全球主要城市在排名评价中的变化情况,总结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及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表现,为中国城市整体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国际经贸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内容展开研究,并提出优化国际经贸发展环境的对策探讨。国际交流篇主要从增强广州对外交往的国际传播功能、广州城市形象的全球媒体影响力等角度对广州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及效果进行研究和思考。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

王毅:《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求是》2019年第1期。

钟山:《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写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之际》,《求是》2018年第22期。

钟山:《深化经贸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求是》2018年第19期。

《人民日报》评论员:《抓住大机遇建好大湾区》,《人民日报》2019年2月19日第1版。

国务院:《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5日。

张硕辅:《抓住大机遇焕发新活力》,《南方日报》2019年3月28日第A05版。

张宇燕主编《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刘伟、蔡志洲:《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及产业结构升级》,《管理世界》2018年第1期。

王晓红、柯建飞:《全球服务贸易形势分析及展望》,《国际贸易》2018年第1期。

詹晓宁、欧阳永福:《数字经济下全球投资的新趋势与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管理世界》2018年第3期。

2thinknow:Innovation Cities Index,2010-2018.

A.T.Kearney:Global Cities Report,2008-2018.

GaWC: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2000-2018.

IESE Business School:Cities in Motion Index,2014-2018.

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Global Power City Index,2008-2018.

Z/Yen,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CDI):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19th-25th edition.

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0日。

李光辉:《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际贸易》2018年第1期。

萨斯基娅·萨森:《全球城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1。

李光全:《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和我国建设国际城市的意义》,《青岛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于宏源、李昕蕾:《过程研究维度下的全球性城市发展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探析》,《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

郑永年:《全球化与中国的城市化》,《全球化》2013年第4期。

骆金龙:《国际大都市战略规划案例剖析》,《科学发展》2014年第8期。

李小林主编:《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刘波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朱新光、苏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公共外交发展报告》,上海三联书店,2016。

赵可金:《中国城市外交的若干理论问题》,《国际展望》2016年第1期。

来丰:《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交往规律——公共外交的视角》,《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陈楠:《城市外交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契合、战略对接与机制创新》,《国际展望》2018年第1期。

赵弘:《总部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石琴、许国新:《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及其效应分析》,《理论月刊》2006年第8期。

蔡名照:《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导报》2015年第12期。

朱戈:《新形势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路径》,《中国出版》2016年第8期。

高晓虹、赵希婧:《新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念拓展与路径创新》,《中国编辑》2017年第4期。

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广东基地:《广东省侨务理论研究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外交学院:《论华侨华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外交事务中发挥的独特作用》,2002。

刘俊涛:《从经济层面看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以印度尼西亚为视角》,《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第30期。

刘宏:《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0年第1期。

赵可金、刘思如:《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5期。

严远路:《东南亚华侨华人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经贸实践》2018年第20期。

谢婷婷:《中欧关系视角下的新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龙晓柏、岳晓燕、刘治彦:《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发改委编撰,2012年11月。

蔡寒松:《纽约市与联合国总部翻新计划:国际组织与东道城市相互关系的个案研究》,《国际观察》2008年第6期。

李培广、李中洲、贾文杰:《国际组织落户纽约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发》,《中国市场》2012年第8期。

Friedmann,J. and Wolff,G. World City Formation:an Agenda for Research and 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Vol.3.1982.

Taylor,Peter J. World City and Territorial State:the Rise and Fall of Their Mutuali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Clyde Haberman,“Act Globally,Get Stuck Locally”,New York Times,February 25,2005.

伍庆、胡泓媛等:《全球城市评价与广州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thinknow:Innovation Cities Index,2010-2018.

A.T.Kearney:Global Cities Report,2008-2018.

GaWC: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2000-2018.

IESE Business School:Cities in Motion Index,2014-2018.

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Global Power City Index,2008-2018.

Z/Yen,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CDI):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19th-25th edition.

伍庆、胡泓媛等:《全球城市评价与广州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英〕彼得·J.泰勒、〔比〕本·德鲁德:《世界城市网络——一项全球层面的城市分析》刘行健、李凌月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B.Derudder and X.Liu,Analyzing Urban Networkds Through the Lens of Corporate Networkds:A Critical Review,Cities,31,2013,430-437.

C.Parnreiter,Global Cities and the Geographical Transfer of Value,Urban Studies,2017,OnlineFirst.

Castells,Manuel;Ince,Martin. Conversations with Manuel Castells. Oxford,Polity Press,2003.

GaWC: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2000-2018,https://www.lboro.ac.uk/gawc/world2018.html.

Hall P & Pain K,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ondon:Stylus Pub Lic,2006.

Hall P,The World Cities. 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1966.

P.J.Taylor,Hierarchical Tendencies amongst World Cities:A Global Research Proposal,Cities,1997,14(6),323-332.

P.J.Taylor,New Political Geographies:Global Civil Society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World City Networks. Political Geography,2005,(6).

P.J.Taylor,Cities in Globalization:Practices,Policies and Theories. 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7.

P.J.Taylor,City Generics:Ancient-Mesopotamian and Modern-Global City Networks Compared,GaWC Research Bulletin 464,2018.2.3.

Sassen S.,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

Sassen S.,Expulsions:Brutality and Complexity in the Global Econom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4.

陈淑嫱:《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研究》,《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陆娜娜:《论工业4.0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经济师》2017年第5期。

李瑞鹏、李瑶、安树伟:《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基于8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44期。

孟萍莉、董相町:《生产性服务业FDI、OFDI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3期。

申丹虹、李晓明、王永琴:《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分地区分行业的视角》,《科技促进发展》2018年第12期。

郑蔚、林添福、王知桂:《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融效应的区域比较与启示——基于沪、津、闽、粤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张哲:《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张玉珠:《河南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研究》,《时代金融》2017年第30期。

陈燕、林仲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协调机制创新》,《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湾区的元年与展望》,2018年。

林先扬:《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岭南学刊》2018年第4期。

毛艳华、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2期。

王方方、杨焕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分析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7期。

张紧跟:《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区域一体化转型》,《学术研究》2018年第7期。

国世平:《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全球定位》,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格致出版社,2016。

卢文彬:《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马化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革命开启中国湾区时代》,中信出版社,2018。

聂华林、赵超:《区域空间结构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王珺、袁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雍和明:《金融新业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董志强、魏下海、汤灿晴:《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

龚唯平、刘岳忠:《澳门中小微型企业营商环境研究》,《产经评论》2014年第5期。

刘帷韬、刘德学:《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对外资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检验》,《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33期。

江静:《制度、营商环境与服务业发展——来自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的证据》,《学海》2017年第1期。

魏下海、董志强、张永璟:《营商制度环境为何如此重要?——来自民营企业家“内治外攘”的经验证据》,《经济科学》2015年第2期。

张维迎、栗树和:《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经济研究》1998年第12期。

世界银行:http://chinese.doingbusiness.org/zh/reports/global-reports/doing-business-2019。

曹允春、踪家峰:《谈临空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城市观察》2013年第2期。

曹允春:《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5期。

曹允春:《临空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5日。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交通规划》,2018。

王晓川:《国际航空港近邻区域发展分析与借鉴》,《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第3期。

刘玉芳:《国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4期。

倪尤培:《世界大城市城市建设指标比较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第1期。

顾朝林、孙樱:《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性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3期。

夏兴华:《发展航空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6期。

卡萨达:《航空大都市》,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J.Kasarda:Designing an Aerotropolis to Provide Michigan’s Competitive Advantage,2006.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5日。

广州市统计局课题组:《2017年广州消费品市场特点及对策建议》,《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魏颖:《广州建设新时代国际消费中心基本研判及路径研究》,《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隋广军:《广州建设商贸中心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出版社,2013。

〔美〕陈国明:《论全球传播能力模式》,《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史安斌、廖鲽尔:《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路径重构研究》,《现代传播》2016年第10期。

李昌、马贝贝、刘纯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述评》,《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史宝银:《新时代加强地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思考》,《对外传播》2018年第11期。

时遂营、刘纯怡、李昌:《云南对湄公河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中国报业》2019年2月。

田大菊、周卫萍、黄强、李如阳、刑彦妮:《成都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11期。

童清艳:《跨文化传播的活性符号对人类文明意识提升的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王宁:《英国媒体中的北京形象》,《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薛可:《中国对外传播的几个关键点》,《人民论坛》2017年第23期。

印闯:《对国家形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现代传播》2016年第12期。

葛岩:《国家、地区媒体形象的数据挖掘》,《学术月刊》2015年第7期。

李彦冰:《城市形象传播的三个基本问题》,《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9期。

李本乾、刘强:《境外资本与中国传媒》,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李本乾、刘强:《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李本乾、刘强:《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本乾等:《中国传媒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李斌、李铮:《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人民日报》2013年9月1日第1版。

张玉超:《上海市建设国际一流体育大都市发展战略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于晨:《改革创新突破,努力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上海体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体育科研》2009年第1期。

温从明:《论体育竞技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邢台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朱小芳、曾文华、徐康康:《广州市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