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非存在研究(上下册)图书

investigations on non-being

SSAPID:101-5963-1752-57
ISBN:978-7-5097-3267-0
DOI:
ISSN:
关键词:

语言哲学 非存在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非存在”研究的哲学大作。全书共分上、中、下篇,内容极其丰富。作者对古今中外重要的、经典的“非存在”理论或“有无之辩”作了较全面和深入的考察,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本书论述深刻且全面,值得从事哲学研究以及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一读。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高新民
编 辑:王玉敏;张文静;邓纯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哲学理论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导言

  导言

   一 有关概念辨析

   二 “非存在”的戏剧性命运与研究价值

   三 东西方有无之辩的异同与本书的主题

    (一)核心范畴考释与比较

    (二)中西有无之辩动机上的异同

    (三)中西有无之辩赖以发生的本体论背景

    (四)中西有无之辩由以发生的主要问题

 上篇 西方哲学中的“迈农迷津”之穿越

  第一章 前迈农主义

   第一节 最初的惊诧与困惑:人能道说和思考非存在吗?

    一 巴门尼德论非存在的不可思议性

    二 智者派针对巴门尼德的有无之辩

   第二节 柏拉图:有无辩证法及其对先前有无之辩的扬弃

    一 扬弃与“有无”的中间状态

    二 通种说与“有无”的相异相通关系

    三 “非存在存在”与“柏拉图胡须难题”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有无之辩的综合

    一 亚里士多德有无之辩的本体论背景

    二 思无谈空的可能性、必要性与非存在样式的大盘点

    三 “非存在”的意义及样式

   第四节 中世纪:非存在研究的语义学和逻辑学维度

    一 “存在”概念的进化

    二 非存在之相对性的全面展示

    三 抽象实在、无生有与共相

    四 意向语词与非存在难题

   第五节 常识哲学:里德的非存在论及其新迈农主义辩护

   第六节 黑格尔: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统一视野下的有无辩证法

   第七节 布伦塔诺:现当代西方非存在研究的源头活水

  第二章 迈农的对象理论及其“本体论迷津”

   第一节 迈农对象理论的动机与逻辑诱因

   第二节 对象理论的核心范畴和主要原则

   第三节 对象分类、“目标”及其本体论问题

   第四节 非存在对象之论证

   第五节 对象理论的变化、特点与价值

  第三章 非存在对象的“新大陆”

   第一节 特瓦尔托维斯基与马里:同门师友的呼应

    一 特瓦尔托维斯基论呈现活动中的非存在

    二 马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节 弗雷格:抽象对象的大发现

    一 抽象对象是存在的一种形式

    二 作为抽象实在的含义

    三 “实存”等词的词性问题与婉转的迈农主义

    四 绵延不绝的争论

   第三节 胡塞尔:本体论的节俭与膨胀

    一 与事实、实在无关的纯粹现象

    二 作为意义统一体的意向对象

    三 内容与非实存对象

    四 分析哲学的现象学余波

   第四节 麦科尔:逻辑学视野下的非存在

  第四章 主流之声与非存在论的边缘化

   第一节 罗素的思想变化与非迈农主义

    一 发现和宣传迈农主义

    二 转向与重构

    三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四 罗素的其他批评

   第二节 蒯因对迈农的“无礼”批评

    一 “存在”的意义与本体论承诺标准

    二 对非存在论的颠覆性论证

   第三节 希菲尔对“呈现方式”的否定

  第五章 迈农主义的“非存在论”阐释与本体论转向

   第一节 劳特利对“本体论迷津”的穿越

    一 向权威挑战

    二 “本体论迷津”之穿越

   第二节 普赖斯特对“非存在论”的辩护与完善

    一 描述原则及其问题

    二 意向性难题与意向语词语义学

    三 形式语义学与“非存在论”的关系问题

    四 非存在论的重新表述与阐释

   第三节 乔根森:非实存对象是“超存在”

  第六章 非存在研究中的实在论倾向

   第一节 逻辑实在论

   第二节 概念实在论

   第三节 模态实在论及其争论

    一 对迈农主义的“实存驳难”

    二 可能和不可能世界

    三 模态实在论的论证

    四 模态实在论引发的争论

   第四节 自然实在论

  第七章 迈农主义的“标准”阐释

   第一节 帕森斯:迈农主义的发现与发展

    一 迈农主义的创发性解释

    二 非实存对象的分类与个案分析

    三 迈农主义的解释力与韧性

   第二节 迈农主义的“严格理解”

    一 齐硕姆的“严格的理解”

    二 兰伯特的正本清源

   第三节 拉帕波特的“改进了的迈农理论”

  第八章 迈农主义的“非标准”阐释

   第一节 帕斯齐的“非存在对象的属性集合模型”

    一 误解之清理

    二 关于迈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三 关于“超存在”“目标”“是真的”和“所与”

    四 矛盾律与同一性问题

   第二节 芬德利对迈农主义的现象学解读

  第九章 迈农主义阐释的实存论倾向

   第一节 泽尔塔对象理论的思想渊源和主要目的

   第二节 作为“第三王国”的抽象对象

   第三节 抽象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

   第四节 抽象对象王国巡礼

    一 数学对象与数学理论

    二 虚构对象与虚构理论

    三 命题、概念、真值、含义和弗雷格的逻辑对象

   第五节 计算(公理)形而上学

   第六节 柏拉图化的自然主义

  第十章 迈农主义与虚构哲学

   第一节 虚构哲学研究的意义、问题和新的走向

   第二节 虚构话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

    一 虚构话语的语义学

    二 虚构言语分析的语用学转向

   第三节 虚构对象的本体论地位问题

   第四节 虚构对象的因果作用问题

   第五节 虚构主义

    一 虚构主义的起源、演变和主要内容

    二 菲尔德的“错误理论”

    三 关于故事的模态虚构主义

    四 关于真话语的虚构主义

  第十一章 海德格尔的呐喊:为何只有存在存在而无反倒不在?

   第一节 追问无的必要性

   第二节 “无”的意义展开

   第三节 无的存在与把握

  第十二章 徘徊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意义”

   第一节 意义怀疑论

    一 “翻译不确定性”与“博物馆神话”

    二 句法机与意义非实在论

    三 解释主义及其对传统意向主义的巧妙颠覆

     (一)“彻底的解释”与心灵的解构

     (二)解释主义与整体论

     (三)解释主义的真值条件语义学

    四 希菲尔的意义终结论和约翰斯顿的最低限度主义

     (一)希菲尔的意义终结论

     (二)约翰斯顿的最低限度主义

   第二节 意义实在论

    一 二元论的意向实在论

    二 弗雷格等关于意义的抽象实在论

    三 物理主义的意向实在论

    四 皮科克的“宽松的”意向实在论

     (一)内容的归属与成真条件

     (二)概念的本体论地位

     (三)内容的基础与本质

   第三节 折中主义路线

    一 普特南论意向性的实用主义实在性

    二 佩里格林论作为结构之值的意义

    三 吉勒特论意义的自主性原则

     (一)语言意义、呈现方式和规范

     (二)思想的内容

    四 登克尔论意义的“不是”与“是”

    五 意义的自然化问题

     (一)卡茨的非自然主义

     (二)奥拉夫森论自然主义的肤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