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8 !

参考文献

73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2015-2016): Structural Reform and Sec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SAPID:101-5937-9126-92
ISBN:978-7-5097-9735-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结构性改革与经济二次转型”主题,总报告部分回顾了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宏观经济专题部分探讨了产业发展、知识部门和可持续城市化、基于创新来思考经济增长的动因以及区域增长动力差异和均衡增长等;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部分通过对1990~2016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6年的发展前景和四个一级指标经济增长、增长可持续性、政府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前景指数、分级和排名情况。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夏季号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法律声明

 文前辅文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宏观经济平稳,再探中国效率模式和区域发展*

   一 2016年宏观经济平稳

   二 经济转型与效率模式重塑

    (一)劳动投入的长期下降与人力资本的缓慢积累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资本投入变化

    (三)生产率

    (四)经济组织、产业结构与生产率变动

    (五)2016~2019年的潜在增长

   三 区域发展状况与发展前景展望

    (一)区域增长分化情况

    (二)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情况

     1.2016年发展前景排名

     2.2016年经济增长排名

     3.2016年增长可持续性排名

     4.2016年政府效率排名

     5.2016年人民生活排名

     6.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三)区域发展前景结论

   四 政策建议

    (一)兼顾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重视区域协调发展

    (二)对重点领域执行切实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创造明确的预期,形成正向激励

 Ⅱ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B.2 产业发展、知识部门与可持续城市化

   一 引言

   二 城市化的产业发展分析框架

   三 城市化发展短期机制是不可持续的

    (一)城市化与财政收入

    (二)依靠土地财政的城市化是不可持续

   四 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机制

   五 知识产品发展是可持续城市化的关键

    (一)城市化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模型结构*

     2.产业结构确定

     3.产业结构数值模拟

    (二)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与知识产品发展之间的关系

     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韩国

     2.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南非

    (三)我国知识部门发展与城市化发展

   六 小结及建议

  B.3 经济增长之动因

   一 产生外部性的创新与经济增长

    (一)竞争性的创新财政支出是否会引起增长

    (二)创新与生产的分工

    (三)创新是科研人员创造出来的吗?

    (四)什么样的创新财政支出会引起增长?

    (五)基础教育引起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会导致增长吗?

   二 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增长之分析

   三 结论

  B.4 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差异及均衡稳定增长

   一 引言

   二 经济增长阶段划分

   三 经济增长特征化事实描述

    (一)经济增长阶段的界定和划分

    (二)增长阶段性特征——基于阶段性经济增长减缓和增长加速的分析

    (三)代表性省份增长动力分析

   四 不同增长阶段动力之源

    (一)核心变量选取

     1.增长要素层面

     2.制度变迁层面

     3.结构转型层面

     4.地方环境层面

    (二)不同连续减缓时期增长动力比较

     1.增长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地方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处于不同收入阶段的增长动力比较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Ⅲ 区域经济发展前景报告

  B.5 1990~2016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

   一 引言

   二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结果

    (一)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及一级指标排名

     1.2016年发展前景排名及权重

     2.2016年经济增长排名及权重

     3.2016年增长可持续性排名及权重

     4.2016年政府效率排名及权重

     5.2016年人民生活排名及权重

    (二)各省区市发展前景与一级指标指数及排名

     1.各省区市发展前景指数及排名情况

     2.各省区市经济增长指数及排名情况

     3.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指数及排名情况

     4.各省区市政府效率指数及排名情况

     5.各省区市人民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

   三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情况

    (一)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情况

     1.2010~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2.2000~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3.1990~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4.2016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5.2015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6.2014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7.2013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8.2012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9.2011年各省区市发展前景分级

    (二)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1.2010~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2.2000~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3.1990~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4.2016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5.2015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6.2014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7.2013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8.2012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9.2011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分级

    (三)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1.2010~2016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2.2000~2016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3.1990~2016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4.2016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5.2015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6.2014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7.2013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8.2012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9.2011年各省区市增长可持续性分级

    (四)各省区市政府运行效率分级

     1.2010~2016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2.2000~2016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3.1990~2016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4.2016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5.2015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6.2014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7.2013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8.2012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9.2011年各省区市政府效率分级

    (五)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1.2010~2016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2.2000~2016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3.1990~2016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4.2016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5.2015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6.2014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7.2013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8.2012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9.2011年各省区市人民生活分级

   四 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一级指标

     1.一级指标权重

     2.主要省区市发展前景雷达图

    (二)二级指标

    (三)具体指标权重

   五 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与政策评估

    (一)构建“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格局

     1.构建“经济带”之创新优势

     2.构建“经济带”之新空间布局全景

     3.城市群——“经济带”构建的极点

    (二)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与理论简评

     1.平衡或均衡与否的发展思想

     2.区域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

    (三)构建“经济带”的发展模式选择

     1.构建“经济带”之区域经济理论基础

     2.“增长极-协调”区域发展模式

      (1)“增长点-协调”区域发展模式

      (2)“生长轴-协调”区域发展模式

      (3)“网络型-协调”区域发展模式

    (四)构建“经济带”之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原则与建议

     1.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划分

     2.构建“经济带”之政策原则

     3.构建“经济带”之政策建议

   六 结论

   七 附录1——评价结果相关图表

   八 附录2——指标设计及数据处理

    (一)发展前景评价指标设计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

      (1)城市化率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3)城市登记失业率

      (4)能源消费总量

      (5)电力消耗量

      (6)专利授权量

      (7)人力资本

      (8)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9)市场化程度

      (10)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

      (11)产品质量

      (12)反贪腐情况

      (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

      (15)人均储蓄存款

      (16)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1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18)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

      (1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2.指标的处理

    (三)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评价过程

     (1)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2)变量共同度

     (3)碎石图

  B.6 参考文献

 主要编撰者简介

 经济蓝皮书(夏季号)编委会

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蔡昉:《坚持在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求是》2009年第5期。

蔡昉:《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基于一个贯通的增长理论框架》,《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

蔡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陈昌兵:《城市化与投资率和消费率间的关系研究》,《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9期。

陈志勇、陈思霞:《制度质量、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财政预算软约束》,《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丁任重、陈姝兴:《区域协调: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趋向分析——兼论区域经济政策“碎片化”现象》,《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龚敏、李文缚:《中国高资本报酬率与低消费率的一个解释——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与校准》,《学术月刊》2013年第9期。

黄志钢:《构建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蒋震:《工业化水平、地方政府努力与土地财政:对中国土地财政的一个分析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靳涛、陶新宇:《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解析与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李静、楠玉:《中国经济增长减缓与稳定增长动力》,《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3期。

李猛:《中国经济减速之源:1952~2011年》,《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第1期。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刘树成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刘霞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增长——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及思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

刘霞辉:《深刻认识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求知》2016年第6期。

马先标:《区域经济政策若干基本理论要素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1期。

马颖、陈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马颖、李静、陈波:《中国财政分权、金融发展、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聂华林、王成用:《区域经济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沈坤荣、滕永乐:《“结构性”减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经济学家》2013年第8期。

孙波:《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述评》,《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年第6期。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徐梅:《当代西方区域经济理论评析》,《经济评论》2002年第3期。

叶文虎、仝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9期。

袁富华、张平:《中国经济二次转型的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

袁富华、张平、陆明涛:《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结构——兼论中国人力资本梯度升级问题》,《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

袁富华:《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经济研究》2013年第9期。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张平:《“十三五”中国经济二次转型——2016年中国经济展望》,《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1期。

张平:《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特征、理论解释和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6期。

张自然:《考虑人力资本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10期。

张自然、陆明涛:《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金融评论》2013年第1期。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突破经济增长减速的新要素供给理论、体制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

周黎安、陶靖:《政府规模、市场化与地区腐败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Aiyar,S.,Romain,D.,Damien,P.,Yiqun Wu and Longmei Zhang,“Growth Slowdown and the Middle Income Trap”,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orking Paper,2013.

Aoki,Masahiko,“The Five-Phas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in China and Japan”,In Masahiko Aoki and Jinglian Wu(eds.),The Chinese Economy:A New Transition,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12.

Arin,K.P.,Viera,C.,Eberhard,F. and Ansgaer,W.,“Why are Corrupt Countries Less Successful in Consolidating Their Budget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1,95.

Barro,Robert,“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Vol.98(5).

Benhabib,Jess,Perla,Jesse and Tonetti,Christopher,“The Growth Dynamics of Innovation,Diffusion,and the Technology Frontier”,Meeting Papers 818,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2015.

Charles I. Jones,“The Fiscal Problem of the 21st Century”,FRBSF Economic Lette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Sep.19,2003.

Chenery,H.B.,S.Robinson and M.Syrquin,“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89,13.

Eichengreen,B.,D.Park,K.Shin,“When Fast Economies Slow Down: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 for China”,Asian Economic Papers,2012,11(1).

Fan,P.H.,Wong,T.J. and Tianyu Zhang,“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Case of State-owned Corporate Pyramids”,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2013,29(6).

Fernando,García-Belenguer and Manuel S. Santos,“Investment Rates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63,Oct.2013.

Felipe J.,Abdon A.M.,Kumar U.,“Track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is It,Who is in It,and Why?”,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12(715).

Gill,I.S. and H.J.Kharas,“An East Asian Renaissance:Ideas for Economic Growth”,World Bank,No.39986,2007.

Herrendorf,B.,Rogerson,R. and Valentinyi,A.,“Growth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NBER 18996,2013.

Jones Larry,Manuelli Rodolfo and Rossi Peter,“Optimal Taxation in Models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Vol.101.

Kaufmann,D. and Kraay,A.,“Governance Indicators:Where are We,Where should We be Going?”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2008,23(1).

Kenichi Ohno,“Avoid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Renovating Industrial Policy Formulation in Vietnam”,ASEAN Economic Bulletin,Vol.26,No.1,2009.

Lee,Murtaza Syed,and Liu Xueyan,“Is China Over-Investing and Does it Matter”,IMF Working Paper,Working Paper,No.12/277,Nov.27,2012.

Lucas,Robert and Moll,Benjamin,“Knowledge Growth and the Allocation of Ti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4,122(1).

Lucas,Robert,“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

Lucas,Robert,“Supply-Side Economies:An Analytical Review”,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0,Vol.42.

Perez-Sebastian,F.,“Public Support to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 a Non-Scale Growth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7,31(2).

Rebelo,Sergio and Stokey,Nancy,“Growth Effects of Flat Tax Rat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Vol.103.

Rebelo,Sergio,“Long Run Policy Analysis and Long 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Vol.99.

Romer,Paul,“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Vol.98.

UNIDO,“Breaking in and Moving up:New Industrial Challenges for the Bottom Billion and the Middle-Income Countries”,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United Nations,2009.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Human Development Repo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World Bank,“The World Bank Public Information Center Annual Report FY95”,World Bank,Washington,DC,1995.

简 介:本书系统梳理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剖析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差距,基于数理模型测度和评价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预测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展望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在进一步分析河南决胜全面小康战略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

作者: 完世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简 介:本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迈向中高端”为主题,宏观报告回顾了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认为保持中高速与迈向中高端是经济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迈向中高端路径的达成,是宏观稳定实现的基础;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7年中国各省区市可持续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简 介:本书以“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两部分,宏观报告回顾了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认为中国需要转向依靠高端人力资本,发展高端科技和现代可贸易服务业的路径上来;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和五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沿袭了第一本工业化蓝皮书所构建的工业化进程评价综合指数,针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利用该指数对2019年中国四大区域、九大经济板块、31个省区市差异巨大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度量。但与前几本不同的是,2020年作为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时间节点,越来越多的省份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相关表现引发了研究团队对“去工业...

作者: 黄群慧 李芳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简 介: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指出:2017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为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集实验室之力,历时4个月,撰写了实验室年度研究报告《管理结构性减速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报告基于连续12年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翔实数据,深度剖析了企业、居民、政府、金融系统、对外等部门的主要风险,并从完善...

作者: 李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深化双自联动和政府职能转变”为主题,总报告分析了2016年浦东经济形势及浦东新区加快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的新进展和新突破,并对2017年浦东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深化双自联动篇聚焦于自贸区建设及“双自联动”政策效果;政府职能转变篇着重分析了浦东新区品牌提升、区域及产业转型发展和人才制度等;实证案例篇实证分析了科创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简 介:本书以“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两部分,宏观报告回顾了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认为中国需要转向依靠高端人力资本,发展高端科技和现代可贸易服务业的路径上来;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和五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以“迈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两部分,宏观报告回顾了2017-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的经验事实,认为中国需要转向依靠高端人力资本,发展高端科技和现代可贸易服务业的路径上来;中国区域经济前景报告,通过对1990~2018年中国各省区市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了中国30个省区市1990~2018年的发展前景和五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