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58

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图书

Innovating Models for Cultivating Business Professionals-Papers on HUC Teaching Research and Reform

SSAPID:101-5912-6816-66
ISBN:978-7-5097-2879-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教育理论研究;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学术文库
作 者: 唐未兵
编 辑:恽薇;许秀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序言

 教育理论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科研促教学

   一 理清思路、转变理念,充分认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立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机制

    (一)建立科研骨干与教学骨干培养并重的机制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应用型科研为重的导向机制

    (三)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健全科研保障与激励机制

    (四)建立科研成果及时为教学服务的转化机制

    (五)扩大对外交往,健全学术交流机制

   三 科研促教学实效显著

    (一)师资结构明显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二)促进了教学改革

     1.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结题形势喜人

     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3.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4.专业和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日益提高

    (四)办学特色逐渐形成,学院影响进一步扩大

     1.有商学院特色的学科专业逐渐建立和加强

     2.办学定位逐渐明确

  地方商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一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地方商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二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工程

   三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坚持科学发展是打造地方财经院校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

   一 地方财经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地方财经院校面临的机遇

    (二)地方财经院校面临的挑战

   二 以特色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三 进一步打造地方财经院校的办学特色

    (一)要在办学理念上进一步强化特色

    (二)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彰显特色

    (三)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培育特色

  论商科高校的办学特色

  地方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

   一 地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理念”迷失现象严重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

    (三)人才培养模式趋同且墨守成规

   二 地方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变革传统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二)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人才培养逻辑

    (三)确立创新教育思想,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国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 我国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一)人才培养理念较先进,目标较明确,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绩斐然,但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三)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结构还有待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亟须加强

    (四)教学内容有改进,但依旧滞后,教研教改步伐有待加快

    (五)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团队建设任重道远

    (六)教学投入力度加大,但整体投入仍显不足

    (七)校园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但整体成效不突出

    (八)教学评价成效初显,但相关制度仍需完善

    (九)办学特色初具雏形,但有待进一步凝练

   二 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彰显比较优势,巩固人才培养特色

     1.扬长避短,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2.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深化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二)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1.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促进学科体系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

     3.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三)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打造优良师资队伍

     1.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2.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指南

   一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确立了价值取向

   三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明确了基本准则

   四 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根本方法

  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

   一 深入调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选择依据

    (一)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关联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与认知度的基本状态

   二 客观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教育路径的基本评价

    (一)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与阻力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与载体

    (三)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三 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整体分析及建议

    (一)深入调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认同度,是选择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基本前提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选择必须合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价值认同形成的规律

    (三)引导大学生确立核心价值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将核心价值建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教学、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之中

    (四)设置大学生价值商谈机制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核心价值观念的必要举措

  多样化教育质量观的正解与建构

   一 多样化教育质量观的正解

   二 多样化教育质量观的建构

    (一)强化质量意识

    (二)明晰高校定位

    (三)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四)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

  就业资本与大学生创业

   一 大学生创业就业资本与研究假设

   二 大学生就业状况研究数据资料的采用

    (一)就业制度转型前后大学生就业渠道发生变化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研

    (三)数据资料来源

   三 大学生就业是其创业价值基础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四 结论与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二)社会: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三)高校:注重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和环境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及其培育

   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二 社会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创业中的不可忽视性

    (一)社会资本的含义

    (二)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

   三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培育

    (一)有效培育创业者个人社会资本

    (二)充分利用教师社会资本

    (三)强化个体与学校组织社会资本的融合

  关于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一 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符合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规律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规律的要求,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 当前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具有从事研究性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不足

    (二)学生研究基本功欠缺

    (三)高等学校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视不够

   三 积极推进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一)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加大对研究性学习的投入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三)加强对大学生研究基本功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终身教育的理念

  关于高等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 为何要改革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商科教育的内在要求使然

    (二)现行的培养模式不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

    (三)当前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理想存在差距

   二 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特性

    (一)开放性

     1.商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

     2.开放办学的主要抓手是强化合作

    (二)实践性

     1.完善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现教师传授、学生学习双向实战化

    (三)差异性

     1.校际之间的差异

     2.校内的差异

   三 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节点在哪里

    (一)制定更加科学的商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有效地调动校内外资源

    (三)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四 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一)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

     1.宏观管理体制的变革

     2.学校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

  “育人为本”的解读

   一 “育人为本”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回归

   二 “育人为本”要求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向

   三 落实“育人为本”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1.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2.坚持人人成才的育人观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4.坚持人人育人的工作观

 专业内涵建设研究

  问题与对策:地方高校科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思考

   一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现实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的游离导致人才培养逻辑出现偏差

    (二)长期封闭的自我发展传统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伪中心”化使得人才培养工作的变革与发展举步维艰

    (四)资源博弈竞争中的边缘地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 地方高校科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选择

    (一)树立有序竞争理念,以特色显实力

    (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打造“教科融合”的大学文化

    (三)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强化对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四)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五)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育人为本的制度环境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从世界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共识

    (二)从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三)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来看,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四)从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地区经济发展来看,加强实践教学是客观要求

   二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

    (二)实践教学的研究还不深入

    (三)实践教学管理尚不十分规范

    (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强

    (五)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三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指导各项工作发展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五)优化实践教学环境,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供保障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探析

   一 以转变观念为前提,进一步把握好创业教育的内涵

   二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1.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创业知识

    2.优化创业教育师资的配备

    3.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

    4.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革

    5.改革考试办法,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

   三 以创业实践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校内实践中心,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组织创业设计大赛,提高学生竞技能力

    3.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

    4.利用相关资源,建立商务模拟公司

   四 以制度建设为手段,进一步强化创业教学管理

  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途径探究

   一 引言

   二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与测量

    (一)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三 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途径

   四 高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1.开展创业活动,丰富创业经历

    2.重视榜样示范,培养创业意识

    3.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

    4.改善创业环境,构建创业支持体系

  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集群效应探讨

   一 集群、集群效应及其特征

   二 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与集群效应

    1.财务管理学科及其学科地位

    2.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

    3.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具有明显的集群现象

   三 利用集群效应加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

    1.确定目标,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

    2.统一目标,凝练方向,分工协作,形成特色

    3.责任明晰,任务均衡,激励到位,约束严格

    4.组织开放,人员流动,资源整合,群体攻关

    5.集中研究,协同合作,内部沟通,相互竞争

    6.尊重兴趣,鼓励创新,适时调整,防止拥挤

  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探讨

   一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二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广告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MNS模式

   (一)按新的课程模块设置组建四个创新实践园,即基础教育实践园、策划与营销实践园、创意与设计实践园、素质拓展实践园

   (二)利用学校学科布局而形成的先天优势,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全新的现代广告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四)设置独具特色的“创意训练”活动

   (五)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六)以积极参与国内外著名广告赛事为契机和动力,通过竞赛活动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向现代广告业的人才需求上牵引

   (七)努力致力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障碍沟通和连接”,“第二课堂”真正和“第一课堂”共同成为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质量工程”背景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一 关于质量工程

   二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1.准确定位、创造差异

    2.把握内涵,强化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

   一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十分明显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形式分析

    (一)产学研结合

    (二)校企合作

    (三)全面实施学分制教育

    (四)校园节会和比赛

    (五)广开实践教学门路

    (六)教师定期到企业或旅游管理部门挂职和调研

   三 结语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素养与能力的内涵及培养途径

   一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加强素养与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素养与能力的内涵

    (一)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素养的内涵

     1.身心素养

     2.思想素养

     3.人文素养

     4.信息素养

     5.专业素养

    (二)高校旅游专业人才能力的内涵

     1.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

     3.综合能力

   三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素养和能力实现的途径

    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2.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

    3.改革教学内容

    4.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5.加强外语教学

    6.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好实习基地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管理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 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创新素质培养

   二 创新素质培养的基础平台

   三 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平台

   四 创新素质培养的保障机制

  商科院校法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一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

   二 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三 商科院校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应考虑的因素

    1.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坚持“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中心,坚持“法商结合”的办学特色

    3.以“司法考试”为基点,坚持“实用性”原则

   四 商科院校法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模块设置

    1.合理划分课程类别,构建课程体系

    2.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商科院校“法商结合”特色与法律专业就业形成机制研究

   一 制定适合“法商结合”教学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前提

   二 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与商事思维融合的培养是关键

   三 解决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性与培养学生能力复合性之间的矛盾是条件

    1.完善法学教师的商科知识结构是根本

    2.引入相临专业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是现阶段的重要手段

   四 办学特色与就业相互促进机制的形成是法律专业发展的保障

    1.高校法律专业办学的现状与就业困境

    2.办学特色与就业相互促进机制的形成是法律专业发展的保障

  对地方商科院校本科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 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 在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设置的总体架构

    (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论证

     1.定位符合我校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

     3.课程体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择业方向

  金融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我见

   一 金融创新型人才的界定

   二 金融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

    (一)具备开拓创新的品质

    (二)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及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三)具备金融创新的观念,具有国际化视野

   三 培养金融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一)创新金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积极开展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加强研究创新能力训练

    (三)夯实专业基础和创新技能,拓宽专业口径

    (四)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掌握金融创新手段

    (五)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适应创新人才培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研究

   一 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的初步认识

   二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一)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重视学生实现思维方式的数学化

    (二)整体优化,合理精选专业课程

   三 构建有特色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践教学改革是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主要途径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三)实践教学改革初步效果

   四 结束语

  狠抓教学质量系统工程建设 强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 教师创新教学

    (一)教学理念:教书育人、教学相长

     1.为人师表,寓育于教

     2.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3.视学生为己出,处处关爱学生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联系实际

     1.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体系

     2.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3.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入浅出

     1.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讲究“教”到引导“学”

     2.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止灌输式

     3.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中,强调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四)教学手段:现代与实用并举

     1.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2.萃取传统教学手段的精华

   二 学生重视学习

    (一)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二)专业与素质的关系

    (三)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1.基础与专业的关系

     2.实用与耐用的关系

   三 学校科学管理

    (一)加强组织管理

     1.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

     2.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保障教学支出

     3.增强学校各单位服务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

     1.关心、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

     2.尊重教师的劳动,挖掘教师的潜力

     3.运用各种奖励

     4.优化工作环境

    (三)引导学生行为

     1.引导学生明确目的

     2.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3.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提升课程教学文化品位,开辟精品课程教学的新境界

   一 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文化品位的必要性

    (一)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文化品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大学育人的本质

    (二)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文化品位,也是从宏观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势力的需要

    (三)提升贸易经济课程教学文化品位,也是改变“经济学贫困化”困境,应对文化多元化挑战的需要

   二 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文化品位的主要内容

    (一)在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和加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在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和加强现代儒商文化的理念教育

    (三)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突出地域特色有机渗透湖湘文化的教育

   三 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文化品位的几个环节

    (一)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专题讲授,充实商业文化的内容

    (二)在规范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精选文化性强的商业案例进课堂

    (三)努力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品位

     1.净化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得到中国语言文化美的享受

     2.精选课堂教学素材,让教学素材引发文化张力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让每一次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都能引发学生的文化思考

     4.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作业题,引发学生从文化视角思考问题

  完善地方商科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与路径分析

   一 地方商科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二 地方商科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选择

    1.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目标

    2.基本操作技能目标

    3.商务技术适应能力目标

    4.商务相关技能目标

   三 完善地方商科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路径分析

  完善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探讨

   一 充分认识地方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财政学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了应用型重点

    2.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3.财政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特色

   二 完善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1.明确界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落实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路径

    3.努力实现商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

  《会计学》精品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一 确定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保障《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1.端正“教”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教学研究改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配合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逻辑推理教学方法

    2.“提问、解问、留问”的教学方法

    3.课内外研讨教学方法

    4.案例教学方法

    5.实物教学和实验教学

   三 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论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误区

   一 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二)教学方法的制约因素

     1.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师与学生的世界观

     2.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特征的逻辑要求

     3.教学方法受制于学生的身心条件

     4.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设备条件

    (三)教学方法的基本观念

     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教学方法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3.教学方法既有普遍性与共性,又有特殊性与个性

     4.教学方法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性

   二 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授法

     1.平铺直叙法

     2.逻辑推论法

     3.直观辅助法

     4.举例说明法

     5.比喻说明法

     6.幽默激趣法

    (二)讨论法

    (三)练习法

    (四)实习法

   三 会计教学方法的忌讳

    (一)观念上的忌讳

     1.不讲方法

     2.误解方法

    (二)操作上的忌讳

     1.讲授法的忌讳

     2.讨论法的忌讳

     3.练习法的忌讳

     4.实习法的忌讳

  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HUC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体系

   1.行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习得自然规律

    (1)行为主义理论与口语教学。

    (2)英语口语习得自然规律。

   2.湖南商学院(HUC)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体系

   3.口语测试对口语习得的反拨作用

   4.结语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数学“问题解决”的内涵

   二 “问题解决”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性

   三、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育功能

    (一)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二)利用“变更问题”探索解题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方法

    (三)注重实际问题和开放型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社会需求现状分析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

   三 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理论教学重心由知识传授转向实践能力培养

    (二)搭建语言能力训练平台

    (三)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

    (四)紧扣专业特色,搭建实践教学社团平台,强调创新精神

  引导与转化:《出版案例》的课堂教学

   一 《出版案例》课程教学是培养编辑出版学人才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

    1.案例研究是编辑出版学研究的基础

    2.案例教学是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二 精心选择案例是成功实施《出版案例》课程教学的先决条件

    1.系统性

    2.针对性

    3.时效性

    4.现实性

    5.典型性

   三 《出版案例》课程的课堂教学施教之功贵在启迪引导,重在促进转化

    1.《出版案例》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设疑启思

    2.《出版案例》课程课堂教学最核心的问题是促进转化

  意念仿拟模式在管理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 意念仿拟教育模式的提出

   二、意念仿拟模式对管理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弥补传统管理学科教学的缺陷

    (二)解决当前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意念仿拟教学模式的目标与原则

    (一)意念仿拟教学模式的目标

    (二)意念仿拟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专业性原则

     3.学生主体性原则

   四 意念仿拟教育模式的内容与实施途径

    (一)意念仿拟教育的内容

     1.身心素质的培养

     2.专业知识的学习

     3.创造力的开发

    (二)意念仿拟教育的途径

     1.“案例”意念仿拟

     2.“实体”意念仿拟

     3.“平台”意念仿拟

   五 完善管理学科课程意念仿拟教学模式的思考

    1.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提高

    2.教师应在意念仿拟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监控和指导

    3.学校应对实践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任务型教学法在商科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 TBTA概述

    (一)任务的定义

    (二)任务与活动、练习的区别

    (三)任务型教学的本质特征

   二 TBTA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论基础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3.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

    (二)教学论基础

     1.活动教学

     2.活动教学思想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体现

   三 商科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特点与传统3P教学模式缺陷

    (一)商科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特点分析

     1.对一般理论知识的灌输不感兴趣

     2.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3.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较高

    (二)传统3P教学模式及其缺陷

     1.传统的3P模式的实施程序

     2.3P模式的问题分析

   四 TBTA在商科院校物流专业中的实施

    (一)TBTA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2.强调“合作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3.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二)TBTA实施过程——以SLP为例

     1.前任务(pre-task)阶段

     2.任务环(the task cycle)阶段

     3.焦点(focus)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思考

   一 企业物流管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1.精品课程申报网的建设和维护

    2.网络课程建设

   二 企业物流管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1.网络课程设计遵循自主学习策略

    2.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3.体现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动态性

    4.重视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

   三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商科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一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既有工程实践能力又懂经营管理的两栖型人才

   二 课程设置:“宽口径+商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1.开设商科特色的商科课程

    2.增加商科特色的实践

   三 实践教学:以“大实践观”为导向,全程训练,突出工程实践能力

    1.以“大实践观”为导向的“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实践教学全程训练的措施

   四 结束语

  地方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研究

   一 实行新形势下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二 促进新平台下的学生全面发展

   三 体现新模式下的教师优化升级

  现代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实践性

    (三)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自主的“学”这两个方面

   二 精品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的比较分析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三)智能远程教室

  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引言

   一 传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不足

    (一)使用手续繁杂

    (二)故障排除不及时

    (三)维护管理工作零碎繁重

    (四)使用培训效果不明显

   二 基于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

    (一)批处理开关机

    (二)内置IP电话与远程控制

    (三)网络环境教学质量监控

    (四)实时录播

   三 网络环境下智能中控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一)系统概述

    (二)总体结构设计

    (三)主要系统功能设计

     1.智能中控管理系统

     2.监控子系统

     3.流媒体课件实时录播系统

     4.网控子系统

   四 多媒体智能中控教学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成效

   五 结束语

 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思考

   一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

    1.能动性

    2.动态性

    3.协同性

    4.教育性

    5.服务性

   二 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素质与能力

    1.结构

    2.素质

    3.能力

   三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专业化和职业化

  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一 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意义和原则

    (一)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1.有利于明确办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

     2.有利于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3.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

    (二)高校内部教学评估的原则

     1.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

     2.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

     3.比较评估与导向评估相结合

     4.发展评估和声誉评估相结合

   二 实践探索

    (一)力求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可行

    (二)力求操作层面的公平公正

    (三)简化评估工作,减少“迎评”压力

    (四)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按章兑现奖励

  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结构体系及其优化策略

   一 前言

   二 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结构体系

    1.团队单元

    2.团队模式

    3.团队环境

   三 我国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系统存在的问题

    1.教学科研团队单元不稳定,影响了团队的稳定运行

    2.教学科研团队运行模式机械,团队力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

    3.团队环境不浓,影响团队运行效果

   四 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系统优化措施

    1.整合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团队单元

    2.选择合适的团队模式

    3.选择科学合理的团队成员绩效考核方式,营造良好的团队环境

  创新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理念的思考

   一 现行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困境

   二 造成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困境的根源

   三 创新二级学院教务管理理念的思路和路径

    1.创新教务管理新理念

    2.机制创新,规范管理

    3.管理创新

    4.加速实现教务管理的现代化

    5.营造良好的教务管理氛围,激活教务管理人员创新力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打造精品教材

   一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明晰发展思路

    1.重视选用高质量优秀教材

    2.重点打造特色课程教材

    3.重视辅助教材和讲义的编写

   二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实施精品策略

    1.研发立项选精品

    2.队伍建设创精品

    3.环环相扣铸精品

    4.验收评审出精品

   三 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形成精品特色

    1.实践教材显特色

    2.教学管理创精品

    3.科研先导出精品

  地方商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与质量评价

   一 引言

   二 地方性商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调查与评价

    1.学生对目前导师工作的整体评价

    2.学生对导师业务熟悉程度的能力评价

    3.学生对导师指导专业学习的过程评价

    4.学生对导师进行课外辅导的过程评价

   三 地方性商科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确定本科生导师的标准,选拔优秀教师

    2.建立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

    3.采取“导向分配”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选师方式

    4.重视学生个体和阶段发展差异,倡导个性化教育

     5.科学评价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建立健全导师工作激励机制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

   一 构建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 评价方法研究

    1.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

    2.模糊综合评价的主要步骤

    3.实证分析

   四 结束语

  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多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一)研究假设

    (二)信度检验

    (三)结构效度检验

    (四)因子分析

   四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维度分析

   五 在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影响学生评教行为的因素

    1.学生特征

    2.学科性质及地位

    3.学业的负担

    4.班级规模

    5.学生评教工作实施的外部环境

  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二、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方法

     2.统计分析方法

    (三)研究步骤

   三 高等教育课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问卷条目的收集与编制问卷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1.工具

     2.被试

    (三)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2.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四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三)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1.本研究的不足

     2.本研究进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一 问题分析

   二 评判方法

   三 实证综合评价

   四 结束语

 后记

本书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科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分析背景,以地方商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视域,以探究高等财经教育教学规律为基本路径,从教育理论探讨、专业内涵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如何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全书既有关涉高等财经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地方商科院校办学特色的学术争鸣,也有基于商科教育教学经验的理性反思,更有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论证视角新颖,论述风格多样,较为全面而丰富地揭示了“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题,对于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1]纪宝成:《科学制定学科规划,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期。

[2]王生洪:《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期。

[3]张楚廷:《大学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段洪:《加快学科建设,实施科研强校,增强竞争优势》,《经济师》2004年第2期。

[1]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9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

[2]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2009年9月10日《中国教育报》。

[3]刘延东:《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培养高层次财经创新人才》,2009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

[4]王路江:《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特色化发展之路》,《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第3期。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30年》,《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5]刘道玉:《论大学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孙玮:《人的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中国教师》2008年第7期。

[1]唐未兵:《坚持科学发展是打造地方财经院校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杨虹:《地方财经院校构筑人才培养特色的策略选择》,2009年8月23日《湖南日报》。

[3]王瑛:《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 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3期。

[4]刘煜、苗振清、俞存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高教论坛》2009年第7期。

[5]宁滨:《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9期。

[6]张其亮:《关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3期。

[1]吴俊文:《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学习月刊》2007年第8期。

[2]周永兴:《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理论与当代》2007年第4期。

[3]方正泉:《论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江苏高教》2007年第5期。

[1]王玉梁:《价值哲学新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289~292页。

[2]李斌雄等:《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3]王葎:《建构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探索》2006年第1期。

[4]杨志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7期。

[5]参见李晓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的探讨》,《重庆行政》2008年第1期。

[6]龙宝新:《价值商谈与学校道德生活的建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年第1期。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教育参考资料》,1999。

[1]李惠斌、杨香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桂勇、陆德梅、朱国宏:《社会网络、文化制度与求职行为的嵌入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边燕杰、张文宠:《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5]卢汉龙:《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就业渠道的转变——从求职过程看中国市场化变化的特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2期。

[1]许中华、雷育胜:《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第13期。

[2]边峰:《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浅谈》,《经济师》2009年第9期。

[3]曹国林:《当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

[4]周三中:《浅析大学生创业的推动力及限制因素》,《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第10期。

[5]Bourdieu,Pierre. The Form of Social Capital.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Greenwood Press,1986:4658.

[6]罗伯特·D.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格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35~36页。

[7]Burt,Ronald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11-23.

[8]Lin,Nan. Building a Network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 New Brunswick,New Jersey,2001:3-19.

[9]信继欣、彭华涛:《创业环境的特性及形成机理》,《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第2期。

[10]Coleman.J.S: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Belknap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355-366.

[11]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20~29页。

[12]Robert D.Putnam,Bowling alone. Simon and Schuster,2000:65-69.

[13]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第56~72页。

[14]张明旭、唐朝华:《社会资本与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才开发》2004。

[15]Walker,M.E. et al.,Statistical Models for Social Support Networks,in Wasserman and Galaskiewicz (eds.),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Research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94.

[16]刘国权:《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下的社会资本补偿》,2010年3月16日(10)《光明日报(理论版)》。

[17]Granovetter,Mark,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3:78.

[18]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19]陈丽:《社会资本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作用及获得途径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

[20]Portes,Alejandro,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eds.) John Hagan & Karen S. Cook,Palo Alto,CA:Annual Review Inc. 1998.

[1]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12期。

[2]吉宏:《中外高等商科教育模式优化的实践考察与比较》,《教育理论战线》2005年第2期。

[3]王晓东:《关于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的思考》,《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2期。

[4]叶小兰:《高等商科教育发展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

[1]谢和平:《坚守育人为本,推进教育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3、14期。

[2]谢维和:《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2003年1月15日《中国教育报》。

[1]赵颖、郝德永:《可雇佣性: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逻辑》,《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

[2]周清明:《地方高校和谐发展的问题与建议》,《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7期。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30日《光明日报》。

[4]克拉克、B.R:《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王承绪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第204页。

[5]龚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期。

[6]李培根:《多维度审视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理念》,《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22期。

[7]张笛梅:《什么是创新性学习》,2008年7月9日《中国教育报》。

[1]安俊学、董凤丽、闫明:《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探析》,《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第1期。

[2]朱顺德、杨鸿波:《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1]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林颖、王小明、胡谊、庞维国译,皮连生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志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研究进展》,《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4期。

[3]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人类工效学》2006年第1期。

[4]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构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5]Chen C.C.,Greene P.G.,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3):295-316.

[1]凌婕、徐文佳:《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设置与定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专业的对比研究》,《第十三届中国财务学年会暨财务理论与实务国际论坛论文集》2007年。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2]丁继军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李伟:《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思考》,《艺术教育》2006年第9期。

[1]何建章:《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索——兼谈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1期。

[2]邹亮、王颖、曹洪珍:《相关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4期。

[3]刘伏英:《中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差异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7期。

[4]周丽洁、唐跃工:《应用型大学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沙大学旅游管理系为例》,《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5]伍鹏:《地方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探讨——以宁波大学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6期。

[6]何晓颖:《谈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为例》,《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刘艳华:《旅游高校饭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旅游学刊》,2004;《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1]莫铄:《谈旅游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科教文汇》2007年第3期。

[2]王秀芝:《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益探索》,《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3]王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2007年第11期。

[4]尹华光、袁正新、尹美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探析》2004年第4期。

[5]罗清德:《旅游院校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研究》2004年第8期。

[1]刘国华:《入世后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

[2]谢庆:《中国法学教育应有新思路———四百二十三所法律院(系)的共同期待》,2005年4月14日《法制日报》。

[3]李龙、李炳安:《我国综合性大学法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时代法学》2003年第1期。

[1]龚志军:《培养“法商结合”人才要注重“法”、“商”思维的融合》,2005年7月12日《湖南商学院报(理论版)》。

[2]龚志军:《“法商结合”办学特色之课程教学改革初论》,《商业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

[3]阎志江:《法学教育:困境、反思与突围》,2007年10月21日《法制日报》。

[1]冯展宾:《金融系保险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张维、唐汇龙:《高校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与保险学课程体系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5期。

[1]戴国强:《按现代金融发展需要培养合格人才》,王广谦、张亦春、姜波克等,《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芸芸:《论我国金融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新构建》,《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臧冠荣:《“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层论坛综述》,《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杨俊英:《试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探索》2007年第9期。

[1]黄国勋、席鸿建、曾冬梅:《地方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研究》,广西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学数学》2003年第1期。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大学数学》2003年第1期。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3期。

[5]罗智明、鄢茵:《经济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6]唐晓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学数学》2007年第1期。

[7]白峰杉:《办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思考及建议》,《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3期。

[8]赵致琢:《计算科学导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0。

[9]白峰杉:《数值计算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张尧学、吴爱华:《关于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几点看法》,《计算机教育》2008年第5期。

[1]顾森、叶剑铭:《布卢姆的教学质量观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第4期。

[2]王朝晖、史靖:《谈加入WTO后高校的教学质量观》,《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第2期。

[3]梁玉珍、李红枝、王志超:《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观》,2006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第1期。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5]王红乾:《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科学新闻》2008年第2期。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单行本,2007年第1版,第33~34页。

[2]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第32页。

[1]唐未兵:《地方商科院校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0期。

[2]张芊:《谈财经类高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孙卫、梁巧转、肖红:《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中国大学教育》2005年第6期。

[4]郑亚娟:《21世纪高等商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8期。

[1]鲁鸣:《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北京出版社,2009。

[2]财政学院姜维壮教授一行参加全国财政学教学研讨会、中国财政史教学科研研讨会,http://news.cufe.edu.cn/news/11923.htm.

[3]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http://pg.zufe.edu.cn/show.aspx?id=1163。

[1]祝素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第6期。

[2]王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第9期。

[3]郭雪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探讨》,《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孙涛:《会计学精品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1期。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Longman:Longman,Inc,2000:23-83.

[2]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28.

[3]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J.B.Heaton.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 Longman Group U K Limited. 1988:89.

[5]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6]Sapir,Edward.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 New York:Harcuort,Brace & Co. 1921:221.

[7]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Toronto:OISE,1970:57.

[8]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83:158.

[9]胡艳芬:《谈英语口语习得六阶段》,《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78~80页。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罗立胜、徐一洁:《S-R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第75~77页。

[12]孙艳、王大伟:《输入与输出对口语发展的影响》,《外语界》2003年第3期。

[1]谢小良:《“最近发展区”的有关理论与教学模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2]谢小良:《大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及其教学对策》,《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谢小良:《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湖南教育》2002年第22期。

[4]谢小良:《认知发展与数学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12期。

[1]冯钢、朱光宝:《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向》,《新闻界》2004年第3期。

[2]蔡琪:《媒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3]潘树广:《编辑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第15页。

[4]李频:《龙世辉的编辑生涯——从《林海雪原》到《芙蓉镇》的编审历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第10页。

[5]林穗芳、翁永庆:《关于“编辑学”国际用语定名问题的通信》,《编辑之友》1996年第2期。

[6]张明新:《新闻传播学专业案例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东南传播》2009年第8期,第18~20页。

[7]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8]蔡琪:《案例教学与新时期传媒人才的培养》,《东南传播》2009年第7期。

[9]王平:《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运用》,《今传媒》2006年第1期。

[10]朱胜龙:《加强出版案例的研究与开发》,《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1期。

[1]吴建南:《绩效管理课程讲义》,2003。

[2]傅永翠、韩虎山:《情景模拟在经济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3]娄成武、杜宝贵:《中美MPA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4]金瑞、李春林:《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行政学院教学改革》,《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5]季明明:《培养公共领域时代精英的摇篮》,《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1期。

[6]章阮江:《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法》,《探求》1996年第6期。

[7]吴建南:《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国MPA知识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8]王建国:《浅谈模拟教学法》,《机械职业教育》1998年第12期。

[9]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8期,第30~35页。

[1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沈茜:《案例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13]翁亮、陈畴镛:《浅析管理模拟教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4]邓瑾轩、段和军、史烽桂:《关于建立管理学情景模拟实验体系的构想》,《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Wills J. 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UK pp.52-62.

[2]陈时见:《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27页。

[3]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4]Skehan,P.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Vol.17(1).

[5]Nunan,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UK pp.23-28.

[6]Nunan,D. Communicative Tasks and the Language Curriculum[J]. TESOL Quarterly,Vol.25(2).

[1]段善利、李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2]周红春、熊玉珍:《精品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第3期。

[3]娄道凯、孙光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高为民、周光宇:《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开展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实践性研究》,《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1期。

[5]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1]史赔云:《努力构建实践教学大舞台》,2003年3月9日第2期《中国教育报》。

[2] ABET. Criteria for a ccrediting engineering programs[C]. Efftive for Evaluations During the 2003-2004 Accreditation Cyc ABET Board of Directors as of November 2,2002.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4]严国萍等:《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汇报》,《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第26(4)期。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刘丽群:《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期待》,《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期。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3。

[2]许旦、石长征:《精品课程发展现状综述》,《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5期。

[3]周晓燕:《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的比较分析》,《科技资讯》2006年第31期,第109页。

[4]何克抗教授对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现场决赛总结,http://www.cern.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

[5]徐光祐、史元春、谢伟凯:《普适计算》,《计算机学报》2003年第26(9)期。

[1]彭妙颜:《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中的智能化群体互动技术》,《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S1期。

[2]万华明、吴军、易力:《可管理开放式智能网络化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的设计构建与实现》,《江西科学》2005年第3期。

[3]石良武:《湖南商学院多媒体教学应用分析》,《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10期。

[4]雒伟群、刘春贵:《WWW技术在智能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应用》,《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陈杰、王晏平、蒋婷婷、方潜生、周原:《智能小区教学多媒体演示系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

[6]马青玉:《多媒体教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第3期。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研究

[1]王益玲:《对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洪茹燕:《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3]余立、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谢再根等:《高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杨敬东:《潜人才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1]佘远富:《教学评估中的非本质现象及其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期。

[2]徐体高、胡效亚:《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6期。

[3]杨林、何兆益、许锡宾:《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第9期。

[1]Michael M.Beyeriein,Douglas A.Johnson,Susan T.Beyerlein,Team Development[M],Jai Press Inc. 2000,pp.23-24.

[2]Michael M.Beyeriein,Douglas A.Johnson,Susan T.Beyerlein,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M],Jai Press Inc. 2000,pp.6-7.

[3]阎康年:《中外科技创新文化环境对比研究初探》,《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第20(2)期。

[4]Richmond Barry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Thinking[M]. Hanover:High Performance Systems Inc. 2001. pp.3-34.

[5]Senge P.M.,Kleiner A.,Roberts C.,er al. The Dance of change:The Challenges of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ining Organizations[M]. New York:Double day Currency,1999. pp.20-180.

[6]沈建新:《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4期。

[7]沈炯:《关于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结构调整的探讨》,《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

[8]周莹、王二平:《团队领导的职能、决定因素及有效性》,《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

[9]刘帮成、唐宁玉:《对团队绩效考核体系的战略性思考》,《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第3期。

[1]朱祥生:《论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教育文化版。

[2]王捷:《如何在教务管理中贯穿创新思维》,《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吴锦淑等:《浅谈QQ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9期。

[4]王雯霞:《试论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性》,《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

[5]武秋:《略论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7年第11期。

[1]李进才:《更新教材机制,推进教材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楼才汀:《论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及编写》,《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年第4期。

[3]陈秀玲:《地方同校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6期。

[1]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人才的有效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8期。

[2]潘雅静:《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高教论坛》2005年第6期。

[4]韦卫星等:《本科生教学实施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5]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江苏高教》2006年第3期。

[6]陈尔奎、潘庭龙:《关于本科生导师制中“导”的思考》,《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7]任京民:《关于大学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探讨》,《合肥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8]何轶伦等:《关于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工作的几点思考》,《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9]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载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

[10]简世德、邹树梁:《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11]张再垡:《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创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李兴敏:《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网络课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2]王波:《探析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33期。

[3]王大将:《一种新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7期。

[1]唐英:《高校学生评教探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0期,第136~137页。

[2]郑峻:《对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思考》,《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

[4]王永林:《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

[5]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江苏高教》2002年第6期。

[6]孟庆茂、赵增梅:《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多维性研究》,《新世纪测验学术发展趋势》,台北心理出版公司,1999,第541~560页。

[7]赵增梅、孟庆茂:《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二阶维度分析》,《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253~267页。

[8]张凡迪:《高校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维度结构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吴建成、汪明瑾:《从当今美国大学的实践看学生评教》,《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2]陈新民:《基于学生评教的课堂教学质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赵福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局限性分析》,《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

[5]Willmott. Managing the Academics:Commodific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U.K[J]. Human Relations,1995,(9),993-1027.

[6]Isely,P and Singh. Do Higher Grades Lead to Favorable Student Evalua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s Education,2005,(36),29-42.

[7]Shank,M.D.,Walker,M.,and Hayes. 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ctations:Do We Know What Our Students Expect in a Quality Education[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Marketing,1995,(13),71-89.

[8]Smith,G.S. Assessment strategies:What is Being Measured in Student Course Evaluations[J]. Accounting Education,2004,(1),3-28.

[1]陈水利、李敬功、王向公:《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

[2]吴德建:《动态模糊关系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第5期。

[3]许谦:《教学满意度测评的模型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