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4

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逻辑图书

The Logic 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SSAPID:101-5890-0927-79
ISBN:978-7-5097-7889-0
DOI:
ISSN:

[内容简介] 认真总结和梳理我国经济微观主体自主发展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深入研究和发掘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资源潜能、市场潜能和体制机制潜能,深刻分析和揭示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努力探索和阐明避免我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绕弯、受挫的宏观调控参数与应对策略和方法,着力科学施政,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本书所做分析和阐释,或许对此有所裨益。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作 者: 刘迎秋
编 辑:陈凤玲;陈欣;于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1]刘迎秋,1991:《论我国总供求及其缺口的测定原则与方法》,《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2]刘迎秋:《论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规律及其意义》,《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4期。

[3]H.钱纳里、M.赛尔昆,1986:《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

[4]谷书堂,1989:《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9。

[5]宋则行,1989:《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辽宁大学出版社,沈阳,1989。

[6]王积业,1990:《论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

[7]原毅军,1991:《论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

[8]舒元,1987:《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复旦学报》,1987年第2期。

[9]〔匈〕亚诺什·科尔内,1984:《短缺经济学》中译本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86。

[10]靳新中,1991:《论适度经济增长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第9期。

[1]蔡宝刚:《私有产权保护的意义追问》,《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

[2]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5]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载于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之谜及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6]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载于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之谜及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7]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8]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孙健:《中国经济通史(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文贯中:《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载于华民、韦森、张宇燕、文贯中等著《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1]西耶斯:《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0。

[12]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13]Elvin,Mark.,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14]North,Douglas,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1981.

[1]《现代化的基本定义》,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65251.htm。

[2]孙宏云:《中国“现代化”观念溯源——〈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中国现代史》2007年第8期。

[3]《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3、404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194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162、226页。

[6]《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http://www.china.com.cn/cpc/2011-07/22/content_23047573_15.htm。

[7]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8544901.html。

[8]胡锦涛:《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07-14/2402687.shtml。

[1]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2]〔美〕R.穆斯格雷夫等著,1984年:《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继续高速运行》,《人民日报》1992年11月18日。

[1]〔美〕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商务印书馆,1992。

[2]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3]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3。

[5]〔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

[6]张卓元:《货币供应增长率应控制在比GNP增长率高一倍以内》,《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

[7]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经济研究》1993年第12期。

[8]国家统计局a:《中国统计年鉴》,1993。

[9]国家统计局b:《中国统计摘要》,1993。

[10]刘迎秋:《总需求变动规律与宏观政策选择——中国(1952-1990年)经验的理论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11]刘国光:《审时度势进行微调》,《求是》1994年第12期。

[12]朴圣相:《增长与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刘迎秋:《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更高目标——建立公共财政》,《改革》1994年第2期。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

[3]理查·A.穆斯格雷夫和皮吉·B.穆各雷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第193页。

[4]西蒙·詹姆斯和克里斯托弗·诺布斯:《税收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第80、81页。

[5]樊纲:《论公共收支的新规范》,《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

[1]陈共:《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正确决策》,在“北京市经济学会2001年公共财政与财政政策研讨会”(2000年3月20日)上提交的论文(打印稿)。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3]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0》。

[4]贾康、赵全厚:《国债适度规模与中国国债的现实规模》,《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第53~54页。

[5]刘溶沧:《对中国财政运行趋势的分析与思考》,《经济日报》2000年9月5日第9版。

[6]刘迎秋:《论中国国民经济的次高增长阶段》,《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7]楼继伟主编《新中国50年财政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项怀诚:《关于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0年3月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经济日报》2000年3月18日第3版。

[9]《项怀诚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经济日报》2001年3月7日第6版。

[10]《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次高增长阶段》,《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12月7日第2版。

[11]余天心、王石生:《中国“九五”计划时期财政取得实质进步》,《经济参考报》2000年11月8日第5版。

[12]张新泽:《当前中国的融资收缩及应对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3]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主编《中国金融统计(1952~199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4]朱之鑫主编《国际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第366页。

[15]European Communities-Council.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ESBN-EEC-EAEC.Brussels.Luxembourg.1992.

[16]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The Broad Economic Guidelines .July 1998.

[17]Willem Buiter,Giancarlo Corsetti and Nouriel Roubini.Excessive deficits:sense and nonsense in the Treaty of Maastricht.Economic Policy .April 1993.

[1]保罗·M.霍维慈:《美国货币政策与金融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2]戴根友:《对当前货币政策有关争议问题的看法》,http://www.stocknews.com.cn/ztyj/hgjj/200207100481.htm。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2002。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0。

[5]金蓉:《银行贷款不可“重大轻小”》,《经济日报》2002年5月16日。

[6]刘国光:《如何看当前的经济形势》,《光明日报》(经济周刊)2002年9月9日。

[7]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J.斯夸茨:《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1867-1960,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8]王松奇:《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2002,http://www.stock-news.com.cn/ztyj/hgjj/200204100723.htm。

[9]夏斌:《当前企业货币资金是紧还是松》,《经济日报》2002年7月12日。

[10]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第2002-2期。

[11]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课题组:《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中国证券报》2002年9月4日。

[1]新华社:《2月份我国人民币新增贷款1.07万亿元》,《期货日报》2009年3月13日第1版。

[2]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陈佳贵、黄群慧:《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4]陈佳贵、黄群慧、张涛:《从高速增长走向和谐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7期。

[5]陈佳贵、黄群慧等:《中国工业化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8]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08,http://www.npc.gov.cn/npc/xinwen/fztd/yfxz/2008-12/19/content_1462768.htm。

[9]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8年第12期。

[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http://hi.baidu.com/%CC%AB%BC%AB%CD%BC/blog/item/3b5e30ad2aab120e4b36d692.html。

[12]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13]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1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第1版。

[1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魏埙译本),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16]刘明志:《中国的M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17]刘树成、张晓晶、张平:《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经济研究》2005第11期。

[18]刘迎秋:《我国需求总量变动的供给效应剖析》,《经济研究》1991年第10期。

[19]刘迎秋:《应防止出现紧缩过度和“硬着陆”》,人民日报办公厅编《信息快报——舆情》2008年1月25日第69期。

[20]刘迎秋:《适时调整政策 避免资源浪费》《经济参考报》2008年9月5日第10版。

[21]刘迎秋、刘春江:《“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路径选择》,《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7期。

[22]刘迎秋主笔:《次高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3]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24]乔治·J.吉尔博特:《中国奇迹背后的谜思》,载Dale Wen著《少数人的改革——中国与通往经济全球化之路》,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id=116228,2003。

[25]沈立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

[26]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人民日报》2009年3月15日第2版。

[27]西蒙·库兹涅茨编著,1989:《现代经济增长》(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28]易纲:《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9]余永定:《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世界经济》2002年第12期。

[30]张曙光:《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操作空间》,《党政干部学刊》2004年第10期。

[31]政华:《房市危局:求救不如自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2月17日。

[3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论中国经济高速健康增长的货币支持边界》,《经济研究》1995年第1期。

[33]Akerlof,George A.,William T.Dickens and George Perry,Robert J.Gordon and Gregory Mankiw,1996,“The Macroeconomics of Low Inflation”,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No.1,pp.1-76.

[34]Bernanke,Ben S.,Thomas Laubach,Frederic S.Mishhin and Adam S.Posen,1999,Inflation Targeting,: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5]Duczynski,2006,“On the Correlations of Nominal Money and Real Output:a Simple Cross-Country Analysis”.Ekonomicky ?asopis ,54(2)pp.126-138.

[36]Friedman,Milton & Anna Jacobson Schwartz,1963,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1960,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7]Itaya & Mino,2005,“Technology,preference structure,and growth effect of money supply”,Discussion Paper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05-35.

[38]Khan,Mohsin S.and Abdelhak S.Senhadji,2000,“Threshold Effec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Growth”,IMF Working PaperWP/00/110.

[39]Lipsey,Richard G.and Peter O.Steiner,1981,Economics(Sixth Edition),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40]Mccandless & Weber,1995,“Some monetary fact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Vol.19,No.3,pp.2-11.

[41]McCandless,George T.Jr.& Warren E.Weber,1995,“Some Monetary Fact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Vol.19,No.3,Summer,pp.2-11.

[42]Mino & Shibata,1995,“Monetary Policy,Overlapping Generations,and Patterns of Growth”,Economica ,(62):pp.179-194.

[43]Summers,Lawrence,1991,“Price Stability:How Should Long-Term Monetary Policy Be Determined?”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23(3):625-631.

[44]UNDP,2008:2007/2008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http://hdrstats.undp.org/indicators/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