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9

2016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Qinghai (2016)

SSAPID:101-5886-0852-75
ISBN:978-7-5097-851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突出综合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在经济新常态和青海奋力打造“三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围绕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等重大现实问题,从战略高度对2016年乃至“十三五”时期青海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综合阐释和认真分析,对青海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和理性研判。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海蓝皮书
编 辑:高振华;张丽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1 丛书

 皮书数据库

 2016年青海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2015~2016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青海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一)2015年前三季度运行态势

     1.农业经济特色发展趋势明显

     2.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3.现代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势头良好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5.公共服务持续改善

    (二)“十二五”期间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1.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3.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4.“四化”建设同步推进,区域发展渐趋协调

     5.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二 “十二五”以来青海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较大

    (三)生态建设任务重且发展的环境约束逐步加大

    (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

   三 “十三五”时期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展望与2016年主要指标预测

    (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三)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面临的有利形势

     2.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四)2016年主要发展目标预测

   四 政策建议

    (一)推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三)整合优势资源,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五)用生态保护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承担生态责任

    (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改善民生

  B.2 2015~2016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5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及亮点

    (一)深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三严三实”扎实推进,领导带头作风建设见成效

    (三)加强“三基”建设,提升党的执政水平

    (四)立法规划先行,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五)以创新理念持续推进创建活动

    (六)民生建设成为亮点,民生改善有目共睹

    (七)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平安社会

    (八)统筹兼顾,全省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二 2015年青海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亟待精准有效发力

    (二)生态保护建设严格执法力度亟待提高

    (三)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薄弱的现状亟待改善

    (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亟待形成和其他活动联手推进的合作共进机制

    (五)改善民生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六)社会安全治理方面的隐患仍然存在

   三 2016年青海社会发展态势预测

    (一)各项社会事业将取得新成效

    (二)藏区大局将保持持续稳定

    (三)生态文明建设将走向新境界

    (四)扶贫攻坚将稳步推进

    (五)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呈现新局面

    (六)青甘川交界“平安与振兴”工程建设将取得新成果

    (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将达到新水平

    (八)“一带一路”战略将促使青海更加开放

   四 促进青海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

    (二)加强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转型

    (三)强化青甘川交界“平安与振兴”工程建设,促进藏区繁荣稳定

    (四)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提升依法治省水平

    (五)多措并举,打好扶贫攻坚战

    (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七)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BⅡ 经济篇

  B.3 “营改增”政策对青海省地方税收影响的效应分析

   一 青海省“营改增”政策进展现状

   二 “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后对青海地方税收的影响

    (一)建筑安装业“营改增”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分析

    (二)房地产业“营改增”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分析

    (三)金融保险业“营改增”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分析

    (四)生活服务业“营改增”对地方税收的影响分析

   三 “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及地方财政面临的形势挑战

   四 “营改增”后促进地方税收及地方财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构建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促进财税体制改革

     1.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2.积极培育以财产税为主的地方主体税种

     3.推进资源税改革

    (二)鼓励并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

     1.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2.细化产业分工,倡导主辅分离

     3.进一步增强激励效应,充分释放减税利好

    (三)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经济外向发展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

  B.4 2015年青海国税收入形势分析及2016年税收发展预判

   一 2015年青海国税收入形势

    (一)2015年上半年国税收入完成情况及主要特点

     1.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税收结构相应调整

     2.税收政策调节作用显现,税率提高促进增收

     3.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加大,税源质量稳步提高

     4.支柱税种减收程度加深,收入降幅有所扩大

    (二)国税收入增减原因分析

     1.主要增收因素

     2.主要减收因素

    (三)2015年国税收入预计完成情况

   二 2016年青海国税收入发展预判

    (一)国税收入面临的形势及困难

     1.宏观经济发展趋缓,国税收入增长支撑动力不足

     2.生态环保约束趋紧,传统支柱行业调整压力加大

     3.税源增速放缓,有效破解三大矛盾任务艰巨

    (二)2016年税收收入预测分析

     1.采用模型进行预测

     2.采用定性方法进行预测

   三 对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一)对策建议

     1.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

     2.实行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

     3.调整光伏发电补贴政策

     4.创新建设企业融资平台

    (二)加强国税收入的保障措施

     1.构建新型税收收入管理体系

     2.坚持依法征税,提高收入质量

     3.加大税收风险防控力度

     4.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5.不断提高纳税服务

     6.深化税收分析

  B.5 新常态下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研究

   一 青海财政投入态势

    (一)对公共领域投资以政府投入为主

    (二)对公益性设施建设以财政全程埋单为主

    (三)对企业扶持财政投入以无偿为主

   二 新常态对青海财政投资的客观需求分析

    (一)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和发展空间较大

    (二)社会事业建设投资仍需加力

   三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对策建议

    (一)在投入方向上,应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投入转变

    (二)在投入方式上,应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变

    (三)在目标导向上,应由经济目标向综合目标转变

  B.6 新常态下青海工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十三五”预测

   一 青海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长趋缓,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

    (二)结构调整加快,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1.从企业变动情况看结构

     2.从轻重工业占比看结构

     3.从行业布局看结构

    (三)产业升级转型,特色优势行业凸显

    (四)盈利水平下降,有机遇有挑战

     1.传统行业利润下滑明显

     2.消费品制造及特色行业蓬勃发展

   二 新常态下青海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市场低迷

    (二)获利能力锐减,企业持续经营动力不足

    (三)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资源趋紧

    (四)工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增长后续动力不足

   三 “十三五”期青海工业发展预测

   四 建议与对策

    (一)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二)加快培育多元化经济增长点

    (三)谋划和推出能够形成支柱的大项目、好项目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

  B.7 新常态下青海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一 新常态下青海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亮点

    (一)发展现状

     1.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

     2.畜牧业产值稳步增长

     3.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4.发展道路逐步明晰

     5.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6.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7.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

     8.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之势不断明显

    (二)主要亮点及成效

     1.大力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在转变传统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上率先创新

     2.大胆试点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在促进农牧结合资源互补上成效明显

     3.积极实施牧繁农育发展牛羊经济,在实现“牧减农补”战略转移上作用显著

     4.主动探索畜牧科技配套推广方式,在提升畜牧业科技应用能力上成果丰硕

     5.科学谋划养殖污染物治理建设,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上取得突破

   二 新常态下青海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投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资源约束趋紧,土地资源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

    (三)养殖风险加剧,外部传导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

    (四)体制创新滞后,产业带动发展的能力有限

   三 新常态下青海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有利于发展的扶持政策

     1.创建畜牧业项目投入新机制

     2.创新牧业保险机制

     3.创新金融贷款机制

     4.加大养殖场用地扶持力度

    (二)大力支持青海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

     1.加大基础设施扶持力度

     2.抓紧启动草食畜牧业建设

     3.扩大农牧交错带草畜联动试点

     4.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三)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方式改革

     1.创新草原生态奖补绩效评价机制

     2.创新草原生态保护新机制

    (四)加快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

     1.促进牧业资源优化重组

     2.开展生态牧场建设试点

    (五)大力推进粮改饲试点建设

     1.实施饲草产业提速工程

     2.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

     3.加快饲草加工企业建设

    (六)推进科技服务方式改革

     1.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

     3.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B.8 新形势下青海普惠金融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

   一 2015年青海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初步建立多层次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央行政策导向和支持作用

    (三)创新建立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新模式

    (四)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五)不断加大民生领域金融扶持力度

    (六)扎实开展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

    (七)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八)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牧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的问题

   二 青海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农牧区金融服务普惠程度不够

    (二)农牧区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意愿不足

    (三)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协调配合能力有待提升

    (四)部分领域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

    (五)农牧民对非现金支付手段认知不足且应用能力较低

   三 “十三五”期间青海普惠金融政策取向及发展目标

   四 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立普惠金融联动协调机制

    (二)充实和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三)引导金融机构自觉践行普惠金融

    (四)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资金支持力度

    (五)以“金惠工程”为切入点,打造青海普惠金融模式

    (六)实施金融精准扶贫,不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申贷获得率和贷款覆盖面

    (七)推动村级信用体系建设和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工作

    (八)健全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B.9 青海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一 2015年青海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青海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规模

     2.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3.两市六州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二)青海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发展缺乏特色

     2.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3.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4.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5.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6.市场主体发展缓慢

   二 2016年青海省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分析

   三 青海省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和推进重点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阶段

     1.集聚融合创新阶段

     2.打造精品品牌阶段

     3.国际化、集约化阶段

    (四)电子商务重点工程项目

     1.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工程

     2.电子商务应用融合工程

     3.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

   四 对策建议

    (一)完善组织保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二)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试点示范工作

    (三)加快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四)加强宣传培训,营造电商发展良好氛围

  B.10 2015年青海保险业发展及2016年展望

   一 2015年青海保险业发展及其特点

    (一)2015年青海保险业发展概况

    (二)2015年青海保险业发展特点

     1.财产险公司业务增速持续回落

     2.寿险公司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3.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有效推进

   二 2015年青海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情况

    (一)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服务“三农三牧”能力显著增强

    (三)积极促进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 2016年青海保险业发展形势展望

   四 政策建议

    (一)加强防范风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促进农牧业保险发展,切实服务“三农三牧”

    (三)大力开展商业养老、医疗等保险发展,积极服务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持续推进环境、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责任保险发展,积极服务于社会管理

    (五)发挥保险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的作用

 BⅢ 社会篇

  B.11 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成效与经验、不利因素及对策建议

   一 开展创建活动的主要成效

   二 开展创建活动的成功经验

   三 目前影响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不利因素

   四 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B.12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政策建议

   一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成效

    (一)名录体系建设规范

    (二)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1.以首次全国“非遗”普查和“寻根行动”为契机,全面摸清资源家底

     2.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3.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探索整体性保护的路子

     4.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载体,推动“非遗”可持续保护传承

    (三)学术研究成效丰硕

    (四)人才培训不断加强

    (五)“非遗”展演丰富多彩

   二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环境逐渐缺失

    (二)档案建设有待加强

    (三)专业队伍能力相对薄弱

    (四)资金投入力度仍需加大

   三 “十三五”时期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及展望

    (一)“十三五”重点工作

     1.建设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2.青海文化记忆工程

     3.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

     4.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

     5.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6.代表性实物征集

     7.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8.青海花儿文献资料收藏中心

    (二)“十三五”展望

   四 “十三五”时期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建议

    (一)从依法治省的高度全面提升“非遗”工作机制

    (二)健全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及管理机制

    (三)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四)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B.13 青海社会工作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社会工作的发展态势

    (一)推进政策研究创制

     1.组织保障

     2.政策保障

     3.推动落实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快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迅速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成效显著

     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

    (三)行业协会发挥引领作用

     1.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在回应地方社会需求中稳步发展

     2.项目化运作推动社会工作实务

     3.持续不断的专业培训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

    (四)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加速

    (五)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服务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化发展

   二 青海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持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缓慢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有待提升

    (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亟待加大

   三 加快发展青海社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三社联动”,创新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二)加大民办社会服务组织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B.14 青海藏区扶贫攻坚“同德模式”调查报告

   一 青海藏区扶贫攻坚“同德模式”的创新做法

    (一)以“三分天下”战略为蓝图,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二)以资源整合为平台,整体扭转贫困落后面貌

    (三)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增强农牧民发展能力

    (四)以民生保障为基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项目后期管理长效机制

    (六)以联点负责为抓手,落实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二 青海藏区扶贫攻坚“同德模式”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启示

    (一)主要成效

     1.扶贫攻坚助推民族团结,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2.扶贫攻坚助推同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扶贫攻坚助推“三基”建设,基层组织不断夯实

     4.扶贫攻坚提升党政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5.扶贫攻坚助推民生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二)经验启示

   三 青海藏区实现长期稳定整体脱贫的对策建议

    (一)对扶贫对象进行分类细化,为“六个精准”工作打好基础

    (二)针对不同的贫困成因分类施策,有效提高扶贫开发的边际效应

    (三)创新藏区劳动力培训转移方式,帮助更多劳动力实现转产就业

    (四)提升藏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B.15 青海省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一 青海省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概况

    (一)青海省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分类

     1.行政村整村集中安置社区——传统安置社区

     2.跨行政区划各村混合安置社区——新型安置社区

    (二)青海省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特殊性

     1.多民族杂居

     2.产城融合明显

     3.政府强主导的高度依赖

     4.具备自治良性发展的条件

   二 青海省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现状

    (一)传统安置社区的治理现状

    (二)跨行政区划各村混合安置社区的治理现状

   三 青海省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失地农民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难以支撑社区治理的多元需求

    (三)社会主体发育难以适应社区治理的需求

    (四)现有法律制度难以保障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四 青海省失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良性治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关系

     1.加强依法行政,治理政府懒政

     2.厘清政府职能,还权于社会

     3.建立良性合作关系

    (二)加强制度供给,夯实社区依法治理的基础

    (三)培育发展社会主体,提升社区服务职业化水平

    (四)拓展社区教育职能,提高社区治理参与度和认同度

  B.16 青海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展望*

   一 青海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三)文化产业实力日益壮大

    (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加健全

   二 青海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缺失

    (三)群众文化需求与供给偏差

    (四)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 青海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展望

   四 青海藏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制度建设

    (二)加强信息科技创新,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三)完善文化投入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产品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BⅣ 特色篇

  B.17 新常态下青海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困境及政策建议*

   一 新常态下青海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宏观发展环境方面的困境

     1.新常态下的市场低迷以及市场主体利润持续下滑

     2.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发展制约

     3.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质性竞争异常激烈

     4.地方政府在发展理念上仍有偏差

     5.新型城镇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不足

    (二)产业发展方面的困境

     1.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高成本

     2.产业与就业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3.第三产业缺乏长足发展

    (三)民营经济和小微市场主体发展方面的困境

     1.发展政策与软环境仍然对民营或小微市场主体存在差别化待遇

     2.市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仍显滞后

     3.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足

     4.全社会的创业氛围欠佳

    (四)市场主体自身及其发展服务体系方面的困境

     1.市场主体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2.融资环境和融资成本问题凸显

     3.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

     4.现代市场主体管理不规范,人才队伍、科技力量薄弱

   二 政府层面积极应对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把握好向市场主体和市场放权的“度”

     2.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强化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

     4.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二)扶持市场主体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是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举

     2.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推进现代农牧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和提质增效

     4.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改革

    (三)创新创业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创新创业环境

     2.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

     3.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做强做大

    (四)完善全社会的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发展支撑力

     1.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组织

     2.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3.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支持市场主体人才队伍建设

     5.支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6.着力打造产业共享,塑造产业群体竞争力

  B.18 新形势下提升青海第三产业及其消费问题研究

   一 青海居民消费及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一)全省消费及构成状况

    (二)全国与青海居民消费状况比较

    (三)青海第三产业发展及其消费状况

    (四)青海提升第三产业及其消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 青海第三产业及其消费的主要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消费贡献率不但低,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2.第三产业中居民消费倾向呈递减态势

     3.第三产业发展仍较滞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

   三 提升青海第三产业及其消费的主要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以资源优势确立品牌,以产业融合促进消费

    (二)力求拓展新兴消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提升第三产业及其消费水平

    (四)提高居民消费层次,逐步转变消费理念

    (五)强化农牧区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B.19 青海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效益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引导力度,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三)积极支持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推动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

   二 青海省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

    (一)受益民众评价

    (二)基层单位评价

    (三)主管单位评价

   三 青海省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

    (二)发挥实效,示范引领

    (三)群众参与,改善民生

    (四)文化创新,增强认同

   四 进一步推进青海省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多民族相互嵌入的居住特性

    (二)采取差别性财税政策,保持专项资金持续性投入

    (三)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标准,扩大覆盖面

    (四)加大培训力度,推动互动观摩交流

    (五)完善资金管理信息化,做好检查验收后续工作

    (六)健全项目审查监督机制,强化宣传引导

  B.20 青海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思路

   一 青海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现状

    (一)探索推进科学的空间利用体系

    (二)加快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三)稳步推进自然资源产权确权登记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四)初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五)不断完善绿色考核和监督机制

   二 青海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

    (一)需要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意识理念

    (二)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

    (三)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四)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资金筹措渠道

    (五)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改变政府监管机制

   三 青海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总体思路

    (二)措施建议

     1.以生态保护红线为重点,建立国土空间科学利用体系

     2.以国家差别化投入政策为重点,建立生态保护和治理长效投入机制

     3.以推动“两个统一行使”为重点,建立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

     4.以资源税费改革为重点,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全面节约制度

     5.以水资源补偿为重点,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

     6.以推进法制化为重点,建立行政监察和管理制度

     7.以产业准入负面管理为重点,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制度

     8.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为重点,建立绿色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

  B.2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青海“拉面经济”开拓中西亚市场研究

   一 青海“拉面经济”向中西亚发展的可行性和有利条件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拉面经济”向中西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拉面经济”在国外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经验

    (三)“拉面经济”走向中西亚比在东南亚更具有区位和路程优势

    (四)“拉面经济”向中西亚发展在民族宗教方面优势明显

    (五)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拉面经济”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二 青海“拉面经济”开拓中西亚市场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对中西亚的市场处于摸索阶段,是一个新的市场领域

    (二)同中西亚国家的主动交流和了解不够、宣传不够

    (三)如何适应国外的务工经商环境,拉面经营者将面临严峻考验和更大挑战

   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青海“拉面经济”开拓中西亚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各种方式为青海“拉面经济”在中西亚发展探路、收集信息,做好宣传工作

    (二)充分利用民族宗教文化优势,打开在中西亚国家发展“拉面经济”的突破口,保护发展民族文化

    (三)政府引导,开拓“拉面经济”在中西亚国家的广阔市场

     1.促进“拉面经济”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2.加强同金融部门的协调联系,努力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3.开拓“拉面经济”在中西亚发展的路径

    (四)在中西亚地区打出有青海特色的拉面品牌

    (五)加强和提高培训工作

    (六)加强同新疆的交流联系,开通青海农民工到中西亚务工经营的交通通道

    (七)学习外省区的先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

 BⅤ 区域篇

  B.22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

   一 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一)综合评估技术方法框架

    (二)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二 生态成效综合评估

    (一)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及其变化

     1.宏观生态状况趋好,但尚未达到20世纪70年代比较好的生态状况

     2.三江源区草地持续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3.湿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整体有所恢复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变化

     1.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提高

     2.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有所提高

    (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好转

     1.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恢复状况好于全区

     2.各自然保护分区生态恢复程度有所差异

    (四)生态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凸显

   三 生态系统变化的影响因素

    1.气候变化和主要工程措施有利于生态恢复

    2.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的原因

    3.草地生态系统压力减轻的原因

    4.林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及湿地与水体水分调节量明显提高的原因

    5.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有所增加、水土流失量也略有增加的原因

    6.重点工程区好转明显的原因

   四 评估结论及其建议

    (一)总体结论

    (二)对策建议

  B.23 海东市城镇化发展形势及路径研究

   一 海东市城镇化发展形势

    (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三)产业支撑不断夯实

    (四)民生水平全面提高

    (五)生态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强

   二 海东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城镇发展水平依旧偏低

    (二)建设资金压力大

    (三)失地农民后续保障问题突出

    (四)国土空间制约明显

    (五)城镇人口增长趋势放缓

   三 海东市城镇化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 加快推进海东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三)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四)灵活运用融资模式

    (五)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六)完善城镇保障体系

    (七)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八)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B.24 果洛藏族自治州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研究

   一 果洛藏族自治州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现状

    (一)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绿色有机产业资源状况

     1.畜牧业资源

     2.中藏药资源

     3.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蕨麻

     4.水资源

     5.文化旅游资源

     6.动力能源资源

    (二)果洛藏族自治州绿色有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加工企业对当地经济贡献弱

     2.地区产业规划层次低

     3.放牧超载和鼠、虫害使草地退化严重

     4.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慢

     5.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

   二 果洛藏族自治州绿色有机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优势

     1.畜牧业态势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产业

     2.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产业

     3.当前相关政策支持发展绿色有机产业

    (二)发展劣势

     1.自然条件恶劣

     2.地理位置偏僻

     3.产业基础薄弱

     4.技术创新滞后

   三 果洛州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

    (一)国内有机产业的发展态势

    (二)有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

   四 加快果洛藏族自治州有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突出高原特色资源优势,明确发展方向

    (二)加快有机产业园发展,推进基地认证建设工作

    (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各项体制机制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有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加强市场开拓宣传,推进有机品牌商标建设

    (七)创新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力量投入

    (九)加快开发新型业态,打造有机绿色新形象

  B.25 海南州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一 海南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稳步上升

    (二)民族文化艺术服务业粗具规模

    (三)部分产业空间集聚初步形成

    (四)政府管理引导机制逐步完善

   二 海南州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能力不强

    (二)融资渠道不多

    (三)宣传范围不广

    (四)政府引导不够

    (五)创意人才缺乏

   三 海南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与民族手工业融合发展

    (二)与信息业融合发展

    (三)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四)与城乡统筹建设融合发展

    (五)与特色农牧业融合发展

    (六)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七)与教育业融合发展

    (八)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四 海南州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动力

    (二)明确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三)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市场需求

    (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

    (五)强化人才培养,建立智库保障

  B.26 青海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一 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突出成效

    (一)规模产量逐年提升

    (二)品质影响不断扩大

    (三)综合效益逐步呈现

   二 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精深加工仍然不足

    (二)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三)科研支撑略显滞后

    (四)企(场)地关系需要调整

   三 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未来展望

    (一)资源产业优势会愈加凸显

    (二)价格呈上涨走势

    (三)品质和社会风险需要防范

   四 进一步促进柴达木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东西联动,努力促成青海东西部协调共进的枸杞产业发展格局

    (二)在规划引领下不断促进枸杞产品的精深加工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向科技要效益、扩规模、提水平

    (四)以保护、效益为先,适度扩大枸杞种植面积

    (五)开展多种经营,推进枸杞产业与旅游业、林下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

  B.27 西宁市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西宁市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 西宁市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养老机构的作用明显

    (二)居家养老服务有所突破

    (三)加大困难老人救助服务力度

    (四)有效改善了养老服务的硬件环境

    (五)加强了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六)设立了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

   三 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二)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2.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3.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

     4.加强养老服务制度化建设

     5.提升农村养老服务

     6.发展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7.完善和落实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8.宣传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社会环境

 主要编撰者简介

《2016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是集综合性、原创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研究报告,它以青海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内容,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趋势。本书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组织长期从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力求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品质的智库服务,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性参照,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等提供资讯参考。在内容上,本书包括总报告、经济、社会、特色、区域五个篇目。其中,总报告在对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运行情况分别阐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宏观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省情实际对2016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经济篇以影响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领域以及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内容涵盖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工业、畜牧业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和相关热点问题;社会篇以青海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及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内容包括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社会工作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安置等社会热点问题;特色篇立足青海实际,选择具有青海特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就青海省市场主体发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以及提升第三产业及其消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区域篇以青海的区域特色为重点,分别就海东市城镇化发展、海南州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果洛州绿色有机产业发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等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分析研究。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青海统计信息网,2015年10月21日,http://www.qhtjj.gov.cn/infoAnalysis/tjReport/201510/t20151021_26338.html。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课题组:《2015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及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10期。

张彦英:《我国金融业“营改增”的现实考量和路径选择》,《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孙正、张志超:《基于“营改增”视角流转税改革的动态效率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陈晴:《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理念变迁与制度回应》,《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

孙海琴:《古代税收思想对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的启示》,《北方经济》2015年第8期。

李俊:《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4期。

李俊:《对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4期。

张明艳、田卫民:《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方式国际比较研究》,《特区经济》2010年第8期。

范东君:《财政支农投入增加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郭德成:《新常态下青海特色工业发展路径探讨》,《青海统计》2015年第5期。

张卫华、江源等:《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变及转型升级研究》,《调研世界》2015年第6期。

郭万春、郭占泽:《青海果洛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调查分析》,《草业与畜牧》2015年第1期。

郑建宗:《青海柴达木地区农牧专业合作社饲草料种植项目经营问题探讨》,《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年第2期。

汪来喜:《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企业经济》2012年第2期。

高万东、吕鹰飞:《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比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葛梦瑶:《电子商务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18期。

陈敏瑕:《基于电子商务环境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8期。

《2014年青海统计公报》,青海统计信息网,http://www.qhtjj.gov.cn。

高粱:《重视农村工作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导刊》2015年第7期。

王微:《加快服务业发展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和举措》,《改革内参》2015年第20期。

樊纲:《政府应少做和不做什么——以产业政策为为例》,《改革内参》2015年第7期。

赵静:《加快构建适度普惠统筹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青海日报》2015年5月23日。

苏海红、朱华、杨军:《实现青海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青海研究报告》2013年7月。

毛月平、加年丰:《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经济问题》2011年第9期。

郭志仪、杨浩然:《基于结构熵权——模糊推理法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度研究》,《经济问题》2011年第8期。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候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1期。

尹世杰:《再论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经济新动态》2004年第7期。

刘玉瑛:《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人民论坛》2012年第33期。

刘峻:《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海适度人口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李树文、信春鹰、袁曙宏、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指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张旭:《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苏海红、杜青华:《中国藏区反贫困战略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

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郭亮、李锦:《关于青藏高原牧民“贫困”的解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焦克源、徐彦平:《少数民族贫困县扶贫开发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西北人口》2015年第1期。

张宝峰:《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李炳辉:《当代中国民间治理的宪政功能》,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新玉言:《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厉以宁:《新常态有赖新的市场主体》,《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48期。

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政策》,《瞭望》2014年第12期。

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第1期。

黄群慧、原磊:《步入“新常态”的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陆学艺等:《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苏海红等:《海北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创新做法与经验启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马智渊:《青海海东清真“拉面经济”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

孙发平、马桂芳:《“拉面经济”——青海省化隆县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模式》,《攀登》2005年第2期。

马进虎:《“拉面经济”与西北穆斯林在东南沿海的发展——以青海化隆回族农民开拉面馆为例》,《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中国人民银行化隆县支行课题组:《化隆县“拉面经济”贷款担保模式难点调查》,《青海金融》2009年第12期。

鲁临琴、桑才让:《对青海海东地区穆斯林群众“拉面经济”的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庞书纬:《青海在世界各地打造“拉面经济”》,《粮油市场报》2013年6月4日。

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第1期。

李春和:《果洛州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养殖与饲料》2012年第1期。

林祥全:《世界有机农业七大发展趋势》,《世界农业》2003年第9期。

王开忠:《青海新思路助推畜牧业新增长》,《青海科技》2014年第6期。

郭晓娟:《三江源区有机畜牧业发展前景初探》,《青海环境》2009年第4期。

王昱、鲁顺元、解占录:《柴达木百年开发与生态变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3月。

奚凤群:《枸杞风雅颂——柴达木枸杞的前世今生》,未刊稿,2014。

张兴有、申元村:《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4期。

高小宁:《柴达木枸杞产业的地位与技术研究现状》,《防护林科技》2014年第7期。

李冰:《青海枸杞产业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林业经济》2013年第4期。

刘俭、秦垦、戴国礼:《特殊气候与青海枸杞的品质和发展前景的关系》,《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第10期。

武玉嶂:《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查研究报告》2014年第8期。

《枸杞是怎样红起来的——青海省海西州发展枸杞产业纪实》,《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