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24

2008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图书

Research reports on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Pan-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SSAPID:101-5882-6592-29
ISBN:978-7-5097-049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三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分析和预测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泛珠三角蓝皮书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编委会

 法律声明

 总论

  创新和完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一 区域合作机制概述

    (一)区域合作机制的含义

    (二)区域合作机制的分类

     1.目标机制

     2.动力机制

     3.运行机制

     4.利益协调机制

    (三)区域合作机制的特征

     1.区域合作机制必须与合作区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协调性

     2.区域合作机制必须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

     3.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政府的宏观统领

     4.区域合作机制必须灵活对待区域成员的差异性

     5.区域合作机制必须对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二 泛珠合作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泛珠合作的目标

    (二)实现成员共赢是泛珠合作的动力机制

    (三)泛珠合作的运行和协调机制

     1.泛珠合作的两大平台

     2.泛珠合作的组织机构

     3.泛珠合作的制度规则

   三 泛珠与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机制比较

    (一)欧盟的合作机制

    (二)NAFTA的合作机制

    (三)APEC的合作机制

    (四)国内重点区域的合作机制

    (五)泛珠与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机制比较

     1.泛珠与国际区域组织的比较

     2.泛珠与国内区域组织的比较

   四 泛珠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制约因素

     1.制度的差异

     2.行政区划的障碍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现合作目标的共识和措施

     2.区域合作的组织机构缺乏权威性

     3.区域合作的制度规则缺乏约束力

     4.缺乏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

   五 完善泛珠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目标机制和动力机制

    (二)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三)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新进展与泛珠贸易与投资新形势

   一 泛珠区域合作新进展

    (一)两大平台有力推动泛珠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

    (二)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初步探索出区域合作发展新路子

     1.完善区域合作架构和机制

     2.制定区域合作发展规划蓝图

     3.积极探索异质性合作路子

     4.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环渤海两大区域的交流合作

    (三)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和CEPA,促进和维护港澳繁荣稳定

    (四)推动优势互补、互联互动,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1.以推动产业转移为途径,优化东中西部产业布局

     2.各省区积极推进跨区域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及能源项目规划建设

     3.建设公平开放规范的市场环境

    (五)丰富和拓展合作内容,推进泛珠区域和谐社会建设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架起我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桥梁

   二 泛珠三角贸易情况

    (一)泛珠三角内地九省区总体对外贸易

     1.各省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2.与各对外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3.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略高于全国水平,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回落

     4.外资企业进出口规模大,私营企业进出口呈良好的增长态势

     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资源性产品进口有升有降

    (二)泛珠内地九省区与港澳的贸易情况

     1.广东省与港澳的贸易状况

     2.泛珠内地其他各省区与港澳的贸易

    (三)港澳之间的贸易情况

   三 泛珠三角投资情况

    (一)港澳对内地泛珠省区的投资

     1.香港对广东的投资

     2.香港对云南的投资

     3.香港在贵州的投资

     4.香港在广西的投资

     5.澳门与内地泛珠省区的投资合作

    (二)内地泛珠省区之间的投资

    (三)泛珠交通设施投资合作

     1.武广专线

     2.粤湘桂交通投资合作

   四 未来泛珠合作方向

    (一)努力促进区域内产业转移

    (二)努力促进市场对接

    (三)致力于促进劳务合作

    (四)致力于促进金融合作

    (五)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使区域内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泛珠三角地域分工与专业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引言

   二 研究框架

    (一)生产要素评估指标体系及测定方法

     1.生产要素评估指标体系

     2.测定方法

    (二)专业化产业测定方法与评估指标体系

     1.测定方法

     2.评估指标体系

   三 生产要素状况分析与评价

    (一)生产要素状况分析

     1.自然资源

     2.资本

     3.劳动力

     4.技术

    (二)生产要素综合实力的比较优势分析

   四 专业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评价

    (一)专业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效益评估

     1.市场竞争力

     2.盈利能力

     3.生产效率

   五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1.广东

    2.福建

    3.江西

    4.湖南

    5.广西

    6.海南

    7.四川

    8.贵州

    9.云南

  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趋势

   一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二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与目前所处阶段

   三 实证分析三大产业对总体GDP的弹性效应

    1.模型的建立

    2.实证说明

   四 泛珠三角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五 泛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1.第一产业从粗放型农业到集约型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的发展

    2.第二产业轻重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发展

    3.第三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一 引言

   二 促进区域整合的财政政策理论概述

    (一)政府在区域整合中的作用

    (二)财政边界与区域整合的矛盾分析

    (三)区域整合框架下解决边界矛盾的突破点

   三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与地方财政支出政策的现状分析

    (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

    (三)泛珠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四)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的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发展

   四 地方财政支出政策与泛珠三角区域整合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一)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地方财政支出政策面临的现实困境

     1.区域产业整合与财政支出政策

     2.区域基础设施整合与财政支出政策

    (二)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的财政支出政策整合——以港珠澳大桥和粤赣高速为例

     1.案例分析:从港珠澳大桥看区域整合中政府财政政策面临的困境

     2.案例分析:从粤赣高速看地方财政合作的整合效应

    (三)泛珠三角区域整合中的统一财政绩效评价

    (四)区域整合框架下推行统一绩效评价的基础和制约因素

     1.区域一体化中财政支出政策整合的基础

     2.现实基础

     3.制约因素

   五 政策建议

    (一)区域整合框架下基于区域共有理念制定财政支出政策

    (二)建立合作各方适用的统一绩效评价工作和体系

  泛珠三角区域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一 泛珠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泛珠三角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的背景

     1.泛珠三角区域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分析

     2.泛珠三角区域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分析

    (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的新机遇

     1.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2.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供新方向

     3.有助于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立

   二 泛珠三角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泛珠三角区域内高等职业院校概况

     1.泛珠三角区域内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分布情况

     2.泛珠三角区域内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情况

    (二)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专业设置和发展现状

     1.泛珠三角区域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2.泛珠三角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特点

    (三)泛珠三角区域高职教育总体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三 泛珠三角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一)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及前景

     1.福建省

     2.江西省

     3.湖南省

     4.广东省

     5.广西壮族自治区

     6.海南省

     7.四川省

     8.贵州省

     9.云南省

     10.香港和澳门

    (二)泛珠三角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合作的思路

     1.构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推动区域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整合区域内的教学及实训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3.建立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合作机制,推动就业信息共享,促进毕业生就业

     4.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积极促进区域内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泛珠三角物流网络建设的模式选取与组织协调

   一 物流网络概述

   二 轴辐网络和物流网络的对比分析

    1.物流网络和轴辐网络的相似性

    2.轴辐网络和物流网络的差异性

   三 泛珠三角物流网络的模式选取

    (一)泛珠三角区域物流网络的合作博弈特征

     1.区域合作成员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地方政府在枢纽选址建设中的“自利性”研究

    (二)轴辐物流网络的合作博弈特征

    (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设轴辐物流网络的成本优势

   四 泛珠三角轴辐物流网络规划决策模式的选择

   结语

 区域篇

  “十一五”时期粤澳合作热点

   一 横琴开发:历史回顾与重要意义

   二 横琴岛联合开发的客观经济基础

    1.横琴岛开发为广东和澳门提供了资源要素和比较优势互补的新发展平台

    2.横琴岛开发,有利于澳门和珠海形成综合旅游及会展业的集群效应

    3.横琴可以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供共同开发的平台

   三 横琴岛联合开发的功能定位

    1.澳门产业多元化延伸的空间

    2.珠江口西部经济起飞的引擎

    3.“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

    4.粤港澳合作的制度创新试验区

   四 横琴岛开发的产业发展规划

    1.澳门的产业生态决定的横琴的产业规划

    2.珠海的产业生态决定的横琴的产业规划

    3.泛珠三角产业生态决定的横琴的产业规划

   五 横琴岛联合开发、管理模式探讨

    1.股份制模式

    2.租赁制模式

    3.划归澳门管辖模式

    4.“9+2”共同开发模式

  洋浦保税区:特区中的特区

   引言

   一 特区中的特区

   二 海南洋浦保税区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保税港区的优势分析(S)

     1.港口优势

     2.资源优势

     3.土地优势

     4.区位优势

    (二)劣势分析(W)

     1.地理位置孤悬海外

     2.起步迟,存在“时间差”

     3.政策优势降低

     4.环境压力大

     5.能源消耗高

    (三)洋浦保税港区的机遇分析(O)

     1.政治机遇

     2.政策机遇

     3.外部机遇

    (四)洋浦保税港区的威胁分析(T)

     1.体制和制度在创新方面的相对滞后

     2.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选择优势将被削弱

     3.基础设施滞后

     4.招商计划不完备

   三 洋浦保税港区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游资

     1.充分利用现有政策

     2.进一步解放思想

    (二)发挥洋浦的区位和港口的独特魅力

    (三)把洋浦建成资源加工和油气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基地

     1.充分利用海南丰富的油气资源

     2.加强国内外项目合作

    (四)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洋浦总体文化底蕴

    (六)建立保税物流网络,加强区域物流合作

     1.建立保税物流网络

     2.加强区域物流合作

   结束语

  推动海南与泛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 泛珠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泛珠区域合作

    (二)区域经济的合作源于各地发展的需要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区域合作

    (四)资源要素分布不均促进区域合作

   二 海南在泛珠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

    (一)海南省在泛珠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比较

    (二)海南与泛珠区域合作的现状

   三 海南在泛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海南自身经济发展落后*

     1.海南省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2.海南省北部经济发展优于南部经济

     3.进一步比较发现,海南中部区域明显落后于其他区域,而海岛沿岸则有增长的势头

    (二)海南在泛珠资源整合中存在的困难

     1.海南自然资源开发的困难

     2.海南地理环境的制约

    (三)泛珠区域合作机制的不完善

   四 实践海南在泛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利益分割的把握——非均衡格局中的泛珠区域地方博弈

    (二)竞争优势的凸显——提升海南在泛珠区域合作中的分量

    (三)利用市场和公司一体化推进海南经济与泛珠区域产业的整合

    (四)整合海南与泛珠区域的资源要素,建立泛珠区域特色产业链

    (五)加强海南政府与泛珠区域各政府的交流

  泛珠三角九省区经济差异比较及海南的对策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九省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三 九省区产业结构状态及其变迁的对比分析

   四 九省区经济外向度对比分析

   五 九省区金融资源对比分析

   六 结论与建议

  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一 云南在泛珠与东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通道和桥梁作用

    (二)区域合作的平台地位

    (三)连接国内外市场的纽带作用

    (四)贸易与投资合作前沿地位

   二 云南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进展

    (一)积极搭建区域合作平台

     1.参与搭建“论坛”和“洽谈会”两大平台

     2.发挥桥梁作用,扩大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

    (二)云南与“9+2”区域各省区开展合作的主要情况*

     1.云南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

     2.云南与“9+2”八省区开展经济合作的基本情况

     3.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三 云南参与和促进泛珠与东盟合作的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二)合作内容

     1.加快建设连接中国-东盟市场的国际大通道,建设连接两大区域的国际经济走廊

     2.构筑中国与东盟服务平台

     3.加大产业合作力度

     4.提升投资贸易规模和质量

     5.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和泛珠三角区域的环境保护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建立和完善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体制

  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模式及对策*

   一 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可行性分析

    (一)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二)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三)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3.人力资源优势

     4.良好的经济、产业基础

   二 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一)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

    (二)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主要问题

     1.观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

     2.制度不够完善

     3.缺少产业集群,配套能力不高

     4.与湖南、江西、广西、云南等省区合作较少

   三 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以及实现路径

    (一)跨区域直接投资

    (二)企业内部一体化

    (三)企业虚拟一体化

    (四)新雁行模式

    (五)产业集群

   四 推进四川承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泛珠平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二)改变落后观念,明确政府职能

    (三)加快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改善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

    (四)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比较优势

    (五)重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

    (六)推进产业转移创新向自主创新演进

  福建省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产业地位与提升对策

   一 福建省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产业地位:实证分析

    (一)基本原理与分析模型

    (二)数据处理结果和分析

    (三)结论

   二 福建省产业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产业优势的减弱是导致产业竞争力降低的直接原因

    (二)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三)技术创新投入少、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弱

    (四)产业结构整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福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 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1.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实现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型”调整

    2.调整优化产业组织与布局,重点抓好产业链建设

    3.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和水平

    5.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

  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金融支持方略

   一 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面临的机遇

    (二)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制约因素

    (三)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 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金融支持的状况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状况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发展状况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利用外资状况

   三 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较差

     1.市场主体不完善

     2.社会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

    (三)金融市场结构单一,发展不完善

    (四)金融创新不足,服务水平不高

    (五)金融开放程度较低

    (六)区域金融合作不够

   四 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金融支持机制建构

    (一)创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1.加强政府对金融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2.强化政府的金融服务意识

     3.加大政府对各类金融资源的整合和推广力度

     4.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二)完善区域金融体系,优化区域金融市场结构

     1.搞好地方金融企业,完善金融体系

     2.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增强金融市场功能

     3.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并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三)完善区域金融协调机制

     1.加强银监局、保监局和证监局的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协调机制

     2.建立泛北部湾区域内各国间的金融协调机制

     3.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金融宏观调控

    (四)提升区域金融服务水平

     1.设立金融街,构建金融服务区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3.大力推进机制和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

    (五)加快区域金融开放

     1.“走出去”策略

     2.“引进来”策略

    (六)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1.金融监管部门合作

     2.金融市场合作

     3.金融机构合作

     4.金融资源配置合作

 分论篇

  泛珠三角总部经济发展中的香港因素分析

   一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总部经济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

    (二)总部经济在区域经济联系合作中的地位作用

    (三)总部经济的成长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完善

   二 香港总部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与香港总部经济

    (二)香港总部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 总部经济初步发展阶段(1979年以前)

     2.总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80~1997年)

     3. 1998年至今,总部经济的高端化趋势

    (三)香港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1.从地区总部和地区代表处的数量看

     2.从母公司注册的国家看

     3.从主要业务范围看

     4.从就业的人数看

     5.从主要业务对象地区看

   三 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泛珠三角的影响分析

    (一)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泛珠三角内地省区的影响

     1.总部经济发展的条件,在理念和经营上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再从地理学角度看,香港从各个方向看都可以是众多腹地的入口

     3.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上看,相比泛珠三角内地省区,香港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与完善的基础设施

    (二)香港总部经济发展,在实践上形成的启示和带动作用

    (三)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泛珠三角内地省区产生的辐射

    (四)香港总部经济的发展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1.新时期国际资本流向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态势

     2.香港总部经济成为跨国公司进军泛珠三角地区的中介

     3.泛珠三角内地省区总部经济的成长与发展

  香港服务贸易在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

   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香港服务贸易

    (一)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特征

     1.服务业特征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Implication for the IMF,INTERNATIONAL MONFTARY FUND,2003.">*

     2.服务业分类

     3.服务贸易四种模式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Implication for the IMF,INTERNATIONAL MONFTARY FUND,2003.">*

    (二)世界范围内服务业发展概况

     1.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2.世界服务贸易的输出特征

    (三)香港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1.香港服务贸易国际化特征

     2.香港服务贸易在亚太区内具有竞争优势

     3.香港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特征

   二 香港服务贸易在泛珠区域的发展态势

    (一)香港服务贸易出口中国内地总体特征

     1.香港服务贸易在中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

     2.出口至中国内地的高端服务贸易所占份额偏少

     3.商业存在与香港服务业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

    (二)香港服务贸易在广东省的发展

    (三)香港服务贸易在泛珠其他省区的发展

     1.广西

     2.福建

     3.云南

     4.江西

     5.四川

     6.湖南

     7.贵州

     8.海南

   三 结论、问题与建议

  香港品牌的发展现状、策略与趋势

   一 香港品牌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香港品牌发展最新动态

    (二)香港品牌的发展特点

   二 香港经济、产业结构与香港品牌的发展

    (一)转型中的制造业品牌

    (二)传统产品或历史品牌

    (三)充满现代感的服务业品牌

   三 香港品牌的营销策略与推广活动

    (一)产品和渠道策略

    (二)促销策略

    (三)香港品牌的推广活动

     1.围绕国家的“十一五”计划推进香港品牌发展

     2.组团参加广交会进口展

     3.宣传香港品牌文化

     4.举办香港品牌展活动

     5.传播和推广香港创意产品

    (四)香港品牌的常年行业推广计划

     1.香港工业总会与“优质标志计划”推广

     2.香港品牌发展局与“香港名牌”、“香港制造标识”的选举和推广

     3.香港与内地的品牌合作计划

     4. CEPA与品牌推广

     5.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最佳创建品牌企业奖”评选推广

    (五)特区政府实施的“香港品牌”推广策略与活动

   四 香港品牌进军内地市场的机遇与行动

    (一)香港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内地市场为香港品牌发展提供的新机遇

     1.内地的经济发展以及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强,为香港品牌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了良性的经济、社会环境

     2.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就内地与香港经济融合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政策,这些政策为香港品牌北上提供了政治法律环境和市场契机

     3.就市场空间而言,内地市场为香港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一些香港企业已为此成功实施了策略转变

    (三)香港品牌发展的新策略和行动

     1.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达成了品牌发展的共识

     2.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香港品牌发展策略

     3.推出支持企业创新的发展措施

     4.特区政府成立专门高层次品牌推广组织

     5.制定市场推广计划

   附录

  港澳投资对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一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港澳投资泛珠三角区域的资本效应

    (一)对泛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

     1.港澳投资带来泛珠三角以至整个内地制造业的大发展

     2.港澳投资泛珠三角区域服务业有利于该区域服务业发展

     3.港澳投资带来泛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

    (二)对泛珠三角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与效应

     1.港澳资本是泛珠三角最大直接投资者,投资额依地理位置由近及远递减

     2.港澳投资是推动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 泛珠三角区域港澳投资的外溢效应

    1.制度变迁效应

    2.技术溢出效应

   四 负面效应及存在问题

    1.负面效应与挑战

    2.存在问题

   五 结论与建议

    1.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并促进港澳投资向泛珠三角欠发达省区转移

    2.实现引资政策的动态调整,以及有选择性地吸引港澳资本

    3.港澳企业须与时俱进,向符合产业发展潮流的方向转变

    4.加强泛珠三角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香港的贫困及救助: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

   一 香港的贫困问题

    (一)香港贫困标准分析

    (二)香港贫困状况分析

    (三)香港贫困原因分析

   二 香港的社会救助

    (一)香港社会救助的历史沿革

    (二)香港社会救助的基本构成

    (三)香港社会救助的鲜明特色

     1.救助目标:协助受助人“从受助到自强”

     2.救助对象:实施目标定位和分类救助

     3.救助主体:发挥个人自助、社会互助和政府救助的协同作用

     4.救助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救助水平

     5.救助内容:构建多元化的支持结构

    (四)香港社会救助的几点启示

     1.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制

     2.立足本地区实际,根据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3.转向发展型社会救助模式,更加强调穷人的资产和能力建设

  泛珠三角九省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一 泛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泛珠三角九省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2.泛珠三角九省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二 泛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差异

   三 泛珠三角第三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一)泛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面临共同问题

     1.行业壁垒问题

     2.地区行政壁垒问题

     3.第三产业对外开放问题

    (二)泛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1.放松产业管制政策,促进产业融合进程

     2.政府应树立泛珠三角统一市场的观念,加强合作

     3.加快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合作,拓展泛珠三角第三产业发展的外部空间

  论加快泛珠三角区域生态战略的四大转型

   一 加快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从物质型到和谐型

   二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三 加快公众消费模式的转型:从享受型到公益型

   四 加快工作机制模式的转型:从应急型到预防型

 社科文献资源库之皮书数据库

从2004年6月开始,泛珠三角区域“9+2”政府共同举办了数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经贸洽谈会。五年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论坛和经贸洽谈会为两大平台,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府间的协议为指导,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贸、旅游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跟踪并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经济社会发展轨迹,从2006年开始,由中山大学主持编写了每年度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并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年出版一本。“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破解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扩大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2008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从三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分析和预测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报告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总体层面,分析了泛珠三角的合作机制,投资与贸易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地域分工与专业化,财政、物流、教育等方面内容。其次是从区域特色的层面,分析了内地九省区域的联合开发、保税区参与整体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和开放开发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从专题层面,分析了服务贸易品牌、投资、贫困及救助和生态战略等方面的内容。

盛斌、殷小红:《APEC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王子昌:《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力与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梁庆寅、陈广汉:《2006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宫占奎:《APEC运作机制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曾骅等:《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余甫功等:《论建立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岭南学刊》2004年第2期。

陈广汉:《论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经贸关系的演进与转变》,《学术研究》2006年第2期。

陈栋生:《促进东西合作政策研究》,《市场论坛》2007年第5期。

陈栋生:《推进区域合作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

王一鸣:《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一年迈一大步 泛珠合作四年来好戏连台 结累累硕果》,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2007-10-11。

《广西出击“泛珠”区域投资额达66.64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07-06-12。

《第四届泛珠三角洽谈会取得的成果》,泛珠合作信息网,2007-06-12。

《2007年川招商引资剧增 泛珠区域投资同比增长106%》,泛珠合作信息网,2008-01-10。

《港去年投资泛珠三角区域1557亿美元》,2006年4月17日《文汇报》。

《1~9月福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达1272亿》,新华社,2007-10-30。

《粤港澳三地合作成果丰硕 前景喜人》,国际在线,2006-03-14。

《粤港合作将研究重点推进16项目》,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2007-01-30。

《粤对港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南方日报》网络版,2008-02-21。

《香港投资粤服务业年均增40% 累计注册港资1.3亿》,中国新闻网,2008-01-21。

《泛珠三角城市投资促进机构合作宣言》,南方网,2004-03-18。

《粤滇两地经贸签约两年增加四倍 产业互补实现共赢》,南方网,2006-12-06。

《“泛珠”9200亿建区内运输体系 港珠澳大桥是重点》,中新网,2006年6月8日。

《泛珠十一五铁路投资约5000亿元》,2007年6月15日《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总投资超千亿 泛珠铁路“一日到达网”启动》,2005年7月7日《南方日报》。

《打造粤湘桂交通枢纽 贺州投306亿元加速交通建设》,2008年4月23日《广西日报》。

广东省统计信息网、泛珠合作信息网。

陈计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陈广汉:《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新态势: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与协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毛艳华:《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毛艳华、赵来忠:《泛珠三角产业比较优势的实证研究》,《200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李柯辛:《西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对我们的启示》,《国际经济合作》1997年第5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态势与应对方略》,《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4期。

王允贵:《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北方经济》1998年第4期。

蒋智华、郑玉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0期。

郑锋:《海口市产业结构变动与政策研究》,《经济地理》2004年第4期。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韩建清:《泛珠三角,经济联系密切》,http://www.163.com,2004-05-26。

朱文晖:《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看泛珠三角的发展前景》,《深圳特区科技》2004年第7期。

余甫功、宋子和、张长生:《论建立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岭南学刊》2004年第2期。

张稷锋、齐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初探》,《经济前沿》2004年第5期。

杨公仆、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朱舜:《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

梁桂全:《泛珠江区域合作:走向大战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彭月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冯邦彦、周孟亮:《区域合作与资源优化配置——“泛珠三角”战略的经济学分析》,“CEPA与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广州,2005。

陈广汉:《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新态势——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与协调》,“CEPA与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广州,2005。

杨汝万、纪纬纹:《网络纵横:泛珠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7。

胡军、刘少波、冯邦彦主编《CEPA与“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李永明:《泛珠三角区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的现状与趋势》,《珠江经济》2004年第12期。

Atkins WS,“European Best Practice in the Delivery of Integrated Transport”.http://www.cfit.gov.uk/docs/2001/ebp/ebp/stage3/index.htm,2001.

Loh,Christine,“Hong Kong Strategy:Linked Fortunes of Hong Kong and Guangdong”,Hong Kong:Civic Exchange,2002.

Short,Jack and Andreas Kopp,“Transport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and planning Policy and research aspects”,Transport Policy,2005,12:360-367.

Hatzopoulou,Mand E.J.Miller,“Transport Policy Evaluation in Metropolitan Areas:the Role of Modeling in Decision-making”,Working Paper.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oronto.Toronto.Canada,2007.

Jones,Pand K.Lucas,“Integrating Transport into Joined-up Policy Appraisal”,Transport Policy,2000,7:185-193.

Crcamo-Diaz,Rodrigo and John Gabriel Goddard,Coordina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Analysi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 for Latin America,Santiago Chile: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2007.

Nicholson-Crotty,Sean,Nick A,Theobald and Jill Nicholson-Crotty,“Disparate Measures Public Managers and Performance–Measurement Strategi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6,66(1):101-113.

黄崴、孟卫青:《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发展合作必要性、问题与机制建设》,《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梁庆寅、陈广汉:《2007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韦志国、郭根群:《试论行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职教论坛》2007年第1期。

黄慧民、何秀成、王香丽、简晓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高等教育及其专业设置的影响》,《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9期。

王天行、傅松涛、张景雷、张山起:《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年第4期。

吴志柳:《香港高等职业教育评介——兼论深港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王学风:《香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发展经验》,《教育与职业》2001年第1期。

邢金龙、王丽平:《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7期。

张旭日:《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周建珊:《刍议泛珠三角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3期。

左正、范海英:《“泛珠三角”九省区产业结构的分类与比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黄君宝:《泛珠三角产业结构合理化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王成金:《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交通运输地理学》,南京师范大学,2005。

徐杰、鞠颂东:《物流网络的内涵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王健:《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科学出版社,2005。

钟山、汪寿阳:《集中星型结构及在航空运输的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年第3期。

金凤君、王成金:《轴-辐侍服理念下的中国航空网络模式构筑》,《地理研究》2005年第5期。

田青:《离散制造企业物流网络设计方法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天津大学,2003。

张世翔、霍佳震:《基于轴辐式网络模型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物流配送体系规划研究》,《管理学报》2005年第2期(增刊Ⅱ)。

荣朝和:《关于运输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的探讨》,《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第4期。

赵大英:《粤港澳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分工与衔接》,《粤港澳经济关系走向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李鹏:《规模经济的制度分析》,《政治经济学》,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3。

Horner,M.W.and M.E.O’Kelly,Embedding economies of scale concepts for hub network design.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1.9(4):pp.255-265.

Ebery,J.,Solving large single allocation p-hub problems with two or three hub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28:pp.447-458.

Brueckner,J.K. and P.T.Spiller,Economies of Traffic Density in the Deregulated Airline Industry.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94.37(2):pp.379-415.

Barla,P.and C.Constantatos,Airline network structure under demand uncertainty.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0.36(3):pp.173-180.

Klincewicz,J.G.,A dual algorithm for the uncapacitated hub location problem. Location Science,1996.4(3):pp.173-184.

Matsubayashi,N.,et al.,A cost allocation problem arising in hub-spoke network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5.160(3):pp.821-838.

广东省珠海市珠澳经济合作课题组:《关于在横琴岛设立珠澳旅游试验区的构想》,《经济前言》1999年8月。

邹锡兰:《珠海横琴岛:欲以金融服务做泛珠窗口》,《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43期。

俞友康:《珠海横琴开发区在泛珠合作中的功能探讨》,《现代乡镇》2006年第2期。

李英:《横琴岛:“一国两制”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创新的试验场》,《中共珠海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孙欣欣:《广东省横琴岛旅游发展规划构想》,《特区经济》2007年第2期。

洋浦保税港区专题,http://www.hi.chinanews.com.cn/kd/2007-10-08/27.shtml。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言海南改革》,海南出版社,2004。

符大榜:《海南发展问题研究》,海南出版社,2005。

刘威:《海南发展战略思考》,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潘正文:《洋浦模式论》,海南出版社,1997。

张立:《洋浦:一场过于超前的实验》,2002年12月19日《南方周末》。

苏盛葵:《洋浦六“特”》,《特区与港澳经济月刊》1998年第12期。

卜云彤:《这样认识近日洋浦》,《瞭望新闻周刊》1995年第51期。

王克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启示》,2008年3月17日《海南日报》。

夏明文:《探索洋浦保税港区的特色发展之路》,2008年3月17日《海南日报》。

陈计旺:《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苏东斌主编《共享的价值——澳门外向型经济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4。

容静文:《泛珠区域合作成果与深入合作的思考》,《市场论坛》2007年第8期。

陈瑞莲、刘亚平:《泛珠三角区域政府的合作与创新》,《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

张家寿、张敦:《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进程与发展趋势》,《桂海论丛》2007年9月第23卷第5期。

叶静怡:《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经济研究》1994年第2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罗冠荣:《贵港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途径和政策建议》,《区域经济》2007年第9期。

陈有禄、罗秋兰:《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探析》,《经济纵横》2007年第8期。

石茗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区域经济》2006年第8期。

高文宇:《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和投资转移的政策建议》,《江东论坛》2007年第2期。

蒋少龙:《政府调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四川为例》,《泛珠三角蓝皮书》2007年第6期。

四川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sc.stats.gov.cn/。

四川省外商投资统计资料(2007年1~12月),http://www.sccom.gov.cn/。

王培县:《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广西大学》2005年第5期。

谷新辉:《“泛珠”区域合作中广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第4期。

《经济和市场互补四川湖南签署合作框架协议》,http://www.scol.com.cn/。

羊绍武:《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http://www.pprd.org.cn/invest/sichuaninvest/200605130059.htm。

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碧秀、李文溥、谢孝荣:《构建发展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东南学术》2005年第6期。

林少伟、张文棋等:《福建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科技和产业》2006年第9期。

徐忠爱:《“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王强、伍世代:《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空间整合研究》,《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第2期。

左正、范海英:《“泛珠三角”9省区产业结构的分类与比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林鹰漳:《福建山区农村产业优劣势分析与结构调整问题探讨》,《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5期。

陈静、叶文振:《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兼论福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陈新、赖荣欣:《福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张秀萍、余树华:《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问题探析》,《南方经济》2005年第12期。

曹鑫、覃扬彬:《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及其产业政策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06年第1期。

游桂云、赵建刚:《我国区域合作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江苏商论》2006年第9期。

田敏:《金融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建议》,《银行调研》2003年第9期。

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苏辛:《探讨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金融支持问题》,《学术论坛》2007年第1期。

广西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3~2007》,广西人民出版社。

北部湾经济区网,http://beibu.nnred.com/。

赵弘主编《2005~2006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赵弘主编《2007~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李江帆、杨广:《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研究》,《2007~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张鹏:《总部经济时代》,华夏出版社,2007。

陈江生:《在总部经济发展中找准城市定位》,2005年9月26日《经济日报》。

黄丽丽:《总部经济现象潮起潮动》,2005年9月26日《经济日报》。

陈国华:《广州总部经济趋利避害,做区域总部》,中华网,2005年12月29日。

顾大炜:《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是珠三角的必然选择》,2007年8月4日《南方日报》。

凌梅玲:《珠三角发展与总部经济》,《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8期。

《深圳建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泛珠中心》,2007年6月21日《深圳商报》。

郑春峰等:《第三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9月18日在青岛召开》,《南方日报》(网络版),2007-08-22。

《专家会诊广州总部经济发展》,2005年12月9日《广州日报》。

景体华主编《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陈建萍等:《总部经济不能只盯世界500强》,2007年9月1日《人民政协报》。

陈广汉等:《粤港澳经济关系走向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杨汝万等:《泛珠三角与香港互动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米高恩莱特:《香港与珠三角:经济互动》,牛津出版社,2003。

李江帆、陈凯:《泛珠三角区域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泛珠三角2007年: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陈广汉、曾奕:《CEPA对内地香港生产者服务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经济学家》2005年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

韦朝晖、李雄强:《加强广西与香港经贸交流与合作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第7期。

史永明等:《泛珠三角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马宇:《泛珠三角投资促进的竞争与合作》,《大经贸》2004年第5期。

Refik Erzan & Alexander J.Yeats(World Bank):implications of current factor proportions indices for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the U.S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The Journal of Business,Apr 1991。

Bernard Hoekman & Aaditya Mattoo:Service Trade and Growth,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Trade Team January 2008。

香港统计局网。

中国商务部网。

段淳林:《香港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的成功因素》,《中国广告》2005年第1期。

梁龙:《开创香港品牌新时代》,2008年4月12日《香港商报》。

乔远生:《百年香港,谁主品牌沉浮》,《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11期。

孙继辉:《美国大公司与香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比较》,《工业技术经济》1999年第1期。

中企联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一个家族企业的长寿之道——香港李锦记集团百余年发展启示录》,《上海企业》2005年第11期。

《香港品牌故事系列将于4月推出》,2008年3月31日《文汇报》。

庄恭百:《香港经济急速转型进入平稳发展期呈三大新趋势》,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j/kong/news/2007/06-12/955825.shtml,2007年6月12日。

罗绮萍:《香港工业总会名誉主席罗仲荣:品牌决定港企未来》,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7-05/000002393554.html。

《珠三角万家港企濒倒闭 冀北京与港府伸援手》,香港经济网,http://www.hkfe.hk/soudu/xinwen/list.asp?id=20289;新华网,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0423/14803279.html。

香港品牌发展局:《香港成为品牌荟萃之都:可行之道》,http://www.hkbrand.org/6/6_1.html?id=60。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1/15/P200701150220.htm。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7/04/P200707040222.htm。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1/15/P200701150220.htm)。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7/04/P200707040222.htm。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商及旅游)出席“香港品牌发展论坛”致辞:《从香港制造到香港创造》,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1/15/P200701150220.htm。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法会题:推广香港品牌,www.cedb.gov.hk/citb/zhtml/pdf/legcoq/legco_qa_z_2007_10_31.PDF。

香港品牌发展局:《香港品牌发展局打造“国际品牌中心”并提十个品牌发展行动方案》,http://www.hkbrand.org/2/2_1_3.html?id=167。

品牌世家网站:http://www.ppsj.com.cn/。

德国宝公司网站:http://www.germanpool.com/chi/home/。

GP超霸电池公司网站:http://www.gpbatteries-cn.com.hk/html/company/index.html。

香港工业总会网站:http://www.industryhk.org/。

香港品牌发展局网站:http://www.hkbrand.org/。

CEPA香港品牌发展联合会网站:http://www.cepahkm.com/1.htm。

香港品牌管理组:http://www.brandhk.gov.hk/。

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胡兴华、王孝仙:《FDI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对我国FDI模式存在的问题思考》,《财贸经济》2004年第11期。

杨柳勇等:《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统计研究》2002年第3期。

张倩:《FDI的流入与中国产业结构:影响及对策》,《改革与战略》2001年第6期。

张天顶:《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余永定:《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3、4期。

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胡峰:《对FDI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探析与评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17卷第1期。

姚阳:《泛珠三角外商直接投资现状与发展前景》,《珠江经济》2005年第7期。

贺灿飞:《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地理科学》1997年第8期。

龚晓莺:《提高贵州省外资利用质量的途径》,《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马泽良:《四川利用外资现状及前景分析》,《四川省情》2007年第8期。

王志芳:《“泛珠三角”合作与海南经济发展机遇》,《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报》2006年第1期。

杨永华:《港澳台商投资广东的趋势和前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贺圣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云南的参与》,《珠江经济》2006年第7期。

王银细:《福建利用外资问题的思考》,《发展研究》2006年第8期。

吴飞霞:《广西外商投资趋势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陈智勇、王忠好:《湖南招商引资期待新的跨越》,《学习导报》2005年第3期。

尹世洪:《江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企业经济》2004年第1期。

泛珠三角九省各年统计年鉴,中国商务部网站,各省统计信息网及商务厅网站。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Grubel And Walker. Service Industry Growth:Cause And Effects. Fraser Institute,1989.

Swan,N.M.,1985,“The service sector:engine of growth?”,Canadian public policy,supplement,Ⅱ,pp.344-350.

Melvin,J.R.,1987,“The Role Of Services In A Small Regional Economy”,Discussion Paper,Victoria,B.C.: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

Klodt,H.,2000,“Structure Change Towards Services:the Germany Experience”,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GS Discussion Paper.

郭辉东:《泛珠三角区:中国正在崛起的新经济增长带》,《学习导报》2005年第8期。

叶俊东:《生态战略的转型期待》,《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5期。

刘曙光:《生态视野中科学发展观》,《理论前沿》2007年第2期。

黄海霞:《中央启动人口战略转型》,《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