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 第一辑 ——历史·社会图书

Japanese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SSAPID:101-5882-3937-77
ISBN:978-7-5097-4847-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日本当代中国研究》由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地区研究项目组织编辑的学术论文集,集中反映了当代日本学者、在日的中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以历史、社会为主题,通过细致的资料调查和现状分析,寻找出潜藏在中国社会深层的结构性问题,从而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
编 辑:徐碧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日本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组织图

 ·专题论文·

  连续与变化的世界及与他者的邂逅

   一 引子

   二 19世纪中国的历史地位

   三 什么是中华世界?

   四 本卷的构成与内容

  1910年前后的西藏

   一 序言

   二 清廷—西藏关系与四川省

   三 19世纪后半期的清朝结构性变迁与四川—西藏关系

   四 新政与川军进藏的背景

   五 结语

  清末近代交通通讯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与中央、地方关系的重组

   一 引言

   二 新政前的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与行政管理体制

   三 邮传部的设立与交通通讯体制的重组

   四 筹备立宪与行政纲目的制定

   五 结语

  寻觅下层民众的书面语言

   一 前言

   二 五口开埠以前

    1.早期传教士

    2.提倡采用罗马字符

    3.拼写规则的统一

   三 寻觅近代汉语

    1.近代西欧语言的确立与口语

    2.被定为国语的官话

    3.官话标准拼写方案的探索

   四 民国时期

    1.中国人的文字改革方案

    2.教会中国化与大众教育

   五 结语

  1920年代中国女性剪发

   一 序言

   二 从“读与被读”到“看与被看”

    1.剪发之“读与被读”

    2.剪发之“看与被看”

   三 国民革命与剪发

    1.剪发的政治化

    2.武汉:剪发=革命

    3.江南:时尚与革命的交织

    4.华北、东三省:最后防线

   四 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地区的武装斗争与动员

   一 导言

   二 海陆丰的初期武力建设和两次起义

    1.海陆丰农民自卫军的形成

    2.农民自卫军的两次起义

   三 工农革命军的编成及第三次起义

    1.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海丰工农革命军团队、陆丰工农革命军团队

    2.第三次起义

   四 海陆丰苏维埃的武力扩充

    1.尝试土地革命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关于土地革命中的党、苏维埃政权的问题

    2.各武装组织的成立和《征兵条例》的施行

    3.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军队扩充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的编制

   五 围绕海陆丰苏维埃的攻防

    1.在陆丰与宗族联盟的战役

    2.“向外发展”

    3.海陆丰苏维埃的失败

   六 结语

  蒋介石与胡汉民在训政制度设计上的对立

   一 提出问题

   二 从训政到三全大会的中央政局——胡汉民的复出和训政的制度化

    1.北伐的结束

    2.训政构想的具体化

    3.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 领导人在训政下的志向

    1.胡汉民——分权与党占优势

    2.蒋介石——集权和政府占优势

   四 中原大战与国民会议——软禁胡汉民及其对政策的影响

   五 结语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粮食供应政策的演进过程

   一 导言

   二 粮食计划供应的实施(1950年代中期)

    1.实施背景

    2.定量供应的政策意图

   三 供应政策的非计划性(1950年代后期)

    1.非计划的人口调节

    2.不彻底的供应管理

   四 工业化方针的转变与户口、供应制度的一体化管理(1950年代末~1960年代前期)

    1.粮食危机后的供应削减

    2.工业化方针的转变和下乡务农的展开

    3.下乡务农和供应削减的成果

   五 商品粮短缺下的强化供应管理(1960年代后期~1970年代前期)

    1.1960年代后期的商品粮短缺

    2.1970年代供应管理的强化

    3.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与商品粮的联动

   六 结语

  对自然的拥有形态的多重结构

   一 序言

   二 村域与村的收益(1934年)

    1.田亩调查与乡域

    2.金溪乡与白藤冈乡有关乡域划分的争执

   三 “塱埗”范畴及“单宗耕地”范畴(土改前夕)

    1.土地层级中“塱埗”的定位

    2.涌源

    3.第二层次(即塱埗)与单宗耕地

    4.寄庄谷

    5.鸭埗与鹅埗

    6.村与宗族

    7.金江村

   四 结语

 ·讨论·

  关于《1949年前后之中国》的对话《1949年前后的中国》的目录如下。总论 1949年革命的历史地位(久保亨)第1章 国民党宪法施行体制的统治形态——比较孙中山的统治构想和人民共和国的统治形态(金子肇)第2章 从一党专政体制到多党“衬托”制——宪法施行国民大会及其对战后政治的影响(陈谦平)第3章 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民主建国会——1945~1953年(水羽信男)第4章 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转变(杨奎松)第5章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及其留给人民共和国的遗产(程麟荪)第6章 共和国成立期的股份公司的尝试——以投资公司为例(川井伸一)第7章 对外贸易中的变动与连续性——1940~1950年代(久保亨)第8章 共和国成立期的军事战略和军工产业(丸山钢二)">*

 ·书评·

  饭岛涉、久保亨、村田雄二郎.《丛书20世纪中国史》

   一 第1卷《中华世界与近代》(村田雄二郎执笔总论)

   二 第2卷《近代性的构造》(饭岛涉执笔总论)

   三 第3卷《全球化和中国》(久保亨执笔总论)

   四 第4卷《现代中国和历史学》及今后的课题

  西村成雄、国分良成、深町英夫.《“20世纪中国”政治史》

   一 导言

   二 《党与国家——政治体制的轨迹》

   三 《中国政治体制100年》与20世纪中国政治史的课题

   四 结语

  平野健一郎.《日中战争期间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段瑞聪.《蒋介石与新生活运动》

   一

   二

   三

  郑浩澜.《中国农村社会与革命》

   一 本书的构成与概要

   二 本书的特点和意义

   三 对本书的若干评论

   四 结语

  日本上海史研究会.《建国前后的上海》

  园田茂人.《不平等国家 中国:自我否定的社会主义的去向》

  久保亨等.《现代中国的历史:两岸三地百年的历程》

   一 本书的出版背景和特色

   二 结构布局体现了本书的特色

   三 实证研究是富有特色的结构布局的基础

   四 若干不足之处

  若林正丈.《台湾的政治:中华民国台湾化的战后史》

  松田康博.《台湾一党独裁体制的成立》

   一

   二

   三

   四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

 创刊词

岡洋樹、2007、『清代モンゴル盟期制度の研究』東方書店。

岸本美緒、1998、『東アジアの「近世」』山川出版社。

岸本美緒、宮嶋博史、1998、『明清と李朝の時代』(世界の歴史12)中央公論社。

黄東蘭、2005、「清末·民国期地理教科書の空間表象——領土·疆域·国恥」『中国研究月報』685号。

コーエン,P.著、佐藤慎一訳、1988、『知の帝国主義——オリエンタリズムと中国像』平凡社(原著Cohen,P.A.,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

杉山清彦、2008、「大清帝国のマンチュリア統治と帝国統合の構造」左近幸村編『近代東北アジアの誕生——跨境史への試み』北海道大学出版会。

妹尾達彦、2001、『長安の都市計画』講談社。

トンチャイ,W.著、石井米雄訳、2003、『地図がつくったタイ——国民国家誕生の歴史』明石書店(原著Thongchai,Winichakul,Siam Mapped,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 Press,1994)。

浜下武志、1990、『近代中国の国際的契機——朝貢貿易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東京大学出版会。

溝口雄三、1989、『方法としての中国』東京大学出版会。

葛剑雄,2008,《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揭示(增补版)》,中华书局。

桑兵,2004,《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作为解说收录于桑兵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三联书店,2005。

夏明方,2007,《一部没有“近代”的近代史——从“柯文三论”看“中国中心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近代史研究》第1期。

Perdue,P. 2005. China Marches West: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Cambridge,Massachusetts & London,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坂野正高、1973、『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史』東京大学出版会。

千葉正史、2006、『近代交通体系と清帝国の変貌:電信·鉄道ネットワークの形成と中国国家統合の変容』日本経済評論社。

金子肇、2008、『近代中国の中央と地方:民国前期の国家統合と行財政』汲古書院。

宮崎市定、1986、「雍正硃批諭旨解題:その史料的価値」『雍正時代の研究』同朋舎出版。

西川正夫、1978、「辛亥革命と民衆運動:四川保路運動と哥老会」『講座中国近現代史』第3巻、東京大学出版会。

田中比呂志、2008、「近代中国の国民国家構想とその展開」『アジアの国民国家構想:近代への投企と葛藤』青木書店。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1979,《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

韦庆远、高放、刘文源,1993,《清末宪政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

《大清宣统新法令》

《大清宣统政纪》

《交通官报》

《邮传部奏议类编、续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四辑,文海出版社。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外務省記録A.6.1.0.5『密電情報関係一件』A.6.1.1.2-2-2『支那中央政況関係雑纂 国民党関係 中央執行及監察委員会関係』。

家近亮子、2002、『蒋介石と南京国民政府』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

石川忠雄、1964、「中華民国訓政時期約法の制定と蒋介石」『法学研究』37巻7号。

岩谷将、2006、「北伐後における中国国民党組織の展開とその蹉跌」『法学政治学論究』第71号。

久保亨、1984、「南京政府成立期の中国国民党」『アジア研究』第31巻第1号。

西村成雄、2004、『20世紀中国の政治空間:中国民族的国民国家の凝集力』青木書店。

山田辰雄、1980、『中国国民党左派の研究』慶応通信。

横山宏章、1996、『中華民国史—専制と民主の相剋』三一書房。

蒋档[蒋中正总统档案](筹笔,革命文献,文物《事略稿本》、《困勉记》、《蒋主席文抄》),阎锡山档案(北伐后之中央政局案),台北国史馆藏档案。

陈公博,2004,《苦笑录》,东方出版社。

陈红民,2005,《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第1册第3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思远,1983,《政坛回忆》,广西人民出版社。

成台生,1981,《胡汉民的政治思想》,黎明文化事业。

程天固,1993,《程天固回忆录》上,龙文出版社。

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a[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民国一八年中国国民党年鉴》。

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b《民国二三年中国国民党年鉴》。

《党员统计》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统计处报告第二类第二号―党员统计―省市部份,1930。

二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9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2,江苏古籍出版社。

二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2000,《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崇基,1989,《中国现代史料拾遗》,台湾中华书局。

郭绪印,1992,《国民党派系斗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汉民,1928,《训政大纲提案说明书》,《中央周报》第16期,选录。

胡汉民,1929,《总理全部遗教就是中国的不成文宪法》,《大公报》1929年2月23日。

胡汉民,1930,《国家统一与国民会议之召集》,《中央周报》第124期,选录。

胡汉民,1931,《党的训练问题》,《中央日报》1931年2月23日。

胡汉民,1932,《革命理论与革命工作》,民智书局。

胡汉民,1983,《胡汉民自传续编》,《近代史资料》第总52号。

黄宇人,1982,《我的小故事》上,吴兴记书报社。

蒋永敬,1987,《胡汉民先生年谱》(第2版),台湾商务印书馆。

蒋中正,1929a,《今日青年的地位及其前途》,《国闻周报》第6卷第27期,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要。

蒋中正,1929b,《三民主义之真意义》,《国闻周报》第6卷第28期。

蒋中正,1931a,《党与政府之关系》(1929年2月17日),蒋中正《自反录》第2集卷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9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2,江苏古籍出版社。

蒋中正,1931b,《宴会立法院各委员席间演说要旨》,蒋档,《蒋主席文抄》第5册。

蒋中正,1986,《北伐成功后最紧要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国民党历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册。

蒋中正,1994,《蒋介石历数胡汉民反对制定约法企图不轨等罪状书稿》(二档,1994)。

赖景瑚,1980,《烟云思往录——赖景瑚回忆》,传记文学出版社。

李宗黄,1935,《中国国民党党史》,正中书局。

刘芦隐,1928,《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成立之意义》,《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0月10日。

罗家伦,1957,《革命文献》,中央文物供应社。

马超俊,1973,《我的革命奋斗纪实》,自刊本(正中书局发行)。

秦孝仪,1978,《革命文献》76辑,中央文物供应社。

邵元冲,1990,《邵元冲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孙中山,1981,《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

王宠惠,1928,《研究五权制度述略》,《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0月10日。

王奇生,2003,《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

文化研究社,1938,《中国五大伟人手札》,大方书局。

杨天石,2000,《〈约法〉之治与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张同新,1982,《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史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胡汉民先生文集》第2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3,《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上,近代中国出版社。

中央秘书处,1928,《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次全体会议纪录》,中央秘书处。

中央秘书处,1929,《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纪录》,中央秘书处。

邹鲁,1948,《为特别委员会事再宣言》,《澄庐文选》,正中书局。

闵斗基,1988,《导论∶中国国民革命 理解 方向》闵斗基编《中国国民革命指导者 思想 行动》 :知识产业社。

Eastman,Lloyd(1974),The Abortive Revolution:China under Nationalist Rule 1927-1937(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ien,Hung-Mao(1972),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 1927-1937(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戒能通孝,1943,「支那土地法慣行序説——北支農村に於ける土地所有権と其の具体的性格」『法律社会学の諸問題』、1943。『戒能通孝著作集 第Ⅳ巻 所有権』日本評論社、1977、112~202頁。

片山剛,1996,「清末·民国期、珠江デルタ順徳県の集落と「村」の領域:旧中国村落の再検討へ向けて」『東洋文化』第76号、163~199頁。

片山剛,2006,「1930年代広東省の「田畝調査冊」の性格と作製経緯」『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ニューズレター』第1号、2~13頁。

片山剛,2008,「1930年代広東省土地調査事業と郷の境界画定:「村の土地」の存否をめぐって」『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ニューズレター』第3号、31~50頁。

片山剛,2009a,「2009年高要市金利鎮調査記録:「村の土地」の実在をめぐって」『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ニューズレター』第4号、155~175頁。

片山剛,2009b,「自然の領有の階層構造:字(あざ)の世界と一筆耕地の世界」森時彦編著『20世紀中国の社会システム』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現代中国研究センター。

寺田浩明,1989,「中国近世における自然の領有」『歴史における自然』(シリーズ世界史への問い 1)岩波書店、199~225頁。中译版:《中国近世土地所有制研究》,冯潇译,法律史研究编集委员会、中日文化交流丛书编辑委员会合编《中外法律史新探(法律史研究第二辑)》,科学出版社,(1994)425~440页。

寺田浩明,2008,「境界を作る力——片山報告に触発されて」『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ニューズレター』第3号、51~54頁。

福武直,1951,『中国農村社会の構造』(福武直著作集第9巻)東京大学出版会、1976、534。原書『中国農村社会の構造(増補版)』有斐閣、1951。初版为『中国農村社会の構造』大雅堂、1946。

旗田巍,1973,『中国村落と共同体理論』岩波書店、304頁。

张佩国,2002,《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