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2013)

SSAPID:101-5875-1506-63
ISBN:978-7-5097-5564-8
DOI:
ISSN: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本书以“建设文化遗产强国,使文化遗产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国距文化遗产强国还有多远?从哪儿抓起?应该有哪些切实的举措?从而从管理角度推动事业再上台阶,服务大局,使文化遗产事业真正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美丽中国的主阵地。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遗产蓝皮书
编 辑:许力;张倩郢;韩莹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摘要

 编委会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BⅠ 主题报告

  B.1 第一章 文化遗产强国建设全面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 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看文化遗产事业

   2 文化遗产强国的特征指标、目标及其与

    2.1 文化遗产强国的建设目标及其特征指标

    2.2 建设文化遗产强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3 文化遗产强国的国际比较思路

   3 按服务小康社会的要求看我国与文化遗产强国的差距

   4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文化遗产事业的工作重点和社会热点

    4.1 文化遗产事业的社会热点

    4.2 工作重点与社会热点的关系

     4.2.1 工作重点与社会热点的对比

     4.2.2 以大遗址保护项目为例看如何处理工作重点与社会热点

  B.2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在五个建设中的贡献分析

   1 文化遗产事业在五个建设中的贡献分析思路和框架

   2 文化遗产事业对文化、社会和经济建设贡献的分析和测算

    2.1 文化遗产事业对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贡献的定性描述

    2.2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测算的技术路线

     2.2.1 直接贡献

     2.2.2 间接贡献

     2.2.3 总体贡献

     2.2.4 投入产出比

    2.3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2.3.1 直接贡献

     2.3.2 间接贡献

     2.3.3 全部贡献

     2.3.4 投入产出分析

    2.4 大遗址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及文化补偿测算

     2.4.1 测算技术路线框架

     2.4.2 案例点定量分析——以良渚大遗址项目为例

   3 如何按文物工作规律增强文化遗产事业贡献——以文物旅游为例

    3.1 文物工作方针对文物旅游的要求

    3.2 对文物工作方针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文化遗产功能的全面发挥

    3.3 增强文化遗产事业贡献需要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B.3 第三章 文物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机制创新

   1 中国文物旅游发展的应然图景和实然情况

    1.1 文物旅游发展的应然图景

     1.1.1 旅游产业角度的应然图景

     1.1.2 文化遗产事业角度的应然图景

    1.2 文物旅游发展的实然情况

     1.2.1 总量和增量有限,发展规模不足

     1.2.2 发展质量不足,保护与利用失衡

   2 文物旅游发展问题的制度成因

    2.1 管理成员方面的成因

    2.2 管理规则方面的成因

     2.2.1 成因分析

     2.2.2 文物旅游发展新规则

     2.2.3 宗教相关文物旅游发展新规则的作用与不足

     2.2.4 小结

    2.3 管理机制方面的成因

     2.3.1 资金机制保障不足、效率不高

     2.3.2 经营机制方面创新多但仍有漏洞

    2.4 关于制度成因的总结

   3 国内外发展文物旅游的经验

    3.1 文物旅游发展的国际经验

    3.2 文物旅游发展的国内经验

     3.2.1 概述

     3.2.2 资源整合型

     3.2.3 产业延伸型

     3.2.4 产业带动型

   4 规范和促进文物旅游发展的制度设计

    4.1 统一管理成员

    4.2 细化管理规则

    4.3 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4.3.1 管理体制方面应强化行业管理

     4.3.2 对事业单位应强化分类管理与分范围管理

     4.3.3 对企业应构建适合的经营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

 BⅡ 技术报告

  B.4 第一章 从体制机制角度看中国遗产地管理体系发展状况和对策

   1 我国目前形成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的外延

   2 我国遗产地管理体系的体制不规范,管理机制效率亟待提高*

   3 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管理问题及其制度成因

    3.1 遗产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2 缺乏顶层设计导致遗产地管理问题

   4 我国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与国家上位政策法规的衔接,理顺体制并着重完善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

    4.2 建立国家公园体系,以提高管理水平,并逐渐整合价值较高的遗产地

  B.5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的测算

   1 测算技术路线及相关说明

   2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的测算

    2.1 直接经济贡献

    2.2 间接经济贡献

    2.3 全部贡献

    2.4 投入产出分析

   3 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算

    3.1 直接贡献

    3.2 间接贡献

    3.3 全部贡献

    3.4 投入产出分析

   4 大遗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文化补偿测算——以良渚遗址为例

    4.1 直接经济贡献

    4.2 间接经济贡献

    4.3 全部贡献

    4.4 文化补偿标准

   5 测算的误差分析

    5.1 对文物系统经济贡献测算的误差分析

    5.2 对大遗址保护项目经济社会贡献测算误差的分析

  B.6 第三章 文物保护单位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的愿景与统筹改革存在的障碍

   1 文物保护单位资金机制与经营机制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1 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营与其资金机制、经营机制的关系

     1.1.1 经营在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方式

     1.1.2 文物资源管理机构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决定因素

    1.2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体制机制发展方向

    1.3 文化遗产强国的相关制度建设经验

     1.3.1 文化遗产强国的资金机制与经营机制特点

     1.3.2 国内相关系统的试点经验

   2 我国文物保护单位的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现状

    2.1 文物保护单位的资金机制呈现以财政渠道为主、市场和社会渠道助推的局面

    2.2 经营机制有的地方缺失,有的地方规定过于严苛

   3 构建合理的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机制存在的障碍

    3.1 资金机制不支持

    3.2 管理规则不完善

    3.3 部分利益相关方不配合

    3.4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的权限与管理要求不相称

   4 文物保护单位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配套改革方案

    4.1 依据资源性质确定事业单位性质及其对应资金机制

    4.2 依据资金机制确定经营机制

    4.3 对私有不可移动文物,既要规范也要给予文化补偿

 BⅢ 评估报告

  B.7 第一章 如何定量评价我国距文化遗产强国有多远

   1 评估报告评什么、怎么评

    1.1 评我国按照文化遗产强国标准存在的管理水平差距

    1.2 评估报告的依据何在

    1.3 既往蓝皮书管理水平评估结论的综合分析

    1.4 评估结果的应用

   2 文化遗产强国的若干特征及其特征指标

  B.8 第二章 各类评估的方法及其特点说明

   1 评估方法介绍

    1.1 文物系统行政资源投入水平评估

    1.2 供需相称维度管理水平评估的现实意义和技术路线

     1.2.1 保护空缺分析方法(GAP)的基本原理

     1.2.2 保护空缺分析方法(GAP)的技术路线

    1.3 投入产出维度管理水平评估的现实意义和技术路线

     1.3.1 静态模型

     1.3.2 动态模型

   2 GAP分析与DEA分析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供需相称维度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2.1.1 供需相称维度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调整

     2.1.2 供需相称维度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解释

    2.2 投入产出维度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2.1 投入产出维度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调整

     2.2.2 投入产出维度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解释

   3 管理水平评估的相关数据说明

  B.9 第三章 我国文物系统行政资源的投入状况

   1 文物系统行政资源投入的总体状况

   2 以文物系统机构数为基准的财力投入状况

   3 以文物系统机构数为基准的人力投入状况

  B.10 第四章 供需相称角度的管理水平评估

   1 提高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的定性分析

   2 2011年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管理水平评价

    2.1 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需求相对等级分析

    2.2 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相对等级分析

     2.2.1 文物系统博物馆人员管理的相对等级

     2.2.2 文物系统博物馆资金管理的相对等级

     2.2.3 文物系统博物馆管理水平的相对等级

    2.3 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2.3.1 文物系统博物馆的人员管理空缺

     2.3.2 文物系统博物馆的资金管理空缺

     2.3.3 文物系统博物馆的管理空缺

   3 2011年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管理水平评价

    3.1 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需求相对等级分析

    3.2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相对等级分析

     3.2.1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人员管理的相对等级

     3.2.2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资金管理的相对等级

     3.2.3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管理水平的相对等级

    3.3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水平的GAP分析

     3.3.1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人员管理空缺

     3.3.2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资金管理空缺

     3.3.3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管理空缺

  B.11 第五章 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

   1 DEA分析的基本步骤

   2 2011年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

    2.1 自由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

     2.1.1 自由偏好下文物系统博物馆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

     2.1.2 自由偏好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

    2.2 专家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发展静态效率

     2.2.1 专家偏好下文物系统博物馆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

     2.2.2 专家偏好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

    2.3 社会各类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静态效率

     2.3.1 经济强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静态效率

     2.3.2 教育强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静态效率

     2.3.3 科研强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静态效率

     2.3.4 保护强偏好下2011年各省文物系统静态效率

   3 2010~2011年我国文物系统发展效率的对比分析

   4 各省文物系统发展的动态效率(2010~2011年)

   5 投入产出维度的管理水平评估结论

  B.12 第六章 评估报告结论

   1 从评估报告结果看我国距文化遗产强国有多远

   2 对2010~2011年文物系统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

   3 未来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着力点及其措施

  B.13 特别关注 哪些文物不安全

   1 成为新闻的文物安全事件

   2 哪些文物不安全

   3 影响文物安全的原因

   4 现阶段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重点

  B.14 后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前言 文化遗产强国梦

“十二五”以来这些年的党代会报告,反映出文化遗产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空前重要: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为特征的文化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然,这四项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文化强国建设是否成功。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作为物证、资源,其事业发展成果对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物系统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举措,显然就应该是文化遗产强国建设。尽管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看文化遗产事业,可以发现文化遗产的诸多作用,但这些作用能真正彰显出来,前提是文化遗产事业足够发达。换言之,就是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只有建成文化遗产强国,才可能使文化遗产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以此认识为基础,2013年文化遗产蓝皮书将“建设文化遗产强国,使文化遗产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主题,相关分析聚焦这个主题,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国距文化遗产强国还有多远?从哪儿抓起?应该有哪些切实的举措?从而从管理角度推动事业再上台阶,服务大局,使文化遗产事业真正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美丽中国的主阵地。通过构建“文化遗产强国两大方面五方面”的特征指标,可以衡量我国距文化遗产强国还有多远。第一,客观工作成果方面:①文物保护范围覆盖较广、保护效果较好;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大且在多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性。第二,自身建设管理方面:③社会参与度较高且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局面;④文物及相关系统行政资源投入充分并在行政资源使用上有较高的管理水平;⑤文物及相关系统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文化遗产工作队伍。按这五方面特征指标,可以分析中国这个文化遗产大国近年来文化遗产事业管理水平的变化,并定量发现基于“文化遗产强国”标准的工作亟须改进之处,最终对全国的文物工作形势和态势有个总体判断。可以这样凝练我们的评判结果:一静一动、一大一小,即动态常向上静态有欠账、大事较乐观小事仍不断。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动态喜人。这包括“三普”、“七保”和“一普”等工作使文物和文物工作的范围更大、家底更清,也包括相关财政投入仍在快速增长,在中央部委中甚至可称为一枝独秀。前者使文化遗产事业在“文物保护范围覆盖较广”这一点上进步明显,后者使文化遗产事业在“行政资源投入充分”这一点上成效显著。当然,不足仍有不少,从绝对水平来看,仍然有不少领域发展水平不高,相关工作不到位,属于欠账,即按相关法规、规划和文件早就应该完成的,但迄今仍然没有达标。这包括相对实际需要来说,“四有”“五纳入”做得不好,资金总量不够,使用效率不高,与相关法规(如《旅游法》)衔接不好,文物旅游发展较慢等。从文物工作的客观效果来看,大事是乐观的:国家重视、社会关注、队伍在大的方面给力,这使事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乐观。小事则常常“出事”:这不仅指仍常有文物相关负面新闻,也指文物利用不好、精细化管理相对不足,以致常常有媒体分析文物保护项目本身成为“文物”。这说明,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在拓宽管理思路、加强文化遗产与居民生活的联系和强化基层文物机构管理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否则各种各样、“此起彼伏”的小事会严重动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成效的肯定。按这五方面指标,还可以发现中国与文化遗产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方面:①保护上的差距较大,尤其是保护质量方面;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仍然不够全面、有力;③参与保护的力量差别较大;④管理水平差距较大。针对这些差距,文物系统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加强保护,并着力提高系统自身管理水平。从制度角度而言,就是要加强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而从学术角度而言,2013年的蓝皮书在两个方面也有填补空白的成果。第一方面是在2012年蓝皮书的基础上,学术化地给出了文物旅游的定义,并从以下三方面总结了中国文物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①发展文物旅游,既要“上正轨”,也要“提速度”,所以应该既遵循文物工作方针,也遵循旅游产业规律。②文物旅游的规模和质量在旅游业中都分量不足,与我国这样一个文化遗产大国的资源状况不相称,与文化遗产强国的相关情况存在明显差距。③对开展文物旅游经营的事业单位,应该限定经营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业务范围;对参与文物旅游经营的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特许经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以私有文物为主要资源进行经营活动的个人,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第二方面是提出了文化补偿的概念、技术路线并进行了定量案例分析。首先是根据调查说明大遗址保护可能对区域发展暂时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建设与生态补偿类似的文化补偿机制,使大遗址周边区域在文物保护中实现全面发展。然后以大遗址项目为例回答了文化补偿“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三个核心问题,即主要补给大遗址规划范围内的原住民(不包括户籍不在范围内的流动人口),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和群众意愿按照“补事项”和“补人头”两种技术路线来测算补偿标准,补偿资金中必须有一部分用于发展主要由原住民从业的替代产业。最后,对于“补多少”,可按以下三步来确定具体数值:确定大遗址保护征拆补偿的步骤;确定大遗址保护限耕限挖补偿标准;确定大遗址保护项目区内居民替代产业发展补偿标准。

简 介:本书通过对国内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进行考察调研,探讨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机制创新途径,无疑有助于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本书切实解决了公共文化设施“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条条块块、轻资源整合,重上级考核标准、轻群众不同需要”等问题,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益,形成真...

作者: 高宏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