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1927~1937)图书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Labors in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1927-1937)

SSAPID:101-5868-1728-82
ISBN:978-7-5201-3066-0
DOI:
ISSN:

[内容简介] 近代工矿业的发展,给劳动者带来新型的劳动风险,严重威胁着劳工生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劳工立法建立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将工矿业、铁路、交通等工人纳入制度。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此时期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近现代劳动风险发生的情况、影响制度建立的因素、立法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制度内容与模式、制度实施及效果,以此了解工业化初期这种新型社会制度的发生和运行机制,进而通过现代化理论,分析外源性现代化历史背景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的影响。

相关信息

丛书名:扬州大学中国史学科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
作 者: 刘秀红
编 辑:张建中;崔晓璇;钱越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总序

 后记

 扬州大学中国史学科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编辑委员会

 图表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劳动风险与劳工社会保障立法需求

  第一节 民国早期劳工生活状况与劳动风险

   一 民国早期劳工的基本情况

    (一)劳工的数量与职业分布

    (二)劳工的地区分布

    (三)年龄与性别

    (四)工作时间与工资

   二 劳工面临的劳动风险

    (一)工伤

     1.矿业

     2.工业

    (二)疾病

    (三)生育

    (四)失业

   三 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

    (一)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脱离原有的家庭宗族保障结构

    (二)城市劳工家庭结构变小,保障功能变弱

  第二节 西学东渐背景下的劳工社会保障立法诉求

   一 西方近代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和理念的传入与影响

    (一)西方近代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和理念的传入

    (二)西方近代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和思想传入的影响

   二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劳工社会保障立法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工社会保障立法

    (二)国际劳工组织对中国劳工立法的影响

   三 1927年7月前国共两党的劳工社会保障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的劳工社会保障目标

    (二)中国国民党的劳工社会保障目标

   四 劳工团体的劳工社会保障诉求

    (一)第一、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劳工社会保障目标

    (二)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劳工社会保障目标

    (三)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劳工社会保障目标

   五 劳动争议中的社会保障诉求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社会保障立法的酝酿(1927年4月~1929年11月)

   一 《劳动法典》的起草及相关社会保障内容

    (一)劳动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二)广东省农工厅编纂《劳动法典草案》

    (三)《劳动法典草案》中劳工社会保障内容

    (四)《劳动法典草案》的意义

   二 《工厂法》的草拟与工业劳工社会保障内容

    (一)工商部的《工厂法草案》

    (二)立法院制定《工厂法》

    (三)社会团体对《工厂法草案》中社会保障内容的反应

     1.资方团体

     2.劳工团体

   三 工业劳工教育与娱乐福利政策的出台

    (一)劳工教育福利

    (二)劳工娱乐福利

   四 特殊劳动者社会保障立法的开始

    (一)交通劳工社会保障立法的出台

     1.交通部重新起草待遇章程

     2.交通部颁布职工社会保障待遇规划

     3.全国交通会议收到的职工社会保障待遇提案

     4.颁布关于交通职工社会保障待遇的法案

    (二)铁路劳工社会保障基本法律的草拟

   五 全国性法规出台前的地方劳工社会保障立法

    (一)广东

    (二)上海

    (三)河北

    (四)武汉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社会保障立法的出台及修正(1929年12月~1937年7月)

   一 《工厂法》中工业劳工社会保障内容及社会反应

    (一)《工厂法》与《工厂法施行条例》中的社会保障内容

    (二)地方劳工行政机关对于《工厂法》中劳工社会保障内容的反应

     1.上海市社会局1930年4月修订意见

     2.上海市社会局1931年4月请求解释内容及上海市政府、实业部的审核意见

    (三)资方团体对《工厂法》中劳工社会保障内容的意见

     1.适用范围

     2.女工产假及产假工资

     3.工伤保障

    (四)劳方团体对《工厂法》中劳工社会保障内容的意见

   二 《工厂法》中工业劳工社会保障内容的修订与解释

    (一)《工厂法》与《工厂法施行条例》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的修订

    (二)关于工业劳工社会保障内容的行政与司法解释

     1.关于劳工社会保障的适用范围

     2.关于工伤保障

     3.关于失业保障

     4.关于罚金拨充办理工人福利事业

   三 工业劳工失业保障法规的出台

    (一)职业介绍

     1.《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

     2.《职业介绍法》

    (二)举办民生工厂

   四 工业劳工福利制度的建立

    (一)劳工储蓄

    (二)劳工教育福利

    (三)劳工生活福利制度

     1.劳工住宅

     2.哺乳室及托儿所

   五 《劳工保险法》的草拟

    (一)过程

    (二)内容

    (三)意义

   六 特殊劳动者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一)铁路劳工社会保障法规的出台

    (二)交通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

    (三)矿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第一节 工业及矿业劳工社会保障制度

   一 工伤保障

    (一)工伤保障的内容

     1.工伤预防

     2.工伤待遇

     3.职业病的范围

    (二)关于工伤待遇的比较

    (三)工伤保障的特点

   二 失业保障

    (一)失业保障的内容

     1.失业救济金(解雇费)

     2.职业介绍

     3.就业安置

    (二)失业保障的特点

   三 生育保障

    (一)生育保障的内容

    (二)关于生育待遇的比较

   四 疾病保障

    (一)关于医疗设施的规定

    (二)关于疾病保障的待遇

     1.军政部所属工厂的疾病保障

     2.建设委员会所属职工的疾病保障

    (三)关于疾病保障项目与待遇的比较

   五 劳工福利

    (一)劳工教育福利

     1.雇主在劳工教育福利方面的责任

     2.政府在劳工教育福利方面的责任

    (二)劳工娱乐福利

    (三)劳工生活福利

     1.住宿

     2.哺乳室及托儿所

    (四)劳工储蓄

  第二节 铁路劳工社会保障制度

   一 工伤保障

    (一)工伤治疗和伤病津贴

    (二)残废津贴

    (三)死亡抚恤及丧葬费

   二 疾病保障

    (一)疾病医疗与疾病津贴

    (二)病假

    (三)病故抚恤

   三 养老保障

    (一)退休条件

    (二)退休养老金待遇

    (三)遗族抚恤金

    (四)养老金的申请及发放程序

   四 劳工福利

    (一)劳工教育福利

     1.关于职工教育的形式

     2.关于职工学校

     3.关于职工教育馆

     4.关于职教员之任免及待遇

     5.关于校舍地址与设备

     6.关于经费

     7.关于奖惩

    (二)国有铁路员工储蓄

     1.参加资格

     2.储蓄金的扣存比例与补助金的提存比例

     3.储金的管理

     4.储金的提取

     5.其他

  第三节 交通劳工、传统工业劳工及店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电政劳工的社会保障

   二 邮政劳工的社会保障

    (一)病假及薪水

    (二)养老金

    (三)工伤残废与死亡抚恤金

    (四)病故抚恤金

    (五)退职金

    (六)养老抚恤金的管理

   三 交通职工的教育福利

    (一)普通交通职工补习教育

    (二)邮电机关职工补习教育

    (三)职工子女教育

   四 工场劳工的社会保障

    (一)上海

     1.失业保障

     2.生育保障

     3.关于工伤保障

    (二)青岛

   五 工商业店员的社会保障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制度的推行

  第一节 劳工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演变

   一 工矿劳工社会保障行政机构

    (一)劳工局

    (二)工商部

     1.劳工司

     2.工商卫生部劳工卫生委员会

    (三)实业部

     1.劳工司

     2.实业部专门委员会劳工委员及劳工委员小组

     3.劳工教育设计委员会

     4.劳工卫生委员会

   二 交通劳工社会保障行政机构

    (一)交通部各司

    (二)交通职工事务委员会

   三 铁路劳工社会保障行政机构

    (一)铁道部管理司、业务司

    (二)铁道部卫生处

    (三)铁道部职工教育委员会及各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

    (四)铁道部职工教育咨询委员会

  第二节 工矿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

   一 工厂检查立法的制定

   二 工厂检查机构的设立

    (一)成立中央工厂检查处

    (二)设立工厂检查委员会与工厂检查协作委员会,作为工厂检查研究及辅助机构

    (三)督促各地建立工厂检查机关

    (四)落实地方工厂检查经费

   三 工厂检查人员的培养

    (一)设立工厂检查人员养成所

    (二)制定工厂检查员任用及奖惩规则

   四 工厂检查实施程序的制定

    (一)制定工厂检查五期程序

    (二)督促各地按照程序实施

    (三)制定工厂检查员执行检查的具体步骤

   五 对地方工厂检查工作的指导

    (一)派员分赴各工业区考核督促或指导推行各该区工厂检查事宜

    (二)调查各地工厂劳动风险及社会保障设施情况

    (三)督促各地进行工厂安全卫生检查,在南京试办工厂卫生事务

   六 矿场与铁路工厂检查的实施

    (一)实施矿场检查

    (二)实施铁路工厂检查

   七 争取租界工厂检查权的活动

    (一)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权第一次交涉

    (二)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权第二次交涉

    (三)上海租界工厂检查权第三次交涉

    (四)南京国民政府在国际劳工大会中争取租界工厂检查权的活动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第一节 工伤、生育与失业保障制度的实施

   一 工伤保障制度的实施

    (一)在工厂矿场实施的基本情况

    (二)在铁路、交通及大型工厂矿场中的实施情况

     1.铁路工人

     2.交通工人

     3.矿工

     4.工业工人

   二 失业保障制度的实施

    (一)失业救济金(解雇费)

     1.铁路工人

     2.交通工人

     3.矿场工人

     4.工厂工人

    (二)职业介绍

    (三)平民工厂

   三 生育保障制度的实施

  第二节 疾病、养老保障与劳工福利制度的实施

   一 疾病保障制度的实施

    (一)劳工医疗设施

     1.铁路医院、诊疗所

     2.矿厂医院、诊疗所

     3.工厂医院、诊疗所

     4.各地政府所办劳工医院及诊所

    (二)医疗费与病假工资

     1.铁路工人

     2.交通工人

     3.矿工

     4.厂工

    (三)病故抚恤

     1.铁路工人

     2.交通工人

     3.矿工

     4.厂工

   二 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

    (一)铁路工人

    (二)交通工人

    (三)矿工与工厂工人

   三 劳工福利制度的实施

    (一)劳工教育福利

     1.铁路劳工教育福利

     2.交通职工教育福利

     3.矿业工人教育福利

     4.工厂工人教育

    (二)劳工娱乐和生活福利

     1.俱乐部

     2.住宿

     3.托儿所与哺乳室

     4.劳工储蓄

 结语:外源性现代化背景下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初步思考

  一 外源性现代化背景与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动机

   (一)外来挑战下执政党激进的现代化理念

   (二)国民党争取劳工支持的政策目标

   (三)新建政权获得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可的目的

  二 外源性现代化背景与劳工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三 外源性现代化背景与劳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

   (一)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不足

   (二)政府承担责任能力不足

    1.政府行政管辖权不足

    2.政府财力难以保障

    3.人才缺乏

   (三)相关责任主体对制度的认识不足

近代工矿业的发展,给劳动者带来新型的劳动风险,严重威胁着劳工生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劳工立法建立劳工社会保障制度,将工矿业、铁路、交通等工人纳入制度。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此时期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近现代劳动风险发生的情况、影响制度建立的因素、立法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制度内容与模式、制度实施及效果,以此了解工业化初期这种新型社会制度的发生和运行机制,进而通过现代化理论,分析外源性现代化历史背景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的影响,这对于理解外源性现代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变迁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1.王清彬等:《第一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

2.邢必信等:《第二次中国劳动年鉴》,北平社会调查所,1931。

3.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中国劳动年鉴》,文海出版社,1990。

4.实业部劳动年鉴编辑委员会:《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文海出版社,1990。

5.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6.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民国二十四年续编》(1935年),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7.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民国二十五年第三编》(1936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8.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1935年),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大象出版社,2009。

9.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市年鉴》,张研孙燕京主编《民国史料丛刊》,大象出版社,2009。

10.天津市政府统计委员会:《天津市统计年鉴》,天津市政府统计委员会,1935。

11.申报年鉴社:《申报年鉴全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1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3.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国民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14.实业部劳工司:《劳工法规汇编》,实业部总务司,1937。

15.河南省建设厅:《建设法规汇编》,河南省建设厅,1934。

16.立法院编译处:《中华民国法规汇编》,中华书局,1934。

17.顾炳元:《中国劳动法令汇编》,会文堂新记书局,1937。

18.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合肥)黄山书社,1999。

19.徐白齐:《中华民国法规大全》,商务印书馆,1937。

20.国家图书馆文献开发中心:《民国劳工劳务史料选编》,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8。

21.刘明逵、唐玉良:《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2.刘明逵:《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第一卷,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23.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4.交通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近代交通史全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25.殷梦霞、李强:《民国统计资料四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6.严中平:《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7。

27.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28.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

29.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

30.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历次全国劳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57。

31.(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革命文献》。

32.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1989。

3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79。

35.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文献》,工人出版社,1984。

36.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38.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二七大罢工资料选编》,工人出版社,1983。

39.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民国)大事史料长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40.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4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社会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2.王宗洲:《中国劳动法规全书》,黄河出版社,1989。

43.上海市档案馆:《上海档案史料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

44.解学诗:《满铁史资料》,中华书局,1987。

45.北京农商部:《中国政府关于交通四政劳工事务设施之状况》,农商部,1925。

46.道清铁路管理局:《道清铁路卅周纪念》,道清铁路管理局,1933。

47.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社、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公约草案及建议书》,中国劳动问题研究社,1934。

48.工商部:《全国工人生活及工业生产调查统计报告书》,工商部,1930。

49.刘大钧:《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经济统计研究所,1937。

50.上海市政府社会局:《近五年来上海之劳资纠纷》,中华书局,1934。

51.上海市政府社会局:《上海市工人生活费指数》,中华书局,1932。

52.实业部统计长办公处:《无锡工人生活费及其指数》,华东印务局,1935。

《政府公报》《国民政府公报》《行政院公报》《立法院公报》《司法院公报》《农商公报》《工商公报》《实业公报》(后为实业部公报)《铁道公报》《交通公报》《卫生公报》《察哈尔政府公报日刊》《建设委员会公报》《河北省政府公报》《广东省政府年报》《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津浦铁道公报》《江苏省政府公报》《广州市政府公报》《南京市政府公报》《北平市市政公报》《江西省政府公报》《陕西省政府公报》《河南省政府公报》《广东省政府市政公报》《广州市政府市政公报》《湖北省政府公报》《山东工商公报》《河北工商月报》《农工公报》《中国工厂检查年报》《交通部统计年报》《国有铁路劳工统计》《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劳工月报》《工商半月刊》《劳工月刊》《实业部月刊》《立法专刊》《法令周刊》《铁路职工》《铁路职工教育周刊》《铁路职工教育旬刊》《铁路职工教育委员会会报》《国有铁路统计月刊》《交通职工月刊》《交通部电政法令汇刊》《中华邮工》《河北工商月报》《农工商周刊》《上海特别市农工商局半年刊》《广东行政周刊》《劳工教育》《国际劳工通讯》《国际劳工》《国际劳工消息》《中国工人》(中国工人社)《工人周刊》《银行月刊》《纺织时报》《外交评论》《医药评论》《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月刊》《新青年》《东方杂志》《社会学刊》《社会科学杂志》《劳动季刊》《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申报》

1.陶孟和:《中国劳工生活程度》,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

2.青岛市职工教育委员会:《青岛市职工补习教育概况》,(青岛)青岛市职工教育委员会,1933。

3.华凤章:《各国交通职员养恤制度大纲》,交通部编译处,1921。

4.马超俊:《中国劳工问题》,民智书局,1927。

5.郑行巽:《劳工问题研究》,世界书局,1927。

6.陈达:《中国劳工问题》,商务印书馆,1929。

7.何德明:《中国劳工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

8.徐协华:《铁路劳工问题》,东方书局,1931。

9.马君武:《失业人及贫民救济政策》,商务印书馆,1933。

10.樊弘:《劳动立法原理》,商务印书馆,1928。

11.樊澍:《劳动法大纲》,商务印书馆,1933。

12.陈振鹭:《劳动问题大纲》,大学书店,1934。

13.陈振鹭:《现代劳动问题论丛》,书报合作社,1933。

14.吴耀麟:《社会保险理论与实际》,大明书局,1932。

15.张法尧:《社会保险要义》,华通书局,1931。

16.林良桐:《社会保险》,正中书局,1946。

17.邱致中:《都市社会政策》,有志书屋,1936。

18.邵元冲:《劳动问题之发生经过及现代劳工事业之发展》,民智书局,1926。

19.王治焘:《国际劳工机关概要》,商务印书馆,1931。

20.林定平,邓伯粹:《各国劳工运动史》商务印书馆,1928。

21.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

22.陈振鹭:《劳工教育》,商务印书馆,1937。

23.陶百川:《中国劳动法之理论与实际》,大东书局,1931。

24.樊澍:《劳动法大纲》,商务印书馆,1933。

25.樊弘:《劳动立法原理》,商务印书馆,1928。

26.〔法〕皮力葛:《国际劳动组织》,商务印书馆,1928。

27.〔日〕浅利顺四郎:《国际劳工问题》,太平洋书店,1928。

28.〔美〕普赖斯:《苏俄劳动保障》,华通书局,1929。

29.蒋学楷:《国际劳工立法》,大东书局,1931。

30.刘巨壑:《工厂检查概论》,商务印书馆,1934。

31.彭学沛:《工人运动》太平洋书店,1927。

32.张廷灏:《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的研究》,大东书局,1930。

33.程海峰:《国际劳工组织》,正中书局,1946。

34.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国际劳工局中国分局,1948。

35.马超俊:《中国劳工运动史》,商务印书馆,1942。

36.朱子爽:《中国国民党劳工政策》,(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1941。

37.朱斯煌:《民国经济史》,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

38.曾鲲化:《中国铁路史》,新化曾宅,1924。

39.陈达:《人口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

40.陈天表:《人口问题研究》,黎明出版社,1930。

41.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2.钱端升等:《民国政制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43.蒋学楷:《国际劳工立法》,大东书局,1931。

44.曾炳钧:《国际劳工组织》,北平社会调查所,1932。

45.唐海:《中国劳动问题》,光华书局,1926。

46.邵元冲:《劳动问题之发生经过及现代劳工事业之发展》,民智书局,1926。

47.徐公肃等:《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8.钱端升等:《民主政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9.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50.王子今等:《中国社会福利史》,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51.岳宗福:《近代社会保障立法研究》,齐鲁书社,2006。

52.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0。

53.秦孝仪:《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5。

54.周建卿:《中华社会福利法制史》,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

55.刘明逵、唐玉良:《中国工人运动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56.孔庆泰等:《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57.〔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8.〔法〕安克强:《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权、地方性和现代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9.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60.郭卿友:《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61.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3。

62.郭士浩:《旧中国开滦煤矿工人状况》,人民出版社,1985。

6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

64.罗荣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的再探讨》(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65.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

67.罗荣渠:《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的再探讨》(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68.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9.卫忠海《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70.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1.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人民出版社,2001。

72.沈湘平:《全球化与现代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73.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4.〔美〕C.E.布莱克等:《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商务印书馆,1992。

75.〔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76.〔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77.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

78.美国社会保障署:《1995年全球社会保障》,华夏出版社,1996。

79.陈冬红、王敏:《社会保障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80.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1.仇雨临、孙树菡:《医疗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2.杨伟民、罗桂芬:《失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3.孙树菡:《工伤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4.谢圣远:《社会保障发展史》,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85.S.Avineri,Karl Mark on Colonialism and Modernization,New York,1968.

86.S.N.Eisenstadt,ed.,Revolution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i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Civilizations,New York,1978.

87.David Apter,Rethinking Development:Modernization,Dependency,and Postmodern Politics,New York,1978.

88.John H.Kautsky,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Modernization,New York,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