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图书

SSAPID:101-5850-2110-91
ISBN:978-7-5201-1309-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岭南疍民为研究对象,按照文化产生、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分区等板块梳理疍民文化景观,阐述了地理环境对疍民文化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梳理了疍民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介绍了渔业生产、沙田耕作、珍珠采集等疍民生产活动,展示了疍民婚俗、饮食、服饰、居住等生活方式和相关精神信仰,阐述了与疍民相关的征兵、编户等管理制度,并介绍了疍民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地域差异。现代社会,疍民逐步上岸居住,疍民文化逐步消失。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吴水田 陈平平
编 辑:胡百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 风俗习惯

 后记

 地名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背景

   1.3.1 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1.3.2 文化地理学对地域文化研究的新发展

   1.3.3 岭南江海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

   1.3.4 族群文化研究的复兴

   1.3.5 疍民族群在岭南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特殊性

  1.4 研究概要

   1.4.1 资料来源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丰富疍民文化研究,拓宽疍民文化内涵

    (2)说明生产力状况影响文化特征,劳动对象影响文化地位

   1.6.2 实践意义

    (1)引发社会对疍民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视

    (2)引发社会对疍民群体生存现状的关注

  1.7 相关理论

   1.7.1 文化的起源与文化区

   1.7.2 关于文化景观

   1.7.3 关于文化扩散与文化整合

   1.7.4 关于弱势群体的相关理论

  1.8 疍民相关研究综述

   1.8.1 特殊族群研究综述

   1.8.2 疍民研究综述

  1.9 研究展望

 第2章 疍民“亲水”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基础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独特的地理区位

   2.1.2 濒临辽阔水域空间

   2.1.3 发育稠密的内河河网

   2.1.4 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2.2 历史人文环境

   2.2.1 古越文化遗风的积淀

   2.2.2 悠久的造船和航海历史经验

   2.2.3 珠江三角洲和沿海的经济文化背景

   2.2.4 疍民“亲水”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1)陆上社会对疍民的歧视和排挤加剧了疍民群体的独立发展

    (2)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加剧了疍民与陆上族群的隔阂

   小结

 第3章 岭南疍民文化发展与区域分布的历史变迁

  3.1 秦汉六朝时期的水居族群

   3.1.1 早期水居族群的活动

   3.1.2 岭南水居族群的记载

  3.2 唐宋时期岭南疍民文化的产生

   3.2.1 唐宋时期岭南疍民的活动空间

   3.2.2 唐宋时期疍民文化特征的定型

    (1)以捕鱼为业,以江河、海为田,以船为家是疍民文化的主要特征

    (2)疍民在生产文化上出现了社会分工

  3.3 元明清时期疍民文化的发展

   3.3.1 明清时期对疍民管治的强化

   3.3.2 疍民耕海特征的保持和分化

  3.4 鸦片战争之后近代潮流对疍民文化的影响

   3.4.1 社会阶层分化及外来文化对疍民的影响

   3.4.2 疍民经济活动空间向城市聚集

  3.5 新中国成立后疍民文化的转型

   3.5.1 岭南各地疍民逐步上岸,文化形态随之改变

   3.5.2 疍民文化与陆上文化的接近与融合

   小结

 第4章 岭南疍民“亲水”农业文化景观

  4.1 疍民耕海农业文化景观

   4.1.1 海洋捕捞文化景观

   4.1.2 近海养殖文化景观

   4.1.3 珍珠采集文化景观

    (1)疍民从事采珠的历史及珠池的空间分布

    (2)疍民采珠的作业方式

  4.2 疍民耕河农业文化景观

   4.2.1 内河捕捞文化景观

   4.2.2 淡水养殖文化景观

    (1)岭南淡水养殖的历史过程

    (2)淡水养殖的区域分布

   4.2.3 内河捕捞与淡水养殖的环境适应

  4.3 疍民耕作农业文化景观

   4.3.1 沙田耕作文化的历史过程及分布

   4.3.2 疍民耕作文化景观

   4.3.3 疍民与沙田养鸭生态文化

  4.4 城乡运输文化景观

   4.4.1 津渡与疍民运输的关系

   4.4.2 城乡运输文化景观

    (1)短途与长途运输

    (2)从事城市服务业与流动商业

  4.5 疍民生计方式的转变

   4.5.1 从以捕捞为主转向城市服务等多种生计方式并存

   4.5.2 疍民后代不再以捕捞和运输为主要生计

   小结

 第5章 岭南疍民“亲水”风俗文化景观

  5.1 服饰文化景观的“亲水”个性

   5.1.1 疍民服饰景观的“亲水”特点

    (1)疍民服饰体现了其处于底层的社会经济地位

    (2)疍民服饰体现了对水环境的适应

    (3)疍民服饰原料与岭南植物的地带性一致

   5.1.2 陆上服饰文化对疍民的影响

   5.1.3 岭南疍民服饰文化的地域差异

   5.1.4 疍民服饰文化的“离水”转变

  5.2 疍民饮食文化景观

   5.2.1 疍民饮食文化的“亲水”特点

    (1)水产品在主食中具有重要地位

    (2)存在生吃现象

    (3)水上用餐特点

    (4)与疍民相关的独特饮食文化

   5.2.2 疍民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

  5.3 婚俗文化景观

   5.3.1“亲水”婚俗文化

    (1)水上通婚

    (2)对唱咸水歌

    (3)水上婚礼

   5.3.2 疍民婚俗的“离水”演变

   小结

 第6章 岭南疍民方言文化景观

  6.1 疍民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6.1.1 疍民粤方言的形成

   6.1.2 其他疍民方言的形成

  6.2 疍民方言的空间分布及其文化景观

   6.2.1 流行三大方言,存在多个方言岛

   6.2.2 语音语调受当地影响比较大

   6.2.3 方言中出现大量与水相关的词汇

  6.3 疍歌文化景观

   6.3.1 咸水歌文化景观

    (1)咸水歌的成因

    (2)咸水歌的表现形式

    (3)咸水歌的空间分布

    (4)咸水歌的传承形式

   6.3.2 粤东渔歌

   6.3.3 其他疍歌文化

  6.4 疍民地名文化景观

   6.4.1 与疍民生产相关的地名

    (1)与疍民运输相关的地名

    (2)与疍民耕作沙田相关的地名

    (3)与疍民其他生产相关的地名

   6.4.2 与疍民聚居相关的地名

   6.4.3 其他与疍民文化相关的地名

  6.5 疍民姓氏与命名文化

   小结

 第7章 岭南疍民“亲水”居住文化景观

  7.1 疍民舟居文化景观

   7.1.1 疍家艇是疍民最早和最普遍的居住形式

   7.1.2 疍民船只的种类

   7.1.3 住家船的特点及其文化景观

   7.1.4 疍家艇水上聚落景观

  7.2 疍民临水聚落景观

   7.2.1 水棚与水栏的建筑特点

   7.2.2 水棚与水栏聚落

  7.3 疍民居住文化的“离水”发展

   7.3.1 渔民新村聚落景观

   7.3.2 疍民居住空间的迁移与“亲水”文化的消失

  7.4 疍民居住的环境适应

  7.5 问题与讨论

   7.5.1 疍民舟居形态及原有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

   7.5.2 上岸居住疍民原有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

   小结

 第8章 岭南疍民“亲水”崇拜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

  8.1 疍民崇拜的“亲水”特征

   8.1.1 自然及图腾崇拜的内容

   8.1.2 与水相关的地方神崇拜

  8.2 疍民崇拜的地理分布

   8.2.1 宗族与祖先崇拜

   8.2.2 疍民妈祖崇拜的分布

   8.2.3 疍民龙母崇拜的分布

   8.2.4 其他崇拜的分布

  8.3 疍民精神崇拜的“离水”转变与崇拜空间再造

   8.3.1 居住空间转换与崇拜空间再造

   8.3.2 居住空间转换与崇拜空间认同

   8.3.3 现代化、全球化与崇拜空间的消失

   小结

 第9章 岭南疍民的水上管理

  9.1 疍民的管理制度

   9.1.1 户籍制度

   9.1.2 保甲制度

    (1)保甲制度的实施

    (2)明代保甲制度的区域分布

    (3)清代保甲制度的演变

   9.1.3 征税制度

   9.1.4 征兵制度

    (1)运输兵

    (2)水兵

    (3)协助军事行动

  9.2 疍民的管理机构

   9.2.1 明代的疍民管理

   9.2.2 历代封建政府对珠池的管理

   9.2.3 新中国成立后疍民的管理

  9.3 疍民与官府的对抗

   9.3.1 从事水盗

    (1)内河水盗

    (2)海盗及其他盗贼活动

   9.3.2 参与海战,武装暴动

  9.4 女性在疍民文化中的特殊角色

   小结

 第10章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的扩散与演变

  10.1 疍民文化景观扩散的类型与模式

   10.1.1 疍民人口流动与文化景观在岭南区域内的辐射式扩散

   10.1.2 疍民文化景观向海外的跳跃式扩散

   10.1.3 疍民文化的被扩散

    (1)基督教文化在疍民中的传播

    (2)陆上习俗对疍民的影响

    (3)生产方式变化对疍民传统文化的影响

  10.2 疍民文化景观扩散的动力与特点

   10.2.1 生存需要与经济发展成为疍民迁移的主要动力

   10.2.2 社会动乱与政治制度变革引发的疍民迁移

   10.2.3 生态环境变迁导致的疍民迁移

   10.2.4 疍民人口的空间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现象

    (2)内河疍民主要分布在城市河段和河口交汇处

    (3)沿海疍民分布于优良港湾,与渔场距离较近

   小结

 第11章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的地域分异与分区

  11.1 疍民文化区的划分原则

   11.1.1 语言地区差异原则

   11.1.2 生态环境差异原则

   11.1.3 文化景观差异性原则

   11.1.4 文化认同原则

  11.2 广府疍民文化区

   11.2.1 粤中疍民文化核心区

   11.2.2 粤西海南疍民文化亚区

   11.2.3 港澳疍民文化亚区

   11.2.4 西江疍民文化亚区

  11.3 福佬疍民文化区

   11.3.1 岭南东部沿海疍民文化板块

   11.3.2 韩江疍民文化亚区

  11.4 客家疍民文化区

   小结

 第12章 疍民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12.1 疍民文化评价

   12.1.1 疍民文化的双向性

   12.1.2 疍民的环境适应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

  12.2 疍民文化资源保护

   12.2.1 疍民文化中迫切需要保护的内容

   12.2.2 文化保护的主要措施

  12.3 疍民文化资源开发

   12.3.1 疍民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1)以文化展示为主要形式的浅层开发

    (2)疍民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2.3.2 对疍民文化资源开发对策的思考

    (1)系统挖掘疍民文化内涵,为文化开发创造条件

    (2)以生产文化和风俗文化为切入点,发展体验型旅游产品

    (3)以建设疍民生态文化区为目标,实施区域分级开发

   小结

 文前辅文

 序言

 人名索引

疍民是历史时期生活在中国南方水上的一个特殊族群。本书以岭南疍民为研究对象,按照文化产生、文化景观、文化扩散、文化分区等板块梳理疍民文化景观,阐述了地理环境对疍民文化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梳理了疍民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介绍了渔业生产、沙田耕作、珍珠采集等疍民生产活动,展示了疍民婚俗、饮食、服饰、居住等生活方式和相关精神信仰,阐述了与疍民相关的征兵、编户等管理制度,并介绍了疍民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地域差异。现代社会,疍民逐步上岸居住,疍民文化逐步消失。因此,本书对岭南疍民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对促进疍民文化保护与传承具有现实意义。本书可作为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