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8

中国演艺院团改革发展:现实与出路图书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rforming Troupes: Reality and Wayout

SSAPID:101-5826-5218-07
ISBN:978-7-5201-265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前我国演艺院团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涉及我国演艺院团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演艺领域的改革发展,我国演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与创新,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推进与评估体系构建,重点发达国家演艺院团发展经验借鉴以及十八大以来探索实践与新时代展望。书中围绕我国演艺院团改革、创新与发展,直面演艺院团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小牧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文前辅文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从宏观导向及管理层面对演艺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二)从中观层面对国有表演艺术院团经营发展机制的研究

   (三)立足于开放经济条件对国有表演艺术院团国际化的探讨

  三 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一章 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总体述评

   一 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总况概说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为壮美的时代主旋律

    (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我国文化领域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的背景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特点

     1.新战略

     2.新观念

     3.新道路

  第二节 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收获

   一 文化发展方式的新突破

    (一)理论观念新突破

    (二)领导方式新突破

    (三)发展路径新突破

    (四)政策法规新突破

     1.出台新政,推进改革

     2.文化法治建设的现状

     3.关于文化法制建设与文化领域改革发展实践脱节问题的一些思考

    (五)体制机制新突破

     1.国家公共文化投入加大力度,各类文化机构实现规模化增长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成效突出

     3.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互补发展实力增强

     4.社会和民间资源在文化生产与服务领域大显身手

   二 文化建设的新经验

    (一)先进理论指导,科学发展为纲

    (二)坚持改革开放,强调重在建设

    (三)双轮驱动为翼,大胆兼顾稳妥

    (四)继承发展为本,自主创新为魂

   三 新世纪以来文化领域体制改革的评估与反思

    (一)新世纪十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评估

     1.文化体制转换实现“软着陆”

     2.双轮驱动战略获得制度化确立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阵地得以巩固和完善

     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5.中国主流文化生存发展整体实力有效提升

     6.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二)反思为了前进,改革任重道远

     1.如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双重属性,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全面创新

     3.正确认识与创新解决文化体制后改革时期的问题与矛盾

     4.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原则指引下,认识和把握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5.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难以深入的症结

     6.“集团化”是不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万灵药或唯一方向?

     7.影响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效益的负面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与思路

   二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难点思考

   三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3.0升级版的思考

    (一)文化体制改革各版本之实践内涵与效能比较

     1.文化体制改革1.0版本。时间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关键词:改革启动,模仿,探索

     2.文化体制改革2.0版本。时间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和世纪之交。关键词:经营,管理,内部机制改革

     3.文化体制改革3.0版本。关键词:转企改制,分类留置,全面改革

     4.文化体制改革4.0版本。时间段:十八大后改革时期,关键词:继续深化、攻坚克难、文化强国

   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改革路上持续发力成果丰硕

    (二)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日

    (三)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该把握的几个要点

    (四)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0版,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图进谋远

    (五)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0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第四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演艺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 演艺业是文化行业及其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文化艺术是演艺体制之核,文化体制是演艺机构之母

    (二)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生产运营机制的基本结构及其矛盾

   二 文化体制改革对我国演艺院团的影响

    (一)新时期文化领域的改革重点,为什么是国有艺术表演团体

    (二)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在新世纪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文化体制改革对我国演艺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三 艺术表演团体十年体制改革的作用与主要成果

    (一)十年演艺改革的主要特征

    (二)十年演艺改革已经展现出的进步趋势

    (三)十年演艺改革的积极作用

     1.市场主体变化的宏观数据,反映出演艺市场生产运营主体机构社会化、市场化的快速增长趋势

     2.市场化演艺机构,已经成为国内演艺行业和演出市场的主体力量

     3.企业型演艺机构的综合效益增长迅猛

   四 推进演艺领域改革深化行业发展的逻辑选择

    (一)关于新时期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再思考

    (二)关于新世纪演艺领域深化改革的再思考

     1.新世纪中国演艺业的发展目标与愿景,首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目标大远景在现代中国表演艺术领域和现代中国文化市场中的历史与现实的定位

     2.反思上一轮改革的误区与盲区及其教训

     3.聚焦深化演艺领域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第二章 我国演艺院团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第一节 我国国有演艺院团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 国有表演艺术院团的发展现状

   二 我国国有演艺院团发展问题

    (一)政府的职能转变滞后

    (二)演艺院团的内部管理失序

     1.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2.分配机制不合理

     3.院团自身文化凝聚力弱

    (三)演艺院团的市场观念与营销策略单一

     1.转制后的院团对市场需求变动的反应不敏感

     2.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营销宣传力度不足

    (四)新剧目创新动力不足

    (五)演艺院团上市融资具有相当难度

     1.资金实力和融资需求的急迫度

     2.运作周期

     3.上市后的风险

     4.上市交易所选择:上交所上市还是深交所上市

  第二节 我国民营演艺院团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民营演艺院团发展现状

    (一)民营演艺院团快速成长,已经成为我国文化经济新的生力军

    (二)民营演艺院团积极谋求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三)民营演艺院团市场定位科学,充分彰显特色化发展路径

    (四)民营演艺院团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 我国民营演艺院团发展问题

    (一)国有演艺院团垄断态势依然明显,文化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二)资金掣肘问题依然突出,政策引导和扶持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艺术人才队伍是难题,创新不足致使发展后劲缺乏

    (四)行业自律需要规范强化,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第三节 我国演艺院团发展趋势

   一 文化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演艺院团发展

    (一)文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演艺院团改革的思路

    (二)中国国有演艺院团的改革必须遵循共性合作、个性发展的原则

    (三)中国国有演艺院团的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化的理念

   二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演艺院团发展

    (一)基于国家民族特色发展我国演艺院团

    (二)建立国家级丝路演艺院团基金,促进我国演艺院团分批“走出去”

    (三)扩大培养人才规模,提高人才质量,提升我国演艺院团的整体品质

 第三章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第一节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历史变迁

   一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形成确立

    (一)苏联意识形态模式影响

    (二)国内战争期间形成的文艺管理体制影响

   二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发展变迁

    (一)第一阶段(1978~1991年):演艺管理体制改革在探索中起步的阶段,核心是所有制变革和经营方式转变

    (二)第二阶段(1992~2002年):演艺管理体制改革系统展开的阶段,核心是财政投入机制变革

    (三)第三阶段(2003~2012年):演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阶段,核心是推动国有艺术表演团体转企改制

    (四)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演艺管理体制改革纵深发展,核心是演艺管理机制创新发展

   三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特征

    (一)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现状

     1.推进演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

     3.调整结构布局

    (二)我国演艺管理体制主要特征

     1.意识形态属性

     2.艺术生产特殊性

     3.商品和市场属性

  第二节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 影响我国演艺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

    (一)改革优惠政策的接续和落地问题

    (二)政府文化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三)文化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与监管问题

    (四)文化市场的培育与拓展问题

    (五)文化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基础设施的配置问题

    (六)文化企业“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的激发问题

    (七)演艺人才的培养和保护问题

   二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一)构建中国特色的演艺管理体制机制

    (二)深化艺术院团运行机制改革,着力解放艺术生产力

    (三)加大对转制院团支持力度,推动完善落实配套政策

    (四)鼓励转制院团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骨干演艺企业

   三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

    (一)演艺管理体制改革是激发文艺活力、实现文化强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演艺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三)演艺管理体制改革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途径

    (四)演艺管理体制是改变传统演艺管理体制高成本、低效益、方式落后等种种弊端的必然举措

  第三节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

    (二)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坚持尊重艺术活动规律

   二 我国演艺管理职能与管理方式

    (一)规划指导艺术创作生产和艺术传播活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保障公民文化权益

    (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保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适应市场机制要求,建立公平市场环境,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四)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管理手段实现综合管理

   三 我国演艺管理体制创新方向

    (一)加大对艺术创作生产的规划和扶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产品

    (二)要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演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三)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强化演艺企业经营自主权

    (四)要明确演艺企业产权,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五)要保证改革优惠政策持续性,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力度

    (六)要提高市场培育、拓展和监管能力,打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

    (七)要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好演艺人才相关难题

 第四章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创新

  第一节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状况

   一 总体状况

    (一)“两个面向”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演出场次和观众不断增加,社会效益日益突出

    (二)市场经营意识进一步增强,总收入和演出收入不断提高

   二 国有演艺院团经营状况

   三 我国民营演艺院团经营状况

   四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状况分类比较

  第二节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状况

   一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的特点

    (一)演艺院团以排练演出为主业开展经营的理念意识在演艺业改革发展中越来越强烈,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的演艺院团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二)演艺院团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转制院团努力克服“事业病”,在内部经营机制建设上取得成效

    (三)演艺院团外部经营机制的市场融合程度逐步加深,资源配置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展产品营销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

    (四)建立在知识产权要素建设基础上的品牌经营意识不断增强

   二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的评价

    (一)在经营理念和定位方面,还有许多演艺院团模糊不清

    (二)演艺院团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迟缓滞后,影响着经营机制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演艺院团普遍缺乏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或团队,经营管理能力还相对薄弱,组织架构和运营结构尚待优化

  第三节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创新

   一 影响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的因素

    (一)历史因素

    (二)管理因素

    (三)政策因素

    (四)消费因素

   二 可资借鉴的国外演艺院团经营机制经验

    (一)对表演艺术行业特殊规律的认识

    (二)公共支持或私人支持

    (三)法律保障和促进

    (四)有力的人才培养举措

   三 我国演艺院团经营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做好表演艺术遗产保护利用、宣传推广的经营机制,履行文化责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二)做好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营机制,履行公益责任,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的竞争力

    (三)做好参与文化产业的经营机制,打造成熟的市场主体,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第五章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推进

  第一节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的提出

   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演艺院团国际化

   二 影响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的因素

    (一)资本因素

    (二)人力因素

    (三)文化因素

    (四)科技水平

    (五)国际化资源

   三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表演艺术院团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1.拓展海外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增大利用世界范围内各种资源的机会

     3.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4.获得更多文化贸易利益

    (二)我国表演艺术院团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1.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支持

     2.国有表演艺术院团居于主导地位,民营院团新增活力

     3.表演艺术院团拥有政府大力支持

     4.表演艺术院团国际化趋向逐步显现

  第二节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体系与战略模式

   一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目标与原则

    (一)确立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与原则

     1.国际化立足于国内国际市场原则

     2.国际化坚守可持续发展原则

     3.国际化秉承国有民营共同发展原则

    (二)明晰我国演艺院团国际拓展战略的具体部署

    (三)完善我国演艺院团国际拓展的战略措施

   二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体系的建设

    (一)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创新能力提升战略

     1.促进规模化发展,奠定创新能力提升组织基础

     2.优化结构,实现向创意创新发展加速迈进

     3.打造特色,提高文化资源转化能力

    (二)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品牌培育发展战略

     1.我国演艺院团品牌建设的不足

     2.演艺院团国际化品牌培育策略路径

    (三)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消费群体拓展战略

     1.我国演艺院团海外消费者群体培育战略取向

     2.我国演艺院团海外消费者群体培育策略路径

   三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一)第一步——国内“走出去”阶段

    (二)第二步——对外合作阶段

    (三)第三步——联合国外“演出商”阶段

    (四)第四步——建立海外基地阶段

  第三节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现况及促进对策

   一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实施状况

   二 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存在问题

    (一)演艺院团自主创新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演艺院团“走出去”仍是政府主导,非市场色彩浓重

    (三)演艺院团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不相适应

    (四)缺乏规模推介平台,对外演出缺乏协同合作

   三 促进中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的对策

    (一)继续拓宽融资渠道,选择合适的融资战略

     1.制作委员会融资模式

     2.金融机构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二)激发消费者潜能,为国际化提供持续需求

     1.国内消费市场促进海外消费市场

     2.寻求海外合作,联合制作促进海外消费市场

    (三)维持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美誉度

    (四)国有演艺院团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利用转企改制的优势

    (五)做好周边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第六章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体系构建

  第一节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指标的设计

   一 影响我国演艺院团评估指标设计的因素

    (一)院团构成因素

    (二)从业人员因素

    (三)企业经营与社会服务因素

    (四)演艺院团的社会服务特殊性

   二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指标设计的思路

    (一)演艺院团组织脉络明晰原则

    (二)演艺院团管理和经营属性明晰原则

    (三)评估指标数据的可量化原则

    (四)评估指标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原则

   三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具体指标的确立

    (一)基本属性与经营管理属性

    (二)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服务效益

    (四)国内市场与海外拓展

    (五)典型演艺院团与一般演艺院团

  第二节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体系的建立

   一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体系的框架

    (一)要处理好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具体的监测数据的合理量化

    (二)要设定科学的评估指标权重

    (三)要处理好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间的关系

    (四)要注意评估指标体系要同时兼顾文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

   二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体系的设计

  第三节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体系的实现

   一 我国演艺院团评估体系在院团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二 演艺院团评估体系的建议

    (一)评估工作在政府层面上制度化

    (二)激发基层演艺院团上报数据的主动性

    (三)评估结果对政策制定提供指导化意见

 第七章 部分国家演艺院团发展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演艺院团发展

   一 美国演艺院团状况——以百老汇为例

   二 美国演艺院团发展经验

    (一)健全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

    (二)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三)演艺业的集群化发展

    (四)全方位布局的市场营销

  第二节 英国演艺院团发展

   一 英国演艺院团状况——以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为例

   二 英国演艺院团发展经验

    (一)植根于文化沃土,追求艺术至上的标准

    (二)依托技术与创意,深入解读戏剧作品

    (三)政府财政、社会组织大力支持演艺院团发展

  第三节 日本演艺院团发展

   一 日本演艺院团状况

    (一)四季剧团发展概况

    (二)宝冢歌剧团发展状况

   二 日本演艺院团发展经验

    (一)以剧目为根本,引进与原创并举

    (二)注重演员的选拔和培养,实现演员专业化

    (三)注重市场营销推广,受众市场精细化管理

    (四)企业化经营,与企业合作互利共赢

    (五)打造专属剧场,特色与细节并重

  第四节 其他国家演艺院团发展

   一 法国巴黎歌剧院的发展概况与经验

    (一)巴黎歌剧院的发展概况

    (二)巴黎歌剧院的发展经验

     1.以保留剧目为立身之本

     2.加大创新,以创新制胜

     3.形成团队的凝聚力,重视团队合作

     4.良好的公共关系,互利共赢

   二 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发展概况与经验

    (一)太阳马戏团的发展概况

    (二)太阳马戏团的发展经验

     1.把握自身的目标市场

     2.创作优先,不断推出新的剧目

     3.剧目主题鲜明,融合所有艺术可能性

     4.追求细节与品质

     5.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第八章 新时代我国国有演艺院团改革发展及展望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探索实践与新时代展望

   一 十八大以来国有演艺院团探索实践

    (一)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坚持分类改革的科学路径

   二 新时代国有演艺院团改革发展展望

  第二节 改制与国际化突围——以重庆演艺集团为例

   一 重庆市国有演艺院团改制状况

    (一)改制做法

    (二)改制经验

     1.搭建演出平台,简化审批手续

     2.拓展公益演出

     3.试点探索转企改制

     4.整合艺术资源及市场要素

     5.依托文化旅游资源

     6.着力深化保留事业体制院内的内部机制改革

   二 重庆演艺集团国际化道路

    (一)演艺院团走国际化道路的动因

    (二)重庆演艺集团国际化的经验

     1.民族元素未必就是世界元素

     2.了解当地表演文化

     3.院团节目也可以糅合多种元素

     4.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

     5.熟悉各地观看文化

    (三)重庆演艺院团国际化的现状

   三 未来重庆市国有演艺院团改制及国际化发展

    (一)对院团进行顶层设计

    (二)合理配置院团资源

    (三)增加公益性演出

  第三节 品牌建设与海外推广——以北京京剧院为例

   一 北京京剧院改革与品牌建设

    (一)充分做好剧院自身建设,奠定京剧品牌基础

    (二)产学联合,共同探索贸易之路

     1.共建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2.为京剧译名正本清源,奠定品牌基础

     3.百部经典中英对照,促进京剧海外推广

    (三)革新观念,立体全方位推广,彰显京剧魅力

    (四)商业化运作探索海外市场

    (五)京剧演艺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储备双管齐下

   二 推进“北京京剧”唱响海外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一)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传承

    (二)巧用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

    (三)多样化教育宣传促进传播实效

    (四)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

    (五)多学科平台助力京剧圆梦

  第四节 培育市场与创新经营——以陕西演艺集团人民艺术剧院为例

   一 陕西演艺集团人民艺术剧院的改革突破

    (一)创新内部运营机制

    (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二 陕西演艺集团人民艺术剧院成功经验

    (一)用小话剧打开市场通道

    (二)推动精品品牌剧目创作

    (三)竭力追求双效统一

    (四)加强与各方的优势合作

 后记

《中国演艺院团改革发展:现实与出路》通过广泛、深入且持续的调查和比较研究,对当前我国演艺院团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内容主要涉及我国演艺院团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演艺领域的改革发展,我国演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与创新,我国演艺院团国际化战略推进与评估体系构建,重点发达国家演艺院团发展经验借鉴以及十八大以来探索实践与新时代展望。本书以突出的问题意识紧紧围绕我国演艺院团改革、创新与发展,直面演艺院团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演艺院团发展规律的认识,促进了多学科视角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为新时代我国演艺院团深化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宝冢歌剧团官网,http://kageki.hankyu.co.jp/。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卜凡婕、夏爽:《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管理世界》2010年第11期。

曾福泉:《太阳马戏落户杭州》,《浙江日报》2015年6月17日。

陈忱:《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出去战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陈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之路》,http://www.zgcxjrb.com/n1519887/n1520359/2042599.html。

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成思行、李小牧:《文化改革实践观察》,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

董杭:《浅析上市融资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以网络游戏产业为例》,《经济视角》(下)2010年第12期。

范干忠、陈星、陈燕华:《江西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后发展现状调查—以江西省直属国有文艺院团为例》,《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范周、储任琦:《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文化产业的兴起》,《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傅才武、陈庚:《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高难:《惊险一直是招牌 商演才是中国杂技的“绝活”》,http://www.ccmedu.com/bbs13_150509.html。

谷好好:《上海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 为精品力作诞生激发内在动力》,《文汇报》2017年10月20日。

赫尔德:《莎士比亚》,《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洪浚霆:《音乐剧〈奥利弗〉打造缤纷天幕》,《演艺设备与科技》2009年第4期。

胡惠林:《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学术月刊》2012年第5期。

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花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战略的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黄河清:《美国百老汇运作模式及其启示》,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金振蓉:《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光明日报》2010年1月31日。

李嘉珊:《各国驰名院团发展研究——改革与创新》,中国商务出版社,2014。

李珊珊:《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既要修内功,又要辟新路》,http://www.wenming.cn/whtzgg_pd/tsyj/201103/t20110323_121056.shtml,2011-03-23。

刘连群:《靠谁保留,如何保留——看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全国巡演有感》,《人民日报》2013年8月13日。

吕方:《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5期。

欧阳坚、于平、雷喜宁:《文化部组团赴日考察演艺产业报告》,《艺术百家》2010年第1期。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潘晓曦:《百老汇与中国话剧之未来》,《大众文艺》2010年第18期。

齐勇锋、蒋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

饶文富、马晖:《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与发展》,《福建艺术》1999年第1期。

上海民营剧团:《八成仍在求生存》,《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8日。

邵汝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特区经济》2012年第11期。

施晓慧:《英国,让经典为大众服务》,《人民日报》2006年5月23日。

石泽毅:《从四季剧团的经营看表演艺术的产业化》,《北京观察》2003年第12期。

四季剧团官网:http://www.shiki.jp。

宋彤彤、黄新峰、李苏、刘彦辛:《探究外国剧团之发展现状》,《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第s1期。

王聪:《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3。

王海文:《文化产业经济学:原理·行业·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王梦奎:《文化体制改革断想》,《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2003~2007年),2009。

王相华、曹靓:《我国演艺业“走出去”发展规律与趋势探析——以浙江为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王雪野:《国际文化资本运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王悦阳、王诣涵:《民营院团:路在何方》,《新民周刊》2012年第21期。

吴友云:《太阳马戏与当代演艺》,《中国文化报》2012年3月14日。

《西班牙剧场用新科技收费 喜剧不好笑不要钱》,http://world.people.

com.cn/n/2014/1013/c157278-25823881.html。

向世海:《从巴黎歌剧院的成功经验试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经营管理》,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向世海:《法国剧院管理概况》,《演艺设备与科技》2004年第5期。

向勇、权基永:《国政方向与政策制定一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史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熊澄宇、傅琐:《关于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的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期。

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徐世不:《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要触及“病根”》,《中国文化报》2004年3月29日。

杨佳:《重回“四季”——日本四季剧团“音乐剧制作”考察之行》,《音乐剧苑.歌剧》2016年第8期。

杨明辉:《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5期。

杨绍林:《国有表演艺术院团改革与发展求索》,《艺海》2012年第1期。

于平:《转制院团的演艺产品生产》,《艺术百家》2015年第s2期。

于平:《雷喜宁.日本演艺产业趋势:我们在日本看到了什么》,《博览周刊》2014年第8期。

翟群、屈菡、刘茜:《民营艺术院团:从农村向城市突破》,《中国文化报》2010年7月14日。

张宏明、杨存昌:《戏曲院团治理现代化研究》,《东岳论丛》2016年第10期。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张永红、曾长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光明日报》2010年5月3日。

张裕:《国有、民营院团能否良性互动》,《文汇报》2013年1月29日。

赵政原:《日本拓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5期。

甄静:《浅谈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11期。

周正兵:《我国国有文艺演出院团非营利化改革探索——兼论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的第三种路径》,彭向刚等著《国际文化管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

朱磊:《陕西国有艺术院团的体改历程与变革路径——以陕西演艺集团为例》,《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10期。

朱琳:《对于莎士比亚戏剧成功传播的分析和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朱晓云:《巴黎歌剧院靠创新走出低迷》,《中国文化报》2011年3月1日。

邹广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