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5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0

2005年:应对挑战图书

Meet the challenges (2005)

SSAPID:101-5820-1286-29
ISBN:7-80230-072-X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发展报告涵盖在地理上彼此接壤的俄罗斯、独联体其他国家和中东部欧洲共27个研究对象国,对这一地区2005年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俄罗斯东欧中亚黄皮书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相关链接:2006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俄、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篇

  快速发展的中俄关系

   一 两国关系取得全方位发展

    (一)中俄政治关系

    (二)两国军事安全合作

    (三)中俄国际合作

     1.进一步明确了中俄两国对当今时代的政治共识

     2.突出强调了中俄两国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责任感

     3.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现实国际政治中迫切问题的具体路径

    (四)巩固两国合作的社会基础

   二 中俄经贸关系

    (一)贸易关系及其特点

     1.贸易地位和贸易结构

     2.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3.边境地区经贸关系趋于多元化

     4.2005年中俄贸易特点

    (二)中俄相互投资

     1.中国对俄罗斯非金融类投资

     2.俄罗斯对华投资

    (三)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三 中俄合作深化的原因

    1.在冷战后的大国关系调整中,无论在双边关系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在具体合作领域,中俄关系都是发展最顺利的

    2.俄罗斯的对外战略重点在独联体和欧洲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评价

   一 政治关系不断深化

    1.高层互访与会晤势头不减

    2.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3.在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

   二 经济合作卓有成效

    1.外贸额继续增长

    2.经济技术合作出现不少亮点

    3.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三 安全合作顺利进行

 热点问题篇

  独联体“颜色革命”的地缘政治解读

   一 独联体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

   二 “颜色革命”加速推动独联体走向分化

    1.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定位

    2.难以建立共同的利益基础

    3.难以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

    4.难以接受俄罗斯的绝对领导

    5.难以阻止外部力量的介入

   三 美国对独联体国家的“民主化”策略

    1.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造成依附关系,同时争取民心

    2.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通过文化手段扩大对政治进程的影响力

    3.推动独联体国家的“民主建设”,敦促这些国家接受西方的政治改革方案

    4.在安全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对独联体的“军事渗透”

    5.在选举中支持反对派,鼓动街头斗争,扶亲美势力上台

    6.对不接受“民主”的国家,用制裁等手段施压

    7.与欧盟、欧安组织合作,增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

   四 地缘政治分歧与“颜色革命”的继续

  俄罗斯应对“颜色革命”的举措

   一 确立“主权民主”概念,力争意识形态主动权

    1.民主传统已经在俄罗斯确立

    2.俄罗斯需要的是确保民主制度的发展潜力

    3.民主与主权同样重要

    4.民主的价值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样重要*

    5.民主应该适应俄罗斯的特定条件

    6.民主主要原则的表现形式不应强求一致

    7.不能容忍他国利用民主问题谋求利益*

    8.言论自由受适当控制是可行的

   二 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确保政权稳固

    (一)通过《非政府组织法》,严控境外资金来源

    (二)组建现政权的青年组织,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三)放慢社会改革步伐,缓和政权与民众间的矛盾

     1.未再出台新的与居民福利相关的改革

     2.向私人资本做出让步

    (四)确定四大优先发展项目,确保民众的支持

   三 俄罗斯近期不会发生“颜色革命”

    1.国内政治力量对比悬殊,不具备发生“颜色革命”的条件

    2.从外在因素看,俄罗斯具有防止“颜色革命”发生的有利条件

 地区组织篇

  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务实发展阶段

   一 阿斯塔纳峰会受到特别关注

   二 明确安全合作内容,准备建立应急机制

   三 落实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成立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间联合体

   四 对外交往迈出新步伐,人文合作受到特别关注

    1.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磋商逐步机制化,向一些中亚国家派出了选举观察员

    2.积极与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吸纳了新的观察员国

    3.人文合作受到特别关注,取得一系列成果

   五 中国提前成为主席国,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

   六 2006年展望

  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面临严重挑战

   一 政策目标和战略需求

    (一)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目标

    (二)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战略需求

    (三)经济关系的政治含义

   二 政策危机的深化

    (一)独联体一体化的失败

    (二)地缘政治的重大挫折

   三 前景看危的新政策

    (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

    (二)俄罗斯的新方针

    (三)乌克兰渐行渐远

   四 独联体的发展前景

 俄罗斯、中亚国家发展战略篇

  挑战大于机遇:未来十年俄罗斯强国战略之前景

   一 俄罗斯的强国目标

    (一)做大国、强国是俄罗斯的自我定位

    (二)俄罗斯的崛起离不开独联体

    (三)俄罗斯的强国目标复杂化

   二 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俄罗斯发展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

    (二)与西方合作面的扩大有利于改善外部环境

   三 最根本的挑战来自经济

    1.在科研人员的数量和基础研究方面俄罗斯仍是个科技大国,但是它不会成为世界的主要科技输出中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会占主导地位

    2.俄罗斯陷入投资不足的困境,很难改变其资源型工业结构

    3.经济呈现“荷兰病”*病态。石油生产和出口增幅的缩小,以及石油价格波动,将会迟滞经济增长

    4.从按汇率计算的GDP角度说,俄罗斯将成为经济强国;但从实际增长的角度说,要实现经济翻番需要11~13年的时间

   四 最直接的挑战来自独联体

    1.西方与俄罗斯对独联体的争夺将长期化

    2.独联体危机的实质是现代化危机,俄罗斯不可能带领各国实现共同经济进步。“能源换安全”成为构建独联体内部关系的新模式

    3.独联体名存实亡,分裂在所难免,个别国家有可能加入北约。独联体将演变为更小范围的地区组织。“俄白联盟”的实体化和国家化或许是俄罗斯避免在欧洲政治版图上被边缘化的最低限度的保证

   五 俄罗斯的三种发展趋势

    (一)三种趋势

     1.俄罗斯将坚持自己的地缘政治底线,压制独联体离心倾向,为此不惜与西方相对抗

     2.迫于强大的国际压力,俄罗斯放弃重新崛起的雄心,从而成为不再有“帝国”野心的“正常国家”

     3.俄罗斯再做适度退让,但退而不降,目的是缓和国际压力,争取发展时间

    (二)内外政策的基本取向

     1.在社会发展上,经济上的自由化与政治上的相对集权并存。“可控民主”的长期化将使俄罗斯长期面对西方的压力

     2.在外交态势上,俄罗斯仍将与西方处于博弈状态。它将积极参与世界和地区政治进程,保持与美国利益交换的可能

  中亚国家发展战略与2005年实施情况

   一 中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二 对各国发展战略实现前景的分析

   三 各国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采取的措施

   四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实现各自发展战略方面的相互作用

 俄罗斯篇

  俄罗斯发展报告:深层问题未见缓解

   一 经济发展的问题与选择

    (一)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经济的原料化趋势持续发展,缺少新的增长点

     2.油气生产缺乏新增产地的支撑,呈现增幅下降趋势

     3.有利于增长的因素减少,经济潜力已基本耗尽

     4.经济中的“荷兰病”*加重

    (二)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 政治中心任务的转移

    (一)社会改革有进有退

    (二)中心任务:防止“颜色革命”

   三 独联体趋向分裂

    (一)独联体进入分离发展阶段

    (二)独联体危机的实质是现代化危机

  2005年俄罗斯政治形势

   一 应对“颜色革命”,确保政治稳定

    (一)提出“主权民主”*概念,回应西方民主挑战

    (二)完善立法,抵御西方政治渗透

    (三)成立青年组织,谨防反对派发动“街头政治”

   二 稳妥推进改革,着眼未来选举

    (一)联邦制改革见成效,联邦主体合并稳步推进

    (二)修改相关法律,促进政党体制发展

    (三)改组政府以加强政府工作,着眼未来政治发展

   三 政局稳定,但暗流涌动

    (一)“政权党”不断壮大,并开始试图发挥执政党作用

    (二)精英集团出现不和谐声音,挑战普京的“主权民主”

    (三)挤压反对派,尽可能消除公开和潜在政治威胁

  俄罗斯的联邦制改革

   一 改革地方权力机关组成方式:内容、过程与结果

   二 合并联邦主体:目的、方式与影响

  社会改革和社会形势

   一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一)社会福利改革迫在眉睫

     1.国家所承诺的义务与财政的实际支付能力差距很大,政府从未能也不可能完全兑现所承诺的各项社会福利

     2.庞大的社会福利给交通、通讯、医疗等相关企业和机构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3.福利待遇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

     4.社会福利的金额相对较低,对居民收入增加所起的作用有限

     5.绝大多数联邦主体由于财力有限,往往不能如数兑现法律所规定的福利,造成政府失信

    (二)社会福利改革方案

    (三)社会福利改革中发生的问题

     1.福利货币化补偿机制漏洞百出

     2.改革的准备工作明显不足,法案本身不成熟,立法过程过于仓促

     3.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内容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互动

     4.福利货币化改革的解释工作不到位

     5.一些福利待遇除具有经济性质外,还具有被忽视了的社会象征意义

   二 住宅公用事业改革

    (一)住房制度改革

    (二)公用事业改革

   三 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

    (二)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采用两段制,即四年本科和两年硕士

     2.引进教育贷款,实行收费制

     3.整合高等教育与科研,促使高等院校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4.改革高校的拨款体制

     5.提高教育质量

    (三)职业技术教育

    (四)教育质量监管体系

   四 消除贫困

   五 结束语

  2005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及2006年展望

   一 宏观经济政策和形势特点

    1.GDP总量已经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

    2.油价上涨对能源生产刺激作用不大,工业主要靠加工业增长拉动

    3.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外贸顺差大幅增加

    4.石油美元大量流入,金融财政等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5.多年来首次实现了抑止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目标

    6.居民收入超前增长,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7.随着联邦定向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本投资下降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

    8.资本市场活跃,国有公司成为并购市场主角

   二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经济增长未能摆脱对石油等原材料出口的依赖

    2.卢布持续升值使国内加工业出口竞争力下降

    3.仍存在较大通货膨胀压力

    4.产权保护不利、执法过程的随意性、行政壁垒和腐败等因素导致资本出逃

   三 2006年经济展望

    1.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2.经济将保持较快发展

    3.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仍是抑止通胀

    4.改善经营和投资环境,扩大投资

    5.继续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

    6.加快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俄罗斯利用国有企业调控经济

   一 能源私企国有化

   二 核心国企垄断化

   三 政府扶助国企扩张

    1.支持天然气工业公司主导科维克塔凝析气田开发

    2.支持俄罗斯石油公司获得更多油气资源

    3.支持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购入动力机器公司股份

    4.支持国有的对外贸易银行资本和业务扩张

   四 政府高官看管国企

   五 中小国企私有化

  《2006~2008年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中期纲要》述评

   一 普京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任务

   二 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方案与模式选择

    (一)三种方案的内容

     1.第一种方案为悲观方案

     2.第二种方案为中性方案

     3.第三种方案为乐观方案

    (二)三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三 中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

     1.发展人力资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提高国家管理和经济调控的效率

     3.建立和发展保证经济竞争力的市场制度

    (二)积极实施对外经济一体化战略

     1.使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对象国多元化

     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大力吸引国外直接投资

     3.积极融入世界经济,通过加入WTO等国际组织,从双边贸易逐步过渡到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中

     4.发展交通、通讯、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完善和简化关税管理,协助俄罗斯企业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和生产要素流通

     5.努力发展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组织的双边政治经贸关系

    (三)实施新的地区政策,加强地区经济发展

     1.成立地区经济发展的跟踪和分析机构

     2.在实施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发展新的私人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3.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内建立经济特区

     4.进行联邦制改革

    (四)制订全面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1.严格限制住房公用事业服务的价格上涨幅度

     2.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幅度

     3.通过降低石油销售领域的税负和提高该领域的竞争水平,抑制国内石油价格的上涨幅度

     4.提高居民对国家金融市场的信任度

     5.抑制卢布的持续升值

    (五)消除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约束

   四 纲要实施的预期结果及长期发展目标

    1.第一个阶段为惯性发展阶段,或者说适应性发展阶段(2006~2008年)

    2.第二阶段为停顿阶段,或者说经济增长放慢阶段(2009~2010年)

    3.第三阶段为加速增长和现代化阶段(2011~2015年)

  新变化和新趋势:2005年俄罗斯外交总结

   一 2005年俄罗斯外交的三点变化

    1.与美国实现战略妥协的幻想破灭

    2.对独联体政策做出重要调整

    3.对华政策变得积极,中俄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

   二 地缘政治危机的深化

    1.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危机深化——独联体正从“文明离婚”阶段向“改嫁”阶段过渡

    2.“能源换安全”和建立统一经济空间会起到缓解危机的作用,但不会改变独联体发展的大趋势

    3.在独联体地区,与俄罗斯利益相对立的,是欧洲的地缘政治安全要求、独联体内部的离心趋势、美国的全球战略三者联合的力量

    4.独联体离心趋势的长期性决定了西方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地缘政治争夺的长期性

   三 战略选择的基本方向

    1.对于独联体问题,俄罗斯将在新的基础上谋求与西方的妥协

    2.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树立“可靠伙伴”形象,借以淡化对立因素

    3.为了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俄罗斯有可能形成“稳定东方面向西”的战略态势

  俄罗斯对美政策进入“黑障区”*

   一 北约向独联体地区扩展已呈不可避免之势

   二 “颜色革命”成为长期困扰俄罗斯的难题

    1.“颜色革命”是北约向独联体地区东进的序曲

    2.俄罗斯成为美国策动新的“颜色革命”的潜在目标

    3.俄罗斯的能源利益面临着严重威胁

   三 导弹防御计划对俄罗斯的威胁进一步加剧

    1.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威慑效能受到制约

    2.俄罗斯在应对NMD的军事准备上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3.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将受到削弱

    4.俄罗斯的国际威望遭到直接打击

  从喀山会议看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变化

   一 改革独联体机制,保证独联体地区稳定

   二 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变化

   三 独联体合作将主要体现在人文、社会和安全领域

   四 继续推进统一经济空间建设

  俄罗斯与“颜色革命”后的格鲁吉亚

   一 政治关系进一步恶化,贸易关系有所发展

   二 关系持续恶化的原因

    1.两国在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冲突问题上旧怨未解,俄罗斯的军事存在被格鲁吉亚视为维护领土统一的主要障碍

    2.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后,新政权加快推行融入欧洲-大西洋安全和经济结构、疏远俄罗斯的政策

    3.美国和北约积极支持格鲁吉亚“脱俄入欧”的努力

   三 两国关系疏远并将伴随经常性紧张

  2005年的俄日关系

   一 2005年俄日关系基本情况

    (一)高层互访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由冷变缓

    (二)经贸关系呈现出扩大发展的趋势

    (三)在军事领域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关系发展平稳

    (四)领土问题各持己见,和约谈判毫无进展

   二 俄日关系发展前景

 中亚、外高加索国家篇

  中亚五国发展情况报告

   一 中亚度过多事之秋

   二 中亚各国大都开始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三 “颜色革命”促使中亚国家调整对外政策

   四 “三股势力”的威胁依然存在

    1.乌兹别克斯坦是极端势力活动最频繁和最有社会基础的国家

    2.非暴力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

    3.宗教极端政党和组织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五 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中亚五国2005年外交的基本特点

   一 继续奉行平衡、多元的外交政策

    1.与大国、邻国优先发展关系

    2.总体平衡,东、西方并重,有所侧重

    3.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决定了各国外交目标的差异

    4.土库曼斯坦选择放弃独联体成员国资格

   二 与俄、美的关系出现新变化

    1.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全面升温

    2.对美国不信任感增强,乌美关系跌入低谷

    3.美国调整策略,加大对中亚投入

   三 中亚区域化进程发生转折

    1.中亚合作组织并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罗斯成为中亚区域合作的主导者

    2.中亚国家之间加强互利合作

    3.“规范”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合作

  外高加索三国发展情况报告

   一 三国政局相对平稳

   二 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三 三国外交有所侧重

    1.外高加索三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不平衡

    2.与俄罗斯的关系有好有坏

    3.重视同美国的关系,美国的影响有所扩大

    4.融入欧洲、加入北约是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政策趋向

    5.与邻国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

    6.对华经贸关系有所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及其内因

   一 政权更迭的过程

   二 导致政权更迭的内因

    (一)政治因素

     1.阿卡耶夫及其“民主”和“自由”理念

     2.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的规定与阿卡耶夫谋求长期执政相矛盾

     3.政府执政能力差,国家没有一支稳定、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4.反对派力量日益发展壮大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依然困苦,政府缺少发展经济的有效办法

     2.经济领域犯罪严重,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拉大

    (三)社会因素

     1.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人口就业矛盾日益尖锐

     2.地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

     3.地区之间的矛盾掺杂部落因素是吉尔吉斯斯坦政治斗争的又一特点

  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

   一 事件的背景

   二 事件的经过

   三 事件的特点与原因

   四 国际社会的反应

   五 事件的影响

  阿塞拜疆议会选举:结果与分析

   一 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二 国际社会的反应

   三 新阿塞拜疆党获胜的原因

  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及未来政局走向

   一 纳扎尔巴耶夫高票当选的主要原因

    1.经济持续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2.有效的竞选策略和防范“颜色革命”的措施

    3.现任总统的个人魅力

    4.哈反对派力量弱小,很难与纳扎尔巴耶夫相抗衡

    5.邻国事件的负面影响使求稳怕乱成为普遍民意

    6.美国因素的影响

   二 纳扎尔巴耶夫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

    1.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为总统权力继承问题做制度上的准备

 乌克兰等国家篇

  乌克兰等国的转轨及当前形势

   一 新东欧六国的转轨

   二 新东欧六国当前形势

    1.融入欧洲的步伐加快

    2.“去俄罗斯化”日趋明显

    3.大力发展与美国关系

  动荡不安的乌克兰政局

   一 第一次政府危机

    1.腐败问题是导火索

    2.危机的实质是权力之争

    3.经济形势不佳是催化剂

   二 第二次政府危机

  从乌俄天然气纠纷看乌克兰外交

   一 乌俄天然气纠纷及其缘由

   二 乌克兰外交的新变化

    1.积极“西进”成为乌克兰外交的主要方向

    2.展示独立外交形象,谋划建立“去俄罗斯化”的地区组织

    3.脱离独联体一体化进程

   三 对形势的两点估计

    1.俄罗斯将保持和加大对乌克兰的压力

    2.乌克兰将进一步掀起“反俄民族主义”浪潮

  2005年白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一 政治形势

    1.高调表态,立场强硬

    2.严格限制反对派的活动

    3.通过立法来防范“颜色革命”

    4.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5.阻止西方非政府组织入境常驻

    6.重视社会保障,构筑和谐社会

   二 经济形势

   三 对外关系

    1.积极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大力促进俄白联盟的建设,以达到联俄抗美、抵御“颜色革命”的目的

    2.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本国内政

    3.发展与中国关系是白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缘何保持执政党地位

   一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政绩

   二 制定了与时俱进和顺应民意的执政纲领

   三 从亲俄罗斯转为疏远俄罗斯

   四 美国和西欧对沃罗宁并不反感

  入盟前后的波罗的海三国

   一 波罗的海三国的转轨

   二 转轨成功的原因

    1.在经济转轨方式上,三国普遍采取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激进式改革”

    2.政治改革没有成为经济转轨的“绊脚石”

    3.大量外资的注入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复苏

    4.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稳定

   三 加入欧盟后的机遇与挑战

    1.入盟使三国的绝大多数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满足感

    2.在国际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3.入盟使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4.入盟后三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交往更加频繁

 中东欧国家篇

  东南欧形势综述

   一 政治形势

    (一)选举顺利进行,政权平稳交接

    (二)影响政局的不确定因素

     1.波黑问题

     2.科索沃问题

     3.黑山问题

   二 经济形势

   三 对外关系

    (一)入盟进程取得积极进展

    (二)美国确立在东南欧的军事存在

    (三)深化地区合作

    (四)发展对华关系,实现高层互访

  中欧形势综述

   一 政治形势

    (一)各国政治不同程度地向右转

    (二)贪污腐败是左翼执政党失利的主因

   二 经济形势

   三 对外关系

    (一)积极参与欧盟事务,推动欧洲统一进程

    (二)积极参加北约活动

    (三)与美国的关系深入发展

    (四)波俄关系一波三折

    (五)加强区域合作

    (六)对华关系稳步发展

  波兰政治为何向右转?

   一 波兰政治向右转是左翼走向衰落的必然结果

    1.腐败丑闻不断,民主左翼联盟丧失了执政的道德基础

    2.执政方式不为社会接受,缺乏连贯的纲领和明确的社会目标

    3.党内分歧严重,对党的处境和危机估计不一,最终导致党的分裂

   二 右翼政党的政策主张明确,竞选策略恰当

   三 政治向右转反映了波兰政党政治的深刻变革

    1.波兰选民更为关注政党的经济和社会纲领

    2.波兰政坛面临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

    3.波兰政党面临着如何在新的政治秩序中定位的问题

    4.波兰政治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阿尔巴尼亚

  马其顿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塞尔维亚和黑山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斯洛文尼亚

  波兰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附录

  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数据

  中俄关系大事记

  俄罗斯大事记

   2004年

   2005年

  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大事记

  乌克兰 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大事记

   2004年

   2005年

  波罗的海三国大事记

  中东欧国家大事记

   2004年

   2005年

 Foreword Widespread Disintegration,Ceaseless Conflicts

 本发展报告课题组

 导论 裂变在延伸 斗争在延续

简 介:无论对于亚洲还是欧洲来说,中亚都处于一种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后,中亚国家独立,客观上为其他国家进入中亚提供了条件,中亚地区的地缘优势开始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书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与介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作者: 吴宏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简 介:“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本书通过对苏联解体、“颜色革命”发生前后的国际背景、中亚国家的政治体制、“颜色革命”成因等的介绍和分析,论述了“颜色革命”与执政能力的关系,指出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兴衰息息相关,而提高执政能力则...

作者: 赵常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