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55

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ese Sports Society Organizations (2016)

SSAPID:101-5808-3610-76
ISBN:978-7-5097-943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借鉴篇四个部分组成,总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史进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如何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和更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报告着重对各类体育社会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专题篇则对体育社会组织改革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借鉴篇分析了欧美国家非营利性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对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介绍。

相关信息

丛书名:群众体育蓝皮书
编 辑:高启;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8 体育

 《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报告(2016)》编委会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体育社会组织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 体育社会组织的基本理论

    (一)社会组织定义

     1.社会组织

     2.体育社会组织

     3.社会团体

     4.体育社会团体

     5.民办非企业单位

     6.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7.基金会

     8.未登记体育社会组织

    (二)体育社会组织的特性

     1.非政府性

     2.非营利性

     3.组织性

     4.志愿性

     5.专业性

     6.自发性

     7.共益性/公益性

    (三)体育社会组织的分类

     1.按组织功能分类

     2.按法律地位分类

     3.按业务范围和会员组成特点分类

     4.按组织基础分类

     5.按受益面及程度分类

   二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

    (二)改革开放后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

     1.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1年)

     2.规范管理阶段(1992~2002年)

     3.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1年)

     4.全面突破阶段(2012年至今)

   三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一)数量增长较快、结构渐显合理

     1.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2.结构渐趋合理

    (二)作用发挥愈加明显

    (三)稳步推进政社分开

    (四)积极探索改革

     1.积极探索改革

     2.积极开展体育社会组织综合改革探索

     3.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

     4.探索体育社会组织的评估制度改革

     5.探索强化能力建设

     6.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

    (五)加强能力建设工作

    (六)筹资渠道逐渐多元

     1.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多元资金制度框架已形成

     2.推广政府购买取得重要进展

     3.民间融资渠道正在形成

   四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少、结构有待优化

     1.法人登记的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不多

     2.体育社团组织结构不合理

     3.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二)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有待增强

     1.政社不分、权责不清

     2.职责不清

     3.社会组织“一业一会”的垄断格局尚未打破

    (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1.普遍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2.政社分开还需做出极大努力

     3.存在内部少数人员控制与民主自治缺失的问题

     4.法人治理体系不健全

    (四)普遍不具有承接政府服务购买的能力

    (五)政社分开工作有待深化

     1.各自的职责不明确

     2.不愿意放权

     3.职能转移欠规范

     4.还未普遍推广政府购买体育服务

    (六)能力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1.部分体育社会组织难以发挥作用

     2.大部分体育社会组织被经费缺乏所困扰

     3.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

   五 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的政策建议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转变观念、明确重点

     2.建立体育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协商机制

     3.实现政社分开

    (二)深化体育社会组织改革

     1.做好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2.统筹解决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探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1.完善政策环境

     2.探索建立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制度

     3.重视制定实施扶持政策

    (四)积极推广公共体育服务购买

     1.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购买制度

     2.规范购买服务行为

     3.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4.提高管理能力

    (五)明确培育发展重点

     1.加强体育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2.培育基层社区未登记体育社会组织

     3.培育发展自律联合性体育社会组织

     4.加强实体性体育服务机构建设

     5.建设高素质的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队伍

    (六)建立和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

    (七)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组织法人治理体系

 Ⅱ 分报告

  B.2 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一 体育社团的界定与类型

   二 体育社团发展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体育社团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社团的发展

     1.全国性体育社团数量逐步增加

     2.体育社团的平稳发展

   三 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一)各类体育社团蓬勃发展,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体育社团的规范化发展初显成效

     1.大多数体育社团登记注册

     2.体育社团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

     3.经费支出基本满足了会员的体育需求

     4.办公场所比以往有较大改善

     5.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初现端倪

    (三)体育社团满足多元化体育需求作用凸显

    (四)体育社团管理突破已有模式

     1.强化民政登记和管理的模式

     2.另设主管部门的模式

    (五)体育社团的发展

     1.体育社团发展的基础

     2.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不断拓展

     3.体育社团与政府脱钩,市、县先行

     4.新兴体育社团发展迅速

   四 体育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与社会需求相比,体育社团数量少、结构不合理

    (二)政社不分严重影响了体育社团的发展

     1.行政领导兼任体育社团负责人的现象普遍

     2.体育社团办事机构部门化严重

    (三)体育社团自治能力缺乏

     1.多数体育社团“组织制度虚化”

     2.自律机制不完善

    (四)政府管理体育社团的理念滞后

     1.体育社团还缺乏独立性

     2.政府对体育社团缺乏扶持和服务意思

    (五)体育社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五 体育社团发展的趋势

    (一)体育社团发展的地方创新

     1.“备案制”管理模式:扩展不具备登记资格体育社团的发展空间

     2.“社区服务中心”模式:将基层体育服务、协调、管理功能融为一体

     3.“枢纽型”管理模式:体育社团先挂钩后脱钩的探索

    (二)体育社团的未来发展

     1.转变观念:体育社团发展的新理念

     2.引导扶持:体育社团发展的关键

     3.自律机制: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B.3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现状、作用与政策建议

   一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定义与属性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定义

     1.民办非企业单位

     2.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属性

     1.民间性

     2.非营利性

     3.实体性

     4.服务性

     5.专业性

     6.志愿性

   二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功能与分类

    (一)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功能

     1.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2.培育体育消费增长点

     3.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4.改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

     5.吸纳社会就业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类

     1.按照法律地位分类

     2.按照行业分类

     3.按照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功能分类

     4.按照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对向分类

     5.按照运作主体分类

   三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历程

   四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若干理论问题

    (一)财团法人与社团法人制度

     1.设立方式

     2.内部治理关系

     3.组织机构

     4.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同之处

     5.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同之处

    (二)非营利营销

    (三)非分配约束原则

   五 几种主要体育类民办非企业模式

    (一)学校模式(事业单位模式)

     1.普通学校模式

     2.体育运动学校模式

    (二)体育场馆模式

    (三)体育社会团体模式

    (四)企业模式

   六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现状

    (一)数量增长较快

    (二)能力建设受到重视和加强

    (三)部门协同机制开始形成

    (四)促进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五)为深化和依法治理体育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六)服务对向广泛,服务形式内容更加适合多元需求

    (七)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管理模式

    (八)探索建立规范、独立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制度

    (九)塑造品牌、聘用名师、营销推广是成功运作的重要经验

   七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不足、结构不优

    (二)缺乏活力,发挥作用不明显

    (三)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四)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人才普遍缺乏

    (五)财务管理规范化有待提高

   八 促进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为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定位

    (二)运用市场机制,激发和释放活力

    (三)强化能力建设

     1.加快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去单位化

     2.清晰地把握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宗旨

     3.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在服务社会中寻求发展空间

     4.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增强自治能力

     5.重视负责人的作用

    (四)加强机构实体化建设

    (五)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

  B.4 体育基金会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 体育基金会的基本理论

    (一)概念界定

    (二)特点

     1.组织性

     2.非政府性

     3.公益性

     4.非营利性

     5.基金信托性

    (三)功能作用

     1.培养扶植竞技体育人才

     2.关注和支持群众体育建设

   二 体育基金会发展概述

   三 体育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一)组织人员

     1.组织形式

     2.组织结构

    (二)资产运营

     1.收入

     2.支出

    (三)业务活动

   四 体育基金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管理因素

     1.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2.税收体系有待改善

     3.注册资金门槛过高

    (二)社会资源因素

     1.社会公众的体育公益意识相对淡薄

     2.体育公益领域缺乏榜样人物

     3.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三)体育基金会自身因素

     1.社会公信力相对薄弱,透明度有待提高

     2.内部资源缺乏,运作能力有限

   五 发挥体育基金会作用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立法,提高立法层级

     1.明确监管责任主体,规范相关程序

     2.建立完整的税收体系

     3.提高立法层级

    (二)调整政府对体育基金会的介入程度

     1.逐步放权

     2.政策引导

    (三)营造适合基金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强化信息公开,提高基金会公信力

     2.完善监管模式,重视行业自律和第三方评估

     3.推广公益文化,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

  B.5 城乡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定义

   二 城市基层文化体育组织——文体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

    (一)城市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概况

    (二)城市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体育服务功能

   三 农村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乡镇文化站

    (一)我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历程

     1.集体经济时代(1949~1981年)

     2.税费时代(1982~2004年)

     3.新农村时代(2005至现在)

    (二)我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发展现状

     1.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建设情况

     2.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场地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3.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队伍建设

     4.乡镇综合文化站经费得到保障

     5.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6.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进入法制化

   四 我国城乡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组织机构和人才保障的不足

     1.全国大多数乡镇没有独立建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2.在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中拥有正式编制的人员较少

    (二)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管理工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三)部分文化体育产品与基层群众需求不相适应

    (四)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五)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效率不高

   五 我国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发展对策

    (一)大力加强基层文化体育组织队伍建设

    (二)充分发挥相关资金的功能作用

    (三)积极整合各种文化体育资源

    (四)不断提升文化体育服务水平

    (五)提高基层公共体育场地的设施利用率

  B.6 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基本情况研究

   一 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基本理论

    (一)相对固定的健身场所是健身站点的生存根基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健身站点的组织保障

    (三)科学的健身活动是健身站点的活力源泉

    (四)群众自愿参加、自我组织是健身站点的组织属性

    (五)规范管理是健身站点的发展动力

   二 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发展历程

    (一)健身站点形成的动因

    (二)健身站点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通过备案认同健身站点的地位

    (四)地方体育部门不断加强健身站点的规范管理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站点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六)地方体育部门积极探索健身站点的资助扶持方式

   三 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现状

    (一)健身站点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健身站点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三)健身站点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

    (四)健身站点成为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地区对健身站点的定义较为模糊

    (二)健身站点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三)体育部门对健身站点的管理尚未到位

    (四)健身站点的生存状态不稳定

   五 对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理论探讨与政策建议

    (一)对健身站点的理论探讨

     1.对健身站点该不该管理和如何管理的问题

     2.健身站点该不该扶持和如何扶持的问题

    (二)对健身站点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身站点工作长效化制度

     2.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实施健身站点备案、评估制度

     4.建设全国健身站点信息服务平台

     5.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站点中的作用

     6.加大对健身站点的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B.7 网络体育组织的发展研究

   一 网络体育组织的界定与分类

    (一)网络体育组织的界定

    (二)网络体育组织的分类

   二 网络体育组织的特征

    (一)非正式性

    (二)虚实结合性

    (三)边界模糊性

    (四)组织信任脆弱性

    (五)流动性

   三 网络体育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体育组织延伸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变了体育互动模式

    (二)网络体育组织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递速度

    (三)网络体育组织凸显了多元社会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

    (四)网络体育组织改变了草根体育组织的适应性和社会生存能力

   四 网络体育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组织稳定性差

    (二)组织成员之间信任脆弱

    (三)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

    (四)组织合法性身份缺失

   五 网络体育组织发展的未来

    (一)网络体育组织的数量快速增加

    (二)不断完善网络体育组织的法律法规

    (三)重视网络体育组织开展新兴体育项目及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

 Ⅲ 专题篇

  B.8 全国性体育社团建设和发展研究

   一 全国性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脉络

     1.对外交往的牌子:20世纪80年代以前“虚设”的体育社团组织

     2.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探索

     3.“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模式的形成

    (二)发展现状

     1.全国性体育社团管理体制

     2.全国性体育社团发展概况

    (三)面临的挑战

   二 全国性体育社团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形式

    (一)全球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发展和治理理念的兴起

     1.公共服务供给中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

     2.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其内涵

    (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组织的政策走向

    (三)国家战略格局下,加快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建设和发展的紧迫性

     1.体育日益融入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对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社会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2.建设体育强国,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快培育建设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

     3.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化体育治理体系已达成共识

   三 全国性体育社团建设和发展对策

    (一)明晰全国性体育单项协会的职能,准确定位协会的公益和互益法人身份

     1.明确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能

     2.明确单项体育协会的定位和性质

     3.明确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公益法人和互益法人身份

    (二)明晰政府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能划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

     1.明晰政府和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能划分

     2.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

    (三)完善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内部治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社团组织自治体系的发育成长

     1.加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

     2.加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自身能力建设

     3.加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自治体系的建设

    (四)加强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

     1.明晰行政业务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各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监管责任,建立起制度化的综合性监管体系

     2.规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公共管理权力

     3.加强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社会监督

    (五)加强政策和环境支持,为全国性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1.提高现代体育事业治理模式转型发展的共识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以服务为轴心的新型关系

     3.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保障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4.完善体育法、全国性体育社团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

   附件:体育总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分类情况一览

    一 体育社会团体(103个)

     (一)奥运项目类体育协会(36个)

     (二)其他项目类体育协会(39个)

     (三)非项目类体育协会(22个)

     (四)国际性体育社团(6个)

    二 体育基金会(2个)

  B.9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

   一 政府购买服务概况

    (一)概念界定

     1.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2.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二)政府购买服务必要性

     1.政府职能定位

     2.社会组织职能定位

     3.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三)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环境

     1.宏观篇

     2.部委篇

     3.地方篇

   二 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

    (一)概念界定

     1.公共体育服务

     2.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3.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

    (二)行为目标与行为主体

     1.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行为目标

     2.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行为主体

     3.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的重要性与不足

    (三)我国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进程及现存问题

     1.发展进程

     2.现存问题

    (四)购买内容、范围与购买方式

     1.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与范围

     2.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

     3.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流程

    (五)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实施

     1.合同签订

     2.资金支付

     3.监督管理

    (六)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评估

     1.需求评估

     2.绩效评估

   三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创新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三)正确处理体育部门与社会的关系,促进职能转变

    (四)加快推进购买群众公共体育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五)营造待遇公平、机会均等的环境

    (六)加强体育社会组织承接群众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建设

    (七)体育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提高购买服务的管理能力

    (八)坚持规范操作,完善购买程序

    (九)建立监督机制,评估购买绩效,使购买服务合理合法

    (十)建立群众公共体育服务购买信息公开制度

   附件1 《江苏省本级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暂行办法》

   附件2 《常州市关于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办法(暂行)》

    一、购买主体

    二、承接主体

    三、购买内容

    四、购买方式

    五、项目实施

    六、强化监督

  B.10 体育社会组织筹资研究

   一 体育社会组织筹资概念

    (一)筹资

    (二)“资”

     1.资金

     2.资源

   二 体育社会组织筹资存在问题

    (一)经营与非营利性解释

     1.不以营利为目的

     2.盈余非分配约束

     3.资产不归经营者所有

    (二)体育社会组织筹资现状

     1.渠道单一,过于依赖政府

     2.能力偏差,自创收入过低

     3.捐赠比例低,公信力待提高

   三 体育社会组织筹资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原则

    (二)时机适当原则

    (三)规模适宜原则

    (四)经济性原则

    (五)风险适当原则

    (六)多方配合原则

   四 体育社会组织筹资策略分析

    (一)协同筹资策略

    (二)负债筹资策略

    (三)权益筹资策略

    (四)社企筹资策略

   五 体育社会组织筹资渠道

    (一)会费收入

    (二)分支(代表)机构的收入

    (三)政府渠道

     1.服务购买

     2.专项资助补贴

     3.行政奖励

    (四)社会募捐渠道

    (五)经营收入

     1.业务收入

     2.赞助收入

     3.商品销售

    (六)资本性收入

     1.商业投资收入

     2.融资租赁收入

     3.权益收入

     4.利息收入

    (七)项目性收入

     1.联合劝募项目

     2.企业合作项目

     3.横向合作公益服务项目

     4.体育社会组织孵化项目

     5.吸收草根体育组织项目

   六 体育社会组织税收与优惠政策

    (一)体育社会组织涉及的税种

     1.涉及的税种

     2.主要缴纳的税种

    (二)免税税种及免税项目

     1.企业所得税

     2.增值税

     3.特殊性免税税种及项目

     4.个人、企业向社会组织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体育社会组织免税资格认定

 Ⅳ 借鉴篇

  B.11 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介绍

   一 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作用

    (一)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相关概念的界定

     1.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2.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二)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

     1.美国

     2.英国

     3.德国

     4.韩国

     5.澳大利亚

     6.日本

     7.加拿大

    (三)国外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1.提供体育服务的功能

     2.沟通和协调的功能

     3.整合资源的功能

     4.参与影响公共体育政策的功能

   二 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

    (一)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资格认定

     1.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

     2.宗旨和原则

     3.资本条件和成员条件

    (二)体育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

     1.异议原则与登记原则

     2.成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三)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

     1.税收优惠的分类原则

     2.各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四)体育非营利组织的个人利益限制

   三 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运营管理

    (一)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二)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结构模式

     1.德国体育联合会模式

     2.日本体育协会模式

     3.国际单项运动联盟模式

    (三)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

     1.政府的资助和补贴

     2.公共机构的资助

     3.体育博彩行业提成

     4.来自个人或企业捐赠

     5.组织成员缴纳会费

     6.经营性服务收费

    (四)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

     1.政府监管手段

     2.社会监管手段

     3.行业监管手段

   四 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一)国外政府关于体育事务的管理体制

     1.行政部门主导型体制

     2.行政与社团结合主导型体制

     3.社会团体主导型

    (二)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1.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与体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2.政府与体育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分析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启示

     1.合理调整体育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制度

     2.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3.政府加强职能转变,对体育社会组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4.拓展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平台,推进合作制度化

   五 国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案例

    (一)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

    (二)法国体育协会

    (三)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

佘涛:《网络体育社团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举措》,《体育与科学》2015年第2期。

朱莉欣、闫倩:《网络空间的法律属性困境与信息安全立法》,《中国信息安全》2015年第5期。

沈可:《我国网络体育社团发展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第1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人民网,2015年2月3日。

陈红星、李海燕、陈艳:《网络体育自组织兴起的社会学意义》,《体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蔡翠红:《国家—市场—社会互动中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9期。

张伟、李建国:《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体育组织研究述评与前瞻》,《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冯晓丽、李秀云:《新媒体时代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黎明脚步组织”为例》,《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康晓光:《权力的转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续川:《关于我国体育组织体系改革的思考》,《体育文化导刊》1996年第5期。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研讨文集》,1994。

宋守训、张立、雷军等:《关于我国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研究》,载于《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

常建平:《关于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资料。

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关于协会情况的报告》,2014。

唐铁汉、李军鹏:《公共服务的理论演变与发展过程》,《新视野》2005年第6期。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2期。

周红云:《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基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

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年第3期。

王名、蓝煜昕:《社会新政:从管理到治理》,《前线》2014年第6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新华网》,2015。

龚道伟:《行业协会规范治理权及行政法规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郁建兴:《“一业一会”还是“一业多会”》,《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姚颂平:《俄罗斯联邦体育改革的启示》,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全面深化体育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

王名:《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公益服务网,http://www.ngocn.nte/news/1175.html。

陈晓军:《互益性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以商会、行业协会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7。

关信平:《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何峥嵘:《事业单位的分类与事业组织的界定》,《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马庆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关信平:《论我国当前加强和改善社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城市观察》2012年第2期。

王名、丁晶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经验》,《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4期。

张康之:《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归宿》,《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

俞可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周庆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现代化建设》,《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王名、张严冰、马建林:《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社会》2013年第3期。

关信平:《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建设路径》,《人民论坛》2014年第4期。

王名:《关于加快出台三大条例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建议》,《学会》2013年第9期。

李毅中:《行业协会要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发展》,《中国社会组织》2014年第16期。

王名、王春婷:《推位让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开放导报》2014年第10期。

〔美〕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野》,贾西津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魏来、石春健:《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体育学刊》2005年第12期。

俞琳、曹可强等:《非营利性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体育科研》2008年第2期。

陈金罗、金锦萍、刘培峰等:《中国非营利组织法专家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廖鸿、石国亮、朱晓红:《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创新与启示》,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李本公主编《国外非政府组织法规汇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黄世席:《欧洲体育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林显鹏:《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参阅材料,2001。

王名、李勇、黄浩明:《英国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美〕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商务印书馆,2008。

苗大培:《“第三部门”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国家与社会共建的理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侯海波:《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探析》,《山东体育科技》2014年第3期。

于文谦、韩伟、王乐:《日本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体育学刊》2007年第10期。

简 介:本书对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出现、发展、演进进行历史描述,对现实状况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书中围绕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的内涵、特征、层次和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中国特色进行理论研究;对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特征、运行机制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实证调研和个案研究,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形成全面、客观的判断;思考和探...

作者: 冯晓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