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42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7~200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Service of Beijing (2007-2008)

SSAPID:101-5805-3792-69
ISBN:978-7-5097-0023-5
DOI:
ISSN:

[内容简介] 北京市政府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着重强化政府在基础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责任,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本书对2007年北京市公共服务的发展作出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社科文献资源库之皮书数据库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7~2008)》编委会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总报告

  首都服务型政府的雏形初显端倪

   一 首都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成效显著

    (一)首都服务型政府初显雏形

    (二)服务型政府的成效初显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保持较低失业水平

     2.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标准提高

     3.实施公交优先,落实惠民政策

     4.社区卫生向公益性回归,服务水平提升

     5.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教育公平初步体现

     6.“两限房”和“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住房保障大有改善

     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改善

   二 首都新公共服务理念基本形成

    (一)服务型政府是潮流所向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向新公共服务理论演进

     1.早期公共管理理论盛行于大工业时代

     2.新公共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末期

     3.新公共服务理论兴盛于21世纪

     4.理论的实践范式

   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需更完善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育公平需更完善

   四 科技政策理念提升,创新环境日益完善

    (一)科技政策理念变化加速政策体系建设

    (二)科技创新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

     1.建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弥补创新链条的缺环

     2.建立中央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

     3.完善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方面的政府投资体制

     4.尽快出台智力要素管理分配的原则

   五 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总体水平仍需提高

    (一)社会保障“扩面提标”

    (二)社会保障总水平仍需提高

     1.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与措施

     2.建立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 基础设施投资效果显著,全面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基础设施投资效果显著

     1.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形成

     2.借奥运东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更加合理

     3.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成效显著

     4.政府决策方式转变,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加快

    (二)全面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1.进一步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

     2.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

     3.重视基础设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从法律上保证基础设施的良性发展

   七 环境质量在高代价中提高,环境服务意识在管理中萌芽

    (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

    (二)实施排污总量控制,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要求

    (三)多管齐下,努力改善大气环境,北京的天更蓝了

    (四)服务奥运、服务群众,认真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1.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不断增加

     2.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瓶颈

     3.环境管理手段简单,代价过大

     4.“运动式”环境管理方法使环境政策不连续

     5.环境服务群众、群众参与环保的机制尚未形成

   八 公共安全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但形势依然严峻

    (一)公共安全成为衡量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指标,安全保障成为一种公共需求

    (二)食品药品安全成为近几年来首都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食品安全

     2.药品安全

    (三)狠抓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首都公共安全各项应急预案制度日臻完善

    (四)首都公共安全立法取得新进展

    (五)信息安全成为首都公共安全又一重要领域

 科技与教育篇

  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状况分析

   一 引言

   二 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状况分析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

     1.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

     2.科技财力资源现状

     3.科技物力资源状况

     4.小结

    (二)科技产出角度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1.科技活动直接产出情况

     2.技术产业化产出情况

     3.科技创新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4.首都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

     5.小结

    (三)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

     1.首都科技创新系统内部结构分析

     2.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分析

     3.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4.创新服务环境分析

     5.小结

   三 政策建议

    1.建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弥补创新链条的缺环

    2.建立中央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

    3.完善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政府投资体制

    4.尽快出台智力要素分配指导原则

    5.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环境

  首都技术转移的实践

   一 首都技术转移服务业定位

   二 首都技术转移的特点

    1.北京地区技术转移辐射面广、成交量大

    2.对北京及周边省市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3.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4.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地区

    5.较少采用技术许可的模式

    6.技术转移模式处于探索期,缺乏普适性

   三 首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一)技术转移机构

     1.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2.大学科技园

     3.科技企业孵化器

     4.科技咨询机构

    (二)区域技术转移联盟

     1.北京技术转移服务联盟

     2.环渤海技术转移联盟

   四 首都技术转移服务模式

   五 首都推动技术转移的措施及经验

    (一)首都实施技术转移战略的背景

    (二)北京市政府推动技术转移的措施

     1.设立“科技中介服务专项”

     2.建立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

     3.实施“名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战略”

     4.建设中试基地,促进技术转移

     5.召开技术转移峰会,搭建技术转移大平台

     6.实施技术转移战略

     7.发布《北京市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首都技术转移的效果、经验及启示

     1.首都技术转移的效果

     2.首都技术转移的经验和启示

  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一 首都基础教育概述

    (一)首都基础教育规模

    (二)首都基础教育硬件情况

    (三)首都基础教育软件情况

    (四)首都基础教育质量

   二 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状

     1.制订《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及配套文件

     2.统筹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

     3.大规模、高质量地组织干部和教师培训

     4.重视专题研究和项目合作,实施分类指导和区域推进

     5.充分发挥媒体和信息的作用,为推进实验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1.继续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推动义务教育教材建设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和干部培训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

     5.监控与评价和教育科研

     6.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

     7.组织第一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初步总结

   三 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

     1.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加强组织保障和总体规划

     2.坚持以研究为先导,加强政策和制度保障

     3.开展持续有效的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4.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经费和物质保障

     5.实行有效统筹和监管,加强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

     6.把握舆论导向,加强有利环境的营造

    (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推广

     2.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3.考试与评价改革稳步推进

   四 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要求的普通高中办学要求与现实条件的矛盾

     2.新课程类型多样与以往长期实行国家统一课程的矛盾

     3.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培养能力与长期存在的教学方式过分单一的矛盾

     4.建立新的课程分级管理模式与现实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矛盾

     5.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实行综合评价与长期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矛盾

    (二)义务教育教学教改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还没有完全落实

     2.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推进仍不均衡

     3.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亟待加强

     4.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发展亟待解决

     5.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得不够理想

   五 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建议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措施

     1.需要把握好六个关系

     2.针对课程改革中呈现的五个矛盾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1.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把握好三类课程所承担的不同功能

     2.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起点

     3.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机械分割

     4.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

     5.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满足有差异的学生的不同需求

     6.对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边缘学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分析

   一 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教育服务的支出目的

   二 北京市义务教育服务及其机会均等问题

   三 重点关注义务教育中的“边缘学生”

   四 如何关注公共教育中的“边缘学生”

  促进北京出版发行业发展的政策设计

   一 图书出版业的政策设计

    (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二)自由选择出版定位

    (三)改变书号资源化

    (四)实行出版双轨制

    (五)出版社规模两极化

    (六)产业走向国际化

    (七)经营走向多元化

    (八)出版技术现代化

   二 音像电子出版业政策设计

    (一)维护市场秩序

    (二)规范产业行为

    (三)提升组织水平

    (四)加大科技支持

    (五)加快人才培养

    (六)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七)出台扶持政策

    (八)加强行业监管

   三 报刊出版业的政策设计

    (一)产业化与事业化并行

    (二)集团化与国际化并行

    (三)品牌化与集中化并行

    (四)专业化与系列化并举

    (五)纸质刊与网络刊并举

    (六)案内作业与案外作业并举

    (七)广告型与非广告型并举

   四 发行业的政策设计

    (一)出版发行一体化

    (二)出版物批发专业化

    (三)出版物批发规模化

    (四)图书零售业态多样化

   五 出版发行管理设计

    (一)出版业的行政管理

    (二)出版业的法律管理

    (三)出版业的行业管理

    (四)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保障篇

  完善北京城乡低保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 北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

    (一)社会救助体系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 北京市低保制度现状评析

    (一)对北京市低保制度运行情况的评价

     1.保障基本人权

     2.救助对象普遍

     3.明确权利义务

     4.政府承担责任

     5.社会效益显著

     6.强调治本脱贫

     7.广开社会资源

     8.促进社会聚合

    (二)北京市低保制度运行的难点

     1.低保人员的确定

     2.财产关系不明,骗保行为时有发生

     3.企业员工保障不能完全履行

     4.人户分离难掌握情况

     5.促进就业力度不够

     6.处罚力度不够

    (三)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是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 构造以社会诚信体系为基础的低保体系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政府职能转变

     1.加强社会保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和内在要求

     2.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二)社会诚信体系是建设低保制度的关键环节

     1.社会诚信体系

     2.政府诚信体系

     3.个人诚信体系

    (三)关于建立诚信体系、改进北京低保制度的建议

     1.大力推行北京“市民卡”

     2.严格执行诚信协议,加大违法惩戒处罚力度

     3.特别授权

     4.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监管,理顺职能,统筹考虑

  北京市贫困人口的救助与就业研究

   一 社会救助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一)救助的无期限从客观上助长了依赖思想

    (二)“家庭财产调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障碍

    (三)救助的平均化无法满足“特困户”需要

   二 贫困人口的就业特点及问题

    (一)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特点

     1.中年群体正在成为再就业的主流

     2.就业相对稳定,择业面正在拓宽

     3.大部分人具有“两低”特点,即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低,仅为初、高中毕业

     4.大部分人就业后工资不超过1000元

     5.食品和教育成为再就业家庭的主要支出

     6.近年来,贫困家庭居住条件有所改观

    (二)制约贫困人口再就业的几个因素

     1.就业后收入低,减弱了再就业的意义

     2.就业后无法得到“三险”的保障

     3.弱就业能力使再就业缺乏竞争力

     4.对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就业扶助力度不足

   三 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率的对策与措施

    (一)解决再就业家庭工资低的问题

    (二)扩大社会保险补助优惠面

    (三)有效解决弱就业能力问题

    (四)以社区为载体对“低保边缘家庭”进行扶助

  北京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政府的作用

   一 北京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概况

    (一)计划经济时期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三)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四)北京市城镇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情况

   二 北京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政府的作用

    (一)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

     1.外地农民工医疗保险

     2.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住院医疗保险互助基金

     3.积极推广“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

    (二)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必要的经济责任

    (三)积极探索创新医疗保险偿付方式,形成了多种付费形式并存的局面

   三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当前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使医疗保险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2.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速度加快,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风险加大

     3.医疗服务过度与盲目就医并存

     4.多种医疗保险制度并存,管理成本大

     5.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效率低

    (二)原因分析

     1.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不明确

     2.与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的其他制度体系不健全

     3.政府责任不明确、宏观调控职能缺失

     4.医疗保险定位存在偏差

   四 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趋势与改革思路

    (一)发展趋势

     1.健康观念的改变拓宽了医疗保障的范围

     2.医药科技的进步加大了医保费用控制的难度

     3.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提出了新要求

    (二)城镇医保制度改革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制性、强制性

     2.医疗保障范围的普遍性

     3.医疗保障水平的适度性

     4.医保制度目标定位的合理性

     5.医保制度与公共卫生发展的协同性

    (三)改革措施与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2.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尽快建立社会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力度

     4.强化政府对医疗保险市场的监控作用

     5.积极推动医保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

     6.引导人们医疗消费行为的合理化

  北京市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政策因素分析

   一 引言

   二 医药产业现状调查

    (一)生产、销售快速增长

    (二)效益大幅回升

    (三)药品价格稳中略降

   三 制约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政策性因素分析

    (一)调查总体情形介绍

    (二)当前制约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企业在新药研发中的困难

    (四)对当前相关医药产业政策的评价

   四 医药企业创新与发展政策与措施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2.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合理衔接

    3.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4.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符合

   五 加强医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框架

    (一)政策与措施的主要内容

    (二)政府支持医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1.政府应该完善创新和发展计划体系,引导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

     2.完善和优化机构服务和网络,为医药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3.拓展融资渠道,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为医药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多方融通资金

     4.支持医药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企业间联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成立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的政策思考

   一 成立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的“四个”需要

    (一)充分体现政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

    (三)解决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1.慈善理念不深入人心

     2.政府规范支持力度不够

     3.慈善公益组织对社会资源动员能力弱

     4.发展慈善事业的激励机制严重滞后

    (四)保障北京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 政府的支持是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三 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成立后的基本框架及主要职能

   四 建立“政府宏观管理,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微观管理,社会监督管理”的慈善事业发展管理新机制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研究

   一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草根组织”监督缺位

    (二)司法监督缺位

    (三)社会舆论监督不力

    (四)民间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五)公民个人监督热情不高

    (六)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二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不力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对“草根组织”的忧虑是造成政府监督缺位的重要原因

    (二)较低的司法独立性是造成司法监督缺位的重要原因

    (三)较窄的新闻自由度是造成社会舆论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中介机构欠发达是造成民间评估机制缺位的主要原因

    (五)公民意识淡薄是造成个人监督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

    (六)慈善行业联合会的滞后建立是造成行业自律机制缺位的主要原因

   三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的创新设计

    (一)建立政府对“草根组织”的监督机制

    (二)建立司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

    (四)建立民间评估机制

    (五)建立公民个人监督机制

    (六)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基础设施篇

  首都公共交通政策与管理

   一 北京交通发展总体战略

    (一)北京交通发展形势分析

     1.社会经济形势

     2.交通需求变化趋势

     3.交通供给预测

    (二)北京交通发展战略

     1.北京交通发展症结分析

     2.北京交通发展两大战略

   二 北京公共交通基本情况

    (一)轨道交通概况

    (二)地面公交概况

     1.市区公交概况

     2.市郊公交概况

     3.远郊区县境内客运概况

   三 北京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

    (二)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三)优化提升地面公交系统

     1.总体思路

     2.主要步骤

   四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一)加快新线建设,扩大轨道路网规模

    (二)改造既有线路,提高轨道交通安全水平和运营效率

     1.实施消隐改造工程

     2.分步实施提高运力措施

    (三)坚持低票价政策,实现全轨道路网无障碍换乘

   五 优化提升地面公交系统

    (一)市区地面公交提级改造

     1.2006年北京市地面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

     2.市区地面公交改革政策措施

     3.市区地面公交改革成效

    (二)发展郊区客运

     1.郊区客运存在的问题

     2.发展原则

     3.2010年发展目标

   六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长效机制

    (一)轨道交通

    (二)地面公交

  北京市政管理系统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思考

   一 城市市政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一)市政管理的内涵

    (二)市政管理功能

     1.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2.创造宜居城市的基本前提

     3.城市安全运转的必要保证

     4.充分发挥城市效益的重要依托

     5.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必要环节

    (三)市政管理的社会管理

    (四)市政管理的公共服务

   二 世界大都市市政管理社会化和服务化的改革与经验教训

    (一)改革背景

    (二)改革过程

    (三)改革的经验教训

   三 市政管理实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管理社会化与服务化的现状

     1.市政公用事业运营管理基本实现社会化

     2.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市政管理初步实现市场化

     3.加强依法行政,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市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畅,职能不清

     2.市政管理社会化和服务化水平低

     3.法律法规不健全,依法管理观念落后

     4.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健全

   四 市政管理社会化和服务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的市政管理理念是市政管理社会化和服务化的基础

    (二)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监督、执法体制,解决管理缺位、虚位

    (三)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市政管理模式

    (四)建立健全市政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五)创新市政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六)市政管理最优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首都信息化政策与服务管理

   一 北京信息化发展总体状况

   二 2008年北京市进一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思路和工作

    (一)规划的原则

    (二)要把信息系统扩展到“事件管理”

    (三)满足“数字北京”和“数字奥运”对北京市信息化的要求

    (四)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提升了信息化服务能力

    (五)深化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

   三 北京市管理政策、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要层次分明——信息化是管理和服务的变革

    (二)眼光长远——信息化规划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

    (三)克服分散——立足于资源整合的建设观

    (四)挖掘智能——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技术潜力

    (五)刷卡权限——政府的重要职能

    (六)政策涵盖——信息化机构的职能范畴

   四 把握全局,实现信息化与公共服务的跳跃发展

    (一)加大政策的推动和约束

    (二)行业开拓与许可限制

    (三)抓住信息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四)发展规划要立足于标准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社会监管篇

  首都环境管理政策思考

   一 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一)“命令—控制”型环境管理政策

    (二)基于市场的环境管理政策

    (三)自愿环境管理政策

   二 首都环境管理政策的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

    (二)20世纪90年代

    (三)2000年以后

   三 现行环境管理政策手段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问题

    (二)市场化的管理手段仍然不足,“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的代价过高

    (三)缺乏广泛和深入的公众参与

   四 首都环境管理成效与问题

    (一)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二)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瓶颈

    (三)噪声污染严重,成为环境投诉最集中的领域

    (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能力不足,排放总量不断上升

    (五)放射污染问题

   五 完善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生态环境优先发展的理念

    (二)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政策

    (三)鼓励引导企业实施自愿环境管理

    (四)推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一 北京城管五年来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回顾与分析

    (一)北京城管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模式

     1.历史与现状

     2.北京城管的发展模式

    (二)城管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1.城管背负着政府体制转型、职能转变所带来的部分沉重代价

     2.城管承担政府执法职能中最艰难的部分,是现代社会矛盾的综合聚焦点

     3.首都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北京城管的特殊性

    (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北京城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1.城管内涵式发展的经济原因

     2.城管内涵式发展的政治原因

     3.城管内涵式发展的社会原因

   二 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含义和发展目标

    (一)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含义

     1.内涵式发展即集约式发展

     2.内涵式发展即规范式发展

     3.内涵式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4.内涵式发展即跨越式发展

    (二)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目标

     1.内涵式发展首先是要解决城管的生存问题

     2.内涵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城管的发展问题

   三 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条件、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一)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条件

     1.政府信赖、社会理解、舆论公正:努力营造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环境条件

     2.首都资源、率先改革、人文环境:整合利用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资源条件

    (二)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

     1.必须明确城管的职能定位:以明确城管职能职责为核心,建立与内涵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管体制机制

     2.必须明晰城管的角色定位:城管是城市管理的中坚组织,是城市和谐发展的维护力量

    (三)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必须应对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带来的挑战

     1.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给城管带来的机遇:精细化为城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是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

     2.精细化(网络化)管理给城管带来的冲击:精细化对城管地位、执法手段和方式的挑战

   四 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规划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路线图”

     1.近期任务:明确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方向和基本框架

     2.中期任务:形成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内生机制

     3.远期任务:实现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抓住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几个关键环节

     1.观念与思路

     2.素质与能力

     3.管理与培训

     4.体制与机制

     5.信息化与科技装备

     6.基层城管

     7.城管文化

    (三)确立实现北京城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

     1.通过建设“责任城管”,转变执法理念

     2.通过建设“服务城管”,完善执法方式

     3.通过建设“专业城管”,提高执法水平

     4.通过建设“文明城管”,丰富执法手段

     5.通过建设“人本城管”,提高队伍素质

     6.通过建设“法治城管”,严格执法程序

     7.通过建设“科技城管”,提高执法效率

     8.通过建设“公共城管”,改善公众形象

  北京市城管执法在城市运行环境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实现方式

   一 北京市城管执法的职能定位

    (一)北京市城管执法的法律定位

     1.对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现状的分析

     2.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中的北京城管的法律定位

    (二)北京市城管执法的职责定位

     1.北京市城管职责现状及分析

     2.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中的北京城管职责定位

    (三)北京市城管执法的权限定位

    (四)小结

     1.“物业化”管理模式

     2.“区域分类”管理模式

     3.“城管进小区”管理模式

   二 北京市城管执法的实现方式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理念

    (二)北京城市管理执法的实现方式

     1.职能

     2.运行机制

     3.执法队伍建设

     4.执法方式

     5.程序

     6.装备经费保障

     7.法律保障

   三 结论

  北京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一 北京的市场监管体制正面临着根本的转变

    (一)从以集贸市场监管为主向全社会统一大市场监管的转变

    (二)从对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监管向全体市场主体监管的转变

    (三)从“驻场式”、“运动式”监管向巡查制监管的转变

    (四)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业态、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监管的转变

   二 以三项监管制度改革为核心,建立现代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制度

    (一)市场准入监管制度改革

    (二)市场主体监督制度改革

    (三)商品质量监管制度改革

   三 将目前分散的市场监管职能适当集中,强化政府市场监管的职能

    (一)监管职能要相对集中,横向归并

    (二)要改革有形市场监管方式,着重监管市场服务机构,强化依法监管

    (三)加强对食品药品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确保公共安全

    (四)根据不同的市场领域和交易行为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五)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市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北京社区业委会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及政策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住房所有权的明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使社区业主的经济自治成为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重要历史性课题

    (二)目前北京业委会的现状难以实现社区的和谐和经济自治

    (三)业委会的有效存在和规范运转,是化解社区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的主导力量

   二 业委会成立难的政策环境分析

    (一)成立业委会需要开发商和物业服务公司进行配合的责任不明确

    (二)成立业委会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按规定行使指导权时,对其相应责任的界定不明确

    (三)筹备组业主成员的确定,其行政色彩浓厚;业委会委员的推举方式背离了业主民主自治的原则

   三 业委会在实践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业主对经济自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平衡的民主管理原则缺乏深刻的理解

    (二)业主大会决策、业委会执行的传导—反馈机制可操作性差

    (三)业委会的制度设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业委会的制度设计缺乏利益激励机制

   四 政策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在行使指导权的同时要明确应承担的责任

    (二)明确配合业委会的成立工作是开发商售后服务的一部分

    (三)依法明确物业产权人、物业使用人、街道办事处、小区办、居委会之间的定位和权责边界

    (四)建议建立业主代表会议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并规避业委会代为决策的风险

    (五)建立业委会目标评价监督与薪酬相联动的激励机制

 Abstract

 中文摘要

首都服务型政府的雏形初显端倪。“新北京,新奥运”给北京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主导行政改革的主流。北京市政府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收了国际先进理念与成熟经验,着重强化政府在基础教育、科学技术、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责任,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局部领域最大可能地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在公平正义方面,公民通过“听证制度”、“征询制度”而拥有部分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参与协商渠道;在信息共享方面,各种“公示制度”和“解密制度”为公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行政责任方面,问责制成为基本行政规则。首都北京在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教育趋向公平,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不发达地区、基础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郊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四十余万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公交优先政策落实,北京成为全国公交票价最低的城市,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超过小汽车的32.6%。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标准提高。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初步得到保障,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8.7%。首都公共服务薄弱和不足的领域依然很多。在环境保护领域,影响首都国际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形势依然严峻,政府投入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公共卫生领域,局部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政府有必要加强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惠及更多的流动人群。在公共文化领域,基础文化设施亟待普及和升级,特别是在郊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投入力度,使更多的郊区群众和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王立、韩杰:《北京:科技政策推动创新发展》,《科技潮》2005年第3期。

吴贵生等:《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缺陷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2期。

赵彦云等:《北京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分析和对策》,《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李星洲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府治理机制》,《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5期。

李英武:《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前线》2006年第2期。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2006~2007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2007。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2006~2007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总结》,2007。

尼尔·基尔伯特(Neil Gilbert)、波·泰瑞(Paul 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导论》,黄晨熹等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邓大松等:《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唐钧:《中国城乡低保制度发展的现状与前瞻》,载汝信等编《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杨宜勇、刘婉:《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经济纵横》2007年第5期。

郑功成等:《中华慈善事业》,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卢汉龙:《慈善:关爱与和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游子安:《善与人同——明清以来的慈善与教化》,北京,中华书局,2005。

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徐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美国慈善法指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陈宏志:《北京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基本架构和实施对策》,《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年第2期。

卞有生:《理念、思路的更新到任务、目标的转变——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环境保护》2007年第16期。

吴荻、武春友:《建国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演进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郭朝先:《我国环境管制发展的新趋势》,《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27期。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2006年12月。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0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5月。

曾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中国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以城市管理为例》,《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

孟庆英:《城管行政综合执法制度的若干思考》,《理论探索》2006年第2期。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野中的公共物品供给》,《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

王志锋:《新时期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取向及路径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6期。

谭仲池:《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创新理念》,《求是》2003年第33期。

杨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与改革》,《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陈平:《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地球信息科学》2006年第3期。

车克欣:《北京“数字城管”发展现状及构想》,《城市管理与科技》2003年第4期。

阎跃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城市问题》2006年第2期。

《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9号。

《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

《关于住宅物业项目交接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京建物[2006]23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规范和加强本市居住物业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1]91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检查规范(试行)〉及开展物业服务检查工作的通知》(京建物[2005]367号)。

简 介:本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为广大读者奉献的精品力作,是以管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首都著名高校的教授、北京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的,书中围绕服务型政府的进程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两个主题展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