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89

综合农协:中国“三农”改革突破口图书

Farmers Integrated Cooperative : a Breakthrough in China Rural Reform

SSAPID:101-5765-1871-27
ISBN:978-7-5097-5095-7
DOI:
ISSN: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组织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国际农业合作协会的发展概况,先后考察了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农协的经验,研究了我国农业合作的发展历史及经验教训,总结了一些地区发展综合农协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走综合农协之路”的政策建议,这为研究解决我国农业合作组织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思路,值得重视。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团 孙炳耀
编 辑:郑嬿;谢蕊芬;史雪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序言

 后记

 总论

  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

   (二)

  探索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促进“三农”改革新突破

   一 小农户的长期存在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

    (一)农村发展与农户发展方向的迅速分化

    (二)适度规模的小农户

    (三)兼业小农户与专业大农户并存

   二 小农户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思路

    (一)农业资本化运营及其问题

    (二)合作组织带领小农户发展

     1.合作组织可以获取产业链的利润并与农户分享

     2.合作组织能按照小农需求提供社会化服务

     3.合作组织有利于稳定、和谐、繁荣的新农村建设

     4.合作组织使多数农民的能力得以发挥

   三 专业性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农民合作组织有突破专业限制、实现综合化的倾向

   四 我国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的创新实践

    (一)“农禾之家”联盟的创新实践

    (二)农民合作组织功能拓展

     1.内置金融合作

     2.供销服务

     3.社区内部土地合作的尝试

     4.参加社区服务

    (三)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的特点

     1.组织形态的改变

     2.组织的社区特性

     3.重视人才的培养

    (四)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的创新要素

     1.农村社区本身就是一种自组织要素

     2.经济社会统筹与民主要素的生长最适宜以社区为土壤

     3.规模性要素对综合性农民组织有重要意义

     4.“官民共治”——中国语境下的乡村治理要素

   五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农协(农会)的经验及其借鉴

    (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农协(农会)的基本经验

     1.组织结构与成员

     2.事业经营与效果

     3.政府的作用

    (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农协(农会)的启示

    (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

   六 探索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的思考

    (一)坚持多主体多路径

    (二)出台稳定宽松的支持政策

    (三)积极开展探索性试点

     1.试点的总体思路

     2.试点的难题与思考

     3.试点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1)组织的注册问题

      (2)与村委会的关系

      (3)制度安排与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结语

  建议以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为突破口,推动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

   一 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的实践

   二 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三 如何推进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党的领导与农民合作事业的开辟*

   一 山西省委试办合作社的动因

   二 合作社触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战略问题

   三 刘少奇和华北局质疑山西试办的理由

   四 山西省委申述中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阐述及其策略

   五 毛泽东对争论的理论解决方式及其重要意涵

   六 历史争论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农民合作事业的启示

  以“人民团体”形式建设中国的农民合作体系

   一 两个重要结论与中国农民合作体系探索

   二 建立“人民团体”形式的中国农民合作协会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发挥所期望的作用

   四 村委会和农协的功能是不同的

   五 农协建设的政治意义与可行性

  论农会公法人及其制度的建构

   一 法律上的农会组织

    (一)农民结社和农会组织的法理基础

    (二)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会组织分类

   二 作为公法人的农会组织

    (一)公法人理论解析

    (二)农会组织的公法人定位及其性质

   三 中国农会公法人制度的建构

    (一)农会公法人的法律规制

    (二)农会公法人的发展原则

    (三)农会公法人的设立

    (四)农会公法人的组织结构

    (五)农会公法人与政府的关系

  小农户、大市场条件下的流通体制选择

   一 韩国农协流通事业的经验

    (一)农协提供全方位的流通服务

    (二)农协进入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

    (三)政府支持农协办好流通事业

    (四)力量来自农民合作组织形态

   二 我国涉农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涉农流通的三种力量

    (二)涉农流通三种力量的整合

    (三)从供销合作到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

    (四)如何推进涉农流通体制改革

 日本农协篇

  日本农协考察报告*

   一 日本农协发展的历史

    1.“农业产业组合”阶段(1900~1936年)

    2.“农业会”阶段(1937~1948年)

    3.“农业协同组合”阶段(1947年至今)

   二 日本农协的组织与事业

    (一)农民入会

    (二)农协的组织架构

     1.底层为市、町、村设立的基层综合农协

     2.中间层为都、道、府、县农协设立的中央会

     3.上层为农协的全国中央会及各类事业的联合会

    (三)农协兴办的各项事业

     1.农业经营和生产指导

     2.农产品销售事业

     3.生产资料购买和设施共同利用

     4.信用事业

     5.共济事业

     6.医疗卫生及其他社会事业

   三 一个基层农协的实例*

    (一)基本概况

    (二)会员状况

    (三)出资人口数及增减

    (四)职员状况

    (五)会员组织

     1.专门委员会·协议会

     2.青年部·妇女部

     3.协力组织*

    (六)组织结构*

    (七)事业内容

     1.农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生产与生活资料的统购事业

     3.金融事业

     4.互助保险事业

     5.农产品加工

     6.农业机械事业

     7.生活指导事业

     8.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事业

     9.住宅建筑事业

     10.汽车及燃料事业

     11.旅游和各类典礼仪式相关的事业

   三 日本农协的财务状况

   四 日本农协的发展趋势

   五 日本农协的基本经验

    1.法律保障

    2.政策支持

    3.政府主导

    4.地方自主

    5.农民参与

    6.农民教育

    7.人才培养

    8.时机选择

    9.基本理念

    10.功能扩展

   六 日中农民合作组织的比较与思考

    1.组织小农进入现代化的方式探索

    2.单一经济功能与综合功能

    3.农民组织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4.农民组织自下而上的功能和权力建构

    5.国家与农民组织的关系

    6.从学术上深化研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

  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一 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的历史沿革

   二 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概况

    (一)保健和医疗事业

    (二)老年人福利事业

   三 实例:日本长野县佐久浅间农协的社会福利事业

    (一)基本概况

    (二)福利事业的变迁

    (三)福利事业的开展领域

    (四)福利事业的组织结构

   四 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的作用与特点

    (一)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的作用

    (二)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的特点

   五 促使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因素及启示

    (一)促使日本农协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因素

    (二)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关于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发展新战略的研究

   一 日本农协面临的挑战

    (一)正式社员数量日益减少

    (二)非农色彩日益浓厚

    (三)经营环境日益恶化

    (四)内部管理效率低下

   二 日本农协调整后的发展战略方向

   三 日本农协实现发展新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充实农协综合服务功能,吸引地区居民参加农协活动

    (二)扶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特色产品销售能力,提高农产品销售能力

    (四)改善综合服务内容,有效满足社员生产生活需求

    (五)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加强基层社与社员之间的合作

   四 日本农协主要业务部门的改革进程及问题

    (一)金融部门改革进程与问题

    (二)销售部门改革进程与问题

     1.静冈县三日町农业协同组合

     2.北海道南幌农业协同组合

     3.销售部门改革面临的问题

   五 日本农协发展战略调整的启示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扶持

    (二)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统一组织利益与成员利益

    (三)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四)农民合作社发展应立足于我国国情

 韩国农协篇

  借鉴韩国经验,推进公法社团的综合农协改革试点*

   一 韩国农协概况

    (一)韩国农协是依据《农协法》这一特别法设立的法定机构

    (二)作为公法社团,韩国农协是韩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组织

    (三)韩国农协是拥有巨额公共资产、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集团,以经济盈余自主从事社会事业

    (四)韩国农协为提升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组织改革与创新

   二 韩国农协的金融事业

    (一)将金融服务与农民组织结合起来,是韩国农协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

    (二)农协金融事业在韩国金融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对农协银行从农协中央会独立出去的改革举措看法不一

    (四)政府对农协金融提供支持,农协金融承担政府政策性金融业务

   三 韩国农协的流通事业

   四 韩国基层的综合农协

   五 韩国农协对中国“三农”事业的启示

  韩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评述

   一 立法先行、自上而下的成长路径

   二 全员覆盖、分层经营的组织体系

   三 权能分设、自下而上的治理结构

   四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 合作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六 与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企业及“作业班”的关系

   七 与政府农业公共服务的关系

   八 合作组织化解小农户与现代化的矛盾

 中国台湾农会篇

  借鉴台湾农会经验 建设大陆综合农协*

   一 台湾农会的历史作用

    1.促进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社会基础工程的锻造者

    2.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权益的职业团体

    3.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执行者

   二 台湾农会的基本经验

    1.农会掌握在农民手中

    2.权能区分的制度保障农会取得社会经济效益

    3.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内部互补

    4.农业推广教育是可持续地连接农会、社会与政府的纽带

    5.农会层级与政府对应,形成社会治理伙伴关系

    6.大农委体制对于农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极为有效

   三 大陆为什么需要借鉴台湾经验

    1.是走出“三农”困境,攻克完成现代化的根本难题的需要

    2.是走出乡镇治理困境,重建农民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需要*

   四 大陆综合农协试点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1.大陆综合农协的性质认定

    2.大陆综合农协运营的准则与资源来源

    3.综合农协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处理

     (1)与村委会的关系

     (2)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3)与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公司的关系

    4.综合农协的操作路径

  台湾农会与政府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 台湾农会与政府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日据时期(1895~1945年)

     1.农会自主发展阶段(1900~1908年)

     2.政府全面控制阶段(1908~1945年)

    (二)台湾光复以来(1945年至今)

     1.政府主导下的农会改组与改进(1945~1974年)

      (1)政府主导下的农会改组(1945~1950年)

      (2)政府主导下的农会改进(1950~1954年)

      (3)政府进一步强化农会职能(1954~1974年)

     2.政府依法治理农会(1974年至今)

      (1)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直辖市政府

      (3)县(市)政府

   二 政府在台湾农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为农会提供法律合法性

    (二)构建独立的农业金融体系

    (三)成立“大农委”主管农政

    (四)制定农会管理的规章制度

    (五)支持和扶助农会拓展业务

    (六)遴选审核农会总干事人选

    (七)组织农会新进和升职人员考试

    (八)指导和监督农会日常管理

    (九)考核和评估农会经营实绩

    (十)监督和处罚农会违规行为

     1.对法人(农会)的处罚

     2.对自然人(员工)的处罚

   结论与思考

  台湾农会面向青少年的四健推广

   一 美国四健会简史及四健会组织精神

   二 台湾四健会组织的设立

   三 四健会主要工作及其影响

   四 结语

 中国大陆案例

  人民公社时期的内蒙古合作组织与机制

   一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到建立人民公社:牧区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一)互助合作组织的出现

    (二)供销合作经济组织和信用合作组织的出现

    (三)初级社和高级社的出现

     1.稳步推进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合作社

     2.发展初级牧业生产合作社和试办高级牧业生产合作社

    (四)脱离稳步发展轨道,短期内实现人民公社化

   二 牧区人民公社的发展及政策变化

    (一)牧区人民公社建立初期

     1.建立

     2.发现问题

    (二)经济调整时期

   三 牧区人民公社的制度与具体政策

    (一)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形式

     1.推行“三包一奖”制和“以产计工”制

     2.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二)收益分配

     1.按劳分配政策

     2.畜股报酬政策

    (三)允许社员饲养繁殖自留畜

    (四)加强畜群管理,完善生产责任制

   四 牧区人民公社的组织制度遗产

    (一)生产力聚集,促进了牧区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

    (二)合理放牧延缓草原退化,发展了生产改善了社员生活

    (三)“两定一奖”是中国生产责任制上的一大创造

   五 结论

  走进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一个自治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体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背景与概况

   三 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98~2001年)

    2.初建阶段(2002~2004年)

    3.曲折阶段(2005~2007年)

    4.扩展阶段(2008年至今)

   四 业务成长

    (一)经济业务统合

     1.从农技推广到生态农业

     2.从雇工劳动的土地流转到统分结合的土地合作

     3.入股分红、小贷公司到内置资金服务

     4.从农资服务到统购统销

    (二)公共服务统合

     1.手工艺合作社的多重功效

     2.发展新行业,造就新职业

     3.青年工作

     4.妇女工作

     5.老人和儿童服务

   五 组织与治理

   六 思考与建议

    (一)基本经验

     1.培育社会互信,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的自组织集群

     2.经济支持社会事业的内循环系统

     3.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4.过好经济关

     5.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综合农协(农会)的比较

    (二)外部环境与外部关系

     1.与政府关系

     2.与村委会关系

     3.与外来资本关系

    (三)关于统筹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探索

    (四)建议

     1.形成官民共治、共享的理念、政策和制度

     2.关于蒲韩乡村社区的注册问题

   七 结论

  综合农协试点

   一 缘起

   二 新农协试点过程

    (一)试点筹备过程

    (二)新农协运营过程

   三 如何处理新农协试点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一)新农协理事会的构成与理事长人选问题

    (二)新农协与县、乡政府关系问题

    (三)新农协与村委会关系问题

    (四)新农协内部治理问题

    (五)新农协与会员关系问题

    (六)新农协业务经营问题

    (七)新农协人才建设问题

    (八)新农协与外部组织关系问题

    (九)新农协的制度建设问题

    (十)新农协与社会结构问题

   四 关于新农协试点的再思考

    (一)新农协的组织性质

    (二)新农协孕育了官民共治共享的思想

    (三)新农协试点对当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

千叶县富里农业协同组合:《2006年度业务报告书》和《2007年度事业计划》。

长野县佐久浅间农业协同组合:《2006年度业务报告书》和《2007年度事业计划》。

《JA特色的运营基本构想中期经营计划》(2006~2008年)。

全国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编《我们和农协》,2005,2007。

佐久浅间农业协同组合:《协同的明天》,第八届农协代表大会资料。

JA全国厚生联合会:《厚生联合会事业的概要》,2007。

佐久浅间农业协同组合资料《事业的概况》,1999~2006。

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养老的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農林水産省:《農業協同組合を取り巻く状況について》,2011。

全国農業共同組合中央会:《次代へつなぐ協同~協同組合の力で農業と地域を豊かに~》,2012。

全国農業協同組合中央会:《JAグループの概要と課題》,2013。

全国農業協同組合中央会:《JAファクトブック2012》,2012。

石田信隆:《JAが変わる「創発」を生む新時代の農協組合論》,家の光協会,2008。

小田志保·一瀬裕一朗:《農協金融の回顧と展望、農業信用保証保険》,2009,第10~15页。

株式会社農林中金総合研究所:《農林漁業金融統計》,農林中央金庫,2012。

白石正彦·郭晋萍:《日本农协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载《2010年(北京)东亚农民合作社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2010。

白石正彦、郭晋萍:《2012国际合作社年的意义及日本综合农协经营战略的发展方向》,载《2012年(北京)东亚农民合作社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2012。

三ケ日町農業協同組合:《協同のあゆみ-2009年第48回通常総会代会資料》,2009。

三ケ日町農業協同組合:《平成12年度農業生産総合対策事業-三ケ日町農業協同組合ミカン選果施設》,2011。

三ケ日町ミカン出荷組合:《平成21年度第50回総会紀要》,2009。

南幌町農業協同組合:《平成21年度JAなんぽろ要覧》,2009。

静岡県農業振興基金協会:《静岡県の農林水産業(2009年度)》,2009。

强百发:《韩国农协的发展、问题与方向》,《天津农业科学》2009年第15期。

许欣欣:《韩国农协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第二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论文集》,北京,2006。

陶文昭:《韩国农业:温室里的花朵》,《南风窗》2006年第12期。

李海群:《中国农民赴韩国农业考察随笔》,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ca832f2a453610661ed9f4a3.html。

顾金俊:《韩国农业:加强技术开发应对挑战》,《经济日报》2012年2月27日。

包修国:《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25736。

凌志:《韩国农民种什么都放心》,《环球时报》2005年2月2日第十四版。

吉祥:《日韩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齐鲁晚报》2013年7月6日。

郭敏学:《合作化农会体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郭敏学:《台湾农会发展轨迹》,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

吴聪贤:《农业推广学原理》,正中书局,1989。

蒋梦麟:《农复会工作演进原则之检讨》,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1990。

台湾研究会编《转型中的台湾》,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刘善富:《台湾农民、农村及农民组织论丛》,台湾农业推广学会编印,1996。

张德粹:《农业经济学》,正中书局,1999。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0年第11期。

《台湾区各级农会年报》,台湾省农会编印,2007。

蔡宏进:《乡村社会发展理论与应用》,唐山出版社,2002。

丁文郁:《新版农会法之研究》,载《农民组织学刊》3,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编印,2001。

徐勇:《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温铁军:《“三农”问题是历史必然和世界普遍现象》,《凤凰周刊》2005年第9期。

杨团:《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学习与实践》2006年5月号。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读书》2006年2、3月号。

张健:《农民合作组织与乡村公民社会转型》,《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蔡宏进:《台湾农会改革与乡村重建》,唐山出版社,2006。

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南京大学讲座稿》,2007。

《2006年农业统计年报》,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2007。

《2006年台湾区各级农会年报》,台湾省农会编印,2007。

《农业推广文汇》,台湾农业推广学会编印,2007。

安毅:《中国农村经济政策:多元目标与综合创新》,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李树桥:《此“合作”非彼“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与农民合作化的区别》,中国农村研究网,2007。

林宝安:《农会改进:战后初期台湾农会体制的建构》,poan@isu.edu.tw,2008。

贺雪峰:《什么农村,什么问题》,法律出版社,2008。

陈勇勤:《小农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2007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周维宏:《农村工业化论——从日本看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2008。

方芳:《农地规模经营实现途径研究——基于上海城乡一体化演进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程朝云:《战后台湾农会组织体制的形成与演变(1945~1975)》,第四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论文,2008。

高向军:《农村资金互助社建设与农村资助金融体系的实践与思考》,载杨团、王思斌主编《当代社会政策研究III》,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杨团、孙炳耀、毕天云:《日本农协考察报告》,载杨团、葛道顺主编《社会政策评论》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杨团:《社会政策》,载俞可平主编《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蔡宏进:《台湾新乡村社会学》,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

蔡宏进:《台湾农会改革与乡村重建》,唐山出版社,2006。

陈聪胜:《台湾农会组织之研究》,植根法学丛书编辑室,1980。

丁文郁:《从农业金融法之制定论台湾农业金融制度》,载《两岸农村治理与乡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2009。

郭敏学:《合作化农会体制》,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

郭敏学:《台湾农会发展轨迹》,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

廖朝贤:《2007年台湾地区各级农会营运分析》,载《两岸农村治理与乡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2009。

廖树宏:《台湾农会——新合作化经营》,商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林宝安:《农会是谁的?——战后早期农会法令规范及其演变(1945~1974)》,载《两岸农村治理与乡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2009。

林俊龙:《台湾农会变革与发展之研究》,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刘富善:《台湾农民、农村及农民组织论丛》,茂昌图书有限公司,1996。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农会辅导法规暨解释汇编》,2008。

杨团:《移植台湾农会经验,发展大陆综合农协》,载《两岸农村治理与乡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2009。

〔澳〕约翰·W.郎沃斯、格里格·J.威廉目森著《中国的牧区》,丁文广、符义坤、何其健译,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林蔚然、郑广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刘景平、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内蒙古党委政研室等编《内蒙古畜牧业文献资料选编》第1卷,内部出版,1987。

内蒙古党委政研室等编《内蒙古畜牧业文献资料选编》第2卷,上册,内部出版,1987。

内蒙古党委政研室等编《内蒙古畜牧业文献资料选编》第7卷,内部出版,1987。

内蒙古畜牧业厅编委会:《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编《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史料》第二辑,上册,内部出版,1988。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调研室:《光辉的四十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1987。

王恕:《内蒙古游牧区建社中的问题和经验》,《中央合作通讯》1951年第1卷第5期。

简 介:本书的主要建树:一是从新经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合作社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相背离的现象进行阐释,指出“嵌入式发展”是当前合作社的基本特征;二是提出用“村庄吸纳合作”与“大社区信任”作为分析概念分别阐释村域合作社与跨村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机制;三是论证合作社发展中信任建构与制度变迁的关系,为合作社跨地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四是立...

作者: 赵晓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