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1

2006~2007中国农村情况报告图书

Status of rural China (2006-2007)

SSAPID:101-5761-2155-73
ISBN:978-7-80230-964-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客观地回顾了2006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发展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未来发展面临的祧战进行了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学术文库
作 者: 李小云 叶敬忠
编 辑:赵慧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第一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情况总体回顾

  一 农村发展背景与趋势

  二 农村发展变化的若干问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民生计结构的变迁

   (三)农村和农业生产稳定

   (四)农民工状况

    1.农民工所获得的工资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

    2.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情况明显好转,但多为临时性短期培训

    3.农民工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4.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程度普遍不高

    5.农民工子女教育负担重

    6.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7.农民工生活质量普遍不高

   (五)农村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

    1.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情况严重,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地

    2.农村水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3.化肥、农药、地膜等大量投入,带来了农业产量的提高,也导致了农业污染的泛滥

    4.在农村燃料能源的利用上,仍然以薪柴和燃煤等传统燃料为主

    5.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6.我国政府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政策与工程,并没有得到社区的认可

   (六)农村社会保障

    1.我国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额度

    2.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投入

    3.目前农村公益事业有所改善,但仍缺乏有效的资金维持

    4.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继续扩大,但还不能实现应保尽保

   (七)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三 农村发展形势展望

 第二章 2006~2007年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

  一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新农村

   (二)农民视角的生产发展

   (三)农民视角的生活宽裕

   (四)农民视角的乡风文明

   (五)农民视角的村容整洁

   (六)农民视角的管理民主

  二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性需求

   (一)不同地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二)不同性别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三)不同年龄段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四)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五)不同职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六)试点村与非试点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七)不同角色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差异

  三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的行动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多元性现实和优先序

   (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村委会和农民

    1.在农民眼中,普遍认为由国家出钱,农民出工,村委会组织来建设新农村

    2.在村干部眼中,期望政府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期望农民遵从集体利益

    3.在县乡干部眼中,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但试点建设是目前重点的工作内容

   (四)新农村建设的时间

  四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政策分析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试点村

   (三)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获知情况

    1.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知道的人多,了解的人少

    2.不同群体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了解程度不同

    3.村干部对政策获知渠道多样化

   (四)参与式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情况报告

  一 2006年农村经济基本状况

   (一)农业生产及其结构调整

    1.主要农产品产量普遍增长

    2.农村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长

   (二)农民收入

    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速度提高,但不同区域农民的收入差距加大

    2.农业收入比重继续下降

    3.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三)农产品市场及农村市场

    1.供求基本平衡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

    2.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及商务流通有了新发展

   (四)农村企业

    1.乡镇企业平稳发展,结构更趋合理

    2.乡镇企业的区域差距没有改观

    3.企业产品出口压力增大

   (五)农产品对外贸易

  二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一)2006年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农村更多分享经济发展利益

    1.2006年财政支农资金创出天量

    2.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影响

    3.2006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2006年农村金融多元化格局初现端倪

    1.农村金融政策有所创新,但农村正规金融资金流向仍倾向城市

    2.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三)2006年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但是农民负担有反弹趋势

  三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禽流感的间接影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不大

    2.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大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完善

   (三)食品安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我国在食品法规、标准等方面滞后,“食品安全法”缺失,没有建立关于食品的统一标准

    2.政府在食品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

    3.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健全

   (四)农村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不规范

    1.企业对于农村市场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2.法律规范和政策不健全,市场监管乏力

    3.市场之间的联系被割裂

 第四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实施状况报告*

  一 报告数据来源

  二 各项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概况

   (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概况

    1.部分地区“两免一补”的受助生比例偏低

    2.补助标准偏低,不能解决学生的上学困难

    3.补助范围过窄,高中学生被忽视

    4.补助对象难以确定

    5.对新生、转读生、在外念书的学生不能补助到位

    6.政策宣传不到位,引起了很多的误解

   (三)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实施概况

   (四)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概况

    1.农户收入计算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2.要求对低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基本上做不到

    3.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太少

   (五)国家专项扶贫政策实施情况

  三 农户对各项政策的知晓情况

   (一)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情况

   (二)农户对“两免一补”的知晓情况

   (三)对新型合作医疗的知晓情况

   (四)农户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知晓情况

   (五)农户对相关扶贫政策的知晓情况

  四 农户对各项政策的收益情况

   (一)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受益情况

   (二)农户在“两免一补”政策中的受益情况

   (三)农户在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中的受益情况

   (四)农户在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中的受益情况

   (五)农户在国家专项扶贫政策中的受益情况

  五 农户对各项政策的评价

   (一)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满意程度

   (二)农户对“两免一补”政策的满意程度

   (三)农户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

   (四)农户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满意程度

   (五)农户对扶贫政策的满意程度

   (六)不同类型农户对政策的评价

  六 结论和建议

   (一)总体结论和建议

    1.加大对各项支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2.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各项政策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安排

    3.在资金安排上要安排专项的工作经费和人员配置

   (二)针对各项政策的具体建议

    1.新农村建设

    2.“两免一补”教育政策

    3.新型合作医疗政策

    4.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5.政府专项扶贫政策

 第五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情况报告*

  一 农村公共卫生与农村医疗保障

   (一)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的进展

   (二)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三)出台一系列公共卫生管理法规

   (四)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五)继续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

   (六)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

    1.公共卫生问题还相当突出

    2.公共投入不足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难以达到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的预期目的

    4.尚未达到为民减负的目的

    5.公共管理效率低

  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救助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1.颁布了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2.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有限的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2.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来源可能不稳定

    3.目标瞄准问题

  三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展情况

    1.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2.2006年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进展回顾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

    2.农民工严重缺乏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

    3.农民工尚未从基本养老保险中受益

    4.农民工缺乏失业保险

    5.农民工难以享有到城市的社会福利

    6.农民工难以得到社会救助及生育保险

  四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一)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进展

    1.农村养老保险

    2.“霞光计划”

    3.农村现有的主要养老方式

   (二)农村养老问题

    1.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

    2.农村的老年贫困问题

  五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展望

 第六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贫困和反贫困情况报告*

  一 报告数据来源

  二 贫困村的贫困状况

   (一)贫困村的交通条件

    1.位置比较偏僻

    2.通路情况较差

   (二)贫困村的通电和通讯条件

   (三)教育和卫生条件

   (四)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状况

   (五)贫困村的受灾情况

   (六)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和收入

    1.男性贫困发生率要高于女性

    2.缺乏劳动能力需要完全救济的贫困人口所占比例高

  三 贫困地区农户的基本状况

   (一)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

    1.贫困农户人口受教育情况

    2.贫困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

   (二)贫困地区农户的物质资本情况

   (三)贫困地区人口的自然资本

   (四)金融资本

   (五)贫困地区人口的社会资本情况

   (六)贫困地区农户的满意度评价

  四 政府扶贫干预情况

   (一)村级获得扶贫支持情况

   (二)农户参与扶贫项目的情况

   (三)不同类型农户受益情况

   (四)农户对各种项目的满意程度

  五 结论

 第七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教育情况报告

  一 引言

  二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简介

    2.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情况简介

   (二)主要经验

    1.全国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大提高

    2.中小学布局调整继续推行,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顺利

    4.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

    5.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2.教育经费缺口大,学校负债运行普遍

    3.优化教师队伍任务仍然艰巨

    4.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亟待加强

    5.有的地方初中学生辍学问题仍较为严重

  三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基本现状

   (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教育机构不足,农村职业教育不断萎缩

    2.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3.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不规范,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4.推广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5.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短缺,师资素质参差不齐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地方经验

    1.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四级宣传网络招生

    2.统筹协调,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

    3.强化措施,创新培训方式

    4.开拓市场,对学员就业进行跟踪服务

   (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1.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

    2.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3.完善国家立法,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4.适应市场和农民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第八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报告

  一 我国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一)农民工流动就业状况

    1.农民工流动基本状况

    2.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状况

    3.农民工工作状况

   (二)农民工生活基本状况

    1.农民工工资状况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情况

    3.农民工职业培训情况

    4.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

   (三)政策回顾

    1.国家政策

    2.地方相应政策

  二 限制农民工流动的因素以及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一)限制农民工流动的因素

    1.观念制约因素

    2.制度制约因素

    3.素质制约因素

    4.信息制约因素

    5.输出地制约因素

   (二)目前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1.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

    2.不健全的社会保障政策

    3.农民工家庭成员的留守问题

    4.随农民工进城的子女问题

   (三)对农民工面临的问题的解决

    1.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

    2.对农民工受歧视问题解决

    3.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4.对农民工工资水平问题解决

  三 对农民工流动问题的展望

 第九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社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报告*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 被调查社区的土地资源状况

  三 被调查社区的水资源状况

  四 被调查社区农业污染状况

  五 被调查社区能源利用状况

  六 被调查社区环境污染情况

  七 调查社区的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情况

  八 结论和建议

   (一)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情况严重

   (二)农村水资源状况令人忧虑

   (三)化肥、农药、地膜等大量投入,一方面带来了农业产量的提高,一方面也导致了农业污染的泛滥

   (四)农村燃料能源的利用上仍然以薪柴和燃煤等传统燃料为主

   (五)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六)我国政府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工程,尚没有得到社区的认可

 第十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法律服务状况报告

  一 引言

  二 政策导向下的基层法律服务发展趋势

  三 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结构和功能

   (一)农村正规法律服务体系结构和功能

    1.县法律援助机构

    2.乡镇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

   (二)农村非正规法律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1.村委会

    2.农村社区内部的法律服务志愿者

  四 农村法律服务问题分析

   (一)农民不能平等地获得法律服务的资源

   (二)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质量存在问题

   (三)农民缺乏对于法律维权的信任,而且难以负担法律维权的成本

   (四)农民缺乏法律知识,不了解法律维权的渠道和程序

   (五)农村社区内部的法律服务志愿者自身的弱势地位

    1.没有明确的身份和资质管理

    2.没有组织

    3.自身的弱势地位

    4.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五 农村法律服务的研究建议

   (一)完善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体系和制度

    1.明确法律援助对于农民的标准

    2.解决面向农村的法律服务机构定位和人员编制问题

    3.建立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4.注重司法的独立性和媒体的监督,减少“权大于法”的现象

   (二)开展农民能力建设

    1.通过培训对农村社区内部的不同群体开展法律能力建设

    2.选拔和培养农村社区内部的法律服务志愿者(“赤脚律师”)

    3.构建农村法律维权网络

 第十一章 2006~2007年中国整村推进扶贫实施状况报告*

  一 贫困村的确定

  二 整村推进扶贫行动的总体运行状况

   (一)进度及其方式

    1.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启动实施

    2.统一规划,同时启动实施

    3.“大会战”与分期分批相结合模式

   (二)扶贫的单元

    1.以乡为单位开展扶贫活动

    2.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扶贫活动

    3.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扶贫活动

   (三)扶贫资金来源和规模

   (四)整村推进扶贫的项目投向

   (五)整村推进扶贫的扶持方式

  三 整村推进中农户的参与和管理体制

   (一)整村推进中农户的参与

    1.评定贫困户过程的参与

    2.规划和决策过程的参与

    3.实施和监督过程的参与

    4.农户受益于扶贫项目

   (二)整村推进管理体制

  四 整村推进对目前扶贫工作的影响

   (一)对扶贫资金目标瞄准的影响

    1.扶贫重点村更容易获得扶贫支持

    2.扶贫重点村获得的扶持要明显多于非重点村

    3.扶贫重点村农户参与项目的比重要高于非重点村

   (二)对扶贫资金分配及管理的影响

   (三)对扶贫资金使用透明性的影响

   (四)对贫困群体参与扶贫决策的影响

   (五)对农村民主化的影响

   (六)对乡村综合发展的影响

   (七)不同群体对参与式村级发展规划的评价

    1.村民的评价

    2.地方官员的评价

  五 整村推进面临的挑战

   (一)整村推进的内部挑战

   (二)整村推进的外部挑战

 第十二章 2006~2007年中国农村女性村官参政执政情况报告

  一 参政执政的基本情况

   (一)女性村官的基本情况

    1.年龄和文化

    2.参政历程

   (二)影响女性村官参政执政的因素

    1.家庭的经济条件

    2.参政偏好

    3.参政历程

    4.社区过去的发展状况

    5.任职方式

    6.个人能力

   (二)女村官的执政特点

    1.性格优势

    2.文化优势

  二 女性村官参政执政中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性别歧视阻碍女性村官工作的开展

   (二)家务及田间劳动负担较重

   (三)男性村官对女性村官工作不够支持

   (四)选举程序不规范

   (五)收入低

   (六)缺乏组织才能

   (七)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偏低

   (八)缺乏资金

   (九)缺乏家人支持

  三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三章 2006~2007年农民工政策执行情况及评价*

  一 以农民工自身为视角的政策执行情况及评价

   (一)基本信息

    1.农民工学历集中在初高中,以中青年男性为主

    2.对《意见》略有所知,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

   (二)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有很大改善,但还存在问题

    1.打工工资是主要来源,多数农民工对现阶段工资水平不满意

    2.更重视工作稳定,对工资的发言权不足

    3.工资拖欠现象还存在,劳动时间较长

   (三)规范劳动管理需考虑多种因素

    1.半数以上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部分农民工对合同认识有偏颇

    2.基本上能够保障女工权益,童工现象不多

   (四)就业服务和培训相差太远

    1.城乡存在就业制度差异,但被歧视感较弱

    2.就业服务很不到位

    3.政府在就业技能培训中的角色缺失

   (五)社会保障工作任重道远

   (六)相关公共服务好中有坏

    1.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对乐观

    2.居住条件较好,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七)权益保障机制应更有针对性

    1.农民工对户籍制度改革兴趣不大,感觉权益得到一定的维护

    2.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方法选择不清楚

    3.工会的作用有待加强,政府行动正在改善

  二 以雇主为视角的政策执行情况及评价

   (一)对《意见》了解不深,《意见》对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二)关于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

   (三)多数雇主能正确认识合同的重要性,对女工权益有相应保障

   (四)农民工的培训基本到位,企业内一般不会对农民工与当地职工差别待遇

   (五)社会保障实施情况各异

   (六)农民工居住条件有待改善

   (七)工会在保障工人权益方面作用不大

  三 以官员为视角的政策执行情况及评价

   (一)对《意见》的认知及如何看待《意见》的意义

   (二)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识不一,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行动与措施

   (三)能够正确认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对女工权益情况了解不多

   (四)政府在农民工就业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

   (五)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六)为农民工提供子女受教育等相关公共服务问题

   (七)权益保障机制方面

   (八)地方政府的具体行动

  四 结论

   (一)农民工不了解《意见》,政府告知工作相对不到位

   (二)地方政府在行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目前农民工最关心的还是收入和改善生活问题,相关工作要围绕该中心

   (五)针对农民工的工作要有重有轻,要了解农民工自身的需求

   (六)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是农民工问题中的弱中之弱

   (七)农民工工作非常复杂,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管理和雇主方面的工作

 2006~2007中国农村情况报告

 希望的田野

该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回顾了2006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发展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工流动和农民工政策执行情况、中国农村贫困情况和整村推进扶贫情况、农民权益保护和农村法律服务情况、中国农村教育情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情况、中国农村社区资源环境情况以及女性村官参政执政情况等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讨论。全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三农问题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李小云、左停等:《2003~2004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李小云、左停等:《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研司著《2005~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研司著《2006~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熊全龙著《中国教育券制度的实践与探索》,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

6.张岩松:《发展与中国农村反贫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7.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4》,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8.刘伯龙等:《当代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等:《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与偏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李小云等:《脆弱与保障: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定性分析》(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打印稿),2004。

11.李小云、唐丽霞、左停:《中国农村社会政策调查报告》,内部资料,2007。

1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5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4.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5.张立平:《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的历史与转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6.刘坚主编《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成就与挑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期评估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7.杨开忠著《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新经济地理学透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18.于建嵘:《乡村治理的新发展,2004~2005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9.黄建宏著《中国农村经济解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0.傅郁林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1.赵劲:《角色回归中的乡土特性——豫东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2.赵志刚:《影响农户加入新型合作医疗(NCMS)的因素分析——以北京郊区为例》,《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3.熊侃:《论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4.颜媛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及绩效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5.孔令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与运用机制研究:滕州市案例》,《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5月。

26.罗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医疗服务供求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6月。

27.乔晓阳:《中国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德人权研讨会论文集》,2005。

28.李云龙:《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人权的关系》,《中德人权研讨会论文集》,2005。

29.宋寒松:《中国检察机关在人权保障中的职责和作用》,《中德人权研讨会论文集》,2005。

30.杨正泉:《中国人权保障的新发展》,《中德人权研讨会论文集》,2005。

31.齐小力等:《公安执法与人权保障》,《中德人权研讨会论文集》,2005。

1.李水山:《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难点与科学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5期。

2.蒋丽珠:《浅谈构建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体系》,《理论导刊》2006年第5期。

3.夏成驹:《论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4.向小辉:《通过教育券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2期。

5.邹文开:《我国“五保”供养制度的沿革及其前景分析》,《求索》2004年第1期。

6.刘云旺、王成华、廖桂蓉:《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

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组:《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2期。

8.郇建立:《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9.徐创洲、王征兵、杨赫:《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经济纵横》2006年第12期。

10.姜丽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特区经济》2006年8月。

11.姜颖、宋金萍:《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东岳论丛》2006年11月。

12.蔡继明:《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三重效应:农民增收、节约土地、遏制腐败》,《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8期。

13.蔡玉彬:《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研究——韶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5期。

14.常明明、李汉文:《中国农村市场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思路》,《价格月刊》2007年第6期。

15.陈劲松:《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7年展望》,《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

16.侯振建、梁凤玲:《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年第1期。

17.江华,李明月:《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反思》,《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18.亢晓枫:《开拓农村市场相关问题探析》,《甘肃农业》2006年第4期。

19.刘根荣:《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当代财经》2006年第11期。

20.刘哲:《简析世行和亚行对禽流感“经济杀伤力”分析》,《经济视角》2006年第9期。

21.吴白云、文学容、夏海清:《对治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7期。

22.喻占元:《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7期。

23.孔祥智:《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3期

24.刘军民:《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制度缺陷》,《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

25.夏莉艳:《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7年1月刊创新版。

26.韩天、郑小燕:《加快苏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文教资料》2006年11月上旬刊。

1.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http://www. ccrs.org.cn/article_view.asp?id=6107,2006年10月29日。

2.《农业部关于实施“九大行动”的意见》,http://www.agri.gov.cn/xztz/t20060207546917.htm,中国农业信息网。

3.乌裕尔:《建设新农村·部委在行动评述之六——卫生部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http://www.agri.gov.cn/ztzl/xnc/qt/t20061206734909.htm,2006年12月6日,资料来源:《经济日报·农村版》。

4.郑晋鸣:《江苏为新农村建设提速:推出高效农业规模化等“十大工程”》,http://www.gmw.cn/01gmrb/2006年8月23日/content_468449.htm,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5.傅云、黄颖:《江西省以自然村为单位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 》,http://www.gov.cn/gzdt/2006年7月15日/content336528.htm,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年7月15日,资料来源:《江西日报》。

6.朱雪军、周婷:《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拒绝形式主义 坚持“六个不搞”》,http://www.gov.cn/gzdt/2006年7月21日/content341931.htm,资料来源:《江西日报》。

7.李慧莲:《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http://www. 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43690。

8.张铁道等:《中国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与消除贫困,2004年上海国际扶贫大会案例研究》,世行网站。

9.《2006年11月份民政事业统计月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2006年12月19日,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recent/2006121984056.htm。

10.《中国着手在农村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05年5月3日,http://www.fmprc.gov.cn/ce/cede/chn/ssxw/t194090.htm。

11.卫生部:《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public/open.aspx?n_id=10507& seq=0。

12.卫生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中国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public/open.aspx?n_id=8348&seq=按类索引。

13.卫生部:《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中国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news/sub_index.aspx?tp_class=B7。

14.王振耀:《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s.net.cn/show_News.asp?id=14505&key=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

1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数量结构特点》,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06年2月14日/content_4178450.htm,资料来源:《工人日报》。

16.劳动保障部:《我国将取消农村劳动力就业限制》,http://www. jsagri.gov.cn/nmjy/files/224261.asp,2006年2月16日。

17.何秀丽:《20万农民工在京年赚十多亿 黑龙江成打工大省》,http://www.agri.gov.cn/llzy/t20050104_301014.htm,2005年1月4日。

18.肖苏萍:《南昌22万余农民就地转岗当工人》,http://www.jiangxi. gov.cn/gb/jxzwgw/zwxx/sxdt/userobject1ai51522.html,2006年7月8日。

19.《辽宁丹东凤城市全面完成2006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任务》,http://www.job110.cn/AspxPub/InfoSingle.aspx?Key=9987,2006年12月28日。

20.《技术型农民工就业率95%以上》,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ncrb/sb/userobject10ai926323.html,2006年3月10日。

21.教育部:《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http://www. cnr.cn/zhuanti1/2007qglh/ch/chxw/200703/t20070309_504416621.html,2007年3月29日。

2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3月27日正式发布),http://www.zp.gov.cn/zsj/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5,2006年3月29日。

23.《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http://www. sciencehuman.com/party/focus/focus2006/focus200603z42.htm,2006年3月28日。

2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453.htm,2003年9月17日。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http://www.mlr.gov.cn/pub/gtzyb/zwgk/ggtg/t20060414_73762.htm,2006年4月14日。

26.中国稻米:《化工农业走到穷途》,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8/4685051.html,2006年8月10日。

27.韩俊、谢扬、崔晓黎、于保平:《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国研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6年10月27日。

28.黄蕙:《瞭望解读农村最需关注七大问题低价征地最突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6年3月28日。

1.郑庆东:《救治“病危”水库迫在眉睫》,2004年9月8日《经济日报》。

2.《中国第一“土律师”》,2002年10月28日《法制日报》网络版。

3.《共话“土律师”》,2002年11月25日《法制日报》网络版。

4.于呐洋等:《我国执业律师达11.8万人》,2005年6月14日《法制日报》。

5.朱国:《农村司法服务严重缺失:“农民律师”替农民打官司》,新华社兰州4月11日电,2005年。

6.施朝兴:《大力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为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服务》,2003年7月15日《云南法制报》。

7.范利详:《国土资源部:征地补偿向农民公开》,2006年12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8.冯蕾:《国家将从四方面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2006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

9.马东文:《贫困地区税费改革后应加强公共财政改革》,2007年1月8日《农民日报》。

10.孙荣飞:《联合国资金扶持八省农村土地产权试点“入股模式”》,2006年12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11.孙思磊等:《对决2006:农村金融群雄逐鹿》,2007年1月5日《中华合作时报》。

12.孙勇、金人庆:《促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提高》,2006年7月20日《经济日报》。

13.王迎晖、财政部:《国家将从四方面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2006年12月29日《经济参考报》。

14.吴红军、岁末盘点:《农村金融十件事》,2006年12月28日《金融时报》。

15.宗边:《2006年中央财政预拨专项资金36.9亿元助力农村义务教育》,2006年1月27日《中国民族报》。

16.城市清理对农民工的歧视规定和不合理收费,2006年11月27日《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