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信息应用报告(2010)图书
Report on application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 China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测绘蓝皮书”的第二本,以地理信息应用为主题,除前言和主报告外,分管理决策篇、经济建设篇、社会发展篇、基础支撑篇、应急救灾篇、大众生活篇和国际动态篇七个部分,介绍了我国地理信息应用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汇集了大量测绘与地理信息专家和企业家的研究成果,力求对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应用的进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本蓝皮书由国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德明任主编,国家测绘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和国家测绘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国家测绘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柏玉霜任副主编。
相关信息
前言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 大力提高地理信息应用水平
测绘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报告
挑战与应对
一 我国地理信息应用现状
(一)近年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概况
1.测绘保障服务
2.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3.地理信息资源社会化应用
(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1.产值规模迅猛增长
2.单位数量快速扩大
3.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4.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三)快速发展的地理信息应用市场
1.测量市场
2.地图市场
3.导航定位市场
4.遥感市场
5.地理信息系统市场
(四)地理信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2.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3.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在国家安全中的应用
5.在应急救灾中的应用
6.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
二 当前我国地理信息应用的特点
(一)服务内容和手段不断更新
1.产品升级换代
2.服务内容嬗变
3.网络服务方式
(二)科技水平大幅提高
1.测绘基准向现代化迈进
2.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实现天空地立体化
3.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自动化水平提高
(三)优质成果层出不穷
1.政府决策管理
2.经济建设
3.社会发展
4.国家安全
(四)效益增加、影响彰显
1.助力政府管理
2.助力应急救灾
3.助力节约增效
三 我国地理信息应用面临的机遇
(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契机
(四)科技提供的强力支撑
(五)市场的旺盛需求
四 我国地理信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管理有待加强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四)大众化应用不足
五 提高我国地理信息应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1.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2.将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3.科学合理调整地理信息保密政策
4.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5.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支持
6.“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1.企业应成为地理信息服务的主体
2.市场应成为地理信息应用资源配置的主渠道
(三)优化市场环境
1.加强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2.调整地理信息市场准入政策
3.加强对市场的信息引导
(四)着力自主创新
1.加强地理信息应用科技创新
2.加强地理信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
(五)强化测绘主导作用
管理决策篇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一 数字地球及其取得的成就
(一)数字地球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
(二)数字地球实现了对地球多分辨率和多时态的观测与分析
(三)数字地球实现了基于图形和基于空天地一体化实景影像的可视化和可量测
(四)数字地球实现了基于Web Service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智能服务
(五)数字地球通过兴趣点实现了与非空间信息的关联,以服务全民
二 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出现及其发展
(一)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传感器网络
(二)物联网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
(三)全IP网络架构的物联网
三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一)智慧地球的出现
(二)智慧地球的特征
四 智慧地球的架构及其典型应用
(一)智慧地球架构
(二)智慧地球典型应用
五 结论和展望
地理信息在政府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一 地理信息与政府管理决策的关系
1.地理信息是各种政务信息关联整合的基础
2.地理信息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地理信息是政府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4.地理信息是政府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石
二 政府管理决策地理信息服务技术体系
1.政务数据管理
2.政务信息共享交换
3.应用服务
三 地理信息在政府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现状
四 政府管理决策服务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的政府管理决策服务模式
2.日益丰富的多源、多尺度、动态空间数据资源
3.政府管理决策服务模式主动化、智能化
4.由数据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
五 对策与建议
1.分布式地理信息与政务信息在线融合
2.面向服务的多源异构政务空间信息资源共享
3.网络化协同政府管理决策体系建设
浙江省空间规划与重大项目选址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实践与思考
一 科学发展观对空间规划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是提高空间规划布局科学性的有效手段
(一)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在空间规划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共识
(二)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内容
1.数据工程建设
2.软件工程建设
3.“三维浙江”建设
(三)系统平台应用的初步成效
1.为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2.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功能区类型划分提供了解决方案
3.为空间规划协调、审批提供了科学工具
4.为重大项目选址提供了辅助决策依据
三 拓展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在空间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一)为空间规划提供统一的工作底图是拓展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在空间规划中应用的基础
(二)集成整合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其他信息数据,是空间规划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做到可分析、可协调的重要保障
(三)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为规划编制前期研究提供深层次的技术支持
(四)建设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集成整合空间规划所需的,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各类自然和经济社会数据的有效保障
(五)加快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空间规划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在北京市政府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一 北京市地理信息资源概述
二 在政府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一)总体情况
(二)政务版地理信息应用情况
(三)典型应用
1.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
2.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
3.交通专用地理信息系统
三 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没有实现必要的覆盖
2.数据更新速度较慢,现势性相对滞后
3.地理信息产品不够丰富,按需变化能力差
(二)有关建议
1.建立健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机制
2.加快建立与健全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及规范的步伐
3.搭建基于网络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丰富数据产品及服务方式
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
一 背景
二 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一)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要求
(二)依据区分主体功能开发的要求
(三)资源承载能力开发的要求
(四)控制开发强度的要求
(五)调整空间结构的要求
(六)提供生态产品也是发展的要求
三 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平台设计的总体技术思路
四 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平台应用
(一)现状分析
1.通过对吉林省的地形、地貌、水资源、居民区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适宜开发的面积较多
2.通过对吉林省植被、气候、湿地等相关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生态环境良好
3.通过对吉林省气候、可利用水资源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环境质量较好
4.通过对可利用水资源等资源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的水资源相对短缺
(二)规划内容的空间化及建模
(三)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比较
(四)规划实施管理
五 结束语
江苏省经济社会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情况介绍
一 项目背景
二 建设目标
三 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2.系统结构
3.数据库构成
四 主要功能
1.信息浏览功能
2.数据查询功能
3.表格分析功能
4.专题地图制作功能
5.空间分析功能
6.数据输入功能
7.数据导出功能
8.指标体系维护功能
五 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2.良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
3.强强联合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4.应用导向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地理信息在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GIS在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中的主要应用
(一)基础数据的获取
(二)数据库建库
(三)空间叠置分析在区划指标项计算中的应用
(四)空间查询
(五)空间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六)可视化输出在区划成果图提交中的应用
三 主体功能区试划工作简介
(一)区划技术方案
1.资料收集
2.数据入库
3.评价单元划分
4.确定区划指标体系
5.区域试划
(二)试划区域特点
四 结语
经济建设篇
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服务海西经济社会发展
一 建设海西,测绘工作必须先行
二 正确认识福建测绘工作形势,增强测绘事业发展的紧迫感
三 围绕服务海西全局,大力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
测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研究
一 农村测绘成果现状
二 农村地区对测绘成果的需求
(一)县域经济建设
(二)村镇规划
(三)基础设施建设
(四)防灾减灾、应急保障
(五)农业发展
(六)农村和农民生活
(七)其他涉农重点项目
三 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项目建设情况
四 涉农测绘产品的基本技术规定
(一)农村基础地图
(二)数字高程模型
(三)农村基础影像地图
(四)农村区域地图
(五)农村专题地图编制
(六)涉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五 对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的建议
(一)万村测绘——农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二)千镇地图——农村区域地图编制
(三)百县涉农系统建设——涉农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新一代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一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系统无专人进行数据更新、维护,这是所有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系统都存在的问题
2.基础地理数据缺乏统一的空间基准
3.多种规划业务系统并存且独立,数据格式不统一,规划信息资源不能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共享互通
4.基础测绘成果的数据组织形式固定,涵盖信息不够全面、规范
5.系统平台选择各异,可扩展性差
6.缺乏二三维联动编辑和三维空间分析功能
7.地下管线情况不明,地下管线信息的更新不及时
二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3.公共服务体系
4.环境建设及政策法规
5.更新维护机制及人员队伍建设
三 新一代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一)框架建设下的新一代规划管理系统的实施目标
1.规划标准体系的整合
2.规划数据资源的整合
3.规划应用系统的整合
(二)新一代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及特点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内容全面的规划管理数据库设计
3.规划业务审批管理一体化
4.考虑城市规划部门的历史和现实,将CAD环境融入GIS中
5.三维空间分析决策支持
四 结束语
我国农林水领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与应用
一 地理信息产业及产业链
(一)地理信息产业
(二)地理信息产业链
1.产业链上游:数据采集及技术
2.产业链中游:信息集成与管理
3.产业链下游:应用与服务
二 我国农林水领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一)农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1. 3S集成技术用于作物长势监测和大面积估产
2. 3S集成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和预测上的应用
3.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林业中的应用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领域中的应用
三 农林水领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动力
(一)内在动力
(二)外在动力
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 背景
二 设计思路
三 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
四 应用与展望
镇江市三维可视化快速建模与浏览系统的研究与建设
一 项目概况
二 项目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三 系统功能与特色
四 三维数据建库方案与实施
1.数据完整性
2.数据逻辑一致性
3.属性数据质量需求
五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六 总结与展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系统研究与实践
一 项目简介
二 项目创新点
1.一整套超长输水路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国内外覆盖范围最大的高精度水利工程施工控制网
3.大型水利工程中国家三角测量控制成果不兼容问题及处理方案研究
4.高精度GPS短边混合网平差软件系统
5.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分带的方案
6.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测量标志质量保证措施
7.开发相应软件进行长距离水准测量日月引力改正
三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1.一整套超长输水路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2.施工控制网精度与等级论证
3.长距离输水工程施工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
4.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测量标志类型研究
5.国家控制点稳定性分析及不兼容性问题
6. GPS短边混合网平差计算与应用软件的研究
7.日月引力改正计算与应用软件的研究
四 推广应用情况
构建大桥“第一网”
社会发展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一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二 平台建设进展
(一)统筹规划设计,形成平台系列技术规范
(二)以公众版为契机,打造互联网地图服务中国品牌
(三)以政务版为根本,全面推动省市平台建设
三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平台应用服务
(二)建立健全平台运维机制
(三)注重技术沉淀,打造系列平台产品
(四)加强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平台技术水平
(五)积极争取多渠道专项经费支持
四 结束语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调查
一 概述
二 目标与意义
(一)建设目标
(二)建设意义
(三)建设原则
(四)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三 总体框架与主要建设内容
(一)总体构架
1.数据层
2.服务层
3.运行支持层
(二)主要建设内容
1.主节点建设
2.分节点建设
3.信息基地建设
四 服务与管理模式
(一)服务模式
(二)管理模式
五 进展情况
六 存在问题及一些思考
(一)存在问题
1.网络尚难以互联互通
2.数据资源尚不够丰富
(二)一些思考
1.进一步提高对平台的认识
2.不断更新完善平台信息资源
3.推进平台产业化长效运行服务
七 平台软件测评结果
八 案例精选
(一)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项目
1.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群
3.应用服务软件系统
4.支撑保障体系
(二)数字延吉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三)山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一 引言
二 积极推进行业标准规范建设
三 切实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四 创新构建共享交换系统
五 全面促进行业部门应用
六 结束语
地理信息在广播影视事业领域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广播影视事业管理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三 地理信息在广播影视事业中的应用
(一)基于地理信息的广播影视事业一体化决策管理
1.广播影视事业管理的复杂性
2.基于地理信息的空间一体化数据集成与管理
(二)基于地理空间分析的广播电视覆盖规划
1.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的重要性
2.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的主要问题
3.基于地形分析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预测技术
4.基于多元地理要素分析的广播电视覆盖分析
5.广播电视台站地形分析与三维虚拟
(三)基于精细地形分析技术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应用
1.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2.基于地形分析的数字信号精细预测、规划技术
四 总结与展望
测绘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思考
一 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一)建设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意义
(二)建设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应当坚持的几点原则
三 几点体会
(一)切实将框架建设当成牛鼻子工程来抓
(二)以一切要快、快中取胜的精神加快框架建设
(三)框架建设和应用是转变测绘服务方式的必然要求
(四)框架建设和应用是测绘部门全面提升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五)抓好市县测绘机构建设是框架建设由省级向市县级延伸的重要条件
(六)加强组织协调是保证框架顺利建设和广泛应用的关键
测绘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探讨
一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概况
二 测绘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效益
三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测绘保障
四 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测绘服务体系
中越陆地边界测绘保障及测绘高科技应用
一 国家边界事务,测绘保障保驾护航
二 使用信息化技术,边界谈判发挥重要作用
三 发挥技术优势,采用高新技术辅助实地勘界
四 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五 高精度测量,确立一条清晰的边界线
明长城测量综述
一 概述
二 总体研究思路
1.影像为基
2.立体量测
3.带状建库
三 主要技术路线
(一)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
(二)明长城长度量测
(三)明长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四 工程组织实施
1.技术试点
2.标准制定
3.人员培训
4.质量控制
五 取得的主要成果
1.长度测量成果
2.田野调查成果
3.数据库成果
4.其他成果
六 结束语
基础地理信息为上海世博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一 优质地图产品提升上海和世博形象
(一)世博版《上海市地图集》
(二)世博会导览地图
二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三 城市三维模型支撑世博运营安保系统
四 全方位测量服务确保世博场馆按期竣工
五 信息管理系统保障民生设施正常运转
(一)上海市电力地理信息系统
(二)上海市排水管网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北京奥运会的应用
一 概述
二 地理信息及其技术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应用
(一)奥运申办、筹备阶段
1.奥运场馆选址
2.城市绿化规划与管理
3.城市建设与管理
(二)奥运举办阶段
1.城市应急指挥
2.奥运会开闭幕式应急保障地图制作
3.城市运行保障
4.面向奥运的地理信息公众服务
三 总结
南极测绘
一 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南极科考测绘保障地图成果
(二)南极科考的测绘保障
(三)南极测绘基础设施建设
(四)南极测绘科学考察成果
(五)多学科在研项目
二 南极测绘工作展望
(一)继续为极地科学考察提供测绘保障
(二)加强南极测绘科学研究工作
地理信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数字社区总体框架
1.基础层
2.数据层
3.应用层
4.表现层
5.用户层
三 数字社区功能模块
(一)社区建设
(二)社区管理
(三)社区服务提供
(四)社区服务
四 地理信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一)在数字社区规划中的应用
(二)在数字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三)在数字社区服务中的应用
(四)在社区安防中的应用
(五)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五 结束语
基础支撑篇
国产SWDC航空数码相机及其应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SWDC关键技术
(一)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集成
(二)基于GPS的精确定点曝光技术
(三)多面阵数字影像组合拼接技术
三 SWDC优势分析
四 SWDC典型应用实例
(一)精细航测应用
1.概述
2.地面控制
3.空三加密
4.应用总结
(二)高精度地形测量应用
(三)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应用
五 结束语
我国首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建设进展
一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概况
(一)卫星系统
(二)运载火箭系统
(三)发射场系统
(四)测控系统
(五)地面系统
(六)应用系统
二 资源三号卫星系统的建设进展
三 资源三号卫星测绘应用系统的建设思路
四 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的建设进展
五 资源三号卫星建设的近期主要工作
六 测绘卫星系列发展展望
海岛(礁)测绘工程
一 海岛(礁)是划分海域疆界的重要依据
二 海岛(礁)是海洋资源开发的基地
三 海岛(礁)是国家安全的屏障
四 海岛(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 获取海岛(礁)地理信息是测绘工作者的职责
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
一 项目背景
二 建设目标
三 关键技术环节
(一)数据采集
(二)数据处理
(三)数据管理
(四)数据分发
(五)数据应用
四 项目进展情况
应急救灾篇
关于新疆测绘应急服务建设的思考
一 加强新疆测绘应急服务的重大意义
二 新疆测绘应急服务建设初见成效
(一)建设新疆应急地理信息平台
(二)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三)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及时有效服务
(四)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保障服务
三 新疆测绘应急服务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基础测绘投入严重不足,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严重短缺
(二)现代化测绘基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基础测绘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缓慢,影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和使用效果
(四)测绘应急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测绘应急服务工作长远发展
四 加强新疆测绘应急服务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测绘应急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测绘在应急服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推动国家和地方加大基础测绘工作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新疆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三)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数字新疆”地理空间框架
(四)实施测绘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服务新疆基础测绘和应急服务工作
(五)扩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整合范围,提高新疆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遥感技术支撑测绘应急保障体系
一 前言
二 遥感技术支撑测绘应急保障
(一)预报预警阶段
(二)预防阶段
(三)积极干预措施
(四)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三 完善遥感测绘应急保障体系
河南省遥感影像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应急指挥系统研建综述
一 项目概况
二 总体目标和工作内容
(一)总体目标
(二)工作内容
1.建立灾害应急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
2.基于影像特征的三维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开发
3.河南省应急数据库接口定义和三维应急指挥系统集成
三 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系统总体框架
(二)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建库
1.数据处理
2.数据的组织管理
(三)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案
1.系统开发环境
2.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3.面向应急服务的三维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应用功能开发
四 结束语
高分辨率影像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一 利用高分辨影像进行抗震救灾的基本情况
二 高分辨率影像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情况
(一)航空航天影像数据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提供保障
(二)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用于灾情判读
(三)激光雷达数据用于堰塞湖监测
(四)雷达等多源数据用于解译、次生灾害防治
三 应用关键分析
(一)抗震救灾中的应急航空摄影
(二)数据的快速处理
1.DPGrid系统并行处理机制
2.非常规航空摄影数据的全自动匹配
3.无地面控制点的POS辅助平差
4.正射影像的并行纠正
(三)部分成果应用与分类
(四)其他
大众生活篇
发展地图文化产业,服务百姓生活
一 满足公众需求是地图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发点
二 地图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地图内容品种丰富,覆盖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地图服务,触手可及
(三)不断创新,满足百姓的更高需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图普及程度较低,公益性地图服务缺位
2.基础测绘成果到地图产品的转化率低
3.地图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生产工艺有待改进
4.地图市场秩序仍待规范
三 几点建议
(一)完善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健全法规,保护地图知识产权
(三)加强监督,维护地图市场秩序
(四)鼓励创新,更好服务公众需求
导航电子地图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一 发展现状与市场情况
(一)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发展现状
(二)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市场分析
1.车载前装领域
2.后装PND领域
3.移动位置服务领域
4.互联网位置服务领域
(三)导航电子地图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 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一)服务方式转变
1.广度信息
2.深度信息
3.动态信息
(二)核心技术革新
1.基于卫星影像的数据发现采集与差异化更新
2.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增量更新与发布
(三)商业模式摸索
(四)产业结构整合
(五)政策支持与产权保护
(六)应用领域拓展与深化
1.移动互联网技术(3G等)推动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发展
2.车载综合信息系统(Telematics)增强导航电子地图产业服务内容与服务能力
3.实时交通信息的引入将增强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应用的实际使用价值与用户感受
三 总结
服务公众的浙江地理信息应用工程
一 3S技术助推数字城市建设
二 导航地理框架数据建设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三 多样化的地理信息产品满足公众生活需求
四 区域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五 地理信息技术保障新农村建设
丁丁网:旅游生活好伴侣
一 关于丁丁网
二 GIS在丁丁网中的功能简介与分析
(一)功能简介
(二)功能分析
1.内容设置指标
2.技术组织指标
三 丁丁网旅游频道
(一)国内旅游网站的现状
(二)丁丁网旅游频道的发展
1.迅速地进入并占领目标市场
2.与旅行社、旅游景点联合,建立一条龙的特色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双赢
3.依托特色技术支持拓展产品销售
四 总结
车载导航市场发展向好 创新应用引领科技生活
一 车载导航市场高速发展,市场进入普及期
二 车载导航面临战略转型,基于地理信息的内容服务成为发展的关键
三 车载导航融合网络平台,创新应用改变移动生活
国际动态篇
国际车载导航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一 国际车载导航应用的现状
(一)车载导航功能概述
1.车载前装导航系统的基本功能
2.结合了动态交通信息的车载导航应用功能
(二)车载导航市场概述
1.车载导航市场发展迅速,中国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2.车载导航核心部件导航电子地图市场集中度高
二 国际车载导航应用的发展趋势
1.车载导航新车装配率不断提高,中低端车型普及率提高
2.Telematics服务快速发展
3.导航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逐渐成熟
4.车载导航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5.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得到推广
结束语
国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调查
前言
一 美国
二 欧洲
三 加拿大
四 日本
国产测绘仪器在国外的推广与应用
一 产业初期练内功
二 国际化第一步:钓鱼式营销
三 正式亮相国际展会
四 深度开发
五 国际应用实例
SuperMap GIS在日本的应用
一 日本,SuperMap的国际化前沿阵地
二 成功的应用案例,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1.JR东日本铁道GIS
2.国土交通省正射影像下载系统
3.e-Japan统合GIS
4.日立建机全球机械管理GIS系统
法律声明
中文摘要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徐德明主编《中国测绘发展研究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009年测绘统计快报》,国家测绘局管理信息中心,2010。
李德仁、邵振峰:《论新地理信息时代》,《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年第6期。
李德仁、沈欣:《论智能化对地观测系统》,《测绘科学》2005年第4期。
李德仁:《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遥感学报》2005年第5期。
孙小礼:《数字地球与数字中国》,《科学学研究》2000年第4期。
冯筠、黄新宇:《数字地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球信息化载体》,《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年第3期。
杜友文、王建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探》,《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1期。
Song Guangming and GE Yunjian.IEEE 1451:
Vincent Tao.
Neil Gross.“The Earth Will Don an Electronic Skin”,
M.Popa,A.S.Popa and C.Patitoiu.
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学报》2003年第7期。
李建中、高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年第1期。
Li D.et.al:On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Geospatial Information:Graphic Based or Imagery Baded?
王家耀、周海燕:《关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探讨》,《测绘科学》2003年第1期。
李德仁、邵振峰:《论新地理信息时代》,《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年第6期。
张霞:《地理信息服务组合与空间分析服务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4。
Birkin M.,Clarke G.,Clarke M.,Wilson A.“Intelligent GIS:Location Decision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Gewin V.“Mapping Opportunities”.
Leitner H.,McMaster R.,Elwood S.,McMaster S.,Sheppard E.“Models for Making GIS Available to Community Organizations:Dimensions of Difference and Appropriateness”.
Sisi Zlatanova,Li J.
Thill J.“Spatial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nd Analysis.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pproach”.
Abbott J.“The Use of GIS in Informal Settlement Upgrading:Its Role and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and on Local Government”.
Raman M.“Claremont Colleges Emergency Preparedness:An Action Research Initiative”.
韩智勇、翁文国、张维、杨列勋:《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科学背景、目标与组织管理》,《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第4期。
郝瑞吉、汤天浩、王天真:《基于DM和OLAP的地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5期。
王家耀:《我国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发展研究》,《测绘通报》2007年第5期。
唐桂文:《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地理信息服务》,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O’Looney J.
刘岳峰:《地理信息服务概述》,《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第6期。
冯存均:《“浙江省空间规划和重大项目选址辅助决策系统”建设项目》。
刘任义、刘南、苏国中:《图形数据与关系数据库的结合及应用》,《测绘学报》2000年第4期。
张新长、马林兵、张青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科学出版社,2007。
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吉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学出版社,2001。
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研究课题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研究报告》,2008。
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年)》,2009。
陈真:《数字城市规划总体框架研究》,《数字城市》2010年第4期。
王华、陈晓茜、祁信舒:《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在城市规划部门的重要应用》,《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第2期。
陈军:《论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测绘工程》2002年第3期。
李建华、李健、高裕山:《城市规划信息化总体框架设计与系统集成》,《数字城市》2010年第4期。
罗静、党安荣、毛其智:《面向服务的数字城市规划平台集成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9年第2期。
景爱:《长城遥感调查与考古》,《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董耀会:《长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Chen J,Zhao Y S,Liao A P,et al.“Mapping the Ming Great Wall with Imagery.”In:Chen J,Jiang J,eds.
陈军、金舒平、廖安平、赵有松、张宏伟、荣大为、杨招君:《基于遥感的明长城立体量测》,《科学通报》2010年第16期。
《奥运场馆为何选址北城?》,2001年8月30日第8版《市场报》。
杜灵通、韩秀丽:《基于数字地球思想的数字城市研究》,《地理空间信息》2007年第1期。
程大章:《数字社区与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年第1期。
方天培:《数字社区建设基本概念初探》,《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年第1期。
徐石旺:《GIS在数字小区建设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展望》,《地矿测绘》2007年第3期。
《航空摄影与遥感在中国》,《中国测绘报》2008年第50期。
张建霞、刘先林:《航空数码相机的种类与发展》,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ISPRS)特邀科普论文。
张建霞、李安福、刘宗杰:《航空数码相机及其应用分析》,《测绘科学》2009年第5期。
张建霞、刘宗杰、刘先林:《国产数码航摄仪应用于我国西部测图分析》,《测绘科学》2010年第1期。
袁修孝、付建红、楼益栋:《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测绘学报》2007年第3期。
张小红:《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张小红、刘经南、Rene Forsberg:《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航空测量应用实践》,《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李健、刘先林、刘风德等:《SWDC-4大面阵数码航空相机拼接模型与立体测图精度分析》,《测绘科学》2008年第3期。
李健、刘先林、万幼川等:《SWDC-4数码航空相机虚拟影像生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第5期。
《ADS40航空相机技术》,http://www.leica-geosystems.com。
《UCD航空相机技术》,http://www.vexce.lcom/UCD/。
《DMC航空相机技术》,http://www.intergraph.com/dmc/。
国家技术监督局:《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沈文周:《中国近海空间地理》,海洋出版社,2006。
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出版社,2002。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
国家旅游局:《2009年旅游经济运行报告》,2009。
杨文鹤:《中国海岛》,海洋出版社,2000。
张全德、刘志赵、孙占义:《南海海域高精度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测绘通报》2000年第8期。
张全德、孙占义:《要重视海陆大地控制网的建立》,《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2002年第1期。
周胜利:《美国的遥感计划及政策:中国测绘》2005年第1期。
宫冠英:《美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现状及借鉴》,《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GPS大显身手》,2010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白华:《国外导航卫星系统的最新发展》,《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9年第2期。
肖剑平:《加拿大3S技术发展动态》,《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年第5期。
罗名海:《加拿大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地理空间信息》2007年第1期。
潘黎明:《日本国应用GPS、GIS和地图制图技术状况》,《现代测绘》2003年第5期。
石卫平:《国外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航天控制》2004年第8期。
王杰华:《日本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航天》2008年第1期。
Eissfeller B,Schueller T.,“Das Europaeische Satelliten Navigations System GALILEO”.
Higgins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