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0

中亚安全与稳定研究图书

A Study on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Central Asia

SSAPID:101-5753-1071-19
ISBN:978-7-5097-990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研究所中亚学科2013~2015年创新项目“中亚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趋势”的最终研究成果。书中对影响中亚安全和稳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着力研究了中亚安全问题与中亚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形势、大国因素的关系,反映了近年来中亚地区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整体现状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读者了解中亚、中国企业到中亚去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对中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吴宏伟
编 辑:张苏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73/77 各国政治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第一章 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对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的总体描述

  第二节 中亚国家面临三股势力的威胁

   一 当前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特点

   二 中亚宗教极端主义威胁上升的原因

   三 未来趋势

  第三节 中亚地区毒品问题

  第四节 中亚国家应对安全威胁的措施与战略

   一 中亚国家应对安全威胁的措施

   二 中亚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

    (一)与俄罗斯的合作

    (二)与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合作

     1.与美国的合作

     2.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合作

     3.与“南方”邻国的合作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合作

     2.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主导的国际合作

     3.欧盟主导的国际合作

     4.上海合作组织主导的国际合作

 第二章 影响中亚政治与社会稳定的制度因素

  第一节 中亚国家政治体系的变迁及政治发展轨迹

   一 中亚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体制的变迁

    (一)中亚特色的总统制

    (二)“吉式”议会制

   二 中亚国家政治的发展轨迹

    (一)现代化进程

    (二)再传统化进程

    (三)“去苏联化”

  第二节 影响中亚国家政治稳定的因素

   一 转型国家政治不稳定的根源

    (一)政治体系结构的不稳定

    (二)政治转型给传统社会带来的不稳定

   二 威权体制下的“老人政治”问题

   三 国家认同问题

   四 中亚各国存在的各社会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中亚安全

  第一节 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 第一个阶段(1991~1995年)

   二 第二阶段(1996~2000年)

   三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第二节 中亚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 私有化改革

   二 土地改革

   三 财政与金融体系改革

  第三节 中亚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

   一 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二 地区结构

   三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一)哈萨克斯坦

    (二)吉尔吉斯斯坦

    (三)塔吉克斯坦

    (四)乌兹别克斯坦

    (五)土库曼斯坦

  第四节 经济发展对中亚安全的影响

 第四章 影响中亚安全与稳定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贫困与地区发展差距

   一 中亚国家的贫困程度差异

   二 中亚国家贫困问题的特点

    1.中亚各国贫困人群的贫困程度已经发生分化

    2.中亚各国减贫难度已经不同

   三 中亚各国减少贫困的社会政策

  第二节 就业与移民问题

   一 中亚国家的就业问题

   二 中亚国家的移民问题

   三 中亚国家就业与移民问题给稳定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腐败与反腐败

   一 中亚国家的腐败问题

   二 中亚国家的反腐败政策与措施

   三 腐败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四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稳定

   一 中亚国家的民族状况与问题

    1.民族种类多,构成复杂

    2.历史上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至今

    3.中亚国家独立后,新的民族问题层出不穷

   二 中亚各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做出的努力

   三 中亚国家当前面临的民族问题挑战

  第五节 宗教问题与社会稳定

   一 苏联治下的中亚地区宗教状况

   二 中亚五国独立后的伊斯兰教与宗教政策

   三 泛伊斯兰主义的崛起及其对稳定的影响

 第五章 世界形势与中亚地区安全

  第一节 对世界形势的几个判断

   一 冷战格局瓦解,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一)西方主导和控制世界的欲望更加强烈

    (二)美国“重返亚太”是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的重要原因

    (三)新兴国家经济艰难,但未来发展不可阻挡

    (四)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道路漫长

     1.俄罗斯发展战略

     2.美俄较量长期化趋势明显

     3.独联体国家面临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第二节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一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亚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二 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暴跌和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影响

    (一)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拖累中亚国家

  第三节 西亚北非动荡与中亚地区安全

   一 西亚北非动荡长期化不可避免

   二 西亚北非动荡对中亚安全影响巨大

    (一)西亚北非成为中亚宗教极端思想的主要来源地

    (二)外来宗教思想对本土伊斯兰教传统形成巨大冲击

    (三)“阿拉伯之春”效应不能忽视

  第四节 阿富汗局势变化与中亚地区安全

   一 阿富汗问题与中亚国家安全问题的关联性

    (一)阿富汗安全形势现状与趋势

     1.2014年美军撤军前与撤军后阿安全形势严重恶化

     2.总统选举过程难言顺利

     3.美国阿富汗政策全面失败

     4.民族和解之路虽艰难,但这是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唯一出路

    (二)阿富汗形势与中亚安全息息相关

   三 中亚国家应对阿富汗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六章 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对中亚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第一节 中亚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合作促安全

   一 中亚国家对于安全威胁的认识

   二 合作对象的选择与优先顺序

   三 合作方式的选择

  第二节 俄罗斯的中亚政策与中亚地区安全

   一 俄罗斯的中亚政策

   二 俄罗斯的中亚政策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第三节 欧盟的中亚政策与中亚地区安全

   一 欧盟的中亚政策

   二 欧盟的中亚政策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第四节 中亚国家间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一 中亚国家间关系的现状

   二 中亚国家之间存在的问题

   三 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第五节 美国的中亚政策与中亚地区安全

   一 美国的中亚政策

   二 美国的中亚政策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第六节 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相互关系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一 大国在中亚地区的相互关系

   二 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第七章 中亚地区安全的中国因素

  第一节 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中国与中亚地区安全的讨论

    (一)地缘政治论

    (二)权力政治论

    (三)制度效应

   三 理论概述及评价

    (一)基本假定

     1.国家对外决策行为处于不确定性情景下

     2.国际政治中存在导致“安全困境”的前提

     3.国际体系中的单元主要是主权国家,但国家不是唯一的国际行为体

     4.国家的安全与自由度成反比,要求自由就必须以接受不安全为代价

     5.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均势是国际政治的常态

    (二)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及观点

    (三)核心概念的定义

   四 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力量比较

    (一)七大国的人口指标变化比较

     1.人口总数及增长率

     2.女性占人口的比例及女性人均生育率

     3.不同年龄段人占总人口的比例

     4.粗死亡率

     5.高等学校入学率(占总人口的比例)

    (二)七大国财富比较

     1.GDP增长率和人均GDP

     2.工业增加值和农业增加值

     3.总储备(包括黄金,按现值美元计)

     4.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国民收入

     5.研发支出和R&D研究人员*

     6.军费支出和GDP

    (三)国际体系中的七大国

   五 地区力量的变化

    (一)相关国家的国家实力

    (二)相关国家的中亚政策

     1.美国的中亚政策

     2.俄罗斯的中亚政策

     3.中国的中亚政策

     4.日本的中亚政策

     5.印度的中亚政策(“连接中亚”政策)

     6.伊朗的中亚政策

     7.土耳其的中亚政策

    (三)中亚地区力量格局的未来

   六 中亚国家大国政策的发展方向

    (一)中亚国家的国家实力

    (二)中亚国家的对外政策取向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三)中亚国家的大国政策

     1.哈萨克斯坦的大国平衡政策

     2.吉尔吉斯斯坦的大国平衡政策

     3.塔吉克斯坦的大国平衡政策

     4.土库曼斯坦的大国平衡政策

     5.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国平衡政策

  第二节 中国推动中亚安全的优先方向和外部条件

  第三节 中国对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的努力

  第四节 中国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的目标

  第五节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

  第六节 中国同与中亚地区安全相关的大国关系

  第七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第八节 运筹及构建稳定的大国关系

 第八章 覆盖中亚的安全与经济合作机制

  第一节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

   一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立的时代背景

   二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立的经过

   三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性质与宗旨

   四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组织结构

   五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军事力量

   六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与中亚

    (一)传统军事安全领域

    (二)非传统安全领域

  第二节 欧亚经济联盟

   一 欧亚经济联盟概况及历史

   二 入盟动机分析

    (一)白俄罗斯

     1.获取广阔的出口市场

     2.获取廉价而稳定的能源供给

     3.获取大量优质贷款

    (二)哈萨克斯坦

     1.劳工移民与就业

     2.扩大出口市场和来哈投资

     3.能源运输问题得以解决

    (三)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

    (四)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对入盟的态度

   三 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存在的问题

    (一)主权问题

    (二)联盟经济遭遇困境

    (三)联盟贸易制度有待改善

  第三节 上海合作组织

   一 概述

    (一)宗旨与任务

    (二)机构设置

    (三)上合组织安全合作

     1.建立健全各项合作机制

     2.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3.共同构筑地区安全基石

    (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

     1.法律基础与合作机制

     2.贸易、投资以及便利化

  第四节 亚信会议

  第五节 “中亚+日本”对话机制

   一 中亚与日本建交初期外交情况

   二 “中亚+日本”对话机制的提出

   三 日本“中亚外交”的动机和原因

  第六节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一 分支机构与资金投入

   二 活动领域

   三 活动方式

  第七节 亚洲开发银行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一 亚洲开发银行简介

   二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简介

    (一)参与对象

    (二)组织框架

   三 发展历程

   四 重点领域进展现状

    (一)交通领域

    (二)能源领域

    (三)贸易政策领域

    (四)贸易便利化领域

   五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优势分析

   六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

    (一)组织成员比较

    (二)合作领域以及机制比较

   七 亚洲开发银行与中亚五国的合作

    (一)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合作

    (二)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

    (三)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

    (四)与塔吉克斯坦的合作

    (五)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

  第八节 突厥语国家合作机制

   一 突厥语国家元首会议

   二 其他机制

    (一)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

    (二)突厥语国家议会大会

    (三)突厥语民族和团体大会

 后记

 前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研究所中亚学科2013-2015年创新项目“中亚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趋势”的最终研究成果。中亚国家地处中国周边,是中国西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是连接中国与中东、西亚、欧洲的重要陆上交通走廊,是中国近年来海外投资的重点地区,是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是在历史上和如今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和利益牵扯的地区,因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中国至关重要。该项目的完成和出版也因而极具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对影响中亚安全和稳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着力研究了中亚安全问题与中亚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形势、大国因素的关系。本书反映了近年来中亚地区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整体现状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可以为读者了解中亚,为中国企业到中亚去发展,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对中亚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1.〔奥〕赖因哈德·西德尔:《家庭的社会演变》,王志乐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2.〔丹〕奥勒·诺格德:《经济制度与民主改革:原苏东国家的转型比较分析》,孙友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俄〕弗·伊·多博林科夫、阿·伊·克拉夫琴科:《社会学》,张树华、冯育民、杜艳钧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法〕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

5.〔哈〕卡·托卡耶夫:《光与影》,弓为东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6.〔哈〕卡·托卡耶夫:《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赛力克·纳雷索夫译,新华出版社,2002。

7.〔哈〕努·纳扎尔巴耶夫:《探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8.〔哈〕努·纳扎尔巴耶夫:《在历史的长河中》,徐葵等译,民族出版社,2005。

9.〔哈〕努·纳扎尔巴耶夫:《站在21世纪门槛上》,陆兵、王嘉琳译,时事出版社,1997。

10.〔美〕胡曼·佩马尼:《虎视中亚》,王振西主译,新华出版社,2002。

11.〔美〕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邹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13.〔美〕肯尼思·沃尔兹:《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张睿壮、刘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4.〔美〕罗纳德·麦金德:《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控制》,周庭煜、尹翔硕、陈中亚译,格致出版社,2014。

15.〔美〕马丁·瑞沃林:《贫困的比较》,赵俊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6.〔美〕玛莎·布瑞尔·奥卡特:《中亚的第二次机会》,李维建译,时事出版社,2007。

17.〔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18.〔美〕西德尼·塔罗:《运动中的力量:社会运动与斗争政治》,吴庆宏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5。

19.〔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0.〔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1.〔日〕福武直主编《世界各国社会学概况》,虞祖尧、张禄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2.〔土〕萨·尼亚佐夫:《永久中立 世代安宁》,赵常庆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23.〔乌〕伊·卡里莫夫:《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全的威胁、进步的条件与障碍》,王英杰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24.〔乌〕伊·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从来不依赖任何人》,刘显忠等译,时事出版社,2006。

25.〔乌〕伊·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沿着深化经济改革的道路前进》,陈世忠、邱冰译,国家文化出版公司,1996。

26.艾莱提·托洪巴依:《中亚五国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出版社,2014。

27.包毅:《中亚国家的政治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8.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理论教研室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9.陈联璧、刘庚岑、吴宏伟编《中亚民族与宗教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0.丁笃本:《中亚通史——现代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1.丁宏:《中亚五国民族文化综论》,民族出版社,2003。

32.董全瑞:《收入分配差距因素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3.樊怀玉、郭志仪等:《贫困论——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2。

34.傅殷才主编《新保守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35.古丽阿扎提·吐尔逊、阿地力江·阿布来提:《中亚跨国犯罪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36.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和外事司主编《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提要》,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

37.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8.贺卫:《寻租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39.花菊香:《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0.季志业主编《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1.焦一强:《从“民主岛”到郁金香革命: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42.金宜久:《当代伊斯兰问题》,民族出版社,2008。

43.金宜久:《伊斯兰教的苏菲神秘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4.李进峰、吴宏伟、李伟主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5.李静杰、郑羽主编《俄罗斯与当代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46.李淑云:《经济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47.李爽:《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与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8.刘庚岑,徐小云:《列国志: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9.刘明宇:《贫困的制度成因——产业分工与交换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0.刘启芸编著《列国志:塔吉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1.刘晓凯:《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人民出版社,2008。

52.柳丰华:《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53.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4.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5。

55.麻健:《调节不合理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6.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57.潘德礼:《列国志:俄罗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8.潘志平主编《中南亚的民族宗教冲突》,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59.潘志平主编《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60.皮艺军主编《越轨社会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1.钱学文:《中东恐怖主义研究》,时事出版社,2013。

62.秦放鸣:《中亚市场新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3.桑玉成等:《政府角色——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64.施玉宇:《列国志:土库曼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5.石岚:《中亚费尔干纳:伊斯兰与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出版社,2008。

66.苏畅:《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研究》,中国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7.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68.孙力、吴宏伟主编《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9.孙力主编《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0.孙壮志、苏畅、吴宏伟:《列国志: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1.孙壮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72.孙壮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3.唐钧主编《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华夏出版社,2001。

74.涂龙德、周华:《伊斯兰激进组织》,时事出版社,2010。

75.汪金国:《多种文化力量作用下的现代中亚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6.王刚义、梅建明:《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77.王海燕:《新地缘经济:中国与中亚》,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78.王如忠:《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变动中的疑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9.王蔚然:《中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80.王玉先主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工人出版社,1989。

81.王治来:《中亚通史近代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82.吴恩远、吴宏伟主编《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83.吴宏伟:《中亚人口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84.吴宏伟主编《俄美新较量——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长春出版社,2009。

85.吴宏伟主编《中亚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机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6.吴宏伟主编《新丝路与中亚——中亚民族传统社会结构与传统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87.项英杰等:《中亚:马背上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88.肖斌:《制衡威胁——大国联盟战略的决策行为》,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89.邢广程、孙壮志主编《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长春出版社,2007。

90.邢广程、赵常庆、孙壮志主编《中国与中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1.邢广程:《崛起的中亚》,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

92.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世界知识出版,1998。

93.邢广程:《中国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的关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94.徐洪峰、李林河:《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2001—2008年)》,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95.徐亚清:《中亚五国转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96.薛君度、邢广程主编《中国与中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7.薛君度、朱晓中主编《转轨中的中东欧》,人民出版社,2002。

98.杨德刚、杜宏茹:《中亚经济地理概论》,气象出版社,2013。

99.杨鸿玺:《美国中亚战略20年:螺旋式演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0.杨进:《贫困与国家转型——基于中亚五国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1.杨恕:《转型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2.杨恕主编《聚集中亚——中亚国家的转型及其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03.于国安、曲永义:《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04.张宁:《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与中国粮食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05.张宁:《中亚能源与大国博弈》,长春出版社,2009。

106.张千帆等:《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7.张新平:《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民族出版社,2006。

108.赵常庆:《列国志: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9.赵常庆:《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析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10.赵常庆:《中亚五国新论》,昆仑出版社,2014。

111.赵常庆:《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昆仑出版社,2004。

112.赵常庆主编《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东方出版社,2003。

113.赵常庆主编《颜色革命在中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14.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115.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16.赵华胜:《中国的中亚外交》,时事出版社,2008。

117.赵会荣:《大国博弈: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战略设计》,光大出版社,2007。

118.郑羽主编《既非朋友,也非敌人——苏联解体后的俄美关系(1991~2005)》(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119.郑羽主编《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1991~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20.中国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编《转型国家经济评论(第1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12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编《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年鉴》,时事出版社,2006。

1.〔哈〕努·纳扎尔巴耶夫:《主权国家哈萨克斯坦的形成与发展战略》,《亚洲经济与生活》1992年第8期。

2.〔土耳其〕R.库塔·卡拉卡:《土耳其与中国间的认知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4年第2期。

3.〔哈〕卡·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对外政策》,《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4.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内容、前景、制约因素》,《俄罗斯研究》2014年第2期。

5.范庆泉、周县华、刘净然:《碳强度的双重红利: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6期。

6.富育红:《巴基斯坦塔利班发展现状及演变趋势》,《南亚研究季刊》2014年第1期。

7.贾庆国:《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国际观察》2015年第1期。

8.雷琳、郎正文:《吉尔吉斯斯坦南部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9.刘东:《土耳其未来政局的三种走向》,《社会观察》2015年第7期。

10.刘丰:《大国制衡行为的概念辨析》,《国际论坛》2010年第1期。

11.刘庚岑:《吉尔吉斯斯坦的对外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5期。

12.罗英杰:《浅析俄罗斯对阿富汗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国际论坛》2015年第3期。

13.马景:《中亚伊斯兰教新思潮及其动向》,《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4期。

14.尚月:《俄罗斯的阿富汗政策》,《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第6期。

15.陶文钊:《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当代世界》2015年第8期。

16.王缉思、钱颖一、王敏、贾庆国、白重恩等:《构建中美战略互信》,《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2期。

17.王金照、王金石:《工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经济纵横》2012年第8期。

18.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关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安全合作的思考》,《和平与发展》2014年第2期。

19.杨恕、蒋海蛟:《伊斯兰复兴和伊斯兰极端主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0.袁鹏:《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5期。

21.昝涛:《中土关系及土耳其对中国崛起的看法》,《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第4期。

22.张茉楠:《不确定性情境下行为决策研究之综合述评》,《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11期。

23.张睿壮、刘丰:《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的对美交往》,《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4.赵常庆:《论影响中国与中亚关系的俄罗斯因素及中俄关系的中亚因素》,《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2卷第4期。

25.赵晶、倪红珍、陈根发:《我国搞耗能工业用水效率评价》,《水利水电技术》2015年第4期。

26.巴克:《俄罗斯与吉尔吉斯斯坦关系研究》,吉林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27.郭桂均:《俄美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争夺及对其政治变革的影响》,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28.焦一强:《吉尔吉斯斯坦政治转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29.朴美来:《吉尔吉斯共和国两次革命与美国俄罗斯的干预》,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30.石丽娜:《吉尔吉斯斯坦民族问题与中亚地缘政治》,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Абдугани Мамадазимов,“Проблемы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и Кавказ”,Швеция,№2,2004.

2.Аитов.Н.А,“Общество переходного периода”,Алматы,изд. ИПК,1993.

3.Аитов.Н.А,“Социология”,Учебник для технических вузов,Алматы,ИК Минобразования,1997.

4.В.Н.Иванов.“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ая лирика”,Юбилею ИСПИ РАН посвящается. Издание 3-е,дополненное и исправленное..РИЦ ИСПИ РАН,2006.

5.Дилярам Аркин,“Хроника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Казахстан,15.12.2006.

6.Е.Гайдар,“Экономика переходного периода,Очерк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пост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Росси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рост 2000-2007”,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Дело АНХ,2008.

7.Климова.Т,“Соци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процессов”,Алматы,изд.КазГУ,1997.

8.Региональное бюро по странам Европы и СНГ ПРООН,“Централь- ная Азия 2010-Перспективы 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Ташкент,1999 г.

9.СПб,“Борьба с ветряными мельницами?Социально-антропологический подход к исследованию коррупции”.Алетейя,2007.

10.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СНГ,“Мир в цифрах”,ФСИ,Москва,1993г.

11.Т.Бараулина,О.Карпенко.“Миграция 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СПб ЦНСИ,2.

12.Туктибаев Нуркен,Нигмеджанов Жасулан,“Бюджетно-налог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Алматы 2005.

1.“Азия—Экономика и жизнь”(Казахстан).

2.“Бизнес и политика”(Таджикистан).

3.“Вечерний Бишкек”(Кыргызстан).

4.“Газет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новостей России и СНГ”(Россия).

5.“Голос Узбекистана”(Узбекистан).

6.“Деловой партнёр Узбекистана”(Узбекистан).

7.“Известия”(Россия).

8.“Казахстан и страны СНГ”(Казахстан).

9.“Мысль”(Казахстан).

10.“Народное слово”(Узбекистан).

11.“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Россия).

12.“Нейтральный Туркменистан”(Туркменистан).

13.“Правда”(Россия).

14.“Саясат”(1999—2009,Казахстан).

15.“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и Кавказ”(Швеция).

16.“Экономика и статистика”(Узбекистан).

1.http://asiaplus.tj/.

2.http://mfa.tj/.

3.http://ru.government.kz/.

4.http://ru.government.kz/.

5.http://rus.gov.kg/.

6.http://www.academy.uz/.

7.http://www.academy.uz/.

8.http://www.brookings.edu/.

9.http://www.finpol.kz/.

10.http://www.gazeta.kz/.

11.http://www.gov.uz/.

12.http://www.izvestia.kz/.

13.http://www.mid.tj/.

14.http://www.mintrud.uz/.

15.http://www.mz.kg/ru/z1/.

16.http://www.president.kg/.

17.http://www.rand.org/.

18.http://www.sectsco.org/.

19.http://www.stat.kg/.

20.http://www.stat.tj/.

21.http://www.tianshannet.com.cn/.

22.http://www.turkmenistan.gov.tm/.

http://www.usip.org/.

1.Charles L.Glaser,Realists as Optimists:Cooperation as Self-help,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No.3(Winter,1994-1995).

2.H.A.Simon,Rational Choice and the Structural of Environments,Psychological Review,Mar,1956.

3.Zarina Kakenova,Military-polit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entral Asian States,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43(2014).

4.Jim Nichol,Central Asia:Regional Development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Interests,Congress Research Service,Foreign Affairs,Defense and Trade Division,May 12,2007.

5.World Bank,Human Development Sector Unit Central Asia Country Unit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Region,January 6,2005.

6.Townsend,Poverty in the kingdom:survey of the Household Resource and Living standard,Allen Lane and Penguin Books,1979.

7.UNDP RBEC,Bringing down barriers,Regional Cooperat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human security,Central Asi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UNDP RBEC Bratislava Regional Centre,Bratislava,2005.

8.World Bank,Poverty and Inequality,Eastern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Washington D.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