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1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3图书

Report on Innovations of China’s Social Administration No.3

SSAPID:101-5738-0876-65
ISBN:978-7-5097-655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对治理方式与法治建设、治理模式与基层自治、治理结构与共治体系等理论与制度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从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城市治理三个方面,梳理了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与地区先进城市的治理体系建设模式;从基层治理实践出发,总结了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国内11个城市(城区)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推动我国治理转型提供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管理蓝皮书
作 者: 连玉明 朱颖慧
编 辑:陈颖;郑庆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摘要

 主编简介

 Abstract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3》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3》学术委员会

 BⅠ 总报告

  B.1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一 治理的理论探讨

    (一)后现代复杂科学范式的兴起

    (二)对多个理论流派的反思与糅合

    (三)治理的概念

   二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点:国家管理体制分析

    (一)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管理体制发展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期的“军事型管理”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30多年以经济为主的管理模式初现治理端倪

     3.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明确向治理转变,逐步进入法治治理轨道

    (二)单一制集权国家的主要特征

     1.统一性:法律制度统一

     2.复合性:集权分权并存

     3.层级性:行政管理多级

    (三)基于超大国家与巨型社会的管理

     1.基于世界第一人口数量的管理

     2.基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管理

     3.基于世界第三大国土面积的管理

   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

    (一)“全能政府”的管理体制问题逐渐凸显

     1.法律滞后及政府高度集权导致人治大于法治现象

     2.社会两极分化与“不完全”市场化,使得治理转型与公民社会的形成缺乏基础

     3.各管理主体仍存在行政化倾向,缺少民主责任体制与公众参与体制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1.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成党自身向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步骤

     2.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破解改革攻坚期若干难点问题的总抓手

     3.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充分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方式

   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一)从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角度辨析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1.辨析治理与管理的主要区别

     2.政府、市场、社会的相互制衡与支撑是治理与管理的根本区别

    (二)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破解之难题

     1.治理现代化必须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2.治理现代化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规范政府行为是治理现代化的前提

   五 国家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城市管理一体化的升级

    (一)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

     1.向“法治政府”转变

     2.向“服务政府”转变

     3.向“有限政府”转变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

     1.社区自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

     2.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三)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转变

     1.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城市发展协调均衡

     2.建设“智慧城市”,实现服务管理系统联动

    (四)推动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一体化

     1.推动党和政府领导与治理主体多元的统一

     2.推动治理手段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3.推动管理和服务的统一

   六 从法治、自治和共治三个维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动法治、自治、共治,实现治理方式、治理运行与治理结构现代化

     1.法治是现代治理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治理的重要手段

     2.自治是现代治理的重要能力,也是治理运行的基础

     3.共治是现代治理成熟的标志,也是治理结构的表现方式

    (二)推动法治、自治、共治,进一步向善治迈进

     1.善治使好的政府变成好的治理体系

     2.善治让党长期执政,改变朝代周期律

     3.善治是大国崛起的根基与动力之源

 BⅡ 理论探索篇

  B.2 关于治理运行与基层自治的研究

   一 治理的本质特征与我国基层治理运行的变革

    (一)把握治理的本质特征:合作与协商

     1.治理强调“合作”

     2.治理引入“协商”

     3.治理注重“参与”

    (二)社会转型引发我国基层治理运行从单位制向社会化变革

     1.社会成员的身份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2.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变化与社会服务的综合性转变

     3.传统基层运行体制逐渐弱化与基层社会运行机制重构

   二 基层自治是治理运行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一)自治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基层治理运行的基本趋势

     1.政府与社会分离的自治模式

     2.政府与社会紧密结合的自治模式

     3.混合型自治模式

    (二)推进基层自治是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深刻变化的需要

     1.基层自治组织逐步发展

     2.基层社会组织逐步发展

    (三)推动基层自治既有政治制度的支撑也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

     1.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2.基层自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 我国基层自治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

     1.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2.我国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

    (二)我国各地基层自治的实践探索

     1.政府权责下放到街道社区层面

     2.推行社区管理“自治化”

   四 基层治理运行的改革路径与基层自治的发展

    (一)自治理念从管理向“善治”转变

     1.把善治理念作为基层自治的理论指引

     2.把善治理念作为基层自治的基本目标追求

     3.把善治理念作为基层自治的基本原则

    (二)自治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1.构建新型权力关系,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2.培育第三部门,完善社会运行机制

     3.扩大各方参与渠道,完善基层共建机制

    (三)自治机制从行政导向向民主自治转变

     1.完善与基层自治相关的社会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和法律制度

     2.政府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并加大购买其公共服务的力度

     3.加快推进基层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

  B.3 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共治体系构建

   一 从治理主体的角度认识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

    (一)政府治理

    (二)市场治理

    (三)社会治理

    (四)政党治理

    (五)城市治理

   二 独特的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结构

    (一)中国治理体系“渐进改革”推动了治理结构的多元化

     1.通过以点带面推进“渐进性”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参与主体

     2.通过先易后难推进“渐进性”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利益主体

    (二)中国治理体系“以党领政”决定了治理结构的政治性

     1.党组织呈现社会性特征

     2.党组织呈现开放性特征

     3.党组织呈现服务性特征

    (三)中国治理体系“矩阵结构”导致治理结构的条块分割

     1.纵向上“权力集中”

     2.横向上“条块分割”

   三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破解“共治”难题

    (一)治理理念更新要引入“共治”思维

     1.主体多元的理念

     2.权由民赋的理念

     3.合作运行的理念

    (二)治理价值导向要明确“共治”目标

     1.“共治”强调“激发社会活力”

     2.“共治”强调“推进社会正义”

     3.“共治”强调“增进人民福祉”

    (三)治理战略实施要构建“共治”体系

     1.价值观树立是制高点

     2.共治参与是突破口

     3.依法共治是着力点

   四 关于构建多元共治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政治共治:多党合作、协商民主

     1.完善决策前的协商制度

     2.完善决策中的协商制度

     3.完善协商意见的监督反馈机制

    (二)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公民社会发展

     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优势,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三)行政共治:条块结合、协调统筹

     1.条块结合:既要避免“条”过于集中,又要防止“块”过于分散

     2.统筹协调:既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明确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责

  B.4 关于治理制度化与法治建设的研究

   一 国家治理制度化与依法治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治理制度化是治理实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治国理念与实践更趋成熟的标志

    (二)治理制度化是治理规则与制度的固化,依法治国是治国策略与治理方式

   二 我国依法治国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实践阶段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法治发展阶段

    (三)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法治治理阶段

   三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法治事件引发的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一)南京彭宇案:善治不仅需要道德的引领,还需要法律的保障

    (二)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治理目标要从“维稳”向“维权”转变,治理方式要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三)钓鱼式执法:转变治理方式,依法行政要先行

   四 从党的十八大看国家治理与法治建设的方向与趋势

    (一)一个目标:国家制度完善和制度执行能力提升

    (二)三大标准:分权、限权、放权

    (三)四个重点:以法治建设推动治理创新

 BⅢ 国际借鉴篇

  B.5 美国政府治理模式研究与经验借鉴

   一 政府治理理论的源起、发展及意义

    (一)政府治理变革源起两大动力

    (二)政府治理理念的三个内涵

    (三)开放的世界与中国的开放要求中国政府实行治理

   二 美国政府治理模式的研究

    (一)美国政府管理的特点——分权制度和国会

     1.纵横双向构建分权制度

     2.国会的三项基本功能奠定政府的法律基础

    (二)自治是美国地方政府运行的核心

     1.形式多样、设置灵活是地方政府高度自治的基础

     2.职能公益、运行透明是地方政府高度自治的前提

     3.法律授权、权力制衡是地方政府高度自治的核心

    (三)当代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取得的成就

     1.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源起:政府重塑运动

     2.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

     3.建立层级式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4.推进绩效评估的民主化和公开化

   三 美国政府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体制

     1.纵向放权

     2.横向分权

    (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制度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

     2.坚持依法行政

     3.推进政务公开

     4.扩大公众参与

    (三)加快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

     1.树立重效率更重结果的新型绩效理念

     2.通过法律将绩效评估制度化

     3.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并优化评估方法和技术

   四 完善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民主法治建设是中国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坚实基础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三)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抄照搬西方的治理模式

  B.6 关于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 城市治理的背景研究

    (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

    (二)社会群体分化对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提出新要求

    (三)公民社会的出现为传统城市管理模式转型提供新动力

   二 城市治理的先进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打造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体系

     1.以法律形式构建城市治理机制

     2.以考评监督保证城市治理成效

     3.以社区自治优化城市治理主体结构

     4.以信息化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二)伦敦:构建大都市区治理体系

     1.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权限是构建大都市区治理体制的根本前提

     2.跨行政区的层级化管理是构建大都市区治理体制的重要基础

     3.“三位一体”的多元治理主体是构建大都市区治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三)纽约:“强市长”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1.以四级治理机制为运行基础

     2.以创新监督机制为运行保障

     3.发达的民间组织为重要的运行主体

    (四)东京:城市自治的管理体系

     1.城市自治体系的顶层:东京都

     2.城市自治体系的次级结构:特别区

     3.城市自治体系的基层:市町村

     4.城市自治体系的补充:非政府组织

    (五)中国香港:以“法治”为核心的城市治理体系

     1.明确城市治理部门分工和职责,构建城市治理体系的法治机制

     2.制定完善的城市治理法律体系,提供城市治理的法治保障

     3.建立城市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形成城市治理的多元主体格局

   三 国际先进城市治理经验对我国城市治理的启示

    (一)科学理解城市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加快完善城市法治体系,促进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与制衡

    (三)设置城市治理综合性机构,创新大都市区城市治理模式

    (四)注重社会自治体制建设,提高公众的城市治理参与度

  B.7 关于社会治理发展历程及实践的国际借鉴

   一 从全球范围内观察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看社会治理的阶段划分

    (二)社会治理发展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变化

   二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治理的主要模式研究

    (一)政府主导下的各类社会组织协作治理的亚洲模式

     1.“协作治理”以政府主导为前提

     2.“协作治理”以完善法治为基础

     3.“协作治理”以共同价值为引领

     4.“协作治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

    (二)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关系管理“两条腿”走路的欧洲协作治理模式

     1.政党发展与社会组织相互融合,促进社会协作治理全面推进

     2.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关系管理相辅相成,促进社会协作治理惠及全民

    (三)以共治和分权为理念的美国协作治理模式

     1.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共治,丰富治理主体

     2.分权和政策制度延伸,深化治理空间

   三 我国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提出社会治理的内涵与方向

    (二)当前我国社会治理转型趋势与面临挑战

   四 国外模式对我国社会治理发展的启示借鉴

    (一)完善依法治国体系,以法治化推进社会协作治理

    (二)培育公民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协作治理的内在共识

    (三)加快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打造多元的协作治理格局

    (四)改进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协作治理的后顾之忧

 BⅣ 国内实践篇

  B.8 从“补缺”到“普惠”:北京市西城区养老服务“四张网”

   一 西城区创新养老服务的优势与挑战

   二 建立养老服务“四张网”探索适度普惠型养老模式

    (一)制度网:“1+6”政策支撑体系

    (二)服务网:“三级五方”养老服务体系

    (三)设施网:“1+1+1”养老设施体系

    (四)信息网:“1+6+N”信息管理体系

   三 西城区养老经验模式的启示

    (一)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切实落实政府责任是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

    (二)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三)坚持社会参与、多方联动,形成多方力量的协调配合机制是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

  B.9 上海市嘉定区:建立睦邻点推动居民自治

   一 嘉定区社区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基层组织活力不足,难以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二)社区建设行政色彩较浓,难以发挥民间优势

    (三)基层党组织引领性不足,难以融入社区居民生活

    (四)社区居民自组织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居民自治

   二 “睦邻点”为嘉定区和谐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一)建设“睦邻点”的三个原则

    (二)建设“睦邻点”的三个关键

    (三)规范“睦邻点”的运作流程

    (四)细化“睦邻点”的发展类型

    (五)制定“睦邻点”评估标准

   三 嘉定区“睦邻点”建设的成效

    (一)提供社区居民相互交流的平台,成为居民的议事点

    (二)增进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成为居民的幸福点

    (三)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效能,成为党的服务点

    (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创新点

   四 嘉定区“睦邻点”建设的启示

    (一)“睦邻点”的本质是居民自治

    (二)居民自治能力要靠实际活动提升

    (三)政府转型的转折点是自治

    (四)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是自治

  B.10 重庆市南岸区:“六个一批”综合整治优化发展环境

   一 南岸区发展整体形势分析

   二 南岸区六项整治行动构筑新发展环境

    (一)减少和规范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二)整治一批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行业和部门

    (三)建立一批鼓励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

    (四)完善一批确保执行落实的奖惩督导机制

    (五)公开评议一批政府部门和单位

    (六)整治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的窗口地区

   三 南岸区“六个一批”综合整治的启示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

    (二)提高行政效能是优化发展环境的核心

    (三)强化服务功能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

    (四)优美的城市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B.11 贵州清镇市:“四位一体”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一 清镇市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要求

    (二)积极回应打造“诚信贵阳”城市品牌新战略

    (三)立足清镇市自身发展要求深化诚信体系建设

   二 清镇市“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围绕主体建设标准,形成“四位一体”诚信建设体系

     1.以“三维联结”为主要方式,推进诚信农民建设

     2.以农民诚信体系为基础,推动诚信市民建设

     3.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为重点,推动诚信企业建设

     4.以诚信机制建设为核心,推动诚信政府建设

    (二)紧扣核心创新机制,政府主导推进诚信建设

     1.建立一套工作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2.明确一个发展目标,确立工作重点

     3.打造一个信息平台,促进全面管理

     4.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实施激励惩戒

    (三)扩大主体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诚信建设

     1.创新社会动员方式,传播诚信正能量

     2.组建一支志愿者参与队伍,加强社会监督

     3.建立“诚信清镇促进会”,推动社会化运行

   三 清镇市“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一)“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成效

     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3.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4.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

     1.政府诚信是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保证

     2.公民诚信、企业诚信是一个互动互促的过程

     3.诚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要纳入社会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运作轨道

  B.12 江苏省南京市:以“幸福都市指标体系”为引领打造独具魅力的“幸福都市”

   一 把握当今潮流发展方向,建立“幸福都市指标体系”

   二 坚持民生导向实践探索,以“幸福都市指标体系”为抓手建设“幸福都市”

    (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

    (二)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指标体系构建上做到四个结合

    (三)以综合考核为路径:坚持调查与统计评价相结合

    (四)以综合测评为载体:幸福都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强有力的组织运行体系

   三 构建成效显著的工作体系,南京市“幸福都市指标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社会建设有了顶层设计

    (二)幸福都市建设有了有力抓手

    (三)基层政府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四)人民群众得到民生实惠

    (五)城市凝聚力、认同感得到增强

  B.13 浙江嘉兴市:加强“三社互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 嘉兴市加强“三社互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

    (一)深入理解社会治理工作与“三社互动”的实质与意义

    (二)落实浙江省委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工作要求

    (三)破解嘉兴市社会管理新难题的必然选择

   二 嘉兴市加强“三社互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三社互动”发展体制

     1.设立网络化的社工管理机构

     2.建成“一中心三基地”社工培训基地

     3.成立专业社工服务机构

     4.组建志愿服务机构

     5.成立专业社工自律机构

    (二)加强政策制度引导,创新“三社互动”发展机制

     1.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体系

     2.建立健全表彰考核体系

     3.建立健全评估体系

    (三)重视功能作用发挥,夯实“三社互动”发展基础

     1.重视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

     2.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作用

     3.重视发挥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

    (四)注重实践探索创新,拓宽“三社互动”发展路径

     1.制度设计与执行落实并重

     2.自治和服务并重

     3.培育与监管并重

     4.培养与使用并重

    (五)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优化“三社互动”发展环境

     1.加强专业培训

     2.树立先进典型

     3.加强宣传报道

    (六)巩固发展品牌建设,凸显“三社互动”发展特点

     1.创公共服务品牌

     2.创社会服务品牌

     3.创专业服务品牌

   三 嘉兴市加强“三社互动”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成效与借鉴启示

    (一)嘉兴市加强“三社互动”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成效

     1.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2.社会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3.基层民主更加健全完善

     4.社会心态更加平和包容

     5.行业发展更加优化高效

    (二)嘉兴市加强“三社互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借鉴启示

     1.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项目实施有机结合

     2.社区社工服务覆盖与各行业社工服务推进相结合

     3.专业培育与职业发展相结合

     4.服务开展与督促检查相结合

     5.党委政府主动作为与社会活力持续激发相结合

  B.14 辽宁西岗:创新365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创新365社会治理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一)创新365社会治理体系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新举措

    (二)创新365社会治理体系是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新路径

    (三)365社会治理体系是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困难的新实践

   二 创新365社会治理体系的探索实践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创建区、街、社区、网格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

     1.设立领导小组

     2.构建区、街、社区、网格三级管理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

    (二)加快治理机制建设,保障365社会治理体系创建有序推进

     1.建立职责明确的运行机制

     2.建立规范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3.建立多元结构的财政支持机制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机制

    (三)加快治理方式创新,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1.畅通多条公众诉求表达渠道

     2.建立多方协同运行机制

     3.整合多元社会调解机构

     4.搭建多种社会服务载体

     5.集聚多种社会服务资源

    (四)推进信息化载体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

     2.强化信息化舆情引导

   三 365社会治理体系的成效与启示

    (一)365社会治理体系运行效果分析

     1.社会治理模式向多元化、精准化、长效化转变

     2.“三大转变”促进社会治理水平实现“三个提升”

    (二)365社会治理体系的启示

     1.树立群众观点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根本前提与条件

     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3.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途径与载体

     4.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格局是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最重要的特征与动力

   四 365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1.完善365工作平台,抓好社会治理体系的突破口

    2.整合市场与社会两大资源,夯实社会治理体系的着力点

    3.推动四个强化,把握社会治理体系的主动权

    4.提升五种能力,增强社会治理体系的凝聚力

    5.深化六项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的长效化

  B.15 杭州上城区:从智能管控到智慧城管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一 上城区智慧城管的发展背景

    (一)从传统城管到智能管控,智能管控成为上城区城市管理新突破

    (二)从智能管控到智慧城管,智慧城管成为市区智慧城市建设新亮点

   二 上城区智慧城管的实践探索

    (一)智慧城管四级管控平台

     1.上城区政府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指挥中心

     2.上城区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

     3.各中队指挥台

     4.各科室督察指挥台

    (二)智慧城管四化管理机制

     1.队伍建设制度化

     2.执法行为规范化

     3.市容秩序管理长效化

     4.工作绩效量化管理

    (三)智慧城管五大基础数据库

    (四)智慧城管四大应用系统

     1.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

     2.城管执法运行质量评价系统

     3.智能公厕管理系统

     4.数字市政管理系统

   三 上城区智慧城管的效果和启示

    (一)智慧城管的效果

     1.降低行政成本

     2.全局工作规范有序

     3.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4.投诉量下降,群众诉求有效解决

     5.增加社会和谐度

     6.实现长效管理

    (二)智慧城管的启示

     1.智慧城管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2.智慧城管有利于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3.智慧城管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B.16 山西洪洞县:“六城同创”创新社会治理创优城市形象

   一 洪洞县开展“六城同创”的背景

    (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二)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方式

    (三)市民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人民群众提高幸福指数的内在要求

   二 洪洞县开展“六城同创”的创新实践

    (一)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浓厚创建氛围

    (二)创卫先行、梯次推进,切实加强和创新涉及民生的具体社会事务管理

     1.定岗定责集中整治

     2.跟进城市基础建设

    (三)统筹谋划、综合施治,与“创卫”同步全面落实“六城同创”的其他创建任务

     1.国家园林县城创建

     2.全国平安县创建

     3.国家文明县城创建

     4.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

     5.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

    (四)奖惩鞭策,约束规范,有效固化干部群众服从服务于社会治理的自觉意识

     1.对领导干部督查考核

     2.对商户群众曝光鞭策

     3.对单位及责任人的奖惩

   三 洪洞县开展“六城同创”的创新成效及借鉴启示

    (一)洪洞县开展“六城同创”的创新成效

     1.优化了城市生态环境

     2.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

     3.提升了城市形象品位

     4.提高了领导干部能力

     5.凝聚了商业投资人气

     6.促进了社会长效和谐发展

    (二)洪洞县开展“六城同创”的借鉴启示

     1.组织有力,保障创建工作强势推进

     2.凝聚合力,保障全民共创深入开展

     3.健全机制,保障创建工作巩固深化

  B.17 山东省宁阳县:打造“五位一体”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 宁阳县打造“五位一体”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的背景分析

    (一)平安宁阳建设为社会治理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1.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2.矛盾纠纷调解有效

     3.服务大局成效显著

     4.信访责任全面落实

     5.基层治理基础稳固

    (二)社会治理创新是深化平安宁阳建设的必然要求

     1.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社会矛盾交织的新问题

     2.泰安市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市的新要求

     3.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宁阳的新挑战

   二 宁阳县打造“五位一体”县域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一)强化党建力量,提供组织保障

     1.注重发挥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2.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作用

     3.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

     4.注重发挥社会治理机制的保障作用

    (二)发挥政法统领作用,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1.整合政法资源,建立联动衔接机制

     2.主动开展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3.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4.加强依法治理,确保社会良好秩序

    (三)加大综治力度,提高群众满意度

     1.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2.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建立平安创建长效机制

     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

     5.构建社会治理共管共享格局

    (四)畅通信访渠道,化解社会矛盾

     1.创新一体化治理模式

     2.创新基层治理机制

     3.建立矛盾调处机制

    (五)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凝聚社会管理创新合力

     1.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2.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三 宁阳县“五位一体”县域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启示

    (一)理念创新是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基本前提

    (二)机制创新是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关键核心

    (三)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保障

    (四)创新工作方法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五)解决问题是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

 BⅤ 北京模式篇

  B.18 北京社会治理

   一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是北京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 从朝阳区发展现状看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一)推动社会治理是朝阳区农村城市化进入转型期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社会治理是朝阳区区域国际化进入提升期的现实需要

    (三)推动社会治理是朝阳区城市现代化进入加速期的必然选择

   三 朝阳区探索构建“法治、自治、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一)完善“法治”,奠定社区治理基础

     1.注重顶层设计的谋划

     2.注重各个层面的制度覆盖

     3.注重专项领域的政策聚焦

    (二)落实自治,铸造社区治理灵魂

     1.居民互助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2.居民自管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依托非营利性物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

    (三)实施共治,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1.问需于民

     2.问计于民

     3.问政于民

   四 朝阳区“法治、自治、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性总结和进一步思考

    (一)朝阳区“法治、自治、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性

     1.朝阳区“法治、自治、共治”模式是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2.朝阳区“法治、自治、共治”模式是社会公共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3.朝阳区“法治、自治、共治”模式是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创新实践

    (二)进一步完善朝阳区“法治、自治、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强化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思维

     2.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优化社区党政群共商共治工作模式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导语: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三个重要特征是法治、自治和共治,即建立相应的“依法治国体系”、“民主治理体系”与“多元共治体系”。法治是治理的基本手段,自治是治理的运行模式,共治是治理结构的现代化。通过法治、自治、共治实现现代治理的“结果”——善治。《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3》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围绕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重点对治理方式与法治建设、治理模式与基层自治、治理结构与共治体系等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制度分析;以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城市治理等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三大内容为导向,梳理了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先进城市的治理体系建设模式;从基层治理实践出发,总结了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国内11个城市(城区)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本书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判断,并从我国国家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以及超大国家与巨型社会等基本国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全能政府”管理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我国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重点是从法治、自治和共治三个维度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自治体制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等,推进社会治理的长效化。

编写组编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

高尚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特征》,《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

李维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9日。

连玉明、石龙学:《推进国际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主要任务及重大意义》,《大舆情》2014年第3辑。

麻宝斌等:《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王海明:《国家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严兴文:《陈云反“官本位”思想意识及其现实意义》,《学术论坛》2011年第11期。

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叶文辉:《解析单位制》,《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1月31日。

尹继佐:《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丁健:《论城市治理——兼论构建上海城市治理新体系》,《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丁元竹:《如何更新当前的治理模式——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北京日报》2013年12月2日。

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第1期。

葛海英:《经营城市与城市治理》,《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

刘大志:《治理的兴起与国家主权》,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3。

马力宏:《条块结合、协调统筹实现行政共治》,《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4期。

孙荣、徐红、邹珊珊:《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孙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发展、特点、优势》,百度文库,2013年6月22日。

王栋:《专家:中央首提“国家治理体系”法治是必然选择》,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13日。

尹德慈:《公共治理视角中的“政党治理”》,《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俞可平:《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北京日报》2013年12月9日。

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5日。

袁政:《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究》2007年第7期。

岳世平:《当前多党合作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建议》,《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张慧君、景维民:《转型国家的治理结构与策略选择——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

张俊峰、韩松、吴贤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7月号上。

赵挺:《国内近10年城市治理文献综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周诚军、洪银兴:《城市经营中的市场政府与现代诚实治理经验回顾和理念反思》,《改革》2003年第4期。

布莱恩·E.亚当斯:《美国联邦制下的地方政府自治》,《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邓春玲:《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第6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论文集》,2008。

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协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汪永成:《比较与借鉴:美国政府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考试周刊》2009年第21期。

王阿莲、王曙光、张晓峰:《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及启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王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魏红英:《纵向权力结构合理化:中央与地方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进路》,《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6期。

高新军:《美国财政预算是如何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改革》2012年第8期。

胡盛仪:《完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思考》,《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连玉明主编《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连玉明主编《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春燕:《香港城市管理的经验、启示及借鉴》,《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罗翔、曹广忠:《日本城市管理中的地方自治及对中国的启示——以东京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

马祖琦:《伦敦大都市管理体制研究评述》,《城市问题》2006年第8期。

青锋、于宏伟:《东瀛之旅:感受日本的“监督”——日本行政层级监督的实践特色和发展趋势》,《政府法制》2010年第1期。

吴开松:《比较城市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

曹现强:《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崔志胜:《美国价值观念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刘志伟:《新加坡社会治理经验与启示》,《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第8期。

王国华、毕帅辉:《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学习月刊》2011年第11期。

王喜梅、张桥云:《美国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4月23日。

徐延辉、黄云凌:《社会服务体系:欧洲模式与中国方向》,人民网—人民论坛,2013年2月20日。

俞祖成:《日本社会治理:兴起过程与发展态势》,《中国发展简报》2013年12月16日。

《北京市西城区——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广覆盖》,《北京社会报》2007年10月27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民政局区残联关于西城区居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办发〔2010〕1号)。

黄荟宇、李亚威:《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究——以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为例》,《管理观察》2010年第24期。

赵亚平:《社会政策分析架构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浅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

《嘉定年鉴》编纂委员会:《嘉定年鉴(2012)》,学林出版社,2012。

《嘉定年鉴》编纂委员会:《嘉定年鉴(2013)》,学林出版社,2013。

嘉定镇街道社区:《嘉定镇街道社区“睦邻点”建设工作汇报》,2014。

马西恒:《建设“睦邻点”探索社区建设新思路》,《科学发展》2012年第8期。

中共嘉定区嘉定镇社区工作委员会:《睦邻点建设指南》,2010。

高云虹:《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分析》,《兰州学刊》2004年第2期。

李璐:《城市软环境建设优化对策研究》,《时代经贸》2011年第24期。

宋贤卓:《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吴刚:《试论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性》,《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年第35期。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4年8月。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清镇市诚信农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贵州日报》2010年2月5日。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2014年7月。

胡太勇、杨洪金:《清镇“四位一体”诚信建设纪实:创文明城市》,《贵阳日报》2013年11月8日。

清镇市政府:《清镇市2013年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2013年2月18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2012年8月。

沈刚:《诚信经济学》,《经济》2012年6月。

王富玉:《清镇市诚信农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当代贵州》2011年第13期。

王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济南金融》2006年第11期。

《关于表彰2012年度全市幸福都市建设先进区县的决定》(宁委发〔2013〕25号),2013年4月1日。

《关于表彰2013年度幸福都市建设先进区的决定》(宁委发〔2014〕32号),2014年4月12日。

《关于成立南京市幸福都市建设(民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宁委〔2012〕1号),2012年1月5日。

《关于调整南京市幸福都市建设(民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宁委〔2014〕138号),2014年3月20日。

《南京市幸福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监测统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宁委社发〔2012〕16号),2012年5月25日。

《关于调整幸福都市考核指标体系及相关办法的意见的通知》(宁委办发〔2014〕45号),2014年5月26日。

《关于建立幸福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试行)》(宁委办发〔2012〕14号),2012年3月3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幸福都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宁委办发〔2013〕46号),2013年6月18日。

《关于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完善幸福都市考核指标体系的意见》(宁委发〔2014〕11号),2014年1月20日。

《幸福都市考核指标体系相关指标解释和统计说明》(宁委社发〔2014〕16号),2014年5月30日。

南京市委社建工委:《以幸福都市指标体系为引领把南京打造成为独具魅力“幸福都市”》,2014年7月。

《以加强“三社”建设为载体,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2009年10月20日。

陈德荣:《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夯实和谐社会基石》,《嘉兴日报》2009年5月19日。

戴纯青、沈建良:《“三社”互动撬动嘉兴社会建设提档升级》,《嘉兴日报》2014年4月2日。

嘉兴市委社工办:《嘉兴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009年10月1日。

嘉兴市委社工办:《嘉兴市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报告》,2012年8月23日。

嘉兴市委社工办:《“社区社团社工”互动发展研究》,2012年10月20日。

嘉兴市委社工办:《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2012年5月3日。

嘉兴市政府:《三社联动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2012年6月1日。

万强、刘士心、周玲:《海盐以“5+X”模式创新“三社”互动载体》,《嘉兴日报》2013年1月8日。

杨建华:《“三社”互动:一种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观察与思考》2011年第7期。

杨秀娟:《着力打造“三社”建设嘉兴品牌》,《嘉兴日报》2011年8月31日。

余延青、马亚琴:《海宁:“三社”互动推进社区建设社会化 专业化》,《嘉兴日报》2011年8月30日。

朱勤:《“社区、社团、社工”优势互补,联动共进》,2010年3月12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

李雅云:《大连西岗365旨为百姓谋幸福——关于大连市西岗区365工作体系的调研》,《学习时报》2014年2月24日。

辽宁省委办公厅专题调研组:《大连建立365工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的新创举》,东北新闻网,2012年7月22日。

林家彬:《以民为本,创新城市的社会治理》,中国经济新闻网,2014年6月23日。

中共大连市西岗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365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2013年4月27日。

《杭州市上城区城管执法智能管控系统建设》,杭州考评网,http://kpb.hz.gov.cn/showpage.aspx?nid=4739&id=646),2011年4月27日。

《“智慧城管”为上城百姓当好“贴心管家”》,上城网,http://www.hzsc.com.cn/content/2014-08/05/content_5601023.htm,2014年8月5日。

《“智慧城市”智惠民生》,《杭州日报》2014年4月24日。

《便民惠民手机APP“贴心城管”正式起“杭”》,《杭州日报》2014年4月4日。

《看上城区如何发展“智慧城管”》,《杭州日报》2014年7月28日。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http://www.cajcd.edu.cn/pub/wml.html,1998-08-16/1998-10-01。

王夏斐:《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再提速》,http://cpc.people.com.cn/n/2014/,714/c68742-25277649.htm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7月14日。

张步峰、熊文钊:《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7月。

赵美英、李圣权、何江:《杭州市“智慧城管”新探索——第六届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六城同创 亲情洪洞——洪洞县举全县之力开展六城同创魅力凸显》,《山西政报》2012年第S2期。

樊如荣、崔云朋、潘利琴、柴虎城、郭建军:《搞好“六城同创”打造亲情洪洞 着力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洪洞县转型跨越发展巡礼》,《品牌》2012年第1期。

郭建军、郭小峰:《洪洞:“六城同创”号角嘹亮》,《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8月26日。

李云:《大美洪洞 锦绣槐乡“六城同创”共建宜居家园》,《人人健康》2013年第21期。

王黎明:《创卫万人动员大会讲话》,2012年4月12日。

王黎明:《创卫、创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3年1月9日。

王黎明:《六城同创增强综合竞争力》,《山西日报》2013年1月22日。

李立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求是》2013年第24期。

连玉明主编《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张培国:《宁阳“五位一体”探索社会管理新路》,《泰安日报》2011年12月19日。

郑必坚:《对“社会治理”的一点思考》,《前线》2014年第3期。

《关于北京市朝阳区党政群共商共治创新成果的说明》,人民网,2014年2月26日。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北京日报》2014年1月22日。

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朝阳区“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12月。

韩子荣:《以社区自治为目标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北京市朝阳区的做法》,《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12期。

李国第:《良性互动:小区自治、社区共治与政府法治——上海市潍坊社区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印发《朝阳区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意见》(京朝发〔2010〕18号),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