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NO. 7(2017) 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Human Rights No.7 (2017)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分析了2016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特别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影响,发展权在人权体系中的地位,以及2016年国家人权立法和国际交流情况,主要涉及精准扶贫与贫困人口人权保障,疫苗监管与公民健康权保障,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利保障,户籍制度改革与平等权保障,规范行政执法与人权保障,互联网上的公民权保障与依法治理,对口援疆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困境儿童的权利保障,反校园暴力与儿童青少年人权保障等。
人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一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战略举措
二 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效惩治侵犯人权的腐败现象
三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反对特权思想,遏制特权现象
四 完善党纪执行制度,防止“灯下黑”,保障被审查人的权利
Ⅱ 专题报告·发展权
B.2 2016年中国发展权研究综述
一 发展权的价值理念
二 发展权的概念构建
三 发展权的权利主体
四 发展权的权利客体
五 发展权的法律保障
六 发展权的实践对策
七 国际视野下的发展权
B.3 关于发展权在人权体系中地位研究的新进展
一 发展权的结构定位:人权体系中的核心权利
二 发展权的功能定位:人权体系中的统摄者、协调者和整合者
三 发展权的形态定位:具有概括性、补充性、兜底性的综合性权利
四 发展权的排序定位: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首要人权
五 趋势分析
Ⅱ 专题报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B.4 精准扶贫与农村贫困人口人权保障的新进展
一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新进展:政策体系建构完成
二 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人权保障新成就:更充分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一)从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着手,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二)从拓展农村贫困人口发展机会着手,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三 精准扶贫与农村贫困人口人权保障的建议
(一)治理精准扶贫中的“权力滥用”问题
(二)警惕精准扶贫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三)及时解决政策落地难问题
(四)预判和消减精准扶贫与人权保障中的潜在消极因素
B.5 疫苗监管与公民健康权利保障
一 疫苗安全是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要求
二 2016年强化疫苗安全,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进展和成就
(一)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的疫苗安全制度进一步完善
1.建立了疫苗全过程追溯管理制度,监管责任更加明确
2.统一二类疫苗采购平台,铲除因利益影响疫苗安全的土壤
3.疫苗流通与冷链管理更加规范
(二)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的疫苗安全法律进一步完善
1.严厉打击疫苗违法犯罪
2.加强疫苗安全行政执法监督
(三)受种者健康救济权利得到专门制度保障
三 发展与展望
(一)进一步推进疫苗监管法制化,严格落实疫苗生产、配送和质量法律责任
(二)完善多部门协调下的疫苗监管体系,提高疫苗安全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加强对疫苗致害的法律救济
B.6 中国尘肺病工人的权利保障
引言
一 中国尘肺病工人的基本情况
二 中国尘肺病工人权利保护实践及新进展
(一)加强尘肺病防治法律政策制定
(二)加大对尘肺病工人的医疗与生活救助力度
(三)政府与民间合作共同推动解决尘肺病问题
(四)探索与建立尘肺病工人的康复与再就业支持体系
(五)加强预防,从源头遏制尘肺病
三 加强中国尘肺病工人权利保护的对策
(一)尘肺病保护面临的困难
1.在法律救济时劳动关系确认难,司法实践缺乏统一性、稳定性,诉讼程序冗长
2.在个人救助时保障不充分,法律和政策覆盖面窄,救助额度低
3.康复与再就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预防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尘肺病工人权利保护的对策建议
1.设立全国性的尘肺病治理专项基金
2.建立基于社区的尘肺病工人综合康复支持体系
B.7 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利保障
一 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的进展
(一)稳步推进确权颁证工作,全面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归属
(二)增加土地流转收益、补贴,提高农民收入
(三)提供多种就业工作机会,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二 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不尊重农户流转意愿,流转程序不规范
(二)非法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效益
(三)流转收益不稳定,农民缺乏长久生活保障
三 土地流转后保障农民权利的建议
(一)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引导、规范流转
(二)坚持土地流转用途,强化风险防范机制
(三)合理分配流转收益,完善流转交易与配套机制
B.8 土壤污染防治与健康权利保障
一 土壤污染防治对保障健康权利的重要意义
二 土壤污染防治与健康权利保障的新进展
(一)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二)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
(三)改革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四)支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
(五)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三 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民健康权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二)环境监管体制亟待完善
(三)环境信息公开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公众参与有待加强
(五)环境与健康管理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四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专门法律及配套法规、标准
(二)理顺监管体制
(三)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五)增强环境与健康管理能力
B.9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与公民环境权保障的新进展
一 京津冀大气污染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其对公民环境权健康权的影响
二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与政策
三 2016年京津冀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具体举措
(一)机动车污染防治
(二)燃煤污染治理
(三)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四)扬尘污染防治
(五)重污染预警与应急
四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效果
五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未来展望
Ⅱ 专题报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B.10 2016年户籍制度改革与平等权保障的新进展
一 进一步完善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重点对象
(二)制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配套方案
(三)建立居住证制度
二 各地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一)各地政府制定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
(二)大力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
(三)居住证制度加快落地
(四)积分落户制度开始建立
三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景
B.11 法官责任制与公正审判权保障
一 法官责任制改革促进公正审判
二 中国法官责任制改革的核心与内容
(一)法官责任制改革的核心
1.“由审理者裁判”强调审判者依法独立裁判
2.“由裁判者负责”强调裁判者应当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及不依法履职时应承担相应责任
(二)法官责任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法官责任的主体
2.法官责任的范围
3.法官责任的豁免
4.法官责任的认定
5.法官责任的承担
三 完善法官责任制,促进公正审判的对策建议
(一)法官责任制改革应当以信任为基础
(二)法官责任制改革应以法官行为为中心
(三)法官惩戒程序安排应当强化司法属性
(四)法官责任制改革应与其他改革举措相配合
B.12 规范行政执法与人权保障
一 中央政府规范行政执法的新举措
(一)行政执法过程标准化
(二)行政执法流程信息化
(三)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
二 地方政府规范行政执法措施的新进展
三 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面临的挑战
四 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改革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
(二)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三)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和机制
(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五)转变工作方式和执法观念
B.13 互联网的依法治理与人权保障
一 网络治理对保障人权的必要性
二 加强网络依法治理,保障公民各项权利
(一)打击网络诈骗,保障公民财产权
(二)开展“剑网2016”行动,保护知识产权
(三)依法打击信息犯罪,保障公民隐私权
(四)开展扫黄打非的“护苗行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
三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网络治理法制化
四 互联网中的人权保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
Ⅱ 专题报告·特定群体的人权保障
B.14 对口援疆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
一 对口支援新疆是国家保障新疆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举措
二 对口援疆的进展和取得的成绩
(一)新疆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二)对口支援主体的各种援疆项目为少数民族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智力援疆为新疆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旅游援疆为新疆各民族群众创造了进一步增加收入的机会
三 提升对口支援推动少数民族发展权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机制保障
(二)加快产业援疆,进一步促进就业
(三)加强人才培养,为发展权利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对口支援主体的扶贫作用
B.15 困境儿童的权利保障
一 中国困境儿童权利保障的新进展
(一)完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
1.建立困境儿童权利保障的普惠制度
2.构建困境儿童权利保障的制度体系
(二)形成多主体的保障格局
1.政府主导
2.社会参与
3.家庭尽责
(三)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
1.保障基本生活
2.保障基本医疗
3.强化教育保障
4.落实监护责任
(四)建立健全保障工作体系
1.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工作网络
2.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3.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五)加强困境儿童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2.强化能力建设
3.强化宣传引导
二 困境儿童权利保障面临的挑战
(一)相关法律尚待完善
(二)部门间的协作联动亟待加强
(三)社会力量的参与渠道不畅通
三 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困境儿童保障立法体系
(二)加强部门协作,优化保障机制
(三)规范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参与
B.16 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与儿童青少年人权保障
一 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保障儿童青少年权利的新进展
(一)明确反校园暴力综合治理的重点,强化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指导和监督
(二)落实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措施,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三)强化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司法保障,发挥法治的惩戒和教育作用
(四)构建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立体防治体系,强化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综合治理效果
(五)推进防治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法治教育,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二 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预防校园暴力法律措施待完善
(二)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保障人权理念需提升
(三)消除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社会观念要加强
(四)专业机构预防和制止的作用应发挥
三 思考与建议
(一)强化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法律制裁责任
(二)完善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具体的法律方法
(三)重视早期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教育
(四)发挥学校反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主体作用
Ⅱ 专题报告·人权立法和国际合作
B.17 2016年国家人权立法分析报告
一 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对人权的影响
二 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权相关立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一)制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二)制定《网络安全法》
(三)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
(四)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五)制定《中医药法》
(六)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
三 国务院人权相关立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
(一)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二)修改与人权直接相关的8部条例
四 近期国家人权立法工作的任务
B.18 2016年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 2016年中国进行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的新特点
(一)提出了关于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的新理念
(二)利用《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的契机大力倡导发展权,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的人权主张和人权成就
1.在联合国举办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的图片展
2.在联大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宣传中国的主张
3.在北京举办“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
(三)沉着应对来自国际人权领域的挑战
二 多边人权合作与交流
(一)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大力推动对特定群体的权利保障
1.在联大就难民权利保护表明中国立场
2.通过主办《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十周年纪念活动和亚欧研讨会大力倡导残疾人权利保护
(二)与联合国基于宪章设立的人权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1.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合作
2.与联合国人权特别机制的合作
3.与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事处(高专办)的合作
(三)与国际人权条约机制的合作
1.中国出席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九次缔约国大会
2.鼓励并推荐中国专家到国际人权条约机构任职
三 双边人权交流与合作
1.中国与瑞士举行第9次人权对话
2.中国与英国举行第23次人权对话
3.中国与德国举行第14次人权对话
4.中国与非盟举行首次人权磋商
5.中国与南非举行首次人权磋商
6.中国与巴西举行第2次人权磋商
7.中国同马来西亚就人权问题交换意见
四 民间人权组织和人权机构的国际交流活动
1.主办“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
2.主办国际人权研讨会
3.出访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
4.发起儿童权利保护的倡导活动
5.开展媒体交流活动
五 中国进行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1.来自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的“不当言论和做法”
2.来自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的偏见与批评
3.来自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指责
Ⅲ 调研报告和个案研究
B.19 天津市文化惠民工程调研报告
一 天津市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 探索有实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文化惠民工程
(一)量化实施标准,硬化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
(二)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更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三)建立反馈式激励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精准化
(四)打通“最后一公里”道路,为公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1.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市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主动性
2.降低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成本,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3.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市民享受文化服务的便利性
4.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发布渠道,保障市民公共文化生活的知情权
(五)针对各类特定群体,提供“暖心”文化服务
三 实施效果与推广价值
(一)实施效果
(二)推广价值
(三)有待改进之处
B.20 立法与政策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对江苏实践的研究与分析
引言
一 江苏省立法与政策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设计蓝图与实施现状
二 江苏省立法与政策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的特点
三 江苏省立法与政策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面临的挑战
四 江苏省立法与政策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的完善
五 江苏省立法与政策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的意义
B.21 中国民众互联网人权观念调查报告
一 调查方案及基本情况
(一)抽样设计与执行
(二)样本的基本分布
二 对互联网和网络空间的一般认知
(一)对基本特性的判断
(二)对基本价值的期待
三 对互联网人权的一般观念
(一)互联网接入权和互联网上的语言权
(二)言论自由
(三)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
(四)被遗忘权
四 对网络公民和网络空间法律适用性的基本观点
结语
B.22 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保障
一 中国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政策的演进与成效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实施地域主要在民族地区
(二)进入21世纪以后:实施地域扩大到内地城市
二 当前中国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现状
(一)政策试点分批进行
1.试点城市概况
2.政策试点的主要内容
(二)政策试点的实施方式
1.以行政部门主导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形式
2.以社区建设作为基本单元
(三)政策试点经验上升为立法
三 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思路层面存在功能定位不够明确的问题
1.专门立法的倡议没有充分反映社会需求
2.将“公共服务”作为立法选项存在争议
(二)政策技术层面存在不规范、不够人性化的问题
1.行政部门主导的政策实施模式导致无法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2.司法翻译服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3.公共(窗口)行业尚未采取统一语言服务措施
四 完善城市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建议
(一)立法思路层面:强调和突出发展权利保障的功能
1.将“公共服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的重要选项
2.立法上应对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公共服务”人权属性进行明确定位
3.立法上处理好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政策技术层面:注重专业化、标准化和人性化
1.实施相对灵活的人力资源和用人制度
2.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语培训”要注重“因人制宜”和“因时制宜”
3.有序推进少数民族语文翻译的标准化工作
4.支持非政府组织深度参与少数民族语文公共服务
5.在窗口行业逐步普及机器语言服务
B.23 重庆市儿童性教育及免于性侵害状况调查报告
引言
(一)研究方案及基本情况
(二)抽样设计与执行
(三)样本基本分布
一 家长、教职人员和儿童对“性”及“性侵害”的认识
(一)家长与教职人员面对“性”方面问题的做法
(二)儿童、家长和教职人员对性侵害的认知情况
二 家长、教职人员和儿童对性侵害的反应
(一)家长和教职人员对孩子是否遭受过性侵害情况的把握
(二)儿童遭遇性侵害后的社会歧视问题
(三)儿童面对性侵害时的反应
(四)家长和教职人员在儿童遭遇性侵害后的反应
(五)家长和教职人员面对儿童可能实施性侵害情况的反应
三 儿童性教育的基本情况及课程开展
(一)儿童性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性”及“性侵害”的日常教育
(三)儿童防性侵教育课程
四 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儿童免于性侵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儿童、家长和教职人员对“性”及“性侵害”的认知亟须完善
2.当儿童遭受性侵害时,家长、教职人员及其自身的反应性做法存在误区
3.缺乏系统的、专业的儿童免于性侵害教育
(二)加强儿童免于性侵害教育与保护的建议
1.倡导制度层面的立法完善
2.推进完善学校开展儿童免于性侵害教育工作,开设系统的儿童性教育课程,建立体系化的性教育制度
3.推广容易理解的儿童免于性侵害的法律信息
4.营造更为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渐进地消除社会歧视
Ⅳ 附录
B.24 中国人权大事记·2016
一月
4日
5日
5日
5~6日
6日
6日
8日
8日
12日
12日
14日
15日
17日
20日
22日
27日
27日
28日
二月
1日
1日
5日
6日
14日
17日
18日
23日
26日
29日
29日
三月
1日
2日
3~14日
5~16日
10日
11日
13日
15日
16日
18日
21日
22日
24日
30日
四月
1日
5日
5~10日
6日
7日
12日
12日
13日
14日
14日
14日
17日
2日
21日
22日
23日
五月
4日
7日
8日
10日
11日
16日
17日
20日
20日
20日
23日
24日
23~24日
25~26日
26日
28日
30日
六月
1~9日
2日
2日
4日
6日
8日
13日
13~17日
14日
14~16日
16日
16日
21日
21日
27日
29日
七月
6日
5~6日
6日
7日
11日
13日
14日
20日
22日
25日
28日
八月
12日
15~23日
17日
19~20日
26日
29日
30日
九月
2日
6日
12日
16日
19日
19日
19~23日
21日
22日
22日
26日
27日
28日
29日
十月
5日
9日
10日
10日
10日
16日
16日
17日
17日
17日
17日
19日
20日
22~23日
24日
24日
25日
27日
27~28日
28日
30日
31日
十一月
1日
5日
5日
7日
7~8日
8~11日
8日
12~13日
10日
15日
20日
21~24日
22日
25日
27日
十二月
1日
2~3日
4~5日
6日
8日
12日
13日
15日
16日
22日
23日
23日
27日
28日
摘要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共享发展: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12月4~5日。
[2]中国人权研究会、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新发展理念与中国人权保障——纪念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5月7日。
[3]汪习根:《新发展理念与中国人权保障——纪念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通过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人权》2016年第4期。
[4]《人权》2016年第1~12期。
[1]王佳宁、白静、罗重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更迭及“十三五”重要指标述评》,《改革》2016年第6期。
[2]焦长权、周飞舟:《“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3]汪三贵、刘未:《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思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4]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农村经济》2015年第9期。
[5]李云龙:《人权保障视野下的中国农村扶贫进程》,《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6]孙兆霞:《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
[1]《残疾人权利公约》。
[2]世界卫生组织等:《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指南(2010)》。
[3]林永昕等:《当前中国职业病防治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国卫生法制》2010年第3期。
[4]朱常有等:《中国职业安全健康概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
[6]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
[7]Chetwyn C.H.Chan et al.,“Using Who's ICF Model on Servic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Pneumoconiosis,”Handbook o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Disability Evaluati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2015).
[1]陈锡文:《农民有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中国合作经济》2015年第3期。
[2]张书勤、王洪林、孙卫华等:《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河南柘城县法院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调研报告》,《人民法院报》2016年2月25日,第8版。
[3]付江涛、纪月清、胡浩:《新一轮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否促进了农户的土地流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4]韩长赋:《土地“三权分置”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1期。
[5]李俊高、李俊松:《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流转:理论争论、实践困境与机制创新》,《农村经济》2016年第1期。
[6]杨玉珍:《我国农地制度“被建构”与“被执行”的冲突——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7]吴丽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农业经济》2016年第2期。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年7月发布。
[2]《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发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3月发布。
[4]《居住证暂行条例》,2015年11月发布。
[5]《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16年12月发布。
[1]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制度的意见(试行)》。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
[4]陈光中、王迎龙:《司法责任制若干问题之探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5]周长军:《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法官问责——兼评〈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法学家》2016年第3期。
[6]丁国锋:《最高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要厘清四大问题》,法制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6-10/22/content_6847840.htm。
[7]张文显:《司法责任制与司法民主制》,《法制日报》2016年9月7日,第10版。
[8]蒋惠岭:《法官职业责任的范围》,法制网: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16-09/14/content_6804420.htm?node=70674。
[9]詹建红:《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困境与出路》,《法学评论》2016年第2期。
[10]王迎龙:《司法责任语境下法官责任制的完善》,《政法论坛》2016年第5期。
[1]潘皞宇:《论公民文化权的保护——以权能范畴为视角》,《江汉论坛》2015年第1期。
[2]吴凡文、王小芳:《中国公民文化权研究》,《理论与改革》2015年第5期。
[3]肖巍、杨龙波、赵宴群:《作为人权的文化权及其实现》,《学术月刊》2014年第8期。
[4]汪习根、王信川:《论文化发展权》,《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12期。
[1]〔美〕劳伦斯·莱斯格:《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李旭、沈伟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Internet Rights&Principles Coalition,The Charter of Human Right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Internet,2013.
[3]Jef Ausloos,“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Worth Remembering?” Computer Law&Security Review ,2012,Vol.28,No.2.
[4]M.Warschauer,Technology and Social Inclusion:Rethinking the Digital Divide,Cambridge,MA:MIT Press,2013.
[5]Meg Leta Ambrose,Jef Ausloos,“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 Across the Pond,”Journal of Information Policy ,2013.
[6]United Nations:A/HRC/20/L.13,《在互联网上增进、保护和享有人权》。
[7]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编《国内外互联网立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8]曹思诚:《网络公民崛起:我们发出理性的声音》,《南方都市报》2008年3月28日。
[9]陈昌凤、虞鑫:《网络时代的盛世危言——互联网与社会变迁》,北京出版社,2012。
[10]陈驰:《网络宪政论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1]杜洁:《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12]段兴利、汪中海:《网络社会问题研究现状综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3]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进阶》(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3。
[14]郭珂琼:《互联网新兴权利保障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5]何志鹏:《人权全球化基本理论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16]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7]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8]黄惟勤:《论网络表达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19]黄学贤、陈峰:《互联网管制背景下的网络人权保障体系探析》,《法治论丛》2008年第2期。
[20]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促进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十年》,CI-2015/WS/5。
[21]刘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挑战与对策》,《新视野》2008年第2期。
[22]柳华文:《从国际法角度看互联网接入权的概念》,《人权》2016年第2期。
[23]卢燃:《论网络传播中的人权保障——基于网络实名制的思考》,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4]钱继磊、赵晔:《全球化:人权及其保障的陷阱》,《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5]邱道隆:《技术赋权——构建一种政治学分析》,《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第7期。
[26]邱道隆:《全球底层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报》2016年9月22日,第6版。
[27]邵国松:《“被遗忘权”:个人信息保护的新问题及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28]申琦:《中国网民网络信息隐私认知与隐私保护行为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
[29]舒泰峰、米艾尼:《网络公民不完全报告》,《瞭望东方周刊》2008年第30期。
[30]苏令银:《隐私权:信息与网络时代的重要人权》,《社会》2002年第5期。
[31]孙强:《刍议网络领域人权建设》,《人权》2014年第4期。
[32]唐杰:《网络政治人权观对网络参政的影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3]王四新:《表达自由与自我实现——以网络表达为例》,《现代传播》2010年第10期。
[34]夏燕:《网络空间的法理分析》,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5]许丽娜:《网络立法需处理好哪三对关系》,《人民论坛》2016年第36期。
[36]杨芳:《隐私权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潮流的反思》,法律出版社,2016。
[37]杨吉、张解放:《在线革命——网络空间的权利表达与正义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8]杨卫红:《网络技术与人权问题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9]姚建宗:《新兴权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0]张新宝:《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法治问题》,《法学论坛》2004年第1期。
[41]赵玉林:《处理互联网领域人权保障困境的理论基础探析——兼谈协商权利论的优越性》,《理论导刊》2014年第6期。
[1]王学荣:《城市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原则与思路探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王学荣:《当前民族语文专门立法工作的困难、原因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3]任文、徐寒:《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涉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口译问题——基于布迪厄的场域分析理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4]迪力木拉提·尼亚孜、何丹:《内地大城市公共服务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以维吾尔语在内地大城市的使用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5]戴庆厦、邓佑玲:《城市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6]乌兰那日苏:《关于我国少数民族语音文字法律保护现状及立法探讨》,《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