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制度建构图书

State-owned Capital Management Budget: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SSAPID:101-5710-9651-19
ISBN:978-7-5097-759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建构为研究主题,遵循“理论分析——制度演变——实证研究——制度建构”这一研究思路,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范畴、产权结构、收益分配、会计基础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与分析,初步设计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框架和建构思路。

相关信息

丛书名: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博士文库项目
作 者: 廖添土
编 辑:单远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摘要

 出版说明

 后记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切实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

   2.有利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双元结构财政”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3.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存量的调整与结构优化

   4.有利于监控国有资本的运营过程,为国有资本运营提供制度基础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2.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

   4.系统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与内容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争论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理论研究的近期进展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溯源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涵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的界定

   四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义

   五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

   六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主体

   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层次

   八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

   九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难点、目标和原则

   十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预算的关系及资金协调

  第三节 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模式

   二 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与使用

    1.从征收主体看

    2.从收缴范围上看

    3.从收缴比例看

    4.从缴拨方式上看

    5.从使用方向上看

   三 各地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启示

  第四节 国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概况

 第二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的范畴界定

   一 资产与国有资产

    (一)资产

     1.资产是能够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2.资产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

     3.资产为特定的经济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二)国有资产

     1.广义国有资产

     2.狭义国有资产

   二 资本与国有资本

    (一)资本

    (二)国有资本

   三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产权理论

   二 委托—代理理论

   三 国家财务理论

    1.国家财务独立论

    2.国家财务管理体制论

    3.国家财务目标论

   四 政府预算理论

    1.法治性

    2.完整性

    3.公开性

    4.收入非专用性(Non-assignment of Revenue)

    5.年度性

   五 公共财政理论

    1.公共产品理论

    2.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政府失灵

    4.公共选择理论

   六 双元结构财政理论

    1.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的内涵不同

    2.双元结构财政要求建立两套预算管理制度

    3.双元结构财政具有广泛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分析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涵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以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身份进行的预算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针对国有资本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的管理活动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集中反映了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与特点

    1.收益性

    2.相对独立性

    3.宏观调控性

    4.规范性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界定

   四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体现国家财政双重职能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和管理的需要

    (三)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客观要求

    (四)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五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关系

 第三章 “统收统支”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形成与演进(1949~1978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奖励基金制和超计划利润分成(1949~1957年)

   一 政策背景:高度集中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 奖励基金制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的主要内容

    (一)奖励基金制

    (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利润全额留成制度(1958~1962年)

   一 政策背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权限的下放

   二 利润全额留成制度的实施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企业奖励基金制度(1962~1965年)

   一 政策背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权限的重新上收

   二 企业奖励基金制度的重新恢复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秩序紊乱的企业分配关系(1966~1978年)

   一 政策背景: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权限的重新下放

    1.把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

    2.赋予地方更多的国有企业资产增量的审批权

    3.改革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扩大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支配权

    4.扩大地方财政,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管理体制

    5.下放其他有关权力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频繁变动

  第五节 国有企业“统收统支”分配体制的客观评价

 第四章 “税利合一”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改革与发展(1978~1994年)

  第一节 企业基金与利润留成阶段(1978~1982年)

   一 政策背景

   二 企业基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 利润留成制的基本做法

  第二节 两步利改税阶段(1983~1987年)

   一 政策背景

   二 第一步利改税

   三 第二步利改税

  第三节 含税承包制阶段(1987~1993年)

   一 政策背景

   二 含税承包制的内容

   三 实行企业承包制的利弊分析

  第四节 “税利合一”分配制度的简要评价

   1.税利合一的分配体制阻碍着企业的自主经营

   2.税利合一的分配体制扭曲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分配关系,使得分离后的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重新弥合

   3.税利合一的分配体制使企业失去了平等竞争的前提条件

   4.税利合一的分配体制影响了企业经营机制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机制的转换

 第五章 “税利分流”的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探索与完善(1994~2007年)

  第一节 政策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

  第二节 税利分流的改革试点

   一 税利分流改革思路的提出

   二 税利分流试点改革的内容

   三 税利分流的试点情况

   四 税利分流试点的评价

  第三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全面推进

   一 “两则”对税利分流改革的促进

   二 税利分流改革的全面推进

    1.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33%的比例税率

    2.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企业所得税税基

    3.实行税后分利,多种形式收取国有资本投资收益

    4.取消“两金”

  第四节 税利分流改革的客观评价

   一 税利分流改革具有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 税利分流改革有利于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

    1.有利于使国有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内部财产约束,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上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税利分流改革有利于维护国家税收的严肃性,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这一宏观经济调节手段的杠杆作用

    3.税利分流使国有资产收益分配通过市场化方式得到客观的界定,并使利润单纯表现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财产收益

  第五节 国家与国有企业财政分配关系演变的规律分析

 第六章 “税利分流”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实践与创新(2007年至今)

  第一节 在税利分流框架下建立国有资本财政收入的理论依据

   1.国有资本投资收益是由国家的双重职能所决定的

   2.国有资本分享投资收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然要求

   3.国有资本财政参与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是维护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需要

   4.建立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制度是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复式预算的实践基础与制度逻辑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恢复与重构

   一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的历史

    1.计划经济时期全额上缴

    2.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部分上缴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留利于企业

   二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恢复

    1.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实行收益收缴办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2.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3.各方面对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趋于一致

  第四节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框架的初步确立

  第五节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试点探索

   一 上海模式

   二 深圳模式

   三 北京模式

   四 武汉模式

  第六节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 编制主体

   二 编制层次

   三 缴拨方式

   四 收缴比例

   五 收入结构

   六 支出方向

  第七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难以完全实现,收缴困难

   二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的确定不够合理

   三 预算草案编制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四 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尚未建立,预算执行主体缺位

   五 改革过程中存在来自相关部门的阻力

   六 国有资本预算的社保基金缺口问题

 第七章 国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历史考察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 二战以前国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阶段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经济发展的调整阶段

   四 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1.西方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日益降低,但决不会降至为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有的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还会有所上升

    2.西方发达国家代表其国有经济的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规模在扩大

    3.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相互依存,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愈益明显

  第二节 西方国家资本预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 资本预算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 资本预算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

   三 资本预算制度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 美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验

   二 英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验

   三 法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验

   四 新加坡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验

  第四节 对我国的启示

   1.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2.完善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监控系统

   3.确保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充分发挥作用

   4.建立母子公司与财务管理体制,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制度

 第八章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权与国资利益分配:一个博弈模型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国资利益分配博弈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财政分权理论

    1.首先是分散提供公共品的效率优势

    2.从政治体制运行的角度来看,财政分权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财政分权还能够控制公关部门的规模,削减预算赤字

    4.除了资源配置功能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还指出,适当的分权化制度安排可以向地方政府提供市场化激励,保持和促进市场化进程,即所谓的维持市场化的联邦主义

   二 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分析模型

  第二节 传统体制下的两次财政分权对国资利益分配的调整

   一 检验短缺经济理论:传统体制下的第一次财政分权

   二 信息、监督问题和短缺经济的平衡:传统体制下的第二次财政分权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新格局:分税制的引入

   一 1994年引入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因分析

    1.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仍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

    2.国家财力分散,“两个比重”*过低;地方缺少必要的税权和稳定财源,中央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主动权

   二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税收的划分

    2.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额的确定

   三 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下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第四节 中央与地方在国资利益分配上的博弈分析模型

   一 十六大以来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现状分析

   二 存量产权界定: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前提

   三 中央与地方政府国资收益分割的最优解

    1.模型的假定

    2.模型的建构与分析

     (1)中央政府先行

     (2)地方政府先行

     (3)模型结论

   四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政策思路

   五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进一步考量

 第九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产权结构:分级所有

  第一节 国有资本“分级管理”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

   一 传统国有资本“分级管理”体制引发的矛盾

    1.地方政府享有国有资本收益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2.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导致国有资本流失严重

    3.中央与地方国资利益取向不同,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

    4.违背了市场经济下资本管理的一般规律

    5.“分级管理”管理成本高,交易效率低下

   二 国有资本“分级所有”的优越性

  第二节 基于政府经济职能层级划分的国有资本产权分布

   一 中央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层级划分

   二 基于政府经济职能层级划分的国有资本产权分布

   三 地方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经营主体的特殊地位

    1.在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

    2.作为地方国有资本的所有者管理地方国有资本

  第三节 实行国有资本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依据

   一 政策依据

   二 理论依据

    (一)国有资本“分级所有”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要求

    (二)国有资本“分级所有”是现代企业制度产权配置效率的要求

   三 法律依据

   四 实践依据

  第四节 国有资本“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

   一 国有资本“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

    (一)国有资本总体效益最大化原则

    (二)分级所有的财产分配原则

     1.“谁投资,谁所有”原则

     2.地区之间利益均衡

     3.在法治框架内确权

    (三)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原则

    (四)国有资本出资人市场平等原则

   二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本的划分标准

 第十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关系:互补与衔接

  第一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相对独立性

   一 国有资本财政相对独立的客观必然性

    (一)市场化改革下政府双重身份的逐步剥离

    (二)国有资本面大量广的历史特点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相互区别

    1.依据权能不同

    2.目标不同

    3.收支模式不同

    4.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不同

    5.管理手段不同

  第二节 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特征

   一 国有资本的双重属性

    (一)资本增值性

    (二)社会性

   二 国有资本财政双重属性的对立与统一

   三 国有资本财政的职能界定

    (一)国有资产价值的管理和监督

    (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三)服务和支持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

  第三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主体辨析

   一 公共财政预算的主体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辨析

    (一)学术界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主体的争论

    (二)充分发挥国资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中的作用

     1.明确出资人职责的需要

     2.分离政府双重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需要

     3.减少寻租成本,提高编制效率的需要

  第四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运行区间比较

   一 两种预算运行区间的理论依据

   二 公共预算的运行区间分析

    (一)公共财政规模的衡量及其决定因素

    (二)我国适度公共财政规模的界定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运行区间分析

    (一)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规律

    (二)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五节 两种财政预算的互补与衔接

   一 公共财政目标导向的引入

    (一)创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前提要求

    (二)服从于转型期特殊财政职能的内容要求

    (三)服务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要求

   二 两种预算互补与衔接的初步设想

    (一)交叉重置科目的理顺

    (二)互补与衔接平台的搭建

    (三)二者互通的规模问题

 第十一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民生财政的导向

  第一节 现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非民生倾向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政策制度设计缺乏明确的民生财政倾向

   二 实践执行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非民生倾向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重点应当向民生财政倾斜

   一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向民生领域倾斜

   二 国有资产本质与市场经济原则要求国资收益分配应以民生为重点

   三 扩大内需与发展经济也要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以民生财政为导向

  第三节 构建民生财政导向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机制

   一 法理基石:应进一步明确国资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具体化表述

   二 使用方向:由社会保障支出推广至其他的民生性支出

   三 制度耦合:建立健全国资预算民生性支出的配套措施

    1.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审计制度

    2.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3.建立健全国资预算与公共预算的衔接制度

 第十二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第一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基础的一般理论

   一 会计是建立预算的基础和依托

    (一)会计的内涵与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2.会计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3.会计以连续、系统、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特征

    (二)预算与政府会计的关系

    (三)预算会计的内涵要素

   二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概述

    (一)权责发生制的内涵与特点

     1.权责发生制的内涵

     2.权责发生制的特点

    (二)收付实现制的内涵与特点

     1.收付实现制的内涵

     2.收付实现制的特点

   三 两种会计基础的比较分析

    1.会计记录方法的差异比较

    2.会计核算功能的区别比较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基础的缺陷

    1.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基础存在矛盾,违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

    2.预算收支反映的内容和结果不够全面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支出、结余处理方法不当

    4.没有反映真实的负债情况

    5.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混淆

   二 权责发生制应用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优势分析

    1.可以实现与出资企业会计基础的有效对接

    2.有利于政府出资人职能的落实

    3.可以反映出资人所拥有经济资源的全貌

    4.可以全面反映资产和债务状况,防止政府的债务风险

    5.能够提供真实完全的运营绩效信息,有利于对资产的持续管理

   三 国资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国资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政府转型的需要

     2.健全和完善国资预算会计信息的需要

     3.是提高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4.是适应国有资产审计和社会监督的需要

    (二)国资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可能性

  第三节 权责发生制预算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 西方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二)西方国家政府预算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概况

   二 各国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制度的特点与方式

    1.各国采取权责发生制的特征

    2.权责发生制改革方式

   三 发达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的经验借鉴

    (一)OECD国家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的经验

     1.采用权责发生制要以法律保障为前提

     2.采用权责发生制需要选择适当的政府预算会计准则

     3.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推进方式

     4.权责发生制能够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二)西方国家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启示

     1.权责发生制的推行必须符合一国的基本国情

     2.将改革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3.权责发生制改革要遵循稳步推进的原则

     4.领导阶层的承诺及培训的普及是成功实施改革的关键

     5.合理应对权责发生制实施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基础转型的建构思路

   一 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 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两个重要基础

   三 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三项配套制度

   四 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多步骤实施战略

    1.明确国资委与出资企业分别为一级、二级预算主体

    2.在出资企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预算制度和合并会计报表制度

    3.国资委应设置合理的会计科目,编制完整的会计报表

    4.规范国资预算与财政预算的关系

    5.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国有资产财务报告制度

    6.建立政府会计体系,为实行国有资本经营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创造条件

 第十三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构与框架设计

  第一节 基本思路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指导思想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工作目标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内容的基本框架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项目

    (一)经营收益性收入

    (二)资产转换性收入

    (三)信用性收入

    (四)特别收入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项目

    (一)资本性支出

    (二)费用性支出

    (三)债务性支出

    (四)其他支出

   四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平衡

    1.收支结余的处理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赤字的主要弥补方式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

    1.遵循宏观调控原则

    2.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3.与“两级三层”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体制相适应

    4.权、责、利对等的原则

    5.遵循法治的原则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体系

    (一)“两级”的预算编制体系

    (二)“三层”的预算编制体系

   四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程序

   五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主体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的分析

  第五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算

   一 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的编制

   二 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的审批

    1.决算审查

    2.决算批准

  第六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督

   一 立法监督

   二 行政监督

   三 企业内部监督

 第十四章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对策建议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第二节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建设

   一 落实国资委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权

   二 建立科学的出资人参与重大财务决策的机制

   三 建立与财务决策机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四 建立有效的出资人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体系

   一 建立国有资本三级预算编制体系

   二 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边界

    1.财政部的职责

    2.国资委的职责

    3.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职责

    4.国有企业的职责

    5.其他监督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第四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

   一 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二 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范围、比例和方式

    1.要合理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收缴范围

    2.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3.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方式

   三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的管理

   四 合理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第五节 建立规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报告制度

   一 建立统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报表体系

    1.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表

    2.国有资本现金预算表

    3.国有资本权益变动预算表

    4.国有资本经营资产负债表

    5.附表

   二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期报告制度

  第六节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基础

   一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会计基础

   二 解决预算科目的划分及衔接等技术问题

   三 健全国有企业财务预算会计制度

  第七节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绩效考评机制

   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考评的重要性

   二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考评的主体

   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考评的指标设计

  第八节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立法建设

 结论

 2014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博士文库项目编辑委员会

[1]马克思:《资本论》(1~4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4。

[4]〔德〕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美〕B.J.理德、〔美〕约翰·W.斯韦恩:《公共财政管理》,朱萍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6]〔美〕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7]〔美〕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财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8]〔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格致出版社,2008。

[9]〔美〕道格拉斯·C.诺思、张五常等:《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罗仲伟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美〕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1]〔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府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2]〔美〕理查·A.马斯格雷夫、皮吉·B.马斯格雷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1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4]〔美〕尼尔·布鲁斯:《公共财政与美国经济》,隋晓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5]〔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6]〔美〕罗伯特·D.李、罗纳德·约翰逊:《公共预算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7]〔美〕A.普雷姆詹德:《预算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18]〔美〕杰克·瑞宾、托马斯·D.林奇:《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19]〔美〕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0]〔美〕桑贾伊·普拉丹:《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方法》,蒋洪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1]〔美〕斯蒂格里茨等:《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2]〔美〕约翰·L.米克塞尔:《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白彦锋、马蔡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3]〔日〕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4]〔鲜〕安虎森、邓宏图:《制度变迁、转型与中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5]〔以〕阿耶·L.希尔曼:《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政府的责任与局限》,王国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6]〔英〕V.V.拉马兰德哈姆:《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27]〔英〕杰克逊主编《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8]〔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72。

[29]邓子基、陈少晖:《国有资本财政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0]陈少晖:《从计划就业到市场就业: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制度的变迁与重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1]陈少晖:《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2]吴宣恭等:《产权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产权学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3]吴宣恭主编《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改革》,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34]胡培兆:《经济学本质论:三论三别》,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5]胡培兆:《有效供给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6]胡培兆、林圃:《〈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37]邓子基:《财政理论与财政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8]邓子基:《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9]邓子基:《国家财政理论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0]邓子基:《利税分流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41]邓子基:《马克思恩格斯财政思想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42]邓子基、杨炳昆:《〈资本论〉与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43]何平:《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4]张馨、杨志勇、郝联峰、袁东:《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5]张馨:《财政公共化改革:理论创新·制度变革·理念更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6]张馨:《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7]叶振鹏、张馨:《双元结构财政——中国财政模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48]李忠信、王吉发主编《国有资产管理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49]黄少安主编《国有资产管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0]李晓丹主编《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51]郭复初:《国家财务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52]李松森:《两种属性分配理论与财政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53]叶振鹏、梁尚敏:《中国财政改革二十年回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4]曹立瀛:《发展中国家财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5]马国贤:《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6]张先治:《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营运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7]李武好等:《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8]王梦奎:《改革攻坚30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9]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0]李松森:《国有资本运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1]李连仲:《国有资产监督与经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2]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3]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4]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5]刘明慧、包丽萍:《政府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6]张辉明、邓霆:《国有资本存量结构调整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7]盛毅、林彬:《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4。

[68]毛程连:《公共财政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9]周自强、黄新春、薛献华:《国有资产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70]李萍、刘尚希:《部门预算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71]李保仁:《国家预算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72]王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下国有企业融资渠道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73]张瑞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编制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74]郜志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设计与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75]陈雪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青岛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76]陈勇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77]沈小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7。

[78]郑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构建中的相关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79]陈苏琼:《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7。

[80]陈军:《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81]王圆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

[82]谢英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83]许雅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建构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84]陈小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模式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85]范海鹰:《国有资本承包经营问题再思考》,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03。

[86]范海鹰:《完善地方国有资本承包经营的法律思考》,华东政法学院硕士论文,2003。

[87]黄越东:《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授权经营管理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2。

[88]廖杜平:《论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现状及其规范化发展》,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89]丁忠国:《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与战略性重组研究》,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00。

[90]吴宣恭:《正确认识利益相关论者的企业产权和社会责任观》,《经济学家》2007年第6期。

[91]吴宣恭:《马克思主义的企业产权理论》,《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

[92]吴宣恭:《关于企业的本质——兼评交易费用学派的企业理论》,《经济纵横》2006年第1期。

[93]吴宣恭:《“企业契约论”对企业本质的歪曲》,《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1期。

[94]吴宣恭:《按产权关系的特征认识所有制的性质》,《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5期。

[95]胡培兆:《再谈福建可率先实现国企改革目标》,《福建改革》2000年第2期。

[96]胡培兆:《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12期。

[97]胡培兆、吴国盛:《国有资本的生命线也是盈利》,《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5期。

[98]胡培兆:《国有资本经营范围决定于经营成功率》,《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8期。

[99]胡培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增殖》,《理论前沿》1999年第8期。

[100]胡培兆:《国有资本经营范围决定于经营成功率》,《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第95期。

[101]胡培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基点》,《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3期。

[102]吴宣恭:《产权、价值与分配的关系》,《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103]赵尔军:《上海、深圳、北京、武汉、广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情况及启示》,《中国农业会计》2008年第1期。

[104]张兆国、何威风、梁志钢:《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2期。

[105]刘凌冰、李长群、姜宇明:《再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控体系的构建》,《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1期。

[106]董文艺、袁自英:《推动国有资产统筹运作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河北省馆陶县国资监管、资本运营情况调查》,《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0期。

[107]周继雄:《盘活企业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0期。

[108]刘明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难点问题探析》,《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0期。

[109]《财政部有关方面负责人就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0期。

[110]《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0期。

[111]乔秀权、宋金玲、刘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9期。

[112]乔秀权、王丽丽、刘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必要性及若干思考》,《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8期。

[113]许在俊:《江苏省省属国有资本收益使用实现“四个倾斜”取得明显成效》,《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8期。

[114]李保民、程伟:《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7期。

[115]李俊:《浅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会计基础》,《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3期。

[116]张贵平:《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处理好两大关系》,《国有资产管理》2007年第12期。

[117]陈金祥:《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当前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保障》,《经济管理》2007年第13期。

[118]李丹、周文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考核评价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10期。

[119]李世聪、周晓蓉、唐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若干问题探讨》,《财会月刊》2007年第28期。

[120]张保中:《我国国有资本投资组合及其优化》,《财会月刊》2007年第27期。

[121]张瑞琰:《浅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财会月刊》2007年第27期。

[122]王烜:《论国有资本经营与战略重组》,《经济评论》2007年第5期。

[123]欧阳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法学家》2007年第4期。

[124]刘永泽、陈艳利、孙光国:《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构建目标、原则与基本框架》,《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9期。

[125]高山:《国有资本流失的理论模型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126]孙立国:《破产兼并——国有企业集团资本运营的一种特殊方式》,《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2期。

[127]岳意定、陈伟:《国有资本人格化经营及实现过程》,《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2期。

[128]周笑:《国有传媒正走出自己的资本之路》,《新闻大学》2007年第1期。

[129]郭宝林:《构建公共财政模式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9期。

[130]郭银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经济》2007年第6期。

[131]张志宏:《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治理效率研究》,《财政研究》2007年第3期。

[132]郭银华:《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年第6期。

[133]谢英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设计》,《财会月刊》2007年第17期。

[134]翟志华:《刍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财会月刊》2007年第15期。

[135]吴大青、邱庆荣:《国有资本减持的财务风险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5期。

[136]关锐、赫丽、王峰:《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137]刘剑文、郭维真:《论我国财政转型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财贸研究》2007年第2期。

[138]周晓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及科目设置研究》,《财会月刊》2007年第4期。

[139]白金荣:《发挥国有资本的整合效应——从“北京控股”香港三次股本融资说起》,《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140]文宗瑜:《以国有资本预算推动国企改制深化》,《中国财政》2006年第5期。

[141]卢淑艳、刘永泽:《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财政研究》2006年第10期。

[142]邴志刚:《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筹措国有企业改革成本》,《财政研究》2006年第1期。

[143]池国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系统的要素界定》,《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12期。

[144]韩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企业改制和资本运作——湖北南方集团案例研究》,《特区经济》2006年第10期。

[145]何龙兴:《影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结果的事项》,《中国农业会计》2006年第10期。

[146]丁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浅议》,《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年第11期。

[147]李晓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与监督体系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48]唐齐鸣、杨德勇:《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资本管理》,《武汉金融》2006年第10期。

[149]仇高擎:《我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2006年第9期。

[150]温怀德、温怀玉、刘渝琳:《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独立经营国有资本》,《特区经济》2006年第7期。

[151]熊惠平:《从“所有者代表缺失”看国有金融资本的汇金模式选择》,《特区经济》2006年第6期。

[152]陈伟:《资本人格化与国有资本经营》,《求索》2006年第6期。

[153]禹滔:《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思考》,《江苏商论》2006年第5期。

[154]彭建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望出台》,《瞭望》2006年第24期。

[155]杨永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156]李世聪、谢英姿:《国家财务理论视角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探讨》,《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157]唐振龙:《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的模式研究》,《经济师》2006年第4期。

[158]李世聪、谢英姿:《所有者财务理论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年第9期。

[159]宋玉平:《国企改革的新探索——资本代理权股份制——〈探寻新的模式——从所有权到国有资本经营体制的创新〉评介》,《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3期。

[160]邓子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思考》,《中国财政》2005年第12期。

[161]张勇:《国有资本管理经营体制运行中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财政研究》2005年第8期。

[162]焦建国:《国有资本预算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预算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8期。

[163]邹向前:《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9期。

[164]宋晓菲:《无形资本论与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7期。

[165]杜心灵:《工业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绩效的评价方法及选择》,《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2期。

[166]冯瑞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中的博弈关系初探》,《经济经纬》2005年第3期。

[167]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68]盛毅:《论“分级所有”的地方国有资产经营》,《改革》2003年第1期。

[169]沈敏缨:《影响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结果的事项》,《财会月刊》2005年第11期。

[170]苏群、张爱阳:《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分析》,《商业研究》2005年第10期。

[171]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172]邓子基:《为什么要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的研究》,《当代财经》2005年第3期。

[173]耿建新、崔宏:《国有资本监管理论与实务创新》,《财经科学》2005年第2期。

[174]赖永添、郑庆华:《建立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的思考》,《中国财政》2004年第11期。

[175]孔繁军:《优化国有资本管理格局的对策分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第1期。

[176]陈俊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试探》,《财会月刊》2004年第20期。

[177]李敏:《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思考》,《北方经济》2004年第10期。

[178]杨天宇:《论我国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179]万俊、邓蓉晖:《我国国有资本运营现状及对策》,《学术交流》2004年第2期。

[180]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81]秦玉龙:《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夷陵区国资营运“四两拨千斤”》,《财政与发展》2003年第23期。

[182]陈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及其优化》,《财贸研究》2003年第1期。

[183]陈金强、邵淑珍、陈雪芹:《论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改造与重塑》,《学术交流》2003年第7期。

[184]何加明:《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辨析》,《四川财政》2003年第12期。

[185]胡永红、彭迪云、彭敏:《资本经营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企业经济》2003年第4期。

[186]周临生:《问诊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187]程宏如:《从〈资本论〉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建设》,《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188]王淑贤、刘星:《国有资本经营及其内在合理性》,《经济师》2003年第2期。

[189]刘春慧:《论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社会功能》,《财政研究》2003年第5期。

[190]彭韶兵:《略谈国有资本管理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2003年第13期。

[191]郝云宏:《国有资本对于相关企业的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商业研究》2003年第15期。

[192]杨长辉、周永生、凌四立:《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理论体系结构》,《商业研究》2003年第6期。

[193]程娟:《国有资本运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5期。

[194]邓超、陈建中:《对强化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模式问题的探讨》,《经济管理》2002年第18期。

[195]沈贵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改革的法理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96]何伦志、王德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研究》,《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97]李建森:《建立国有资本管理责权利对称运行机制的问题与对策》,《特区经济》2002年第9期。

[198]李小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99]郝志敏:《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中存在的六个问题》,《上海统计》2002年第2期。

[200]郭复初:《开创国有资本管理的新局面》,《上海会计》2002年第11期。

[201]黄越东:《做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管理工作的建议》,《四川财政》2002年第12期。

[202]王昌林:《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及与企业经营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9期。

[203]王淑贤、郝云宏、崔平:《国有资本经营目标的基本特点》,《经济师》2002年第11期。

[204]李一:《加强国有资本运营与管理》,《经济论坛》2002年第9期。

[205]丁孟春、李泓欣:《浅析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6期。

[206]罗勇、陈兴述、谭泰乾:《国有企业资本营运策略及其选择》,《财会通讯》2001年第6期。

[207]冯丽霞:《改进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的思考》,《财会通讯》2001年第10期。

[208]池国华、孙光国:《必须重视国有资本成本问题》,《财会通讯》2001年第2期。

[209]黄可华:《实现国有资产对社会资本的最大控制——关于国有资产运营战略的思考》,《财政研究》2001年第9期。

[210]孙敏、文海涛:《构建铁路国有资本所有者监管体系》,《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年第8期。

[211]张雨林:《浅谈如何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12]李霁友:《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国有企业资本化经营》,《探索》2001年第6期。

[213]张海凡:《国有资本从中小商业企业退出是商业改革的必然选择》,《江苏商论》2001年第3期。

[214]申鲁江:《关于国有大型企业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思考》,《理论探索》2001年第5期。

[215]任治俊、胡宇:《四川国有资本产业布局问题研究》,《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2期。

[216]桂馨:《对甘肃省国有资本经营的几点思考》,《财会研究》2001年第4期。

[217]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依据与划分标准》,《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9期。

[218]胡钧:《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19]刘纪鹏:《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220]王宗坑:《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师》2001年第10期。

[221]高淑泽:《浅谈国有资本运营问题》,《经济师》2001年第4期。

[222]叶林生、范文健:《福建省12家公司获准经营国有资本》,《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12期。

[223]任太、胡玉清:《四川国有资本产业布局问题研究》,《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4期。

[224]毛汇草:《松阳国有资本营运收到综合效应》,《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第4期。

[225]高艳:《从EBIT/EPS分析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5期。

[226]高艳:《从资本经营理论谈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4期。

[227]赵景峰:《论国有企业资本经营战略及其实施》,《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228]刘朝刚、胡维华:《谈国有资本金评价体系中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2001年第2期。

[229]谯薇:《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机制及调整》,《财经科学》2001年第3期。

[230]张海凡:《国有资本从中小商业企业退出是商业改革的必然选择》,《商业研究》2001年第12期。

[231]赵武松、陈涛:《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之我见》,《财会通讯》2000年第5期。

[232]郭建宇:《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33]顾晓燕、宋静媛:《国有资本从流通领域中退出的难点与对策》,《江苏商论》2000年第Z2期。

[234]赵羽翔:《资本运营:国有企业改革的契机》,《财会研究》2000年第8期。

[235]洪银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资本经营路径》,《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236]安利平:《试论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经济师》2000年第7期。

[237]李腊生、罗建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本搭车”论》,《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238]何光辉:《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要求探析》,《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8期。

[239]张金江、周本江:《健全国有资本营运效绩评价制度的有效途径》,《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9期。

[240]龙绍锋:《会同县积极推进国有资本运营效果好》,《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4期。

[241]林永经:《对建立国有资本金预算的初步研究》,《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3期。

[242]蔡运富:《地方财政如何运用国有资本金调控杠杆》,《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3期。

[243]丁学东:《国有资本金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前瞻》,《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2期。

[244]朱志刚:《总结经验积极拓展国有资本金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2期。

[245]朱志刚:《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资本金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2000年第1期。

[246]王淑贤:《国有资本布局战略调整的评价指标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47]王淑贤:《国有资本经营目标的合理配组》,《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第4期。

[248]郝云宏:《国有资本的政策性经营、服务性经营和营利性经营》,《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2期。

[249]杨萍:《从国有资本经营谈资本市场的发展》,《湖南经济》2000年第6期。

[250]宋文豹:《以退为进调整布局——宜都市探索国有集体资本退出方式的实践与思考》,《湖北财税》2000年第11期。

[251]郝云宏:《对我国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的思考》,《财经研究》2000年第4期。

[252]唐文彬:《关于国有资本金保值增值率计算方法的修正》,《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第9期。

[253]李笠农:《国有资本委托代理关系与“完全放权合约”——评张维迎博士的几个观点》,《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第4期。

[254]彭成洪:《国有资本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之异同》,《财金贸易》2000年第1期。

[255]刘江、汤乐华:《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基本要素的探讨》,《商业研究》2000年第4期。

[256]柯永果:《国有资本金预算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中国财政》1999年第2期。

[257]“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整国有经济行业分布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11期。

[258]刘华、侯华玲:《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对策研究》,《武汉金融》1999年第6期。

[259]吴玉梅:《资本营运与武汉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商业时代》1999年第2期。

[260]黄淑佳:《简论国有商业资本经营与战略重组》,《商业时代》1999年第2期。

[261]胡培兆:《国有资本经营中企业、企业家、职工的位置》,《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

[262]胡培兆、吴国盛:《国有资本的生命线也是盈利》,《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5期。

[263]方竹正:《资本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现实选择》,《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264]谭清文:《转变职能加强国有资本金管理》,《四川财政》1999年第11期。

[265]Bergson,A.,“Market Socialism revisite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5(5),October 1967.

[266]Brus,W.,Socialist Ownership and Political Systems,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5.

[267]Coase,R.H.,“The Nature of the Firm”:In the Firm,the Market,and the Law,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268]Hay,DonaId,D.Morris,G.S.Liu,and S.Yao,Economic Reform and Stac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1979-1987,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69]Hindley,B.,“Separation ofOwnership and Control intheModern Corporation,” J.Law Econ,April 1970,13.

[270]Inman.R.P.,“Markets,Govemments,and the ‘New’Political Economy”,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Vol.II,1987.

[271]Richard Hule,Matthias Suffer,“Can 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 in EMU Cause Budget Deficit Cycles?” Empirica,Volume 30,2003.

[272]Emma Galli,Stefania P.S.Rossi,“Political Budget Cycles:The Case of the Western German Lender,” Public Choice,Volume 110,2002.

[273]Wim Moesen,Philippe van Cauwenberge,“The Status of the Budget Constraint,Federalism and the Relative Size of Government:A Bureaucracy Approach,” Public Choice,Volume 10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