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9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图书

China Economic Analysis & Outlook (2015-2016)

SSAPID:101-5606-6153-52
ISBN:978-7-5097-872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依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结合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和2016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于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能转换、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CCIEE智库报告
作 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课题组

 综合报告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6年展望

   一 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实现全年目标难能可贵

    (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二)证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经济运行受到明显影响

    (三)下半年国内外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有所减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四)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加大,企业运营较为困难

    (五)财政收入增长低于预算目标,财政政策空间受到限制

   二 我国经济走势呈现四个突出亮点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经济增长正在降低对投资的依赖

    (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扩大

    (四)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且城乡差距缩小

   三 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得益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能源、运输指标增速偏低与工业结构调整关系密切

    (二)经济增长得到了需求方面的支撑

   四 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一)2016年的国际环境更为严峻复杂

    (二)传统产业将面临更大压力,去产能去库存任务艰巨

    (三)新兴产业的培育初见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

    (四)股票市场波动可能会对经济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

   五 稳增长措施将逐步显现效果,经济增长有望缓中趋稳

    (一)深化改革开放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添经济新活力

    (二)“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并逐步见效

    (三)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可能提高

    (四)货币回流有利于加强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支持

   六 分析与建议

    (一)加大创新驱动、“互联网+”等战略举措的落实力度

    (二)细化落实供给侧改革措施,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三)抑制投资增速下滑势头,提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

    (四)注重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适当增加赤字规模

    (五)稳健货币政策在操作上可以更为积极,并注意疏通传导机制

    (六)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必要时仍可小幅贬值

    (七)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专题1 宏观经济

  消费形势分析与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 消费形势分析

    (一)国内消费市场表现总体平稳且呈现向好迹象

    (二)生活性消费领先于生产性消费

    (三)住房及相关商品消费逐步回暖

    (四)汽车类消费呈现分化走势

    (五)大众服务性消费呈现持续增长

    (六)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保持较快增长

    (七)绿色智能安全商品消费日趋兴旺

    (八)信息消费逐渐加速普及

   二 消费走势研判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逐渐扩大

    (三)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连续出台

    (四)适龄劳动人口数量连续下降

    (五)现代服务业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六)社会消费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三 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升级的建议

    (一)增强家庭普遍允许二孩政策的促消费效果

    (二)加快推动家庭日用品“以旧换新”政策

    (三)支持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快速发展

    (四)稳定住房和汽车类大宗消费

    (五)继续减税尤其是降低消费税率

    (六)完善消费信贷市场

    (七)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八)增加现代服务产品供给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及2016年展望

   一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特征

    (一)投资增速跌势明显

    (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三)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有所提高

    (四)中部地区投资增速较快

    (五)民间投资增速显著放缓

    (六)到位资金增速降至个位数

    (七)新开工项目增长缓慢

   二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

    (二)实际融资成本较高

    (三)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投资能力受限

    (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展较慢

    (五)房地产市场库存较高

   三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展望

    (一)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

    (二)制约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

   四 政策建议

    (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二)用好积极财政政策

    (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推进PPP模式

    (五)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物价形势分析及化解通货紧缩压力的建议

   一 当前我国结构性通缩形势严峻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再下一个台阶,已呈现轻微通缩迹象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并创纪录,生产领域深陷通货紧缩泥潭

    (三)CPI与PPI出现长时间正负“背离”现象,物价整体走势呈现结构性通缩而非全面通缩的特点

    (四)房价同比、环比降幅继续收窄,上涨城市数量稳步增加

    (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步入中长期低迷的“冰河期”

    (六)猪肉价格出现快速反弹后见顶回落

   二 2016年结构性通缩压力有向全面通货紧缩演化的风险

    (一)总需求疲弱将带动消费品价格延续低位运行态势

    (二)产能过剩问题将继续压制工业品价格回升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颓势难改,将继续输入全球通缩风险

    (四)由供给端决定的猪肉价格整体上涨空间有限,“猪周期”效应减弱,不会对物价持续上涨产生影响

   三 防范和化解全面通货紧缩风险的建议

    (一)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尽快稳定和扩大总需求

     1.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应积极培育有效需求,防止投资大幅滑坡

     2.鼓励居民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环境,继续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3.加强政策储备,打好政策组合拳

    (二)积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大力度、更加全面地减税,并适当增加财政赤字

     2.适时改变过于稳健的政策取向,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改善国内竞争环境

  就业压力变动分析与稳定就业的建议

   一 大学生就业压力变动分析和稳定就业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变动分析

     1.就业总量压力不减

     2.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高于往年

     3.就业率专业差异大

     4.就业地域和单位性质选择变化

     5.毕业生创业人数翻倍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原因分析

     1.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使就业形势复杂

     2.高校专业设置与岗位供需不匹配

     3.高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及建设速度滞后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短板

     5.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观念有待提高和转变

    (三)稳定就业的政策建议

     1.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2.实施税费补贴或减免等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3.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化解造成就业压力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二 农民工就业压力变化分析和稳定就业建议

    (一)农民工就业形势复杂

     1.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面临就业

     2.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强

     3.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4.技能不足导致就业障碍

     5.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的就业需求

     6.返乡创业者增加

    (二)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

     1.探索多层次、多样化就地就近返乡创业模式

     2.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

     3.引导企业依法建立正常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增长机制,逐步缩小沿海与内地、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收入差距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5.通过移动互联网搭建多维度的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传递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

     6.加速推进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改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7.发展规模化经营和特色农业,增强农村的就业吸引力

   三 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变化分析和稳定就业建议

    (一)下岗职工再就业难

    (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执行效果

     1.再就业优惠政策不能完全体现目的

     2.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独资合伙企业享受不到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3.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不足

    (三)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

     1.政府推行积极就业政策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能力

   四 以就业政策推动精准扶贫

    (一)建立就业帮扶台账,摸清家底

    (二)促进多元主体提供贫困人口就业援助

    (三)落实精准扶贫的就业创业政策

    (四)为贫困人口就业提供制度与资金保障

    (五)打造就近就业的扶贫示范点

 专题2 财政金融

  2015年中国财政政策回顾与2016年展望

   一 财政形势回顾分析

   二 2015年财税政策回顾分析

    (一)全面统筹财政资金,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多方筹措财政资金

     2.加快中央财政支出进度

     3.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4.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三)推进税制改革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将全面完成

     2.加大消费税调节力度

     3.环境保护税改革和房地产税进入立法程序

     4.抓紧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

    (四)地方债务管理改革

    (五)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

    (六)改革预算评审制度

    (七)完善政府采购法

   三 未来财税政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全面支撑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四)构建现代财政治理体系

   四 2016年财税政策选择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

    (二)深入贯彻落实新预算法

    (三)大力发展推广PPP模式

    (四)出台更加精准的财税政策,支撑经济结构调整

    (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财税政策支持大众创业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统筹力度

     2.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

     3.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

    (七)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多策并举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压力

   一 地方债务规模继续增长

   二 城投债逐步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

    (一)城投债发行持续高位增长

    (二)城投债增长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回升,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城投债的违约风险不大

   三 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债务置换基本维持了“借新债、还旧债”的格局

    (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进展

     1.地方债券以一般债券为主,专项债券占比较小

     2.地方债券以公开发行为主,定向置换占比较小

     3.地方债券以置换债券为主,新增债券占比较小

     4.地方债券发行利率和发行期限

     5.各地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差异较大

    (二)地方债务置换初始阶段面临的障碍

     1.地方债务和财政信息披露不透明,难以建立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

     2.商业银行配置地方政府债券的积极性不高

    (三)地方债务置换的趋势和前景

     1.2016年债务置换额度大约为3万亿元

     2.地方政府发债定价差异将扩大

   四 逐步完善地方债券发行和弥补地方融资缺口的政策建议

    (一)短期内央行应根据地方债券发行的规模和节奏,向商业银行定向提供再贷款,用于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或者央行直接参与购买地方政府债券,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券发行困难

    (二)长期来看应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

    (三)界定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债主体,采取实行新老划断举措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对策建议

   一 企业融资现状:货币信贷环境整体宽松,但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

    (一)当前货币信贷环境整体宽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加大

     1.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加大

     2.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明显增加

     3.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增加,拉动直接融资占比上升

     4.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走低

    (二)企业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呈现资金来源成本高、资金运用成本高、资金中介成本高的“三高”态势

   二 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高,高风险决定了高融资价格

     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高,处于议价弱势

     2.银行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大幅提高贷款利率

    (二)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不畅,定向降准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作用不大

     1.银行处于定价主导地位

     2.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不畅,央行的定向降准措施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作用不大

    (三)市场实际信贷利率居高不下和产成品出厂价格不断下降,推升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四)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推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

     1.中小企业更看重的是贷款的可获得性,对贷款高利率具有强忍耐性

     2.监管要求压缩银行可贷资金,导致可贷资金供给减少

     3.社会资金需求旺盛推高民间利率,其传染性倒逼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五)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向企业转嫁成本压力

    (六)地方政府和国企占用大量信贷资源,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效应”

    (七)融资中介成本过高,加重企业的贷款成本负担

     1.银行额外收取费用,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2.还贷续贷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存在,加重企业的贷款成本负担

    (八)刚性兑付存在,提高了无风险利率并挤压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空间

     1.债券市场是影响我国企业融资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

     2.刚性兑付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增加社会融资成本

     3.公募债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刚性兑付特征,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严重挤压

   三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一)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1.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

     2.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通过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二)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提高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认识,为打破刚兑做好准备

     2.监管层可以适当提高对违约事件的容忍度

    (四)加速银行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引导商业银行转换经营理念

     1.应加快银行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提升银行业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2.规范金融市场,减少资金在金融机构空转

     3.引导商业银行转换经营理念,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五)打破银行垄断,引入民营资本并改革银行业结构比重

     1.打破银行垄断,降低准入门槛,引入民营资本

     2.建立和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银行体系,提高中小银行规模

    (六)推动“互联网+贷款”模式,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并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1.“互联网+贷款”模式优化资本配置

     2.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七)降低小微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比率

     2.免除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

     3.利用财政资金为小贷机构提供贴息支持,降低小贷机构的融资成本

     4.推进民营银行试点

    (八)抓紧建立现代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

    (九)加快企业自我完善与规范,修正自身缺陷

  中国股市和汇市波动原因及对策

   一 中国股市剧烈波动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

    (二)对策建议

   二 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

    (二)对策建议

 专题3 产业经济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 国家粮食安全

   二 食品安全和水安全

    (一)食品安全

    (二)水安全

   三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

    (一)机械化和信息化

    (二)适度规模化经营

  有效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推进十大结构调整

   一 中国制造之大——规模总量世界第一

   二 中国制造不强——技术质量世界二流

   三 工业4.0技术——西方引领世界方向

   四 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方针、目标、重点任务

   五 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结构调整主要途径

   六 目标实现条件——中国经济再稳定发展30年

  加快城镇化步伐,助推服务业发展

   一 城镇化与服务业关系分析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二)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城镇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2.城镇化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促进

     1.服务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2.城镇化促进服务业发展

   二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新起点

    (一)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二)生活性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三)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长点

   三 以城镇化推进促进居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举措

    (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挖掘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巨大潜力

    (三)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五)建立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联动机制

  “十三五”时期我国由互联网大国迈向强国的战略选择

   一 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

   二 发展目标和愿景

   三 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

    (二)抢占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和网络空间竞争的制高点

    (三)将发展互联网作为节能减排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

    (四)将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五)掌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主导权

    (六)将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有力支撑

   四 保障措施

    (一)创新互联网治理体系

    (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三)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

    (四)加强互联网人才培养

    (五)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六)强化互联网领域研究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 推进军民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军民融合的实质及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二)发达国家军民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启示

    (三)军民融合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推动作用

   二 推动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推动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机遇

    (二)推动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挑战

   三 推进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与途径

    (一)推进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二)推进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三)推进军民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与举措

  中国住房发展的形势、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 对当前住房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总量供需平衡,增速下降,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

    (一)住房市场结束单边上涨,进入阶段性调整期

     1.住房有效需求增速下降

     2.住房供给增量持续上升,累计存量巨大

     3.住房市场短期供过于求

     4.住房市场增速下降,对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产生负面影响

    (二)住房发展结构失衡问题突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

     1.住房市场发展地域差异显著

     2.居住和非居住用地供应结构失衡

     3.房屋销售价格水平与大众收入水平失衡

     4.住房租售结构失衡

     5.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发展失衡

     6.住房占有结构极不平衡

   二 住房发展中长期趋势展望:中速运行,结构优化

    (一)中长期住房总量供给充裕,城镇住房总体水平较高

    (二)中长期住房即期需求和潜在需求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1.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趋向平稳

     2.收入增长带来持续的潜在改善性住房需求

     3.折旧带来常规住房需求

    (三)中长期住房发展新特点:中速平稳、地域分化显著

     1.住房开发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2.住房产业中服务比重将上升

     3.住房发展方向由量的扩张逐步转向量质并举

     4.住房市场地域分化将更加明显

   三 住房发展问题的根源:认识偏差、角色不清、分工不当、制度缺陷

    (一)部分住房制度政策偏离住房基本属性和基本国情

     1.对住房基本属性特征认识不清

     2.住房发展存在偏离基本国情问题

    (二)政府市场界限不清,调控目标多重叠加

     1.政府调控市场过多过硬,目标混杂

     2.地方政府直接参与住房市场运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3.住房政策与管理忽视住房发展的地域性和层次性

     4.中央、省、市镇政府职责分工不合理

    (三)住房发展的配套制度政策不完善

     1.土地使用制度重增长、轻效率

     2.住房财税制度不够合理

     3.住房金融政策体系不够健全

     4.住房发展规划和基础信息薄弱

   四 对策建议:建设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双功能住房发展体系和配套制度政策

    (一)住房发展必须紧扣住房属性,立足中国国情

     1.住房的第一属性是居住,必须围绕居住功能发展住房市场和保障制度

     2.从长远着眼,依据国情制定切实的住房制度政策

    (二)界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市场和保障双功能住房发展体系

     1.科学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住房发展中的作用

     2.建立人、房分类对应的市场和保障双功能住房发展体系

    (三)建立完善的城镇居民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四)发展多层次住房市场,分类调控、互补互利

     1.尊重住房地域市场三类七层的客观规律,实行分类差异化管理

     2.对各类地域土地、产业、人口、住房进行指导性功能定位

     3.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实现各类地域互利、和谐发展

    (五)合理划分政府间在住房保障和市场管理上的职责权限

     1.市镇政府是基本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稳定运行的第一责任人

     2.中央承担全国住房发展宏观指导和调节职责

     3.省级承担跨市镇统筹协调职责

    (六)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完善统计体系和数据基础

     1.以市镇政府为第一责任人,加强住房发展规划和市场引导

     2.发挥规划的综合功能,尽快增加短缺城市保障房和商品租赁房供给

     3.完善住房统计体系,加强基础数据建设

    (七)健全土地、财税、金融、人口等配套制度和政策

     1.建立城乡统一、公平高效的土地利用制度

     2.建立以“三位一体”为骨干,重保有、可持续的房地产税费体系

     3.发展直接融资和中长期开发融资,降低保障和租赁房建设运营成本

     4.分层、有序、逐步放开人口户籍制度限制

    (八)全面提高居住品质

    (九)指导各地制定引导性居住技术标准和最低居住保障标准,引导理性、健康的住房消费

  新常态下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 汽车产业进入新常态

    (一)增长速度由中高速转为中低速

    (二)汽车消费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

    (三)汽车生产由模仿转向创新

    (四)汽车竞争由价格转向品牌

   二 新常态下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汽车市场有效消费需求进入增速放缓期

    (二)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

    (三)节能环保形势日趋严峻

    (四)限购政策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

   三 新常态下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促进汽车消费升级

    (二)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鼓励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五)引导汽车企业开展全产业链经营

    (六)支持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去”

    (七)推动建设汽车社会

  新常态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新常态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宏观背景

    (一)“西斜东倾”全球能源新格局逐步形成

    (二)国际能源变局中的大国博弈日趋激烈

    (三)绿色低碳能源成为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四)能源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

    (五)国内能源需求放缓,供需矛盾趋于宽松

    (六)环境保护压力倒逼我国能源转型

    (七)新常态下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新趋势

   二 新常态下我国能源发展存在六大瓶颈

    (一)能源管理方式单一,市场手段运用不足

    (二)能源市场竞争不足,垄断问题突出

    (三)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结构亟待优化

    (四)能源成本高,能源转型压力大

    (五)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问题严重

    (六)核心技术不足,新能源发展受限

   三 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推动能源体制改革,破除体制瓶颈

    (二)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着力提效降耗

    (三)加强市场化改革,破除能源垄断

    (四)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理顺供求关系

    (五)推进资源税改革,实现税价财联动

    (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发展

 专题4 区域与城乡经济

  新时期振兴东北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一)工业增速大幅下降

    (二)工业效益严重下滑

    (三)固定资产投资深幅走低

    (四)消费市场增长明显放缓

    (五)进出口显著下降

   二 东北经济发展突出难点和领域

    (一)内生动力不足

    (二)投资驱动依赖度高,供给与需求衔接水平弱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投资捉襟见肘

    (四)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升级转型难度高

   三 形成东北经济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

    (一)相关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潜力和差距巨大

    (二)经济体制改革仍有巨大潜力

    (三)发展经济的整体环境仍需大幅升级

    (四)振兴东北经济战略举措精准性和持续性仍需加强

   四 扭转东北经济发展困境的基本思路

    (一)统筹燃眉之急与百年大计,完善东北振兴战略机制

    (二)提升各界主观能动性

    (三)创造条件大力引入区域外资源,促进东北振兴

    (四)大力整合发展东北教育、科研和其他智力资源,创造条件引入外部智力资源

    (五)大力推动制造业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创业创新实效

    (七)正确处理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间的关系

    (八)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推动东北振兴

    (九)大力发展和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东北振兴

  加快启动农村市场政策建议

   一 农村市场启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有利于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

    (三)有利于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

    (四)有利于加快区域协同发展

    (五)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六)有利于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

   二 农村市场发展现状及启动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市场发展现状

     1.农村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农村消费市场以生活消费为主

     3.农村消费市场自给率处于较高水平

     4.区域间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差距明显

     5.规范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尚未形成

     6.农村劳动力市场水平偏低

     7.非正规金融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

     8.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等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9.农村人口变化将对农村消费市场产生影响

    (二)农村市场启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1.市场供需因素是制约农村市场启动的直接原因

     2.市场结构不完善制约农村市场发展

     3.体制机制不完善制约农村市场发展

     4.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

     5.科技文化发展落后影响农村市场启动

     6.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产品市场功能的发挥

   三 激活农村市场启动的动力

    (一)收入持续增长是启动农村市场最直接的持续动力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基础动力

    (三)加大科技投入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创新动力

    (四)转变消费观念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文化动力

    (五)农村市场顶层设计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制度动力

    (六)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战略动力

   四 农村市场启动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思路

     1.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

     2.激发农村市场内源式发展动力

     3.推动农村市场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三)重点任务

     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激发农村消费市场

     2.加强制度建设,激活农村要素市场

     3.推动市场转型升级,激活农产品市场

     4.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激活农村市场

     5.推动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激活农村市场

   五 农村市场启动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

    (二)采取切实举措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三)培育和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市场体系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五)完善支持“三农”的财政政策

    (六)构建对农村市场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七)以科技创新驱动激活农村市场

    (八)引导教育农民向现代科学消费观转变

    (九)加快完善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

    (十)大力推进“互联网+”,激活农村市场

    (十一)加快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

    (十二)加快推动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化改革

    (十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

    (十四)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督管理

  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进展和展望

   一 十八大以来及2015年的政策及实践

    (一)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回顾

     1.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核心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在保证土地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三权分置”

     3.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下全面推进

    (二)各地各类实践,不断丰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国有农场的土地流转

     2.土地流转信托模式

     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4.宅基地使用权抵押

   二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展望

    (一)进一步提高对工商资本进入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

    (二)进一步加快建设用地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确权、抵押和补偿机制

   三 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1.农民不愿意流转或退出农村承包用地和宅基地

     2.农村金融贫困和农村金融供求失衡

     3.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周转和人才引进困难大

    (二)政策建议

     1.加快推动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改革

     2.加快与土地相结合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3.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

     4.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专题5 对外经济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分析与展望

   一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一)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增长和分布情况

     1.规模平稳增长,质量逐步提高

     2.投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3.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区域结构日趋优化

    (二)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持续增长,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军

    (三)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二 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利用外资的方式单一,利用外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外资质量仍待继续提高

    (三)经济新常态下,营商环境成为外商主要关注点

    (四)外商直接投资面临成本上升问题明显

    (五)对外资风险管控能力亟待提高

   三 2016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展望

    (一)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扩大开放领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

    (三)进一步创造优越的外资营商环境

    (四)外商要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必须拿出真正的技术产品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态势、风险与政策建议

   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态势

    (一)资本净输出国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1.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地差异化趋势明显

     2.资源和能源类投资热有所退潮,开始注重品牌和价值链攀升

     3.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齐头并进

    (三)国企依然是对外投资的主力,但私企对外投资步伐加快

   二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因素

    (一)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二)中国政府鼓励海外投资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政治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企业自身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风险

    (四)在新一代国际投资与规则体系中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

   四 迈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

    (一)国际层面: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改革

    (二)国内层面:完善海外直接投资保护和发展机制

     1.对外直接投资保护体系

     2.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机制

    (三)企业层面:提高全球竞争力

     1.加快本地化经营

     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3.培育核心技术研发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

   一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

    (一)人民币正在成为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被国际市场接受的程度大幅提升,在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

    (三)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四)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汇率走势与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必然联系

   二 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全球

    (一)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汇改十年,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持续推进,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汇率的联动性加强

    (四)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增强,汇率波动冲击国际市场

   三 借助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增强的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利用国际上逐步把人民币作为“锚货币”的机遇,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二)推动建立全球汇率协调和监管机制,形成对全球资本有序流动、合理流动的市场预期

    (三)处理好“市场化”与“汇率稳定”的关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四)征收托宾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维护币值基本稳定和金融环境安全

    (五)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六)高度关注美联储加息风险,防范其货币政策变化将产生的“溢出风险”

    (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后仍应稳步推进中国金融改革

    (八)深度融合人民币国际化与“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落地生根

  国际产能合作方向及风险防范对策

   一 当前国际产能合作的背景

    (一)当前世界经济运作模式的转型需要新的增长模式

    (二)历史经验提示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二 我国当前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向

    (一)经济学原理预示国际产能合作对象是全方位的

    (二)现实预示国际产能合作对象主要在国际产业链下游

     1.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在六大行业

     2.国际产业链下游经济体对我国过剩产能需求大

     3.我国与国际产业链下游经济体产能合作的路径

   三 我国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四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建议

  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一 背景

   二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必要性

    (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需要构建起事中事后监管的第二道门

    (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三)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是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和效果的必然要求

   三 对策建议

    (一)完善国家安全审查

    (二)加大反垄断力度

    (三)防止不正当竞争

    (四)向行业监管转变

    (五)以信息共享为基础

    (六)以信用管理体系为核心

    (七)加快法制化进程

    (八)实现社会的共治

 专题6 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一 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体制与监管机制建议

    (一)健全我国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的目标、原则

    (二)我国生态文明管理机构调整方案建议

    (三)我国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

   二 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建议

    (一)中央两个决定对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和制度体系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二)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要求,调整相关立法规划和计划,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三)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同绿色发展与空间规划、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立法有效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行政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预算结合起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强化有关法律实施的实体和程序性规范,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 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政策与市场机制建议

    (一)支持生态保护的财政政策

     1.着力推进税收制度创新和税收政策完善

     2.建立和完善财政对生态环境投入的新机制

     3.构建政府间生态转移支付制度

    (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格政策

     1.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格政策的整体构建,可定位在资源节约、减少排放、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三个方面

     2.主要资源性产业的价格政策要点

    (三)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政策

    (四)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建设的重点工作

  中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前景及对策

   一 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点和分歧点

    (一)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点

    (二)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分歧点

   二 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现状

   三 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和政策

    (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二)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四 加强与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有效化解美国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政治互信和合作诚意

    (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刺激合作和探索新的合作路径

   五 结语

 后记

 出版说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自2009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企业发展经营战略提供智力支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研究人员和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是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所形成研究成果的汇编。本书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依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结合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和2016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于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能转换、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刘世锦等:《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5~2024):攀登效率高地》,中信出版社,2015。

[3]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2015年年中宏观经济分析、展望与政策建议》,《宏观经济述评》2015年第7期。

[4]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Slower Growth in Emerging Markets,a Gradual Pickup in Advanced Economies”,www.imf.org,July 9,2015.

[5]马骏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中更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2015年6月9日。

[6]徐莉莎、吴璟:《钢铁卖出白菜价“触网”能否度寒冬》,《四川日报》2015年7月28日。

[1]《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网站,2015年10月20日。

[2]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网站,2015年10月19日。

[3]王保安:《中国国经济仍是全球增长的动力之源》,《人民日报》2015年9月29日。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2014——人口变动与公共服务》,社会发展司网站,2015年7月31日。

[5]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A Two-speed Consumer Market Emerges in China”,http://www.bcg.com,June 29,2015.

[6]工信部:《2014年中国信息消费市场达到2.8万亿元》,中国质量新闻网,2015年1月29日。

[7]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5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商务部网站,2015年4月16日。

[1]马志扬:《价格低位运行态势分析》,《中国金融》2015年第15期。

[2]马志扬:《当前物价走势分析》,《中国金融》2015年第9期。

[3]张怀清、马志扬、陈俊、王兆旭、王冲:《当前价格形势及展望》,《金融发展评论》2015年第6期。

[4]柴青山:《未来几年放松货币政策的风险不大》,《经济参考报》2015年9月7日。

[5]连平、张成、刘健:《理性认识当前“通缩”问题》,《上海证券报》2015年2月27日。

[6]王军:《加强价格调控监管 预防通货紧缩风险》,《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3期。

[7]王军:《预防通货紧缩压力》,《中国金融》2015年第15期。

[8]王军:《充实政策储备 应对通缩风险》,《中国证券报》2015年1月14日。

[9]王军:《通缩风险已成今年中国经济最大威胁》,《上海证券报》2015年1月14日。

[10]王军:《“十三五”宏调期待“九变”》,《财经》2015年第27期。

[11]王军:《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支撑》,《紫光阁》2015年第8期。

[12]王军:《健康有力的经济增速才能开创大局面》,《瞭望》2015年第28期。

[13]王军:《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低迷机遇重构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全球化》2015年第6期。

[14]王军:《大宗商品或步入“冰河时代”》,《财经》2015年第12期。

[15]王军:《国际大宗商品料维持低位震荡》,《中国证券报》2015年4月15日。

[1]安卓:《小贷过冬术:广州力推“互联网+小贷”抱团取暖》,《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1月25日。

[2]段应碧:《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科技日报》2014年12月28日。

[3]苏雪燕:《市场化改革正加速商业银行分化》,新华网,2015年6月25日。

[4]温信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重在结构性改革》,《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6期。

[5]姚一旻:《刚性兑付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经济观察报》2015年4月28日。

[6]周道许:《关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思考和建议》,《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5期。

[7]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5年11月6日。

[8]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株洲企业融资成本调查——基于银行视角》,《武汉金融》2015年第6期。

[9]《“刚性兑付”渐行渐远》,《上海金融报》2015年6月26日。

[10]《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5年7月18日。

[11]《国常会提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中国政府网,2015年12月23日。

[1]《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3月12日。

[2]《军民融合深度发展2015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15年4月16日。

[3]何天时:《经济转型升级与军民融合发展》,《光明日报》2015年10月2日。

[4]史鲁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好强国兴军》,《人民日报》2015年7月30日。

[1]中经网统计数据库(CEInet Statistics Database),2015。

[2]金三林:《内需增长的支撑:农业转移人口消费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丁兆庆:《“四化同步”发展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104。

[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严旭阳主编《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概论》,人民出版社,2014。

[7]郁建兴等著《从行政推动到内源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的再出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03。

[8]朱信凯:《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卲作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3。

[1]祝天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征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4期。

[2]马庆斌:《城乡一体化 中国生产力再一次大解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凤凰网财经,2011年1月15日。

[2]郭珺、滕柏华:《人民币与欧元、美元、日元之间的汇率联动分析》,《经济问题》2011年第7期。

[3]雷闯:《人民币离岸交易,花开全球》,《湖北日报》2015年2月9日。

[4]逯新红:《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经济引擎悄然调转》,《上海证券报》2015年7月23日。

[5]逯新红:《“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落地生根》,《金融与经济》2015年第8期。

[6]逯新红:《中国经济运行新特点、新趋势、新机会》,《上海证券报》2015年6月18日。

[7]申铖、王攀、孙飞:《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稳增活跃使用言之尚早》,新华网,2014年10月27日。

[8]张尼:《人民大学报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或两年内赶超日元》,中国新闻网,2015年7月18日。

[1]Asia Society,“Common Challenge,Collaborative Response:A Roadmap for U.S.-China Cooperation on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Washington:Asia Society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Pew 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2009.

[2]BP Statistical Review,“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15.

[3]BP Energy Outlook,“BP Energy Outlook to 2035”,February 2015.

[4]曹文山:《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的分歧及其解决途径》,《鄱阳湖学刊》2011年第6期。

[5]何晶晶:《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初探》,《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10期。

[6]Lieberthal,Kenneth and David Sandalow,“Overcoming Obstacles to U.S.-China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Washingto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9.

[7]Jiang,Kejun,Xing Zhuang,Ren Miao and Chenmin He,“China’s Role in Attaining the Global 2°C Target”,Climate Policy,2013(13).

[8]Nam,Kyung-Min,Caleb J.Waugh,Sergey Paltsev,John M.Reilly and Valerie J.Karplus,“Synergy between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Control:Comparing China and the U.S.”,Tsinghua-MIT Joint Program Report Series No.252,2013.

[9]Qi,Tianyu,Niven Winchester,Da Zhang,Xiliang Zhang and Valerie J.Karplus,“The China-in-Global Energy Model”,Tsinghua-MIT Joint Program Report Series No.262,2014.

[10]Schriver,Randall G.,“Prospects for U.S.-Japan-China Trilateral Cooperation”,in the Conference on “U.S.-Japan-China Relations:Trilateral Cooper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Honolulu,August 15-17,2005.

[11]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5”,2015.

[12]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New York:Population Division,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12.

[13]王珍、李秋萍:《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比较分析》,《商业经济》2010年第6期。

[14]杨泽伟:《中美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障碍与前景》,《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年第5期。

[15]Zhang,Xiliang,Valerie J.Karplus,Tianyu Qi,Da Zhang and Jiankun He,“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How Far can New Efforts Bend the Curve?”,Tsinghua-MIT Joint Program Report Series No.267,2014.

[16]张健:《中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绿叶》2009年第8期。

[17]邹冀、张晓华等:《对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几点评论》,http://www.ncsc.org.cn/article/yxcg/yjgd/201411/20141100001254.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