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1

农民荒图书

Farmer Shortage: A Study on the Aging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Beijing

SSAPID:101-5576-7900-17
ISBN:978-7-5097-8917-9
DOI:
ISSN:

[内容简介]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和正在出现令人担忧的农民荒现象。本书按照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基本框架,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察,并以大兴区魏善庄镇、延庆区井庄镇、怀柔区北沟村为例,对其居家养老、村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介绍了这些村庄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在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村面临的挑战,从多学科的视角提出了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丛书
作 者: 张英洪 刘妮娜
编 辑:周琼;杜敏;徐成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总报告

  第一篇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

   一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的厘清

     1.人口老龄化

     2.劳动力老龄化

    (二)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1.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2.北京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基本情况

     1.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

     2.2010年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 加速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一)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

    (三)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三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后果与挑战

    (一)谁来种地,如何种地?

    (二)谁来养老,如何养老?

     1.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低且内部差异大

     2.部分农村老年人面临丧偶、空巢、无人照料的局面

     3.农村老年人精神空虚,孤独感较强

    (三)谁来治理,如何治理?

     1.制约农村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

     2.影响村庄的社会治安和道德水准

     3.妨碍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四 北京市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实践探索

    (一)在“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上的探索

     1.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重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吸纳外来人口务农

    (二)在“谁来养老,如何养老?”上的探索

     1.福利型村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2.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三)在“谁来治理,如何治理”上的探索

   五 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三)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加快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五)加快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加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七)加快老龄化社会法治建设

 专题报告

  第二篇 北京市农村老年劳动力生活状况问卷分析报告

   一 社会人口属性

    (一)性别与年龄

    (二)受教育程度

    (三)婚姻状况

    (四)子女数量

    (五)居住方式

    (六)健康状况

   二 工作与经济状况

    (一)从事行业

    (二)土地情况

    (三)打工经历

    (四)收入情况

    (五)养老保障

   三 生活情况

    (一)生活满意度

    (二)生活幸福度

   四 结论与讨论

  第三篇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状况问卷分析报告

   一 调查村庄劳动力老龄化情况

    (一)调查村庄的区县分布

    (二)农村人口基本情况

    (三)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状况

    (四)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状况

   二 北京市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情况

   三 老年人福利保障

    (一)养老保险补助情况

    (二)福利补助情况

   四 结论与讨论

    (一)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平等化进程加速前进

    (二)扎实做好各村土地流转工作,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三)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篇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调研报告

   一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多元,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二)北京市农业劳动力以45~60岁为主,面临“无人接班”的难题

    (三)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四)北京市农业老年劳动力收入相对较低

    (五)北京市农业老年劳动力健康状况堪忧

    (六)北京市农村老年劳动力土地流转意愿较强

    (七)超过一半的农村老年劳动力不愿离开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值得关注

   二 对北京市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人口低出生率和恶农思想共同导致“农业接班人”流失

    (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选择性“吸纳”农业青壮年劳动力

    (三)农村老年劳动力固守农业或进行填补性的农业劳动

   三 对策建议

    (一)按照统一公平的现代法治要求,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按照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三)按照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的要求,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四)按照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五)按照留住乡愁的文化理念,尊重老年人的劳动权利和耕种意愿

    (六)按照人口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加快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第五篇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研究

   一 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二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三 外来人口大大缓解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

   四 北京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关系

   五 严重老龄化对北京带来的挑战

   六 北京市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七 政策建议

    1.鼓励符合政策的夫妇生二胎

    2.放宽对外来人口的限制

    3.逐步打破户籍限制,取消户籍带来的养老、医疗等诸多方面的城乡不平等待遇

    4.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待遇

  第六篇 北京市外来务农人员调研报告

   一 外来务农人员基本情况

    1.外来务农人员人口数量和规模

    2.外来务农人员人口结构

    3.外来务农人员人口流动区域

    4.外来务农人员来京时间

   二 外来务农人员的农业经营和生计方式

    1.土地流转方式和地租水平

    2.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务农方式

    3.外来务农人员家庭农业的产品销售

    4.外来务农人员家庭农业的收入

    5.外来务农人员的居住方式

    6.外来务农人员的生计策略

   三 外来务农人员存在的问题

    1.外来务农人员家庭农业的短期行为

    2.外来务农人员的农产品质量意识淡薄

    3.外来务农人员的农业技术不足

    4.外来务农人员家庭农业缺少社会化服务

    5.外来务农人员缺少公共服务

    6.外来务农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

   四 加强对外来务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外来务农人员对都市型农业的意义

    2.着手制定关于外来务农人员的系列政策

    3.逐步消除外来务农人员与本地村民的政策鸿沟

    4.密切外来农务农人员与村组织的联系

    5.处理好家庭经营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关系

  第七篇 北京延庆县井庄镇王仲营村养老服务中心调查

   一 王仲营村基本情况

   二 王仲营村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三 村级养老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第八篇 北京延庆县井庄镇养老服务中心调查

   一 延庆县井庄镇基本情况

   二 井庄镇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三 井庄镇养老服务中心发展面临的困境

  第九篇 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居家养老服务调查

   一 魏善庄镇基本情况

   二 魏善庄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三 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开展面临的困难

  第十篇 北京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 北沟村治理的主要做法

   二 北沟村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 完善乡村治理的几点建议

  第十一篇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研究

   一 引言

   二 数据说明

   三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1.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2.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均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主要原因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和老年劳动力的填补性劳动

    (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1.农业劳动力的底部老龄化

     2.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低龄化

   四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地区差异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十二篇 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对策与启示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及指标

     1.老年人口

     2.人口老龄化

     3.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常用指标

   二 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变动趋势

    (一)台湾地区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年化

     1.老年人口急剧增加,老年人口比重稳步提高

     2.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化社会特征显现

     3.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青少年总数及比重双下降

     4.老年人口抚养比逐年增加,老化指数快速上升

     5.人口老龄化转型过程时间短、速度快

     6.男性平均年龄已趋近高龄化,女性人口普遍超过高龄化

     7.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危机并存且日益深化

     8.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危机长期持续恶化

    (二)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三 中国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一)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老龄化促使社会经济体系、福利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2.老龄化与少子化危机并存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衡,产生多元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3.台湾年金制度面临财源不足、行业不平和世代不均等严重问题

    (二)台湾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

     1.建立健全与老龄化相关规定,及时完善政策制度

     2.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行开放化多元式养老模式

     3.出台系列调控政策,鼓励促进人口增加

   四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特点

    (一)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特点

     1.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预测

     2.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二)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影响

   五 台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借鉴与启示

    (一)加强宣传,积极重塑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好道德风尚

    (二)完善养老法律体系,规范养老保障制度

    (三)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科学确定保障缴费水平

    (四)建立健全多元化开放式养老服务模式,构建老人福利服务体系

    (五)构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

    (六)适时修改计划生育政策,构建人口繁衍均衡发展体系

    (七)适时延长退休年龄,积极推动老年产业的发展

 访谈篇

  1.居家养老“不差钱”

   狼垡二村的老干部

   “不差钱”的豪爽老人

   股份收入

   养老金

   新农保

   出租屋收入

   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女儿们的幸福生活

   养老这事不用愁

   狼垡二村:像城镇的“农村”

   后记

  2.农村人的老年生活:离不开的家庭养老

   五口之家,安稳生活

   农村的传统就是养儿防老

   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胜于照料服务

   后记

  3.京郊一位富裕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常大爷的家庭基本情况

   常大爷的经济收入状况

   与子女之间的经济关系

   老人的健康状况

   子女状况

   家庭和谐

   对于村里社会化照料服务状况的看法

   对于未来养老的看法

   后记

  4.延庆县井庄镇北地村集中养老情况

   老年餐桌的创办初衷

   北地村老年餐桌的经济支撑点

   北地村老年餐桌的特点

  5.生有两子,却过得依然凄苦

   偶遇访谈对象

   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生有两子,我该如何养老

   我们的老年人该怎样安度晚年

  6.生活在“雾霾”中的老人

   张大爷的家庭基本情况

   收入状况

   身体状况

   子女情况

   养老意愿

   后记

  7.老年人之后,谁来种地?

   村子里已经找不到年轻人了

   土地去了哪里?

   将来谁种地?

  8.退休后再回乡种地

  9.开荒种菜只是为了生计

  10.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

  11.两亩地的“地主”

   未来怎么种地?

  12.葡萄园里的专家

  13.扎根延庆22年的中药园主人

   经营规模较大,有长远规划

   富有创意的药园经济

   希望得到当地的支持

   生活态度积极,对经营前景乐观

  14.来京务农18年,子女成长为新北京人

   举家在京,不选务工选务农

   经营规模不大,投入负担不断增加

   种菜收入还可以,但好菜卖不出好价

   独力经营,缺乏当地提供的支持

  15.夫妇在京务农,老人儿童留守老家

   打工六年之后选择务农,对生活较满意

   种地投入上涨,但收入还可以

   生产安全蔬菜,技术上靠老经验

   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

   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

  16.合作社食堂里的老厨师

  17.生儿育女,年轻外来农民的新家庭

  18.两代人四个劳动力的家庭经营

   举家来京,希望多租几个大棚

   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

   最困扰的事情是销售和价格

 前言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和正在出现令人担忧的农民荒现象。本书按照“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基本框架,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察,并以大兴区魏善庄镇、延庆区井庄镇、怀柔区北沟村为例,对其居家养老、村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介绍了这些村庄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在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村面临的挑战,从多学科的视角提出了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对策建议。访谈篇展示了当前北京的留守老人、外来务农人员等的生活现状,大量实地访谈为读者揭示了农村劳动力真实的生活状况,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易富贤:《大国空巢》,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党俊武:《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人民出版社,2014。

查瑞传:《查瑞传文集》,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朱启臻、赵晨鸣主编《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姜向群、杜鹏主编《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焦必方、孙彬彬:《日本现代农村建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曹东勃编著《职业农民的兴起——对长三角地区“农民荒”现象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叶敬忠、贺聪志:《静默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宋金文:《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全国养老服务基本情况汇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胡必亮:《雁田新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王习明:《城乡统筹进程中的乡村治理变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徐勇、赵永茂主编《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秦谱德、谭克俭、王进龙、丁润萍主编《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马小红、胡玉萍、尹德挺:《当代北京人口》(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编《北京人口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6期。

李宗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及对策》,《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李昱、赵连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10期。

杜鹏、丁志宏、李全棉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白南生、李靖、陈晨:《子女外出务工、转移收入与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基于安徽省劳动力输出集中地三个村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0期。

周春芳:《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5期。

姜向群、刘妮娜:《我国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12期。

宋斌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1期。

肖云、崔永亮:《我国空心村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时代经济论坛》2008年第9期。

夏莉艳:《后农村劳动力转移时期的农业政策取向——基于日韩的经验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3期。

何福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求索》2010年第11期。

谢培秀:《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江淮论坛》2009年第5期。

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2期。

朱启臻:《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纪志耿:《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反思——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持续增产的悖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何小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村的调查》,《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2期。

张文娟、李树茁:《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8期。

周祝平:《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人口研究》2008年第2期。

凌文豪:《从一元到多元: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逻辑——以生产社会化为分析视角》,《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

陈芳、方长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1期。

李迎生:《论我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与现阶段的政策选择》,《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

何文炯、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理性选择》,《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人口学刊》2009年第6期。

张乃仁:《农村居家养老中的双向耦合机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王晓亚、孙世芳、许月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战略选择》,《河北学刊》2014年第2期。

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善立法促进孝亲敬老课题组:《中国老龄化困局的法治对策》,《战略与管理》2015年4期。

Clawson,Marion,“Aging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Policy”,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3(45):13-30.

Cicirelli,V.G.,Helping Elderly Parents:The Role of Adult Children,Boston:Auburn House,1981.

Stoller,E.,K.Pugliesi,“Informal Networks of Community Based Elderly:Changes in Composition Over Time”,Research on Aging,1988(10):499-516.

Jonas,K.,E.Wellin,“Dependency and Reciprocity:Home Health Aid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Aging in Culture and Society,edited by C.Fry,New York:Praeger,1980.

Glasgow,N.,“Poverty Among Rural Elders:Trends,Context,and Directions for Policy”,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1993,12(3):302-319.

Coward,R.T.,“Research-based Programs for the Rural Elderly”,Research and Public Service with the Rural Elderly: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edited by William R. Lassey,1980:39-56.

Hugo,G.,“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n the Family in Indonesia”,Asian and Pacific Migration Journal,2002,11(1):13-46.

姜向群、刘妮娜:《我国农村老年人过度劳动参与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12期。

《北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http://www.bjstats.gov.cn/tjnj/rkpc-2010/indexch.htm。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状况》,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201105/t20110530_203331.htm,2011年5月30日。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1402/t20140213_267744.htm,2014年2月13日。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http://zhengwu.beijing.gov.cn/tjxx/tjgb/t1369122.htm,2014年9月13日。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北京统计年鉴2013》,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3-tjnj/index.htm。

尹德挺、张洪玉、原晓晓:《北京人口红利的结构性分析和形势预判》,《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卫计委:我国老龄化主因绝非计划生育》,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904/c49154-22798891.html,2013年9月4日。

吕诺:《李斌:中国用30年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转变历程》,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30/c_111134247.htm,2011年10月30日。

王凛然:《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计划生育运动述论》,http://www.hprc.org.cn/gsyj/shs/ylwss/201404/t20140404_273966.html,2011年1月15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与人口发展》,http://zhengwu.beijing.gov.cn/zwzt/jd90/xzlt/t1168488.htm。

李庆国、高杨:《北京探索居家养老 解决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http://www.wokeji.com/nypd/ywjj/201408/t20140812_790342.shtml,2014年8月12日。

《关注老龄化:北京养老护理员缺口上万人》,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4-01/20/c_126030648.htm,2014年1月20日。

童玉芬:《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过程分析》,《人口研究》2010年第5期。

Loren W. Tauer,“Productivity of Farmers at Various Ages”,North Centr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 6,No.1,1984.

郭熙保、赵光南:《我国农村留守劳动力结构劣化状况及其对策思考》,《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何昇林、吴沁珍、岳晓凤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引起的耕地撂荒及留守人群问题探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9期。

杨涛、朱博文、雷海章等:《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透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2期。

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9年第6期。

李宗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及对策》,《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李昱、赵连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9年第10期。

Marion Clawson,“Aging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Policy”,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Vol.45,No.1,1963.

杜鹏、丁志宏、李全棉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白南生、李靖、陈晨:《子女外出务工、转移收入与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基于安徽省劳动力输出集中地三个村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0期。

庞丽华、ScottRozelle、Alan de Brauw:《中国农村老人的劳动供给研究》,《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期。

罗敏、姜倩、张菊英等:《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第3期。

周春芳:《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5期。

李琴、宋月萍:《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何小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村的调查》,《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2期。

李书宁、张彩玲:《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景小靖:《北京市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政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郭会娟:《北京市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3。

北京市统计局网站,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4-tjnj/CH/index.htm。

孙娜娜:《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支测算和政策模拟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辛哲:《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李中秋:《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韩建平:《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制度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