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2

海峡两岸——闽台地缘图书

Geograph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SSAPID:101-5561-0129-36
ISBN:978-7-5097-615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海峡两岸——闽台地缘》以认知和认同为主线,结合丰富的闽台地方历史文献和扎实的实地考察,将闽台地缘的地理意义变迁,放置在长时段的历史区间内,观察其地理区位和空间意义的演变和闽台间长期一贯的紧密关联。通过梳理台湾地域垦拓经历和景观变迁来探讨闽台地域认同的形成。

相关信息

丛书名:闽台缘丛书
作 者: 郑衡泌 林国平
编 辑:李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9 地理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闽台地缘

  第一节 现代自然地理视角下的闽台地缘

   一 相近的地理位置

   二 相似的自然环境

    (一)山地丘陵为主,高耸陡峭,平原面积小且破碎

    (二)相近的气候条件

     1.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显著

     2.雨量丰沛

     3.垂直和水平差异显著,海拔高度引起的气候地域分异较纬度引起的地域分异更为明显。

    (三)河川密布,流程短促,水量大但丰枯悬殊;溪流湍急,水利资源丰富。

    (四)闽台相近的生物地理特征和物种

     1.同属一个植物区系

     2.来自大陆的淡水鱼

     3.源于喜马拉雅山的画眉鸟

  第二节 地质时期闽台相连

   一 华夏古陆

   二 台湾岛的地质成因

   三 更新世几度分合

   四 海峡陆桥

    (一)闽—台洼地

    (二)远古化石透露的消息

    (三)闽中—台中通道

 第二章 史前考古学与闽台地缘

  第一节 闽台古地质演变概况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闽台文化关系

   一 左镇人

   二 莲花池山文化

   三 清流人牙齿化石

   四 东山人肱骨化石

   五 甘棠人胫骨化石*

   六 将乐、清流、明溪的哺乳动物化石*

    将乐县岩仔洞遗址

    明溪县剪刀墘洞动物化石

    清流县龙津洞动物化石

  第三节 新石器时期基于相似自然地理背景下的闽台文化交流

   一 平潭壳丘头遗址和金门富国墩遗址

   二 新石器晚期的两岸文化遗存及文化交流

 第三章 古文献与对台地理认知

  第一节 古文献记载的台湾岛

   一 《岛夷志略》中的“琉球”即今天的台湾

   二 明代之前古籍中的台湾记载

    (一)三国吴时期《临海水土志》中的“夷州”:

    (二)《隋书·东夷列传》中的“流求”

    (三)《隋书》之后的台湾记载

  第二节 古人对台湾的地理认知

   一 南宋以前对台湾的地理方位认知

   二 南宋时期对台湾的地理方位认知

    1.作为市舶司和国际贸易港的泉州

    2.南宋对澎湖的行政管辖及泉州居民在澎湖移民和开发

    3.南宋周边岛屿海盗对沿海的侵扰

   三 元、明时期澎湖成为对台湾地理认知参照物之一

   四 清代建立对台地理认知地标系统

    (一)鸡笼、淡水

    (二)沙马矶头

    (三)鹿耳门、安平

   五 清代对台湾岛东部的地理界线认知

   六 清代台湾岛内部地理坐标系统及其认知的特征

    (一)整体性

    (二)延续性

    (三)军事性

    (四)坐标性

 第四章 古地图中对台湾的地理认知

  第一节 清代以前地图上的台湾

   一 明以前地图上呈现的对台湾地理认知

   二 明代地图上的台湾

   三 明代世界地图的绘制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四 明代的地图中,台湾岛有一些已经有了具体的形状,但有着不小的偏差

  第二节 清代地图中对台湾的地理认知

   一 清代全国和世界地图中对台湾的地理认知

   二 清代的台湾地图

    1.《台湾府三县图》

    2.雍正元年《台湾舆图》

    3.《重修台湾府志》附总图

  第三节 台湾地图与中国历史

   一 从台湾地图看中国大陆性文明的思想内涵

   二 台湾地图与中国制图技术

   三 台湾地图与中国历史

 第五章 明清台湾地理景观变迁及地方认同构建

  第一节 明清台湾地域中心建立及变迁

   一 开发初期以安平为中心的地域格局

  第二节 明清台湾垦拓区域变迁

   一 明代台湾的垦殖

   二 清康雍时期台湾的垦殖

    (一)台湾南部

    (二)台湾北部

    (三)台湾中部地区

   三 乾嘉时期台湾的拓殖

   四 同道以后台湾的垦殖

   五 台湾垦殖区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明清时期台湾移民生活景观建构

   一 城垣建设

   二 街市变迁

   三 风俗

   四 道路、交通

 第六章 台湾地名与闽台地缘

  第一节 闽人开发建设台湾与台湾地名

   一 闽人与澎湖地名

   二 闽人与台湾岛地名

    1.台湾原住民地名中的古越语遗存

    2.明郑时期闽人与台湾地名

    3.清代闽人与台湾地名

  第二节 闽方言与台湾地名

   一 闽方言与台湾方位类地名

   二 闽方言与台湾地形类地名

  第三节 台湾冠籍地名与原乡情结

  第四节 台湾冠姓地名与血缘认同

  第五节 祖庙、主神地名与神圣空间的认同

 第七章 福建移民与台湾祭祀空间认同指向

  第一节 台湾汉人的原籍地认同指向

   一 单纯的原籍地认同指向

   二 闽台双重认同指向

   三 单纯在地认同指向

  第二节 台湾迁入地社会文化特征

   一 地缘性聚居方式为主

   二 福建移民的文化优势

  第三节 影响祭祀空间认同指向的因素

   一 聚居形态

   二 移居地文化构成

   三 进香谒祖与身份归属和族群边界

 第八章 闽台地缘政治区位的关联

  第一节 闽台地缘政治的含义

   一 地缘政治的本义及相关理论发展

    (一)索尔·柯恩的定义

    (二)现代地缘政治学的五个发展阶段及其相关理论

    (三)索尔·柯恩的模式

     1.地缘政治辖区

     2.地缘政治区

     3.民族国家及国家权力等级

     4.破碎地带

     5.门户国家和地区

    (四)对地方而言,指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位置和关联

   二 东亚地缘政治辖区

  第二节 福建的地缘区位

   一 福建地缘区位

    (一)交通区位

    (二)文化区位

    (三)军事区位

   二 福建地缘特征

    (一)边缘性

    (二)独特性

    (三)交融性

    (四)开放性

    (五)对海洋的依赖性

  第三节 台湾的地缘区位

   一 地缘特征

    (一)海洋性

    (二)历史核心区

    (三)中心城市:台北、基隆、台中、高雄

     台北盆地和基隆港

     台中港

     高雄港

   二 全球视角的区位

    (一)明郑之前

    (二)明郑时期至1895年

    (三)日据时期(1895~1945)

    (四)1945年至改革开放前

    (五)改革开放至今

  第四节 闽台的地缘区位关联

   一 明以前闽台地缘与两地关联的形成

   二 明郑时期闽台地缘区位的关联

   三 清代闽台地缘政治区位的关联

   四 日据时期闽台地缘政治区位的关联

   五 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闽台地缘政治区位的关联

   六 1978年以来闽台地缘政治区位的关联

本书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结合丰富的闽台地方历史文献和扎实的实地考察,从闽人对台湾的开发进程、闽台海域海上交通区位、台湾海峡政治地缘、台湾地名、台湾闽人的地方认同指向等多方面对闽台深厚的地缘关系进行研究和阐释。本书将闽台地缘的地理意义变迁以及对台湾的地理认知进程,放置在长时段的历史区间内,观察其地理区位和空间意义的演变以及闽台间长期一贯的紧密关联。

蔡保全:《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人类肱骨化石》,《人类学学报》2001年第3期。

陈国章:《台湾闽、客语地名的对比》,《地理教育》1993年第19期。

陈茗:《闽台港口的对渡与防御——道光间金门林树海〈闽海握要图〉略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陈梧桐:《施琅统一台湾与闽台区域文化的形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陈正祥:《台湾地名之分析》,《台湾文献》9卷3期,台湾文献委员会,1958。

邓惠瑜等:《台湾北部与闽北地区淡水鱼类亲缘地理关系》,《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2006。

郭熏风:《桃园县志》,载《台湾文献》三十一卷第四期,1980。

洪丽完:《嘉南平原沿山地区之族群关系(1700-1900)》,《台湾史研究》第十八卷第一期,2011。

黄国盛:《论清代前期的闽台对渡贸易》,《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连念:《从地方志中寺庙的记载看明清时期台湾宗教信仰状况》,《闽台文化》2000年第4期。

林衡道:《地名的社会学》,《台湾风物》46卷4期,吴氏图书公司,1996。

凌纯声:《古代闽越人与台湾土著族》,《台湾学术季刊》第一卷第二期,1952。

刘如笋等:《中国大陆与台湾画眉鸟亚科鸟类渊源初探》,《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第25辑第1期。

单之蔷:《一个海盗的心愿》,《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4期。

盛清沂:《新竹、桃园、苗栗三县地区开辟史》,载《台湾文献》三十一卷,第4期,1980。

石万寿:《台南市史略》,《台湾文献》三十二卷,1981。

韦庆远:《从族谱、契约文书看清代闽台间的宗法关系》,《史学集刊》,1989。

徐晓望:《隋代陈棱、朱宽赴流求国航程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3 期。

薛雅惠、吕欣蕙、陈宏瑜、林梅芬:《台湾与水果有关之地名研究》,《社会科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尹章义:《台北平原拓垦史研究》,载《台北文献》直字第五十三、五十四期合刊,1981。

张殿臣、张德松:《苗栗地区开拓发展之研究》,载《苗栗文献》第一期,1981。

赵昭昞:《福建山地的自然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地理学报》1984年第4期。

郑锦全:《语言与信息:厘清台湾地名厝屋》,罗凤珠编《语言文学与信息》,新竹:2004。

朱天顺:《从台湾地名的文化要素看两岸的密切关系》,《台湾研究集刊》1992年第2期。

庄英章:《林杞埔——一个台湾市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乙种第8号,1977。

〔日〕山本曾太郎:《朝天宫妈祖杂感》,宋军译,《民间宗教》1997年第3辑。

蔡淑玲:《台湾闽南语地名之语言研究——兼论其文化意涵与演变》,新竹教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黄致达:《台湾地缘政治地位:历史与现实》,淡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蔡爱智:《台湾海峡成因初探》,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蔡丁进:《澎湖地名由来研究——以东石为例》,《澎湖研究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辑》,澎湖县文化局编印出版,2002。

蔡石山:《海洋台湾:历史上与东西洋的交接》,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1。

曹永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

曾昭璇:《台湾自然地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陈立群等:《福建东山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

陈名实:《台湾地名溯源》,海风出版社,2013。

陈培源:《台湾地质》,台湾应用地质技师公会,2008。

陈鹏:《泉州与台湾城隍庙信仰述谈》,首届永宁古卫城暨城隍文化节组委会编《“鳌城”永宁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未刊稿),2012。

陈仕贤:《台湾的妈祖庙》,台北:远足文化事业出版社,2006。

陈雨岚:《台湾的原住民》,台北:远足文化事业出版社,2004。

陈运栋:《客家人》,台北:联亚出版社,1978。

陈正祥:《台湾地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1。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

〔日〕川口长孺:《台湾割据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7。

陈支平:《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三联书店,1991。

方豪:《台湾早期史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4。

高怡萍:《澎湖群岛的聚落、村庙与犒军仪式》,澎湖县立文化中心出版社,1998。

高育仁等主修《重修台湾省通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1996。

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商务印书馆,1998。

荷西玛利亚:《西班牙人在台湾》,台湾文献馆,2006。

洪安全编《清宫谕旨档台湾史料》,《国立故宫博物院院藏清代台湾文献丛编》,台北:故宫博物院,1997。

洪敏麟:《台湾省旧地名之沿革》,台湾文献委员会,1984。

黄廷纶:《台东县志》,台东县文献委员会,1964。

黄文博:《台湾信仰传奇》,台北:台原出版社,1989。

赖飞:《云林县志稿》卷三,云林县政府,1980。

赖永祥:《郑英通商关系之检讨》,《台湾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赖子清:《嘉义县志稿》,嘉义县文献委员会,1969。

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李亦园等:《马太安阿美族的物质文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2。

连横:《台湾通志》卷十五“抚垦志”,商务印书馆,2012。

连横:《台湾通史》卷一“开辟纪”,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7。

廖大珂:《福建海外交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廖风德:《清代之噶玛兰》,台北:正中书局,1994。

廖忠俊:《台湾乡镇旧地名考释》,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林道衡:《台湾开拓史话》,台北:青文出版社,1976。

林国平、邱季端主编《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5。

林衡道主编《台湾古迹全集》,户外生活杂志社,1980。

林衡道主修、盛清沂纂修、廖汉臣纂《台湾省通志》,台中:众文图书,1973。

林嘉书:《闽台移民谱系与民系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6。

林建恩编纂《开台始祖林逊伍公传下一派宗支族谱》,台湾铅印本,1933。

林清楠、刘家军:《安溪城隍视野下的“东南跨域”文化举隅》,刘家军、沈金来主编《安溪城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林修澈:《台湾地名学的困境与地名管理带动的拓展空间》,台北:第一届地名学术研讨会,2004。

刘宁颜总纂、洪敏麟编纂《重修台湾省通志》,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5。

刘正刚:《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卢建一:《明清海疆政策与东南海岛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苗允丰:《花莲县志》,花莲县文献委员会,1973-1980。

潘英:《台湾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1992。

彭桂芳:《唐山过台湾的故事》,台湾青年战士报社,1979。

沈征郎等:《细说台中》,台湾联合报社,1979。

盛清沂等:《台湾史》,台湾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7。

施添福总编纂、吴连赏编纂、郭金龙等撰述《台湾地名辞书》,台湾文献馆,2002。

宋增璋:《台湾抚垦志》,台湾文献委员会,1980。

苏黎明:《家族缘:闽南与台湾》,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美〕索尔·柯恩:《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的地理学》,严春松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台湾地名辞书》,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2000。

台湾文献委员会:《台湾省通志》,台湾泉文图书公司,1969。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十七世纪台湾英国贸易史料》,台湾研究丛刊第57种,1959。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编《明清史料》戊编,台北:中华书局,1987。

汤锦台:《大航海时代的台湾:发现台湾》,台北市:大雁出版基地发行,2011。

唐文基:《福建经济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涂志伟:《台湾涉漳旧地名与聚落开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王存立、胡文清编著《台湾的古地图:明清时期》,台北:远足文化出版社,2004。

王国璠:《台北市志》,台北:台北文献委员会,1966。

吴金鹏:《蚶江鹿港对渡文化论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吴瀛涛:《台湾民俗》,台湾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

〔日〕伊能嘉矩:《台湾文化志》(中译本),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译,1985。

张本政主编《清实录台湾史资料专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张之杰主编《环华百科全书》,台北:彭园出版社,1984。

〔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华书局,1979。

郑鹏云:《新竹县志初稿》,台湾文献丛刊第61种,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93。

〔日〕中村孝志:《荷兰时代台湾史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2002。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台北:中华书局,1967。

《台湾统计年鉴》,2002-2009。

黄履思:《民国平潭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等,2000。

(吴)沈莹撰、张崇根辑注《临海水土志辑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南朝)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

(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华书局,1988。

(宋)赵汝适著、冯承钧注《诸蕃志校注》,中华书局,1956。

(宋)祝穆著、施和金校《方舆胜览》,中华书局,2003。

(元)汪大渊著、苏继庼校释《岛夷志略校释》,中华书局,1981。

(明)陈仁锡:《皇明世法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

(明)梁兆阳修,蔡国祯、谢宗泽、张燮等主纂《海澄县志》,崇祯五年(1632)刻本。

(明)宋濂等纂《元史》,中华书局,1976。

(明)杨英撰《从征实录》,台湾文献丛刊第3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

(明)郑舜功撰《日本一鉴》,郑梁生编著《明代倭寇史料》第七辑,2007。

(清)蓝鼎元:《东征集》,台湾文献丛刊第1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南沙三余氏撰《南明野史》,台湾文献丛刊第85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周元文撰《重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嘉义管内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58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

(清)《流求与鸡笼山》,台湾文献丛刊第19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4。

(清)《清初海疆图说》,台湾文献丛刊第155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清一统志台湾府》,台湾文献丛刊第68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沈文肃公政书》,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

(清)《台湾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55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

(清)《天妃显圣录》,台湾文献丛刊第7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新竹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145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雍正朝宫中档》第二十三辑,台北:故宫博物院,1979。

(清)《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郑成功传》,台湾文献丛刊第6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

(清)陈淑均纂辑《噶玛兰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60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邓传安:《蠡测汇钞》,台湾文献丛刊第9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丁日昌:《请速筹台事全局疏》,《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台湾文献丛刊第288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

(清)丁日健辑《治台必告录》,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

(清)丁绍仪:《东瀛识略》,台湾文献丛刊第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7。

(清)杜臻撰《澎湖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

(清)郭庚武等重修《泉州府志选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3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胡传撰《台湾日记与禀启》,台湾文献丛刊第71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胡传纂辑《台东州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81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胡建伟:《澎湖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9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怀荫布修,黄任、郭庚武纂《乾隆泉州府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清)黄逢昶撰《台湾生熟番纪事》,台湾文献丛刊第51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台湾文献丛刊第4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7。

(清)黄宗羲:《赐姓始末》,台湾文献丛刊第25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

(清)季麟光等:《台湾舆地汇钞》十六种,台湾文献丛刊第21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5。

(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台湾府志三种》,中华书局,1985。

(清)蒋毓英:《台湾府志》,陈碧笙校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

(清)蓝鼎元撰,蒋炳钊、王钿点校《鹿洲全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清)李元春辑《台湾志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8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8。

(清)林朝崧:《无闷草堂诗存》,台湾文献丛刊第7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林豪:《澎湖厅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64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3。

(清)林焜熿纂辑、子豪续修《金门志》,台湾文献丛刊第80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林谦光:《台湾纪略附澎湖》,《澎湖台湾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西亭凌雪撰《南天痕》,台湾文献丛刊第7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刘良璧纂辑《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六十七纂辑《番社采风图考》三种,台湾文献丛刊第90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庐德嘉纂辑《凤山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7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罗大春:《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台湾文献丛刊第308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2。

(清)倪赞元纂《云林县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第3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

(清)秦炯纂修《诏安县志》。

(清)丘逢甲撰《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文献丛刊第70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折》,台湾文献丛刊第29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

(清)沈定均等纂《漳州府志选录》,台湾文献丛刊第23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沈茂荫纂修《苗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59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沈亚之:《沈下贤文集》,引自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清)屠继善纂辑《恒春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75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1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王礼主修、陈文达编纂《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0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1。

(清)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吴桭臣:《闽游偶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西泠印社,2004。

(清)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0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台湾文献丛刊第30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2。

(清)徐芳烈撰《浙东纪略》,台湾文献丛刊第268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8。

(清)杨英:《从征实录》,台湾文献丛刊第3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9。

(清)姚莹撰《中复堂选集》,台湾文献丛刊第8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余文仪纂修乾隆二十九年《续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21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2。

(清)郁永河:《禆海纪游》,台湾文献丛刊第44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

(清)张伯行:《申饬台地应行事宜条款檄》,《正谊堂文集》,福州正谊书院珍藏本。

(清)张廷玉等纂《明史》,中华书局,1974。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台湾资料选集》,台湾文献丛刊第24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6。

(清)《郑氏关系文书》,台湾文献丛刊第69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周煌撰《琉球国志略》,台湾文献丛刊第29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

(清)周凯撰《内自讼斋文选》,台湾文献丛刊第82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周凯纂《厦门志》,鹭江出版社,1996。

(清)周文元:《重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第66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周于仁、胡格:《澎湖志略》,《澎湖台湾纪略》,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104种,1961。

(清)周钟瑄纂修《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清)朱景英撰《海东札记》,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5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清)朱仕玠撰《小琉球漫志》,台湾文献丛刊第3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