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与对策图书

Asian Financial Crisis :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SSAPID:101-5551-0560-57
ISBN:978-7-80230-387-4
DOI:
ISSN:
关键词:

亚洲 金融 金融危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特点在于,首先,它是着重从亚洲金融危机的现实情况出发,进而引出相关的深层次思考的专著。其次,此书不仅有对危机事实、发展过程和扩散效应等的写真,而且有深入的实证性分析和理论探讨。再则,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本书作者着力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讨,从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
编 辑:屠敏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导论

  东亚金融危机的三大警示

   警示之一:对国际游资必须实行监控,不能放任其自由流动

   警示之二:不能借入没有偿还能力的外债

   警示之三:不能营造过度房地产和虚拟经济领域的泡沫经济

 综论 理论分析与深层思考

  第一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 危机的酝酿和爆发

   第二节 教训之一:不能允许没有偿还把握的借债

    一 对外过度负债:新兴工业化国家货币金融危机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原因

     1.经常项目逆差大

     2.外债多,国际储备少

     3.更为致命的是,这些国家的外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很快就要偿还的短期外债

    二 本国企业借债过度、银行系统进行不正当经营:新兴工业化国家货币金融危机的国内原因

   第三节 教训之二:不能维持经济中的泡沫和过热的经济

   第四节 教训之三:不能放任国际性的游资自由流动

   第五节 教训之四:“私有化”和“自由化”不能保证不发生货币金融危机

   第六节 教训之五:“外向型经济”不是经济发展的万应灵药

   第七节 东亚货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八节 我国对东亚货币金融危机所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办法

    1.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

    2.我们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非永远不贬值

    3.对外经济开放上要慎重,要根据国情,量力而行

    4.要放弃“引进外资越多越好”的观念,不要再盲目地吸引外资

    5.必须对我国与国外之间的资本流动实行严密的管理,特别是要严格限制短期外债的数额,严厉地禁止国外的投机性套利或套汇资金流入我国

    6.不要利用东亚危机的机会吸引国外资金

    7.研究和实施有效措施,尽可能将我国的经济与美国的资本市场隔离开来,特别是将我国的经济与美国的股票市场隔离开来,以便把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缩小到最小

    8.尽快将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多样化,不再使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这一单一币种

    9.在进一步增加银行和金融机构数量、发展股份制和合作制银行的同时,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10.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特别是要防止和及时消除经济上的过热

  第二章 IMF的药方:理论与行动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动目标:历史发展和演变*

    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初目标:维持固定汇率

    二 国际货币基金目标的发展: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维持汇率的稳定

    三 国际汇率制度的主要趋势和基金组织任务的调整

   第二节 基金组织行动的理论基础和贷款条件性: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模型

    一 固定汇率条件下国内货币供给增加

    二 固定汇率条件下收入的增加

    三 固定汇率条件下的本币贬值

   第三节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比较分析

    一 墨西哥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四节 基金组织调整方案的利弊

    一 东亚金融危机的症结:制定正确调整方案的基础

    二 东亚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办法:基本原则

    三 对基金组织调整方案的利弊分析

   第五节 对国际货币合作的再思考

    一 国际援助的财力保证和道德风险

    二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倾向性

    三 区域货币合作和竞争性贬值

    四 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上篇 引爆:危机的探源

  第三章 泰国:为何首遭劫难*

   第一节 货币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一 危机的相关要素:一些值得注意的因素

    二 危机的重要前提:经济指标和经济运行明显恶化

    三 危机的关键因素:泰国宏观调控出现失误

     1.过于死守盯住美元的一揽子固定汇率

     2.不应出借巨款给国际金融投机者

     3.投资者和储户成为“惊弓之鸟”时发布“安民告示”铸成大祸

    四 危机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投机者入场炒作

     1.在货币危机学说理论和危机发生的逻辑关系上缺乏根据

     2.国际金融投机对国际金融的困扰日趋公开化

     3.国际金融投机者大举狙击是诱发泰国货币危机的直接根源之一

    五 危机的心理根源:人心恐慌加快了危机到来的进程

     1.金融投机和反金融投机实际上也表现为一种心理对抗

     2.心理因素是引发货币危机极其重要乃至决定性因素

     3.心理因素是导致泰国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节 危机发生的近期原因

    一 对外贸易逆差剧增,重要支柱产业受到重挫

    二 金融业缺乏内部约束机制,信用危机愈演愈烈

    三 举债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

   第三节 危机发生的远期原因

    一 金融自由化操之过急,金融波动此伏彼起

     1.条件不成熟却过早地敞开了金融大门

     2.无监管的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波动和经济混乱

    二 长期经济过热,经济运行失衡

     1.总需求长期过旺

     2.经济常年失衡运行难免一触即溃

   第四节 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一 经济发展模式确需加以调整但并未终结

    二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并有待调整

    三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使经济周期波动加剧

    四 亚太经济合作是诱发货币危机的初始根源之一

    五 腐败是迟早导致危机的定时炸弹

   第五节 反危机对策与危机的发展前景

    一 泰国在货币危机发生以来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争取货币基金组织援助

     (二)重振金融业

     (三)挽救出口业

     (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五)紧缩财政

     (六)缓解失业压力

     (七)制定和修改法律

    二 对危机发展前景的估计

  第四章 印度尼西亚:沦为重灾区的多重缘由

   第一节 印尼金融业的发展和现状

    一 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逐步放宽金融政策

     (二)金融业发展相当快

    二 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与现状

     (一)货币危机难于控制

     (二)股市危机十分严峻

   第二节 印尼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过大

    二 外债偿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

    三 银行坏账、呆账较多

    四 政治因素的不利影响

    五 信心危机的影响

    六 金融政策有缺陷和失误

   第三节 印尼政府解决金融危机问题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一 实施干预汇率对策

    二 实施紧缩财政政策

    三 实施紧缩银根政策

    四 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给予援助性贷款

    五 整顿金融机构

   第四节 金融危机对印尼经济、社会、政局的影响

    一 通货膨胀加剧

    二 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三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四 导致政治局势不稳

    五 外债负担更加沉重

    六 投资环境受到不利影响

    七 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第五章 马来西亚:投机者该不该负责

   一 经济发展历程

    (一)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60年代)

    (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

    (三)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时期(80年代上半期)

    (四)经济高速增长时期(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

   二 财政货币政策及主要措施

    (一)财政税收

    (二)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2.货币政策的演变过程

   三 金融业的发展及机制监管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3.投资银行

     4.外资银行

     5.金融公司

     6.财务公司

     7.贴现行

     8.多种储蓄银行

     9.准备基金和退休养老基金

     10.国家投资公司

     11.保险公司

    (二)金融市场

     1.发展概况

     2.金融市场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三)金融政策及监管措施

   四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政策调整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化

     2.国际收支连年失衡

     3.房地产业发展过热

     4.外国直接投资减少

     5.技术人才短缺,工资成本上升

    (二)为摆脱金融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1.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紧缩财政开支

     2.加强对财政金融的监督和管理

     3.各项金融政策的调整

     4.加快金融机构合并步伐,以提高竞争力

     5.放宽国外款项汇回国条例

     6.加强对外国劳工的管理,以减少经常项目赤字

    (三)前景评析

     1.影响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2.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六章 菲律宾:内因与“龙舌兰”酒效应

   第一节 菲律宾金融体系出现动荡

    一 比索开始下跌

    二 突破心理防线

    三 1998年以来的变动情况

   第二节 政府采取对策但收效不大

   第三节 菲律宾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 房地产业的泡沫成为菲律宾金融动荡的导火索

    二 外贸发展出现好的势头,但国际收支依然处于赤字的压力之下

    三 受地区其他货币的影响,人们对比索的信心下降

    四 外汇储备先升后降,不足以稳定比索

    五 偿债率有所改善,但压力仍很大

   第四节 菲律宾金融危机发生的经济背景

    一 战后菲律宾经济发展简要回顾

     (一)积极吸引外资

     (二)设立出口加工区

     (三)借款投资的政策

     (四)对面向出口工业的生产企业提供各种奖励

    二 近年来菲律宾经济发展情况

     (一)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鼓励自由竞争,把大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

     (二)制定新的投资法,刺激外国投资

     (三)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放宽进口限制

     (四)财政和金融改革

    三 金融危机正发生在菲律宾经济变革时期

     (一)税制改革

     (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

     (三)力图缩小国际收支赤字

    四 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国内经济体制状况

     (一)金融服务业

     (二)银行系统

     (三)证券市场

   第五节 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总体发展影响

    (二)国际收支影响

    (三)对财政的影响

    (四)物价影响

    (五)对股市的影响

    (六)对银行的影响

   第六节 危机后菲律宾经济发展前景

    一 比索贬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有限,反而造成侨汇下降

    二 菲律宾吸引外资的条件相对改善

    三 1997年菲律宾经济仍有一定发展

    四 社会心理是影响菲律宾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

    五 社会问题对菲律宾经济发展形成制约

    六 菲律宾经济将在1~2年内得以恢复

 中篇 震荡:危机的发展

  第七章 新加坡:重灾区中的轻灾国

   第一节 新加坡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

    一 汇市波动幅度较小

    二 股市下跌幅度相对较小

    三 投资及银行贷款状况较好

    四 外贸状况良好

    五 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第二节 新加坡在金融危机中经受得住考验的原因

    一 贸易原因

    二 经济实力及经济结构

    三 服务业的发展

    四 银行系统健全,管理体制完备

     (一)银行与金融机构简况

      1.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2.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

      3.国际货币经济商(International Money Brokers)

      4.金融公司(Finance Companies)

      5.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

     (二)新加坡政府的金融管理

     (三)从金融方面的具体原因分析

      1.金融自由化的程度比较高

      2.及时调整金融市场结构

      3.银行资本与风险性资产成正比

      4.汇率与出口竞争力的良好配合

    五 货币及财政政策的稳定

    六 投资原因

     (一)吸引外资

     (二)海外投资

   第三节 仍受影响的表现及分析

   第四节 预 测

    一 对各经济指标的影响

     (一)投资增长有可能减小

     (二)出口不会有很大的增加

     (三)物价所受影响较小

     (四)经常项目盈余增加

    二 对金融业产生的影响

     (一)金融管制将有所放松

     (二)股市

    三 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第八章 台湾:新台币贬值始末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一 金融层面

     (一)汇率

      1.采取了主动贬值以尽快缩小投机炒作空间的策略

      2.转守为攻坚决捍卫台币币值策略

      3.采取动态调整汇价策略

     (二)股市

     (三)利率及货币供给

    二 生产实体层面

     (一)制造业普遍受到成本提高的影响

     (二)出口贸易增长缓慢且顺差大幅下降

     (三)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第二节 1997年台湾经济发展状况

    一 总体经济保持了相对高增长和低物价

    二 对外贸易增长缓慢,外贸顺差大幅下降

    三 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 侨外商在台湾投资大幅增长,台商对外投资仍较活跃

    五 财政状况仍未走出困境

    六 两岸经贸发展不平衡

   第三节 台湾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原因

    一 台湾受危机冲击较小的现实原因

     (一)外汇存底高,有利于稳定币值

     (二)经济对外资依赖程度较小

     (三)金融市场开放进程较为稳健

     (四)经济发展较为正常

    二 台湾受危机冲击较小的历史原因

     (一)产业升级初见成效

      1.台湾经济的起飞同样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的带动

      2.按照“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原则,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大幅度的体制革新举措

     (二)金融体制较为健康

      1.债务负担很小,银行坏账比例不大

      2.外资对股市的影响有限

  第九章 香港:危机中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节 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一 早期金融市场的兴起(1842~1945)

    二 结构转型期金融市场的扩展(1946年至60年代)

    三 70年代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趋势

     (一)银行业国际化的趋势

      1.银行业中外国银行比重上升

      2.持牌银行对外负债和对外资产大幅增加

      3.香港成为亚太地区国际银团贷款中心

     (二)黄金外汇市场崛起并日趋国际化

     (三)债券期货市场的兴起与股票市场的膨胀

    四 80年代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一)银行业经营国际化趋势的发展

      1.外资银行比重继续上升

      2.离岸银行业务增长迅速

      3.香港作为亚太银团贷款中心的地位亦进一步加强

     (二)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并逐渐步入稳健增长轨道

     (三)外汇黄金市场日趋活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债券市场与期货市场地位的提高,使香港成为拥有多元化金融工业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节 香港银行制度与监管体制的发展

    一 银行条例制定与银行监理处的设立

    二 金融三级制的建立和改革

   第三节 外汇市场发展与联系汇率制

   第四节 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规范

    一 股市形成及初步发展时期(1891~1969)

    二 四会并存时期(1969~1985)

    三 联交所时期(1986年以后)及1987年股灾

    四 “九七”前股市暴涨及十月狂跌(1987~1998)

   第五节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一 金融监管起步阶段(60年代~70年代)

     (一)整顿银行业

     (二)推行金融自由化措施

     (三)整顿证券市场

    二 金融风险管理的加强(1980~1988)

     (一)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整顿

     (二)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三)成立联合交易所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管理(1988年至今)

     (一)强化金融监管机制

      1.完善新的银行三级制

      2.成立香港证监会

      3.成立金融管理局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1.实施“新会计安排”

      2.提高银行最低资本充足比率

      3.实行流动资金调节机制

      4.发行外汇基金票据

     (三)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1.放松利率协议的限制

      2.开通即时全额支付系统

   第六节 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展望

    一 金融波动的历程

    二 金融波动的影响

     (一)房产楼市面临直接冲击,进入调整期

     (二)银行业拆息高企营运维艰

     (三)对消费市场的冲击尤为沉重

     (四)旅游业承受打击不可小视

      1.周边地区金融危机对香港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2.1997年香港游客三大来源均出现滑坡

      3.旅游业自身不切实际宣传与经营手段的负面影响

    三 金融波动的前瞻

     (一)香港防范金融危机的实力

      1.银行体系较稳健,监管系统较完善

      2.外汇储备充足

      3.政策措施及时得力

     (二)香港防范金融危机的若干措施

      1.积极努力不断完善联汇制的运作机制

      2.加快发展债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多元化进程

      3.多方调节疏导推进楼市平稳发展

      4.进一步强化与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下篇 冲击:危机的深化

  第十章 韩国:大财阀战略的误区

   第一节 1997年韩国经济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韩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一 大企业集团(财阀)

    二 金融机构

    三 政府

   第三节 韩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十一章 日本:步履蹒跚的金融改革

   第一节 危机现象丛生的日本金融业

    一 四大证券公司丑闻

    二 一度火暴的“住专”最早亮起红灯

    三 股票市场剧烈动荡

    四 问题成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五 金融机构接连倒闭

    六 大和银行被逐出美国

    七 主管金融部门的政府官员丑闻不断

    八 不良债权规模“倍增”

   第二节 不良债权问题的成因、影响与对策

    一 不良债权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

      1.市场日趋饱和与“生财术”的泛滥

      2.大量的对外收支盈余

     (二)宏观决策失误

     (三)“土地神话”

     (四)严重违背市场规则的行政保护

     (五)银行本身经营上的问题

    二 不良债权问题的影响

     (一)日本金融机构对外信誉下降

     (二)日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下降

     (三)民间金融机构对内信誉下降

     (四)危及企业生存

     (五)削弱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三 日本政府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的对策

     (一)有意暂缓金融制度改革

     (二)动用公共资金处理“住专”问题

     (三)成立债权回收机构

     (四)保护存款者利益

     (五)降低公定利率

   第三节 日本原有金融体制的问题

    一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二 金融行政问题

     (一)缺乏透明度

     (二)以牺牲效率求稳定

     (三)重视保护金融机构,忽视健全存款保险制度

     (四)金融监管不力

    三 政府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双重系统及其问题

    四 大中小并存的双重金融系统及其问题

    五 农林金融系统的问题

     (一)结构性的资金过剩

     (二)经营上缺乏民主和透明度

     (三)金融风险意识极为淡薄

     (四)三段式的农林金融系统已经落后于现实发展的要求

   第四节 日本的金融制度改革

    一 金融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二 金融改革方案要点

     (一)扩大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选择范围

     (二)促进竞争,提高金融中介的服务质量

     (三)完善金融市场,方便客户利用

     (四)建立可信赖的、公正的、透明的金融市场

    三 金融制度改革的进展

     (一)打开界墙,促进竞争

     (二)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决策的透明度

      1.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强化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的权限

      3.限制大藏省对金融政策的干预

      4.增强中央银行运营的透明度

     (三)进一步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

     (四)解除对持股公司的禁令

     (五)加强金融监督机制

      1.建立证券交易等监督委员会

      2.在大藏省内设立“金融服务监察官”

      3.撤销原来设在大藏省内部的金融检查部门,建立直属总理府(行政机构改革后将称内阁府)的金融监督厅

     (六)建立预先调整机制,提高金融行政工作透明度

 附录

  附录一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从“经济奇迹”到“经济危机”

   第二节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源

   第三节 墨西哥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摆脱困境

   第四节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

    1.必须保持政局稳定

    2.必须对投机性强的短期外国资本保持高度警惕

    3.必须慎重对待经常项目赤字

    4.必须加强金融危机风险的防范

    5.必须慎重对待资本项目的开放

    6.必须重视以汇率为基础的反通货膨胀计划的局限性

    7.国际社会必须建立一种评估和预报新兴市场金融风险的体系

   小结

  附录二 东亚国家(地区)主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指标简析

   东亚国家(地区)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说明

 各章作者

 序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学者的研究之作。特点在于:首先,它不是一本写真式、描述式或报道式的著作,而是着重从亚洲金融危机的现实情况出发,进而引出相关的深层次思考的专著。其次,此书不仅有对危机事实、发展过程和扩散效应等方面的写真,而且有深入的实证性分析和理论探讨,是一本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虚”、“实”两相兼顾的著作。再次,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作者着力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讨,从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余永定:《泰国货币危机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谢多:《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陆符玲:《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动荡评析》,《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魏燕慎等:《东南亚货币危机的成因及影响》,内部资料,1997。

余永定等:《90年代末国际资本的流动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996。

《金融风暴》,贵洲人民出版社,1997。

《第二冲击波》,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世界证券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亚洲证券市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1992。

《东盟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东亚经济的崛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东南亚五国经济》,人民出版社,1981。

《当代泰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东盟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亚洲证券市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2。

〔新加坡〕《联合早报》,1998年1~2月。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98年1~2月。

《亚太经济》,1991年第1期、1995年第3期。

《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第4期。

《亚洲华尔街日报》,1997年9月2日。

〔德国〕《明镜》周刊,199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