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图书

Rule of Law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SSAPID:101-5550-3051-87
ISBN:978-7-5097-015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探究了法律与道德、法制与德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法治与法治文明等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法治论坛
作 者: 李步云 李林
编 辑:刘全英;刘骁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总序

 Preface to China Forum on the Rule of Law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 依法治国要进一步强调

   (一)正确认识“依法治国”

   (二)有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要求依法治国

  二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

   (一)每一种形态的社会都有自己的精神文明

   (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巨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不懈

  三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密切

   (一)从提出的背景看二者的密切关系

   (二)从相互作用看二者的密切关系

   (三)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四 以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和推动体制改革

   (一)改革和完善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以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实现体制改革最稳妥、最安全

   (三)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并依赖法制

  一 精神文明与法制的一般关系

   (一)法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二)精神文明只有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生成和发展

   (三)精神文明领域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法制来解决

   (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需要法制的协调

  二 思想建设与法制

   (一)理论建设

   (二)理想建设

   (三)人文精神的培育

  三 道德建设与法制

  四 文化建设与法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

  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取向

  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内涵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法律至上原则

   (三)人权原则

   (四)立法优位原则

   (五)依法行政原则

   (六)司法独立原则

  四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一)必须更新观念

   (二)必须努力创造必备的条件

   (三)必须把地方和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下去

 论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难点

  一 从当今社会三个新问题看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的必要性

  二 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可行性

  三 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难点

   (一)道德的“圣人”追求与法律的“中人”标准的树立

   (二)道德的义务优先与法律的权利优先的对立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方略

  一 精神文明与依法治国的一般关系

   1.生成与并列关系

   2.交叉与渗透关系

   3.互补与保障关系

  二 精神文明建设对依法治国的需求

   1.对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的需求

   2.对法律规范体系的需求

   3.对法制保障的需求

  三 依法治国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1.指导思想的需求

   2.科学理论的需求

   3.对文明人的需求

 论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表现和功能互补

  一 文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全部表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总和

  二 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的价值表现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表现

   (二)依法治国的价值表现

  三 精神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功能互补

   (一)精神文明对法治的功能补充

    1.提供智力前提

    2.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基础

    3.促进—保障作用

   (二)依法治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补充

    1.规范—强化作用

    2.保障—强制作用

    3.促进—推动作用

 创建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几个法理问题

  一 当代中国需要何种类型的精神文明

  二 依法治国与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 建设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几个方法问题

   (一)如何改造传统中国精神文明

   (二)是否可以回到50年代

   (三)如何筛选西方文明

   (四)如何发展现实的社会主义观念使之适应法治型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五)如何合理把握道德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四 法治型精神文明的灵魂

  五 法治型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处理好的几对价值

   (一)追求自由与守法精神

   (二)保护个人利益、培养公共精神

   (三)服从和人格尊严

 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辨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 法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

  四 法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五 结语:当代中国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

 关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问题

  一 法制化进程的重新审视

   (一)起点

   (二)现状

   (三)前景

  二 法制化的目标

   (一)中国实现法治是一个紧迫而严峻的发展目标

   (二)中国实现法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建设任务

   (三)中国实现法治是一个稳步而渐进的变革过程

   (四)中国实现法治是一次多重而特有的价值实践

  三 法治如何实现

   (一)两种倾向性的思路

   (二)实现法治的优势所在

   (三)最佳途径

   (四)值得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法治的框架内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 精神文明:法治文明

  二 协调推进:法治支撑

   (一)精神文明的方向要法治来保障

   (二)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法治来推动

   (三)精神文明的乱象要法治来根治

  三 道德机制与法律机制

 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文化

  一 依法治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文化的关系

  二 法律文化建设与法律文化冲突

   (一)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

   (二)市场经济法律文化的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冲突

   (三)市场经济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与冲突

 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的命运

  一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法律文化

  二 传统法律文化几个主要的消极因素

   (一)缺乏民主精神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三)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

  三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前途

 论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 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 法治在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古代社会礼与法关系的借鉴

  一 法制的灵魂

  二 礼法融合的结果

  三 结语

 论法律是促进人的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一

  二

  三

 加强道德建设 提高制度绩效

 论依法治国和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

  一 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

  二 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三 依法治国与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一

  二

  三

 法治对待道德的态度和方式

  一 以法律的技术性来确认和吸收道义标准

  二 以法律的利导性*促进道德目标

  三 “王海现象”分析:利益与道义在特定情况下的选择

  四 以法律自身的正当性来促进道德目标

  五 中国当代法治与道德目标的促进

 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

  引子:问题的来由*

  (一)为什么说在执法、司法中,不能用道德评价代替法律评价

  (二)公认的社会道德并非全部确立为法律、法律与道德既相互适应,又相对保持距离

  (三)对于法未明文禁止(限制)的私权利行为,不能用法律惩罚,但应保留道德惩罚的空间

 通过法律的道德控制

  一

  二

  三

  四

 道德的权力和以道德约束权力

  一 孔孟的“德治”旨在约束为政者

  二 道德权力是约束国家权力的辅助力量

   (一)道德是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

   (二)道德的社会强制力即道德权力

   (三)以道德权力约束国家权力

  三 道德约束国家权力的方式

   (一)权力的道德自律

   (二)权力的道德他律

 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

  一 基于法的发生和发展的分析:法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联

  二 基于法律与道德相比较的特点的分析:法作为社会调整体系中主要杠杆的合用性

  三 基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学的分析:人性和人的多样性

  四 对与论题有关的几种观念的简要辨析

 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

  一 引言

  二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统一的内在必然性

  三 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更新,走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四 在社会秩序的维系和社会风气的治理中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统一

  五 正确认识和对待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确立法律最高权威、法律至上的观念

 “德治”难以治国

  一 “德治”必然导致“人治”

  二 “德治”未必能治

  三 关键是依法治国

   (一)道德通过法律才能起作用,道德建设本身离不开法的保障作用

   (二)法律有助于培养、巩固和发展道德风尚

   (三)道德要通过法律得到明确系统的表现

 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一 法与道德的关系

   1.法律是道德的具体化,是道德的外在表现

   2.法律对道德具有创建作用

  二 我国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问题

  三 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1.要坚持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一齐抓

   2.既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教育,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

   3.加强执法、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4.加强律师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法治、德治是治国安邦不可缺一的两种重要手段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共生点

  一 主体性权利意识

  二 合理化守法意识

 制度文明是一独立的文明形态

  一 制度文明的独立存在

  二 制度文明的独特意义

  三 制度文明的主要构件

   (一)观念要件

   (二)文化要件

   (三)规则要件

   (四)组织要件

  四 结束语

 论依靠制度与制度文明建设

  一 邓小平依靠制度思想的体系层次

   (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二)解决“制度”问题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三)依靠制度,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四)充分认识解决“制度”问题,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1.中国历史文化的复杂性

    2.中国国情的复杂性

    3.政治体制改革本身的复杂性

   (五)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易到难,逐步推进

  二 返本:依靠制度的思想恢复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

   (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都是历史与现实中的具体的人,不是超越历史的纯粹精神存在

   (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只有在制度的变革和完善中,才能实现对人性的改造和完善

   (三)人性中有一种趋“恶”的力量,但也不可否认:人性有向“善”的愿望和可能,因而人性是可以改造的

   (四)但是,肯定物质的决定性作用,并不能否认精神的巨大反作用

  三 开新:依靠制度的思想开创了“制度文明”建设的崭新道路

  四 制度创新:制度文明建设的首要方面

  五 制度理论与政治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当前应下工夫研究制度的有关理论问题

   (二)必须高度重视政治道德和党风、政风建设

 论法制文明建设

  一 命题的提出

  二 法制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 依法治国是法制文明的最高境界

  四 三个文明一齐抓,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根本保证

   (一)三个文明的关系

   (二)依法治国需要一个加深理解和逐步消化的过程

  五 突出强调法制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

   (二)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有利于树立文明执法的观念

   (三)强调法制文明建设,有利于清除司法腐败现象

  结束语

 民主宪政与精神文明

  一 民主宪政是精神文明高级形态

  二 民主宪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 民主宪政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文明“法治”的逻辑基础

  一 正确地理解“法治”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二 “宪治”的价值优位

  三 传播“法治”理念必要的文化张力

  四 理性在人权理论中的价值趋同性

 国民冷漠、怠责与怯懦的法律治疗

  引论:培养国民优良品质的四途径

  一 关于见危难、冤狱不予救助或不予报告

   (一)不救助危难

   (二)不应公务员请求协助救难

   (三)不报告危难

   (四)不为他人申冤

   (五)观察与分析

  二 关于遗弃自己原无法定义务养护之人

   (一)有关规定

   (二)观察与分析

  三 关于逃避与犯罪作斗争之责任

   (一)知犯罪不告举

   (二)见犯罪不制止

   (三)拒绝协助拘捕罪犯之公务

   (四)公诉罪私和、私匿

   (五)观察与分析

  四 关于其他“道德犯罪”

   (一)妨碍或阻止他人救助他人或自己的危难

   (二)剥削无助之人及暴利罪

   (三)不负责任地售酒给他人

  结语:刑法与精神文明关系之思考

 当代民法与精神文明

  一 精神文明与法治

  二 精神文明与当代民法精神的统一性

  三 民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法律观念、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 法律观念与精神文明建设

  二 民法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平等精神

   (二)权利为本的精神

   (三)公平精神

   (四)诚实信用精神

 立法要高质量、出精品

  一 立法应当追求高质量、出精品

  二 立法工作高质量、出精品的基本标准

   (一)全面贯彻和体现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法律、法规的基础坚实、依据可靠

   (二)切实贯彻和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与正义

   (三)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确保法律、法规层次分明,形成合力

   (四)注重立法技术,确保法律、法规的严谨、和谐、精巧、实用

  三 实现立法工作高质量、出精品的途径

   (一)坚持依照职权立法,防止超越职权立法

   (二)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和方法

   (三)加强立法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四)建立完善的起草、审查、修改法律、法规草案的工作规程

 法治建设的艰难课题

 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大众化与法治化:一个文化—哲学的解释

  一 引言

  二 大众化与法治化之关联分析

  三 大众化与法治化之悖论

  四 中国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与精神文明

  一 社会保障制度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二 社会保障制度应是体现精神文明的法律制度

  三 精神文明成果要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加以确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国家制定一部完善的社会保险法

   (二)激烈的经济变革带来日趋严重的贫困问题,需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线保障制度

   (三)农村生产结构的改变要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市场精神文明,依法规范公用企业行为

  一 公用企业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二 关于规范我国公用企业的反垄断立法的思考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

  一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需求,两者是互需关系

   (二)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结合,两者是结合关系

   (三)精神文明建设依赖依法治国,两者是主次关系

   (四)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 法律与道德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二)“依法治国”还是“为政以德”

   (三)法治实践中的道德定位

  三 法治与制度文明

   (一)关于制度文明的存在证明

   (二)什么是制度文明

   (三)关于法治与制度文明的关系

  四 部门法与精神文明建设

  五 实现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的途径

   (一)转变法律观念

   (二)改革立法工作

   (三)改革司法制度

   (四)关于道德建设和惩治腐败

   (五)农村法治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出路

 前言

 编校说明

本书探究了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法治与法治文明等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