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5 !

参考文献

7

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图书

Innovation of Social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in Beijing

SSAPID:101-5398-5817-09
ISBN:978-7-5097-230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北京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研究》一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0年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研究”、市规划一般项目“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首都和谐稳定背景下的民生问题研究”、“首都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等4项课题研究成果组成。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冯晓英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前言

 上编 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主报告一 首都特色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研究

   一 北京“城中村”改造与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

    (一)北京“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关系及特征

     1.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概念界定

     2.“城中村”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关系

     3.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基本特征与“城中村”改造点的选择

    (二)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

     1.“北坞村模式”

     2.“大望京村模式”

     3.“一村一策”的50个重点村改造工程

    (三)北京“城中村”改造效果评价

     1.正面效果值得肯定

     2.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二 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合作治理机不可失

     1.国家宏观政策和北京管理思路、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北京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制度保障

     2.合作主体之间的彼此信任与支持,是北京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前提

     3.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共治,是北京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关键

    (二)合作治理任重道远

     1.北京人口规模调控压力,抑制合作治理的进程

     2.传统的城乡分治、人口分管社会管理模式,制约社会资源的整合

     3.对草根型NGO“政治渗透”的担心,影响合作伙伴的发展

   三 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需要观念突破

    1.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生成条件与国外贫民窟不尽相同,早期的综合治理可以避免贫民窟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

    2.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是多目标的集合,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善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机会,提高参与能力,实现不同社会身份群体的和谐共荣

    3.提高流动人口组织化程度,是保护流动人口权益,化解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

    4.重视、支持服务型草根类NGO,特别是流动人口自组织的发展,可以一举多得

    5.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走出人口规模控制与善待流动人口不能兼得的“怪圈”

   四 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框架思路

    (一)合作治理的目标

    (二)合作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1.市区政府是主导

     2.乡村组织是枢纽

     3.社区成员是核心

     4.社会团体和社会单位(企业)是支撑

     5.专业NGO是助推器

   五 推进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生活设施改造纳入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

     1.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加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的推动力度

    (二)将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纳入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1.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和着眼点

     2.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从“被服务”到助人自助,在服务中提高能力、分享快乐

     3.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社区弱势群体发展能力

     4.创造条件,为新一代农民工及其后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

     5.正确引导消费理念,避免“暴富”引发的潜在社会风险

  分报告一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方式建构

   一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问题成因:传统治理方式的失效

    (一)农村社区治理方式的基本特征和社会条件

     1.农村社区治理方式的基本特征

     2.农村社区治理方式所依赖的社会条件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是“过渡社区”

     1.户籍居民和流动人口混居共处

     2.居民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

     3.集体经济的变化

    (三)农村社区治理方式的失效

     1.公共产品供应体系的不适应

     2.社区内商业服务业配置与管理的不适应

     3.流动人口社区参与渠道的缺乏

     4.流动人口聚居区内公共规范的失效

     5.社区规划的缺乏

     6.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的不足

   二 合作治理方式解决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问题的可能性

    (一)合作治理解决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问题符合中国改革的经验

    (二)很多国家外来人口涌入引起的某些问题通过合作治理获得了缓解或解决

    (三)社区合作治理直接应对农村社区治理方式的种种不适应问题

   三 合作治理方式的建构原则

    (一)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

    (二)以相对清晰的治理责任为基础

    (三)重视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参与

   四 合作治理视野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内社会治安秩序维护

    (一)流动人口聚居区内社会治安秩序合作治理的初步实践

    (二)完善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治安秩序合作治理的途径

     1.流动人口聚居区内社会治安问题的特点分析

     2.完善社会治安合作治理的途径

  分报告二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

   一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理论分析

    (一)同化论(assimilation)

    (二)多元文化论(pluralismor multiculturalism)

    (三)区隔融合论(segmented assimilation)

   二 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现状

    (一)基本融合开始启动

     1.制度层面的融合是流动人口立足北京的前提

     2.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与城市的基本融合已经开始启动

     3.社会层面的融合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的是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

     4.文化或心理层面

    (二)深度融合任重道远

     1.仍存在对流动人口在经济层面的排斥

     2.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建设的主体性缺位

     3.流动人口心理融合度最差

   三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途径

    (一)政府加大对外来人口服务和管理的财政投入比例,有效地保障外来人口权益

    (二)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结成“社区共同体”

     1.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规划

     2.培养社区互助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

     3.依托流动人口聚居区内的民间组织服务融合流动人口

    (三)让新一代农民工及其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

  分报告三 北京“城中村”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一 北京“城中村”的基本特征

   二 北京“城中村”治理模式

    (一)“北坞模式”

    (二)“大望京村模式”

   三 对北京“城中村”治理的基本评价与反思

    (一)基本评价

     1.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2.主动探索,积极创新

     3.落实职责,协调联动

     4.尊重主体,问计于民

    (二)对“城中村”治理政策的反思

     1.户籍农民就业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

     2.“城中村”改造周边地区可能面临更深的发展困境

   四 统筹兼顾,重点推进

    (一)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未纳入城市化改造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加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的推动力度

    (三)创新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新体制

    (四)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到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

    (五)搭建社区服务产业化工作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分报告四 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研究

   一 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居住问题根源探析

    (一)流动人口难以进入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和正规住房市场

    (二)巨大需求与城乡结合部现有制度催生违章建设和环境问题

    (三)产业区和旧村改造忽视流动人口居住区规划,导致居住问题外移

   二 规划建设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的必要性

    (一)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是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支撑

    (二)建设流动人口居住区有助于城乡结合部农民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有利于北京城市长远发展

   三 中国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面向散居流动人口的新型居住区建设

     1.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廉租房

     2.村集体自主或合作建设流动人口居住区

     3.改造出租房屋和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租赁经济健康发展

    (二)面向产业工人等集中居住流动人口的居住区建设

    (三)结论与启示

     1.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解决尚缺乏整体系统的政策设计

     2.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方式与现行土地政策存在矛盾

     3.流动人口内部分异,应根据其住房需求特征制定相应政策

   四 建设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将流动人口居住需求纳入城乡规划

    (二)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突破土地制度对建设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的限制

    (三)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的建设思路

     1.结合城乡结合部改造建设流动人口公寓

     2.结合新农村建设由村集体集中建设流动人口住房

    (四)新型流动人口居住区建设的若干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定位,加强调控

     2.建设标准经济适用

     3.户型设计以小户型家庭住房为主

     4.工作—居住—商业复合功能开发

  分报告五 北京城乡结合部基层社会管理研究

   一 田村路地区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开发建设尚未完成

    (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社会发展步伐缓慢

    (四)人口结构相对复杂

    (五)流动人口大量涌入

    (六)居民需求不断提升

   二 田村路地区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田村路地区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工作形势严峻

     2.公共事业资源严重不足

     3.便民利民服务覆盖率低

     4.城市管理体制不太适应

     5.社会矛盾纠纷频繁发生

     6.流动人口居住安全隐患突出

    (二)田村路地区社会管理领域问题的成因分析

     1.城市建设规划不太合理

     2.经济发展缺乏有力引导

     3.配套建设步伐明显滞后

     4.政府职能没有到位

   三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世界各国及地区破解社会管理问题的经验借鉴

     1.政府角色主要定位在制定政策及推动政策的落实

     2.把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社会管理领域

     3.以地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

     4.在加强社会管理问题上引入竞争机制

    (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着力完善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

    (三)田村路地区着力完善社会管理的对策措施

     1.制定城乡结合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地区公共事业建设

     2.构建所有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格局

     3.整合地区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

     4.构建基层合作治理的格局,推进地区社会建设

     5.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地区民主管理

     6.推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7.积极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合作治理新主体

     8.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制度,发挥居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作用

  分报告六 城乡结合部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移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快速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移民区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二)国外移民区存在较为突出的人居问题,特别是公共服务不足和短缺成为移民区居民面临的严重问题

    (三)移民区存在较为突出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问题,成为一些社会问题产生的“温床”

   二 新移民区治理的国际经验

    (一)由清除到治理,国际上对于贫民窟和移民区治理的思维脉络发生转变

    (二)在治理贫民窟问题上,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推动非政府组织参与贫民窟治理

    (三)采取多种模式解决和缓解移民区的住房问题

   三 国际经验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启示

    (一)要把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治理纳入政策和法制的轨道

    (二)要统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在推进北京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口的有序增长,成为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重要前提

    (三)要确立统筹发展的思路与理念,形成社会参与、合作治理、共建共享的治理和发展模式

    (四)要努力改善和解决流动人口聚居区的人居环境问题,有效化解各种潜在的社会风险

 下编 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

  主报告二 社会组织与民生建设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重点

    (一)研究背景

     1.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民生建设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

     2.推进民生建设需要基层社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

     3.北京市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重点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2.研究主线

     3.研究重点

    (三)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3.资料来源

   二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街道辖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创新

     1.朝阳区朝外地区社会管理中心

     2.朝阳区团结湖地区司堃范志愿者协会

     3.西城区月坛社区建设协会

     4.大兴区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二)社区居委会组织的转型与重塑

     1.丰台区长安新城社区

     2.丰台区洋桥东里社区

    (三)公益性民间组织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1.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

     2.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

     3.北京社科院流动人口教育与行动研究中心

     4.同心希望家园文化发展中心

   三 对基层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的基本评价

    (一)基层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成效显著

     1.尊重社区多样性,为社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2.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在成长

     3.一个政府与社会组织功能互补、机制互联、力量互动的基层社会服务组织网络已见雏形

    (二)基层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面临的发展困境

     1.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

     2.扶持民间社会组织发展仍然存在制度障碍

     3.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缺乏持续性的制度安排

     4.资金不足与配置使用不当制约社会组织发展

     5.专业社工流失严重难以提升公益服务质量

     6.流动人口服务组织仍未得到政府的扶持和鼓励

   四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应实现几个突破

    1.以互信为前提,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2.承认街道辖区和社区范围内具有枢纽功能的社会组织地位

    3.正确认识民间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民生建设的重要作用

    4.流动人口服务应该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五 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实现由直接服务向组织服务的转化

    2.大力发展支持性社会组织

    3.支持公益性民间组织成长

    4.加快社会工作事务所建设,带动专业社工成长

    5.积极支持、鼓励流动人口服务组织成长

    6.提高培育社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程度

    7.完善资金使用办法,扩大资金筹集渠道

  分报告一 民间组织在民生工程中的作用

   一 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多中心论

    (二)中国特色的制度建设*

     1.加强社会领域党组织的作用

     2.政府主导化

     3.社会资本融入化

     4.加强监督机制

     5.培育基层自治能力

   二 城市个案

    (一)上海市

     1.民办非企业参与民生建设的探索

     2.“枢纽型”组织培育,以组织培育组织、管理组织

    (二)宁波市

     1.“81890”服务平台*

     2.星光敬老协会*

    (三)深圳市

     1.培育组织

     2.财政主导

     3.购买岗位

   三 总结: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政府的角色与定位

     1.意识层面

     2.政策层面

    (二)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运营

    (三)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

  分报告二 发挥居委会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枢纽作用

   一 长安新城社区概况

    (一)社区人口结构

    (二)长安新城社区组织机构分工

   二 居委会的枢纽作用

    (一)吸引社会组织“回归社区”

     1.建立文体组织、整合社区成员

     2.整合社会组织

     3.引导社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资源

     4.推进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构想

    (二)寻求政府、企业(物业)与社区组织的合作互动

     1.借助政府权威

     2.发挥企业资源优势

     3.筹建业委会

   三 居委会转型成为社区枢纽型组织的建议

    (一)政府依旧没有摆正位置,强政府角色需要进一步转变

    (二)居委会缺乏专业性培训,服务应该制度化

  分报告三 从直接服务向组织服务的功能性变革

   一 以“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为突破口,推进“三个拓展”

    (一)以“项目运作”为纽带,构建社区服务多元主体上下互动的网络平台

    (二)重视能力建立,把提升居民社区参与能力放在首位

    (三)突出社区特色,试点先行、循序渐进

    (四)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服务组织管理模式

   二 “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一)转变组织功能,实现服务方式的“三个拓展”

    (二)尊重社区多样性,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三)从“被服务”到助人自助,在服务中提高能力,分享快乐

   三 启迪与探讨

    (一)“清源模式”的启示

     1.以“项目”替代“活动”,促进社区服务持续发展

     2.政府重视,支持专业NGO发挥作用

     3.延续志愿精神,促进新的社区服务组织成长

    (二)对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的探讨与思考

  分报告四 在单位型社区中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

   一 洋桥东里社区:“单位物业型社区”

   二 社区里三大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

    (一)物业自律协会:促进物业之间合作

    (二)爱心护聊队:促成居民之间互助

    (三)便民服务互助协会:促进驻区单位与居民合作

   三 社区党委、居委会、服务站之间的沟通协调

    (一)“知情簿”和“知情台”的设立

    (二)社区服务站“包楼包户”

   四 几点总结

    (一)社区居委会:“自己找事做”

    (二)“治理型”社会组织:促进单位整合资源

    (三)“参与型”社会组织:挖掘社区人力资源

    (四)“服务型”社会组织:引入外部服务资源

  分报告五 发挥支持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 针对初创期NGO:“公益组织孵化器”

   二 针对成熟期NGO:“公益创投”

    (一)联想公益创投计划

    (二)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

    (三)小额公益创投基金

   三 贡献:重塑公益产业链

  分报告六 以推动社区能力建设为己任

   一 组织特征:民间能力支持型社会组织

   二 组织架构、工作与成效

    (一)组织架构

    (二)重点工作

     1.广泛开展社区发展能力建设培训

     2.建立“地方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行动模式”试点

    (三)实践效果

   三 启示与建议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相互信任是建立社区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基础

    (二)专业民间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不可或缺

    (三)培育与监管并重,加大政府购买民间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的力度

  分报告七 以志愿者协会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一 现状和特点

    (一)团结湖街道的现状和特点

    (二)团结湖地区社会组织的现状

    (三)团结湖街道政府购买服务的现状

   二 探索与思考

    (一)探索

     1.根据发展状况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

     2.紧密结合地区特点和优势发展社会组织,用政府购买服务促进民生建设

    (二)思考

     1.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化问题

     2.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问题

     3.枢纽型社会组织与街道的关系问题

  分报告八 以“115”模式整合街道社会组织资源

   一 “115”社会管理模式

    (一)何谓“115”管理模式

     1.街道社会管理协调委员会

     2.朝外地区社会管理中心

     3.中心所属5个功能协会

    (二)“115”社会管理模式运转的机制保障

    (三)“115”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社会管理中心的建设

     1.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2.加强中心阵地建设

     3.加强活动载体建设

     4.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二 “115”社会管理模式的运作效果

    (一)六送工程

    (二)五助服务

     1.助老服务

     2.助孤服务

     3.助残服务

     4.助困服务

     5.助学服务

    (三)“165”工程的工作成效

   三 “115”社会管理模式运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 建议

    (一)职能剥离制度化

    (二)财政支出预算化

    (三)人才待遇人性化

  分报告九 以社区建设协会为龙头,培育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

   一 月坛地区概况

    (一)月坛地区的特点

    (二)月坛地区社会组织概况

   二 社区建设协会改善民生的实践

    (一)协会的成立及宗旨

    (二)协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活动领域

     1.承担养老服务项目

     2.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3.与高校资源相结合

    (三)协会的活动特点

   三 社区建设协会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不足

     1.缺乏资金保障,尚未建立正常的运行机制

     2.缺乏专业化人才,人员待遇低下

     3.协会组织结构不健全

    (二)相关建议

     1.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制定扶持性政策

     2.解决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实际困难,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发挥理事会的决策和领导作用

   四 “月坛模式”的启示

    (一)理念更新

    (二)成立“基地”和“孵化器”

    (三)组织保障

    (四)制度创新

  分报告十 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服务农民工

   一 基本情况

   二 流动人口社区服务

    (一)流动儿童社区服务

     1.针对流动儿童,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流动儿童社区教育活动

     2.社区中心所开展的服务对社区内的流动儿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流动儿童家长社区服务

    (三)打工青年社区服务

    (四)其他成员社区服务

   三 组织特色

    (一)研究人员介入,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行动实践进行政策倡导,以研究推动流动儿童教育状况和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改变

    (二)与社区居委会合作,结合国家政策开展宣传和服务,促进本地社区和社会公众对流动人口的理解和支持

    (三)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注重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四)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五)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四 问题与挑战

    (一)参与者的流动性较大

     1.生活地点的不固定

     2.参与时间的不固定

    (二)社区中心的流动性较大

    (三)参与者的基础不一

   五 政府可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分报告十一 自我服务,在生存中求发展

   一 以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方式改善民生

    (一)从流动人口民生现状出发的探索

    (二)以“参与式”理念为核心,切实开展流动人口自我服务

     1.重视能力建立,培育流动人口参与能力

     2.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社会志愿精神

     3.项目化的实际运作

   二 流动人口自组织发展的意义和困难

   三 流动人口自组织模式的启示

    (一)参与式理念的培训与推广

    (二)在合作治理的视野下,发挥流动人口自组织在民生工程中的作用

  主报告三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责与作用

   一 北京市社会组织的概况

    (一)数量

    (二)历史发展情况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条例和管理体系

   二 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某些业务主管单位管理负担太重

    (二)某些业务主管单位管理不到位

    (三)某些社会组织政社不分

    (四)某些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生存发展资源

    (五)管理部门担心工商注册的社会组织处于视野之外

    (六)工商注册的社会组织苦于得不到正当名分

   三 社会组织管理中的根本矛盾

    (一)三对悖论

    (二)根本矛盾:治理技术的匮乏和治理风险的忧虑

    (三)传统式治理:庇护—依赖式关系的建立

    (四)延续原因:制度的路径依赖和经验的错误总结

    (五)新的出路:治理方式的创新与对治理风险的合理认知

   四 “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及效果

    (一)核心思路:通过改变治理主体来改进治理方式

    (二)存量脱钩

    (三)增量吸纳

    (四)协调引导

    (五)完善思路:着力加强治理方式的改变

    (六)对比:与深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比较

   五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责:创新社会组织治理方式

    (一)分级吸纳

     1.成立“专业委员会”来对社会组织准入进行咨询和建议

     2.对工商注册的社会组织采取分级认定的形式加以吸纳

    (二)强化问责

     1.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确保社会组织履行既定宗旨

     2.通过外部监督体系强化问责机制

    (三)资源引导

     1.尽快制定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规划

     2.尽快制定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估程序

    (四)价值构建

     1.尽快建立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刊物

     2.以刊物为载体大力宣传社会组织的本土基层经验

     3.党建工作要与社会组织的价值文化建设有效对接

    (五)人才培养

     1.举办“北京社会组织优秀领军人物”评选活动

     2.举办社会组织专职人员的能力建设培训班

   六 “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保障

    (一)继续加强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策指导

    (二)保障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资金和人力支持

    (三)协助“枢纽型”社会组织完成组织文化构建

  主报告四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总体情况

    (一)北京市民间组织基本状况

     1.民间组织的基本概念

     2.北京市民间组织分类和数量

     3.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四种基本类型

    (二)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1.首都功能使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具有独特优势

     2.民间组织国际交往领域逐渐扩大

     3.民间组织国际交往层次较高

    (三)北京市民间组织开展国际交往的成效

     1.配合我国总体外交,发挥民间外交优势

     2.服务北京中心工作,展现改革开放成果

     3.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家“软实力”

     4.提高国际交往能力,促进民间组织自身发展

   二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协调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1.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总体规划需要明确

     2.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管理机制需要改进

     3.民间组织管理的部分法规需要修订

    (二)民间组织国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1.缺乏国际交往需要的各类资源

     2.不同类型民间组织的特殊问题

   三 促进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往活动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交往的重大意义

     1.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民间组织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不可少的活跃力量

    (二)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国际交往的管理协调机制

     1.领导管理机制

     2.规划引导机制

     3.法规保障机制

     4.财政支持机制

     5.税收优惠机制

     6.协调沟通机制

     7.社会参与机制

    (三)培养提高民间组织国际交往能力

     1.稳定民间组织国际交往专业人员队伍

     2.鼓励民间组织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

     3.重点培育优秀民间组织和活动品牌

     4.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民间组织的问题

“社会服务符理创新”是当前社会建设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本书围绕这一主题,就“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参与民生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以及“民间组织的国际交往”等一系列当前北京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学界的较高评价。全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管理研究中心2010年完成的4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组成,具有数据翔实、案例丰富、点面结合、论证严谨的特点。

北京大兴区清源街道办事处:《关于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实施办法》(内部资料)。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以人为本 立足需求——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探索参与式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2009年6月10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民生课题研究组”,北京大兴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访谈录音整理,2009年11月24日。

徐宇珊:《社会组织结构创新:支持型机构的成长》,《社团管理研究》2010年第8期。

赵光勇、陈邓海:《国内“参与式治理”综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communityaction.org.cn/index.asp。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民生课题研究组》:《北京市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访谈录音大兴清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访谈录音整理》,2009年12月7日。

简 介:2012年,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辽宁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与此同时,辽宁省城乡教育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文化事业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省人民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展望2013年,在经济发展方面: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简 介:本书基于对2013年度社会组织的登记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独家、权威、系统发布北京社会组织的最新发展状况,宣传北京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最新政策信息,致力于打造成为展示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特色的重要载体和品牌。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3年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社会组织发展...

作者: 黄江松 于晓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简 介:本书是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成立的“北京社会建设课题组”2015年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了北京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书中利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从社会结构、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地方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北京市2014年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展望了北京市2015年的社会建设前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简 介:北京人口形势和人口发展问题一直被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做出了放开单独家庭二孩生肓、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等决定,是2014年受人关注的人口问题。本书立足于新形势下北京人口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基于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四个重要议...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简 介:本书基于对2013年度社会组织的登记年度检查、等级评估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独家、权威、系统发布北京社会组织的最新发展状况,宣传北京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最新政策信息,致力于打造成为展示北京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特色的重要载体和品牌。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3年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社会组织发展...

作者: 黄江松 于晓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