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5

“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图书

SSAPID:101-5388-2796-66
ISBN:978-7-5097-152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运动 "三部曲"的"第二部"。系作者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运动研究系列之一。作者长期研究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对相关问题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解读,、要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服务。17世纪前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思想发展周期,是把旧神学"独断论"的宗教哲学,重新确立为一种理性形而上学的哲学宗教。18世纪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发展的第二个批判性构建的思想发展周期。是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市民社会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马林韬
编 辑:宋培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5 欧洲哲学

 附件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篇 18世纪世俗主义文化发展的启蒙运动

  第一章 启蒙运动

   第一节 本章的开篇

    (一)

    (二)

    (三)

   第二节 表达资产阶级世俗观念的自然神论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节 公开的唯物主义和战斗的无神论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篇 建立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想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一节 革命前法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

    (一)

    (二)

    (三)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人权宣言》的伟大纲领

    (一)

    (二)

    (三)

   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不同时期的内外矛盾和“革命俱乐部”活动中的政治斗争

    (一)

    (二)

    (三)

    (四)

   第四节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最终结果

    (一)

    (二)

    (三)

    (四)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篇 资产阶级建立世俗文化的真理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发展和终结

  第三章 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文化反思和哲学总结的概说

  第四章 康德三大哲学批判中表现市民文化观念的“真”、“善”、“美”和二元论

   第一节 康德的科学自然观和他生活时代的科学发展

    (一)

    (二)

    (三)

   第二节 康德哲学思想基础的先验方法论(工具论)和二元的对象论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康德表现市民文化观念的“哲学革命”

    (一)

    (二)

    (三)

    (四)

   第四节 康德“三大哲学批判”的概说

   第五节 关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真”

    (一)

    (二)

    (三)

    (四)

   第六节 关于《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七节 关于《判断力批判》中的“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建立统一论的发展

   第一节 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非我—自我和非我同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一)

    (二)

    (三)

   第二节 谢林建立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绝对同一”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世俗化的市民文化观念及其矛盾

   第一节 黑格尔哲学的目的:兼容并蓄地构建一个真理统一论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一)

    (二)

    (三)

   第二节 关于黑格尔对全部历史的哲学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念进行总结和批判的一个概括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黑格尔哲学最鲜明的思想文化标志:“一切真理的内容都是现实的”和“文化乐观主义的哲学思维取向”

    (一)

    (二)

    (三)

    (四)

   第四节 黑格尔以辩证法思想为核心的《逻辑学》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第五节 关于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应用的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概观

    (一)

    (二)

    (三)

    (四)

   第六节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一)

    (二)

    (三)

    (四)

   第七节 黑格尔建立“真理现实性”理论思维的“抽象自由”批判和对法国大革命的哲学总结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八节 黑格尔“国家学说”中的理性思维及其庸俗性表现的内在矛盾性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九节 对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的简评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十节 康德和黑格尔不同取向的哲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

    (二)

    (三)

    (四)

  第七章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终结

   第一节 费尔巴哈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二节 费尔巴哈思想发展的三部曲:“神性”、“理性”、“人性”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费尔巴哈人本论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

    (二)

    (三)

   第四节 费尔巴哈“异化论”的神学批判和“爱”的“新宗教”

    (一)

    (二)

    (三)

   第五节 费尔巴哈建立世俗“新宗教”的哲学文化批判

    (一)

    (二)

    (三)

    (四)

   第六节 费尔巴哈“新宗教”的伦理形而上学

    (一)

    (二)

    (三)

   第七节 费尔巴哈整体社会文化观的二元论矛盾

    (一)

    (二)

    (三)

    (四)

 第四篇 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法哲学基础的自由经济理论和个人主义哲学

  第八章 本篇引言

  第九章 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遗产和文化矛盾

    (一)

    (二)

    (三)

    (四)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个人主义哲学文化矛盾的批判

   第一节 “个体性原则”和“个人主义哲学”的辩证

    (一)

    (二)

    (三)

   第二节 “个人主义哲学”文化矛盾的“布登勃洛克定律”

    (一)

    (二)

    (三)

   第三节 “个人主义哲学”的非普适性批判

   第四节 “个人主义哲学”批判的“新个人主义哲学”批判

    (一)

    (二)

  结语

在《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三部曲)第一部《“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中,讲述了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发展的第一个批判性构建的思想发展周期,在形成新思想体系构建的文化形式上,最终不过是把旧神学的宗教哲学重新确立为一种所谓理性形而上学的哲学宗教。这一思想时期的文化结果,就是人们通常所说欧洲17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里,在人们思想领域形成了“莱布尼茨—沃尔夫”形而上学体系的“新独断论”统治。这其实也是大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贵族建立起权贵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后,在思想文化形态上趋于保守化和教条化,并形成了对自由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新禁锢的一个文化发展时期。因此,自由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还须要进一步突破这种“新教条”的束缚,并进入一个新的文化革命阶段。这个新的文化革命阶段,就是18世纪以来,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革命这样一个文化构建的发展时期,也即本书《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第二部)的《“第二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革命》,将要展开的所谓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发展的第二个批判性构建的思想发展周期的思想内容。这一时期也是自由主义的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思想启蒙运动促进和形成了这一时期自由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并最终导致建立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关系和理想王国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德国的古典哲学则被认为是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总结。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文化思想特征,一是以康德批判哲学的“哲学革命”形式,彻底地清理和批判了一切形式的形而上学独断论(或教条主义)的思想统治,二是黑格尔以辩证法的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被称为是市民资产阶级文化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古典主义哲学的开启者康德把哲学的对象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部分,并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有两样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在这个基础上,康德又以他确立的辩证逻辑的思想武器,建立了他的三大哲学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的第一哲学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讲的是对自然事物(真)的认识论问题,并以“二律背反”的辩证逻辑清理和批判了一切形式的独断论,认为人的认识能力(知性)是有限的,永远不可能认识作为自然本体的那个“上帝”,所以“上帝”是不可知的;康德的第二哲学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讲的是人们社会伦理(善)的实践理性问题,并表示,上帝作为人们的道德立法又是不可没有的,为了保持人们对道德命令的敬畏之心,因此还必须假设“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康德的第三哲学批判《判断力批判》,讲的是人类美学的问题。康德的三大哲学批判被认为是表现他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市民文化观念的“真、善、美”和二元论哲学的思想体系。康德二元论哲学所表现的正是他的哲学自身和他那个时代的矛盾。但尽管这样,康德还是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哲学的统一体系,这一切的表现就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努力地把一切自然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确立为一种可以在美学艺术的形式中来展现并唤起人们美好生活激情的东西。但康德哲学的美学形式论的统一性努力却是勉为其难和软弱无力的,所以又被黑格尔称为是“稻草人”式的。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统一性构建,在康德之后,又经历了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和谢林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发展,最后是黑格尔在批判、改造和继承了康德辩证逻辑体系的基础上,主要在从精神哲学到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所谓真理统一性方面,以客观唯心主义的形式而完成了作为市民资产阶级社会观念的一个庞大哲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可以说,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思想文化观念,作为一个完整哲学思想体系的构建,是在黑格尔那里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而达到了它的顶峰。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那些大思想家和大哲学家们,在论及人的自由权利及人们自由权利普遍化的社会真理时,都无不把个人的财产所有权看作是人们最基本的自由权利或人权。黑格尔还把这看作是真理现实性的具体体现和法哲学(即社会哲学)基础。然而,一切真理又必须是现实性和普遍性的统一。那么,自由真理的普遍性或人们财产权利的普遍化又将怎样来体现和实现呢?对此,黑格尔不仅把他所谓“绝对精神”(自由主义真理)的现实性确定为人们的私有财产权,还把真理普遍性即人们财产权利的普遍化确立为,在资产阶级自由国家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下可以不断地实现的历史过程。黑格尔还以其充满辩证法的理论来证明,自由资本主义“自平衡”演绎的历史逻辑将会最终实现人们自由财产权利的普遍化。然而,自由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却使黑格尔主义不可避免地流产了。首先对黑格尔主义展开思想批判的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却不那么辩证,并陷入了整体社会文化观的二元论和道德形而上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把真理确定为价值理想目标和历史运动过程相统一(即“目标论—过程论”)的历史辩证法思想给予了很高评价,并认为整个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第一次达到了它的顶峰”。但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批判了黑格尔真理观的绝对精神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念论的神秘主义。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不是按照现实的历史逻辑来推演真理,而是按照一个杜撰的精神逻辑来演说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这也正是黑格尔体系最终不能正确地解决历史发展的自由真理(即他所谓个人财产权利的普遍化发展)问题,并最终陷入矛盾和流产的根本原因。因此,本书在论及以上的内容时,还特别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财产自由观和个人主义社会哲学的思想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批判和解析。黑格尔主义流产之后,整个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发展就进入了我们称为西方自由主义文化革命的“余波期”,即全书第三部《“余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对传统自由主义反思批判的思潮和学说》将要分析的内容,也即我们所谓表现为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潮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批判解构和非体系化、狭义化的发展时期,并且,再也没有了任何完整的体系化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相对主义、解构主义的文化思想路线,最终陷入了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另外,黑格尔之后,真正确立起一个完整科学文化思想体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1。

冒从虎等:《欧洲哲学通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商务印书馆,1961。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

《狄德罗哲学选集》,商务印书馆,1983。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1959。

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下),商务印书馆,1964。

霍尔巴赫:《健全的思想》,商务印书馆,1966。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康德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

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

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64。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78。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商务印书馆,1976。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78。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

黑格尔:《逻辑学》(上、下),商务印书馆,1966。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黑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黑格尔:《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

杨一之:《康德黑格尔哲学讲稿》,商务印书馆,1996。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三联书店,1959。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1984。

许俊达:《费尔巴哈神性—理性—人性三部曲》,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商务印书馆,1974。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三联书店,1997。

克劳斯·施略特:《托马斯·曼》,三联书店,1992。

《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