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

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与预测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China's Economy (2007)

SSAPID:101-5379-9687-95
ISBN:7-80230-372-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册书的内容有“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它们由一系列权威研究报告组成,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每一年度有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
编 辑:邓泳红;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2007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深化改革,规范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和投资行为(代前言)

 法律声明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二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 2007年宏观经济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过度投资引致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2.打破经济运行中的不良循环链

    3.解决好地方政府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响应问题

    4.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四 政策建议

    1.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2.着力调整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比例关系

    3.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发挥好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

    4.加强金融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

    5.政府职能到位,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6.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划分

    7.将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座谈会”综述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座谈会”综述

   一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二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

    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势强劲

    3.居民消费平稳增长,农村市场消费明显回升

    4.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加大

    5.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6.市场价格平稳

   三 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投资增速偏快,会导致未来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2.贸易顺差创出新高,对外贸易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大,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3.粗放型盲目扩张所造成的能耗、环保压力继续增大,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趋势

    4.地方政府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响应问题需引起重视

   四 做好2007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建议

    1.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积极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投资、消费协调发展

    3.通过促进进口、降低出口退税率和改变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等多种措施改善外贸不平衡状况

    4.通过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减少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5.抑制少数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是当前宏观调控要着力解决好的问题

   五 2006年及2007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综合预测篇

  把握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的多阶段性特点

   一 本轮经济周期中三次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

   二 以往周期中宏观调控是一次性的

   三 本轮周期中宏观调控呈现多阶段性特点

   四 政策含义

  2006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及2007年经济发展环境的分析与展望

   一 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二 2006年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调控成效的基础尚不稳固,存在着反弹的可能

    (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三 对全年及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总体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世界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供给特别是主要生产资料供给和资金供给比较充裕

    (四)需求特别是投资和出口需求仍将较为强劲

  2006~2007年经济运行特点分析与展望

   一 2006年经济运行特点分析

    1.经济增长高位趋稳

    2.投资增长高位回落

    3.消费进一步活跃

    4.外贸顺差持续扩大

    5.物价涨幅较低

    6.工业企业利润增加,效益提高

   二 2007年经济走势展望

    1.外汇储备规模偏大,增长偏快

    2.货币总量偏大,增长偏快

    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景分析

   一 2006年宏观调控的初步成效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带动工业生产小幅减速

    2.货币信贷增速小幅放缓,新增贷款开始出现同比少增

    3.利率、税收等经济手段初见成效,房地产市场需求降温

    4.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消费市场保持旺势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高,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和宽松的资金使投资反弹可能性继续存在

    2.外贸顺差不断创出新高,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宽松局面尚未改变

    3.粗放型盲目扩张所造成的能耗、环保压力继续增大,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趋势

   三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情景分析

    1.稳定较快增长情景(GDP增长9.5%)

    2.保持高速增长情景(GDP增长10.5%)

    3.经济明显减速情景(GDP增长8.5%)

  2006年国民经济预测和2007年展望

   一 2006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 2007年经济展望

   三 对2007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建议

  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及2007年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一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二 2006年经济呈加速增长态势的原因及全年预测

   三 2007年: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

  2006年经济增长预期调整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 国内外相关机构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良好

    (一)国内外相关机构第三季度调高全年增长预测值

    (二)相关景气指数表明经济仍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1.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信心指数均高于上年同期

     2.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提高

     3.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大幅上升

     4.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基本稳定

   二 对2006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结果*

    1.ARIMA模型预测结果

    2.VAR模型预测结果

   三 200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分析

    1.未来国民经济增长呈现高位向下微调特征

    2.物价将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

    3.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2006~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一 频带方法选择我国的景气指标

    1.景气指标的频带分析选择方法

    2.频带分析法选择一致指标

   二 我国的一致指数

    1.一致合成指数

    2.一致扩散指数

   三 2006~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2.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3.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4.进出口总额增长趋缓

    5.货币供给和信贷逐步回落

    6.物价水平小幅上升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1.控制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

    2.改善分配关系,增强消费能力

    3.协调本币与外币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4.疏导过剩流动性,控制信贷增长

    5.双向物价压力并存,缓解结构矛盾

  2006~2007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和预测*

   一 当前经济景气状况分析和经济周期的总体态势判断

   二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分析

    1.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再次“过热”,但近期已出现减速迹象

    2.居民消费在新的增长区间内平稳增长,近期有“趋热”苗头

    3.对外贸易增速放缓,进出口之间的增长缺口缩小

    4.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速上升较快,虽然处于正常区间,但需注意“趋热”苗头

    5.物价水平比较稳定,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三 宏观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回落,但下降幅度不大

    2.投资增长进一步放缓

    3.消费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4.外贸出口增长继续回落,进口增长小幅上升

    5.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在适度区间内小幅回落

    6.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四 政策建议

    1.密切关注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反弹,保持投资的稳定协调增长

    2.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投资、消费协调发展

    3.改变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促进外需与内需协调发展

    4.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政策分析篇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 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

   二 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

   三 控制信贷市场

   四 实现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五 推动生产结构升级的实质进展

   六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5~2007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一 2006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析

    1.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手段的应用

    2.宏观经济调控税收政策手段的利用

    3.宏观经济调控行政政策手段

   二 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响应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2.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微观经济主体利益与国家行政利益出现矛盾

   三 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效果的思考与建议

    1.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应该适当调整事权与财权的关系

    2.宏观经济调控应该更多地运用宏观手段,适当减少微观手段和行政手段

    3.土地是我国最短缺的资源之一,应该尽快制定出台更加透明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收入应该纳入国家专用账户,由国家财政统一管理,改变过去由地方政府在国库外的使用方式

    4.房地产价格控制政策需要进一步改进

    5.适当小幅多次上调利率,是当前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出路

    6.适当加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和继续有选择地降低出口退税率,是降低外贸顺差过大的可选择的出路

  宏观经济形势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作用的分析

   一 2006年宏观经济指标走势分析

   二 土地政策在本轮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1.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2.土地政策调控的目标及实际调控效果

    3.土地调控的作用机理与实际情况分析

   三 土地调控的特点及建议

  对我国投资增长与投资率的分析

   一 投资增长较快的原因

    1.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促进了投资增长

    2.2005年6月以来的信贷政策保证了投资快速增长

    3.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必然加大投资

    4.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较快

   二 我国投资是否“过热”

    1.从总体上看投资增长是否引起投资要素和居民消费品的供应紧缺

    2.看目前建设的项目对未来市场的冲击情况

    3.结论

   三 我国的投资率是否“过高”

    1.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消费率下降的阶段

    2.我国的统计不能准确反映消费和投资的比率

    3.正确看待消费和投资的比率

  2006~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 2006年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分析

    1.宏观基本数据喜中有忧

    2.2006年应特别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

    3.2006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将比上半年减缓

   二 2007年宏观经济预测及政策建议

    1.2007年宏观调控应明确从紧、治热

    2.宏观调控措施应统一协调、综合配套

    3.深层次改革要落到实处

    4.对2007年经济形势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6~2007年*

   一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经济波动形态与经济增长趋势

    2.凯恩斯主义研究路线及其投资需求管理含义

   三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论

    1.稳健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

    2.汇率均衡化调整过程中的政策目标算术

 专题研究篇

  深化改革 构建农村的和谐社会

   一 必须把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结合

   二 必须把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相结合,尤其是着力于中央和省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县级综合配套改革,否则农村改革无法真正深化

   三 农村自身的改革要着力于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一)制度建设

    (二)组织创新

  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几点分析

   一 工业增长的速度与结构

   二 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三 能源供求问题

  2006年我国外贸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06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二 2006年我国外贸运行呈现出的特点

    (一)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

    (三)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地位加强

    (四)对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快速增长

   三 当前外贸运行存在的问题

   四 外贸新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评析

    (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宏观效应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特定行业的影响

     1.煤炭:短期内出口将受抑制

     2.钢铁:出口冲动短期恐难改变

     3.重大技术装备:获较好发展环境

     4.纺织业:影响较明显

   五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有利方面

     1.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仍十分有利

     2.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我国外贸继续发展

     3.我国社会总投资将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比较高的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

     4.我国经济的外向度比较高,将继续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发挥优势

    (二)值得关注的因素

     1.全球经济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应对任务仍然艰巨

     2.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3.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有些将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 劳动供求的总量矛盾正在缓解

   二 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三 劳动力成本优势还保持多久

  2006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07年预测

   一 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二 2007年的就业形势展望

   三 2007年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1.保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促进就业的增长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4.认真做好就业立法工作,建立和健全三方协商的机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5.反对就业歧视,实现公平就业

    6.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实现体面就业

    7.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和谐就业

  当前国内消费形势与增进我国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 当前国内消费形势

    (一)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加速

    (二)消费率偏低并呈现下降的趋势

    (三)消费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四)收入政策效果不佳,消费增长低于收入增长,低收入户的收入与消费增长严重滞后,消费倾向偏低的状况依然存在*

    (五)开拓农村市场效果不佳

   二 增进我国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中国的消费政策体系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

    (三)切实增加居民收入,阻止收入增幅下滑的局面,这是保障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基础

    (四)消费信贷政策方面,加快推进消费信贷,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适当增加消费信贷的贷款消费对象

    (五)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引导产业投向,优化产业结构

    (六)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营造绿色消费文化

    (七)建立民族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八)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消费

    (九)通过转移支付体系,减轻农民消费负担,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十)提倡诚信经营,严惩违法行为

     1.加快立法,构建“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2.重视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3.借鉴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的做法,建立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

     4.鼓励金融中介机构对消费者的信用等级进行评级,并且逐步形成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十一)促进中国汽车消费的具体政策建议

     1.尽快建立和完善消费政策体系将是今后中国汽车消费政策的重要工作

     2.对于中国汽车消费政策,不能采用一刀切

     3.汽车消费政策应该配合汽车产业政策

    (十二)对促进住房自有的政策建议

     1.将政策目标集中在首次购房者身上

     2.减少供给面、增加需求面的资助

     3.构造完善的住房自有促进政策体系

     4.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金融的完善

  2006~2007年我国经济税收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与看法

    (一)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外部硬约束条件收紧

    (二)固定资产投资失控,加剧产业结构失调

    (三)进出口增长方式不科学、不合理,对外贸易失衡

   二 关于目前财政税收形势与经济形势关联度的分析与看法

    (一)2006~2007年财政税收形势发展趋势比较乐观

    (二)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是最基本因素,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税收增长

    (三)税收参与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尚需发挥综合功能体系作用

   三 2006年经济税收运行分析及2007年预测

   四 有关建议

    (一)构建中长期稳定、较快的经济增长政策支持机制

    (二)落实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加快改革步伐,深化税改与金融外贸体制改革

    (三)强化宏观调控,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

    (四)继续稳定三农政策,建立和扩大农村商品经济市场

    (五)加强研究国际经济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六)转变税收增长方式,建立税收综合功能体系

  城市化、政府干预及宏观政策选择

   一 城市化改变了资金流向和资源配置偏向

    1.城市化与资金流向的转变

    2.城市化中的资源配置

   二 政府干预下的城市化“加速”和“风险”积累

    (一)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资产价格上涨

    (二)地方政府担保下的资金和景气

    (三)“风险因素”的累积

   三 宏观后果和政策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生产率

   一 引言

   二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估计结果

   三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的影响

    (一)必然会导致人们收入差距扩大

    (二)以牺牲当前消费为代价,不符合人本理念,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四)不利于我国进一步的开放,也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压的根本原因

    (五)通过投资高增长,而不是通过生产率提高,所取得的国际经济地位会比较脆弱

   四 政策建议

    (一)坚持以生产率的提高来指导经济发展全局,而不是仅以GDP增长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

    (二)央行应尽早启用利率手段,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三)仍然采用谨慎的汇率政策

    (四)优化税率结构,加大对教育与科研的投入

  需求旺盛不改价格波动下行

   一 2006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综述

    (一)消费需求更为旺盛

    (二)国内产量强劲增长

    (三)进出口贸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四)市场价格小幅上升

   二 2007年生产资料市场趋势展望

   三 重要生产资料市场走势展望

    (一)能源类产品供求趋向宽松,价格水平波动下行

    (二)黑色金属供应压力增强,市场行情不容乐观

    (三)有色金属投机泡沫破灭,价格剧烈振荡

    (四)汽车产销进一步增长,价格继续走低

    (五)建材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低位运行

    (六)化工市场供需大体平衡,价格升降并存

    (七)农业生产资料供需平衡,价格较为平稳

  2006年中国消费品市场综述和2007年的展望

   一 2006年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城乡消费市场的总体规模的扩张速度在加快

    (二)消费市场的细化不断深入,而不同社会阶层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农村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四)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在加快

   二 2006年消费品市场的预测

   三 2007年消费品市场所面临的大环境和基本走势

   四 相关的政策建议

  中国电力行业周期波动分析与展望*

   一 电力行业景气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二 电力行业景气指标系统的建立

    (一)景气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二)电力行业的一致指标

    (三)电力行业的先行指标

    (四)电力行业的滞后指标

   三 电力行业景气指数及波动的分析

    (一)电力行业景气指数的建立

    (二)电力行业景气分析

   四 2007年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2007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政策建议

 财政金融篇

  2006年上海证券市场回顾与2007年展望

   一 2006年上海证券市场回顾

    (一)影响证券市场的宏观面和政策面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市公司业绩提升

     2.股权分置改革收官,新《公司法》和《证券法》正式实施,奠定了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3.QFII松绑,审批明显提速

     4.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加快步伐

    (二)一级市场融资情况

     1.新股快速扩容

     2.定向增发掀起高潮

    (三)A股股票行情综述

    (四)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1.债券发行情况

     2.国债市场走势

     3.可转债市场重新复苏

    (五)基金市场的发展状况

     1.封转开预期刺激封闭式基金大幅上涨

     2.开放式基金发行创新高

     3.货币市场基金遭遇流动性风险

    (六)权证市场的发展状况

   二 2007年上海证券市场展望

    (一)A股市场第四季度及2007年行情展望

    (二)债券市场展望

    (三)股指期货将对基金的运作和产品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1.为开放式股票基金建仓提供了重要工具

     2.股指期货将丰富基金产品

  2005~2006年资本市场回顾与2007年展望

   一 2005~2006年国际资本市场回顾

    (一)股票市场回顾

    (二)债券市场回顾

   二 2005~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

    (一)中国股票市场回顾

    (二)中国债券市场回顾

    (三)中国基金市场回顾

   三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一)资本市场运行环境展望

     1.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根基

     2.人民币升值将给的资本市场带来关联性的繁荣

     3.资金供给充裕,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为资本市场繁荣带来巨大的动力

    (二)资本市场行情展望

     1.股票市场

     2.债券市场

     3.基金市场

    (三)资本市场改革展望

     1.股权分置改革圆满完成,资本市场走势成为“晴雨表”

     2.交易制度的改革:融资融券制度已经实施,T+0交易有望复出

     3.交易产品的创新:股指期货有望推出,其他衍生产品也正在酝酿之中

     4.新股发行已经重新启动,新老划断将稳步展开

     5.新的会计准则带来新的投资机遇,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将有较大变化

     6.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板发展规范,潜力越来越大

     7.适时适度推进资本市场开放

 台港澳经济篇

  台湾经济预测

   一 前言

   二 对外贸易畅旺

   三 民间消费审慎保守

   四 投资低迷

   五 公共支出负成长

   六 消费者与趸售物价变化反向变化

   七 金融市场概况

   八 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

   九 经济预测

   十 主要不确定因素

  台湾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经济近况分析

    (一)总体经济呈现“外热内冷”态势

    (二)对外贸易与内外投资较为活跃

    (三)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服务业增长动力不足

    (四)金融、财政状况

    (五)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

   二 前景展望

  香港经济近况和展望

   一 整体经济近况

    (一)对外贸易

    (二)本地内部需求

    (三)劳工市场

    (四)价格走势

   二 2006年全年经济增长估计

   三 香港经济中期展望

   四 经济结构转型以面对挑战

   五 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模式在演变中

    (一)香港的新品牌价值

    (二)香港成为更重要商业及金融中心的新机遇

    (三)香港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六 国家“十一五”规划下香港所扮演的角色

    (一)贸易、物流及航运中心

    (二)国际金融中心

    (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四)专业服务

    (五)人才培训

    (六)旅游

  澳门经济分析与预测

   一 澳门地区总体经济态势

    (一)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

    (二)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三)人力资源市场呈高就业率

    (四)通货膨胀率有所攀升

    (五)旅游博彩业持续增长

    (六)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期

    (七)货物进出口贸易呈现波动

   二 澳门地区经济的年度预测与分析

    (一)外部经济有利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总体经济延续平稳的增长势头

    (三)失业率降低,人力资源短缺

    (四)需认真面对通货膨胀

    (五)博彩旅游业上升,酒店业竞争加剧

    (六)房地产市场上升,建筑业需求旺盛

 国际背景篇

  2006~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一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前景

   二 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

   三 国际商品价格与多边贸易谈判走势

   四 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走势

 编委会组成人员

 后记

 附录 统计资料

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国家统计局2006年进度统计数据(1~8月份)。

商务部商务统计数据(1~8月份)。

人民银行2002~2006年金融统计数据。

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Christiano,L.J.,& itzgerald,T.J.,2003,“The Band Pass Filter”,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44,435-465.

Croux,C.,Forni,M.,& Reichlin,L.,2001,“A Measure of Comovement for Economic Variables:Theory and Empirics”,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83,232-241.

Forni,M.,Hallin,M.,Lippi,M.,& Reichlin,L,2001,“Coincident and Leading Indicators for the Euro Area”,The Economic Journal,111,62-85.

Rua,A.,& Nunes,L.C.,2005,“Coincident and Leading Indicators for the Euro Area:A Frequency Band Approa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21,503-523.

张为民等:《人口变动预测》,载田雪原、王国强主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发展问题》,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第91~128页。

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劳动供求形势与趋势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5期。

德克斯特·罗伯茨:《工资成本上升何以让中外企业转变在华经营模式?》,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3月27日。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年。

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年。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中国网,2006年3月24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05jybg/1164325.htm。

Kyung-Hwan Kim,2004,“Housing and the Korean Economy,”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13,321-341.

Lea,Michael,2000,“The Role of the Primary Mortgage Mark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uccessful Secondary Mortgage Market,”IFM Publications Reference No.IFM-121.

Liu Hongyu,Yun W. Park and Zheng Siqi,2002,“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using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Review 5 (1),40-60.

陈吉刚:《欧美日汽车法规简介》,《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第3期。

王雷、王代敬:《西方国家消费政策的演变过程与启示》,《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第4期。

李玉珍:《消费文化与政府的消费政策选择》,《财贸经济》2003年第1期。

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二〇〇五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秦宛顺、钱士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实证研究》,工作论文,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

中国债券信息网(www.chinabond.com.cn)。

中国国债协会(www.ndac.org.cn)。

中国证券网(www.cnstock.com)。

聂庆平:《中国证券市场2005年回顾和2006年展望》,和讯博客。

李婧:《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中国债券信息网。

董德志:《2006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回顾与后期展望》,中国债券信息网。

贾英姿、卢遵华:《中国国债市场半年分析报告》,中国债券信息网。

林晟:《Morningstar:2006上半年基金市场回顾》,全景网财经网站。

仇彦英:《天相投资估值天翻地覆新会计制度下谁将受益》,雅虎网财经频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中国网。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8月9日《上海证券报》。

冯科、洪振挺、高艳青:《2006中国资本市场四大展望》,《新经济》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