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4

引证文献

6 !

参考文献

46

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图书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2007)

SSAPID:101-5376-8369-83
ISBN:978-7-80230-496-3
DOI:
ISSN: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 产业

[内容简介] 2007年的文化蓝皮书继承了近几年来的文化蓝皮书的优点,具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系列的各种特性,即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不仅如此,本书还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本书对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趋势、发展思路等做出了预测。此外,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在行业报告、区域报告和个案研究等方面,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研究和分析也更加深入和透彻。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蓝皮书
编 辑:曹义恒;孟繁红;范广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课题组

 总报告

  走进“十一五”: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综合与新视野

   一 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基本判断和主要特点

    (一)首次经济普查结果发布,文化产业总量不大,但是结构趋于合理

    (二)文化消费继续平稳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新兴消费形式不断涌现

    (三)数字化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电子消费终端发展迅猛,新娱乐时代来临

    (四)产业链条上移,内容原创备受重视,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水平实现历史性的提升

    (五)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东部文化产业战略升级,产业布局开始形成,产业发展形成合力,东、中、西部各显特色

    (六)“走出去”战略初显成效,文化贸易逆差形势有所扭转

   二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尽管文化消费热点迭出,但是总量过低,基本面仍然比较沉寂,多种原因制约了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

    (二)经济普查凸显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战略性短缺”,市场开放不足使得文化体制改革成果难以检验,产业发展步伐不快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战略雷同,可能落入产业发展的陷阱

    (四)发展冲动巨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政策供给不足,监管手段滞后,发展环境不顺

    (五)文化产业发展高潮的兴起与理论研究的落后形成落差,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机制落后于发展现实需要的状况日益突出

   三 预测与建议

    (一)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三)适应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汇流的发展趋势,实行体制和政策的综合创新,形成跨产业、跨部门的发展合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正确认识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加快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六)全面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未来的文化艺术消费者和创造者

 宏观视野

  2005年全国文化工作发展概述

   (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二)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增幅较大,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显著增加

    1.2005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比2004年增加21亿元

    2.对西部投入比重略有下降,全国农村人均年财政投入仅1.27元

    3.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显著增加

   (三)实施精品战略,文化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显著成就

   (四)狠抓“四基”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五)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

   (六)加强政策支持和典型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七)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和统一大业,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八)拓展保护工作范围,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九)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探析

  文化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一 传媒体制改革如何正确处理公共性与产业化的关系?

   二 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如何“转企”?

   三 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如何破解“三大难题”?

   四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监督体制如何构建?

   五 文化市场如何破解“条块分割”的难题?

  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回顾与展望

   一 消费市场发展概述

    (一)城市居民消费的总体表现

     1.消费领域不断扩展

     2.消费结构升级优化

     3.消费热点变换更迭

    (二)新兴产品消费推动文化消费

     1.电脑消费市场的增长

     2.手机迅速普及,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必备品

     3.数码类产品市场空间快速提升

   二 文化消费市场扫描

    (一)传统媒体接触形成定势,新媒体影响力渐强

    (二)休闲消费、旅游成为重头戏

    (三)教育消费扩大,喜忧并存

    (四)体育消费有待提升

   三 结语

    1.文化产品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的市场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2.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足

    3.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削弱了居民文化消费支出

 专家论坛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几个问题

   一 目的和意义

    1.“广告”效应

    2.“杠杆”效应

    3.“基础”效应

    4.“导向”效应

   二 风险和对策

   三 资助原则和资助对象

    1.社会收益最大化原则

    2.改善产业素质原则

    3.提升国际竞争力原则

    4.促进良性循环原则

   四 资助类别、方向和领域

   五 资助方式和组织管理

  把香港创业板打造成内地创意产业的国际跳板

   1.香港的“双重创新”道路

   2.香港金融市场的优势

   3.创业板的特色

   4.创业板市场概况

   5.内地创意产业在香港上市的机遇

  “双重怪圈”蹂躏下的我国动画产业

   一 进口动画片冲击下的“经济怪圈”

    1.动画片的“可复制性”

    2.“经济怪圈”的表象

    3.“经济怪圈”的恶果

   二 进口动画片冲击下的“文化怪圈”

    1.动画片的“文化属性”

    2.“文化怪圈”的表象

    3.“文化怪圈”的恶果

   三 “经济怪圈”与“文化怪圈”的相互作用

  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

   一 什么是艺术授权?

   二 艺术授权产业的发展

   三 艺术授权的模式

    1.产品授权

    2.数字授权

    3.画作授权

   四 艺术授权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五 艺术授权产业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六 艺术授权公司案例

 行业报告

  2006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一 引言:继续高走的中国电影

   二 电影产业环境

    1.电影管理政策微调

    2.宏观层面的文化规划

    3.知识产权保护

   三 电影制作

    1.电影产量再创新高

    2.三种主要电影类型

    3.四种制作模式

    4.定型化的大片模式

    5.小片黑马

    6.市场化的中等制作

    7.日趋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模式

   四 电影发行

    1.电影发行市场基本格局

    2.“制、发、放”的原始整合

    3.电影发行专业性提高

    4.营销更加成熟

    5.海外市场发行能力增强

   五 电影放映和其他消费市场

    1.院线:整合重组

    2.影院:升级新建

    3.票房:高速增长

    4.进口片:重现强势

    5.海外市场及其他电影消费市场:空间拓展

    6.新媒体市场:方兴未艾

   六 结语:问题与发展思路

    1.存在的问题

    2.发展的思路

  加快发展出版产业,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

   一 2005~2006年出版业发展状况

   二 2005~2006年图书出版业主要发展热点

    1.新华传媒成功上市,出版体制改革获得新进展

    2.教材招标全面扩大,成为影响中国出版业的最大变革

    3.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成亚洲最大书展,“走出去”战略获历史性突破

    4.第三极书局开张,国有书业与民营书业正面竞争,引发图书价格大战

    5.反伪书与反商业贿赂,书业市场规范化面临考验

   三 加快发展出版产业,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

    1.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各类出版单位的企业化转制

    2.大力发展民营和外资出版物经营企业

    3.大力发展民营中小出版物策划企业,使其以创意、创新、创造的力量,增添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

  开局之年 和谐之旅

   一 2006年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概况

    (一)电影产业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二)广播电视产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

   二 开创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新局面

    (一)公共广播的国际经验:英国BBC最新发展动态

    (二)我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2006年的新进展

     1.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发展情况

     2.农村电影放映等的发展情况

   三 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突破与发展

    (一)数字技术的影响

    (二)他山之石

    (三)2006年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情况

   四 几点思考

    1.关于深化体制改革

    2.关于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实现方式

  2006年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一 2006年宏观广告市场综述

    (一)2006年宏观经济健康发展拉动广告业持续提升,总体增幅放缓

    (二)2006年政策环境对广告市场发展的影响

     1.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

     2.境外动画片黄金档禁播令生效

    (三)2006年热点事件对广告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 聚焦广告市场三大主体,把握广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一)2006年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比拼系统营销力,更加注重营销推广费用在各营销环节的均衡分配

     2.广告主营销策略重心回归本源,产品、渠道受重视

     3.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更加看重对销售效果的促进

     4.地方性、专业性媒体及户外媒体为广告主所倚重,户外、电视及新媒体的广告投放持续升温

     5.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影响广告投放

    (二)2006年媒体总体经营态势及现状

     1.各媒体增幅均放缓,电视增幅最大,电台、户外高速增长势头放缓

     2.政府持续整治户外广告,国际资本抢占中国户外广告市场

     3.新媒体市场增长迅速,网络、分众等新媒体呈现中心化态势

    (三)2006年广告公司总体经营态势及问题、挑战

     1.跨国广告集团资本运作推进国内广告市场洗牌

     2.广告公司规模化运作,内部沟通削弱,媒体压力加大

   三 2006年广告市场变局两大关键驱动

    (一)资本发力加快广告市场格局盘整

     1.以资本为驱动,拓展业务领域

     2.资本的逐利性进一步导致广告公司规模化、集团化扩张

     3.资本运作提升本土广告公司管理运作的规范性

     4.资本成为突围当下的竞争胶着态势的主导动因

    (二)反思生存的根本——广告市场数字化变局*

     1.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

     2.广告市场的改变

  2006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

   一 数字内容产业的概念与产业结构

    (一)概念的普及和陈述

     1.国际上,数字内容产业在国家层面上的归类多种多样

     2.数字内容产业所涵盖的领域也是不断变化的

    (二)数字内容产业群

     1.控制系统

     2.创造与生产系统

     3.销售系统

     4.技术支持系统

     5.经济支持系统

     6.数据收集系统

   二 数字内容产业政府管理与政策

    (一)宏观政策与管理

     1.国家整体战略定位

     2.中央各部委对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态度

     3.地方政府对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二)针对细分行业的政策与管理

     1.网络游戏推进与监管并行

     2.动漫产业政策态度比较积极

     3.数字影视与数字音乐

     4.数字出版政策集中于网络出版和版权问题

     5.数字学习并没有明确的产业概念

    (三)数字内容产业管理与政策分析

     1.多部门管理,自下而上

     2.宏观管理规划还没有细化

     3.经济计划部门和统计部门没有将其列为独立的行业

   三 数字新媒体的发展

    1.数字化内容的大规模生产

    2.数字传媒的分化和融合,媒体版图正在重构

    3.新的受众形态正在发育,呼唤新的商业模式

    (一)有线数字电视

     1.有线数字电视进入“后平移时代”

     2.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类型

    (二)地面移动数字电视

     1.各城市竞相发展地面移动数字电视

     2.地面移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

    (三)移动多媒体广播

     1.移动多媒体广播处于试验阶段

     2.信息与节目——移动多媒体广播内容模式

    (四)直播卫星电视

    (五)移动通信媒体

     1.面向3G:移动通信运营商向移动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

     2.移动增值业务市场庞大,出现了新的热点业务

    (六)互联网

     1.网络

     2.终端

     3.市场

    (七)IPTV

     1.IPTV是固网运营商新的增长点

     2.IPTV的业务类型

   四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

    (一)数字音乐

     1.数字音乐的产业结构

     2.数字音乐的发展现状

    (二)数字影视产业

     1.产业核心概念与产业结构

     2.产业发展现状

    (三)数字游戏产业

     1.产业结构

     2.产业发展现状

    (四)电脑动画

     1.电脑动画的价值链

     2.发展现状概述

    (五)数字出版

     1.数字出版的业务结构

     2.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六)数字学习

     1.数字学习的价值链

     2.发展现状

   五 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反思

    (一)技术变革压力转嫁内容市场后,技术和内容的协调发展问题

    (二)不同背景的市场主体踊跃投身数字内容产业后,资质认证和行业准入问题

    (三)技术融合改变传统格局后,政府多头管理和融合管理的问题

    (四)“产消合一”革新生产消费方式,数字技术助燃“草根文化”

    (五)数字内容消费模式尚未成型,市场规模较小

    (六)版权的法律规范和界定尚不明确,交易规则体系刚刚发育

  2006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现状与政策

   一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定位与发展背景

    (一)产业定位

    (二)国外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格局

   二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市场规模分析

     1.动漫产业

     2.游戏产业

    (二)产品分析

     1.动漫

     2.游戏

    (三)企业分析

     1.动漫

     2.游戏

    (四)产业政策分析

     1.动漫产业政策

     2.游戏产业政策

   三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一)主要问题

    (二)发展思路

     1.始终坚持走民族原创的发展道路

     2.既要遏制盲目发展冲动,又要营造相对稳定宽松的发展环境

     3.加强理论和学科建设,建立国家动漫游戏学院,培养领军人物

     4.整合产业链条,以新技术新平台作为民族动漫游戏发展的突破口

  2006年中国音像产业报告

   一 2005年音像产业发展状况

    (一)产值大幅度增长

    (二)高科技促进音像载体的变化,直接带来产值增长

     1.音频载体的变化

     2.视频载体的变化

     3.音像载体的变化促进了产值增长

    (三)音像制品的品种和价格

     1.品种

     2.价格

   二 音像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利益的冲突:盗版、免费下载和不讲诚信

    (二)体制的冲突:国有音像出版社和民营音像企业的力量消长

    (三)资本的冲突:外国资本和文化企业的进入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音像产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

    (二)高新技术应用的影响

    (三)传播方式改变的影响

  2006年中国演艺业发展报告*

   一 年度态势与业绩

    (一)政策环境总体优化,国有民营并驾齐驱

    (二)精神消费日益增长,演艺需求市场扩大

    (三)三大市场多元发展,十大演艺强省效益双佳

    (四)国有剧团转制初见成效,民营剧团崛起高调登台

     1.国有演艺公司(企业化剧团)增长迅速

     2.民营剧团崛起引人注目

    (五)2005年国内演艺业综合增长超过前四年

   二 行业发展走向

    (一)演艺业正在成为区域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重点

    (二)政府扶持基层演艺业初见成效

    (三)民间资本青睐演艺市场

     1.国内由民营资本或社会资本投资的演艺业品牌剧目不断增加

     2.投资民营剧团演艺项目也是一大趋势

    (四)国有演艺机构在改革中逐步复苏壮大

     1.北京儿艺有限公司——第一个“事转企”的国有剧院团改革试点

     2.集团化、“事转企”:江苏演艺集团两大特色

     3.尝试剧目投资股份制的山西歌舞剧院

     4.湖北剧院:员工参股演出项目,风险利益捆绑运营

     5.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做大主业,多元发展

   三 市场热点焦点

    (一)演艺产品走出国门闯市场势头看好

    (二)旅游演艺发展迅猛

     1.社会资本成为投资主力,旅游实景演出影响效益继续扩大

     2.新品力作不断推出,旅游演艺拉动市场

    (三)大型演艺活动市场运作渐趋良性

     1.综合性艺术节在促进演艺业发展中发挥导向与牵引效应

     2.大型演唱会是中国流行音乐演艺的主打模式

    (四)常规演出市场稳步提升

    (五)演艺界选秀活动力度强劲

  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

   一 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解读

    (一)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态势

     1.文物艺术品市场开始进入理性化阶段

     2.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3.文物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发展的阶段

    (二)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特点

     1.短线冲击,长线机会

     2.竞争激烈,合作加强

     3.市场平稳、人气趋旺

    (三)对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

     1.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的“虚假现象”问题

     2.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的“错位现象”问题

     3.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回流现象”问题

     4.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的诚信问题

    (四)对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建议

     1.开放与开拓并举

     2.管理与监督并举

     3.改革与发展并举

     4.立规与立法并举

   二 200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经济发展促进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收藏与投资文物艺术品将成为社会热点

    (三)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的法制环境与运作方式将不断规范和完善

    (四)经济艺术化和艺术经济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一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

    (二)我国主要体育产业门类的发展状况

     1.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2.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三)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特征

     1.以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2.我国体育产业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体育运动水平较高的地区

    (四)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二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需求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使体育产业成为国家的产业发展重点

    (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2008年奥运会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1.体育健身娱乐业

     2.体育竞赛表演业

     3.体育用品制造业

    (二)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1.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太低

     2.体育产业地区差距太大

     3.体育产业的集中度不高

    (三)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理念存在偏差

    (四)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四 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发展体育产业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

    (二)发展体育产业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三)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四)构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促进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五)促进体制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

    (六)鼓励我国体育企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区域报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整合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一 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工艺美术品业

    2.文艺演出业

    3.音像业

    4.文化娱乐业

    5.艺术培训业

   二 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滞后,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界定不清,对发展文化产业存在顾虑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不力

    3.投入不足是制约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4.缺乏熟谙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的文化产业管理者

    5.文化资源整而不合,缺少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6.缺乏支持和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三 加快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及具体措施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总体目标

    4.主要任务

    5.主要措施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 宏观数据分析

   二 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三 大集团带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四 核心层与外围层齐头并进

   五 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速形成

   七 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粗具规模

   八 文化产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新亮点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 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1.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效果初显

     2.打造了一批龙头企业

     3.涌现了一批成功典型

     4.民营文化产业逐步成为亮点

     5.发展环境更加宽松

     6.新一轮快速增长启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创新和策划能力不高

     2.文化消费水平偏低

     3.产业链条不完整

     4.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奇缺

   二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与前景瞻望

    1.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2.文化消费市场逐步扩大

    3.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文化体制改革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三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走资源创新之路

    2.培养文化消费,实施消费拉动战略

    3.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资本投入

    4.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伐

    5.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

    6.努力打造产业链条

    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8.加快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 广东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1.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4.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新闻服务业发展迅速

     2.广播电视业发展态势良好

     3.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规模可观

     4.文化娱乐业增长显著

     5.新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6.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优势明显

    (三)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3.民营文化企业“小、弱、散”

     4.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失衡

     5.内容产品国际贸易逆差严重

   二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文化产业总量和规模将继续居于全国各省市前列

    (二)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为显著

    (三)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五)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

    (六)拥有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实力与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七)成为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

   一 浙江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历程

   二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1.初步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2.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

    3.民营文化企业迅猛发展

    4.国有文化产业集团实力显著增强

    5.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6.存在的问题

   三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建议

 国际文化产业

  英国创意产业及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一 英国的创意产业

    (一)概念形成的过程

    (二)发展状况及对经济的贡献

   二 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

     1.争得更大活动空间

     2.化解矛盾,盘活概念

     3.政府在传统文化的生存和产业化发展上努力寻求平衡

    (二)政府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

     1.整合政府文化部门

     2.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专门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特别工作小组

  昆士兰模式:创意产业园区链接生产企业、教育、研发、文化生产和会展*

   一 昆士兰模式的发端

    1.昆士兰模式究竟是什么样子

    2.这个园区对布里斯班和昆士兰州的重要性

   二 理论背景及其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应用

    1.园区的任务

    2.园区的目标

   三 “创意复合体”与“创意环境”的实践

    1.企业聚集中心和创意企业

    2.教学

    3.研究

    4.结论

   四 中国

 个案研究

  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研究*

   一 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发展概况

   二 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基本特征

    1.作品的原创性较强,市场化特征强烈,具有鲜明的实验性质

    2.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以艺术创作为生,往往收入较低

    3.聚集方式以租住民居和闲置工业厂房为主,只有极少数的艺术家富有,大多数艺术家比较穷困

    4.艺术创作具有手工作坊特点,以现代艺术风格为主,且是艺术生产的一级市场

    5.艺术家主导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自然形成,带动艺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 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成因

    1.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吸引艺术家源源不断地聚集北京,以寻求发展的机会

    2.宋庄与北京市中心的理想距离,吸引艺术家选择入驻宋庄享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宽松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理想的创作空间和低廉的生活成本,是艺术家定居宋庄的合理的文化经济选择

    4.改革开放和文化经济的崛起,为自由职业艺术家集聚北京创作和生活提供了社会环境

    5.宋庄地方政府建设艺术硅谷的卓识及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为宋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 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

    1.宋庄艺术家工作室集群战略和国内外对原创艺术产品的需求,构成了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

    2.北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充沛的资本供给,形成了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基础竞争力

    3.北京市和宋庄地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形成了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环境竞争力

   五 进一步促进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发展的建议

    1.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担任推动者的角色

    2.探索将原创艺术集聚区所在的宋庄地区整体定位为文化经济特区,与通州新城的规划和建设一起做一个整体规划设计

    3.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发展的关键是吸引和容留艺术家,把握原创高端,创作出更多贴近市场、适销对路的文化创意产品

    4.宋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和建设,既要注意文化原生态的保护,又要注重弥补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创新合作模式 资源涌流 财富激增

   一 联盟带来的“爆炸式增长”

   二 潜在资源的创造性激活

   三 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为什么会发生在杭州?

  昆明“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调查报告

   一 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 创库艺术社区的特色

    1.社会化的艺术社区

    2.开放式的交流平台

    3.国际化视野

    4.灵活经营

   三 创库艺术社区的功能

    1.创作功能

    2.交易市场功能

    3.文化功能

    4.教育功能

   四 创库艺术社区存在的问题

    1.发展空间不足

    2.统一管理缺位

    3.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阿诗玛家乡刺绣业与新农村建设

   一 石林刺绣溯源及产业化过程

   二 新农村建设中的刺绣业态

    (一)基本生产模式

    (二)产品经销渠道

    (三)协会会员个案

    (四)发展中的困惑

    (五)下一步的设想

   三 对石林刺绣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二)所面临的风险

    (三)品牌打造及资源保护

   四 结论

  本地流传和异地振兴:山西民间音乐遗产的两种传承方式

   一 本地流传:定襄八音会

   二 异地振兴:绛州鼓乐

   三 结语

 统计研究

  以国家统计标准分析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

   一 基础数据分析:基本情况

    (一)文化产业单位

    (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

     1.从业人员分布

     2.资产配置

     3.市场(营业收入)份额

    (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增加值份额

     2.占GDP比重分布

   二 数据列联分析:经营状况

    (一)法人单位户均资产、从业人员人均资产

     1.法人单位户均拥有资产

     2.从业人员人均拥有资产

    (二)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

     1.法人单位户均产生营业收入

     2.从业人员人均产生营业收入

    (三)法人单位户均增加值、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

     1.法人单位户均实现增加值

     2.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增加值

    (四)资产年营业收入、资产年增加值

     1.资产年产生营业收入

     2.资产年产生增加值

    (五)营业收入年增加值、GDP含文化产业增加值

     1.营业收入平均产生增加值

     2.单位GDP量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

    (六)增加值生产要素耗用

   三 数据加权分析:发展效应

    (一)增加值份额/从业人员份额加权

     1.增加值份额与从业人员份额之比

     2.从业人员份额对增加值份额加权

    (二)增加值份额/资产份额加权

     1.增加值份额与资产份额之比

     2.资产份额对增加值份额加权

    (三)增加值份额/市场份额加权

     1.增加值份额与市场份额之比

     2.市场份额对增加值份额加权

    (四)增加值份额/地方GDP份额加权

     1.增加值份额与地方GDP份额之比

     2.地方GDP份额对增加值份额加权

    (五)人员、资产、市场三要素综合加权

     1.人员、资产、市场三要素系数

     2.人员、资产、市场三要素加权

 大事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2005年

    十二月

   2006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约稿启事

 法律声明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编委会

 《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撰稿人名单

Hoskins,C.,McFadyen,S.,and Finn,A. 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7:32.

Garnham,N.,and Locksley,G. The Economics of Broadcasting,in J.Blumler and T. Nossiter(eds),Broadcasting in Transi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Collins,R.Culture,Communications and National Identity:The Case of Canadian Television.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8.

张天晓:《关于当前国产动画业发展现状的思考》,《电视研究》2005年第2期,第55、56页。

郭虹:《对中国动画业落后现状的分析》,《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6期,第39~41页。

醋留香:《论中国动画质量与动画盈利之间的矛盾》,《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4年第6期,第9~11页。

王斌辉:《浅议中国动画业的复兴之策》,《美术观察》2004年第6期,第85、86页。

张宁:《中国动画路漫漫》,《当代电视》2003年第1期,第56、57页。

吴今越:《国产动画如何走出困境?》,《当代电视》2003年第2期,第64、65页。

侯明廷:《动画产业——可爱的投资空间》,《中国投资》2004年第8期,第67~69页。

薛梅:《刍议当前我国动画业面临的竞争新态势》,《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53~61页。

郭虹、张国良:《中国青少年与动画传播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上海的动画传受状况为例》,《新闻大学》2003年冬季号,第30~35页。

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57~61页。

Ayaldot,Philippe,(1986)‘Trajectoires technologiques et milieux innovateurs’ in P.Ayaldot (ed.).Mileieux Innovateurs en Europe.Paris:GREMI.

Camagni,R. P.,(1995)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milieu and its relevance for public policies in European lagging regions’,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74,pp.317~340.

Cunningham,Stuart,(2006) What Price a Creative Economy? Sydney:Platform Working Papers.

Cooke,P.and Morgan K.,(1994)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Baden-Württember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9,pp.394~429.

Ergazakis Kostas,Kostas Metaxiotis,and John Psarras,(2006) ‘An emerging pattern of successful knowledge cities’ main features’ in Carillo,Francisco Javier ed. Knowledge Cities:Approaches,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Burlington MA:Butterworth-Heinemann.

Florida,Richard,(1995) ‘Towards the learning region’,Futures,27,pp.527~536.

Hall,Peter,(1999) Cities in Civilization:Culture,Innovation and the Urban Order. London:Phoenix Giant.

Hartley,John (ed.),The Creative Industries Reader. London:Blackwell.

Kenney,Martin(ed.),(2000)Understanding Silicon Valley: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ial Region.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O’Mara,Margaret,(2005) Cities of Knowledge:Cold War Science and the Search for the Next Silicon Valley.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iore M.J.and Sabel C.F.,(1984) 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Possibilities for Prosperity. New York:Basic Books.

Potts,Jason,(2006) ‘Four models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novation QUT Working Paper 5.

Rifkin,Jeremy,(2000) The Age of Access:How the Shift from Ownership to Access is Transforming Work. London:Penguin.

Rimmer,John,(2000) ‘CIP Report:consultancy to investigate the CIP development at QUT,Kelvin Grove Campus’,Commissioned by Queensland State Development,Brisbane.

Scott,A.J.,(2004) ‘The other Hollywood:the organizational and geographical bases of television-program production’,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26 (2),pp.183~205.

Scott,Allen J.,(2006)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geography and the creative field revisited’,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6,pp.1~24.

T?rnqvist,Gunnar,(1983)‘Creativity and te renewal of regional life’,in A Buttimer (ed.),Creativity and Context:A Seminal Report (Lund Series in Geography B.Human Geography),no.50,pp.91~112.Lund:Gleerup.

〔美〕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孙绯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

于长江:《在历史的废墟旁边——对圆明园艺术群落的社会学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2005年第5期。

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最具影响的100位艺术家肖像》,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

王强:《宋庄艺术家群落(画册)》,200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邓华:《岁月·宋庄》,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康庆强、赵佳琛、何明:《北京文化艺术村落调查》,《投资北京》2006年第3期。

高氏兄弟:《中国前卫艺术状况——关于中国前卫艺术的访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艺术名镇宋庄》,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吕彭:《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赵铁林:《黑白宋庄——断代青年的艺术追求与人生自白》,海南出版社,2003。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宋庄艺术促进会会刊》,《宋庄ART》(创刊号)2005年第10期。

杨劲松:《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美〕理查德·弗罗里达:《创意经济》,方梅萍,魏清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赵之枫、陈吉吉、张建:《小堡村的文化创意新村愿景》,《北京城市规划》2006年第3期。

简 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为立足点,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深刻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不足的消极影响及其成因,从理论上探讨了科学、完善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体系基本...

作者: 廖志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简 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精神需求与精神生产理论为指导,以宏阔的中国社会转型为背景,综合运用理论思辨、文本诠释、多学科综合等方法,全景式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基本状况,探讨大学生精神需求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说明加强对大学生精神需求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明引导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方向、目标、内容和渠道,从而构建引领高尚精神需求,...

作者: 廖志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简 介:本书从文化的理论创新、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对四川的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行业报告、区域报告方面分析研究了四川影视文化业、期刊业、休闲产业、文化内容产业、广电新媒体,以及成都、宜宾、甘孜、崇州等几个重点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简 介:生命之江、希望之门图们江,它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石乙水,流经中朝俄边界,向东北折向东南,其干流流经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四市,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有“农乐舞” 和“阿里郎”等1219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们江流域以铁矿资源为产地,以森林景观为主题,以长白山水为依托、以民族民俗氏风为重点、以边境风光为特色,形成图们江7...

作者: 郑喜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简 介: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透视消费,观照当代人类尤其是当代中国人的消费生活。书中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现实困境,探讨科学消费观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价值,以及超越和扬弃异化的消费社会即西方消费社会的现实路径,并就建构中国特色消费社会进行了积极而富有价值的讨论。

作者: 罗建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简 介:本书认为,2009年将是一个转折性年头,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文化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书建议,重新梳理文化产业概念,以新的视野和发展思路研究制订“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新的增长周期的到来做好准备。本书还建议,为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释放“原创能力”,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改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