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4

广州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图书

SSAPID:101-5371-7060-51
ISBN:978-7-5228-151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重点总结了广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分别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城中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此外,对加强乡村党建,尤其是带头人队伍建设、经济联社党建、书记能力提升等进行了专题关注,并介绍了乡村组织振兴的“从化实践”、红色村党建的“湴湄实践”、活化乡愁记忆的“文冲经验”、留用地开发的“增城模式”、粤剧非遗保护的“番禺模式”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花都样板”。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乡村振兴蓝皮书
作 者: 孟源北 林广志
编 辑:王小艳;张苏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1]〔日〕祖田修:《农学原论》,张玉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翰笙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费孝通:《怎样做社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李刚:《特色小镇:激活发展新引擎》,《山西日报》2016年12月6日。

[5]李坤、殷朝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研究》,《农业经济》2020年第2期。

[6]王景新、郭海霞:《农民市民化:中国10个著名经济强村实证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张国磊、张燕妮:《新时代乡村振兴主体的角色定位》,《农村经济》2019年第12期。

[2]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三联书店,2007。

[3]李志、陈旎、李苑凌:《历史与现实:新时代基层公务员需要特征及激励机制》,《重庆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1]莫秀超:《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农业经济》2022年第6期。

[2]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联合课题组:《推动广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分析研究》,朱名宏主编《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课题组:《2017~2020年推进广州市生鲜农产品“互联网+”冷链配送体系建设研究》,朱名宏主编《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4]彭晓丹、欧善国:《广州数字农业与气象服务融合发展研究》,《热带农业科学》2021年第12期。

[5]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20年广州市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研究》,朱名宏主编《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6]广州市统计局农村处课题调研组:《2020年广州市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涂成林等主编《广州蓝皮书:2021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7]卢灵、万俊毅:《2019~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朱名宏主编《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何曼:《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在线学习》2021年第12期。

[2]尹绣程:《加快广州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实现人才振兴》,朱名宏主编《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摆在优先位置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人民日报》2018年7月6日。

[2]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求是》2019年第11期。

[3]张清俐:《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zx/bwyc/201904/t20190415_4864083.shtml。

[4]张其学等主编《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5]顾海燕:《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激活力——日常生活方式的文化治理视角》,《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6]肖志远:《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13日。

[1]李南枢、何荣山:《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的逻辑与路径》,《中国农村观察》2022年第2期。

[2]于水、赵若言:《智能革命何以驱动乡村振兴:价值共建、能态激发与社会再组织》,《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3]萧子扬:《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经验及路径研究——以一个西部留守型村庄为例》,《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4]唐兴军、郝宇青:《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再造:价值、困境与进路》,《中州学刊》2021年第9期。

[5]李怀瑞、邓国胜:《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内源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四个个案的比较》,《中国行政管理》2021年第5期。

[6]王惠林:《乡村振兴视域下政党组织社会的机制与运行空间——基于S省J镇党建创新实践的考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7]刘建生、邱俊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内生活力的政策体系与治理机制研究》,《农村经济》2021年第4期。

[8]邓国胜主编《乡村振兴研究(第二辑)》,经济管理出版社,2022。

[9]涂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组织的乡村治理功能与路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10]齐文浩、齐秀琳:《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机制、障碍与因应策略》,《农业经济问题》2022年第10期。

[11]王正青、陈臣:《教育公益组织“嵌入式”参与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现代教育管理》2022年第10期。

[12]秦初生:《乡村生态道德治理: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社会科学家》2022年第7期。

[13]刘兴平:《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人民论坛》2022年第16期。

[14]陈洪连、孙百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精神的缺失与重塑》,《长白学刊》2022年第3期。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8。

[2]刘守英等:《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科学出版社,2021。

[3]陈晓莉:《城中村治理中的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张占耕:《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中国化》,《中国农村经济》2021年第11期。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李志清:《新时代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思考》,《探求》2022年第3期。

[2]李国福:《新时代实行村级主干“一肩挑”的若干思考——以南平市建阳区为例》,《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3]胥爱贵:《选优配强乡村组织振兴的“领头雁”》,《唯实》2021年第3期。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王同昌、席国锋:《留守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5期。

[3]聂继红、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江淮论坛》2018年第5期。

[4]杨群红:《农村基层党建难题破解之道》,《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

[1]荔湾区委组织部、荔湾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工作总结、经验材料。

[2]陈家刚:《党内法规视角下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江汉论坛》2022年第1期。

[3]杜志雄、赵黎、崔红志:《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与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1]陈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人民日报》2022年1月20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1-04/29/c_1127393923.htm。

[3]胡豹:《以高质量为引领推进浙江乡村振兴》,《浙江经济》2019年第5期。

[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5]王冬梅:《筑牢乡村组织基石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新长征》2021年第1期。

[1]马华、马池春:《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耦合机理》,《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2]朱新山:《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

[3]杨守涛:《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的基层协商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M县“群众会+”模式研究》,《领导科学》2019年第2期。

[4]陈进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国家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1]王世福、邓昭华、易智康:《人文广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编《新时代广东创新实践案例(第一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

[3]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

[1]姜杰、宋芹:《我国城市更新的公共管理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4期。

[1]文军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

[2]王济民等:《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和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3]杜宇能、潘驰宇、宋淑芳:《中国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基于各省份农业统计数据》,《农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3期。

[4]孙丽红、吕丽莉:《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路径研究》,《农业经济》2021年第12期。

[5]曾常林、梅奕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劳动力:政策拉动下的就业增长》,《财经论丛》2022年第1期。

[6]程博:《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怎么建》,《人民论坛》2017年第32期。

[7]曾常林、梅奕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劳动力:政策拉动下的就业增长》,《财经论丛》2022年第1期。

[8]方伟、杨震宇、梁俊芬:《基于SFA模型的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技术经济效率测评及改进策略》,《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6期。

[9]孟召娣、朱福守、蒋和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2期。

[1]李静等:《城市化进程与乡村叙事的文化互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季中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与文化认同困境》,《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3]范玉刚:《乡村文化复兴视野中的乡愁美学生成》,《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1]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求是》2022年第7期。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2年2月23日。

[3]孙荣风、宋晓龙、王冰主编《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4]梁伟:《土地细碎化县域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5]河南省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杨秋意:《祥符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措并举”“四轮驱动”的经验启示》,《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年第12期。

[6]胡海良等:《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浙江省永嘉县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观察与思考》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