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9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NO。2(2005)图书

CHINA: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SSAPID:101-5371-5263-79
ISBN:7-80190-60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三部分。“经济运行分析”部分从从经济增长、投资、消费、物价等四个方面对2004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行了总体概括;“金融运行分析”部分记述了2004年中国金融业的主要发展,涵盖的范围包括货币政策、金融部门、金融市场等五个领域;“专题分析”部分选择的领域包括: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货币政策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金融蓝皮书
编 辑:于渝生;张征;王丽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前言

 附录 2004年中国金融大事记

 《金融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第一部分 经济运行分析

  一 经济增长

  二 投资

   (一)总体的投资增长及其结构

   (二)投资高增长的原因

  三 消费

  四 物价

   (一)总体状况

   (二)相对价格的调整

   (三)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吗?

  五 居民户

   (一)居民收入

   (二)居民储蓄

  六 企业

   (一)企业利润

   (二)企业应收账款与库存

   (三)企业景气分析

  七 政府

  八 国外

 第二部分 金融运行分析

  九 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

   (一)货币供应:总量与结构

   (二)基础货币:走势及供求结构

   (三)信贷总量及结构

   (四)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

   (五)货币市场

   (六)货币政策操作:调整法定存款比率

   (七)货币政策操作:公开市场操作

   (八)利率政策

   (九)股票与债券市场及融资结构

   (十)外汇储备与汇率

   [附录] 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分析

    1.资金流量规模高速增长,资金流量增速变化与GDP增速变化关系密切

    2.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的融资活动

    3.金融机构部门资金流量变化特点

    4.资金跨国界流动活跃,中国对外资金净融出增加

    5.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6.连续多年资金净外流应引起的注意及建议

  十 金融部门:银行业

   (一)概况

    1.市场(资产)结构

    2.人民币存款

    3.人民币贷款

    4.存贷款期限失配问题

    5.外汇存贷款

   (二)监管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1.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

    2.监管环境的变化及影响

   (三)国有商业银行

    1.存贷款业务

    2.经营业绩

    3.资产质量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

    1.经营业绩

    2.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五)政策性银行

   (六)城市商业银行

   (七)农村信用社

   (八)外资金融机构

  十一 金融部门:其他金融机构

   (一)基金业

    1.市场总量及各类基金的市场份额

    2.不同类型基金的规模变动与基础证券市场的相关性

    3.不同类型基金投资绩效分析

    4.国内基金市场产品创新和发展方向

   (二)保险业

    1.发展概况

    2.发展背景

    3.市场特点

    4.经营组织形式创新

    5.监管制度建设

   (三)信托业

    1.信托资金运用主流

    2.市场集中度稳步提高

    3.规范为主发展为辅的监管思路

    4.信托行业展望

   (四)证券业

    1.证券公司财务危机的根源

    2.证券公司的退出机制开始形成

    3.采取分类监管的原则确保证券业健康发展

   [附] 2004年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大事记

  十二 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

    1.量价走势

    2.量价期限结构

    3.市场参与者交易行为

    4.买断式回购

    5.票据市场

   (二)债券市场

    1.发行规模与结构*

    2.交易规模、投资者结构与流动性变化

    3.利率期限结构发变化

   (三)股票市场

    1.股票市场回顾

    2.股票市场展望

   (四)期货市场

    1.期货市场回顾

    2.期货市场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3.期货市场展望

  十三 国际收支

   (一)外汇收支

    1.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3.外汇储备增长较快

   (二)对外债务

   (三)外汇储备增长的来源

   (四)2005年外汇收支形势预测

  十四 国际金融市场

   (一)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1.美国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2.欧元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3.日本的经济与金融发展

   (二)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变动

    1.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变动与驱动因素

    2.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变动趋势

   (三)国际资本市场发展

    1.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2.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

    3.国际银行市场的发展

   (四)全球金融衍生市场发展

    1.有组织衍生市场的发展

    2.场外衍生市场的发展

   (五)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国:人民币与亚洲金融合作

    1.亚洲金融合作的背景

    2.亚洲金融合作的进展

    3.亚洲金融合作的前景

    4.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合作中的地位

 第三部分 专题分析

  十五 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

   全球化与中国金融改革

    一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二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内容、步骤与策略

    三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金融改革质量

    四 顺应全球化潮流,抓住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的关键环节

    五 结语

   金融稳定:理论与政策

    一 金融稳定的含义

    二 对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分析

    三 金融稳定的分析和评估

    四 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操作

     1.预防型政策

     2.补救型政策

    五 金融稳定政策的协调

   从政策性金融到开发性金融: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政策性金融到开发性金融

    三 别国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四 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及定位

    五 未来的发展:巩固现有的资产负债业务

     1.融资业务

     2.贷款业务

    六 未来的发展:以创新的精神拓展业务范围

     1.中小企业贷款

     2.市政建设贷款

     3.高新科技产业化融资

    七 未来的发展:推动资产证券化

    八 开发银行产权制度的调整

  十六 货币政策

   资本充足率监管下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一 部分准备制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起源、发展与衰落

    二 资本充足率管制:基本功能

    三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效应

    四 简短的结论

   理顺货币调控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美联储加息:美国货币政策理念解析

    一 调整利率水平为的是恢复货币中性

    二 从中性的货币供应政策到中性的利率政策

    三 货币中性原则下的利率政策操作

    四 必要的条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性

    五 美国的货币政策理念可资借鉴

  十七 金融市场

   央行票据

    一 央行票据产生的背景

    二 央行票据市场的发展

     1.央行票据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2.央行票据交易的活跃度快速提高

     3.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波动性有所降低

     4.央行票据的发行品种不断丰富

     5.央行票据招标方式不断创新

     6.央行票据发行的制度性建设不断完善

    三 央行票据的宏观作用

     1.央行票据成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控的主要手段

     2.央行票据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3.央行票据替代短期国债,提高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四 央行票据的微观作用

     1.央行票据丰富了货币市场交易品种

     2.央行票据成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工具

     3.央行票据利率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配置

     4.央行票据利率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五 央行票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1.央行票据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2.今后的解决办法

   中国金融市场的联动分析

    一 引言

    二 金融市场联动关系的界定及文献回顾

     1.市场联动关系的界定

     2.多市场系统中的协整关系:主要文献回顾

    三 数据分析

     1.数据描述

     2.数据分析:2000年1月10日至2002年3月31日

     3.数据分析:2002年4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四 结论和启示

   求解国债回购

   资本市场服务“外包论”质疑

  十八 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金融

   商品住宅市场:基本走势和政策选择

    一 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紧缩效应分析

    二 未来几年商品住宅市场的可能走势

    三 推进商品住宅市场发展的政策选择

   建立和完善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构想

    一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 房地产金融体系及其特殊的风险

    三 提高抵押贷款流动性:抵押贷款证券化

    四 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多重意义:美国的经验

    五 小结:中国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选择

   稳步发展住房市场,健全住房金融体系

    一 房价有序平稳上涨:住房市场的正常状态

     1.房价上涨是住房市场的常态

     2.房价长期上涨的主要原因

    二 识别房价上涨过程中的风险

     1.可支付能力

     2.空置率

     3.居民负债水平和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

    三 健全住房金融体系

     1.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是主流

     2.国债收益率是定价基准

     3.政府主导是证券化和房地产金融体系之依靠

    四 对中国的若干启示

  十九 金融监管

   中国金融法治建设:2004

    一 完善金融法制,优化法治环境

    二 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三 大力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整顿金融秩序

    四 加强对金融企业客户利益的保护

    五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控制、防范金融风险

     1.加大专项检查和现场检查的监管力度

     2.充实一线监管力量,发挥派出机构的主力军作用

     3.确立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分工原则

     4.密切金融监管机构与其他部委及司法机关的配合与协作

    六 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

    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八 小结与展望

   资本充足率监管下银行信贷风险偏好与选择分析

    一 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信贷风险偏好

    二 资本充足率监管,银行信贷风险偏好和信用紧缩

    三 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信贷选择

    四 对中国银行业的简单实证

     1.《办法》对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调整*

     2.风险偏好降低和贷款选择分析

     3.风险偏好变化后的银行信用紧缩

    五 结论和建议

   补充资本金将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一 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难题

    二 资本市场制约中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三 中国资本市场为何难以发挥融资功能

    四 境外融资能否成为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渠道

  二十 保险业

   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

    一 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的理论解释

    二 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保险市场的规模

     2.收入结构是决定保险需求的关键变量

     3.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保险消费的影响

     4.人口的城乡结构对保险产品的影响

     5.人口教育结构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三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人口因素分析

   保险公司治理研究

    一 中国保险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股东单边治理

    二 股东单边治理的根本缺陷:无法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内部制衡和市场制衡

     1.股东单边治理模式无法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内部制衡

     2.股东单边治理模式也无法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市场制衡

     3.股东单边治理造成中国保险公司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关键人模式

    三 依靠法律制度环境对股东单边治理缺陷进行弥补:美国的经验

     1.普通法及其对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

     2.强有力的政府监管*

    四 职工积极参与制及其对股东单边治理缺陷的弥补:国外保险公司的经验

     1.共同决策制(德国)

     2.水平层级制*(日本)

     3.美国:高参与度管理与雇员权力分享

     4.职工积极参与制的效率分析

     5.职工积极参与制可能的负面影响

    五 消费者治理及其对股东单边治理缺陷的弥补:国外相互制保险公司的启示

     1.相互制保险公司的优势

     2.相互制保险公司的不足

    六 机构投资者的功能演变及其对股东单边治理缺陷的弥补:美国的经验

     1.持股集中化趋势

     2.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七 保险监管机构:把政府监管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

     1.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不提倡股东利益最大化

     2.英美监管当局:把政府监管与职工监督结合起来

    八 改善中国保险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1.陈元等:《中央银行职能》,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2.世界银行报告:《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美〕罗伯特·鲁宾:《在不确定的世界》,李晓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经济学50人论坛发言稿,2004。

5.周小川:《当前研究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高级研讨会发言材料,2004。

6.吴晓灵:《探索金融稳定之道》,《财经》2004。

7.孙春广:《实现金融稳定的手段与机制》,《金融参考》2004年第7期。

8.杨勇:《银行监管与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协调》,《中国金融》2004年第22期。

9.Charles E. Goodhart:《金融稳定研究的几个新方向》,《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11期。

10.张健华:《中央银行与我国的金融稳定》,2004年《金融时报》。

11.覃东海、张春宇:《中国金融稳定的政策与挑战》,《中国外汇管理》2003年第12期。

12.Otmar Issuing: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s There a Trade-off? 2003.

13.William Poole: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A Central Banker’s Perspective,Statement on Czech Economic Association Conference,2004.

14.Michael Foot:What is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How Do We Get It? 2004.

15.Garry J.Shinasi:“Def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IMF working paper wp/04/187,OCT/2004.

16.Roger W. Ferguson:Should Financial Stability Be an Explicit Central Bank Objective? 2003.

17.Houben,Kakes and Shinasi:“Towards a Framework for Safeguarding Financial Stability”,IMF working paper wp/04/101,2004.

18.Chant,Lai and Illing:“Essays on Financial Stability”,Working Paper Series of Bank of Canada,2003.

19.Philip Davis:Towards a Typology for Systematic Financial Stability, 2002.

20.Andrew Large:“Financial Stability:Maintaining Confidence in a Complex World”,in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 2003.

21.Andrew Crocke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Stability”,GEI Newsletter Issue no.6.

22.Haldane:Defining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2004.

23.Lambertini and Rovelli: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A Theoretical Analysis, 2003.

24.DeLisle Worrel:“Monetary and Fiscal Coordination in Small Open Economies”,IMF working Paper,wp/00/56.

25.Padoa-Shioppa:Central Bank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2003.

26.Herro and Rio:“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 Design of Monetary Policy”,Working Paper of Bank of Espana,2003.

27.Frederic S.Mishkin:“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 Macroeconomy”,Central Bank of Iceland Working Paper,no.9,2000.

28.BIS:Monetary Stability,Financial Stability and Monetary Policy,2003.

29.Madigan and Nelson:“Proposed Revision to the Federal Reserve’s Discount Lending Programs”,Policy paper of FED,2002.

1.Allen N. Berger and Gregory F. Udell(1994):“Did Risk-Based Capital Allocate Bank Credit and Cause a‘Credit Crunch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26,No.3,p.p.585~628.

2.Allen N.Berger(199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Earnings in Banking”,Journal of Money and Banking,Vol.27,No.2.p.p.432~456.

3.Anjan V.Thakor(1996):“Capital Requirements,Monetary Policy,and Aggregate Bank Lending: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51,No.1,p.p.279~324.

4.Douglas W.Diamond and Raghuram G. Rajan(2000):“A Theory of Bank Capital”,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55,No.6,p.p.2431~2465.

5.Eli Talmor(1980):“A Normative Approach to Bank Capital Adequacy”,The 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15,No.4,p.p.785~811.

6.Emile J.Brinkmann and Paul M.Horvitz(1995):“Risk-Based Capital Standards and the Credit Crunch”,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27,No.3,p.p.848~863.

7.Kevin Clinton(1997):“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Regime with Zero Reverse Requirement”,Bank of Canada Working Paper.

8.Yair E Orgler(1975):“Capital Adequacy and Recoveries from Failed Banks”,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XXX,No.5,December.

9.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0.李扬:《巴塞尔协议与中国银行业监管框架的规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1998。

11.李扬:《理顺调控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2005年3月18日《中国证券报》。

1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3.彭兴韵:《全球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待发表,2005。

1.李扬:《中国国债回购市场分析》,《经济研究》1996年第8期。

2.李扬、何德旭:《经济转型中的中国金融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李扬、殷剑峰:《理顺利率体系、健全利率形成机制》,2004年6月30日《中国证券报》。

4.米尔斯:《金融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Bradley,M.G.,S.A. Lumpkin. 1992,“The Treasury Yield Curve as a Cointegrated System”,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23,No.3,p.p.449~463.

7.Brenner,R.J. and K.F. Kroner,1995,“Arbitrage,Cointegration,and Testing the Unbiased Hypothesis in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30,No.1,p.p.23~42.

8.Campbell,J.Y.,and Shiller,R.J.,1987,“Cointegration and Tests of Present Value Model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p.p.1062~1088.

9.Campbell,J.Y.,1991,“Yield Spreads and Interest Rate Movements:a Bird’s Eye View”,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8,p.p.495~514.

10.Campbell,J.Y.,A.W. Lo and A.G. Mackinlay,1997,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1.Engle,R. F. and C.W.J.Granger,1987,“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Economertrica, 55,p.p.251~276.

12.Hall,A.D.,H.M. Anderson and C.W.J.Granger,1992,“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reasury Bill Yields”,Review of Economical Statist, 74,p.p.116~126.

13.Hendry,D.F.,1995,Dynamic Econometr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Heffernan,S.A.,1997,“Modelling British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an Error Correction Approach”,Economica,New Series,Vol.64,No.254,p.p.211~311.

15.Hurn,A.S.,T.Moody,and V.A. Muscatelli,1995,“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in the London Interbank Market”,Oxford Economic Papers,New Series,Vol.47,No.3,p.p.418~436

16.Mills,T. C.,1991,“Equity Prices,Dividends and Gilt Yields in the UK:Co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 and ‘Confidence’”,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38,p.p.242~55.

17.Stock,J.H. and M.W.Watson,1988,“Testing for Common Trends”,Journal of American Statist.

1. Blum,J.(1999),“Do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Reduce Risks in Banking?”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23,p.p.755~771.

2. G.Choi(2000),“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gulatory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for Korean Banks”(J),Economic Notes by 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Vol29,No1,p.p.111 ~143.

3. Milne,A.and A.E. Whalley(2001),“Bank Capital Regulation Incentive for Risk-taking”,(R) www.staff.city.ac.uk/a.k.l.milne/research.

4. Patricia Jackson(1999),“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ank Behaviour:The Impact of the Basle Accord”(R),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Working Papers,No.1,(www.bis.org) .

5. Rime,Bertrand(2001),“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Bank Behaviour:Empirical Evidence for Switzerland”,(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25),p.p.789~805.

6. Rochet,J.C.(1992),“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the Behaviour of Commercial Bank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36),p.p.1137~1178.

7. Santos,J.A.C.(2001),“Bank Capital Regulation in Contemporary Banking Theor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10(2),p.p.41~84.

8.沈沛龙、任若恩:《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剖析》,《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9.童频、张勇、金静:《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10.张杰:《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1. Browne,Mark J. and Kim,Kihong (1993):“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0,p.p.616~634.

2. Beenstock,M.,Dickinson,G. and Khajuria,S. (1986):“The Determination of Life Premiums:an International Cross-section Analysis 1970~1981”,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5,p.p.261~270.

3. Fischer,S.(1973):“A Life Cycle Model of Life Insurance Purchase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4:p.p.132~152.

4. Gonzalo,J. “Comparison of Five Alternative Methods of Estimating Long 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UC San Diego Discussion Paper,1989,p.p.89~155.

5. Lewis,Frank,D. (1989):“Dependents and th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 Issue 3(1989),p.p.452~466.

6. Outreville,Francois J. (1996):“Life Insurance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3.

7. Pissarides,C.A(1980):“The Wealth-age Relation With Life Insurance”,Economica(Nov.1980).

8. Thorsten Beck and Ian Webb(2002):“Determinants of Life Insurance Consumption across Countries”.

9. Truett,D.B. and Truett,Lila J.(1990):“Th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in Mexico and the United States:a Comparative Study”,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57.

10. Yarri,M.E(1965):“Uncertain Lifetime,and the Theory of the consumer”,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32,p.p.13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