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8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2022)

SSAPID:101-5358-8577-09
ISBN:978-7-5228-009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3个板块,“总报告”主要研究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意义、制约因素、目标与任务、路径与政策,并对未来进行展望;资源环境保护篇内容涉及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评估、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空间分异与开发模式、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污染总量的控制、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篇则包括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部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皮书网

 Abstract

 皮书

 主要编撰者简介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

   一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意义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制约因素

    (一)生态基础脆弱

    (二)产业相对低级

    (三)资金投入不足

    (四)制度保障不够完善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目标与任务

    (一)实现水资源集约利用

    (二)推进能源结构优化

    (三)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五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路径与政策

    (一)强化生态保护体系,提升环境承载力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

    (三)为生态保护赋能,完善资金保障

    (四)健全制度保障,实现生态价值

   六 未来1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展望

 Ⅱ 资源环境保护篇

  B.2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一 引言

   二 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计算方法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足迹理论

    (二)计算方法

     1.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2.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

     3.水足迹的计算方法

     4.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方法

     5.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6.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三 西北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测算结果分析

    (一)数据选取及说明

    (二)生态足迹与生态资源承载力的测算结果分析

    (三)水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的测算结果分析

   四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

    (一)人均生态赤字和人均水资源赤字

    (二)万元GDP生态足迹

    (三)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五 提升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建议

    (一)供给方面

     1.生态资源供给方面

     2.水资源供给方面

    (二)需求方面

     1.生态资源需求方面

     2.水资源需求方面

  B.3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评估*

   一 2019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

    (一)2019年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描述

     1.生物丰度状况

     2.水资源状况

     3.土地资源状况

     4.资源开发状况

     5.环境污染和破坏状况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特点

     1.生态类型多样,物种丰富

     2.能源资源富集,资源开发强度大

     3.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环境脆弱

     4.水资源短缺,水沙关系不协调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历程及生态环境状况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历程

     1.国土生态空间管控

     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

     3.生物多样性保护

     4.污染防治

     5.黄河治理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状况

     1.生物多样性

     2.水资源

     3.土地资源

     4.资源开发

     5.环境污染破坏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衡量指标

     1.数据处理和指标权重计算

     2.TOPSIS模型的使用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综合评价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四省(区)评价

    (三)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

     2.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

     3.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结构失调

     4.土地胁迫严重,自然灾害频发

    (四)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性转变

     2.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3.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强度日益增大

     4.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不足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路径

  B.4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空间分异与开发模式

   一 202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空间分异分析

   二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经济空间分异的概念界定

    (二)经济空间分异的研究方法

     1.变异系数

     2.泰尔指数

     3.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空间分异的时空变换分析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总体经济格局的演变分析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局部经济空间分异分析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时空分异特征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空间关联特征

      (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冷热点区分析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区位条件

    (二)历史发展基础

    (三)集聚扩散效应

    (四)区域发展政策

   五 开发模式

    (一)多中心空间开发模式

    (二)“点 轴”开发模式

    (三)增长极开发模式

   六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B.5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污染总量的控制

   引言

   一 202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污染总量的发展态势分析

    (一)西北地区污染总量的基本状况

    (二)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状况

     1.经济增长结构

     2.能源消费结构

    (三)西北地区污染控制现状

     1.西北地区污染控制战略现状

     2.西北地区污染控制现状

    (四)西北地区污染总量控制的影响因子分析

     1.灰色关联度模型

     2.灰色关联度计算与结果分析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污染总量的控制路径选择

    (一)构建高质量的黄河流域产业链

    (二)能源转型的清洁化

    (三)污染总量控制手段的市场化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污染总量控制的未来10年趋势预测

    (一)GM(1,1)模型的构建

     1.模型建立

     2.模型检验

      (1)残差检验

      (2)后验差检验

    (二)预测过程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污染总量控制的政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

    (二)提高污染控制现代化水平,提供能力支撑

    (三)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空间发展新格局

  B.6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测算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算模型构建

     1.基于DEA的模型构建

     2.基于SFA的模型构建

    (二)变量选择

    (三)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测算结果

     1.基于DEA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算结果

     2.基于SFA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算结果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空间模型构建

     1.空间权重矩阵选择

     2.模型选择

    (三)结果分析

   五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启示

    (一)“八七”分水方案的革新

    (二)切实提升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1.探索多种形式的环境规制,降低水污染并提高节水意识

     2.促进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结构效应来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B.7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一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内涵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测度方法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测算结果分析

    (一)整体层面测算结果分析

    (二)分维度纵向比较分析

    (三)分省(区)横向比较分析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以绿色创新为核心的生态安全动力体系

    (二)构建以防范流域风险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压力预警体系

    (三)构建以提高环境承载力为目标的生态安全韧性体系

    (四)构建以标本兼治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五)构建以生态补偿为手段的生态安全响应体系

   五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安全体系的推进机制

    (一)以纵横联动发展增强流域经济发展协同性

    (二)以推动流域产业结构转型作为生态减压核心

    (三)以统筹规划生态功能区建设提高生态安全韧性

    (四)以集约优化水资源配量推进综合治理

    (五)以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流域生态质量

 Ⅲ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篇

  B.8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

   一 引言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的内涵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三)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内涵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测度指标构建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

     1.测度指标选取

     2.测度方法说明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

     1.测度指标选取

     2.测度方法说明

    (三)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测度方法

    (四)数据来源说明与处理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分析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广义耦合协调性的比较分析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广义耦合协调性的特征分析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影响因素分析

     1.综合指数维度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2.基础指标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 增强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二)促进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增强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的政策建议

  B.9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理论内涵与机理

    (一)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机制

    (二)生态环境保护影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机制

    (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的机制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区域划分

    (二)数据来源

    (三)指标体系构建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算方法

    (一)综合评价与指标赋权的方法选择:熵权法

    (二)区域差异的测度方法选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

    (三)耦合协调的测度方法选择:耦合协调度模型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趋势与结构特征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演进趋势与结构特征

     1.时间演化特征

     2.空间演化特征

     3.区域差异分析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趋势与结构特征

     1.时间演化特征

     2.空间演化特征

     3.区域差异分析

    (三)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演进趋势与结构特征

     1.时间演化特征

     2.空间演化特征

   五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B.10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

   引言

   一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判标准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研究区域划分

    (三)测度方法

     1.数据标准化

     2.确定第项指标在年的信息量

     3.计算第项指标在年的权重

     4.求解城市第项指标在年的加权值

     5.分别测算城市年在经济和环境系统的最优对象距离 和最劣对象距离

     6.分别判定各系统中观测对象与理想对象的相对接近程度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分析

    (一)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

    (二)耦合协调度的整体及中、上游区域分析

    (三)耦合协调度的省份分析

    (四)耦合协调度的城市分析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差异分析

    (一)Dagum基尼系数法

     1.计算第t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整体差异Gt

     2.计算第年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内差异

     3.计算第年耦合协调度的区域间差异

     4.计算第年耦合协调度的超变密度

    (二)总体差异

    (三)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演变趋势

    (一)时间演变趋势

     1.Kernel密度估计法

     2.时间演变特征

    (二)空间演变趋势

     1.Moran指数

     2.耦合协调度的整体空间相关性

     3.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的结构与类型

   五 结论及建议

  B.11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

   引言

   一 202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状态评估

    (一)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

    (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化

    (三)服务业结构不断改善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测度与判断

    (一)研究方法

     1.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

      (1)耦合度

      (2)耦合协调度

      (3)相对发展程度指数

      (4)耦合协调类型

     2.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生态环境保护指数

      (2)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3)数据来源

     3.数据处理与指标权重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2)指标权重的确立

    (二)实证测度结果

     1.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

      (1)生态环境保护指数

      (2)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数

      (3)综合发展指数

      (4)相对发展程度指数

     2.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测度结果

      (1)耦合度

      (2)耦合协调度

     3.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特征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研究

    (一)政府规制保障机制

    (二)社会环境保护参与机制

    (三)城市化推动机制

    (四)数字化驱动机制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实证研究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1.遗漏变量检验

     2.替代性检验

   五 有关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动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1.坚持生态优先,明确发展方向

     2.注重顶层设计,增强区域协同

     3.引入多元主体,发挥市场作用

    (二)大力推动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助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2.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三)大力推动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促

     1.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3.发挥机制作用,形成合力

  B.12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

   引言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实证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

     2.数据来源

     3.耦合协调测度模型

      (1)标准化处理

      (2)二级子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3)二级子系统指标权重计算模型

      (4)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测度模型

      (5)耦合协调模型判断标准

     4.结果分析

      (1)黄河中上游西北四省(区)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子系统发展指数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度

    (三)结论与协调发展对策

     1.结论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模式与具体内容

      (1)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模式

      (2)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

  B.13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法律机制

   一 法律机制在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法律机制现状与问题

    (一)立法方面

     1.地方立法特色不足

     2.地方立法协作机制不健全

     3.生态补偿立法制度不完善

     4.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不足

    (二)执法方面

     1.缺少执法联动协作机制

     2.未形成有效的“两法衔接”机制

    (三)司法方面

     1.预防性公益诉讼制度有待完善

     2.司法协同机制不健全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法律机制构建原则

    (一)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二)中央-地方-流域分类施策原则

    (三)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原则

   四 优化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法律机制路径与措施

    (一)完善生态环境立法

     1.提升地方立法水平

     2.建立地方立法协作机制

     3.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4.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二)加强生态环境执法

     1.完善常态化联合执法模式

     2.健全“两法衔接”机制

    (三)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1.完善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2.加强司法协作

  B.14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体制机制

   引言

   一 202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体制机制的态势分析

    (一)水资源管理制度态势

    (二)应急处置机制态势

    (三)生态补偿机制态势

    (四)行政管理体制态势

    (五)生态保护体制态势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二)合作机制缺乏

    (三)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四)市场化机制不足

    (五)产业体系不合理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创新体制机制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协同治理视域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体制机制重构优化设计的战略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

     2.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原则

     3.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

     4.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原则

     5.生态宜居、人民共享原则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协同治理视域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五维一体”治理机制

     1.建立以黄河委员会为核心的综合协商合作机制

     2.建立以各省(区)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

     3.发挥市场的资源调节配置作用

     4.发挥社会公众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5.发挥企业的中坚力量作用,在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加速改革现有的生产方式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战略政策

    (二)加强黄河中上游内部合作,加速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发展

    (三)贯彻“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建立黄河中上游利益协同、补偿和共享机制

    (四)完善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B.15 碳中和背景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策略研究*

   一 碳中和背景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内涵和意义

    (一)碳中和背景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内涵

    (二)碳中和背景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意义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需求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3.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是“一带一路”建设稳定开展的有力支撑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态势分析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数据来源与处理

     4.协调度的测算方法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测算

     1.指标协调度分析

     2.区域协调度分析

   三 碳中和背景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策略的核心机制分析

    (一)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统筹考虑区域差异,做好顶层设计

    (二)以能源系统重构为基础,优化资源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动技术改革与创新,促进绿色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四 碳中和背景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路径选择

    (一)加大对低碳基础设施的投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

    (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整合升级

    (三)分区施策,统筹兼顾,跨区域协调

    (四)加强多边战略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16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社会机制*

   一 202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社会特征

    (一)地理环境特征

    (二)社会人口特征

    (三)经济发展特征

    (四)社会福利特征

   二 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

    (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不足

    (二)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短缺

    (三)经济增长缓慢,发展质量不高

    (四)边缘人群致贫返贫风险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不均等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社会机制的构建

    (一)强化生态安全底线:生态保护为约束机制

    (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机制

    (三)创新驱动发展:人力资本培育为支撑机制

    (四)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机制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社会机制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社会机制的路径选择

     1.生态环境由“破坏”向“保护”转型,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

     2.经济发展由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3.人力资本培育由“基础教育”向“高层次培育”转型,实现人才储备

     4.基本公共服务由“不均衡”向“均等化”转型,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社会机制的政策建议

     1.完善生态保护机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1)建立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2)发展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绿色经济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

      (2)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3)构建基于重大产业布局的现代产业体系

     3.积极调整生育政策,加大人才培育

      (1)优化生育政策,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

      (2)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4.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共享发展成果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补强民生短板和弱项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B.17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研究

   一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描述性分析

    (一)高等教育事业的内涵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1.高等教育规模平稳扩张

     2.高等教育质量显著增强

     3.高等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二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评判标准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范畴

     1.资源保障是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素

     2.平衡充分发展是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3.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是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

     4.对外开放是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诉求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评判指标体系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评判的原则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评判指标构建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数据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原始数据预处理

     2.因子提取

     3.因子旋转

     4.因子得分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态势分析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整体呈现逐年向好趋势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各省(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为一致

     3.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省际发展不均衡

    (三)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区域间比较分析

     1.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省均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省均水平

     2.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重要指标的分项分析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供给不充足

    (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较弱

    (三)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四)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

   五 加快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径

    (一)强化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培育高等教育自身造血机制

    (二)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

    (三)厚植人力资本,提高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区域间高校协同升级,促进地区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B.18 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一 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黄河流域西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有波动且较为缓慢

    (三)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娱乐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二 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产业政策分析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排名

    (二)创新不足制约着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各项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数字文化产业整体较弱

   四 促进黄河流域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层次挖掘,讲好黄河故事

    (二)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核心圈,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文前辅文

 法律声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年第30期。

任保平、豆渊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人民黄河》2021年第10期。

张廉、段庆林、王林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华社,2021年11月16日电。

孙鸿烈、董锁成:《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第2期。

林建华、李琳:《西部大开发20年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历史进程、存在问题与未来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林建华、任保平:《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新模式选择》,《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

郭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杂志》2020年第1期。

任保平、吕春慧:《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动态势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年第3期。

卿青平、王瑛:《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差异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9年第2期。

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及其提升方略》,《改革》2018年第7期。

刘海龙、谢亚林、贾文毓、石培基:《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经济地理》2018年第5期。

熊鸿斌、韩尚信:《基于PSR-改进TOPSIS模型的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李创、夏文静、王丽萍:《中国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污染产业布局优化》,《经济地理》2021年第7期。

刘丽娜、魏杰、马云霞、罗清元、王振峰:《基于时空变化的黄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年第2期。

朱孔来:《对生态省概念、内涵、系统结构等理论问题的思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2期。

张惠远、郝海广、翟瑞雪、王一超:《“十三五”时期国家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环境保护》2017年第1期。

张剑智、赵海军、王奂之、刘援:《联合国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研究对我国的启示》,《环境保护》2011年第2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人民日报》2021年3月13日。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0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

《陕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

段丽杰、史选、赵肖:《我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实践与反思》,《环境科学导刊》2021年第1期。

林慧英:《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及影响分析》,《皮革制作与环保技术》2021年第12期。

石磊、李明奎、秋婕:《关于“十四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思考》,《环境保护》2019年第9期。

田欣、秋婕:《“十四五”时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挑战、需求与应对研究》,《中国环境管理》2019年第3期。

王娟娟:《双循环视角下黄河流域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王少洪:《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现状、挑战与突破》,《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8期。

王治国:《煤炭燃烧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山西化工》2021年第4期。

薛育易、钱益斌、钟华勇:《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等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研究——基于海南省的实践》,《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年第6期。

张书豪:《基于改进灰色神经网络的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建模及实现》,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郑翠、张玉峰、龙陆军:《新时期我国主体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研究》,《中国煤炭地质》2021年第S1期。

邹才能、熊波、薛华庆、郑德温、葛稚新、王影、蒋璐阳、潘松圻、吴松涛:《新能源在碳中和中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第2期。

郭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杂志》2020年第1期。

苗长虹、张佰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分区分级分类调控策略研究》,《经济地理》2021年第10期。

任保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模式选择》,《人文杂志》2020年第1期。

郭晗、任保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改革》2020年第4期。

赵桂梅:《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生态经济》2014年第3期。

刘登娟、吕一清:《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第2期。

杨永芳、王秦:《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评价》,《工业技术经济》2020年第11期。

石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网络效应》,《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第3期。

张彦博、李想:《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工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11期。

亚琨、罗福凯、王京:《技术创新与企业环境成本——“环境导向”抑或“效率至上”?》,《科研管理》2021年第10期。

杨晨钰婧、薛永基:《黄河流域农林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研究》,《人民黄河》2021年第9期。

姚莉:《中部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

程永生、张德元、赵梦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5期。

师海猛、张扬、叶青青:《黄河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