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研究》(2018年第1期 总第3期) 图书
Studies in Applied Ethics
[内容简介] 《应用伦理研究》为西南大学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合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前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应用伦理学》。该集刊致力于推进道德哲学基础、中国道德哲学、外国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和特色伦理话题的研究。本辑有五个栏目:应用伦理前沿、中华传统伦理、人工智能理论、伦理基础理论、外国伦理思想。
编辑委员会
应用伦理前沿
因为脆弱:论人权的道德证成*
一 因为脆弱:人权关联道德的前提
二 何为脆弱?人权可以保护什么?
三 正视脆弱,道德应当关怀什么?
思想治霾:基于“公地悲剧”理论的雾霾问题反思
一 个体理性的陷阱:从“公地悲剧”到“雾霾问题”
二 “公地悲剧”的理论化解与“雾霾问题”的现实难解
三 “公地悲剧”的共赢策略与“雾霾问题”的共同治理
(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公平正义
(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和谐共生
结语:在绝望中的希望
寻找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
一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伦理
(一)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相关研究
(二)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重要性
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如何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如何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三)如何处理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建设
(一)增强民众对社会责任认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理念建设
(二)超越时间、空间的维度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伦理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企业社会责任伦理
(四)重新审视企业行为标准
中华传统伦理
“差等大爱”或“差等推爱”
一 伊川、杨时之间的讨论
二 南轩、朱子之间的讨论
三 南轩、朱子各自门下的讨论
结论
宋明理学德福观浅析
一 儒家德福观概述
二 二程德福观分析
1.形成德福关系的条件
2.德福关系的标准、表现与解释
3.对待德福关系的态度
三 朱熹德福观分析
1.形成德福关系的条件
2.德福关系的标准、表现与解释
3.对待德福关系的态度
四 陆象山德福观分析
1.形成德福关系的条件
2.德福关系的标准、表现与解释
3.对待德福关系的态度
五 王阳明德福观分析
1.形成德福关系的条件
2.德福关系的标准、表现与解释
3.对待德福关系的态度
(1)对敌我的祸福告谕
(2)禁止军队妄言祸福
(3)为百姓惩恶扬善
六 理学德福观与心学德福观之异同
七 当今意义和启示
先秦儒道动物观探究
一 动物的起源
二 动物的本性
三 动物的价值
道德型权威与现世理性主义
一 “传于子”还是“传于贤”——从万章之问说起
二 “天”的秩序与“民贵君轻”
三 “天”“民”对“亲”“贤”的超越
四 理想政治秩序中的道德型权威与现世理性主义
结语:回到经典的语境中
人工智能伦理
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的实验伦理研究*
一 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的网络调研平台
二 无人驾驶难题的道德选择
结语
人工智能的权责归属问题研究
一 AI没有道德地位
二 AI造成的损害和利益应由人类共同承担和享有
伦理基础理论
从“善意”到“人是目的”
一 关于友爱的预备性说明
二 从“善意”到“人是目的”
(一)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视角
(二)康德道德哲学的视角
三 当代的友爱关系的开始与存续
(一)当代朋友关系的现状
(二)友爱的开始与存续
承认:一个伦理学概念的崛起
一 从“认同”走向“承认”
(一)“认同”及其困境
(二)走向相互承认
二 承认理论思想溯源
(一)古典承认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现代承认理论的继承发展
三 承认概念的伦理内涵
(一)“承认”的语义学考察
(二)伦理学视域下的承认概念
何为道德勇气
一 道德勇气初探
(一)勇气、血气之勇和道德勇气
(二)道德勇气与共享价值(common values)
二 道德勇气的内涵
(一)应用价值(apply the values)
(二)认知风险(recognizing the risks)
(三)忍受困难(enduring the hardship)
三 道德勇气的实践与培养
(一)道德勇气的实践
(二)道德勇气的培养
论快乐的对象问题
一
二
三
外国伦理思想
善与自由的对立
一 密尔对“高级快乐理论”的构建及其困难
二 价值中立的自由及其四点理由
三 自由原则的价值中立性使它无法对生活选择的优劣得出定论
四 “多数原则”:识别“高级快乐”的可疑技术标准
五 中立的自由原则与非中立的“高级快乐”相互冲突
结论
人本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博弈
一 波普尔对柏拉图理念论为基础的正义观的批判
二 波普尔对柏拉图整体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三 波普尔对柏拉图极权主义正义观的批判
(一)以平等主义反对自然特权
(二)以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
(三)以保护主义反对国家本位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道德律和自由意志
一 通俗的道德原则到道德律
二 道德律三条派生的命令形式
三 道德律的前提:自由意志
自然人如何成为社会公民?
一 卢梭的自然教育
二 幼儿期与感受力
三 感受力与判断力
四 理智与情感(判断力与想象力)
五 自然教育是否是一种“乌托邦”?
(一)卢梭的《爱弥儿》实则是一部反女权的男性教育著作
(二)教师独特的角色表明自然教育是不具可行性的乌托邦
金里卡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问题
一 社会文化与群体差别权利
二 “外部保护”的问题
三 “内部限制”的问题
四 自主性概念的问题
五 社会文化概念的问题
道德行动理论的二重奏:斯密与康德实践哲学的比较与探析
导言
一 符合“公正旁观者”评价的“自制”行动
二 符合“定言命令”公式的“自律”行动
三 调和与互补:道德行动的双重维度
日本中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引言
第1节 有关日本公司法的讨论
(1)公司法设想的控制者特征
(2)日本公司法的颁布和发展
(3)股东主权和日本的经营者控制
第2节 中小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1)根据伯利和米恩斯理论适用
(2)基于经营者的权威和能力适用
(3)根据先行研究实证
结论
人权应用伦理前沿问题的探究
1.底线人权与道德提升
2.普遍人权与生命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