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2022)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Public Opinion of Gansu (2022)
[内容简介] 本书从11个方面概述了2021年甘肃舆情的基本状况及热点和特点,并分析预测了2022年甘肃舆情的基本态势;重点分析研判了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与网络涉甘舆情调查,以及民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对延迟退休政策等的看法与评价;以农民群众、大学生、基层干部等为调查对象,就相关问题做了针对性的调查,以期获得他们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围绕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短视频平台舆情影响力、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力、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等专题进行调研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
法律声明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2022)》编辑委员会
皮书网
Ⅰ 总报告
B.1 2021~2022年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
一 顺应群众美好期待,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一)民众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较为满意
(二)绝大部分民众明显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民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期待
二 以理念引领行动,推动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环境问题依旧是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认知结构失衡
(三)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 理性客观平和,民众更注重延迟退休政策的公平性
(一)民众对“延退政策”的认识总体理性客观,态度平和
(二)公平是“延退政策”最需要重视的价值基础
(三)社会舆论认为“延退政策”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影响最大
四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换届选举
(一)近七成的被访者参与换届选举的态度为积极
(二)超八成的被访者对村级换届选举相关的政策法规比较熟悉
(三)九成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村级换届选举是民主选举,符合民意
五 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水平
(一)农民群众对于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持肯定态度
(二)农民群众对于操办婚丧嫁娶的态度趋于理性化
(三)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农民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同感
六 强化阵地建设,确保短视频平台舆情影响力的引领作用
(一)短视频平台受众面越来越大
(二)大多数民众对短视频平台的舆情影响力持正面态度
(三)民众对短视频平台舆论引导力持积极态度
七 定位清晰服务实用,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进一步提升
八 构建全方位依法行政体系,增强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一)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基层干部认可度高
(二)法治教育深入开展,超七成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法治素养
(三)执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规范执法稳步推进,七成被访者支持柔性执法
九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十 实施更积极的扶持政策,力促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
(一)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较为严峻,对就业创业的地域选择更倾向于东部地区
(二)被访者认为良好的创业市场环境和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三)被访者认为就业机制不完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一致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十一 2021年甘肃舆情热点特点分析及2022年舆情预测
(一)2021年甘肃舆情特点和热点
1.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2.舆情热点主要围绕民生问题展开
3.主流媒体主力军作用得到很好发挥,舆情空间日益清朗
4.舆情敏感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二)2022年甘肃舆情形势预测
Ⅱ 社会热点篇
B.2 甘肃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及网络涉甘舆情调查
一 当前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甘肃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1.教育问题关注度持续走高,连年位居榜首
2.住房问题关注度企稳,排第2位
3.生态环境问题民众关注度热度未减,居第3位
4.养老与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医疗问题民众关注度持续高温,居第4、5、6位
5.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控关注度大幅上升,居第7位
6.反腐败和干部作风、就业创业问题关注度略有下滑,居第8、9位
7.经济发展形势问题关注度有所下降,居第10位
8.物价问题关注度与上年持平,居第11位
9.安全问题受到较高关注,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居第12、13位
10.乡村振兴问题关注度大幅攀升,居第14位
1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关注度略有上升,居第15位
12.推进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建设关注度下降明显,居第16、17位
13.被访者对依法行政、党史学习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居第18、19位
14.被访者对中美关系、政府机构改革、三孩政策等问题关注热情低,“放管服”改革关注度居尾
(三)甘肃民众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
二 网络涉甘舆情调查
三 分析与结论
(一)民生类问题依然是民众关注焦点
(二)职业和居住地影响民众热点问题关注度
(三)网络舆情稳中有险,政府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公众是舆情治理重要力量,参与能力有待提高
四 对策建议
(一)提升政府舆情应对能力
(二)正向引导网络群体情绪
(三)促进媒体履行社会责任
(四)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B.3 民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期待和建议
一 问卷编制情况
二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民众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较为满意
(二)绝大部分受访民众明显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带来的变化
(三)超过80%的民众比较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四)超过80%的民众对推进产业兴旺等举措基本满意
(五)90%以上的民众对目前推行的生态建设情况表示满意
(六)90%以上的受访者对农村思想道德及文化建设表示满意
(七)90%以上的受访者对农村治理及组织建设表示满意
三 结论与问题分析
(一)民众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期待
1.期待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以此带动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2.期待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保障民生,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3.期待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4.期待继续有更多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5.期待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民众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甘肃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短板
1.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
2.基础设施薄弱,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3.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4.基层组织建设仍需加强
5.人才政策有待加强完善
四 对策与建议
(一)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以人才振兴为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强劲发展
(三)以文化振兴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四)以生态振兴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五)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B.4 民众对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和建议
一 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 问卷调查分析
(一)民众对甘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1.生态环境问题依旧是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2.有八成以上的被访民众认为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与两年前相比有所好转
(二)民众对环保公益事业参与度情况调查
1.只有三成左右的被访民众会经常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2.只有近三成的被访民众愿意捐款并参加志愿团体环保活动
(三)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自我实践情况的调查
1.有七成以上的被访民众表示自己对垃圾分类收集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2.有九成以上的民众会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四)民众对周边生态环境满意度情况的调查
1.交通阻塞和噪声扰民是民众反映最多的环境问题
2.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民众认为最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五)民众对绿色发展的认知程度
1.有五成左右的民众对“碳中和”有了解
2.仍有三成以上的民众会选择驾驶或者乘坐私家车出行
3.节约用电是民众最常用的绿色生活习惯
三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认知结构失衡
(二)民众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实践程度不够深入
(三)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 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使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真正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认知
(二)加强社会环境治理体制建设,提升民众环保行动主动参与度
(三)提升民众绿色生活环境质量,打造绿色美好新生活
B.5 民众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评价与期待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甘肃民众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评价与期待
(一)民众对延迟退休政策(以下简称“延退政策”)的基本认知
(二)民众对“延退政策”制定实施及(可能)后果的认知
(三)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对“延退政策”的态度
(四)民众对于“延退政策”的总体态度
三 民众对“延退政策”认识与评价的社会特征分析
(一)民众对“延退政策”的认识理性客观,态度平和
(二)民众更看重“公平性”与日常劳动保障
(三)民众对“延退政策”的态度取决于自身利益
四 民众意愿对“延退政策”的启示和建议
Ⅲ 群众认知篇
B.6 农民群众对村级换届选举的反响与建议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村委换届选举后主要村干部任职情况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情况
二 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一)近七成的被访者参与换届选举的态度为积极
(二)超八成的被访者对村级换届选举相关的政策法规比较熟悉
(三)九成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村级换届选举是民主选举,符合民意
(四)九成多的被访者认为目前村“两委”干部通过选举制产生比较好
(五)九成多的被访者认为镇党委没有不正当干预选举的现象
(六)五成的被访者所在村村民委员会正式选举时的划票方式是大会会场秘密写票室
(七)近九成的被访者赞成村党组织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
(八)八成多的被访者认为换届选举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外出人员太多,选不出合适的人
(九)近九成的被访者选举村干部时主要考虑人品好,办事公正,有威信
(十)近九成的被访者对换届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要成员满意
三 结论与分析
(一)农村外出人口较多,影响选举的公正性
(二)选举工作宣传不到位,影响参加换届选举者的积极性
(三)选举程序执行不严格,存在选举环节程序不规范现象
(四)学历和年龄的硬性规定使村“两委”候选人难以确定
(五)普遍赞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
四 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对农村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
(二)早谋划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强村“两委”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四)提高待遇,村干部公职化
(五)做好换届宣传工作,引导选举工作风清气正
B.7 大学生群体对就业创业的感受与建议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 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现状
(一)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较为严峻,对就业创业的地域选择更倾向于东部地区
(二)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在择业选择方面倾向于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
(三)被访者认为良好的创业市场环境和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四)被访者认为目前就业创业政策的扶持缺少针对性,政策制度的规范化运行有待提升
三 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被访者认为就业机制不完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一致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二)被访者认为行业定位不准确,资金管理能力欠缺是大学生创业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 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校课程设置合理化
(二)增加大学生就业“筹码”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制
(四)健全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
(五)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六)加强高校就业引领能力
(七)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八)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B.8 基层干部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与评价
一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二 基层干部对依法行政的舆情评价
(一)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被访者对本地依法行政总体评价较高
(二)依法决策机制普遍建立,多数被访者认为本地行政决策科学民主
(三)法治教育深入开展,超七成被访者认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法治素养
(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七成被访者对“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服务评价较高
(五)执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规范执法稳步推进,七成被访者支持柔性执法
(六)政府信息公开形成常态,近八成被访者认为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七)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不断强化,七成被访者认为行政监督有效果
(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取得新进展,基层干部评价较高
三 分析与结论
(一)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基层干部认可度高
(二)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服务型政府逐步推进
(三)仍存在突出问题制约依法行政
1.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到位
2.政府履行职责有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
3.行政执法不够规范
4.行政监督是依法行政的薄弱环节
5.法治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四 推进甘肃依法行政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体系
(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三)进一步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
(四)不断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
(五)持续提升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能力
Ⅳ 专题篇
B.9 农民群众对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感受和评价
一 问卷编制情况
(一)受访人群总体情况
(二)受访人群的特征
(三)受访人群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二 问卷统计与现状分析
(一)农民群众对于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持肯定态度
(二)多数农民群众对于封建迷信持反对态度
(三)农民群众对于村规民约的认知度和践行度较好
(四)农民群众对于道德模范和乡贤的认可度较高
(五)农民群众对于操办婚丧嫁娶的态度趋理性化
三 农民群众的感受与问题分析
(一)农民群众对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的感受
1.部分农民群众对移风易俗政策缺乏关注度
2.农民群众感觉政策落实效果不明显,监督机制不完善
3.农民群众感觉移风易俗政策宣传不够,宣传方式单一
4.农民群众感觉所在地区文化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二)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农民群众的认同感
2.重物质、轻精神降低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3.机制不健全使民众缺乏落实制度的安全感
4.宣传教育效果不佳降低了民众的融入感
5.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影响了民众的幸福感
四 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的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二)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发展
(三)以有效的管理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四)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治理方式
(五)进一步改善基础服务条件,加强教育引导
B.10 民众对短视频平台舆情影响力的感受与评价
一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调研问题
二 民众对短视频平台舆情影响力的感受与评价
(一)短视频平台受众面越来越大
(二)大多数民众对短视频平台的舆情影响力持正面态度
(三)民众对短视频平台舆论引导力持积极态度
三 调查结果的舆情特征分析
(一)短视频平台是社情民意抒发的新阵地
(二)短视频平台是舆情传播的新动力
(三)短视频平台是舆情扩散的助推器
四 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短视频平台舆论监测和监管机制
(二)强化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舆论引领作用
(三)发挥网络名人在短视频平台的舆论影响作用
(四)提升短视频用户群体的媒介素养
(五)营造健康的舆论生态
B.11 民众对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感受与评价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问卷设计思路
二 民众对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感受及感知分析
(一)超八成的被访者对甘肃政务新媒体的相关政策法规有所了解
(二)大多数被访者对热点事件的判断持谨慎的态度
(三)更多民众认为政务新媒体引导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公信力
三 民众对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的评价与分析
(一)大多数被访者肯定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的正向效应
1.近九成的被访者肯定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2.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本地区政务新媒体的舆论回应与引导及时、公开、透明
3.七成被访者肯定了本地区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成绩
(二)多数被访者认为政务新媒体建设和舆论引导工作仍存在不足
1.半数以上被访者认为政务新媒体建设机制不顺,定位不清
2.近六成的被访者认为政务新媒体发声、回应的频率不够
(三)被访者对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建议与期望
1.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政务新媒体建设应更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
2.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应更具有全面性和规范性
3.被访者对今后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期望
四 对策建议
(一)确保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信息的高效传播
1.内容建设
2.平台建设
3.时间管控
4.形式创新
5.品牌打造
(二)积极推动政务新媒体矩阵化、专业化、垂直化
(三)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要坚持热点“降温”、焦点“散焦”的原则
(四)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要顺应民意、真诚回应、良性互动
(五)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要主动作为,发掘典型事件
(六)面对公共事件和热点问题,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要选择合适的发声平台
B.12 甘肃民众对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感受与评价
一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问卷设计思路
(二)被访者基本情况
二 甘肃民众对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感受与评价
(一)七成被访者遇到过网络空间的不文明行为,并对网络空间不文明行为表示反感
(二)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等网络强制行为排名网络空间不文明行为的首位
(三)七成以上被访者认为网络实名制可以有效抑制网络空间的不文明行为,绝大多数被访者对网络空间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有清晰的认识
1.网民对网络实名制的态度和看法
2.八成以上被访者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说“不”
(四)六成被访者认为要尽快补齐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和网络空间生态治理两项“短板”
(五)被访者对甘肃网络文明建设满意度高且充满信心
(六)被访者对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主体的认知
三 调查结果的舆情特征分析
(一)网络空间道德失范行为较多,被访者期待规范网络行为
(二)网络实名制虽颇受争议,但依然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
(三)法治成为治理网络失范行为的首选,期待形成网络文明建设合力
(四)被访者对甘肃网络文明建设满意度高,对未来网络文明建设充满信心
四 甘肃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培育正能量网络空间文化
(二)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规范网络空间行为
(三)加强网络文明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文明治理能力
(四)健全网络文明协调机制,积极发挥民众的参与作用
B.13 甘肃省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 受访者基本信息
二 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
(一)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原因分析
(1)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环境满意度偏低
(2)开展预防接种、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方面满意度较高
(3)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满意度低
(4)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满意度较高
(5)“自付医疗费用”满意度较低
(6)“双向转诊”满意度低
(7)“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
(二)受访者选择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原因调查
(三)受访者对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三 调查结论及分析
(一)经费投入不足
(二)医生专业资质较低
(三)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环境较差
(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类不全
(五)药物报销比例低,医保社区利用效率低
(六)“双向转诊”难以实现
(七)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服务水平低
四 完善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三)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搭建人才建构机制
(四)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水平,扩大药物种类
(五)推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六)加强和完善“家庭医生”“上门随访”服务
(七)构建成熟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基本子库
摘要
总序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皮书
张宪昌、刘学侠:《习近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观的辩证思维》,《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
孙青、张爱丰:《如何深刻理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课参考》2020年第Z2期。
王俊:《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分析》,《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2期。
周宏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环境教育》2021年第1期。
魏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中国生态文明》2020年第6期。
邹颖、张娜:《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就业与保障》2021年第14期。
庞芳琪:《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3期。
程文义:《就业与创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黄时祥、俞智慧:《大学生就业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陈新达、桂舟:《大学生创新创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刘超辉:《浅析大学生离校后就业现状及建议》,《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4期。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姚裕群:《论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创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第1期。
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马凯:《对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科技视界》2012年第32期。
芮晓雯:《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
周学增:《大学生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8期。
李佳津:《短视频社交媒介的舆情危机防控策略》,《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16期。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topics.gmw.cn/node_140986.htm。
余秀才、王映荷:《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短视频转向与治理》,《中国出版》2020年第22期。
邸娟:《社交媒体短视频应用及传播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5期。
陈炯钊:《短视频APP的传播模式及特征——以抖音APP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5期。
张颐武:《小城市公众能量今非昔比》,《中关村》2020年第8期。
王宏伟:《舆情信息工作策略与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史安斌:《“视频转向”背景下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电视研究》2018年第4期。
郭霄、何鑫:《短视频舆论事件传播的特点及模式》,《青年记者》2019年第35期。
金明勇、孙愈中:《用短视频占领舆论阵地制高点》,《视听纵横》2020年第4期。
王姝:《政务新媒体“出圈”要具备五大要素》,http://www.jinbw.com.cn/a/20200828/n_1598576554173037.html。
《官媒力挺张钧甯,引张哲瀚粉丝不满,草率封杀内地艺人太心寒》,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G2O3UN0537RODU.html。
郭艳慧:《“错换人生28年”调查不应止步于“不予立案”》,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210422/1000200033134991618989389204271984_1.html。
《甘肃马拉松事件再思考:社交媒体成为第二救援现场》,https://xw.qq.com/cmsid/20210613A0066800。
许晓锐、李群伟:《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人口与健康》2021年第9期。
滕向丽:《如何织牢基层卫生防护网——以烟台市为例》,《现代交际》2021年第8期。
刘友润、杨长虹、李羚:《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第8期。
张宪昌、刘学侠:《习近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观的辩证思维》,《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
孙青、张爱丰:《如何深刻理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课参考》2020年第Z2期。
王俊:《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分析》,《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2期。
周宏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环境教育》2021年第1期。
魏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中国生态文明》2020年第6期。
邹颖、张娜:《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就业与保障》2021年第14期。
庞芳琪:《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3期。
程文义:《就业与创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黄时祥、俞智慧:《大学生就业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陈新达、桂舟:《大学生创新创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刘超辉:《浅析大学生离校后就业现状及建议》,《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4期。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姚裕群:《论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创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第1期。
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马凯:《对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科技视界》2012年第32期。
芮晓雯:《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
周学增:《大学生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8期。
李佳津:《短视频社交媒介的舆情危机防控策略》,《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16期。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topics.gmw.cn/node_140986.htm。
余秀才、王映荷:《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短视频转向与治理》,《中国出版》2020年第22期。
邸娟:《社交媒体短视频应用及传播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5期。
陈炯钊:《短视频APP的传播模式及特征——以抖音APP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5期。
张颐武:《小城市公众能量今非昔比》,《中关村》2020年第8期。
王宏伟:《舆情信息工作策略与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史安斌:《“视频转向”背景下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电视研究》2018年第4期。
郭霄、何鑫:《短视频舆论事件传播的特点及模式》,《青年记者》2019年第35期。
金明勇、孙愈中:《用短视频占领舆论阵地制高点》,《视听纵横》2020年第4期。
王姝:《政务新媒体“出圈”要具备五大要素》,http://www.jinbw.com.cn/a/20200828/n_1598576554173037.html。
《官媒力挺张钧甯,引张哲瀚粉丝不满,草率封杀内地艺人太心寒》,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G2O3UN0537RODU.html。
郭艳慧:《“错换人生28年”调查不应止步于“不予立案”》,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210422/1000200033134991618989389204271984_1.html。
《甘肃马拉松事件再思考:社交媒体成为第二救援现场》,https://xw.qq.com/cmsid/20210613A0066800。
许晓锐、李群伟:《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人口与健康》2021年第9期。
滕向丽:《如何织牢基层卫生防护网——以烟台市为例》,《现代交际》2021年第8期。
刘友润、杨长虹、李羚:《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第8期。
张宪昌、刘学侠:《习近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观的辩证思维》,《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
孙青、张爱丰:《如何深刻理解“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课参考》2020年第Z2期。
王俊:《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分析》,《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2期。
周宏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环境教育》2021年第1期。
魏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中国生态文明》2020年第6期。
邹颖、张娜:《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就业与保障》2021年第14期。
庞芳琪:《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3期。
程文义:《就业与创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黄时祥、俞智慧:《大学生就业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陈新达、桂舟:《大学生创新创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刘超辉:《浅析大学生离校后就业现状及建议》,《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4期。
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姚裕群:《论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创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年第1期。
张文强:《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马凯:《对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科技视界》2012年第32期。
芮晓雯:《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
周学增:《大学生创业初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8期。
李佳津:《短视频社交媒介的舆情危机防控策略》,《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16期。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topics.gmw.cn/node_140986.htm。
余秀才、王映荷:《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短视频转向与治理》,《中国出版》2020年第22期。
邸娟:《社交媒体短视频应用及传播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5期。
陈炯钊:《短视频APP的传播模式及特征——以抖音APP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5期。
张颐武:《小城市公众能量今非昔比》,《中关村》2020年第8期。
王宏伟:《舆情信息工作策略与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史安斌:《“视频转向”背景下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电视研究》2018年第4期。
郭霄、何鑫:《短视频舆论事件传播的特点及模式》,《青年记者》2019年第35期。
金明勇、孙愈中:《用短视频占领舆论阵地制高点》,《视听纵横》2020年第4期。
王姝:《政务新媒体“出圈”要具备五大要素》,http://www.jinbw.com.cn/a/20200828/n_1598576554173037.html。
《官媒力挺张钧甯,引张哲瀚粉丝不满,草率封杀内地艺人太心寒》,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G2O3UN0537RODU.html。
郭艳慧:《“错换人生28年”调查不应止步于“不予立案”》,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210422/1000200033134991618989389204271984_1.html。
《甘肃马拉松事件再思考:社交媒体成为第二救援现场》,https://xw.qq.com/cmsid/20210613A0066800。
许晓锐、李群伟:《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人口与健康》2021年第9期。
滕向丽:《如何织牢基层卫生防护网——以烟台市为例》,《现代交际》2021年第8期。
刘友润、杨长虹、李羚:《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