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89

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3)图书

North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SSAPID:101-5310-1598-07
ISBN:978-7-5228-1203-8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西北五省区2022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对2023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紧跟新时代变化,本书关注了各省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以及高质量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也对陕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甘肃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宁夏黄河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海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路径、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等特色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北蓝皮书
编 辑:陈颖;陈晴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3)》编辑委员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西北地区2022年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及2023年预测

   一 2022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一)经济运行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空间

    (二)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和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良好

    (三)农业生产发展态势向好,农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

    (四)消费市场总体平稳,网上零售同比增长幅度较大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中向好,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六)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改善

    (七)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八)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二 2022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疫情防控影响持续发展

    (二)新旧动能转换形势迫切

    (三)经济稳定增长困难多

    (四)微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五)房地产经济整体下行

   三 2023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及预测

    (一)面临的机遇

     1.科技创新带来发展的机遇

     2.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3.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带来的机遇

     4.消费全面提质升级趋势带来的机遇

    (二)发展预测

   四 2023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建议

    (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提振旅游品牌影响力,促进西北区域旅游新发展

    (三)加快新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释放内需潜力

    (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Ⅱ 综合篇

  B.2 2022年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经济体量稳步上升,增长速度缓中趋稳

    (二)产业转型升级明显,规上工业强力支撑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工业投资速度与质量齐升

    (四)消费市场稳步恢复,出行类及线上消费恢复较快

    (五)对外贸易增势迅猛,“一带一路”发展成效显著

   二 当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生动力不足

     1.创新投入不足

     2.创新产出不高

     3.技术创新转化效率过低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1.产业层次亟须提高,高技术产业亟待加强

     2.产业带动力不强,未形成有效的辐射拉动效应

     3.产业融合度不高,难以承接东中部高端产业转移

    (三)基建民生发展短板较多

     1.城市规模偏小,制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

     2.地方债券发行压力日益增大,基建民生发展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3.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靠后,制约民生改善和消费增长

   三 推动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支撑带动作用

     1.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

     2.依托数字经济,积极建设优势产业创新链

     3.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多渠道转化

    (二)打造特色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打造竞争优势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产业布局

     2.大力推广产业飞地等新模式,积极承接先进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推动产业融合,加快产业绿色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加强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重点区域协同融合发展

     1.发挥陕西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加强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

     2.加快建设关天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推动重点区域协同融合发展

     3.搭建区域间融合发展平台,构建区域协同融合发展格局

    (四)加大支持力度,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

     1.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投资,培育基建民生发展投资增长动力

     3.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短板

  B.3 2022年西北地区社会发展报告

   一 2022年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1.教育事业人民满意

     2.年度新增就业达成预期目标*

     3.居民收入稳中有长

    (二)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1.健康事业稳步推进

     2.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3.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

    (三)人口发展新特征日益明显

     1.城乡人口发展不平衡

     2.老龄化趋势加剧

    (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序推进

   二 西北五省区党代会报告擘画社会建设新蓝图*

   三 2022年西北地区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影响更高水平人民幸福生活目标实现

    (二)人口发展不均衡和老龄化趋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

    (三)基层治理协同困境导致治理效能存在短板弱项

   四 促进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扩面织密保障网,夯实更高水平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础

    (二)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城乡社会流动格局,努力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以党建引领为“圆心”,画好基层社区协同治理“同心圆”

  B.4 2022年西北地区文化发展报告

   一 西北地区文化发展亮点

    (一)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快速发展

    (二)文旅宣传、交流、合作持续深入

    (三)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稳中有进

    (五)舞台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呈现勃勃生机

    (七)文化市场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二 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文旅技术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亟须进一步推进

    (三)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五)红色文化赋能文旅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文旅市场的监管和综合整治仍须持续进行

   三 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形势预测与对策建议

    (一)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形势分析

     1.国内文化发展环境分析

     2.西北地区文化发展形势预测

    (二)促进西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数字文旅建设,催生文旅新业态

     2.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打造“文化强国建设示范高地”

     3.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文旅发展根基

     4.加大非遗保护力度,让非遗真正融入群众生活

     5.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加强监管和综合整治,构建规范有序的文旅市场

  B.5 2022年西北地区法治建设发展报告

   一 西北地区法治建设进展情况

    (一)地方法规体系趋于完备,数量不断增长

     1.增加立法供给,强化重点领域立法

     2.创新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二)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依法行政水平提高

    (三)公正司法持续推进,公平正义得到彰显

    (四)法治社会建设日益加强,法治信仰不断提升

   二 西北地区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法治意识薄弱,参与法治建设不足

    (二)重点领域立法存在短板

    (三)法治评估不尽完善

    (四)法治资源配置不平衡

    (五)法治化营商环境仍需优化

   三 西北地区法治建设的建议及展望

    (一)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二)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三)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四)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五)大力培育高素质法治人才

  B.6 2022年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报告

   一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基调

    (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助推西北地区生态向好发展

    (三)“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合作契机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北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机遇

   二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夯实生态制度建设

    (二)大气环境质量目标顺利完成

    (三)水环境质量改善再上新台阶

    (四)土壤环境质量向好发展

    (五)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改善

   三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瓶颈

    (一)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

    (二)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与生态环境敏感区重叠

    (三)经济下行与环境规制双重压力

    (四)财力供给的有限性与区域生态文明投入的持续性矛盾

   四 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牢固树立生态共同体概念

    (二)重点项目推动,建立联防联控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

    (三)发展生态经济,增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支撑力

    (四)加快绿色技术应用,发挥科学技术的撬动作用

    (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长效机制

 Ⅲ 经济高质量发展篇

  B.7 2022年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

   一 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创新驱动政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二)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开放新格局为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弥补短板

    (四)新型城镇化发展及乡村振兴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五)绿色经济政策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 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特征

    (一)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

    (二)新兴产业蓄势发力,产业体系全面转型升级

    (三)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创新基础得到有效加强

    (四)改革开放引领制度建设,开放新优势逐步凸显

    (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定缩小,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六)生态文明思想引导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三 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体量不足,经济基础尚不稳固

    (二)创新支撑不足,创新潜能释放不够

    (三)城市化进程较慢,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绿色发展格局有待优化,减污降碳任务艰巨

   四 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以科创为引导,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三)瞄准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区域影响力

    (四)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五)健全长效环保机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B.8 2022年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

   一 甘肃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基

    (一)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1.经济运行整体良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强工业”行动打造甘肃工业“新引擎”

     3.产业化推动特色农业竞争力提升

     4.“双碳”目标下的能源产业良性发展

     5.生态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二)发展效率逐步提高

     1.新能源贡献率不断提升

     2.社会资源配置率有所提高

     3.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

    (三)动力机制趋于完善

     1.创新驱动提供腾飞引擎

     2.改革驱动支撑纵深发展

    (四)对外开放格局拓新

    (五)城乡发展协调融合

   二 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疫情常态化下经济发展动力削弱

    (二)科技创新核心能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链长制下凸显甘肃产业链基础不牢

   三 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1.强传播性与低死亡率成为疫情的新变化

     2.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宏观政策协调迫在眉睫

     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

    (二)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1.中国资产价值洼地凸显,避险港效应吸引力强

     2.经济内循环重要性高于外循环

     3.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四 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发力,稳住经济大盘

     1.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质量效率明显提升

     2.货币金融政策传导有力,支持效应持续释放

     3.稳投资促消费提效加力,增长动能支撑有力

    (二)夯实底盘基础,强化产业韧性

     1.做强工业实体是强基固本

     2.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发展“命脉”

     3.重点市州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基础夯实

     4.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协调引领作用

     5.尽力减轻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

    (三)创新驱动引领,激发根本动力

     1.人才是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

     2.抢抓科技政策,加快技术创新

     3.搭建整合科技创新平台

     4.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

     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6.“助企纾困”保障科技创新

    (四)提振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1.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支撑能力

     2.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3.持续深化行业融合应用

     4.深入推进5G垂直应用

     5.深入开展标志性工程攻关专项行动

    (五)实施低碳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1.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

     2.推动涉冶涉交涉建等重点行业绿电替代

     3.推进重点领域碳减排

     4.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5.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B.9 2022年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

   一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实施新型工业强区计划,打造宁夏工业新优势

     1.新型材料

     2.清洁能源

     3.装备制造

     4.数字信息

     5.现代化工

     6.轻工纺织

    (二)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1.葡萄酒产业

     2.枸杞产业

     3.牛奶产业

     4.肉牛产业

     5.滩羊产业

     6.冷凉蔬菜

    (三)实施服务业扩容计划,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

   二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约束持续增大

    (二)数字经济规模总体偏小,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快

    (三)投资不足与消费不旺“双并存”

   三 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能结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1.开展重点领域绿色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二)设立大数据统筹机构,推进数字产业发展

     1.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2.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打造投资消费旺地

     1.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2.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3.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流通体系枢纽性作用

  B.10 2022年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

   一 “十三五”以来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日益壮大

    (二)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四地”建设步伐稳健

    (四)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 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

    (一)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法

    (二)评价结果

   三 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创新效率和质量不高

    (二)投资增长支撑乏力

    (三)消费市场恢复缓慢

    (四)外贸驱动能力不强

   四 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有效提升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高度重视投资拉动作用,推动项目加快落地

    (三)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四)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发挥对外开放优势

  B.11 2022年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分析

   一 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一)新疆经济发展的投入质量不断优化

     1.能源投入结构持续改善

     2.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3.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

    (二)新疆经济发展的过程质量稳步提升

     1.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能源效率不断提升

     3.生态效益明显改善

    (三)新疆经济发展的产出质量明显改善

     1.经济规模和竞争力水平不断增强

     2.对外开放力度更大、水平更高

     3.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二 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产业链短,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二)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发展基础不坚实

    (三)生态环境脆弱,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五)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

   三 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创新驱动产业强基升级

    (三)促进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Ⅳ 乡村振兴篇

  B.12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一 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数字乡村是农村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

    (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

   二 甘肃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一)数字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三)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四)农业数字化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五)培育工作按照计划有序实施

   三 甘肃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顶层设计不足,整合联动有待深化

    (二)基础条件落后,农业农村信息化程度低

    (三)乡村数字产业起步慢,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四)宣传力度不够,数字获益感知不强

    (五)专业人才缺乏,影响可持续发展

   四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顶层设计

    (二)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应用

    (三)培育内生动力,推进产业融合

    (四)营造建设氛围,推进成果普惠共享

    (五)引进培育并重,壮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B.13 陕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一 陕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独特的农业生态资源

    (二)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二 陕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一)陕西延安: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效

    (二)陕西蓝田: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三)陕西汉中:金融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三 陕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具有天然脆弱性

    (二)农村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够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能力弱

    (五)特色产业生产要素保障差

   四 陕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特色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打造特色产业全产业链

    (二)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三)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产业急需人才培养

    (五)强化产业扶持政策落实,提升政策综合保障能力

  B.14 宁夏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 宁夏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及成效

    (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建立

    (二)“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

    (三)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四)闽宁扶贫协作与社会帮扶力量增强

    (五)乡村建设行动初见成效

   二 宁夏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点

    (一)有效衔接机制尚不完善

    (二)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三)产业发展带动能力较弱

    (四)乡村全面振兴有待提升

   三 宁夏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内在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构建内生发展能力机制,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三)建立产业益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多措并举,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B.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海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一 青海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二 青海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养老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有序铺设

    (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四)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配备进一步加强

    (五)农村养老社会参与持续提高

   三 青海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问题

    (一)农村养老区域差异明显

    (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配备不足

    (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四)农村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失

    (五)农村养老多元主体参与有待提高

   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海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路径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养老资源供给向农村地区倾斜

    (二)完善养老设施建设,以互助幸福院为依托立体布局

    (三)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水平

    (四)加强农村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本土化专业人才

    (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养老,补充多样化养老服务

    (六)推广高原农村养老服务的“青海模式”

  B.16 以组织振兴推动新疆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力量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团结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 当前新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基本做法

    (一)聚焦理论武装,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聚焦政治建设,以强有力的政治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三)聚焦组织引领,在激发内生动力中推动乡村振兴

    (四)聚焦保障有力,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动乡村振兴

   三 当前新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群众实现快速增收

    (二)多元化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三)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构建,乡村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宜居宜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繁荣兴盛乡村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 新时期新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的引领力不强

    (二)农村基层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五 新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力,凝聚乡村振兴的人才合力

    (三)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打造新时代善治乡村

    (四)实施“民心工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民心能力

    (五)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

 Ⅴ 区域特色篇

  B.17 甘肃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一 甘肃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深厚

    (二)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形成

    (三)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趋于成熟

    (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体系日趋完善

   二 甘肃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特色彰显不足

    (二)跨区域协作难度大

    (三)规划衔接性不够

   三 甘肃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甘肃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甘肃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 甘肃省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彰显地域特色,全领域打造拓空间

    (二)加强区域协作,全要素改革强保障

    (三)完善产品体系,全景区建设挖潜力

    (四)做好公共服务,全链条提升保质量

    (五)创新消费模式,全资源整合增质效

  B.18 2022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报告

   一 陕西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优势

    (一)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积淀深厚

    (二)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与时俱进

    (三)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四)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效果初显

   二 陕西省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就

    (一)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质增效

    (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初现

    (三)文旅消费扩容升级

    (四)文化演艺剧目焕新升级

    (五)特色文化资源成品牌

   三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困境

    (一)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开发不均衡

    (二)文化旅游管理体制融合还不完善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四)行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

    (五)文创产品开发未形成特色优势

    (六)管理服务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四 陕西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议

    (一)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旅企业,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四)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供给

     1.活化陕西文化遗产旅游

     2.大力推动夜间旅游,发展夜间经济

     3.创新发展博物馆文创事业

    (五)科技融合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六)创新驱动新业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1.科技创新驱动文化旅游新业态

     2.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3.全面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

    (七)整合营销打造文旅融合品牌

    (八)优化文化旅游基础配套系统

     1.推动文化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等软硬件达到国际化标准

     2.促进城旅融合,全面发展全域旅游

    (九)培养高质量的文旅复合人才

    (十)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开放融合发展

     1.加强区域合作,差异化发展

     2.加强文旅品牌国际化发展

  B.19 宁夏黄河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一 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宁夏黄河文化的概念界定

    (二)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1.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

     2.宁夏黄河文化的外延

   二 宁夏黄河文化资源集合

    (一)自然资源类

    (二)纯粹文化类

    (三)文化设施类

    (四)其他领域资源类

   三 黄河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培树典型符号

    (二)打造黄河故事

    (三)塑造宁夏黄河标志和黄河吉祥物

    (四)用好用活中华黄河坛

    (五)利用创意实现宁夏黄河文化资源的产品转化

    (六)借助融媒体技术创新黄河文化符号的表达形式

    (七)利用科技手段增强黄河文化的互动体验

  B.20 青海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的路径研究

   一 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历史积淀

    (一)出台政策法规先行,完善制度

    (二)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夯实基础

    (三)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归聚人心

    (四)深入推进青海宗教中国化,促进和谐

    (五)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凝聚人心

   二 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的困境及努力方向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任务艰巨

    (二)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四)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仍需健全

   三 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创新的路径

    (一)坚持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领导

    (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思想引导机制

    (三)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四)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五)创新研究宣传教育机制

    (六)健全成效评估督察机制

  B.21 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一 党中央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

    (一)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二)城乡融合要以县域为切入点

    (三)从法律层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 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阶段性成效

    (一)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不断推进

     1.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2.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3.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强化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积极变化

    (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加快

     1.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

     2.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1.城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医疗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3.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五)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2.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六)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1.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加强

     2.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3.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取得新进展

   三 新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援疆省市对口支援帮扶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三)兵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的差距

    (一)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尚有一定的障碍

    (二)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以城带乡作用不够

    (三)城乡经济融合程度有待深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四)县域优势产业发展活力不够,产业规模和效益有待提升

   五 推动新疆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

    (二)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三)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五)逐步补齐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皮书

杨亚琴、张鹏飞:《双向飞地模式:科技创新和产业联动跨区域合作的探索》,《发展研究》2022年第5期。

吴传清、孟晓倩:《虹吸还是溢出?——“强省会”战略的经济增长极效应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李培林、陈光金、王春光主编《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李保平主编《宁夏社会发展报告(2022)》,宁夏人民出版社,2022。

司晓宏主编《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2期。

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改革》2018年第4期。

郁建兴、任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学术月刊》2018年第12期。

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管理世界》2021年第8期。

洪兴建:《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

李实、朱梦冰:《中国经济转型40年中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管理世界》2018年第12期。

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经济研究》2021年第1期。

周国富、李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检验》,《统计学报》2022年第2期。

陕西日报社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懈奋斗——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现代企业》2022年第8期。

翟坤周:《共同富裕导向下乡村振兴的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基于四个典型县域协作治理模式的实践考察》,《求实》2022年第5期。

刘国中:《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 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日报》2022年6月2日,第1版。

梁言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宁夏日报》2022年6月16日,第1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辅导读本》,2022。

马勇、王慧、夏天添:《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江西县域经济数据和fsQCA的研究》,《企业经济》2022年第8期。

屈小娥、马黄龙、王晓芳:《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16期。

孙发平:《双循环视角下青海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攀登》2021年第1期。

徐思等:《“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融资约束》,《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7期。

于波、范从来:《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

陈昌兵:《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5期。

范恒山:《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1)〉序》,《区域经济评论》2022年第1期。

刘秉镰、秦文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中国软科学》2022年第1期。

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经济研究》2021年第1期。

白云晖:《区块链视域下的甘肃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探讨》,《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年第21期。

冯朝睿、徐宏宇:《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滕欢、李聪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杨玉敬:《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7期。

赵晓阳:《信息管理在甘肃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发展》2022年第1期。

王章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贵州实践的考察》,《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张琦:《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第S1期。

雷兴长:《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衔接研究》,《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杜鹏、王永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应对》,《河北学刊》2019年第4期。

贺雪峰:《乡村振兴战略要服务老人农业》,《河海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陆黎:《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构建农村养老服务新体系研究》,《中国西部》2021年第6期。

陆杰华、沙迪:《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与战略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赵秋成:《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于忠珍:《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需增强“四个力”》,《学习时报》2019年9月27日。

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张春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效能优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张祥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理路探究》,《才智》2021年第31期。

丰晓旭、夏杰长:《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及其空间特征》,《经济地理》2018年第4期。

龚勤林、邹冬寒、周沂、朱晟军:《高级别景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22年第8期。

李冬花、张晓瑶、陆林、张潇、李磊:《黄河流域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20年第5期。

林泓、林岚、朱志强、贾斌:《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述评》,《旅游研究》2018年第2期。

杨梅、李璐芸、张传华:《“域”的关键点突破:后疫情时代全域旅游的农村发展对策》,《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

杨玉娇:《全域旅游下的井冈山反返贫机制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于侯康:《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智慧崂山”发展研究》,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张凌云:《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全域旅游:实践与反思》,《旅游学刊》2020年第2期。

张孟梦、程金龙:《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安宇宏:《经济新常态》,《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6期。

杜湘红:《张家界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分析》,《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20期。

范建华、秦会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范周:《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1期。

郭凯明、潘珊、颜色:《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3期。

刘安乐、杨承玥、明庆忠、张红梅、陆保一:《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经济地理》2020年第6期。

王军:《文化和旅游未来如何深度融合》,《新华日报》2018年3月23日,第13版。

王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估》,《华东经济管理》2020年第6期。

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经济地理》2016年第1期。

杨志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艺术百家》2019年第1期。

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Calogero Guccio,Domenico Lisi,Marco Martorana,Anna Mignosa,“On the Role of Cultural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Destination Performance:An Assessment Using Robust Conditional Efficiency Approach”,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2017,41(2):171-176.

Maria Valkova Shishmanova,“Cultural Tourism in Cultural Corridors,Itineraries,Areas and Cores Networked”,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88:246-254.

Vikas Dangi. Heritage and tourism,“Issues and challenges”,Research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7,8(2):217-222.

薛正昌:《根脉与记忆:宁夏历史文化遗产》,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陈玮:《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战略思考——以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宋才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及路径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

冯惠芳、李琼:《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团结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2期。

关桂霞、马明忠:《改革开放四十年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践及启示》,《青海党的生活》2018年第9期。

郝时远:《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中国民族报》2021年9月28日,第5版。

信长星:《在中共青海省委“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词》,《青海日报》2022年9月1日,第2版。

杨文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扎西达娃:《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在前列的实践与思考》,《青海党的生活》2022年第8期。

张兴年:《践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日报》2021年10月26日,第8版。

赵英:《新时代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

陈志钢、茅锐、张云飞:《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内涵、国际经验与实现路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7期。

张晓山:《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1期。

马斌、宋智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城乡融合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22年第5期。

王南:《城乡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农业经济》2022年第4期。

刘爱梅:《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思路与对策》,《农业经济》2022年第4期。

刘守英、龙婷玉:《城乡融合理论:阶段、特征与启示》,《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3期。

刘合光:《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障碍与突破口》,《人民论坛》2022年第1期。

简 介: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及时反映西北地区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面临的新机遇,出现的新难题,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西北五省区2023年发展的基本情况,对2024年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从西北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观点和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