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4

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of Guangdong (2016-2017)

SSAPID:101-5305-5983-67
ISBN:978-7-5201-0765-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不同视角对广东的对外经贸形势进行了系统梳理,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外贸经济转型的对策和路径。本书以广东内部区域外贸发展问题为重点,由总论和专题报告构成。总论对广东外贸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并对广东内部区域进行了总体上的解析。专题报告分三个专题对广东外贸发展的区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东外经贸蓝皮书
编 辑:恽薇;孔庆梅;周晓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Contents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广东外经贸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皮书数据库

 子库介绍

 Ⅰ 总报告

  B.1 广东外经贸形势分析报告(2016~2017)

   一 2016年广东外经贸发展基本情况及特征

    (一)2016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

    (二)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发展趋势及特征分析

    (三)广东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投资基本情况

   二 近年广东外贸发展的趋势及主要困境

    (一)广东外贸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当前广东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三)当前制约广东外贸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全球分工体系的重构是广东出口低迷的主要原因

     2.要素成本普遍上升、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形成是制约广东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内在因素

     3.外商对粤投资下降,影响广东对外贸易的中长期增长

     4.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出现新的保护主义行为

     5.广东现代服务业短板拖累制造业高端化,制造业低端货物贸易下滑的同时,高端制造的出口优势尚未形成

   三 2017年广东外贸走势预测

   四 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高端加工贸易,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政府引导

    (二)提升加工贸易商品通关便利化水平

    (三)挖掘新兴市场国家潜力,培育新的市场需求

    (四)鼓励支持外贸新业态的发展

     1.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2.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3.复制推广新兴商业模式

  B.2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度评估

   一 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状况

   二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效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三)服务业开放与发展状况

   三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的限制措施和开放程度

    (一)开放度测算指标与方法

    (二)基于负面清单服务贸易开放度的评估与分析

   四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度比较分析

    (一)与中国服务贸易总体限制情况的比较

    (二)与主要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比较

    (三)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负面清单的比较

    (四)小结: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差距

   五 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度的建议

 Ⅱ 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题

  B.3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及其规制创新的比较*

   一 引言

   二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

   三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规制的创新

    (一)司法规制建设比较

     1.司法协调体系比较

     2.诉讼案件性质比较

    (二)投资贸易便利化规制比较

    (三)融资便利化规制比较

   四 国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模式比较

    (二)国际自由贸易区功能定位比较

   五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规制创新方向

   案件说明

  B.4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账户开放之下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

   一 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状况

    (一)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及其风险

    (二)资本账户开放的研究文献及其评价

    (三)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及金融创新风险问题的拓展研究

    (四)关于金融创新及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及政策安排

    (一)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制度和政策安排

    (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

    (三)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体制创新

    (四)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体制创新

   三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账户开放之下的金融创新方向

    (一)金融创新基础问题: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体系建设状况

    (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方向

     1.利率市场化创新

     2.金融市场类创新

     3.金融服务类创新

     4.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创新

   四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账户开放之下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账户开放下金融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账户开放下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B.5 广州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设的途径

   一 广州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定位

    (一)开放门户枢纽内涵及其功能要求

    (二)南沙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定位:引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二 广州南沙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优势与不足

    (一)南沙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优势

     1.南沙多年的开发和发展为高水平开放奠定了新起点

     2.多重“功能区”开放制度集成构筑了南沙对外开放的高端平台

     3.区位及港口条件为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创造了优越条件

     4.“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南沙连接“一带”和“一路”的枢纽功能

    (二)南沙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不足

     1.南沙区域生产能力不足,资源及要素集聚乏力

     2.南沙产业结构不协调,区域要素储备空间不足

     3.贸易发展和外商投资不足,要素及产品流动受到约束

     4.城市社会公共设施不完善,资源及要素的承载力不足

     5.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所需人才不足

   三 广州南沙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建设思路与途径

    (一)建设思路

    (二)建设途径

     1.重点推动南沙跨越式发展,做大南沙经济规模

     2.重点强化南沙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建设

     3.突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引领地位和作用

     4.构建粤港澳区域联动机制,强化广东(南沙)、香港与澳门要素集聚

     5.加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建设

     6.加大国际采购中心培育力度,增强商贸中心功能

     7.构建南沙总部中心,增强南沙资源配置能力和要素集聚力

     8.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交易集散基地

     9.扩大健康医疗和教育服务业的开放,增强人力资本集聚力

 Ⅲ 产业开放专题

  B.6 广东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研究

   一 引言

   二 广东对外开放程度分析

    (一)进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双向直接投资呈分化发展趋势

    (三)区域开放发展严重失衡

   三 广东科技发展与问题

    (一)科技发展总体趋势良好

    (二)科技发展不均衡

   四 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增加值增速不足

    (二)各类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速下滑

    (三)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严重

   五 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与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

   六 结论及建议

    (一)积极应对严峻国际形势的挑战,提升外贸的竞争优势

    (二)在继续积极发展对外投资的同时,应加大引进与利用外资的力度

    (三)强化基础研究投入,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四)转变发展理念,加快制造业的附加值增长

    (五)提速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B.7 中国(广东)银行业对外开放隐性壁垒研究*

   一 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二 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与现状

   三 壁垒来源与量化方法

    (一)确定主要壁垒

    (二)指数计算方法

     1.频度指数法

     2.方法扩展

      (1)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2)模糊数学法:壁垒评分

   四 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各项壁垒的权重

    (二)壁垒高低的评分

    (三)壁垒指数与分析

   五 结语

   附录 关于壁垒选择的问卷

  B.8 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一 引言

   二 广东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特征分析

    (一)广东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阶段性特征明显

    (二)广东“三二一”利用外资结构逐步形成

   三 广东服务业就业市场特征分析

    (一)广东服务业就业人员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二)广东就业结构逐步向服务业偏移

   四 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劳工就业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二)单位根检验

    (三)协整分析

    (四)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五 政策建议

  B.9 广东开放创新的发展阶段与对策研究

   一 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二 开放创新的关键因素与作用机制

    (一)开放度是开放创新的前提

    (二)创新资源获取能力是开放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创新资源吸收和利用能力事关开放创新的成效

   三 广东开放创新的基本状况及其评价

    (一)广东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企业研发成为主力

    (二)广东开放与科技协同发展,领先创新发展

    (三)广东科技产出位居前列

    (四)小结:广东开放创新进入自主创新阶段

     1.广东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阶段与主要特征

     2.推进广东开放创新活动面临的问题

   四 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一)国际经验

    (二)政策建议

 Ⅳ 热点问题研究专题

  B.10 世贸组织补贴纪律及中国经贸政策的合规性分析

   一 引言

   二 研究动态

   三 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被诉反补贴分析

    (一)反补贴项目繁多

    (二)补贴幅度的计量标准仍旧采用外部基准

   四 市场经济国家被诉反补贴分析

    (一)美国被诉反补贴案件

    (二)欧盟被诉反补贴案件

    (三)韩国被诉反补贴案件

    (四)加拿大被诉反补贴案件

    (五)印度被诉反补贴案件

    (六)小结:市场经济国家内部补贴幅度的计量标准

   五 中国被诉反补贴影响与本质

    (一)对中国经济主权和政府政策空间提出挑战

    (二)严重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超越经济反补贴的政治色彩更浓

  B.11 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行性与对策研究*

   一 问题及研究状况

   二 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理论基础与战略支撑

    (一)微观基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2.投资诱发组合理论

    (二)宏观动因: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理论

    (三)战略支撑:“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三 东盟基础设施的供给状况与投资需求潜力

    (一)东盟基础设施的供给状况

     1.电力设施

     2.交通运输设施

     3.通信、供水及卫生设施

    (二)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潜力分析

     1.东盟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东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从短期转向长期

     3.东盟大部分国家城市化建设加快

     4.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四 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

    (一)完成对外承包工程情况

    (二)基础设施投资行业分布

   五 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利弊因素

    (一)有利因素:外部机遇+自身优势

     1.东盟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开放力度为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带来契机

     2.“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成为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战略支撑和有力抓手

     3.多个融资平台的建立为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合作提供资金保障

     4.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与竞争优势是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条件

     5.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为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带来交通便利

    (二)不利因素:机制缺陷+投资风险

     1.缺乏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2.部分国家市场环境不健全,金融体系相对滞后

     3.部分国家地缘政治风险较高,宗教文化存在差异

   六 扩大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对策建议

    (一)以中南半岛为战略突破口,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二)充分发挥中国企业自身优势和在投资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三)推动建立健全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正式合作机制

    (四)充分利用国际性融资渠道,加快打造中国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业

    (五)加强政策沟通,增强政治互信,规避投资风险

  B.12 后记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2015年3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三大片区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主线,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多项改革创新经验率先在全省范围复制,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广东开放型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本年度“广东外经贸蓝皮书”探讨的仍然是广东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一是重点探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问题;二是探讨产业开放问题;三是研究热点问题。因此,总报告除了对传统的国际经贸形势进行分析外,还对广东对外开放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广东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态势。总报告安排两篇报告,围绕国内外经贸环境的影响,探讨广东外经贸发展走势;围绕近几年广东总体开放状况,重点分析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态势。第1篇是《广东外经贸形势分析报告(2016~2017)》,分析了广东外经贸发展状况及趋势。该报告指出2016年广东外贸总体上延续了之前的低迷态势,继续承压;货物进出口总值为6.30万亿元,同比降幅为0.8%,降幅比2015年有所收窄;其中,出口3.95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进口2.36万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贸易顺差有所减少。贸易基本模式出现了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向“民营企业+一般贸易”转变的态势。从主体结构看,外资企业出口下降,增长率为-7.9%,私营企业则逆势增长8.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73万亿元,占全省的43.4%,首次反超加工贸易(38.8%)。在对外经济方面,2016年,广东实际吸收外资额大幅下降13.1%;广东“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投资额急速攀升,对外实际投资达到206.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94.3%。2017年,广东货物出口在全球经济复苏加快尤其是美国经济向好的背景下将有所增加,国内需求增加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将带动进口表现持续改善;全年进出口有望实现正增长,以人民币计值的增速为5%左右;上半年增速较快,下半年增速趋缓;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会出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国有企业的进出口也会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2017年广东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趋势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对广东外贸出口造成较大冲击。因此,2017年广东外经贸形势会出现较大波动。第2篇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度评估——基于负面清单的研究》,基于负面清单的开放态势,对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先行先试的新型开放区域,在政府职能、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有66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及相关范围内复制推广,不少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另外,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在扩大服务业开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2015版)承诺覆盖率为84.39%,综合性加权承诺覆盖率为71.89%,与2013版负面清单相比,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减少至122条,其中服务业由104项降至83项,占下降总数的30.88%,说明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度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新起点,但是仍存在服务业开放范围和深度不足、透明度不高、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接轨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开放可以针对不同开放程度产业确定开放顺序和策略,首先对限制性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内开放,然后扩充负面清单,深化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题探讨投资规制改革、金融创新试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的开放定位等问题。第3篇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及其规制创新的比较》,对中国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定位和国际高标准规制建设进行比较。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各有特色,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融入世界投资活动的窗口,强调金融改革开放,推动双向投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面向中国台湾地区开放与合作,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注重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侧重于深化CEPA,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另外,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标准规制建设取得了进展,有效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但仍存在投资保护制度欠完善、商事协调和互助不足、管理碎片化、金融开放政策欠稳定等问题。进一步开放的方向是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对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案的规则体系进行统一;规范商事秩序,建立高效透明的市场机制;强化与港澳规制合作,推进中国规则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减少负面清单项目,逐步取消外资股权限制,推动金融业开放;加快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推广,以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效应。第4篇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本账户开放之下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主要探讨在资本账户开放之下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管理。根据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开”和“管住”核心原则,探讨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市场改革以及“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体系”理论基础,梳理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一系列金融制度创新安排、外汇管理体制和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创新;基于分账核算单元及其自由贸易账户,指出资本账户开放之下的金融创新方向,即利率市场化机制、金融市场及其服务、资本流动监管机制等的创新。针对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流出入风险,提出加强自由贸易账户管理、人民币境外融资专用账户管理等风险管理措施。第5篇是《广州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设的途径》,主要讨论南沙对外开放的定位及其建设途径。南沙区位优势明显,2012年南沙新区设立,成为国家级开放和开发发展战略新区,2014年12月,国家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可见,南沙具有引领全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功能,有条件建设成为引领全国高水平开放的新高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南沙资源配置能力和要素集聚力:一是通过“顶层设计”方式塑造南沙开放创新试验典范,构建开放型经济“南沙方案”;二是通过跨越式发展,增强南沙“增长极”及其海外和腹地要素的集聚力;三是加强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建设,培育粤港澳区域联动机制,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新格局;四是构建国际采购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交易中心,增强商贸中心功能;五是构建南沙总部中心;六是扩大健康医疗和教育服务业的开放,增强人力资本集聚力。产业开放专题安排了4篇研究报告,围绕制造业开放转型、银行业开放、服务业开放效应展开。第6篇是《广东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与制造业转型研究》,从对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三者关系的分析入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影响广东经济发展的因素及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正面临外贸形势严峻、引进外资增长乏力、科技发展不均衡、工业增加值增速不足、区域工业发展不协调等众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培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推动广东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第7篇是《中国(广东)银行业对外开放隐性壁垒研究——基于广东银行业的调研》,基于广东银行业的调研,探讨银行业对外开放隐性壁垒。通过广东银行业调研数据估算FDI壁垒指数,推断中国银行业实际对外开放度,并综合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分析的方法,衡量政策性与隐性壁垒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WTO十几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政策限制放松之后,还存在大量隐性壁垒,尤其是信用风险和政府对国有银行的无形保护等,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加大银行业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二是建设社会信用评价和记录体系,降低信用风险;三是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鼓励外资多种方式进入、多区域发展,放松对外资银行“分业经营”方面的限制。第8篇是《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广东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在分析广东服务业利用外资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1986~2015年相关数据,对广东服务业利用外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部门就业产生的总效应为微弱负效应,短期对劳工就业产生消极效应,长期对劳工就业产生积极效应。因此,有必要扩大广东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服务业市场竞争体制,减少FDI对广东本土服务企业的短期冲击,充分利用FDI的长期就业效应,引导FDI流向广东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行业,增加服务业就业机会。第9篇是《广东开放创新的发展阶段与对策研究》,把开放创新发展阶段区分为创新引进、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广东开放型经济已经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必须通过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推动创新主体——企业和研发机构合理使用和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通过创新的国际融合促进发展。针对热点问题安排2篇专题研究报告,主要针对贸易摩擦和东盟基础设施投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第10篇是《世贸组织补贴纪律及中国经贸政策的合规性分析》,基于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的案件,剖析中国易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实质原因。2016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15年,中国应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但仍然不能得到国际主流市场国家的认可。在此之前,中国作为非市场国家却屡遭反补贴调查,且调查的条款非常多。就此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4个国家和地区对华反补贴进行分析。这4个国家和地区在2004~2015年对华反补贴调查有2090项,终裁案件有80件,平均每件案件有26.13项调查。另外,比较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遭受的反补贴调查,中国、韩国和印度三个国家的补贴政策的主要出发点是激发企业出口意愿和提升竞争力,同时激励技术研发创新;欧盟、美国和加拿大补贴政策的出发点是鼓励企业创新,帮助企业应对国内经济疲软。第11篇是《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行性与对策研究》,探讨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中国的投资机会。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盟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发展极其不平衡,大部分国家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或陈旧老化,其投资需求潜力巨大。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东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会,也是中国对东盟投资的内在动因之一。中国对东盟能源及供水设施的投资规模比较大,对交通运输、仓储业的投资不稳定,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投资不足,有一定投资潜力。因此,有必要加强政策沟通,增强政治互信,规避投资风险;并充分利用国际性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机制。总体来讲,当今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各国国际贸易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盛行,美国新一届政府强调“美国优先”,明确提出限制进口、促进资本和制造业回归的政策思路,可能会走上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道路,这些必然影响广东外经贸发展。广东面临全球直接对外投资及其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态势,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更加坚定不移地推动外经贸转型升级,从长远战略上为外经贸发展谋划出路。实际上,广东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近几年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广东开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开放的重点仍然是产业深度开放,加快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推广,加强与港澳国际经济中心的对接,整体提升广东对外开放水平,引领全国对外开放,促进广东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

[1]梁维东:《2017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2017年1月16日,http://www.dg.gov.cn/cndg/notice/201701/ccd147bea7584bf0a7118a22ebd15de3.shtml。

[2]肖鹞飞、罗远航:《广东外经贸形势分析报告(2015~2016)》,载陈万灵主编《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许青青:《去年广东出口遭技术贸易壁垒损失额逾73亿美元》,中国新闻网,2014年8月26日,http://www.chinanews.com/cj/2014/08-26/6531388.shtml。

[4]张骥:《外贸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载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编《形势与对策(2015)》,中国商务出版社,2015。

[5]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秋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2017年1月。

[1]白洁:《中美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比较与启示——基于频度分析的方法》,《亚太经济》2015年第6期。

[2]樊瑛:《中国服务业开放度研究》,《国际贸易》2012年第10期。

[3]黄建忠、杨扬:《服务贸易壁垒测量的体系与框架》,《亚太经济》2009年第1期。

[4]黄建忠、袁姗:《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评估及福建对台服务合作——基于两岸加入WTO与ECFA中服务贸易开放承诺的比较》,《亚太经济》2011年第4期。

[5]李墨丝、沈玉良:《从中美BIT谈判看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完善》,《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1期。

[6]刘超、禹伟:《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若干问题及对中美BIT的启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7]刘美丽:《中国服务贸易市场承诺开放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3。

[8]陆建明、杨宇娇、于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统一负面清单与美国BIT签约双方负面清单的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第10期。

[9]商舒:《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法学》2014年第1期。

[10]盛斌:《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评估与分析》,《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11]沈文金、吴志远、林群贤:《广东自贸区首批推广经验过半“横琴创造”》,《南方日报》2015年12月31日。

[12]沈玉良:《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3]孙元欣、徐晨、李津津:《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2014版)的评估与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第10期。

[14]殷凤、朱榴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业开放度评估——基于负面清单的考察》,《科学发展》2014年10期。

[15]宗伟濠:《CEPA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16]吴哲:《广东自贸区19.9万家企业开通专属网页》,《南方日报》2017年1月3日。

[17] Hoekman,B.,“Assessing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in W. Martin and L. Winters,eds.,The Uruguay Round and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5).

[18] Holmes L.,A. Hardin,“Assessing Barriers to Services Sector Investment,” in Tony Warren,Christopher Findlay,eds.,Impediments to Trade in Services:Measurement and Policy Implication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1]白津卉:《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国际商贸》2015年第5期。

[2]蔡艺、薛萍、孙晓峰:《福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报)2009年第5期。

[3]段娟:《中国FDI区位决定因素研究(1986~2009)》,《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4]高立红、吴玉萍:《自贸区法庭半年收案689件》,《天津日报城市快报》2016年8月19日。

[5]桂徽、赵建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格兰因检验》,《天府新论》2010年第2期。

[6]靳博、崔新耀:《天津商业保理全国领先多单创新业务东疆诞生》,人民网,2016年4月25日,http://tj.people.com.cn/n2/2016/0425/0375366-28216559.html。

[7]任泽平、甘源:《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的故事》,和讯网,2016年5月11日,http://news.hexun.com/2016-05-11/183795977.html。

[8]童文萍、陈南、肖萍:《新加坡自贸区对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启示》,《发展研究》2015年第6期。

[9]王飞:《山西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第3期。

[10]项后军、何康:《自贸区的影响与资本流动——以上海为例的自然实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8期。

[11]夏杰长、姚战琪:《服务业外商投资与经济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2]杨彩霞:《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第4期。

[13]叶修群:《我国自由贸易园区(FTZ)的FDI引致效应实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第2期。

[14]赵晓雷:《自贸区建设:将散落珍珠串成珍珠链》,《解放日报》2016年7月5日。

[15]张建鹏、黄菁:《新加坡经验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启示》,《新金融》2014年第3期。

[16]周阳:《论美国对外贸易区的建立、发展与趋势》,《国际贸易》2013年第12期。

[17] Broner,F. A.,“Why are Capital Flows so Much More Volatile in Emerging tha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0(2010):15-40.

[18] Bae,Chankwon,Young Joon Jang,“The Impac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Case of Korea,” Journal of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4(2013):418-444.

[19] Egger,P.,M. Larch,K. Staub,R. Winkelmann,“The Trade Effects of Endogenous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3(2011):113~143.

[20] Zhang,H. K.,“What Attracts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Chin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3(2001):336-346.

[1]陈宗胜、吴志强:《论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义、目标及难点》,《全球化》2016年第3期。

[2]陈元、钱颖一:《资本账户开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丁剑平、赵晓菊:《自贸区金融开放与改革的理论构思——基于要素流动速度不对称视角》,《学术月刊》2014年第1期。

[4]郭建伟:《人民币国际化:现实与前瞻》,《经济问题》2013年第1期。

[5]李伏安:《争议资本账户开放》,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工作论文,2012年第145期。

[6]罗素梅、赵晓菊:《自贸区金融开放下的资金流动风险及防范》,《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7期。

[7]罗素梅、周光友:《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资本流动与利率市场化》,《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

[8]洪俊杰、赵晓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机制与配套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

[9]黄礼健、岳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新金融》2014年第3期。

[10]黄海洲、周诚君:《中国对外开放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布局》,《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4期。

[11]黄益平:《资本项目改革的逻辑与时机》,《新世纪周刊》2012年第16期。

[12]焦武:《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资本账户开放》,《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3]连平:《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应与资本开放协同推进》,《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12月16日。

[14]连平:《防范自贸区资本流入风险》,《中国金融》2014年第3期。

[15]马晔:《上海自贸区试点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模式选择》,《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期。

[16]潘泽瑛等:《基于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广东自贸区特色发展研究》,《中国商贸》2015年第20期。

[17]彭文生:《资本账户开放是与非》,《中国经济信息》2012年第7期。

[18]饶慧君、刘李:《上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对天津自贸创新的启示》,《华北金融》2015年第12期。

[19]盛松成:《为什么需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中国金融》2013年第18期。

[20]孙立坚:《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金融开放战略》,《新金融》2013年第12期。

[21]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新金融》2013年第11期。

[22]吴大器、肖本华、殷林森:《以金融自由化为背景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思考》,《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23]魏尚进:《中国金融改革次序错位的风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工作论文,2013年第6期。

[24]汪涛:《金融改革应先于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时报》2013年7月2日。

[25]谢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加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工作论文,2012年第145期。

[26]殷林森、吴君:《资本账户开放与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7]余永定:《资本项目自由化应循序渐进》,《中国证券报》2013年10月10日。

[28]余永定:《寻求资本项目开放问题的共识》,《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7期。

[29]张明:《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仍应审慎渐进》,《国际金融》2012年第7期。

[30]张明:《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进展、问题与前景》,《金融评论》2013年第2期。

[31]张斌、徐奇渊:《汇率与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

[32]张伟、杨文硕:《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定位与路径分析》,《商业研究》2014年第1期。

[33]赵大平:《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模型及其在上海自贸区的实践》,《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34]周嘉琳:《上海自贸区成立背景下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与风险防范》,《时代金融》2015年第9期。

[35]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国金融》2012年第5期。

[1]李士燕:《融入“一带一路”,南沙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人民网,2015年12月2日,http://gd.people.com.cn/n/2015/1202/c123932-27226359.html。

[2]吴瑕、熊佳焰:《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三大国际战略枢纽成新增长极》,《信息时报》2016年8月8日。

[3]许琛:《南沙新定位“城市副中心”三大战略枢纽占半》,《羊城晚报》2016年8月12日。

[4]岳宗:《胡春华:把南沙自贸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南方日报》2017年2月28日。

[1]崔炳强:《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新疆财经》2006年第1期。

[2]李梅、柳士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

[3]刘胜、陈万灵:《广东利用外资问题初探》,《广东经济》2015年第5期。

[4]刘胜:《双向直接投资与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载陈万灵主编《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文东伟、冼国明、马静:《FDI、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6]乐为、钟意:《我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的相关性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期。

[7]袁明兰:《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制》,《劳动保障世界》2015年第21期。

[8]赵善祺:《FDI流入我国省市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第4期。

[9]Beugelsdijk,S.,R.Smeets,R.Zwinkels,“The Impact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DI on Host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7(2008):452-472.

[10]Driffield,N.,J.H.Love,“Linking FDI Motivation and Host Economy Productivity Effects: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8(2007):460-473.

[11]Dunning,J,H.,Theories and Paradigm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y,Cheltenham,England,2002.

[12]Engle,R.F.,C.W.J.Granger,“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55(1987):251-276.

[13]Jordaan,J.A.,“FDI,Local Sourcing,and Supportive Linkages with Domestic Suppliers:the Case of Monterrey,” World Development 39(2011):620-632.

[14]Liu,X.H.,C.G.Wang,“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acilita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32(2003):945-953.

[15]Ozawa,T.,“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New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31(1979):72-92.

[16]Renard,M.F.,China’s Trade and FDI in Africa,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Group Working Paper,No.126,2011.

[1]胡元礼、穆翔:《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2011年第24期。

[2]倪诗佳:《我国证券业服务贸易自由度测量》,《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年第6期。

[3]盛斌:《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评估与分析》,《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4]苏丹丹:《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06。

[5]孙巍、满媛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影响的测度》,《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2期。

[6]田晓耕、殷小红:《中国金融服务业贸易壁垒量化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7]汪艳秋:《外资银行进入与银行体系稳定》,《正德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8]杨慧兰、徐强:《基于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9]Bottini,Novella,Mohamed Ali Marouani,Laura Munro,“Economic Performance:An Estimation for the MENA Region,” The World Economy,2011.

[10]Dee,P.,L.T.Duc and D.T.Hiep,A Compendium of Barriers to Services Trade,Study Prepared for World Bank,2005.

[11]Dee,P.,“Measuring and Modeling Barriers to Services Trade:Australia’s Experience”,in P.Dee,M.Ferrantino eds.,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Assessing:The Effects of Non-Tariff Measures and Trade Facilitation,2005.

[12]Dihel,N.,B.Shepherd,Modal Estimates of Services Barriers,ECD Trade Policy Working Papers,No.51,OECD Publishing,2007.

[13]Hoekman,B.,“Regional and Multilateral Liberalization of Service Markets:Complements or Substitues?”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3(1994).

[14]Hoekman,B.,“Assessing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in Martin,W.,L.Winters eds.,The Uruguay Round and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5).

[15]Francois,J.,B.Hoekman,“Services Trade and Polic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0.

[16]Lim,EngKooi,Zhiqi Chen,“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The Case of APEC Countrie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2:274-281.

[17]Mattoo,A.,R.Stern,Z.Gianni,“A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8]Saaty,Thomas L.,How to Make a Decision: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Sciences,1994.

[19]Warren,T.,“The Impact on Output of Impediments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in C.Findlay and T.Warren eds.,Impediments to Trade in Services:Measurement and Policy Implications(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000).

[20]Zadeh,Lotfali Askar,Fuzzy Logi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74,Proc.IFIP Congress,1974.

[1]陈冬亚:《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08。

[2]李杨、蔡卓哲、邱亮亮:《中国服务业FDI对就业影响的区域差异》,《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1期。

[3]刘志中:《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

[4]沙文兵、陶爱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财经科学》2007年第4期。

[5]桑百川:《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就业贡献》,《开放导报》1999年第4期。

[6]万欣荣、史卫、方小军:《外国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以广东省就业市场为例》,《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2期。

[7]王剑:《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测算》,《统计研究》2005年第3期。

[8]薛敬孝、韩燕:《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9]杨扬、余壮雄、王美今:《FDI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检验》,《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10]查贵勇:《中国服务业FDI就业数量和质量效应分析》,《江苏商论》2009年第12期。

[11]钟辉:《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动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12]竺彩华、胡再勇:《在华FDI就业效应实证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6期。

[13]张志明、崔日明:《服务贸易、服务业FDI与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优化》,《财经科学》2014年第3期。

[14]钟晓君、刘德学:《服务业外商投资的增长效应:细分服务行业视角》,《亚太经济》2014年第3期。

[15]钟晓君、刘德学:《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结构升级: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

[16]Jayaraman,T.K.,Baljeet Sing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Creation i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An Empirical Study of Fiji,Asia-Pac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Network on Tread Working Paper Series,No.35,2007.

[17]Pesaran,H.H.,Y.Shin,“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 Linear Multivariate Models,” Economics Letters 58(1998):17-29.

[18]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Employment and the Workplace,Unite Nations Publication,1994.

[19]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6-Investor Nationality:Policy Challenges,Unite Nations Publication,2016.

[1]陈劲、将子军、陈钰芬:《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

[2]魏建漳:《区域开放创新:发展阶段与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深圳大学,2015。

[3]魏建漳:《区域开放创新:欧洲EURIS经验借鉴》,《开放导报》2014年第6期。

[4]郑刚、何郁冰、陈劲、陶婷婷、蒋键:《“中国制造”如何通过开放式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中集集团自主创新模式的案例研究》,《科研管理》2008年第7期。

[5]徐瑞前、龚丽敏:《开放式创新过程、视角及未来研究方向》,《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2期。

[6]于开乐、王铁民:《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管理世界》2008年第4期。

[7]Chesbrough,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8]Chesbrough,H.,W.Vanhaverbreke,J.West,Open Innovation:Researching a New Paradi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9]Lichtenthaler,U.,“Open Innovation:Past Research,Current Debates,and Future Dire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2011):75-93.

[10]Gassmann,O.,E.Enkel,Towards a Theory of Open Innovation:Three Core Process Archetypes,R&D Management Conference,Lisabon,Portugal,2004.

[1]邓莹莹、杨仕辉、刘丹丹:《贸易救济措施效应的实证分析和比较(2012)》,载顾春芳编著《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2]胡加祥:《非市场经济主体与反补贴制度关系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胡建国:《欧盟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欧洲研究》2016年第5期。

[4]江雪艳:《欧盟对华光伏案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4。

[5]李浩:《美国对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3。

[6]孙铭、杨仕辉:《反补贴申诉的贸易转移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财贸研究》2011年第5期。

[7]孙铭、杨仕辉:《反补贴争端解决动态博弈模型与经验分析》,《亚太经济》2015年第5期。

[8]谭潇寒:《中国遭遇反补贴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2。

[9]田明霞:《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10]谢辉、李大武:《对华反补贴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2期。

[11]徐斌红:《欧盟和美国对华反补贴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3。

[12]徐昕:《中美示范基地补贴争端达成谅解事件的启示:我国贸易政策制定应加强合规性审查》,《WTO经济导刊》2016年第5期。

[13]杨荣珍:《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补贴项目分析》,《国际贸易》2013年第10期。

[14]杨仕辉、谢雨池、邓莹莹:《反倾销贸易效应实证分析与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5]尤明青:《认定政府通过提供货物进行补贴的比较基准——兼评加拿大诉美国第四软木案》,《国际贸易》2005年第10期。

[16]余敏友、管健:《试论贸易政策合规性审查的方法》,《国际贸易》2015年第12期。

[17]张斌:《对华反补贴十年评估:2004~201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18]赵海乐:《论美国对华反补贴“不利可得事实”规则的滥用——以两起新能源反补贴案为例》,《国际商务研究》2014年6期。

[19]Bagwell,Kyle,Robert W.Staiger,“An Economic Theory of GAT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1999):215-248.

[20]Bown,C.P.,Taking Stock of Anti-dumping,Safeguards,and Countervailing duties:1990-2009,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0.

[21]Clark,H.L.,Dempsey K.M.,Koo J.C.,“Movement towards a US Countervailing Duty Remedy for Chinese Goods that are Found to be Subsidized,”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Regulation 13(2007):136-143.

[22]Dubey,A.,Mukherjee P.,“Double Remedies:A Feasible Option?” Journal of World Investment and Trade 14(2013):381-393.

[23]Eaton,J.,Grossman G.M.,“Optima Trade and Industrial Policy under Oligopol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5(1986).

[24]Gantz,D.A.,“Polyethylene Retail Carrier Bags: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and U.S.Unfair Trade Actions Against Vietnam,” North Carol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Commercial Regulation 36(2010):85-135.

[25]Lardy,N.R.,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Its Role i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India’s and China’s Recent Experience with Reform and Growth,Palgrave Macmillan UK,2005,pp.158-169.

[26]Lynam,G.E.,“Using WTO Countervailing Duty Law to Combat Illegally Subsidized Chinese Enterprise Operating in a Nonmarket-economy,” Case Western Reser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2010):42.

[27]Shadikhodjaev,S.,“How to Pass a Pass-through Test:The Case of Input Subsid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15(2012):621-646.

[28]Watts,D.L.,“Fair’s Fair:Why Congress Should Amend US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Laws to Prevent ‘Double Remedies’,” Trade,Law and Development 1(2009):145-170.

[1]管浩:《中国与东盟谋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9月17日,http://news.xinhua08.com/。

[2]黄浩铭:《广西加速打造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枢纽》,新华网,2015年9月16日,http://www.gx.xinhua.org/newscenter/。

[3]姜巍:《中国双向FDI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联: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姜巍:《FDI与宏观经济关联:内在动因抑或长期效应》,《改革》2012年第10期。

[5]金中夏:《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探讨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战略》,《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6期。

[6]潘珊菊:《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价格优势无可比拟》,南方网,2014年7月18日,http://tech.southcn.com/。

[7]秦庚:《基础设施合作——中国与东盟的现实选择》,《国际商报》2014年9月12日。

[8]商务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累计已近300亿美元》,中国网,2013年7月23日,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gnjj。

[9]孙玉琴、姜慧:《我国对中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国际贸易》2015年第8期。

[10]王峰、罗志鹏:《东盟基础设施的潜在需求及中国的投资对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

[11]魏晞:《2013年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投资额调查分析》,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21日,http://www.chinanews.com/cj/2013/10-21/5406234.shtml。

[12]吴朝阳:《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及对策思考》,《国际贸易》2011年第3期。

[13]袁佳、魏磊:《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策略选择——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考》,《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5年第1期。

[14]钟书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研究》,《东南亚纵横》2015第4期。

[15]周密:《拓展“10+1”框架下的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3期。

[16]Bhattacharyay,B.,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Concept Paper for ADB/ADBI Flagship Study,2008(Available:http://www.adbi.org/research.infrastructure.regional.cooperation).

[17]Dunning,J.H.,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81).

[18]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4:Infrastructure for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9]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ASEAN’s Half a Trillion Dollar Infrastructure Opportunity,Asia Economics Analyst,2013,(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