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1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社会卷图书

SSAPID:101-5296-5811-63
ISBN:978-7-5097-7678-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02~2007年习总书记主持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社会建设的思考与浙江在社会建设中实践、发展的路径与经验为主要研究内容,总结提炼了浙江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很多发展成就与亮点,对于全国推进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来说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陈光金 杨建华
编 辑:谢蕊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序言(一)

 后记

 “中国梦与浙江实践”课题组名单

 序言(二)

 导论 浙江社会建设与“中国梦”

  一 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现代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组织发展

  三 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

  四 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 社会治理创新与“平安浙江”建设

  六 “中国梦”之浙江实践的动力、路径与机制

   (一)先天比较薄弱的基础条件既是浙江人民生存发展的压力,也是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源泉

   (二)独特的浙江精神为浙江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在动力源泉

   (三)各级党委政府的开明执政和科学行政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七 “中国梦”之浙江实践的地方性知识与经验

 第一章 社会结构变迁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

   一 优化社会结构是浙江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 优化社会结构是浙江省特有社会文化引导社会“自发展”的重要成果

  第二节 浙江人口结构变迁

   一 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人口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二 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于协调

   三 人口与产业关系日趋紧密

   四 人口文化素质持续提高

  第三节 浙江就业结构转型

   一 就业与产业相互促进,就业格局趋于优化

   二 统筹城乡发展,就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三 高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人才队伍不断积聚

  第四节 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

   一 中小企业发展名列榜首,传统中等收入群体增长势头良好

   二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专业技术白领为主的新兴中等阶层蓬勃发展

   三 创新培养模式,以蓝领技术工人为主的边缘中下阶层地位提升

  第五节 社会结构变迁的总体趋势

   一 社会结构优化机制初步形成,构建橄榄形社会的道路和要素显现

   二 收入结构持续改善,中高收入阶层不断增加

   三 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基本形成,低收入人口显著减少

   四 社会制度建设日益健全,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稳固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

   一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涵义

   二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

  第二节 城乡体制改革与城乡一体化

   一 城乡体制改革轨迹

   二 城乡一体化改革和实践效果

  第三节 城乡经济一体化

   一 城乡产业结构规划和转型

   二 城乡就业结构转型与农业现代化

  第四节 城乡社会一体化

   一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二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 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

   四 农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本地化

  第五节 城乡一体化实践与中国梦

   一 城乡一体化对国家的价值和意义

   二 城乡一体化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 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总体构想

   一 浙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整体思路和主要战略

   二 浙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加快建立全覆盖、高水平的大社保体系

    (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三)加快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五)加强城乡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保建设

  第二节 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一 浙江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保障

    (一)明确目标任务,在全国率先制定总体行动计划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

   二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整体实施现状

    (一)以城乡社保一体化为目标,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

    (四)坚持普惠共享,推进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城乡全覆盖

    (五)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一 公共服务的政府直接购买

    (一)宁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二)舟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二 公共服务的政府间接购买

   三 福利彩票金购买公共服务

  第四节 城乡社会事业新体制

   一 以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 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新体制

  第五节 社会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

   一 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二 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

   三 公共服务供给的可及性和多元性不断增强

   四 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和回应机制逐步完善

 第四章 保障与改善民生

  第一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 补齐欠发达地区“短板”

   二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第二节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一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的特点

    (一)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快速增长

    (二)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三)工业发展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四)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提高

   二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的效应

    (一)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1.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2.衣着、居住与营养水平明显提升

     3.大量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入家庭

    (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1.旅游、健身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增长点

     2.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娱乐方式趋于多样化

     3.服务性消费快速增长、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明显

     4.网络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一 构建大社保体系

   二 推进社会保障项目建设

   三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第四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慈善

   一 建设侧重老年的社会福利体系

   二 构建适度普惠型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三 制定中长期的社会福利发展规划

   四 倡导全民性的社会慈善事业

   五 推进慈善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第五节 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

   一 同等重视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

   二 同等重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

   三 新增财力优先投入民生改善

 第五章 基层社会治理

  第一节 从“枫桥经验”到“三治合一”

   一 建立健全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

    1.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

    2.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3.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4.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5.推行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治理模式

   二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1.细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网格,实现全方位覆盖

    2.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开展组团式联系

    3.整合管理服务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

    4.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化管理

    5.落实管理服务责任,加强常态化保障

    6.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效

   三 桐乡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

    1.大事一起干,百姓参政团共商发展大计

    2.好坏大家判,道德评判团引领文化主流

    3.事事有人管,百事服务团完善公共服务

   四 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1.推进源头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2.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坚持领导下访

    4.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5.充分发挥以大数据为基础解决问题的优势

  第二节 基层民主建设与治理

   一 基层民主治理的探索

    1.率先推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

    2.温岭民主恳谈、参与式治理的实践

    3.杭州“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

   二 农村推行村监委的实践个案

   三 城市民主促民生的实践个案

    1.基本架构

    2.运作机制

   四 基层民主治理的实践

    1.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了对村级公共权力的监督,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走上配套、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2.通过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创新了民生问题的民主保障制度,使民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3.通过监督有效提升了政府部门工作实效,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发展

   一 努力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

    2.打造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3.重视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4.科学布局规划,引导多元投入

    5.扩大社区参与,激发活力动力

    6.实现社区体制与社会服务的发展

   二 引导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1.率先完成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

    2.扎实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

    3.构建社会组织发展平台

    4.创新社会组织登记机制

    5.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三 嘉兴“三社互动”的实践

   四 社区与社会推进基层社会自治

 第六章 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第一节 重视流动人口的地位作用

  第二节 创新吸引流动人口的体制机制

   一 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吸引流动人口的经济因素

   二 优越的制度、政策是吸引流动人口的政治因素

   三 包容的浙江精神是吸引流动人口的文化因素

   四 多元的生活方式是吸引流动人口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流动人口对浙江经济社会的贡献

   一 流动人口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二 流动人口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缓解了供需矛盾

   三 流动人口刺激了消费市场,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四 流动人口加速了社会流动,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

  第四节 建立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体系

   一 理念导向,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摆上重要位置

   二 制度先行,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改革

   三 开放交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合作机制

   四 继承创新,保障和改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节 拓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践之路*

   一 嘉兴市率先探索“居住证”制度

   二 杭州市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同城待遇”

   三 义乌市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

   四 宁波市打造外来人口“社保套餐”

   五 诸暨店口创造性发挥“老乡”资源

 第七章 平安浙江建设

  第一节 平安建设与和谐浙江构建

   一 平安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一)成长中的烦恼

    (二)平安是和谐的前提

    (三)平安社会建设机制

   二 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明显

    (一)全面小康建设进展顺利

    (二)基层社会建设快速推进

    (三)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节 平安建设的系统性

   一 科学发展保障平安

   二 民生为重促进平安

   三 民主法治巩固平安

   四 强化治理维护平安

   五 改革创新推动平安

   六 保护生态提升平安

  第三节 各地平安建设实践

   一 武义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二 温岭市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三 宁波海曙区“81890”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四 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

   五 杭州市“开放式决策”运行机制

   六 衢州市“三民工程”

 第八章 浙江社会建设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推进社会建设,破解社会发展问题

   一 居民生活步入全面小康

   二 社会事业均衡快速发展

   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建立

   四 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确立

   五 社会结构加快转型

   六 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

   七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与创新

  第二节 浙江社会建设十年的基本经验

   一 社会建设的“三个同等重要”

    1.百姓创业与政府职能转型同等重要

     (1)百姓创业是实现民生为重的坚实基础

     (2)政府转型是实现民生为重的根本途径

    2.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1)百姓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统一

     (2)富民优先与强省发展相统一

     (3)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

    3.社会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等重要

     (1)清除中等收入群体成长发展体制障碍,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更快成长

     (2)健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机制,让基层群众享受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

     (3)城市体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培育取得成效

   二 社会建设的“五个坚持”

    1.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战略地位

    2.坚持民生为重,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3.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4.坚持从省情出发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

    5.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着力建设社会安全基础工程

  第三节 浙江社会建设经验对国家现代化的启示

   一 民生为重始终是社会建设的一条主线

    1.民生为重凸显了发展的人民性

    2.民生为重凸现了发展的普惠性

    3.民生为重凸现了发展的公正性

   二 优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三 均衡协调发展是浙江经验的一个显著特征

    1.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均衡

    2.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均衡

    3.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发展相均衡

    4.低收入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发展相均衡

    5.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发展相均衡

    6.人与自然发展相均衡

   四 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

   五 平安建设是提升国家现代治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抓手

 社会组

1.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毕天云:《迈向普遍整合型社会福利体系——论大陆社会福利模式的转型》,载《社会福利模式:从传承到创新》,(台湾)中华救助会,2010。

4.费孝通:《小城镇,再探索》(1984),载《费孝通文集》(第九卷),群言出版社,1998。

5.郭书田、刘纯彬:《失衡的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6.龚鹰编著《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实践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7.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8.韩俊主编《中国农村政策调查报告II》,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9.陆学艺、王春光、张其仔:《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0.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11.王春光等:《社会现代化:太仓实践》(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吴锦良:《基层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3.陈诗达、应建民、吴玮:《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资源》2012年第2期。

14.陈达:《浙江:十年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财经报》2005年6月4日,第1版。

15.段娟、鲁奇、文余源:《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1期。

16.傅志国:《浙江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农民日报》2005年9月17日,第3版。

17.傅允生:《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约束条件与发展趋势》,《浙江学刊》2010年第5期。

18.岳德亮:《浙江:“3+1”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中国社会报》2008年9月12日,第1版。

19.胡作华:《浙江政策性农险破解保障难题》,《经济参考报》2006年3月25日,第2版。

20.胡丹鸯:《从区隔到统筹:省域社会保障一体化探讨——以浙江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21.何子英:《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体系建设——以“十一五”时期的浙江经验为研究对象》,《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4期。

22.江南:《浙江实行分层分类救助》,《人民日报》2006年5月9日,第10版。

23.李洁、梁箫、杨志东:《桐乡:“三治合一”打开社会治理新格局》,《浙江法制报》2014年5月23日,第1版。

24.李刚殷、曹鸿涛:《浙江新增财力三分之二用于民生》,《工人日报》2007年1月23日,第1版。

25.李传喜、杨建华、姜方炳:《论浙江乡村社会60年发展逻辑》,《“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2009。

26.李建中:《关于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几个问题》,《浙江经济》2009年第4期。

27.刘天喜、夏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生政策的演进过程》,《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28.刘晓清、陈国强:《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政策瞭望》2007年第2期。

29.刘志军、陈建胜:《救助管理制度的实践与社会反响——以浙江省三个地市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4期。

30.刘明中:《医疗救助拆去“门槛”》,《中国财经报》2007年8月2日,第2版。

31.罗卫红:《浙江: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社会福利》2014年第3期。

32.吕玥:《扶贫济困解烦忧——我省各级机关干部下访接访纪事》,《浙江日报》2011年12月6日,第1版。

33.庞树奇、仇立平:《我国社会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初探》,《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

34.卜晓军:《新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35.苏靖:《浙江启动全国首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浙江日报》2008年7月13日,第1版。

36.孙胜梅:《近年浙江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效、问题及改进建议》,《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第7期。

37.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社会科学研究》1995第5期。

38.王诗宗:《地方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限度——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政策为例》,《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4期。

39.王春、许迎华:《首次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法制日报》2014年8月6日,第3版。

40.汪成明、闫拥洲:《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浙江日报》2009年9月25日第2版。

41.吴锦良、孙建军、汪凌云、丁友良:《网格化治理:基层社会管理的全面创新》,《决策参阅》2009年第37期。

42.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8期。

43.徐昱:《浙江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救助管理系统》,《社会福利》2004年第8期。

44.姚引妹:《加入WTO浙江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2期。

45.杨建华:《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民生建设经验与启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46.杨建华:《从平安浙江到和谐浙江》,《浙江日报》2012年5月24日,第4版。

47.杨建华:《“三社互动”:一种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工作》2012年第27期。

48.杨建华、范晓光:《社会阶层结构现代转型——一项以鄞州区为个案的实证研究》,载《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

49.杨建华、张秀梅:《浙江社会流动调查报告》,《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50.郁建兴、徐越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2期。

51.叶辉:《把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光明日报》2008年3月3日,第6版。

52.张学明:《深化公共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监督效果——关于温岭市参与式预算的实践与思考》,《温岭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期。

53.张乐:《过去五年浙江新增财力超过七成用于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报》2008年1月21日,第1版。

54.张丽:《郡县治,天下安——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浦江样本》,《浙江日报》2014年3月19日,第8版。

55.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经济纵横》2009年第12期。

56.张清霞:《浙江农村相对贫困的演变及其应对方略研究》,《经济界》2011年第5期。

57.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

58.朱海兵:《平安中国的先行样本——建设平安浙江10周年回眸》,《浙江日报》2014年3月31日,第1版。

59.钟闻、谢方文:《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始终追求民生实绩》,《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5月24日,第A4版。

60.章苒:《浙江修改立法保障养老保险“全覆盖”》,《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4月10日,第2版。

61.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浙江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匹配现状调查》,《浙江经济》2005年第21期。

62.中央党校省部级进修班调研组:《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和谐社会——浙江加快大社保体系建设的考察报告》,《今日浙江》2005年第7期。

63.《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http://www.zj.gov.cn/art/2013/1/15/art_12460_71284.html,发布时间:2013年1月15日。

64.《浙江教育简介》,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4-05-15/news20140515171310.html,发布时间:2014年5月15日。

65.《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http://www.zjwst.gov.cn/art/2013/5/29/art_317_231802.html,发布时间:2013年5月29日。

66.《2011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结》,http://www.zjwst.gov.cn/art/2012/3/28/art_317_178057.html,发布时间:2012年3月28日。

67.《浙江省文化厅2013年工作总结》,http://www.zjwh.gov.cn/zwxx/2014-02-10/159303.html。

68.金兴盛:《在2013年全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zjwh.gov.cn/zwxx/2013-03-13/142333.html,2013年1月21日。

69.浙江在线:《发改委和统计局报告显示 社会发展水平,浙江居第三》,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12/28/018107390.shtml,2011年12月28日。

70.Allen Schick,“Modernizing the State:Restructuring China’s PSUs Delivering Public Services,” Prepared for World Bank,2004.

71.James Midgley,Social Welfare in Global Context,Thousand Oak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