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清代民国县制和财政论集图书

Treatises on County Institution and Finance in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

SSAPID:101-5286-8398-30
ISBN:978-7-5097-5026-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清代、民国时期的县制和财政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本书收集的25篇学术论文,是作者在相关学术领域的代表作,全部具有考据性,资料翔实,文笔平易,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魏光奇
编 辑: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自序

 清代州县治理结构述要

  一

  二

   1.幕友

   2.家丁(长随)

   3.书吏

   4.差役

  三

  四

 清代州县的“主奴集团”统治

  一 引论

  二 作为“主奴集团”的清代州县行政人员

  三 以服从私人意志为纽带的行政机制

  四 家产制的州县财政

 清代督抚监司监察制度的异化

  一 清代督抚监司的性质

  二 清代督抚监司对于州县行政的督导监察权力

  三 督抚监司对州县行政的限制与干扰

  四 督抚监司给州县带来沉重经济和精力负担

  五 督抚监司督导监察制度的效果

 清代州县官任职制度探析

  一 清代州县官的任职资格和官缺分类

  二 州县官的任职程序

  三 清代督抚对州县官任用权的攫取与侵蚀

  四 关于地方行政首脑权力制约问题的两点思考

 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

  一 清代的州县官任职制度

  二 晚清州县官任职制度的紊乱

   (一)督抚千方百计破坏州县官任用定制

   (二)州县官委署、补用漫无章程,钻营奔竞,贿赂公行

   (三)滥开捐例、滥行保举导致州县官任用出现诸多问题

  三 透视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矛盾

 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

  一

  二

  三

  四

 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

  一

   1.教育局所

   2.警务局所

   3.实业局所

   4.财务局所

  二

  三

  四

 走出传统:北洋政府时期的县公署制度

  一 清代州县衙署制度的落后性

  二 县公署组织的改革

  三 县司法独立的起步

  四 法制化行政经费制度的建立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任用制度

  一 清代的州县官任用制度

  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任职资格

  三 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任用程序

   1.取得资格人员的分发候补

   2.分发知事的甄别制度

   3.分发知事的学习培训制度

   4.县知事的委署和试署制度

   5.中央正式任命制度

   6.县知事任职回避本籍制度

  四 余论

 清代直隶的里社与乡地

  一

  二

  三

 清代“乡地”制度考略

  一 问题:保甲还是乡地

  二 乡地的概念、特征与早期形态

   (一)“乡地”的概念

   (二)地缘结构:乡地组织的根本特征

   (三)乡地的组织层次

   (四)乡地组织的早期形态

   (五)乡地的职能特征

  三 乡地组织的起源与形态

   (一)某些地区的乡役组织从一开始就具有地缘性质,就可以被视为乡地,或在某个时候转变为乡地

   (二)原本作为编户组织的里甲被地域化,从而转化为乡地组织

   (三)废除旧里甲而另外建立乡地组织

   (四)保留里甲,使之继续承担某种赋役职能;同时另外建立乡地组织以承担其他各种职役

   (五)次生形态:乡地通过编联保甲得到充实

  四 乡地组织的职能

   (一)催征田赋、杂税

   (二)摊派、征发差徭

   (三)报告刑事和治安事件

   (四)在民事诉讼和刑事案件审理中承担各种责任

   (五)道德教化和调节民事纠纷

   (六)办理保甲,统计户口

   (七)办理与抗灾、赈济有关的事务

   (八)其他职能

  余论:两个典型事例的启示

 清代乡地职役人员问题考辨

  一 乡地人员的设置

   (一)基层乡地人员的设置

   (二)“地方”乡地人员的设置

  二 乡地人员的应充

  三 州县对乡地人员的管理

  四 乡地人员与官府的关系

  五 乡地人员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清代雍乾后的赋役催征机制

  一 里甲催征的弊病和相关改革措施

  二 雍乾后催征机制诸形态

  三 催征运作的弊病与低效

  四 结语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

  一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生成之缘起

  二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各形态

   (一)区乡教育行政

   (二)区乡警察行政

   (三)区乡地方自治行政

   (四)“官治”的区乡行政

    1.京兆特别行政区

    2.山西省

    3.奉天

    4.河南省

   (五)区乡(保卫)团政

   (六)演变中的的旧乡地

  三 性质:在传统与近代之间

   (一)机构设置

   (二)行政人员任用

   (三)经费筹措

  四 结语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新官绅阶层

  一

  二

  三

 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下的“绅权”膨胀

  一 清前期的抑制“绅权”政策

  二 地方自治与“绅权”的组织化

   1.县议(事)会、参事会、城镇乡议(事)会、董事会、乡董(佐)

   2.各县的教育、警务、实业和财务等四类局、所

   3.县、区、乡保卫团等地方保卫机构

   4.教育、警务、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区乡行政机构

   5.各地乡村长副、正佐等村治组织

   6.农会、商会、教育会等社会自治团体

  三 “自治”制度下“绅权”的膨胀

  四 一点思考

 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

  一 离职官员和新知识分子的乡居风气

   河南省嵩县

   湖北省竹溪县

  二 国民政府政权体制向农村社会的深入

  三 新地方精英阶层的身份特征和活动方式

  四 新地方精英既是国家公务人员,也是一种社会势力

 清代州县财政探析

  一 清代对于州县财政的制度设计

  二 清代州县财政的法外支出

   1.州县衙署人员的薪水工食和日常办公费

   2.官差、兵差、皇差等各种临时性差役费用

   3.各级上宪每年的固定摊派

   4.馈赠上宪各官个人的陋规

  三 清代州县财政的法外收入

   1.地丁、耗羡的浮收及瞒报

   2.杂税瞒报

   3.差徭

   4.其他陋规

  四 清代州县财政的家产制性质

 清代直隶的差徭

  一 清代差徭缘起于明代的役法

  二 清初役法改革和差徭的出现

  三 清代差徭的名目

  四 清代差徭的征派方式

  五 差徭在清末民初的演变

 清代后期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

  一

  二

  三

 试析洋务派的理财思想

  一

  二

  三

 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

  一 直隶各县自治财政的产生和运作

  二 县地方财政的收支构成

  三 县自治财政之得失

 国民政府时期县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的整合

  一 清末以来的县财政体制双轨制

   (一)县自治财政

   (二)县国家财政

  二 “双轨制”县财政的严重弊端

  三 县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的整合

   (一)整合县财政机构

   (二)建立独立征收机构和县公库

   (三)调整收支系统

 《清末民国财政史料汇编》序言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小说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

  一

  二

  三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清代、民国时期的县制和财政问题研究,书中收集的25篇学术论文,是作者在相关学术领域的代表作,除《小说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一篇外,全部具有考据性,资料翔实,文笔平易,视角新颖,见解独到。

简 介:本书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其有所回应,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影响,同时也深度介入了科举考试的实践。以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加深...

作者: 曹南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